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结构歧义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227.79 KB
- 文档页数:4
英语歧义结构及其化解方法探析1 歧义现象在英语中,有时候一个句子往往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解释方法,这种现象就叫做歧义。
英语中的歧义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词汇歧义,另一类是结构歧义。
2 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是指一个单词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词义,比如 "bank" 既可以指 "银行",也可以指 "河岸" 。
在句子中如果使用了这些词汇,很容易导致歧义的出现。
3 结构歧义结构歧义是指一个句子的结构形式使得这个句子有着两种或更多不同的意义,因为句子的结构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方式。
这种歧义常常发生于复杂的句子结构,比如并列句、复合句和陈述句等。
4 例子分析:I saw the boy with the telescope.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典型的结构歧义。
它可以有两个不同的解释:1) 我用望远镜看到了这个男孩。
2) 这个男孩拿着望远镜被我看到了。
这个例子突显了结构歧义带来的问题,因为同样的词语排列方式可能会导致含义截然不同的句子。
5 化解方法如何避免这种结构歧义的出现呢?下面给出一些化解方法。
5.1 改变句子结构更改句子的结构可以使我们意思更加明确。
比如在上述例子中,可以改成 "I saw the boy using a telescope" ,这样句子就不会出现歧义。
5.2 使用标点符号使用标点符号也是一种避免歧义的好方法。
在上述例子中,可以使用逗号使句子变得清晰整洁:“I saw the boy, with the telescope.”5.3 注意上下文环境理解上下文环境也是避免歧义的关键。
例如,如果句子后面出现了一个 "He was amazed." 那么我们就很清楚是第一个意思。
5.4 显式明确含义最好的方法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我们可以更加明确的表达我们的意思,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写:“I used a telescope to see the boy” 和“With the telescope, I saw the boy who was waving at me.”6 结论结构歧义在英语中会频繁出现,造成人们的理解难度,影响语言交流。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在语言学领域中,偏正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尤其在句子构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偏正结构都扮演着连接主次信息、构建句子框架的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语言间的差异和复杂性,英汉两种语言在偏正结构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义现象。
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它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社会属性。
在分析偏正结构时,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用的框架。
偏正结构是句子中主要信息(主语和谓语)与次要信息(定语、状语等)之间的组织关系,它不仅反映了语言的语法结构,还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意义。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歧义在英语中,偏正结构的歧义往往源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和多义的词汇。
例如,“The man with a knife in the kitchen”这个句子中,“with a knife”的修饰对象可能是“man”也可能是“in the kitchen”,从而产生歧义。
2. 汉语偏正结构歧义汉语的偏正结构歧义则更多地源于词序和语境的复杂性。
例如,“他吃了一碗面”这句话中,“一碗”是修饰“面”还是“吃”的动作,往往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因此容易产生歧义。
四、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1. 产生原因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产生都与语言的复杂性、句法结构的灵活性以及词汇的多义性有关。
此外,语境和上下文的不同也会导致歧义的产生。
2. 对比分析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对比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句法结构的对比,二是语境和语义的对比。
从句法结构上看,英语偏正结构更注重形式上的完整和逻辑上的严密,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和语境的依赖。
从语境和语义上看,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意思时,可能会因为文化背景、语言表达习惯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理解。
高中英语无意歧义现象和交际教学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
按照语言交际教学的观点,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的,而无意歧义则是由于语言使用者本身或语言结构自身的缺陷而导致交流受损的语言现象。
那么如何避免无意歧义有可能造成的对语言交流的损害呢?在此,笔者就自己在学习和教学中所遇到的案例,试作一探讨。
1 语音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口头交际中,连续语篇的听觉单位是呼吸组而非单词,因此有不同单词组成的两个语音相同的呼吸组可出现同音异形的现象。
如:Where're those stools?Where're those tools?What're these sticks?What'rethese ticks?不同的单词组成的两个相同的呼吸组形成同音异形异义,导致了无意歧义的发生。
