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精准诊疗:临床发展新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4
乳腺癌的诊治新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一、诊断技术的进步1、影像学检查:随着乳腺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乳腺X线摄影、超声、MRI等,乳腺癌的检出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中,MRI能够提供乳腺组织的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有助于发现多灶性乳腺癌,对于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的乳腺癌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2、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原位杂交技术、基因测序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病理诊断更加准确和精细。
例如,通过检测ER、PR、HER2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指导医生选择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
3、液体活检:这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或循环肿瘤细胞等,可以实现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二、治疗方法的进步1、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不同患者的基因突变,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可能。
例如,针对HER2阳性患者,可以选择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针对BRCA1/2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选择PARP抑制剂等。
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
在乳腺癌治疗中,免疫治疗药物如PD-1/PD-L1抑制剂等的应用,能够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精准手术: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乳房保留手术(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等的应用,使得乳腺癌手术更加精准和微创。
同时,通过术前新辅助化疗等方法,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4、综合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已经从单一的手术切除发展到了综合治疗。
在综合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分子分型等因素,制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
这种综合治疗方案的应用,使得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预防和筛查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肥胖等,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2021年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乳腺癌的诊疗水平逐年提高,5年生存率已高达90%[1],远超其他恶性肿瘤。
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已初步形成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成熟体系。
近年来“精准治疗”逐渐受到重视,个体化制定治疗策略,能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总结乳腺癌领域过去一年的重大进展,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
一、化学治疗化疗是乳腺癌各个阶段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项研究证实化疗可延长生存、改善预后,但化疗不良反应较重、容易耐药等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新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是基于蒽环-紫杉的方案,NeoCART研究[2]探索铂类药物的加入是否能提升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率。
研究对比多西他赛联合卡铂与标准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TNBC 的疗效及安全性,发现无论是在总人群还是不同淋巴结状态或不同肿瘤分期的亚组中,多西他赛+卡铂(DCb)方案较标准的EC-D(4周期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4周期多西他赛)方案显示出更高的pCR率,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DCb方案有希望成为TNBC新辅助治疗新的选择,但生存结果仍需要长期随访数据验证。
ECOG-ACRIN EA1131 Ⅲ期临床研究纳入410例新辅助化疗后仍有残留浸润性疾病(residual invasive disease,RD)的TNBC患者,术后随机接受铂类(卡铂或顺铂,第1天,3周1个周期,共4个周期)或卡培他滨(第1~14天,3周1个周期,共6个周期)治疗[3]。
TNBC亚型(基底型和非基底型)由残留疾病中的PAM50确定。
研究采用非劣效性设计,在308例基底亚型TNBC患者中,铂类组患者3年无浸润性疾病生存(invasive disease free survival,iDFS)率为42%,卡培他滨组患者iDFS率为49%。
2023年改变晚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成果及进展张思源;江泽飞【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24(34)2【摘要】晚期乳腺癌的综合诊疗已进入“精准分类、精确分层”时代,并迈向个体化精准医学之路。
2023年晚期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其研究结果影响临床指南,改变临床实践。
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研究重点在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yclin-dependent kinase 4 and 6,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患者的治疗选择。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已成为一个新兴治疗方向,而T-DXd是其重要的治疗选择。
PHILA研究结果的公布,开启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新纪元。
同时T-DXd已成为临床治疗实践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首选。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相关研究也如火如荼,TORCHILIGHT研究、BEGONIA研究等取得了阳性结果。
与此同时,探索TNBC精准治疗的“复旦分型”的系列临床研究也在持续进行中,有望改变目前的治疗模式。
