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光学系统第四章习题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章 光的偏振(2)一.选择题:(共30分)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 ](A )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
(B )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C )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窄,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D ) 无干涉条纹。
2.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通过两个偏振片,它们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α =600,设偏振片没有吸收,则出射光强I 与入射光强I 0之比为 [ ](A )1/4 (B ) 3/4 (C )1/8 (D )3/83.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0,假设二者对光无吸收,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 [ ](A) I 0/8 (B) 3I 0 /8 (C) I 0 /4 (D) 3 I 0/44.光强为I 0的自然光依次通过两个偏振片和,若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则透射偏振光的强度是[ ](A) I 0/4 (B) √3 I 0/4 (C) √3 I 0/2 (D) I 0/8 (E) 3I 0 /85.两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一束自然光垂直入射其上时没有光线通过。
当其中一偏振片慢慢转动1800时透射光强度发生变化为: [ ](A) 光强单调增加。
(B) 光强先增加,后有减小至零(C) 光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D) 光强先增加,然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至零6.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射向 一块平板玻璃(如图),设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i 0 ,则在界面2的反射光 [ ](A) 是自然光(B) 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入射面 (C) 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入射面(D) 是部分偏振光7.一束单色平面偏振光,垂直投射到一块用方解石(负晶体)制成的四分之一波片(对投射光的频率)上,如图所示,如果入射光的振动面与光轴成450角,则对着光看从波片射出的光是(A) 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圆偏振光(B) 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椭圆偏振光(C) 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圆偏振光(D) 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椭圆偏振光8(A) 线偏振光 (B) 部分偏振光(C) 和原来旋转方向相同的圆偏振光(D) 和原来旋转方向相反的圆偏振光9(对投射光的频率)上,如图所示 成300角,则对着光看从波片射出的光是(A) 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圆偏振光(B) 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椭圆偏振光(C) 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圆偏振光(D) 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椭圆偏振光10.一束单色线偏振光其偏振化方向与1/4波片的光轴夹角α =π/4。
第四章习题4.1 若光波的波长宽度为λΔ,频率宽度为νΔ,试证明:λλννΔΔ=。
设光波波长为nm 8632=.λ,nm 8-10⨯2=λΔ,试计算它的频宽νΔ。
若把光谱分布看成是矩形线型,那么相干长度?=c l证明:参阅苏显渝,李继陶《信息光学》P349,第4.1题答案。