这时如果在词与词之间稍作停顿,互不粘连,便可以避免歧义产生。
或者,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在中心词周围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成分,也可起到避免无意歧义的作用。
如:Where're those stools for me to stand on?Where're those left-handed tools?2 句法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句法结构引起的歧义现象,以及笔者建议的消解对策。
2.1 名词(动词)+ 动词(名词)。
这是由于某词在句子中的词类解读不同而造成的无意歧义。
例如:Our club demands change. 很明显,“demands”和“change”都可以被解读成不同的词类,即既可以是名词,又可以是动词。
那么在实际交际中,就有可能被理解成:①our club demands to have some change.②the demands of our club are not the sam e as before.为了避免这种类似的误读现象发生,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某些句法代号来表明这些易混词的词类。
浅析英语词汇歧义的成因与消除摘要:歧义是英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英语词汇歧义容易影响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引起误解,成为语言交际中的障碍。
本文对英语词汇歧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同时提出了消除词汇歧义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英语歧义成因歧义消除在英语教学与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歧义现象。
歧义影响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引起误解,成为语言交际中的障碍。
本文主要从词汇角度,探讨英语歧义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1英语词汇歧义的成因英语词汇歧义常见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成因。
1.1同音异义词同音异义词是指两个或以上语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
同音异义词包括同音同形异义词和同音异形异义词。
同音同形异义词在缺乏具体语境时,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歧义,如:He heard a pop. pop一词有“流行歌曲”和“砰的一声”两种意思。
在语境不明的情况下,我们不知道他是听到了流行歌曲还是砰的一声。
同音异形异义词也会引起歧义。
如《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的这段话[1]。
“Mine is a long and sad tale!” said the mouse, turningto Alice and sighing.“It is a long tail, certainly,” said Alice, looking downwith wonder at the mouse’s tail, “but why do you call it sad?” And she kept puzzling about it…在上文中,tale和tail这对同音异形异义词让爱丽丝感到困惑。
1.2词义转移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词语的意思也随之转移。
词义转移主要表现为旧词赋予新意,词性变化以及特定语境下的词义变化。
如:Please give me a camel. 这句话中camel的意思已发生了变化,不再指的是骆驼,而是美国的骆驼牌香烟。
1.3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差异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属于同一种语言,但是在发音、拼写与用法方面有着差异。
论英语结构歧义现象英语结构歧义现象是一种在英语交流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然而,它们往往被许多人忽视,却又不能忽视。
本文以《论英语结构歧义现象》为标题,以此为线索,综合分析英语结构歧义现象及其原因。
英语结构歧义现象是指在句法结构相似的情况下,句子的意思表达可能有不同的现象。
例如:“I saw the man with a telescope”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意思:一种是说“我用望远镜看到了这个人”,另一种是说“我看到了带着望远镜的这个人”。
因此,母语为英语的人们可能会对这种结构歧义现象感到困惑,并且会影响他们的正确理解。
英语结构歧义现象主要源自英语句法结构的复杂性。
它是一种多义性,以及句子结构中出现的歧义所造成的,例如双重否定、介词短语等。
在这种情况下,同一句子中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从而引起误解。
另一种英语结构歧义现象是由语言潜变量造成的。
这些潜变量是指在英语中需要原文作者指定的概念,读者只能推测出的,但又有可能导致误解的概念,例如“teacher”在一个特定的句子中可能指教师,也可能指小学老师。
此外,英语学习者也面临着英语结构歧义现象。
英语学习者往往不熟悉英语句法结构,因此在阅读和表达时也很容易出现歧义。
与其他外语学习者一样,他们也很可能会受到歧义的困扰,特别是当遇到比较复杂的结构时,会花费较长的时间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而无法正确表达。
总的来说,英语结构歧义的产生是由于英语句法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英语潜变量造成的,而英语学习者受到的歧义困扰则是由于自身结构理解能力不足造成的。
因此,要改善这一问题,除了加强英语学习者的结构理解能力外,还应对英语句法结构加以完善,减少潜变量的出现,以便提高英语交流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因此,英语结构歧义现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其影响可能会影响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能影响英语的正确理解与交流。
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英语结构歧义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其处理策略,以期为英语学习者及交流者提供有益的参考,解决英语结构歧义现象中遇到的问题。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语言在社会语境中的运用及其所具有的功能。