本文对2023年晚期乳腺癌的重大临床研究进展按照不同分子分型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总页数】8页(P143-150)【作者】张思源;江泽飞【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医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2014年改变乳腺癌临床实践的研究进展2.改变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临床试验的回顾与评述3.近10年改变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临床研究4.2022年改变晚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5.201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实践指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系统治疗》解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新进展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新进展1、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治疗中,放射治疗在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以及改善生存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治疗技术、剂量计算、治疗方案选择等。
2、乳腺癌放射治疗技术2.1 传统放射治疗技术传统放射治疗技术包括外部放射治疗和内部放射治疗,外部放射治疗常用的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和强子治疗等。
内部放射治疗主要是通过放射源直接放置在肿瘤周围或内部,例如高剂量率表面放射治疗和乳腺癌粒子治疗等。
2.2 新近放射治疗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近放射治疗技术不断涌现。
其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是一种精确定位并高剂量辐照肿瘤的技术。
其他新近技术包括调强强调放射治疗(IMRT)、融合放疗和免疫放射治疗等。
3、乳腺癌放射治疗剂量计算3.1 剂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剂量计算是放射治疗规划的关键一步,准确的剂量计算可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剂量计算方法包括射线剂量计算和Monte Carlo方法。
3.2 基于射线剂量计算的方法基于射线剂量计算的方法包括蒙特卡洛算法、ISD(Iterative Surface Dose)方法和点核计算等。
3.3 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剂量计算Monte Carlo方法是一种基于随机抽样的方法,它可以模拟射线的传输过程以及与组织相互作用的概率。
4、乳腺癌放射治疗方案选择4.1 早期乳腺癌放射治疗方案早期乳腺癌放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乳房或乳腺床区域的整体放射治疗和局部放疗。
4.2 中晚期乳腺癌放射治疗方案中晚期乳腺癌放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乳房或乳腺床区域的局部治疗和辅助放疗。
5、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附带相关研究论文、放射治疗方案示例以及剂量计算数据等。
6、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放射治疗:指利用放射线照射疾病部位,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或减轻症状的治疗方法。
6.2 适形放射治疗:是指根据肿瘤部位和形态设计出合适的照射区域和剂量分布,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中国乳腺癌现状近年来,乳腺癌成为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数百万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这一数字仍在不断上升。
本文将探讨中国乳腺癌的现状、原因和预防措施。
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
根据《2019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为29/10万,粗略估计每年新发病例约30万人。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但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其增长速度最快。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内分泌、环境和生活方式等。
有研究显示,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比例较高,说明遗传因素在乳腺癌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内分泌因素也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绝经后妇女。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不合理的饮食、缺乏运动等也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针对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定期筛查:建议女性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病变,提高治愈率。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熬夜、戒烟限酒等,有助于维持健康的内分泌环境。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预防乳腺癌。
遗传咨询: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可以进行遗传咨询,了解自身患乳腺癌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越来越年轻化。
为了预防乳腺癌,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建议及时进行遗传咨询,以了解自身患乳腺癌的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加精准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来战胜乳腺癌这一疾病。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中国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随着中国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恶化,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围绕中国乳腺癌筛查现状展开,结合关键词和内容,以期提高人们对乳腺癌筛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临床研究在肿瘤治疗中的新进展与前景近年来,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临床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为肿瘤治疗带来了希望。
本文将介绍临床研究在肿瘤治疗中的新进展与前景,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影响。
一、个体化治疗的实现肿瘤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患者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法完全适应所有患者的需求。
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使得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
