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大树移植成活的因素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大树移栽成活率低,原来避免这些因素就好了!每种大树移栽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难点,现在如何提高大树一字移栽的成活率成为了园林施工上的一大难题。
求同存异,掌握这些大树移栽的常见因素,对于苗木的成活有很大的帮助。
1、俗话说:“人怕伤心,树怕伤皮”所以在起挖、吊装和运输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树皮不被损失。
2、对损伤的树皮消毒后及时复原位绑扎或钉紧,无法找到原位的树皮可剥用切枝的树皮植皮。
3、修剪不仅与树种和土球大小有关(根系状况),还与是否采用了吊针输液等先进技术有关。
4、栽植过深或覆土过多,造成积水或过湿,影响大树根系呼吸是影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5、严禁在起挖和移植过程中发生猝倒,造成树体“内伤”或折断折裂树干和损裂树皮。
6、起挖和移植时对根切面及须根喷植大壮和腐菌灵,这是防根腐促发根的重要措施。
7、在起挖后运输移栽过程中应该注意喷蒸发抑制剂,最大程度减少水分蒸发,以提高成活率。
8、定植时根部与土壤结合不紧,栽后无支撑,大树晃动和根部松动是影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9、从起挖到移植的时间太长,未进行输液以补充水分造成大树水分损失过多,影响成活。
10、对根系损伤大的树和弱树,移栽后应及时用吊针输液法,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促进成活。
11、在运输中应保持泥球不松散,泥球两侧应固定,防止土球晃动和散球,轻吊轻放。
12、对长时间不发根但养分保持良好的大树应加强松士和用旺长根浇灌,促进发根。
13、对种植土用腐菌灵进行消毒,防止土壤病菌的传播,防止大树根腐,降低大树成活率。
14、起挖时碰到粗大根必须用锋利的工具铲或锯断,不能用钝器硬性铲裂,造成伤根。
15、夏季高温时节,运输途中严禁遮荫棚接触树体空气不流通,导致温度过高烧树。
16、移栽前精心策划,重视其操作过程,加强监督检查和操作提醒不断改进和总结经验教训。
17、移植穴过小或“锅底形”,根系不能伸展,容易造成根系吸收营养能力弱,影响成活和树势。
18、在修剪时注意保持树体总体冠型,去除枯枝、病枝、裂枝、内膛过密枝等,以利移植成活。
影响绿化工程栽植成活率的主要原因和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的美化和改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绿化工程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美观度,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
在绿化工程中,栽植成活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影响栽植成活率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些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栽植成活率。
一、环境因素1. 土壤条件:土壤养分不足、排水不良或土壤酸碱度过高都会影响栽植成活率。
解决方法可以是在栽植前对土壤进行改良,补充养分,改善排水条件,调节土壤酸碱度。
2. 气候条件:气温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栽植时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并在栽植后给予适当的保护,提高成活率。
3. 火灾、洪涝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会对植物造成严重的破坏,降低栽植成活率。
应该在栽植过程中考虑到这些因素,尽可能采取防范措施。
二、种植技术1. 种植季节选择不当:植物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生长特点,选择适当的季节进行种植可以提高栽植成活率。
2. 种植方法不当:种植方法不当、栽植深度不当、栽植密度过大等都会影响栽植成活率。
应该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种植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种植质量。
3. 种植后护理不当:植物栽植后需要及时浇水、施肥、修剪等护理措施,如果护理不当会导致植物失水、缺养分,影响栽植成活率。
三、植物因素1. 种质质量:种子或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栽植的成活率,选用高质量的种子和苗木至关重要。
2. 种植植物的适应性:在进行植物选择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强的植物,提高栽植成活率。
四、管理机制1. 缺乏长期监管和维护:许多绿化工程在栽植完成后,缺乏长期的监管和维护,导致植物长期无人护理,影响栽植成活率。
应该建立健全的绿化管理机制,确保植物得到长期的维护。
2. 缺乏专业人员:很多地方在进行绿化工程时,缺乏专业的绿化人员,导致种植质量不高,从而影响栽植成活率。
