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5G多连接网络架构
- 格式:pptx
- 大小:6.23 MB
- 文档页数:46
5G无线接入网的架构设计摘要:5G网络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它使用了全新的架构设计来提高网络性能和覆盖范围。
本文研究了5G无线接入网的架构设计,包括5G的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和网络层。
我们将详细介绍5G网络中各个层次的功能、特点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5G网络;无线接入网;介质访问控制层;网络层引言:随着人们对移动互联网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4G网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5G网络应运而生。
5G网络采用了全新的架构设计,以实现更高的网络性能和更广的覆盖范围。
其中,5G无线接入网作为5G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研究5G无线接入网的架构设计,以期更好地了解5G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物理层设计5G网络在物理层上采用了多项新技术,以提高网络的速度和可靠性。
下面详细叙述其中三项最重要的技术。
1.毫米波通信:毫米波通信指的是使用频率较高、波长较短的电磁波进行通信的技术。
5G网络使用的毫米波频段为24GHz至100GHz之间,这个频段比起传统的低频段(如2.4GHz和5GHz)拥有更宽的带宽,可以将通信带宽提高到10Gbps以上。
不过,毫米波通信的覆盖范围较小,需要在建筑物等密集区域部署大量基站来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
2.MIMO技术:MIMO指的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它允许在同一时间通过多个天线发送和接收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网络可靠性。
在5G网络中,MIMO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中,通过同时使用多个天线来增强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能力,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吞吐量。
3.全双工通信技术:全双工通信技术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实现双向无线通信的技术。
在传统的半双工通信中,同一频段的信号只能进行单向传输,而全双工通信则可以在同一频段上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比如支持高清视频通话、在线游戏等应用。
不过,全双工通信技术也存在信号干扰等问题,需要通过优化天线设计和数据调度算法来解决。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通信技术多接入融合与协同的网络架构张弛龙(中网联通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多张无线网络共存的情况变得日益复杂和突出。
为了满足网络下的高效组网和运营需求,迫切需要研究支持多种无线技术协同的网络架构。
因此,分析场景,并重点分析了5G的部署场景和网络架构,进一步研究了5G Multi Access Fusion and Collaborative Network ArchitectureZHANG Chi-longChina Unicom Development Group Co.,Ltd.,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prominent. In order to meet the higher traffic and service requirements undernetworks,it is urgent to study 2020年4月10日第37卷第7期Telecom Power TechnologyApr. 10,2020,Vol. 37 No. 7 张弛龙:5G 多接入融合与协同的网络架构2 5G 部署场景与网络架构2.1 可能的部署场景2.1.1 非集中部署如图1所示,在这个场景中,gNB 支持完整的协议栈,如在宏部署或室内热点环境中(可以是公共的或企业的)。
gNB 可以连接到“任何”传输。
假设gNB 能够通过运行接口连接到其他gNB 或(e )LTE eNBs 。
RAN-CN InterfaceRAN-CN InterfaceRAN-CN Interface(e)LTE eNBgNBInter-BS InterfacegNBCore图1 非集中部署2.1.2 与E-UTRA 联合部署如图2所示,在这个场景中,NR 功能与E-UTRA 功能可以作为同一基站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同一站点上的多个基站。
中国电信打造的5大网络分别是中国电信“双互联”战略实现,网络布局持续优化,5大网络正在打造:
一是自动化的5G核心网。
端到端的自动化网络架构,引领5G网络的方向,结合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现延迟低至1毫秒以下、专线的宽带普惠工程。
二是具有自我调整和自动恢复能力的苏壮稳定性网络。
中国电信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精神,把“苏壮”稳定性网络还离不开对互联网安全分发链路上行数据有效安全处理的能力,在提升网络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数据安全运营。