421.510c λνλ∆∆==⨯赫,32010()c c cl ct m ν===⨯∆4.2 设迈克尔逊干涉仪所用的光源为nm 0589=1.λ,nm 6589=.2λ的钠双线,每一谱线的宽度为nm 010.。
(1)试求光场的复自相干度的模。
(2)当移动一臂时,可见到的条纹总数大约为多少?(3)可见度有几个变化周期?每个周期有多少条纹? 答:参阅苏显渝,李继陶《信息光学》P349,第4.2题答案。
假设每一根谱线的线型为矩形,光源的归一化功率谱为 ()^1212rect rect νννννδνδνδν⎡--⎤⎛⎫⎛⎫=+ ⎪ ⎪⎢⎥⎝⎭⎝⎭⎣⎦G (1)光场的复相干度为^1()()exp(2)1sin ()exp(2)[1exp(2)]2r j d c j j τνπντνδντπντπντ∞==+∆⎰G式中12ννν-=∆,复相干度的模为ντπδνττ∆=cos )(sin )(c r 由于νδν∆,故第一个因子是τ的慢变化非周期函数,第二个因子是τ的快变化周期函数。
相干时间由第一个因子决定,它的第一个零点出现在δντ1=c 的地方,c τ为相干时间,故相干长度δλλδλλδντ22≈===cc l c c 。
(2)可见到的条纹总数589301.05893====δλλλcl N (3)复相干度的模中第二个因子的变化周期ντ∆=1,故可见度的变化周期数601.06==∆=∆==δλλδννττc n 每个周期内的条纹数9826058930===n N4.3假定气体激光器以N 个等强度的纵模振荡,其归一化功率谱密度可表示为()()()()∑21-21--=+-1=N N n n NνννδνΔgˆ 式中,νΔ是纵模间隔,ν为中心频率并假定N 为奇数。
1λ第四章 习题及答案 1。
双缝间距为1mm ,离观察屏1m ,用钠灯做光源,它发出两种波长的单色光 =589.0nm 和2λ=589.6nm ,问两种单色光的第10级这条纹之间的间距是多少? 解:由杨氏双缝干涉公式,亮条纹时:dDm λα=(m=0, ±1, ±2···) m=10时,nm x 89.511000105891061=⨯⨯⨯=-,nm x 896.511000106.5891062=⨯⨯⨯=- m x x x μ612=-=∆2。
在杨氏实验中,两小孔距离为1mm ,观察屏离小孔的距离为50cm ,当用一片折射率1.58的透明薄片帖住其中一个小孔时发现屏上的条纹系统移动了0.5cm ,试决定试件厚度。
21r r l n =+∆⋅22212⎪⎭⎫⎝⎛∆-+=x d D r 22222⎪⎭⎫⎝⎛∆++=x d D r x d x d x d r r r r ∆⋅=⎪⎭⎫⎝⎛∆--⎪⎭⎫ ⎝⎛∆+=+-222))((221212mm r r d x r r 2211210500512-=⨯≈+⋅∆=-∴ ,mm l mm l 2210724.110)158.1(--⨯=∆∴=∆-3.一个长30mm 的充以空气的气室置于杨氏装置中的一个小孔前,在观察屏上观察到稳定的干涉条纹系。
继后抽去气室中的空气,注入某种气体,发现条纹系移动了25个条纹,已知照明光波波长λ=656.28nm,空气折射率为000276.10=n 。
试求注入气室内气体的折射率。
0008229.10005469.0000276.1301028.6562525)(600=+=⨯⨯=-=-∆-n n n n n l λ4。
垂直入射的平面波通过折射率为n 的玻璃板,透射光经透镜会聚到焦点上。
玻璃板的厚度沿着C 点且垂直于图面的直线发生光波波长量级的突变d,问d 为多少时焦点光强是玻璃板无突变时光强的一半。
第四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1.设照相物镜的焦距等于75mm ,底片尺寸为55×55㎜2,求该照相物镜的最大视场角等于多少?解:3.假定显微镜目镜的视角放大率Γ目=15⨯,物镜的倍率β=2.5⨯,求物镜的焦距和要求的通光口径。
如该显微镜用于测量,问物镜的通光口径需要多大(u =-︒3.42y =8mm 显微镜物镜的物平面到像平面的距离为180mm )? 解: (1)在此情况下,物镜即为显微镜的孔径光阑L 目(2)用于测量时,系统中加入了孔径光阑,目镜是视场光阑 由于u 已知,根据u 可确定孔径光阑的大小在中M M B B '∆ OA P AB A O M B A D B ‘‘’‘’‘孔=++21 答:物镜的焦距为36.73mm ,物镜的孔径为7.734mm ,用于测量时物镜孔径为15.726mm 。
4. 在本章第二节中的双目望远镜系统中,假定物镜的口径为30mm ,目镜的通光口径为20mm ,如果系统中没有视场光阑,问该望远镜最大的极限视场角等于多少?渐晕系数k =0.5的视场角等于多少? 解:(1)A ’F 2出瞳L 目αω'F '1f ‘物L '-目fL ‘Z-uOB‘(2)答:极限视场角等于11.33︒渐晕系数为0.5的视场角为9.08︒。
5. 如果要求上述系统的出射瞳孔离开目镜像方主面的距离为15mm,求在物镜焦面上加入的场镜焦距。
解:D 物对场镜成像,位置为mm f l 1081-=-=’物对目镜有’目f l l 1112'2=- l mm l Z 15''2== mm f 18=‘目 可得 mm l 902=对场镜‘场f l l 1111'1=- 答:场镜焦距为54mm 。
6.思考题:当物点在垂直光轴方向上下移动时,系统的孔径光阑是否改变?答:当物点在垂直光轴方向上下移动时,孔径光阑对来自不同点的成像光束 口径限制最大,所以系统的孔径光阑不变。