浅谈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及建议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工程。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林成活率一直成为制约生态建设的瓶颈之一。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很多,如地形地貌、气温、降雨、土壤质量、种植方式等。
下面就来浅谈一下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及建议。
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主要是指山峦、山脊、沟谷、丘陵、平原等地貌形态。
由于地形地貌的变幻多样,会对造林的成活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于山区和丘陵地区来说,土层较薄,土壤质量差,水土流失快,造林需要施工措施提高成活率;而对于平原地区来说,水深、水质等因素将对造林成活率产生巨大影响。
建议:根据地貌特点,科学选取树种,合理配置造林模式,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树木成活率。
例如山区可在坡面和沟谷的交界处设置绿化带等。
2、气温气候因素对树木生长和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气温过高或过低会使树木易发生热害或冻害,影响树木成活率。
建议:在选择树种时,应该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
在造林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保护,提高树木适应性。
在高温季节适当浇水,保持树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3、降雨降雨对树木的吸收水分和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适宜的降雨可以使树木快速生长,保证成活率;而过多或过少的降雨则会导致树木失去水分,影响树木质量和成活率。
建议:在选取树种时,应该结合当地降雨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树种。
对于降雨过少的地区,应该采取引水、开挖水沟等措施,增加树木的水分供应。
4、土壤质量土壤是树木生长发育的基础,因此土壤质量对树木成活率和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土地极为贫瘠或壤质差的地区,必须通过施肥、改良等手段来提高树木成活率。
建议:在选取树种时,应该结合当地土壤情况,选择适合当地土壤的树种。
在造林前应先进行土壤检测,然后采取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措施。
5、种植方式种植方式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树种有着不同的种植方式,对于种植方式的不当选择,容易导致树木萎黄、死亡等现象。
【专业知识】影响大树移植成活的因素【学员问题】影响大树移植成活的因素?【解答】1、大树移植较常规园林苗木成活困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树年龄大。
阶段发育老。
细胞的再生能力较弱。
挖掘和栽植过程中损伤的根系恢复惺。
新根发生能力差。
2)由干幼、壮龄树的离心生长的原因。
树木的根系扩展范围很大(一般超过树冠水平投影范围)。
而q扎入土层很深。
使有效的吸收根处于深层和树冠投影附近。
造成挖掘大树时土球所带吸收根很少。
且很多木栓化严重。
凯氏带阻止了水分的吸收。
根系的吸收功能明显下降。
3)大树形体高大。
枝叶的蒸腾面积大。
为使具尽早发挥绿化效果和保持其原有优美姿态。
又多不进行过雷截校加之根系距树冠距离长。
给水分的输送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大树移植后难以尽快建立地上地下的水分平衡。
4)树木大。
土球重。
起挖,搬运,栽植过程中易造成树皮受损、土球破裂、树枝折断。
从而危及大树成活。
2、移植的准备和技术处理大树移植是一个复杂繁重的系统工程。
为了提高施工质量。
保证大树移植成活。
大树挖掘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采用有效的技术处理。
2.、1树木选择移拙的大树具绿化装饰效果和栽植后的生长发育状况。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树的选择是否恰当。
一般应按照下列要求选择移植的大树。
2、1、1能适应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
做到适地适树。
2、1、1形态特征合乎景观要求:做到树冠丰满。
树姿优美。
观赏价值高。
2、1、3幼、壮龄大树。
已衰老的大树移植后不易恢复健康,短期内易失去观赏价值。
不宜选用。
2、1、4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2、1、5原环境条件型适宜挖掘、吊装和运输操作;土壤不易松散,能成形。
选定的大树。
用油漆或绳子在树干胸径处做出明显的标记。
以利识别选定的单株和栽植朝向:同时,要建立登记卡。
记录树种、高度,干径,分枝点高度、树冠形状和主要观赏面。
以便进行分类和确定栽植顺序。
2、。
2切根处理通过切根处理。
促进侧须根生长。
使大树在移植前即形成大量可带走的吸收根。