三是把宽带融入新的基础设施,可以实现“云边边”的智能网络。
智能网络可以安全、节能、智能、自动化地进行网络诊断、运维和管理,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与稳定性,也为网络安全创造了更多便利。
四是宽频网络。
实现双链路网络应用,实现全方位和端到端的高速互联,打造更多更优质、更快捷的智能服务,实现网络资源、设备租借和交换,形成跨技术、跨服务的宽频联接模式。
五是提供数字生态服务的生态网络,延伸到各行各业的智能服务,实现综合服务管理,多场景数据信息共享与整合,构建以数字为基础的数字经济生态网络。
中国电信打造5大网络,完善数字化互联网服务,更好地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稳定性、安全性的服务。
可以使中国网络技术和服务实现内外双轮驱动的现代化跨越发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梦!。
5G通信技术和架构
5G通信技术是一种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多连接设备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5G通信技术的架构。
5G通信技术的架构
5G通信技术的架构主要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用户设备(UE)、无线接入网(RAN)和核心网(CN)。
用户设备(UE)
用户设备是指使用5G网络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和物联网设备等。
UE是与网络进行通信的起始和终止点。
无线接入网(RAN)
无线接入网是连接用户设备和核心网的关键环节,它提供无线
接入服务。
RAN包括基站和天线等设备,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
核心网(CN)
核心网是整个5G网络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处理用户数据和提
供各种网络服务。
CN包括多个功能模块,如用户管理、移动性管
理和安全认证等。
5G通信技术的架构是层次分明的,各个部分之间通过接口进
行通信和协作,以提供高效稳定的通信服务。
注意事项
- 在使用5G通信技术时,需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 5G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除了移动通信外,还可以应用
于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
- 5G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提升了信息
交流的效率和便利性。
以上是对5G通信技术和架构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通信网络技术超密集异构网络双连接技术架构设计董春利(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技术是一种创新型技术,可以满足Network,HetNet)日益增长的高数据速率传输需求。
在5G 超密集HetNet 技术的一般概念为基础,设计了5G 非独立接入(Non-Standalone Access,NSA)架构和独立接入(Standalone Access,SA)架构。
同时,为确保5G 超密集的切换程序。
超密集异构网络(HetNet);双连接(DC)技术;非独立接入(NSA);独立接入(SA)Th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Dual Connection Technology for 5G Ultra DenseHeterogeneous NetworksDONG Chunli(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j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ransport Technology, Nanjing Abstract: Dual Connectivity (DC) technology is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which can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场景2:UE 由宏蜂窝和小蜂窝共同提供服务(双连接)。
场景3:UE 只由小蜂窝提供服务。
场景1:UE 只由 宏蜂窝提供服务。
UEUEUE宏蜂窝小蜂窝小蜂窝小蜂窝 2024年1月10日第41卷第1期161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Jan. 10, 2024, Vol.41 No.1董春利:5G 超密集异构网络 双连接技术架构设计2 5G 非独立接入架构尽管3GPP 的R 15为5G 网络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不同的设计方案,但最合适的是非独立接入(Non-Standalone Access ,NSA )架构。
全面:一文看懂5G网络(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本文以无线接入网为线索,梳理一下无线侧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的架构,主讲无线接入网,浅析承载网和核心网,帮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5G,也帮助新手更好的入门。