通过研究人员对肿瘤组织进行基因分析,可以发现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基因,从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免疫治疗的突破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已经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有效增强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目前,免疫治疗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包括黑色素瘤、肺癌等。
未来,临床研究还将继续深入探索免疫治疗的新方法和新药物,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三、辅助治疗的有效性肿瘤治疗中,辅助治疗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等,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使用,通过减轻肿瘤的负担,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临床研究发现,辅助治疗在某些肿瘤类型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如乳腺癌、卵巢癌等。
未来,辅助治疗将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转化医学的应用转化医学是将临床研究的成果迅速转化为临床实践的一种新颖方法。
通过将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可以加速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过程,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临床研究目前正致力于推动转化医学的应用,在肿瘤治疗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转化医学的发展将使肿瘤治疗更加精准、个性化,并最终实现肿瘤的有效控制。
总结起来,临床研究在肿瘤治疗中的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个体化治疗的实现、免疫治疗的突破、辅助治疗的有效性以及转化医学的应用都为肿瘤治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三阴型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表达阴性,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
过去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手术治疗:传统上,三阴型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例如,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的应用,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化疗:化疗是三阴型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近年来,新药研发和化疗方案的优化使得化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添加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以及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等。
靶向治疗: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特定基因突变和分子靶点,开发出了一系列靶向药物,如抗HER-2药物、EGFR抑制剂、BRCA1/2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突破之一。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可以达到长期控制肿瘤的目的。
在三阴型乳腺癌中,免疫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联合治疗: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联合治疗成为了三阴型乳腺癌治疗的新趋势。
例如,手术联合化疗、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等,可以综合发挥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由于三阴型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和个体差异,因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等手段,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预测治疗效果,从而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开展临床试验和其他研究项目,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
传统治疗方法的改进和新治疗方法的探索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通过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和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最新:乳腺癌临床研究年度进展摘要2023年各分型乳腺癌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激素受体阳性领域,早期乳腺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6)抑制剂辅助强化治疗再添新选择,晚期乳腺癌新靶点药物蛋白激酶B抑制剂和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曲妥珠单抗联合吡咯替尼为新辅助治疗、复发转移一线治疗提供新选择,新型抗HER2 ADC药物再获新突破。
三阴性乳腺癌领域,免疫治疗在新辅助和复发转移一线治疗中证据更充分,靶向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ADC药物带来新希望,ADC药物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疗效初现。
笔者对2023年度乳腺癌重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乳腺癌已经进入了精细分类、精确分层治疗时代。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6)抑制剂在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以及新型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应用,显著改善了乳腺癌的预后,改变了临床实践和治疗格局。
新靶点药物的研发、获益人群的筛选、标准治疗失败后的探索,使得乳腺癌的治疗逐渐精准和优化。
2023年各分型早期和晚期乳腺癌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对重要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一、早期乳腺癌1. HR阳性乳腺癌辅助CDK4/6抑制剂强化治疗新选择:伴中高复发风险的HR阳性HER2阴性(HR+HER2-)早期乳腺癌,可以通过同步强化、延长内分泌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Monarch E研究证实,对于淋巴结转移≥4个,或淋巴结转移1~3个伴随肿块≥5 cm、组织学3级、Ki-67≥20%任一危险因素的HR+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基础上联合阿贝西利2年,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与单用内分泌治疗相比,联合阿贝西利组的2年和4年无浸润生存(iDFS)率的绝对获益分别是3.5%和6.4%[1]。