浅谈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及建议造林是指在原始森林、退化林、荒山荒坡等地区进行人工种植绿化植物,使这些土地得到恢复和改善,同时也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林成活率低,浪费了很多资源。
因此,探究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对提高造林成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1.气候条件气候是影响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对于树种的成活率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气温、降雨、日照、风等都会影响树木的生长。
如果气候条件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就会影响造林成活率。
例如在干旱的地区,需要选择适合干旱的树种,或者采用灌溉的方式,提高土壤水分,以提高成活率。
2.土壤条件土壤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基础,其成分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造林成活率。
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含水量、肥力等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
如果土壤质量不好,则需要采取措施改良土壤,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以提高成活率。
3.树种选择不同的树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有不同的栽培、生长和生态特点,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条件的树种,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应根据气候、土壤、地形及水资源等确定树种的适应性。
对于不适合的树种,即使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也很难保证其成活。
4.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安排种植的树木数量,这直接影响到树木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
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则树木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激烈,这有可能导致树木的成活率下降;而种植密度过小,则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也不能形成完整的林带。
因此,合适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成活率。
5.管理措施好的管理措施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管理措施包括灌溉、修枝、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
例如,及时修剪死枝,清理病虫害,调整种植密度,都可以有效地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建议:1.加强树种适应性研究,优先选择本地植物进行造林。
2.加强对土壤的改良、肥力管理,提高土壤质量。
3.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避免过度竞争或者资源浪费。
4.进行定期管理,保持合适的湿度,预防病虫害发生。
大树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摘要:大树移栽是一项难度系数较大的工作,在移栽过程中容易损伤树木根系,也容易导致树木营养物质代谢失衡,最终造成大树死亡。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详细分析了影响大树移栽成活率的因素,并就如何提高大树移栽成活率提了几点针对性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树移栽;成活率;影响因素;优化措施大树移栽的基本原理是保证大树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水分、营养物质的代谢平衡。
而在具体的移栽作用中,一般会去除大量根系,只保留原来的15%根系【1】。
根系的大量减少势必会影响树木的整体生存状态,造成树木水分、营养物质缺乏。
下面联系实际,就大树移栽过程中影响其成活率的相关因素做具体分析。
1大树移栽成活率影响因素分析1.1树木类型树木类型会影响移栽成活率不同种类的树木,移栽难度不同,成活率也有较大差异。
四季常绿的树木,如松树。
由于其没有休眠期,一年四季都在不断的代谢循环,因此移栽难度大。
移栽时没有比较合适的时间、季节可供选择。
1.2树龄与生长状态对于一些树龄较高的树木来说,其自身的细胞再生能力已有所下降,环境适应力降低,在移栽后很容易因环境不适应营养物质流失而出现死亡现象。
而处于衰老期的树木移栽难度更大。
衰老期的树木树根基本处于离心生长缓慢状态,严重木栓化的根系吸收能力薄弱,落叶乔木等树木有休眠期,在冬季时树叶掉落,生理活动变缓,此时移栽可保证较高的成活率。
