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采用中医药浴疗效显著
- 格式:doc
- 大小:12.56 KB
- 文档页数:1
中药治疗湿疹青黛的妙用湿疹青黛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主要症状为皮肤发红、瘙痒、起疱、渗液等。
传统的中药治疗在缓解湿疹青黛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妙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湿疹青黛的方法和配方。
一、中药熏洗法中药熏洗法是一种通过蒸汽熏蒸和药物浸泡来治疗湿疹青黛的方法。
首先,将适量的中药材如青黛、白蒺藜、柴胡等加入热水中煮沸,然后将患处浸泡于药水中,或者用药水蒸汽进行熏洗。
这种方法可以舒缓痒痛的症状,减轻湿疹青黛的发作频率和程度。
二、中药外敷法中药外敷法是一种将中药煎剂或药膏直接涂抹于患处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中药外敷方包括地肤子、苍术、黄柏等。
使用时,将中药煎剂倒入干净的容器中,用棉签蘸取适量药液直接涂抹于患处,每天2-3次。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瘙痒和红肿,并促进湿疹青黛的愈合。
三、中药内服法中药内服法是一种通过口服中药来治疗湿疹青黛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内服方包括黄连、黄芩、连翘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作用,可以从根源上调节体内的病理变化,治疗湿疹青黛。
内服时,可选用制剂或者煎服。
每日2-3次,持续饮用,疗程根据病情而定。
四、中药汤浴法中药汤浴法是一种将中药材加入浴缸中进行泡浴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中药材如苦参、黄芩、板蓝根等。
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或者包成草包,放入热水中浸泡15-20分钟,然后将中药汤水倒入浴缸中,控制水温后进入浸泡。
这种方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体内湿气,缓解湿疹青黛的症状,并具有一定的镇定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药治疗湿疹青黛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慎重选择和使用。
在使用中药治疗湿疹青黛时,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根据个人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和治疗方法。
同时,中药治疗湿疹青黛需要长期坚持,与药物外用和内服相结合,控制饮食,避免过度疲劳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总之,中药治疗湿疹青黛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妙用。
无论是中药熏洗法、中药外敷法、中药内服法还是中药汤浴法,都可以有效缓解湿疹青黛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育儿经婴儿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为婴儿时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皮损是由丘疱疹为主的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急、慢性期重叠交替,伴剧烈瘙痒,病因常难以确定。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易复发,可泛发或局部。
由于患儿发病群体较多,临床表现又有红斑、丘疹、丘疱疹,甚至破溃、糜烂、渗出等多变的皮疹外观,且频繁反复,不易快速纠治,往往给患儿家长们带来心理及经济负担。
婴儿湿疹的诱因复杂研究发现,过敏素质为主要因素,与遗传有关,可随年龄环境改变而变化。
另外,与鱼虾蛋等高蛋白食物有关;与配方奶粉、豆奶、米粉等摄入也有关,非母乳喂养婴儿是高发群体;使用沐浴露、护肤霜;贴身衣物是人造纤维、皮毛等也容易诱发湿疹。
寒冷,湿热的气候变化以及日光照射的频率都对宝宝皮肤有一定影响。
分清变化多端的皮疹婴儿湿疹中医称之为“奶癣”或“胎敛疮”,目前分为两种类型:渗出型、干燥型。
渗出型:发生在额、颊部的红斑,针尖大小丘疹、丘疱疹、水疱,常因瘙痒抓、摩擦而糜烂、渗液,出变化无常试试中药外洗文/杨波涛 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 副主任医师婴儿湿疹70《中医健康养生》 2020年11月刊育儿经血、结痂,重者会出现在头皮、双耳、躯干、四肢,如处理不当蔓延全身成红皮病。
干燥型:常见于瘦弱的婴儿,皮疹呈淡红色或者暗红色斑片,密集小丘疹,表面干燥,有淡色或灰色糠状鳞屑,好发于面及躯干和四肢。
伴随有瘙痒。
虽然婴儿湿疹皮疹变化多端反复无常,但家长处理不当会导致更加严重。
滥用药膏会反复婴儿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但没有传染性。
反复发作时,做好皮肤护理工作极其重要。
因为个体差异,病因不同,采取个性化防治措施很有必要。
通过规范的预防和治疗,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规范的皮肤局部治疗简单说包括日常皮肤保湿护理、正确的皮肤局部激素和中药外洗外敷等外用药物治疗。
可以采用外涂弱效激素来治疗皮肤红斑丘疹但尚未破损渗出处,一般应用不超过两周。
如果皮疹逐渐消退,可以减少涂抹次数。
湿疹最佳治疗方法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部,以后逐渐蔓延至颏、颈、肩、背、臀、四肢,甚至可以泛发全身。
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疏风养血润燥为主。
湿疹的治疗方法最好是使用中药成分的外用药,因为其不含激素。
一些治疗湿疹的偏方应用很广,也是治疗湿疹的首选方法。
2、羊角粉。
用羚羊角粉炖汤喝,一个星期左右基本可以痊愈。
3、墨鱼头。
将黑鱼的鱼头放在瓦片上烤焦,碾成粉末,然后用麻油拌了涂在患处。