乳腺癌NCCN指南中文版乳腺癌NCCN指南中文版:指引下的精准诊疗近年来,乳腺癌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针对乳腺癌的精准诊疗,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指南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这一指南非常重要,它为医生提供了一系列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导,从而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文版本指南的诞生,中国乳腺癌患者也能够享受到这一质量更高、更有针对性的医疗保障。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面对这一挑战,医学界积极探索更有效的诊疗方法,借助NCCN指南的力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NCCN指南,作为全球领先的癌症诊治指南,帮助医生确定治疗策略,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经验和临床实践的决策支持工具。
指南中整合了世界各地的权威专家的共识和实践经验,通过系统的文献评价,并借助专家的共同讨论,确保了指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乳腺癌NCCN指南的中文版,是在国内一些权威医学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将英文版指南翻译并适应中国地区的情况进行修改而成。
这一中文版的面世,意味着更多的医生和患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这一权威指南的内容,全面了解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按照NCCN指南,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是多元化的,分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几个方面。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实现个性化的诊疗目标。
而NCCN指南的中文版则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优化。
在手术治疗方面,NCCN指南推荐了乳腺癌的保乳手术和乳腺切除手术。
保乳手术是在尽可能去除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乳房的一部分组织,从而减轻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而乳腺切除手术则是将患者的乳房完全切除,避免肿瘤扩散的同时降低复发的风险。
这两种手术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人意愿。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新技术与疗效评估近年来,乳腺癌成为了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放射治疗作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的新技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
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简称SRT)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
它利用高精度的成像设备,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准确定位肿瘤,然后通过放射线束逐层治疗患者的肿瘤区域。
与传统的放射治疗相比,SRT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它可以精确照射肿瘤,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一项研究表明,使用SRT进行乳腺癌放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放射治疗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二、调强放射治疗(IMRT)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简称IMRT)是一种通过调整放射线剂量的分布来治疗肿瘤的方法。
IMRT利用计算机控制的加速器,通过改变放射线的强度和方向,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实时调整剂量分布。
IMRT具有更高的剂量精确性和治疗灵活性。
它可以更好地控制放射线照射的强度和范围,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并提高疗效。
IMRT 在乳腺癌的放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三、调强电子放疗(IMPT)调强电子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Proton Therapy,简称IMPT)是一种新型的放射治疗技术。
IMPT利用质子束或重离子束作为辐射源,通过调整其强度和方向,精准地照射肿瘤。
IMPT具有更高的放射剂量沉积精确性和更低的副作用。
由于质子束的特性,IMPT可以在肿瘤内部释放辐射,减少对邻近组织的损伤,并提高疗效。
研究显示,IMPT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副作用。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
乳腺癌筛查的现状与未来方向乳腺癌,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正日益威胁着女性的健康。
在与乳腺癌的抗争中,筛查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就像是一道防线,能够帮助我们尽早发现病变,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那么,当前乳腺癌筛查的情况究竟如何?未来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当下,乳腺癌筛查的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乳腺 X 线摄影检查是最为常见的手段之一。
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乳腺内的微小钙化灶和肿块,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乳腺 X 线摄影检查对于年轻女性或者乳腺致密的女性来说,其准确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超声检查也是常用的筛查方法之一。
它没有辐射,对于鉴别乳腺肿块的囊性和实性具有独特的优势。
而且,在年轻女性和哺乳期女性的检查中,超声检查的应用更加广泛。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虽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由于费用较高、检查时间长等原因,目前尚未作为常规的筛查手段,更多地用于有家族病史等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在筛查的普及方面,虽然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一些女性无法及时接受筛查。
同时,一些女性对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或者因为害怕检查带来的不适而拒绝筛查。
从技术层面来看,目前的筛查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有些早期病变可能难以被现有的检查手段发现,从而导致漏诊。
而且,不同的筛查方法之间如何更好地结合应用,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那么,未来乳腺癌筛查将走向何方呢?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筛查技术有望不断涌现。
例如,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正逐渐受到关注。