抵抗力降低。
在移栽过程中树木容易感染上病原菌而逐渐枯萎死亡。
一些树木自身生长状态不够良好,抗逆能力不足,根系贫弱,在移栽后难充分吸收养分,易出现死亡情况。
相反的,如果大树长势良好,树冠与根系萌芽能力比较强,抗逆能力好,在移栽后就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并汲取营养,尽快恢复良好长势【2】。
1.3外部环境外部自然环境条件会影响树木移栽成活率。
如移栽期间外部温度过低或是水分不足、光照不足,大树生长状态就会受到影响,死亡的概率会增大。
另外,在过于高温炎热的情况下移栽,树木蒸腾作用也会非常明显,高温印象树木叶面温度与气孔的开闭,树木容易出现脱水现象,成活率也会受到影响。
浅谈如何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1、影响大树移植成活的因素大树移植较常规园林苗木成活困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树年龄大。
阶段发育老,细胞的再生能力较弱。
挖掘和栽植过程中损伤的根系恢复慢,新根发生能力差。
2)由于幼、壮龄树的离心生长的原因。
树木的根系扩展范围很大(一般超过树冠水平投影范围),使有效的吸收根处于深层和树冠投影附近,造成挖掘大树时土球所带吸收根很少,且很多木栓化严重,根系的吸收功能明显下降。
3)大树形体高大,枝叶的蒸腾面积大。
为使其尽早发挥绿化效果和保持其原有优美姿态,又多不进行修剪,加之根系距树冠距离远,给水分的输送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大树移植后难以尽快建立地上地下的水分平衡。
4)树木大,土球重。
起挖,搬运,栽植过程中易造成树皮受损、土球破裂、树枝折断,从而危及大树成活。
2、移植的准备和技术处理大树移植是一个复杂繁重的系统工程。
为了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大树移植成活,大树挖掘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采用有效的技术处理。
2.1 树木选择移植的大树能否具有绿化装饰效果和栽植后的生长发育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树的选择是否恰当。
一般应按照下列要求选择移植的大树。
1)能适应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做到适地适树。
2)形态特征合乎景观要求:做到树冠丰满,树姿优美,观赏价值高。
3)选择幼、壮龄大树。
已衰老的大树移植后不易恢复健康,短期内易失去观赏价值,不宜选用。
4)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5)原环境条件型适宜挖掘、吊装和运输操作;土壤不易松散,能成形。
2.2 切根处理通过切根处理,促进侧须根生长,使大树在移植前即形成大量可带走的吸收根。
这是提高移植成活率的技术关键。
2.3 平衡修剪为保持树木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水分代谢平衡,减少树冠水分蒸腾,对落叶树和再生能力强的常绿阔叶树(如香樟)可进行适当的树冠修剪;而对常绿针叶树和再生能力弱的常绿阔叶树(如广玉兰)可适当疏枝打叶但绝不可拦头。
修剪尽量以保持树木原有树形为原则。
浅谈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及建议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其一,土壤条件。
土壤是植株生长的基础,对于树木的成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土壤贫瘠、酸碱度过高或者过低、含盐过高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成活率。
对于土壤条件的改善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二,气候环境。
气候因素是影响树木生长和成活的关键因素,太过酷热或者太过寒冷的气候都会影响到树木的健康成长。
降水、风速、湿度等气候要素也会对树木的生长和成活产生影响。
其三,树木品种和种子质量。
不同的树木品种对于土壤和气候的适应能力不同,而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树木的生长和成活。
在选择树种的时候需要进行严格筛选,并且保证种子的质量。
其四,人为因素。
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人为因素也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包括种植技术、施肥管理、灌溉方法等都会对树木的成活产生影响。
加强土壤改良和管理。
对于土壤条件的改良和管理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可以通过施肥、翻耕、排水等方式改善土壤质量,保证树木的生长需要。
加强人为管理。
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树木的护理管理,包括及时浇水、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保证树木的健康成长。
开展科学的造林规划。