本文将通过这一理论视角,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
偏正结构作为句法结构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常用于表达事物的属性或关系,其不同的排列组合往往会导致歧义现象的出现。
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偏正结构歧义的对比分析,进一步理解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歧义分析中的应用。
二、偏正结构的定义及特点偏正结构是句法结构的一种,指由修饰语(偏)和中心语(正)组成的结构。
在句子中,修饰语通常用来描述或限定中心语,二者的关系密切且具有特定的语义指向。
然而,由于语言的多义性、语境的复杂性以及人们的认知差异,偏正结构往往会产生歧义。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的歧义英语中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主要表现在名词短语、介词短语以及形容词短语等方面。
例如,在“a tall building”中,“tall”作为修饰语,可以理解为“高大的建筑物”,也可以理解为“高层的建筑”(如高层住宅楼),这就产生了歧义。
此外,介词短语如“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山上的顶部)也可能因为语境的不同而产生歧义。
2. 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汉语中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主要体现在词序、语序以及多义词的组合上。
例如,“红太阳”中的“红”既可以理解为“红色”,也可以理解为“新出现”,这种不同的理解就会导致句子的歧义。
此外,在“吃了一碗饭”中,“一碗”作为修饰语,既可以理解为“一整碗”,也可以理解为“部分一碗”,这也产生了歧义。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复杂现象,其产生与语言系统的复杂性、语境的多样性以及人们的认知差异密切相关。
在分析英汉偏正结构歧义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语境因素:语境是影响偏正结构歧义的重要因素。
英语结构歧义的消解
英语中的结构歧义是指一个句子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方式,导致理解的困惑。
为了消解这种歧义,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语法规则和常识来确定句子的正确解释。
以下是一些消解英语结构歧义的方法: 1. 上下文:查看句子所在的上下文,尤其是前后句子或段落中
提供的信息,以帮助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
2. 语法规则:仔细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包括主谓宾关系、修
饰语的位置等,以判断句子的真实意思。
3. 逻辑推理:运用常识和逻辑推理,考虑可能的语义关系和合
理性,来选择最合理的解释。
4. 词汇搭配:注意词汇之间的搭配和习惯用法,以找到最符合
常规表达的解释。
5. 句法重组:如果可能,可以尝试重新排列句子的结构,改变
词语的顺序,以获得更明确的含义。
6. 询问澄清:当仍然存在歧义时,可以通过向说话者提问或寻
求他人的解释来澄清句子的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消解结构歧义需要灵活运用上述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理解语境和考虑语义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结构歧义的关键。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对于语言中的各种现象有着深入的解读。
在语言实践中,偏正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尤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所体现。
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偏正结构在表达时常常会产生歧义。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强调语言使用及其功能的语言学理论,它将语言看作是一种系统,通过与其他社会活动紧密相关的功能性作用来表现其价值。
在这种理论下,语言的任何一个结构都与整体语言系统的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概述偏正结构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通常由修饰语(偏)和中心语(正)组成。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偏正结构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
英语偏正结构多以定语或状语的形式出现,而汉语则多以中心词和修饰词的组合形式出现。
四、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偏正结构有其共性,但在具体表达时却经常出现歧义。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不明确: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有时并不明确,容易造成歧义。
例如,在英语中,“a virtual reality game”(一个虚拟现实游戏)的修饰语“virtual”可以理解为“虚拟的”,也可以理解为“真实的”,这取决于语境的不同。
在汉语中,“红色汽车”的“红色”可以指代颜色,也可以指代某种象征意义。
2. 语法结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偏正结构在表达时产生歧义。
例如,汉语中的“红玫瑰”和“红颜色玫瑰”在英语中可能翻译为“red rose”或“rose of red color”,而不同的翻译方式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理解。