2.单薄透镜成像时,若共轭距(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250mm , 求下列情况下透镜应有的焦距:1)实物,β=-4;2)实物,β=-1/4;3)虚物,β=-4;4)实物,β=4;5)虚物, β=4。
解:由薄透镜的物象位置关系''111fl l =-和l l '=β,共轭距mm l l 250'=-(1) 实物,β=-4。
由mm l l 250'=-和4'-==ll β,解得mm l 200'=,mm l 50-=,代入''111fl l =-得到焦距40'=f mm (2) 实物,β=-1/4。
由mm l l 250'=-和41'-==l l β,解得mm l 50'=,mm l 200-=,代入''111fl l =-得到焦距40'=f mm (3) 虚物,β=-4。
由mm l l 250'=-和4'-==ll β,解得mm l 200'-=,mm l 50=,代入''111fl l =-得到焦距40'-=f mm (4) 实物,β=4。
由mm l l 250'=-和4'==l l β,解得mm l 31000'-=,mm l 3250-=,代入''111fl l =-得到焦距11.111'=f mm (5) 虚物, β=4。
由mm l l 250'=-和4'==l l β,解得mm l 31000'=,mm l 3200=,代入''111fl l =-得到焦距11.111'-=f mm 。
3.一个f '=80mm 的薄透镜当物体位于其前何处时,正好能在1)透镜之前250mm 处;2) 透镜之后250mm 处成像? 解: 由薄透镜的物象位置关系''111fl l =- (1)l’=-250代入'111'l l f -=得l=-60.6061mm(2)l’=250代入'111'l l f -=得l=-117.647mm 4.有一实物被成一实像于薄透镜后300mm 处时,其放大率正好为1倍。
高等光学第4-5章习题答案第四章标量衍射理论基础4.1证明(4-21)式所示的索末菲辐射条件成立。
证明:球面2S是中心位于1S面上的发散球面波的波面,假定2S面上的光场分布表示为rjkr)exp(=U式中r表示产生发散球面波的点光源到球面2S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1exp()cos()cos(,)r jkrjkn r n r r r∂∂∂∂===−∂∂∂∂U U Un,r n r当∞→R时,有∞→r,所以这时有1),cos(≈rn2)exp()exp(1rjkrjkrjkrrjkjkn−≅−−=−∂∂UUU当∞→R时,上式分母中的r可用R来代替,于是2exp()1lim lim lim(cos sin)R R RjkrR jk R kr j krn R R→∞→∞→∞∂−=−=−+∂UUlim0jkrReR→∞=−=4.2 参考图4-8,考虑在瑞利—索末菲理论中采用下式所表示的格林函数,即010110101exp()exp()()jkr jkrPr r+=+G(1)证明+G的法线方向的导数在孔径平面上为零。
(2)利用这个格林函数,求出用孔径上的任意扰动来表示()pU的表达式,要得到这个结果必须用什么样的边界条件。
(3)利用(2)的结果,求出当孔径被从2P点发散的球面波照明时()pU的表达式证明: 下面是教材中图4-8(1))(1P +G 由两项迭加而成,它们分别表示从互为镜像的点0P 和0~P 发出的两个初相位相同的单位振幅的球面波。
孔径平面1S 上任一点1P 的+G 值为010101011~)~exp()exp()(r r jk r jkr P +=+G (P4.2-1) 1()P +G 的法向导数为0101010101010101~)~exp(~1)~,cos()exp(1),cos(r r r r n r n G jk jk r jkr r jk n −+ −=∂∂+ (P4.2-2) 对于互为镜像点的0P 和0~P 来说,有)~,cos(),cos(0101r n r n −= 0101~r r = (P4.2-3)将以上关系式代入(P4.2-2)式,得到0n+∂=∂G (P4.2-4) (2)根据(4-22)式,观察点0P 的光扰动可以用整个平面1S 上的光扰动U 和它的法向导数来表示∫∫∂∂−∂∂=1d 41)(0S s n n P G U G U U π(P4.2-5) 由0101~r r =,得01011)exp(2)(r jkr P =+G (P4.2-6)将上式和(P4.2-4)式一同代入(P4.2-5)式,得到∫∫∫∫∂∂=∂∂=+11d )exp(21d 41)(01010S S s r jkr ns G n P U U U ππ(P4.2-7)为了将上式所表示的结果进一步简化,根据孔径Σ上的场去计算0P 点的复振幅分布)(0P U ,只需要规定如下两个边界条件:(a )在孔径Σ上,场分布的法向导数n U ∂∂与不存在衍射屏时的值完全相同。
第一章习题1、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 m/s,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火石玻璃(n=1.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417)等介质中的光速。