在我们正式讲解之前,我想通过这张网络简图帮助大家认识一下全网的网络架构,通过对全网架构的了解,将方便对后面每一块网络细节的理解。
这张图分为左右两部分,右边为无线侧网络架构,左边为固定侧网络架构。
无线侧:手机或者集团客户通过基站接入到无线接入网,在接入网侧可以通过RT N或者IP R A N或者PT N解决方案来解决,将信号传递给BS C/R N C。
在将信号传递给核心网,其中核心网内部的网元通过IP承载网来承载。
固网侧:家客和集客通过接入网接入,接入网主要是GP O N,包括ON T、OD N、OL T。
信号从接入网出来后进入城域网,城域网又可以分为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
B R A S为城域网的入口,主要作用是认证、鉴定、计费。
信号从城域网走出来后到达骨干网,在骨干网处,又可以分为接入层和核心层。
其中,移动叫CM N E T、电信叫169、联通叫163。
固网侧和无线侧之间可以通过光纤进行传递,远距离传递主要是有波分产品来承担,波分产品主要是通过WD M+S D H的升级版来实现对大量信号的承载,OT N是一种信号封装协议,通过这种信号封装可以更好的在波分系统中传递。
最后信号要通过防火墙到达IN T E R N E T,防火墙主要就是一个N A T,来实现一个地址的转换。
这就是整个网络的架构。
看完宏观的架构,让我们深入进每个部分,去深入解读一下吧。
什么是无线接入网?首先大家看一下这个简化版的移动通信架构图:无线接入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RAN(Radio Access Network)。
简单地讲,就是把所有的手机终端,都接入到通信网络中的网络。
大家耳熟能详的基站(Ba s e S t a t i o n),就是属于无线接入网(RA N)。
5G通信技术的网络架构和性能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高速、可靠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5G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多连接数量的能力,为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文将重点探讨5G通信技术的网络架构和性能分析。
5G通信技术的网络架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多个关键组件和网络层次构成。
基本的网络架构由核心网络和边缘网络两部分组成。
核心网络主要负责连接移动用户设备和外部网络,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和智能化服务。
边缘网络则位于核心网络边缘,通过近端计算和存储机制,释放核心网络的压力并提供低延迟、高可靠性的服务。
在5G通信技术的网络架构中,关键组件包括基站,传输网络和核心网。
基站是连接用户设备和核心网络的关键节点,负责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
传输网络是连接各个基站和核心网之间的网络,主要负责数据传输和路由。
核心网络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控制和管理所有网络功能,包括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安全加密、数据传输和服务提供等。
5G通信技术的网络架构采用了新的关键技术,以满足对高速、高容量和低延迟的需求。
其中之一是毫米波技术,它利用高频段的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此外,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也是5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使用大量的小型天线来提高信号质量和网络覆盖范围。
另外,网络切片技术可以将整个5G网络划分为多个独立的虚拟网络,每个虚拟网络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在性能分析方面,5G通信技术的网络架构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5G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大大超过了目前的4G网络,可以支持更快速的下载和上传速度。
其次,5G网络的延迟更低,可以支持实时的互动应用和远程控制。
第三,5G网络具有更高的连接密度,可以同时连接更多的设备,适用于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等场景。
此外,5G网络还具有更好的能效,通过智能化的功率管理和网络优化措施,实现了更低的功耗和更长的续航时间。
电信行业5G网络覆盖与优化技术方案第1章 5G网络概述 (3)1.1 5G技术背景与发展趋势 (3)1.2 5G网络关键特性 (3)1.3 5G网络架构 (4)第2章 5G频谱规划与使用 (4)2.1 5G频谱资源概述 (4)2.1.1 Sub6GHz频段 (4)2.1.2 毫米波频段 (5)2.2 频谱分配与使用策略 (5)2.2.1 频谱分配策略 (5)2.2.2 频谱使用策略 (5)2.3 5G频谱共享技术 (5)2.3.1 动态频谱共享 (5)2.3.2 频谱共享协调 (6)第3章 5G基站设计与部署 (6)3.1 5G基站类型与功能 (6)3.1.1 基站分类 (6)3.1.2 基站功能 (6)3.2 基站设备选型与配置 (6)3.2.1 设备选型 (7)3.2.2 设备配置 (7)3.3 基站部署策略 (7)3.3.1 宏基站部署 (7)3.3.2 微基站部署 (7)3.3.3 皮基站和飞基站部署 (7)第4章 5G网络覆盖规划 (7)4.1 覆盖目标与需求分析 (8)4.1.1 覆盖目标 (8)4.1.2 需求分析 (8)4.2 覆盖预测与仿真 (8)4.2.1 覆盖预测 (8)4.2.2 覆盖仿真 (8)4.3 覆盖优化策略 (8)4.3.1 基站布局优化 (8)4.3.2 参数配置优化 (9)4.3.3 多网协同优化 (9)第5章 5G网络容量规划 (9)5.1 容量需求分析 (9)5.1.1 用户业务模型分析 (9)5.1.2 网络流量预测 (9)5.1.3 业务质量要求 (9)5.2.1 网络容量估算 (9)5.2.2 网络容量优化 (9)5.2.3 容量评估指标 (10)5.3 多载波聚合技术 (10)5.3.1 多载波聚合原理 (10)5.3.2 多载波聚合部署策略 (10)5.3.3 多载波聚合功能评估 (10)第6章 5G网络关键技术 (10)6.1 大规模天线技术 (10)6.2 网络切片技术 (10)6.3 超密集组网技术 (11)第7章 5G网络优化方法 (11)7.1 网络功能评估指标 (11)7.1.1 覆盖率 (11)7.1.2 信号质量 (11)7.1.3 传输速率 (11)7.1.4 延迟 (11)7.1.5 连接数 (11)7.2 优化流程与方法 (12)7.2.1 数据收集与分析 (12)7.2.2 问题定位 (12)7.2.3 制定优化方案 (12)7.2.4 实施优化措施 (12)7.2.5 效果评估 (12)7.3 参数优化与调整 (12)7.3.1 小区参数优化 (12)7.3.2 随机接入参数优化 (12)7.3.3 调度策略优化 (12)7.3.4 干扰协调优化 (12)7.3.5 网络切片参数优化 (13)第8章 5G网络干扰分析与处理 (13)8.1 干扰类型与原因 (13)8.1.1 同频干扰 (13)8.1.2 异频干扰 (13)8.1.3 系统内干扰 (13)8.1.4 外部干扰 (13)8.2 干扰识别与预测 (13)8.2.1 干扰识别 (13)8.2.2 干扰预测 (13)8.3 干扰抑制与消除技术 (13)8.3.1 频率复用优化 (13)8.3.2 天线技术与波束成形 (14)8.3.3 功率控制与调度 (14)8.3.5 干扰对消技术 (14)8.3.6 人工智能辅助干扰处理 (14)第9章 5G网络运维与保障 (14)9.1 运维管理体系 (14)9.1.1 运维组织架构 (14)9.1.2 运维管理制度 (14)9.1.3 运维工具与平台 (14)9.2 网络监控与故障处理 (14)9.2.1 网络监控技术 (14)9.2.2 故障检测与定位 (14)9.2.3 故障处理流程 (15)9.3 网络优化与升级策略 (15)9.3.1 网络优化策略 (15)9.3.2 网络升级策略 (15)9.3.3 网络优化与升级协同 (15)第10章 5G网络覆盖与优化案例分析 (15)10.1 城市区域覆盖优化案例 (15)10.2 高铁场景覆盖优化案例 (16)10.3 大型场馆覆盖优化案例 (16)10.4 郊区与农村地区覆盖优化案例 (16)第1章 5G网络概述1.1 5G技术背景与发展趋势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应运而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连接设备数量的需求。
新一代5G骨干网的架构和性能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现代社会已经过渡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速网络稳定连接的需求,5G技术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与4G相比,5G不仅在连接速度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在网络架构上也进行了重大的改变。
一、5G骨干网的架构5G骨干网的架构相对于4G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4G网络中,所有数据都是通过核心网来连接的,而5G则采用了基于云的技术,将网络体系划分为了三个基本部分:核心、边缘和基础设施。
其中,核心网络负责路由数据,而边缘网络则用于连接用户设备和应用程序。
基础设施则表示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和节点。
边缘网络是5G骨干网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是靠近用户的节点,连接着广泛的各种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和节点上的应用程序可以直接与设备进行交互,并提高了整个体系的响应时间。
这些设备通常包含运营商的基站、Wi-Fi路由器和物联网设备等。
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核心网络。
它负责进行路由、控制流量和管理设备之间的交通。
相对于4G网络,5G核心网络采用了分布式的云模型,使其更加灵活和适应性更强。
这种云基础架构可以快速响应流量负载和成本优化的要求,并且可以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提供有保障的网络连接。
二、5G骨干网的性能5G骨干网不仅具有先进和灵活的架构,而且在性能方面也有很多的亮点。
首先,5G网络在连接速度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提升。
5G网络的理论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0 Gbps,这是4G网络的20倍。
这就意味着用户在使用5G网络的时候可以更快地完成更多的任务,例如下载大量的视频或进行高清视频通话。
5G骨干网还针对延迟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改进。
在传统的通信体系中,延迟较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这会导致用户收到网络信号的时间有些慢。
然而,在5G网络中,通信延迟最短可以达到1毫秒,比4G网络下降了90%。
这使得用户体验更加流畅,可以更快地获得在线内容和服务。
除此之外,5G骨干网还具有更高效和更可靠的安全性能。