4、苦参煎水,用苦参煎水洗澡,洗几次就好。
5、茶油。
先用茶油涂抹患处,祛除黄痂,然后用野菊花100克加盐少许煎水,外洗,稍干之后再涂云南白药,此方治顽固性湿疹。
6、茶叶末。
茶叶末适量,先用茶叶末煎水,趁热洗皮肤红肿溃烂处,再用茶叶末直接敷于患处。
7、白芷祛风散寒,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8、苦参清热燥湿,用于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
湿疹传染吗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
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
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
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所以湿疹为过敏性疾病,不会传染。
要想预防湿疹就要避免自身可能的诱发因素以及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及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如皮毛制剂等。
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精等。
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也要少量食用。
用药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乱用药。
但是,湿疹与其它疾病合并在一起时,则可以传染其它病症。
比如脚气,脚面湿疹往往会诱发脚气,形成传染。
所以对于敏感部位的湿疹,应该慎重治疗。
快速治疗湿疹的方法湿疹,医学上又被称作过敏性皮炎,是一种容易反复复发的慢性皮肤疾病,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病。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患处出现小红疹,伴随着剧烈的阵性瘙痒,容易复发。
对于它的发病原因,专家指出,主要是由于过敏所致,过敏途径主要有食物过敏、吸入物过敏或接触物过敏等。
除此之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使人患上湿疹。
治疗湿疹的方法和药物,市面上很多。
但是中医皮肤专家指出,湿疹主要是肌体肝火过剩,脾胃功能降低所致。
因此,市面上的西药往往能快速治好湿疹,实际上却是治标不治本,只是表面上症状治好了,不久后还会复发。
因此,病发买药治,治好再复发,如此循环,病患再好的耐心也会被磨灭。
中医则不同,长久以来,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治标治本”的理念,早已深入广大民众的心里。
下面就让我们看几个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治疗湿疹的方子:【中医药膏】帕芙欧珍肤膏特有的中药成分,适于湿疹、手足癣、皮肤瘙痒等各种皮肤病,对症调理问题肌肤,快速止痒,去痒不留痕,草本不伤肤。
草本萃取,抗过敏,面部可以使用,孕妇儿童均可使用。
【中医汤药】木苓除湿汤苍术2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陈皮15克,薏米20克,厚朴30克,甘草15克,黄柏20克,滑石25克。
将以上所有材料放进瓦罐中奥个小时即可。
每天一剂,分早中晚三次食用。
【中医药浴】除湿汤龙胆草15克,蛇床子25克,黄柏20克,苦参30克,地肤子和车前草个35克,生地25克,马齿笕20克,赤芍20克,六一散20克,板蓝根16克。
湿热湿疹患者还可以加上土茯苓20克,若是脾虚肾弱者则再加上10克柏树。
将以上所有材料放进瓦罐中奥个小时即可。
每天一剂,分两次使用,先熏洗再浸泡。
中医适宜技术之中药泡洗技术中药泡洗技术是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一,是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达到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起源背景:中药泡洗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婴儿癫痫的药浴方。
《礼记》中讲“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黄帝内经》中有“其受外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记载。
可以讲,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
原理: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除有抵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
中药泡洗就是利用皮肤这一生理特性,通过药物透皮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调整全身阴阳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达到开泄腠理、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消肿、协调脏腑功能的目的。
优势特点:因中药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皮肤,并通过透皮吸收进入血液,故中药泡洗较之内服药见疗效快,舒适,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点,也不会增加肝脏负担,医学界誉为“绿色疗法”。
适应证:适用于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皮肤等各科的多种疾病。
近年来,我们通过中药泡洗治疗小儿湿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操作流程:1、配制药液:(1)配置好湿疹药粉后装袋。
(2)药物放入带盖的砂锅(或陶瓷锅)中,用清水浸泡30分钟。
放入的水量可以浸泡药材以上两厘米。
(3)先用武火将药物煮沸,后用文火慢慢加热25分钟。
(4)药物煎好之后关火,待温度稍降后,慢慢倾入一容器中。