解:则当光在水中,n=1.333时,v=2.25 m/s,当光在冕牌玻璃中,n=1.51时,v=1.99 m/s,当光在火石玻璃中,n=1.65时,v=1.82 m/s,当光在加拿大树胶中,n=1.526时,v=1.97 m/s,当光在金刚石中,n=2.417时,v=1.24 m/s。
2、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一60mm大小的像,若将屏拉远50mm,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空间中光线直线传播,如果选定经过节点的光线则方向不变,令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x,则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所以x=300mm即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300mm。
3、一厚度为200mm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的金属片。
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解:令纸片最小半径为x,则根据全反射原理,光束由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满足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均会发生全反射,而这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玻璃板上方看不到金属片。
而全反射临界角求取方法为:(1)其中n2=1, n1=1.5,同时根据几何关系,利用平板厚度和纸片以及金属片的半径得到全反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为:(2)联立(1)式和(2)式可以求出纸片最小直径x=179.385mm,所以纸片最小直径为358.77mm。
4、光纤芯的折射率为n1、包层的折射率为n2,光纤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n0,求光纤的数值孔径(即n0sinI1,其中I1为光在光纤内能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时在入射端面的最大入射角)。
解:位于光纤入射端面,满足由空气入射到光纤芯中,应用折射定律则有:n0sinI1=n2sinI2 (1)而当光束由光纤芯入射到包层的时候满足全反射,使得光束可以在光纤内传播,则有:(2)由(1)式和(2)式联立得到n0 sinI1 .5、一束平行细光束入射到一半径r=30mm、折射率n=1.5的玻璃球上,求其会聚点的位置。
五年高考三年联考绝对突破系列新课标:选修3-4光学光的波动性以及光的粒子性三部分,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一般以选项题的形式出现,重点放在考查光学一些重要的规律和概念上,注重课本,加强理解;“考课本”、“不回避陈题”是高考对光学命题的特点。
“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高科技”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新趋向;也是这几年光学命题的热点.目前高考中几何光学已淡化了“像”的概念,侧重于“光路”的考查(折射、全反射、棱镜等),一般是考查光线的去向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问题;同时几何光学还常与力学中的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相结合命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估计以后高考试题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会加强对光学的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对物理现象、物理情景的分析能力的考查。
光的波动内容近两年命题频率较高,对光的波动性进行考查,主要是以干涉和衍射以及电磁波谱知识为要点,考查波动光学的一些初步理论、以及建立这些理论的实验基础和一些重要的物理现象;尤其是波动光学近年新增知识点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光的偏振现象”、“物质波”、“激光的特性及应用”等也在高考中有所体现.光的粒子性主要考查光电效应规律理解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熟练应用.第一部分五年高考题荟萃两年高考·精选(2008~2009)考点1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1.(09·全国卷Ⅰ·15)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右镜8m,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 B )A.24mB.32mC.40mD.48m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从右向左在左镜中的第一个像是物体的像距离物体8cm,第二个像是物体在右镜所成像的像,第3个像是第一个像在右镜中的像在左镜中的像距离物体为32cm.2.(09·全国卷Ⅱ·21)一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ABC 为直角三角形(AC 边末画出),AB 为直角边∠ABC=45°;ADC 为一圆弧,其圆心在BC 边的中点。