5G无线技术及部署5G无线网络架构随着物联网和移动应用的快速发展,对通信网络的带宽、延迟和连接密度等要求越来越高。
而5G无线技术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车联网、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成为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1. 高速率:5G无线技术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可以实现基站到终端设备之间多达10 Gbps的传输速度。
这比4G技术的速度要快很多,可以更好地支持高负载的应用和大规模数据传输。
2.低延迟:5G无线技术的网络延迟相对较低,可以提供云游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实时应用所需的实时响应。
这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并支持了更多实时应用的发展。
3.大连接密度:5G无线技术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可以实现每平方公里数百万个设备的同时连接。
这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实现了更多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互联。
4.宽频带:5G无线技术采用了更宽的频带,可以在更高的频段上进行数据传输,提供更大的网络容量。
这有利于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多设备同时连接的实现。
为了部署5G无线网络,需要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
5G无线网络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1.基站:作为5G网络的核心节点,基站负责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基站采用小型化设计,可以灵活安装在建筑物、电线杆等地方。
基站之间通过光纤等高速传输介质连接,形成覆盖区域。
2.核心网:核心网是管理和控制整个5G网络的关键部分。
核心网包括用户产权管理、数据传输和网络控制等功能,主要由核心网节点和数据中心构成。
通过核心网的建设,可以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低的网络延迟。
3.频谱:5G无线网络使用了更宽的频带,包括高频段、中频段和低频段。
高频段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传输速率,但其覆盖范围相对较小。
低频段的覆盖范围更广,但传输速率相对较低。
不同频段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网络需求和应用场景。
4.天线:5G网络使用了更多的天线,以支持更高的连接密度和更稳定的信号覆盖。
5G网络发展中的网络架构及技术要素分析随着科技和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无处不在的网络已经全面覆盖人们的生活和工作,5G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随着5G网络的普及,网络架构和技术要素也将得到深度解析和探讨。
本篇文章将会分析5G网络中的网络架构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要素,希望能够对读者了解5G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帮助。
一、5G网络的概述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它是由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标准构成的,被认为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广覆盖等特点。
5G网络被认为是一种全新的网络体系结构,它对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和升级,使得移动通信具有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
随着5G终端的普及和5G网络的推广,预计未来5-10年内,5G技术将会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娱乐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二、5G网络的网络架构在5G网络中,网络架构可以分为三层结构:物理层、核心网及应用层。
下面将对三层结构进行具体的阐述。
1.物理层架构5G网络中的物理层架构分为无线接入网、传输网和芯片级相关的通信部分。
无线接入网包括用户设备(UE),基站节点(gNB),以及分布式单元(DU)。
传输网主要负责连接基站和核心网;芯片级部分包括前端和基带处理器、射频部分以及功率管理等。
2.核心网架构5G网络的核心网主要负责网络管理、用户管理、服务管理等,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核心网节点、网络切片和SDN技术。
核心网节点包括AMF(认证管理功能)、SMF(会话管理功能)、UPF (用户面端)等。