通过对大量的乳腺影像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人工智能系统有可能提高对病变的识别能力,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其次,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也可能为乳腺癌筛查带来新的突破。
比如,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生物标志物,可能能够更早地发现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另外,个性化的筛查方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乳腺癌的最新治疗方案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被诊断出患病。
在过去,乳腺癌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和放疗来进行,同时辅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但是,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地更新。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最新治疗方案及其优势。
一、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作用于患者肿瘤细胞上的特定分子,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式。
在过去,乳腺癌的治疗主要通过化疗或内分泌治疗来进行。
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精准地针对肿瘤细胞,同时也对正常细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靶向治疗则能够更准确地作用于肿瘤细胞上的特定分子,从而对肿瘤细胞具有极强的杀伤作用。
目前,乳腺癌的靶向治疗主要有HER2、PD-L1、CDK4/6 抑制剂等。
HER2 靶向治疗是指通过作用于 HER2 受体的抗体或抑制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治疗方式。
HER2 受体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相关受体,其在大部分乳腺癌病人中都会高表达,因此 HER2 靶向治疗对乳腺癌的治疗非常有效。
目前 HER2 靶向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赫赛汀、帕鲁曲单抗、拉普利尼布等。
PD-L1 靶向治疗是最新的癌症治疗方式之一。
PD-L1 受体的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逃避免疫监视有关,因此通过针对 PD-L1 受体的抑制剂,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加强肿瘤杀伤作用。
目前PD-L1 靶向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宣布利单抗、阿特珠单抗等。
CDK4/6 抑制剂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式。
CDK4/6 是细胞周期调控的重要分子,在癌症细胞中常常异常活跃。
CDK4/6 抑制剂通过抑制 CDK4/6 分子的活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目前 CDK4/6 抑制剂的药物主要包括帕博利珠单抗、利塞平等。
二、超声刀治疗超声刀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产生热量杀死肿瘤细胞的设备。
在乳腺癌治疗中,超声刀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与传统的手术切除相比,超声刀治疗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超声刀可以更加精准地作用于肿瘤部位,从而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
乳腺癌研究进展及未来方向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其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类型。
虽然乳腺癌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却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对最新的乳腺癌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策略进行讨论。
1. 乳腺癌的分子分类乳腺癌的分子分类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2012年,乳腺癌的分子分类被分为四种亚型: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激素受体阴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R+/HER2+)和激素受体阴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R-/HER2+)。
这种分类方法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现在,新的分子分类方法已经被开发出来,这种方法可以根据乳腺癌的基因表达谱将其分为几种亚型。
这些亚型包括激素受体阳性(HR+)、HER2阳性(HER2+)、三阴性(TNBC)和基底样(basal-like)亚型。
这些亚型之间的分子差异可以在生物学和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 免疫细胞在乳腺癌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系统在乳腺癌的发展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是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可以通过产生抗体和杀伤肿瘤细胞来抵御癌症。
近年来,免疫治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癌症治疗方法。
对于乳腺癌,免疫治疗的应用还存在许多挑战。
一方面,乳腺癌的免疫相对不足,导致肿瘤往往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不容易被杀死。
另一方面,最近已经证实的免疫耐药性限制了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
未来的研究也应该关注免疫微环境在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
3. 基因编辑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还是一个新的领域。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修改患者的基因,提高其对治疗的反应,并降低治疗的副作用。
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中。
HER2基因放大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分子异常之一。
研究人员已经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CAR-T免疫细胞转化成可以针对HER2阳性肿瘤细胞的细胞,这样可以降低患者对放疗和化疗的依赖。
乳腺癌治疗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目前,乳腺癌治疗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乳腺癌治疗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取得的成果。
一、乳腺癌治疗的现状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根据不同的病情,手术可分为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手术。