2、将药液倒入浴盆中,调至适宜温度,水温根据所处的季节,以及孩子本身的体质有所调节,冬天时水温略高一点比较好,37-39℃更好,夏天水温36-38℃更合适。
3、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之间,湿度控制范围要保持在稳定的45%至70%之间。
4、将小儿浸入药液中,每次浸泡10-15min。
5、按摩经络和穴位,包括肝俞穴、大敦穴、太冲穴,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增强肝脏排毒功能。
药浴治疗湿疹的原理药浴治疗湿疹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
湿疹是一种皮肤炎症,其特征是皮肤发红、瘙痒、破损、起泡、渗液等症状。
湿疹的发生与体质、环境、饮食、情绪等诸多因素有关。
药浴治疗湿疹的原理是通过特定草药的药效,温热水的作用以及与人体经络相互作用,来缓解湿疹症状,并促进皮肤的康复。
1. 草药的作用:药浴一般采用具有清热、解毒、止痒、消肿等功效的中草药,如金银花、苦参、地黄、黄芩等。
这些中草药能够改善湿疹患者体内的湿热病理状态,减轻疼痛、瘙痒等症状,促进皮肤的愈合和康复。
药物成分可通过皮肤吸收,直接作用于炎症部位,起到治疗湿疹的作用。
2. 温热水的作用:药浴治疗湿疹通常使用温热水进行疗程泡浴。
适度的温热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扩张皮肤毛孔,增加皮肤的通透性,促进湿疹药物的吸收和渗透,加速体内湿热病理物质的排出,从而改善湿疹患者的病情。
3. 经络的作用:根据中医理论,湿疹的发生与体内湿邪郁阻、经络堵塞等有关。
药浴泡浴时,特定的草药成分通过水汽和皮肤渗透进入人体体表,与人体经络相互作用,通过通络活血作用,促进湿邪的排出,改善湿疹患者体内的湿热病理状态。
总的来说,药浴治疗湿疹的原理是通过草药的药效、温热水的作用以及与人体经络相互作用,从而改善湿疹的症状,促进湿疹的康复。
药浴治疗湿疹具有以下优势:1. 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湿疹多发于皮肤表层,药浴可以直接将草药成分施加于患处,可以更为直接和有效地治疗湿疹。
2. 降低药物剂量:药浴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可以减少内服药物对身体的负担,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3. 给患者带来舒适感:温热水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瘙痒感,给需要抓挠的患者带来一定的舒适感。
4. 改善患者的心情:湿疹长期反复发作容易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湿疹药浴的过程一般需要患者保持愉悦情绪,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虽然药浴治疗湿疹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需注意以下事项:1. 选择适合的草药:不同类型的湿疹会有不同的病理机制和症状表现,因此选择适合的草药非常重要。
中药药浴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苦参等中药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实验室各项指标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两组治疗效果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苦参等中药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药药浴治;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效果观察湿疹皮炎性皮肤病是皮肤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各个年龄阶段都可以发病,可以累计身体的各个部位,常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内外因素两个方面。
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皮肤不同程度的瘙痒,皮损常常呈现对称性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资料,其中20例中药治疗,20例西药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患者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2±33)岁,其中急性8例,亚急性5例,慢性7例;对照组20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在20~40岁,平均年龄(25±29)岁。
其中急性为10例,亚急性5例,慢性5例。
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003%他克莫司软膏用在患处皮肤涂上一薄层,覆盖患处表面,一天两次,一周为一个疗程,用药一个疗程。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口服,药用苦参12g、白芷15g、苍耳子10g、白鲜皮20g、三七18g、黄芩9g、黄连9g、黄柏9g。
血虚者可加当归15g,气虚者可加人参20g,血瘀可加桃仁5g、红花5g。
中医:治疗湿疹,这些方法还算实用,不妨一试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湿疹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节饮食、中药调理和外治等综合手段来缓解症状,并改善体质。
但需要强调的是,湿疹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医治疗湿疹的实用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中医理论认识湿疹中医认为,湿邪入侵人体后,会导致体内湿热的蓄积,从而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
湿热的存在使得皮肤失去平衡,出现湿疹的症状,如红肿、瘙痒、渗液等。
除了祛湿热,中医还注重调理气血。