网络切片是5G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体现了5G网络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网络切片可以将网络资源按照不同的服务类型进行划分,使得不同类型的业务可以共用同一个网络,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SDN技术又被称为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是5G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可以通过中心控制器进行网络流量的管理和分配。
科普解析5G移动通信网络的整体架构移动通信网络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网、承载网和核心网三部分。
无线接入网负责将终端接入通信网络,对应于终端和基站部分;核心网主要起运营支撑作用,负责处理终端用户的移动管理、会话管理以及服务管理等,位于基站和因特网之间;承载网主要负责数据传输,介于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之间,是为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提供网络连接的基础网络。
无线接入网、承载网和核心网分工协作,共同构成了移动通信的管道。
图1:移动通信网络整体架构无线接入网:BBU拆分,两级架构变三级无线接入网侧,基站作为提供无线覆盖,连接无线终端和核心网的关键设备,是5G网络的核心设备,相比于主要由BBU基带处理单元、RRU射频拉远单元、馈线和天线构成的4G基站,5G基站BBU 功能被重构为CU和DU两个功能实体,RRU与天线合并为AAU实体。
BBU拆分为CU和DU,使得无线接入网网元从4G时代的BBU+RRU两级结构演进到CU+DU+AAU三级结构,相应的无线接入网架构也从包含前传(BBU和RRU之间的网络)和回传(BBU和核心网之间的网络)的两级架构变为5G时代包含前传(DU和RRU/AAU之间的网络)、中传(CU和DU之间的网络)和回传(CU 和核心网之间的网络)的3级架构,DU以星型方式连接多个AAU,CU以星型方式连接多个DU。
图2:4G与5G基站结构变化新的无线接入网架构意味着5G基站将具备多种部署形态,总体看主要有DRAN(分布式部署)和CRAN(集中式部署)两种场景,其中CRAN又细分为CRAN小集中和CRAN大集中两种部署模式。
DRAN是传统模式,CU与DU合一,AAU共站址部署,结构与4G类似,可利旧现有的机房及配套设备,光纤资源需求低,是5G无线接入网在建设初期快速部署时主要采用的部署模式。
CRAN两种模式下,CU和DU均部署在不同站点,AAU按需拉远,需要额外敷设光缆,CU云化部署,两种模式的不同点在于,CRAN小集中模式下,DU按需部署在不同机房,CRAN大集中模式下,DU池化部署在同一机房,在5G规模建设阶段,CRAN模式可以大幅减少基站机房数量,节省机房建设/租赁成本,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调度,便于提高跨基站协同效率,将成为5G无线接入的主要部署模式。
中国电信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杨峰义多网融合成5G架构优先选择论文中国电信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杨峰义多网融合成5G架构优先选择论文时下,5G愈发火热。
从刚刚过去的巴展上设备商纷纷展出了5G核心网、基站等产品,再到3GPP决定加速推进5G空口标准,关于5G的消息不断升温。
但是,其实不少电信用户对5G技术仍是一头雾水。
“5G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现在5G究竟研究的怎么样了?”针对这些问题,《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邀请了中国电信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杨峰义,和大家谈谈中国电信5G技术研发工作进展并详解5G技术。
杨峰义:5G时代来临,人与人的通信正在向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扩展,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到来。
ITU定义了三大5G业务场景:第一,面向人的增强移动互联网(eMBB),这要求为用户提供最高20Gbps峰值速率和100Mbps基本体验速率,热点地区提供10Mbps/m2高流量密度。
第二,面向物的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要求支持最高100万/km2设备连接密度。
第三,面向物的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能够满足1毫秒端到端时延和极高的可靠性要求。
因此,5G不仅能够继续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能带动垂直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并成为多样化业务提供和业务创新的使能者。
近年来,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了越来越快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我们的年均手机上网流量和每用户月均流量都显著增长;在5G时代,这些将有望获得进一步的快速提升。
同时,通过与垂直行业建立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运营商将进入更多的行业进行赋能,并不断催生出新的业务模型,帮助行业用户进行转型升级。
《通信产业报》(网):5G会有哪些技术突破?这些新技术,给运营商部署5G带来哪些挑战?杨峰义:从技术路线角度,5G将同时包含LTE增强和新空口,即演进和革命性技术。
其中,LTE增强是在4G基础上,针对特定场景和目标的进一步增强,具有后向兼容性,可通过现有4G网络的演进升级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