汽车驱动桥原理及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844.50 KB
- 文档页数:18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并掌握驱动桥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通过拆装实验,熟悉驱动桥各部件的装配顺序和连接方式。
3. 学习驱动桥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二、实验原理驱动桥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发动机输出的扭矩传递到车轮,实现车辆的行驶。
驱动桥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桥壳等部件组成。
本实验主要针对轮式汽车的驱动桥进行拆装和构造分析。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轮式汽车驱动桥2. 拆装工具3. 检测设备4. 相关资料四、实验步骤1. 观察驱动桥整体结构观察驱动桥的整体结构,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桥壳等。
2. 拆装主减速器(1)拆卸主减速器盖板:使用专用工具拆卸主减速器盖板,取出内部齿轮和垫片。
(2)拆卸主减速器齿轮:拆卸主减速器齿轮,观察齿轮的磨损情况。
(3)拆卸主减速器轴承:拆卸主减速器轴承,检查轴承磨损情况。
3. 拆装差速器(1)拆卸差速器壳体:使用专用工具拆卸差速器壳体,取出内部齿轮和垫片。
(2)拆卸差速器齿轮:拆卸差速器齿轮,观察齿轮的磨损情况。
(3)拆卸差速器轴承:拆卸差速器轴承,检查轴承磨损情况。
4. 拆装半轴(1)拆卸半轴:使用专用工具拆卸半轴,观察半轴磨损情况。
(2)拆卸半轴轴承:拆卸半轴轴承,检查轴承磨损情况。
5. 组装驱动桥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将驱动桥各部件组装起来。
6. 检测驱动桥使用检测设备对驱动桥进行检测,确保各部件装配正确,无磨损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主减速器齿轮磨损情况:观察主减速器齿轮磨损情况,发现齿轮表面存在磨损痕迹,说明主减速器齿轮存在磨损现象。
2. 差速器齿轮磨损情况:观察差速器齿轮磨损情况,发现齿轮表面存在磨损痕迹,说明差速器齿轮存在磨损现象。
3. 半轴轴承磨损情况:检查半轴轴承磨损情况,发现轴承磨损较严重,需要更换。
4. 驱动桥装配情况:组装后的驱动桥各部件装配正确,无磨损现象。
六、实验结论1. 驱动桥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和性能对车辆行驶性能有很大影响。
驱动桥的工作原理驱动桥处于动力传动系的末端,其基本功能有如下三个方面:1、增大由传动轴或变速器传来的转矩,并将动力传到驱动轮,产生牵引力。
2、通过差速器将动力合理的分配给左、右驱动轮,使左右驱动轮有合理的转速差,使汽车在不同路况下行驶。
3、承受作用于路面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直力、纵向力和横向力。
驱动桥的组成:驱动桥一般由主减速器、差速器、车轮传动装置和驱动桥壳等组成。
1-后桥壳;2-差速器壳;3-差速器行星齿轮;4-差速器半轴齿轮;5-半轴;6-主减速器从动齿轮;7-主减速器主动锥齿轮对一些载重较大的载重汽车,要求较大的减速比,用单级主减速器传动,则从动齿轮的直径就必须增大,会影响驱动桥的离地间隙,所以采用两次减速。
通常称为双级减速器。
双级减速器有两组减速齿轮,实现两次减速增扭。
A、在主减速器内完成双级减速为提高锥形齿轮副的啮合平稳性和强度,第一级减速齿轮副是螺旋锥齿轮。
二级齿轮副是斜齿圆柱齿轮。
主动圆锥齿轮旋转,带动从动圆银齿轮旋转,从而完成一级减速。
第二级减速的主动圆柱齿轮与从动圆锥齿轮同轴而一起旋转,并带动从动圆柱齿轮旋转,进行第二级减速。
因从动圆柱齿轮安装于差速器外壳上,所以,当从动圆柱齿轮转动时,通过差速器和半轴即驱动车轮转动B、轮边减速:将二级减速器设计在轮毂中,其结构是半轴的末端是小直径的外齿轮,周围有一组行星齿轮(一般5个),轮毂内有齿包围这组行星齿轮,以达到减速驱动的目的。
优点:a、由于半轴在轮边减速器之前,所承受扭矩减小,减速性能更好(驱动力加大);b、半轴、差速器等尺寸减小,车辆通过性能提高。
缺点:a、结构庞大,本钱增加。
b、载质量大、平顺性小(故只用于重型车)。
差速器差速器用以毗连左右半轴,可以使两侧车轮以不同角速度旋转同时传递扭矩。
保证车轮的正常转动。
目前国产轿车及别的类汽车基本都采用了对称式锥齿轮普通差速器。
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由行星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十字轴或一根直销轴)和差速器壳等组成。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驱动桥模型,对汽车驱动桥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汽车驱动桥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实现车辆的行驶。
驱动桥通常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桥壳等部件组成。