气血的畅通与否,对湿疹的治疗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湿疹往往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因此调理气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中医师会采用针灸、推拿等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改善湿疹的症状。
中医还会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中医认为,饮食健康是湿疹治疗的关键之一。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寒凉等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室内干燥通风、避免长时间接触湿润环境等,也是预防湿疹复发的重要措施。
2、中医治疗湿疹的实用方法2.1中药疗法:中药是中医治疗湿疹的核心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芩、黄柏、连翘、地黄等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的功效。
中药可以内服或外用,根据湿疹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调配,达到清热祛湿的治疗效果。
黄芩是广泛应用于湿疹治疗的中药之一。
它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减轻湿疹患者身体内部的炎症反应。
黄柏也具有类似的功效,可以清热解毒,抑制湿疹的发展。
连翘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减轻湿疹的症状。
地黄则有益气养阴的功效,可以调节体内的湿热病理反应,从而减轻湿疹引起的瘙痒和发疮症状。
2.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被广泛用于湿疹的治疗。
其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气血循环,恢复身体的平衡。
慢性湿疹中医如何治疗方法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出现红肿、瘙痒、渗液等症状。
中医认为慢性湿疹主要与体内湿邪的积聚有关,因此治疗方法主要是解湿祛湿、清热燥湿、调理气血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1. 排湿祛湿:首先需要排除体内的湿邪。
常用的方法有温经汤药物治疗,例如猪苓汤、茵陈蒿汤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艾灸、刮痧等方法刺激穴位,促进湿邪排出。
2. 清热燥湿:湿邪与热邪相结合时,可采用清热燥湿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荆防败毒散、秦皮败毒散等,可以清热解毒,干燥湿气。
3. 补益气血:湿邪困扰久了,会导致体内气血不足,影响皮肤的自愈能力。
中医常用补中益气、养血润燥的方法治疗慢性湿疹。
常用的中药有参苓白术散、当归补血汤等,可以补益气血,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4. 调理脾胃:脾胃虚弱是湿邪易于侵袭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中医治疗慢性湿疹时,常常会调理脾胃功能。
例如可以使用香砂养胃汤、四君子汤等,以调理脾胃,增强体内阳气。
5. 外用药物疗法:中医也可以使用外用药物治疗慢性湿疹。
常用的外用药物有膏方、油膏、草药泡脚等。
其中,使用膏方药物可以直接作用在患处,起到清热祛湿、止痒消肿的效果。
6.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慢性湿疹时,饮食调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中医认为湿疹与饮食中湿邪过多有关,因此建议患者尽量避免食用湿热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
而多吃一些温补养生、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白芷、黄芪、山药等,有助于调理体内湿邪。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主要包括解湿祛湿、清热燥湿、调理气血等。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而定,因此建议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前,最好咨询中医师的意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治疗慢性湿疹需要耐心和坚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湿疹采用中医药浴疗效显著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发病的症状为局部丘疹、水泡、流液,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湿疹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过敏体质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外界各种激发的因素是发病或加剧诱因。
急性皮疹如经适当治疗,可在一到二周内治愈。
如果治疗不当,反复发作,转为慢性,病程可迁延数月至数年。
湿疹虽然并非不治之症,不过炎夏发作时常痒到让人受不了,反复发作也常造成生活上极大的不方便,然而中医药浴不仅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又可享受泡澡乐趣。
中医治疗湿疹的药浴方法是以药物的汤汁加以冲洗或泡澡,目的是藉由外洗的方法,达到去除皮肤受到湿热因素损害,使用的药物有苦参根、蛇床子、黄柏、百部、苍术、地肤子、白藓皮、土茯苓、玫瑰花,将药物先行煮成汤汁,再将汤汁放在澡盆中泡澡,不喜欢泡澡的人们可将毛巾沾汤汁擦洗。
每天擦洗,湿疹症状消除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