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焊接检测热处理技术要求
- 格式:ppt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37
焊后热处理管理规定(QB/SAR0308-2005)1.0总则1.1目的:对公司制造的压力容器产品(或泵压部件)焊后热处理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和控制,确保产品(或承压部件)焊后热处理质量符合设计、使用和相关标准规定要求。
1.2编制依据1.2.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2.2《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1.2.3《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1.2.4《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1.2.5本公司相关的管理规定。
1.3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制造的压力容器产品(或承压部件)的焊后热处理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3.1本公司自行进行的产品(或承压部件)局部(焊缝、热影响区)焊后热处理。
1.3.2本公司暂无能力实施需委托分包单位进行的产品(承压部件)整体焊后热处理。
2.0局部焊后热处理2.1局部热处理范围2.1.1压力容器产品的B、C、D类焊接接头,球形封头与圆角相连的A类焊接接头及缺陷补焊部位。
2.1.2局部热处理时,焊缝每侧加热宽度不小于钢材厚度的2倍;接管与壳体相焊时加热宽度不得小于钢材厚度的6倍。
2.1.3靠近加热区的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使温度梯度不致影响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2.2局部热处理控制2.2.1由热处理工艺员编制热处理过程工艺卡,经热处理责任师审批后实施。
2.2.2由热处理签发热处理任务单,对需进行焊后热处理内容向热处理人员进行安排,必要时还应附有示意简图,并对热处理开始时间作出要求。
2.2.3热处理人员按接受的热处理任务单和工艺卡的规定要求,实施过程参数控制,确保热处理过程和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3.0产品(或受压部件)整体热处理因公司目前暂不具备压力容器产品(或受压部件)整体焊后热处理能力,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分包供方对我公司制造的压力容器(或承压部件)进行焊后整体热处理工序,具体按以下规定执行。
压力容器技术规范最新标准压力容器技术规范是确保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这些规范会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应用需求和安全标准。
以下是最新的压力容器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工业用途的压力容器,包括但不限于储存、反应、换热等设备。
2. 设计原则:压力容器的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和环保的原则,确保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能够安全运行。
3. 材料选择:选用的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包括力学性能、耐腐蚀性、焊接性等,并应符合相关材料标准。
4. 设计标准:压力容器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或国际上认可的设计标准,如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EN(欧洲标准)等。
5. 制造和检验:压力容器的制造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制造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
6. 焊接和无损检测:焊接是压力容器制造中的关键环节,应采用合格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材料。
无损检测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以确保焊接质量。
7. 热处理:对于某些材料和结构形式的压力容器,可能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改善材料性能或消除焊接应力。
8. 安全附件:压力容器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附件,如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等,并确保这些附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9. 操作和维护:压力容器的操作应遵循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其长期安全运行。
10. 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应制定压力容器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11. 法规和标准更新: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应随时关注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更新,确保符合最新的安全和技术要求。
12. 环保要求: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考虑环保因素,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3. 用户培训:压力容器的用户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14. 记录和文档管理:应建立完整的压力容器记录和文档管理系统,记录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和维护等信息。
15. 结束语: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压力容器焊接检测热处理技术要求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设备,用于储存或运输加压气体或液体。
由于其具有承受高压力的特点,焊接、检测以及热处理技术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压力容器的相关技术要求。
一、焊接技术要求焊接是连接压力容器构件的关键技术,对焊接的质量要求极高。
以下几点是焊接技术要求的重点:1.材料选择:焊接材料应与压力容器材料相近,确保焊接接头的密封性和强度。
2.焊接方法:常见的焊接方法有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离子焊等。