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10分)规范的光学工程制图在光电领域设计及生产中非常重要。
A.错B.对2【多选题】(10分)光学工程制图标准对哪些方面提出要求A.图形画法B.线条形式C.尺寸标注D.图纸格式3【单选题】(10分)以下哪个不属于标题栏上应有的内容A.材料名称B.图纸编号C.单位名称D.制图者住址4【单选题】(10分)以下哪个比例代表图中图形要素为实物的一半?A.1:2B.1:1C.2:1D.1.5:15【判断题】(10分)实物大小不是由图中所标注的尺寸所确定的A.对B.错6【单选题】(10分)粗实线一般应用在以下哪种场合A.过渡线B.可见轮廓线C.中断线D.尺寸线7【多选题】(10分)细点画线一般应用在哪种场合A.对称中心线B.轴线C.过渡线D.剖面线8【判断题】(10分)每个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最能反应该结构特征的视图上。
A.错B.对9【判断题】(10分)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如采用其它单位时,不需要注明单位名称。
A.对B.错10【单选题】(10分)尺寸标注时以下哪个缩写词代表厚度A.E QSB.S RC.RD.t第二章测试1【多选题】(10分)常用的基本视图有哪三个A.俯视图B.左视图C.右视图D.主视图2【多选题】(10分)按剖切范围的大小来分,剖视图可分为A.全剖视图B.局部剖视图C.半剖视图3【多选题】(10分)基本视图的“三等关系”为A.宽相等B.长对正C.高平齐4【多选题】(10分)按剖切面来分,剖视图可分为A.斜剖B.旋转剖C.单一剖D.阶梯剖5【多选题】(10分)剖视图的标注包括三部分内容A.字母B.箭头C.剖切线D.剖切面6【判断题】(10分)省略一切标注的剖视图,说明它的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平面A.错B.对7【判断题】(10分)重合断面图画在视图上的,其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A.错B.对8【多选题】(10分)断面图用来表达零件的某部分的断面形状,剖面可分为A.引出断面B.移出断面C.重合断面9【单选题】(10分)当机件外形比较简单,内形比较复杂而且又不对称时,常采用()来表达.A.全剖视图B.半剖视图C.局部剖视图10【判断题】(10分)用剖切面局部地剖开机件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半剖视图A.错B.对第三章测试1【判断题】(10分)对标准件需要单独绘制零件图。
1. 证:设两个均匀介质的分界面是平面,它们的折射率为n 1和n2。
光线通过第一介质中指定的A 点后到达同一介质中指定的B 点。
为了确定实际光线的路径,通过A,B 两点作平面垂直于界面,O O '是他们的交线,则实际 光线在界面上的反射点C 就可由费马原理来确定(如右图)。
(1)反正法:如果有一点C '位于线外,则对应于C ',必可在O O '线上找到它的垂足C ''.由于C A >C A ,B C >B C ,故光谱B C A '总是大于光程B C A ''而非极小值,这就违背了费马原理,故入射面和反射面在同一平面内得证。
(2)在图中建立坐oxy 标系,则指定点A,B 的坐标分别为(y x 11,)和(y x22,),未知点C 的坐标为(0,x )。
C 点在B A '',之间是,光程必小于C 点在B A ''以外的相应光程,即xx x 21<<,于是光程ACB为:y x x n y x x n n n n 2211221221111)()(+-++-=+=根据费马原理,它应取极小值,即:i i 11=',∴0)(1=ACB n dxd取的是极值,符合费马原理。
故问题得证。
0)sin (sin )()()()()()(21112222211212111=-='-'=+---+--=i i n CB B C AC C A n y x x x x n y x x x x n ACB n dx d2.(1)证:如图所示,有位于主光轴上的一个物点S 发出的光束 经薄透镜折射后成一个明亮的实象点S '。
由于球面AC 是由S 点 发出的光波的一个波面,而球面DB 是会聚于S '的球面波的一个 波面,固而SB SC =,BS D S '='.又光程FD EF n CE CEFD ++=,而光程AB n 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