在手术后,放疗和化疗是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升级,手术效果越来越好,诊断精确度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2.放疗放疗是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主要是用于减少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
和手术治疗一样,放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包括3D-CRT、IMRT、VMAT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放疗的效果更为精准、有效。
3.化疗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式,虽然副作用较大,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是必要的。
目前,化疗方案已经趋于个性化,即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使治疗效果更佳。
4.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是特别适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通过使用药物来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该治疗方法的成功率较高,常常被用作辅助治疗的手段,以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二、乳腺癌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1.早期诊断技术的提升目前,乳腺癌疾病的早期诊断仍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由于乳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在此方面的技术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早期诊断的研究在不断开展,如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高危人群,通过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乳腺X线成像技术等,均有望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手段。
2.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目前的临床实践中,乳腺癌治疗方案相对统一,但是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升级,乳腺癌治疗将更加个性化,即通过基因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药物敏感性检测等方法,为每个患者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乳腺癌筛查与诊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乳腺癌的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能发生在男性。
其症状包括乳房肿块、皮肤凹陷、皮肤皱褶、周围淋巴结肿大等。
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约180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死亡率高达40%。
二、乳腺癌筛查的现状早期诊断是乳腺癌治疗的关键,乳腺癌筛查检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一种有效手段。
目前常见的乳腺癌筛查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1.自我乳房检查自我乳房检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查方式,可以定期进行。
通过自我检查乳房,发现乳腺癌往往具有明确的早期体征,如不规则的乳头分泌物、皮肤变化或乳头凹陷等,可以大大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
2.临床乳腺检查临床乳腺检查是由医生进行的体检,包括对乳房线条、质地、大小、乳头分泌物等的触诊、视诊和听诊,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早期乳腺癌病变。
3.乳腺X光摄影术(乳腺钼靶摄影术)乳腺X光摄影术可以显示乳腺内部的异常肿块结构,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检查方法之一。
它适用于类似于钙化等病变,具有一定的早期发现率,但也存在一定的误诊率问题。
4.乳腺超声检查乳腺超声检查是通过声波对乳房内部组织进行显像,可以显示乳腺内部的异常肿块和结构。
乳腺超声检查适用于乳房结构复杂的情况,如乳腺增生、囊性乳腺病等。
5.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乳腺MRI是通过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乳腺组织进行成像,是目前最为敏感的乳腺癌筛查方法之一。
乳腺MRI适用于乳腺组织密集、不适合进行乳腺钼靶摄影术的情况下进行筛查。
三、乳腺癌诊疗的现状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通常由乳腺癌治疗团队进行综合治疗。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向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化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乳腺癌的分子基础、病理学特征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个体化治疗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针对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已经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
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与治疗新进展乳腺癌是目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新进展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一、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乳腺癌是一种起源于乳腺上皮组织的肿瘤。
其病理特征本质上取决于其组织来源以及细胞分化程度。
根据病理组织学的分型方法,乳腺癌可分为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两大类。
非浸润性乳腺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鳞癌和乳头状癌。
鳞癌起源于乳腺导管的表皮细胞,其病理特征为肿瘤细胞的鳞状生长模式。
乳头状癌则起源于乳腺导管内的乳头状瘤样结构,肿瘤表面为乳头状生长,常有小的溃疡。
尽管这两种类型的乳腺癌属于非浸润性,但依然具有恶性转移和复发的潜力。
浸润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细胞分化程度的不同,浸润性乳腺癌可以被进一步分为几个亚型,如非特指性癌、导管内癌、小叶内癌、黏液癌等。
其次,表达乳腺癌分子标记如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neu)也是乳腺癌病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乳腺癌细胞对这些分子标记的表达情况,可以将乳腺癌分为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阳性、HER2/neu阳性以及三者阴性的亚型。
二、乳腺癌治疗的新进展随着对乳腺癌病理特征的深入研究,乳腺癌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传统的乳腺癌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然而,这些传统治疗方法在一些乳腺癌亚型中的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不同特点,针对性治疗成为了乳腺癌治疗的新进展。