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确保焊缝的质量和强度。
3.焊接接头设计:焊接接头应设计为使应力分布均匀的形状,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焊缝破裂。
4.焊接质量控制:焊接前应对焊缝的表面进行清洁,焊接过程中要控制好焊接参数,避免焊接变形和气孔、裂纹等缺陷的产生。
二、检测技术要求为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对焊接接头进行检测是必要的。
以下是常见的焊接接头检测技术:1.X射线检测(RT):通过照射X射线,观察焊缝中的缺陷如气孔、夹渣等。
根据焊缝的表面形态和密度变化,判断焊缝是否合格。
2.超声波检测(UT):利用超声波的传播和回波特性来检测焊缝内的缺陷。
可以发现焊缝内的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3.磁粉检测(MT):通过涂抹磁粉,利用磁场的变化来检测焊缝表面和近表面的裂纹、夹渣等缺陷。
4.渗透检测(PT):将渗透剂涂敷在焊接接头上,根据渗透剂在缺陷处的渗透性能,来检测焊接接头中的裂纹、夹渣等缺陷。
在焊接完成后,还需要对焊接接头进行热处理,以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
以下是常见的热处理技术要求:1.退火处理:通过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再慢慢冷却,使焊接接头内部的组织发生变化,消除焊缝处的应力,提高焊接接头的韧性和强度。
2.回火处理:焊接接头在退火处理后,如果硬度过高,会影响其韧性和冲击性能,回火处理可以调整焊接接头的硬度,保证其力学性能达到要求。
综上所述,焊接、检测以及热处理技术是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工艺规程前言本标准代替《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工艺规程》。
本标准与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常用钢原材料牌号变更为按GB713-2008标准的相应牌号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工艺规程》停止使用。
标准起草人:标准化审查:审核:批准: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工艺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工艺、设备、测量、检验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制造的、有焊后热处理要求的压力容器及其零部件热处理。
2 热处理工艺2.1 整体热处理工艺2.1.1 装炉容器或零部件必须放置在有效加热区内。
装炉量、装炉方式及堆放形式均应确保加热、冷却均匀一致,且不致造成畸变及其它缺陷。
2.1.2 容器或零部件的装、出炉温度不大于400℃。
2.1.3 容器或零部件在炉内升温至400℃后,再继续升温,升温速度限制在55℃/h—220℃/h之间,一般升温速度按V升=5500/δS℃/h(δS为焊后热处理厚度,mm)控制;升温过程中要求加热均匀,被加热容器或零部件任意5米距离内温差不大于120℃。
2.1.4 炉温达到退火温度后进行保温,保温时间按(δS/25)小时计算;但不得少于0.5小时;保温期间被加热容器或零部件的全部受热段,最大温差不超过65℃。
2.1.5 保温阶段完成后炉冷至400℃以下出炉在空气中冷却;炉冷速度控制在55℃/h—280℃/h之间,一般炉冷速度按V降=7000/δS℃/h控制,炉冷过程温差要求与加热升温过程相同。
2.1.6 焊后热处理允许在炉内分段进行,分段热处理时,其重复热处理长度应不小于1500mm,炉外部分应采取保温措施,使温度梯度不致影响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其它与整体热处理要求相同。
2.1.7 我公司常用钢材的压力容器焊后退火温度按表1执行,其它钢种按专用热处理工艺卡执行。
表12.1.8 焊后热处理通用工艺曲线图1注1:50℃/h≤V升=5000/δS ℃/h≤200℃/h50℃/h≤V降=6500/δS ℃/h≤260℃/h注2:同炉处理两种以上容器或零部件时,δS应选取最大厚度者。
热处理工艺守则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后热处理的条件,热处理方法和工艺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压力容器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焊后热处理。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如已修订,则按最新版本执行。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固容规》)第4.6条。
GB/T30583-2014 承压设备焊后热处理规程NB/T47015-2011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GB150.4 压力容器制造、检验和验收第8条3、进行热处理的条件3.1 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除遵守本守则外,还应符合设计文件与合同的要求。
3.2 焊后热处理应在产品焊接工作全部结束并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在耐压试验前进行。
3.3 钢制压力容器的焊后热处理应遵守GB/T 30583的相应规定。
3.4 碳钢和低合金钢制焊件低于490℃的热作用,高合金钢制焊件低于315℃的热作用均不作为焊后热处理对待。
3.5 《固容规》引用标准要求和设计图样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
3.6 钢板冷成形受压元件,符合下列任意条件之一,且变形率超过表9-1的范围,应于成形后进行相应热处理恢复材料的性能。
a)盛装毒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b)图样注明有应力腐蚀的容器;c)对碳钢、低合金钢,成形前厚度大于16mm者;d)对碳钢、低合金钢,成形后减薄量大于10%者;e)对碳钢、低合金钢,材料要求做冲击试验者。
表 9-1 冷成形件变形率控制指标3.7 GB150.4第8.2.2条规定,容器及其受压元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进行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应包括受压元件及其与非受压元件的连接焊缝。
(1)焊接接头厚度(即焊后热处理厚度,δPWHT)符合表9-2的规定者。
(2)图样注明有应力腐蚀的容器。
(3)用于盛装毒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制容器。
(4)相关标准或图样另有规定时。
3.8 对异种钢材之间的焊接接头,按热处理要求高者确定。
但温度不应超过两者中任一钢号的下相变点A c1。