在进行造林项目的时候,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包括对土地、水源、气候等资源的充分调查和评估,制定合理的造林计划,为树木的生长和成活提供良好的条件。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土壤、气候、树木品种和种子质量、人为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管理。
只有加强对这些因素的认识和管理,才能够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实现绿色植被的健康生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未来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做出贡献。
浅谈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及建议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各地都在积极开展造林工作,以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
造林工作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造林成活率的低下。
造林成活率直接影响到新林地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我觉得有必要就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1. 土壤质量土壤是树木的生长基础,土壤质量直接关系到树木的生长和成活。
一些质量较差的土壤,如盐碱地、腐殖酸含量过高的土壤等,都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成活。
土壤的水分和养分也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一些干旱地区或营养贫乏的土壤会导致树木生长迟缓,甚至死亡。
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于树木的生长和成活至关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过大的降水量或干旱等极端气候都会对树木造成影响。
在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造林,可以大大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3. 种子和幼苗质量种子和幼苗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树木的成活率。
一些受到疾病侵害的种子或幼苗,或者是保存不当的种子和幼苗,都会导致成活率的下降。
选择质量优良的种子和幼苗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保障。
4.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造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病虫害严重会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成活。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二、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建议1. 科学选址在进行造林前,需要进行充分的选址调查和分析,选择适合树种生长的地点。
要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树种,从而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2. 合理施肥针对土壤质量较差的地区,可以适量施加有机肥和矿质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3. 定期浇水对于干旱地区,要及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为树木提供充足的水分,从而保障树木的生长和成活。
在进行造林之前,要仔细挑选种子和幼苗,确保其质量良好。
并且在整个造林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保护和管理,从而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浅谈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及建议造林成活率是指在种植树木的过程中,树木能够存活下来的比例。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有多种,包括土壤因素、气候因素、种苗质量、管理水平等。
以下将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土壤因素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质量直接关系到树木的生长发育。
不同类型的土壤有着不同的肥力和透气性,因此在选择造林地点时,应尽量选择土壤肥沃、水分排水良好的地方。
在造林前应进行土壤改良,比如进行施肥、翻耕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建议定期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气候因素也对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影响。