例如,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内分泌治疗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而在HER2/neu阳性的乳腺癌中,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的应用则取得了显著疗效。
另外,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治疗也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趋势。
通过基因检测和生物标志物的筛查,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例如,一些乳腺癌患者存在BRCA基因突变,这些患者可以接受PARP抑制剂的治疗,以增强疗效。
㊃述评㊃乳腺癌的精准诊疗:临床发展新趋势姜军DOI: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4.02.001作者单位: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通信作者:姜军,Email:jcbd@㊀㊀近10余年来,乳腺癌临床诊治研究快速发展,其重要进展是在临床诊治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 最小有效治疗 ,形成了二个重要趋势,即遵循指南和个体化治疗㊂一方面,越来越多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发表,使乳腺癌的临床指南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㊂乳腺癌的临床诊治不再是依据医师的 临床经验 ,而是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 临床指南 ,大大减少了盲目和不合理的治疗㊂另一方面,医师诊断乳腺癌时,患者间存在年龄不同㊁身体状况不同㊁肿瘤的临床分期不同㊁组织学类型不同㊁分子分型不同以及伴随疾病不同等情况㊂因此,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不能像 熟练工人生产合格产品 一样,千篇一律采用一种治疗方法,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发展了重要的 个体化治疗 理念㊂仔细分析现有的治疗方法,评价某一项治疗效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有害治疗㊁不确定治疗㊁最佳治疗(目前)㊁有效治疗㊁过度治疗等㊂针对一个具体患者实现最佳治疗效果的是最小有效治疗㊂而 最小有效治疗 是理论,如何将其用于临床实践,如何协调其与 个体化治疗 和 遵循指南 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一个桥梁或方法体系将三者有机联系起来㊂笔者提出这个方法体系就是 精准诊疗 ,并初步建立了精准诊疗的理论㊁内容和技术方法㊂本文介绍 精准诊疗 的概念,其与 最小有效治疗 ㊁ 遵循指南 和 个体化治疗 之间的关系以及目前临床应用的范围㊂1 最小有效治疗 是精准诊疗的理论基础进入21世纪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理论出现了明显变化㊂在2003年美国圣安东尼奥召开的第26届国际乳腺癌研讨会上,意大利著名肿瘤外科专家Veronisi U 在W.L.McGuire 纪念演讲时指出: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已经从 实施最大的耐受性根治治疗 转变为 最小的有效治疗(minimum effective therapy ,MET ) ㊂这是最重要和最具影响的乳腺癌治疗理念的变化㊂经过10年的临床实践证明, 最小有效治疗 理论是正确的,并已经对临床学科研究和实践产生重大影响㊂既往对包括乳腺癌在内的恶性肿瘤采用 最大可耐受诊疗 ,代表了肿瘤临床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㊂ 最大可耐受诊疗 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恶性肿瘤对患者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威胁;(2)医师对疾病本质认识不足,忽略了不同患者间的差异;(3)临床科学发展的局限,如诊断技术准确性不高,而采用 大包围检查 方式进行诊断,以减少漏诊和误诊;(4)治疗效果欠佳,医师和患者都希望尽可能采用所有治疗方法来挽救乳腺癌患者的生命㊂因此, 最大可耐受治疗 曾经被普遍采用,主要是根据医师的习惯㊁经验和患者的耐受程度实施,总体上相对粗犷㊁比较随意,治疗效果难以相互比较㊂在临床实践中正在逐渐放弃 最大可耐受治疗 的理念和方法㊂而 最小有效治疗 是要求在肿瘤治疗有效的前提下:避免对患者有害的诊疗,减少过度和效果不确定的盲目诊疗;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乳房形态得到尽可能的保护和重建,取得最佳心理和身体的康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缩短住院时间并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比㊂因此,要实现 最小有效治疗 ,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都必须精准㊁明确,需要按照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㊂从 最大可耐受治疗 到 最小有效治疗 ,不但是治疗方式的变化,而且是肿瘤临床治疗理念的转变,是重要的理论创新㊂但是,理论不能直接用于临床实践㊂当一种创新理论提出后,需要大量的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去验证㊁支持㊁体现和拓展㊂同时,必将催生出核心理念和系列关键技术㊂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大量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支持 最小有效治疗 理论的正确性;而集成这些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催生出的 精准诊疗 理论和技术实现了患者治疗的个体化,为 最小有效治疗 理论的临床实施提供了可能㊂因此,乳腺癌 最小有效治疗 理念是 精准诊疗 的理论基础㊂如果说 最小有效治疗 是一种原始理论创新,那么 精准诊疗 就是为实现这一理论而发展的集成创新,是联系循证医学结果与个体化治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 最小有效治疗 理论的核心理念和方法㊂2㊀循证医学成果的不断累积为 精准诊疗 提供了基础保障在 最小有效治疗 的理论指导下,临床实践不断得到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和拓展㊂为了实现WHO提出的 提高生存期㊁改善生活质量 的目标,临床医师进行了不懈的努力㊂诊断措施不断完善使得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改善了患者的预后㊂而大量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使特定状态患者的治疗达到了更好的效果,如药物临床试验结果明确某一疗法㊁方案可使特定人群受益㊂保留乳房术被提出后,经过长期临床研究证实,在适应证恰当和包括放射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保障下,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与改良根治术相当,并且,这部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㊂这些研究的结果及临床应用体现了 最小有效治疗 理论的意义㊂而集成所有这些循证医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使具体患者的诊疗越来越准确㊁合理㊁有效,这种集成多方最新临床研究结果而形成的新的临床治疗理念和方法称为 精准诊疗 ㊂3㊀精准诊疗是实现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前提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方式正在沿着 经验医学ң循证医学ң个体化治疗 