压力容器设备验收标准与技术要求压力容器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压力容器设备的验收标准与技术要求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压力容器设备验收标准与技术要求进行论述,从安全性、质量、性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一、安全性要求压力容器设备作为承载介质压力的重要设备,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验收标准中,应明确规定压力容器设备的安全性要求,包括材料强度、焊接质量、密封性能、耐压能力等方面。
例如,压力容器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且其强度和耐压能力需满足设定的要求。
焊接质量也是验收的重要指标之一,焊缝应平整牢固,无裂纹、夹渣等缺陷。
另外,容器设备的密封性能也是重要的安全要求之一,应能有效防止介质泄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质量要求压力容器设备的质量要求是衡量设备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
为了确保压力容器设备的质量,验收标准中应明确规定相关的质量要求。
首先,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包括材料的选取、焊接工艺、热处理等方面。
其次,压力容器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可加工性和耐腐蚀性,以确保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此外,验收标准还应对压力容器设备的附件、仪表、安全阀等进行相应的质量要求,以保证整个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性能要求除了安全性和质量要求,压力容器设备的性能也是重要的验收标准之一。
性能要求包括设备的耐热性、密封性、工作效率等。
例如,对于高温和高压的容器设备,其耐热性是一个重要指标,应能在高温环境下稳定运行。
另外,容器设备的密封性能也是验收的重要标准之一,应能有效防止介质泄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验收标准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设备的工作效率、能耗等性能进行要求,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压力容器设备验收标准与技术要求涉及到安全性、质量和性能多个方面,通过明确规定相关要求,可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制定和执行严格的验收标准是保障压力容器设备质量的重要手段。
压力容器焊接技术要求压力容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
焊接是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常用的连接方法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容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压力容器焊接技术要求非常严格。
下面将从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三个方面介绍压力容器焊接技术要求。
一、焊接材料要求1.焊材选择:焊接材料应与压力容器基体材料具有相似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能够满足使用条件下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使用与基体材料相邻的焊材进行焊接。
2.焊材质量:焊材应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冷脆性低、热胀冷缩性小、热稳定性好等特性。
焊材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二、焊接工艺要求1.预热与焊后热处理:大型压力容器的焊接需要进行预热,并进行焊后热处理,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提高焊缝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2.焊接设备:焊接设备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且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
焊接设备的参数应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焊接工艺的要求。
3.焊接人员:焊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焊接技术和操作经验,熟悉焊接工艺规程和相关标准。
焊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在焊接作业前应进行良好的准备工作。
三、焊接质量要求1.焊接缺陷控制:焊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焊接缺陷的产生,如气孔、夹渣、裂纹等。
如果发现缺陷,及时进行修复或重焊。
2.焊缝几何形状:焊接焊缝的几何形状应满足设计要求,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焊缝的几何尺寸和形状,避免出现过大或过小的偏差。
3.焊接质量检测:焊接后应进行焊缝的质量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等。
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综上所述,压力容器焊接技术要求十分严格,要求焊接材料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焊接工艺要合理可行、焊接质量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通过遵守这些技术要求,可以保证焊接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压力容器的正常运行。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制、铝制和钛制压力容器焊接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气焊、焊条电弧焊、埋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电渣焊、气电立焊和螺柱焊焊接的压力容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年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190—1996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13814—1992 镍和镍合金焊条GB/T 14957 熔化焊用钢丝GB/T 15620—1995 镍及镍合金焊丝JB 4708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JB/T 4730.1~4730.6(以下简称JB/T 473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 4733 压力容器用爆炸焊接复合板JB/T 4745 钛制焊接容器JB/T 474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技术条件YB/T 5091—1993 惰性气体保护焊接用不锈钢棒及钢丝YB/T 5092—2005 焊接用不锈钢丝《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3 压力容器通用焊接规程3.1 焊接材料3.1.1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带、焊剂、气体、电极和衬垫等。