3. 文化背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这也会影响偏正结构的理解。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结构歧义及应对措施韩孟奇【摘要】Structural ambiguity is very common in EST reading. In some cases, the ambiguities can create a barrier to the under- standing of a sentence or even the whole article, and cause misunderstanding and mistranslation. In this paper, an explorative discus- sion is made of the comprehension and translation of structural ambiguity in EST reading from three aspects, i.e. discontinuous struc- ture, coordinate structure and ambiguous reference of pronouns.%结构歧义是科技英语中的语言现象,常见的有隔位结构、并列结构和指代不明等导致的歧义,这些歧义会对句子甚至语篇的正确理解造成障碍并可能导致误读误译。
但通过语法分析、逻辑分析、语境分析、语义分析以及专业知识可以消除歧义,并提高理解和翻译的准确性。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2(028)005【总页数】4页(P187-190)【关键词】科技英语;结构歧义;语法分析;逻辑分析;语境分析;语义分析【作者】韩孟奇【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3歧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很多语言学家都对歧义做过研究。
伍谦光认为,歧义现象是指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1](P9);Geoffrey Leech认为,歧义是句法和意义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2](P112);J.D.Mc Cawley 把语义和逻辑联系起来,试图用逻辑形式来识别句子的深层结构[3](P253-255);邱述德对英语歧义的定义是:“歧义是语言结构形式同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具有一个以上意义的同一结构形式就是歧义。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
但词汇有多义性和兼类性等特点,而有些语法结构也可从不同的侧面来理解。
这些都将导致歧义现象的发生。
本文从词汇和语法结构两个方面探讨了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并提出了一些消除歧义的策略。
关键词:歧义;词汇;语法结构;策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
作为构成语言的体系,词汇和语法本身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往往同一词汇可以可以充当不同的成分或者表达不同的意思,同一句子从不同的语法结构来理解,含义也会有差异。
这些都可能产生歧义现象。
进而给人际沟通造成一定的障碍,甚至产生误解,影响交流的有效性。
1.歧义现象1.1词汇歧义英语中的词汇包罗万象,意蕴丰富。
同一个单词可能会有同一词性下的不同意思;同一个单词可能有好几种词性;有些单词可能会形异音同义不同;还有一些单词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别。
1.1.1 同形异义词。
同一个单词在同一词性下表达不同的意思,可能会引起歧义。
比如:例(1)She can’t bear children.bear一词在本句中有两个可能的理解义项:“容忍”和“生育”。
因此,本句可以理解为“她无法容忍孩子”或者“她无法生育”。
例(2)Lisa was engaged that day.由于本句的主语是Lisa, 在没有别的附加语的情境下,engaged可被理解为“繁忙的”或者“订婚的”。
故,本句的含义为“莉萨那天很忙”或“莉萨那天订婚了”。
例(3)She listened with interest to the conversation going on about her.about这一介词这里既可以理解为“关于”,也可以理解为“周围”。
所以,这个句子可以被译为:“她津津有味地听着别人谈论自己。
”或者“她津津有味地听着周围人的谈话。
”1.1.2 兼类词。
若一个单词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性,该词就被称为兼类词。
在不同的词性下,单词的意思相同或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也会造成歧义现象。
如何纠正常见的句子结构混乱问题在书写和口语表达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句子结构混乱。
这种混乱可能导致读者或听者难以理解句子的意思,给沟通带来困难。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句子结构混乱问题,并提供一些纠正的方法。
一、主谓一致问题主谓一致是句子中最基本的语法原则之一,它要求主语的单复数形式与谓语动词保持一致。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在这方面犯错。
例如:1. The cat, together with the dogs, plays in the yard.猫和狗一起在院子里玩耍。
这个句子中,主语是猫(单数),而动词却是用了复数形式plays,这导致了主谓不一致。
我们可以通过将动词改为单数形式来纠正这个错误:1. The cat, together with the dogs, play in the yard.二、平行结构问题平行结构要求并列关系的成分在结构上保持一致,这有助于提高句子的清晰度和修辞效果。
以下是一个平行结构错误的例子:2. She likes swimming, hiking, and to read books.她喜欢游泳、徒步旅行和读书。
在这个句子中,第一个并列动词是likes,而第二个动词是hiking,第三个是to read books。
动词不保持一致导致了平行结构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将动词改为“ing”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2. She likes swimming, hiking, and reading books.三、句子片段问题句子片段指的是不完整的句子,缺乏主谓宾等基本要素,从而使读者或听者难以理解其意思。
以下是一个句子片段的例子:3. After finishing my homework.做完作业后。
这个句子片段缺乏主语和谓语,因此不具备完整的句子结构。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主语和谓语来修复这个问题:3. After I finish my homework.四、修饰语位置问题修饰语用于描述、限制或者补充名词、动词或其他句子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