树木对气候的适应性有一定的要求,对温度、湿度、阳光等因素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在选择适合种植树木的地点时,应考虑该地的气候条件是否符合树木的生长需求。
如果气候条件较差,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比如在干燥的地区进行灌溉,提供足够的水分供给。
应根据不同树木的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以提高树木的适应性。
种苗质量也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质的种苗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因此在进行造林时应选择优质的种苗。
种苗的质量可以从苗木的根系、茎干、叶片等方面进行评估。
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苗木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在购买种苗时,应选择正规的苗圃,确保种苗的品质。
对于不同树种的种苗,应根据其生长特点进行培育、管理,以提高种苗的质量。
管理水平也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管理措施能够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
管理措施包括浇水、施肥、除草、防虫等。
在树木刚种植时,需要进行适量的浇水,以保持根系的湿润。
后期需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定期浇水,以保证树木的水分供应。
合理施肥可以为树木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其生长发育。
及时进行除草和防虫工作,可以防止杂草的竞争和病虫害的侵害,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浅谈影响大树移植成活的因素及对策摘要: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大树移植有其本身的特点和难点。
目前,如何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就成为现阶段园林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影响大树移植成活的因素,着重从完善栽植技术和栽植后的养护管理工作方面提出对策,旨在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确保移植效益和园林工程绿化效果。
关键词:大树移植;成活率;影响因素;栽植技术;养护管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园林工程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需求,也是居民生活的需要。
有些园林工程往往要求要在短时间内体现景观绿化的效果,因此,就需要移植一定数量的大树。
虽然大树移植见效快、绿化效果明显,但是大树移植后,影响移植成活的因素较多,往往会造成成活率低、枝条干枯、死亡等现象,最终降低了栽植效益和绿化美化效果的现象。
因此,如何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是关键。
1 影响大树移植成活的因素1.1 栽植季节对于大树移植,应该选择恰当的季节进行。
最好选择在春季移植,如3月上旬~4月上旬,每年这段时间移植的大树,有利于树体伤口的愈合、新根萌发和枝梢生长。
成活率最高、效果最好。
1.2 大树选择及防止起挖不当、保护不当应选择树形好、分支一致、健壮无病虫害的大树进行移植。
大树起挖时,树干及枝条的树皮破损过多,或者修剪不当,导致病菌入侵,造成树势衰弱而影响成活。
如起树时工具不快,造成根系受伤;挖掘时间过长,造成树体失水;大树起挖后吊装运输前,要对根部土球和树皮进行包扎保护,防止大树根部土球和树皮机械受损等而影响成活。
1.3 栽植方法不当如种植过深或表面埋土过多,导致大树根系缺氧而窒息死亡;树木的土球与种植土接触不紧密或者支撑不规范,遇大风树体晃动而影响成活;种植时覆土的密度低于原土,造成大树根部积水而死亡;土壤过于板结,粘性过大,致使根系无法正常生长。
2 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对策2.1 栽植前的准备(1)在起苗前,有条件的可以在1周前对树的根部喷生根粉液,有利于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2)在挖掘前2天须灌足水,使大树的根系、树干贮存足够水分,以弥补大树移植后造成根系和树干水分不足,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土球不易散开。
(3)挖掘前在树的分支以下,用草绳1圈挨1圈的裹紧,起到保湿作用,同时减少在运输和栽植过程中的机械损伤。
(4)疏枝除枝叶,减少水分蒸发。
对新根再生能力差,较难成活的树种可疏除枝叶量70%~75%,如白玉兰、南洋彬等,甚至可疏除80%以上;对新根再生能力强,较容易成活的树种适当减少疏枝,疏除枝叶量仅占20%~30%,如榕树类、木棉类、火焰木、盘架子等树种。
疏枝后的伤口应抹漆或涂蜡封口后用黑薄膜包扎或者稀泥堵上。
(5)挖掘时土球要大:一般情况土球直径应为大树近地端直径的4~5倍,有条件的可以达6~7倍。