3.1.2焊接材料选用原则a)焊缝金属的性能应高于或等于相应母材标准规定的下限值或满足图样规定的技术文件要求。
b)合适的焊接材料与合理的焊接工艺相配合,以保证焊接接头性能满足设计规定和服役要求。
c)用于焊件的焊接材料应有焊接性能试验与实践基础。
3.1.3焊接材料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使用单位按质量管理体系规定验收与复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3.2 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3.2.1施焊下列各类焊缝的焊接工艺应按JB 4708评定合格:a)承压元件焊缝;b)与承压元件相焊的焊缝;c)定位焊缝;d)承压元件母材表面堆焊、补焊;e)上述焊缝的返修焊缝。
一、压力容器焊接工艺1 目的、范围为保证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特制定本工艺。
本工艺适用于钢制压力容器的气焊、焊条电弧焊、埋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工作。
压力容器的焊接除应遵守本工艺外,还应符合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
2 引用标准NB/T 47014-2011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 47015-2011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TGS Z6002-2010 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NB/T 47018.1-201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采购通则NB/T 47018.2-201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钢焊条NB/T 47018.3-201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3部分:气体保护电弧焊丝和填充丝NB/T 47018.4-201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第4部分:埋弧焊钢焊丝和焊剂JB/T 3223-2017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DL/T 869-201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 752-2010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GB/T 30583-2014 承压设备焊后热处理规程DL/T 819-2010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NB/T 47013.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NB/T 47013.4-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NB/T 47013.5-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3 焊接工艺评定施焊下列各类焊缝的焊接工艺应按NB/T 47014评定合格:a) 受压元件焊缝;b) 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缝;c) 上述焊缝的定位焊缝;d) 受压元件母材表面堆焊、补焊。
4 焊工施焊下列各类焊缝的焊工应按TGS Z6002规定考核合格:a) 受压元件焊缝;b) 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缝;c) 熔入上述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d) 受压元件母材表面堆焊、补焊。
文件编号:通规-2-04 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第 3 版)编制:陈伟金日期: 2012.01.16审核:朱迪明日期:2012.01.16批准:李世藩日期:2012.01.16发放号:持有人:受控状态:2012-01-16发布2012-02-01实施江苏长荣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代替《通规-02-04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通用工艺规程》。
本标准与《通规-02-04》相比较,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引用标准。
——修改了热处理过程中的升温及降温速度的限制范围。
——增加了成形受压元件的恢复性能热处理、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热处理、以及其他热处理等。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通规-02-04》停止使用。
压力容器热处理工艺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热处理工艺、设备、测量、检验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制造的、有热处理要求的压力容器及其零部件的热处理。
2.热处理2.1 成形受压元件的恢复性能热处理2.1.1 钢板冷成形受压元件,当符合下列a)~e)中任意条件之一,且变形率超过表1的范围,应于成形后进行相应热处理恢复材料的性能。
a)盛装毒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b)图样注明有应力腐蚀的容器;c)对碳钢﹑低合金钢,成形前厚度大于16mm者;d)对碳钢﹑低合金钢,成形后减薄量大于10%者;e)对碳钢﹑低合金钢,材料要求做冲击试验者。
表1 冷成形件变形率控制表图1 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成形2.1.2 分步冷成形时,若不进行中间热处理,则成形的变形率为各分步成形变形率之和;若进行中间热处理,则分别计算成形件在中间热处理前﹑后的变形率之和。
2.1.3 若需要消除成形工件温成形工件的变形残余应力,可参照2.1.1对冷成形工件的热处理条件和要求进行。
2.1.4若热成形或温成形改变了材料供货热处理状态,应重新进行热处理,恢复材料供货热处理状态。
2.1.5当对成形温度﹑恢复材料供货热处理状态的热处理有特殊要求时,应遵循相关标准﹑规范或设计文件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