方向发展㊂精准诊疗是在循证医学实践结果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明确疾病的主要特征性指标的意义,明确某些诊治方法在特定患者人群的最佳组合㊁最佳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可能达到的最好效果㊁最低损伤㊁最少并发症和最好的生活质量,为特定患者制定 精准 的诊疗策略称为个体化诊疗㊂临床研究的每一个进展都在逐渐接近 最小有效治疗 的理想效果,而研究的每一个成果都使得临床诊疗过程更加精准化㊂因此,精准诊疗是实现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前提㊂但目前由于 个体化治疗 仍具有实践的局限性,临床医师希望达到的是 最小有效治疗 的理想状态,乳腺癌诊治的精准度仍然是临床努力的方向㊂4㊀精准诊疗的研究方法学精准诊疗已经不是一个传说㊂在研究方法学方面,首先将乳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分解成一个个特殊的问题单元,明确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㊂而针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既遵循基本的循证医学方法,又根据具体问题不断发展新的创新技术作为支撑,验证新提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措施)是否有效㊁对哪些患者有效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㊂如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诊断措施㊁治疗方法㊁新药疗效等),明确设定具体选择患者的条件(入选标准㊁排除标准等),研究方法(如随机对照试验等),接受该措施㊁方案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影响[至少包括有益㊁无益㊁有害㊁不确定(有争议)]㊂通过精准原则排除该治疗无益㊁有害和疗效不确定的人群,明确可能获益的患者群体的具体特征(标志),最终得出针对某一特定患者人群设立的方法或措施是否能真正使患者获益,并明确获益大小㊁不良反应程度㊁患者生存质量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等㊂同时,乳腺癌精准诊疗研究方法越来越多借鉴㊁吸收或直接采用其他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㊂如整合医学的理论㊁诊断学的分级评分方法㊁外科学的快速康复外科技术等,为乳腺癌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领域,也开阔了专科医师的眼界㊂通过对一个个具体问题研究结果的精确分析㊁整合,实现系统性㊁全方位的精准诊疗体系的集成㊂5㊀乳腺癌精准诊疗的临床应用范围乳腺癌精准诊疗的临床应用范围是一个从临床诊断到卫生经济评价等为一体的系统,主要包括精准临床诊断㊁精准外科治疗㊁精准综合治疗和精准跟踪监测等方面㊂5.1㊀精准临床诊断精准临床诊断由优质高效㊁规范的临床检诊和合理选择辅助检查构成,包括精准影像诊断(BI-RADS分级㊁精准定位㊁活组织检查技术等),精准检验诊断(生物化学㊁激素水平等),精准病情诊断(如不同临床分期),精准病理诊断(组织类型㊁淋巴结数量㊁分化程度㊁分子分型等),以及精准的身体状况诊断(行为能力㊁体力状况㊁生活质量㊁伴随疾病等)㊂精准诊断是临床治疗的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㊂5.2㊀精准外科治疗精准外科治疗包括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患者是否需行新辅助治疗㊁术前伴发疾病的控制等),选择最好的手术方式㊂目前常用的乳腺癌手术方式如乳腺癌扩大根治术㊁乳腺癌根治术㊁乳腺癌改良根治术㊁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局部扩大切除术㊁腋窝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㊁乳房成形术等,对特定的患者其中一个术式是最佳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科学选择㊂当确定手术方式后,尚需选择适宜的手术技术,其原则是方法最佳㊁路径合理㊁符合无瘤原则且操作规范㊂尚需确定围手术期处理,包括伴随疾病的管理㊁抗生素的合理使用㊁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案以及营养支持等,并且,按照快速康复外科原则使患者实现快速康复㊂乳腺癌的精准外科治疗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㊂5.3㊀精准综合治疗放射治疗需根据指南选择适合的病例,对具体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照射范围㊁剂量㊁防护㊁放射源等㊂针对有化疗指征的患者,化疗方案㊁剂量㊁疗程㊁密度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可能各不相同,要区别对待;对于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则要考虑患者的绝经状态㊁ER阳性比率进行药物选择㊂分子靶向治疗是HER-2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最佳治疗,应明确HER-2基因检测结果㊁药物和治疗方案的选择㊂并告知患者可能的并发症,使其能及时得到检查和治疗㊂同时,尚需注意支持治疗㊁并发症治疗㊁心理治疗㊁康复训练等其他治疗,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获益㊂精准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㊂5.4㊀精准跟踪监测乳腺癌患者经系统治疗出院后仍需进行跟踪管理㊂内容包括:疗效评价(疗效㊁并发症㊁美观㊁心理㊁经济等),预后评估(患者状态㊁复发危险评估等),跟踪记录(定期检查方案㊁复发转移预警等),规范随访(正确方法㊁明确时间㊁规范记录㊁科学管理),科学指导(功能康复㊁生活指导㊁心理疏导等),以及其他治疗(如补充治疗㊁并发症治疗等)㊂并需对该特定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以便研究最佳的患者获益率和社会经济效果㊂精准跟踪监测是出院后管理的重要步骤㊂6㊀乳腺癌精准诊疗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乳腺癌精准诊疗是临床工作的重要进展,尚需不断完善㊂目前的问题和困难是循证医学证据远不够充分㊂同时疾病有可控条件和不可控因素,根据循证医学获得的证据难以和具体患者的具体情况相对应㊂新技术研究中存在医学伦理等各种问题,患者参与医疗方法的决策,而患者可能因各种原因存在不依从问题㊂因此,精准诊疗尚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㊂另外,在乳腺癌的诊断㊁治疗中,仍有些方法和技术尚难以列入 精准诊疗 的范畴,如某些手术并发症的治疗(如术后上肢水肿治疗),乳房成形㊁整形和重建外科,以及乳腺癌的心理治疗等,需要更多新的理论㊁技术和方法的不断介入和拓展㊂总之,乳腺癌精准诊疗是通过集成现有的研究结果实现对具体患者的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即疗效好㊁毒性小㊁质量佳且安全方便㊂因此,当今乳腺癌的临床诊疗中 最小有效治疗 是方向, 精准诊疗 是方法, 个体化治疗 是精准诊疗的结果,改善疗效是最终目的㊂要实现精准治疗需要一个团队,多学科合作不能仅是一个口号;需要一种精神,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技术成果;需要完善技术,接受和熟练应用各种新技术;需要整合资源,开展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㊂这样,乳腺癌治疗的明天才会更美好㊂ʌ关键词ɔ㊀乳腺肿瘤;㊀诊断;㊀治疗ʌ中图法分类号ɔ㊀R737.9㊀㊀㊀ʌ文献标志码ɔ㊀A(收稿日期:2014-01-16)(本文编辑:罗承丽)姜军.乳腺癌的精准诊疗:临床发展新趋势[J/CD].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4,8(2):78-80.乳腺癌的精准诊疗:临床发展新趋势作者:姜军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 重庆,400038刊名: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 (Electronic Version)年,卷(期):2014(2)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rxbzz201402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