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搭建驱动桥模型,观察各部件的协同工作,了解驱动桥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器材1. 驱动桥模型:包括主动轴、从动轴、齿轮、传动轴等。
2.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角度测量仪等。
3. 计算机软件:Matlab、Origin等。
四、实验步骤1. 搭建驱动桥模型:将主动轴、从动轴、齿轮和传动轴等部件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驱动桥模型。
2. 观察驱动桥结构:观察各部件的安装位置和连接方式,了解驱动桥的结构特点。
3. 测量齿轮参数:使用游标卡尺和角度测量仪,测量齿轮的直径、宽度、齿数等参数。
4. 分析驱动桥工作原理:观察主动轴转动时,动力如何通过齿轮、差速器、半轴传递到从动轴,进而驱动车轮。
5. 验证驱动桥性能:通过改变齿轮参数、差速器参数等,观察驱动桥的性能变化,分析其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6. 数据处理与分析:使用Matlab、Origin等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驱动桥结构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搭建的驱动桥模型主要由主动轴、从动轴、齿轮、传动轴等部件组成。
主动轴通过齿轮与从动轴连接,实现动力传递。
差速器用于实现两侧车轮的差速作用,保证内、外侧车轮以不同转速转向。
2. 齿轮参数对驱动桥性能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改变了齿轮的直径和齿数,观察驱动桥的性能变化。
结果表明,增大齿轮直径可以增大驱动桥的传动比,提高车辆的爬坡能力;增大齿轮齿数可以减小齿轮的转速,降低驱动桥的噪音。
3. 差速器参数对驱动桥性能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改变了差速器的齿数和宽度,观察驱动桥的性能变化。
驱动桥工作原理
驱动桥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起着承载电机输出扭矩、控制电机转向和速度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驱动桥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应用场合等方面逐一进行介绍。
一、驱动桥的工作原理
驱动桥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根据不同的驱动传动方式,将电机的输出驱动至轮边从而推动车辆运动。
常见的驱动传动方式有前置驱动、后置驱动、四轮驱动等,其中四轮驱动方式常用于越野车、赛车等需求较高的场合。
二、驱动桥的组成结构
驱动桥的主要组成结构包括差速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圆锥齿轮传动机构、万向节等。
差速器是驱动桥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要用于调节左右轮边的转速差,避免转向时在不同半径路段上产生抓地力差异的问题。
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则是将电机输出的高速低扭转化为较低的低速高扭,并通过齿轮减速的方式传递至轮边。
圆锥齿轮传动机构则用于实现驱动桥的不同驱动方式,以满足不同车型需求。
万向节则常用于传动轴和驱动轴之间的联接,保证车轮的转向灵活。
三、驱动桥的应用场合
驱动桥的应用场合主要包括高端越野车、赛车、商用车等。
高端越野车需要具有很好的越野性能和通过性,四轮驱动的驱动桥能够满
足其强大的动力需求。
赛车则需要具备更高的速度和操控能力,常选用后置驱动或四轮驱动方式。
商用车作为运输工具,需要具备不同的载重和行驶条件,驱动桥也需要根据其需求做出不同的设计。
综上所述,驱动桥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驱动桥的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转向驱动桥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转向驱动桥,也称为驱动桥,是汽车、卡车和其他车辆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如下:
结构特点:
1. 驱动桥通常由驱动轴、差速器、齿轮和轴承组成。
驱动轴通过差速器和齿轮与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器相连。
2. 驱动桥通常位于车辆的后部,负责传递发动机的动力到车辆的后轮。
3. 驱动桥通常由坚固的金属材料制成,以承受车辆的重量和扭转力。
工作原理:
1. 当发动机产生动力时,动力通过变速器传递到驱动桥上的齿轮。
2. 驱动桥上的差速器将动力传递到两个后轮上,使车辆得以行驶。
3. 在转弯时,差速器可以使两个后轮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以克服内外轮的旋转半径差异。
另外,一些现代车辆还配备了不同类型的驱动桥,如四轮驱动桥和电动驱动桥,它们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有所不同,但整体原理与传统的转向驱动桥相似。
总的来说,转向驱动桥通过传递动力和转向控制,为车辆提供了稳定的动力输出和良好的操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