起苗时在土球上喷生根粉液,以保持毛细根的活力。
尽量减少对大树根系的伤害。
(6)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在长途运输中要用遮阳网覆盖,以减少运输途中的水分蒸发,在大树种植前再喷生根粉液和杀菌剂。
(7)大树要随挖、随运、随栽,尽可能缩短根系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2.2 栽植技术大树,特别移植前未经断根处理的大树,在移植过程中根系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树体常常因为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而枯萎。
有时还出现树的顶端枯死而中间发芽,就是因为维管束受损而供水不足,水份供应不到顶部而枯死。
所以,在栽培管理时,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是新植大树栽培管理的关键。
2.2.1 挖树坑应按规格进行:带土球苗树坑的规格以土球直径加大40cm,深度放大20cm,坑底挖松整平,裸根树坑穴的规格应较树根根盘直径大20cm以上。
2.2.2 栽植方法栽植裸根树木应舒展根系,不要窝根,树立直后填入表土或好土,再将树干轻提几下,使土与根系密接,并应随填土随用脚踏实,踏实时注意不要踩树根,栽植深度应符合规定。
栽植带土球树木,要尽量提草绳入坑,摆好位置和高度,用土填实放稳,再剪断腰绳和草包。
大树的具体栽植要诀是“三埋两踩一提苗”:开挖树坑时将表土(浅层土)放成一堆,将心土(深层土)另外放成一堆,不要将表土和心土混放,为以后的栽植作好填土准备。
树坑挖好后,先将基肥放在树坑的最下层,然后将表土碾碎,平整、均匀地放在肥料上,最后铺一层5CM的河沙,这样树苗的根部不直接接触肥料,碾碎的表土和河沙又为根部提供向下生长、扩展舒张的良好条件和防止积水烂根;这是第1埋,埋的是肥料、表土和河沙。
接着放入树苗。
树苗放入后进行第2埋,就是培入心土,在培土到一半时,暂停培土,将树苗稍微向上提一下,这叫“一提苗”,目的是防止树苗窝根,影响成活和生长。
提苗后,不要立即埋土,这时要将已埋的土向下踩实,目的是使树苗的根须和土壤紧密接触,尽快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以便扎根生长。
有利于树木的成活和生长。
接着进行第3埋,就是将剩下的心土埋入,一直埋到与地面平齐,进行第2次踩实,目的是使树苗树干挺直,也使树苗与土壤紧密结合,以防被风吹斜。
最后将土在树苗根部打成围土堰,注意要打成倒漏斗状,这样可承接雨水和浇的水,使雨水可顺着树根流下,切忌打成覆碗状,使水分散向四周,不能顺树根集中流下。
每次浇水后,最好覆土,以防水分散失。
具体说来,大树移栽技术还应注意:(1)选择适宜时间:在深圳每年有2个季节适宜移栽,最好是春季3月上旬~4月上旬,可以随挖、随种;其次是11月下旬~12月下旬,(直径10CM以上的大树,最好是先断根,等待新根长出后再移植,)有利于树体伤口的愈合、新根的萌发和枝梢的生长。
(2)正确处理枝干:主干大小决定截干程度,胸径10cm以上的,主干分枝点在3.5m以下,锯掉1、2级分枝,长至50~80cm;分枝点4m以上的,在主干3m处锯掉;胸径10cm以下的树木,2~3级以上的分枝回缩短截,适当剪除叶片。
对伤口处用黄泥加800倍的多菌灵调成浓黄泥浆,涂抹伤口处保护。
或者用石硫合剂进行涂抹,然后将主干用双层稻草或者薄膜进行包扎。
对于容易成活的树种要特别注意在修剪整形时保留良好的冠幅,确保所移植的大树达到最佳效果。
(3)做好根部处理:尽量带土球,大小是树木胸径的4~6倍;挖断的大根、中根要快锯平滑,用浓黄泥浆或石硫合剂处理伤口;从起苗到种植只能间隔1~2天,最好当天挖当天种,种植前整个土球喷生根粉液。
(4)严格种植方法:选择土壤疏松、排灌良好、交通便利的高垅田地。
树坑挖好后,先将基肥放在树坑的最下层,然后将表土碾碎,平整、均匀地放在肥料上,最后铺一层5CM的河沙,这样树苗的根部不直接接触肥料,碾碎的表土和河沙又为根部提供向下生长、扩展舒张的良好条件和防止积水烂根。
然后继续填土,边填土边捣实,最后灌足定根水。
一般大树连续浇水2~3次即可。
2.3 管理措施需开沟排水,保持根部土层较干燥。
春梢发芽生长时,喷1次50%的多菌灵1000倍液。
5~6月在连续多日的晴天高温下,应早晚对树身和树冠喷水。
7~8月份是高温季节,应对地面和主干,枝梢喷施1次0.5‰的复合肥浸出液,或者施用充分腐熟的稀人粪尿;待夏秋叶片转绿的时候,各喷施1次叶面肥,其比例是3‰的尿素加1‰的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促进新根和枝条的快速生长。
具体管理措施还包括以下几方面:2.3.1 设支架栽植较大规格的常绿树和高大乔木应在栽植时埋上支柱,是因为刚栽上的大树容易倒伏或倾斜。
支架以正三角形最为稳固,上支撑点应在树高的2/3处为宜,并加保护层,支架埋深在30cm以下,支架要捆牢。
注意不要使支柱与树干直接接触,以免磨伤树皮。
立支柱方向应在下风口。
2.3.2 浇水对于新栽的大树,浇足定根水是关键,同时直径20CM以上的大树要特别注意防止树根和土壤不能接触而留下空隙,致使新根难以生长,所以在灌定根水时最好用水管插入泥土反复搅动,使树根和土壤充分接触,同时结合生根粉一起进行,在前期应该采取以下加强水分的管理:(1)包干:用草绳、蒲包等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既可以避免强光直射和防风袭击,减少水分蒸发,也可以贮存一定水分保持树体湿润,还可以调节枝干温度、防冻和防高温。
(2)喷水:对于新栽的大树,因蒸腾作用而容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周到而均匀,喷水一定要细(可采用高压加水法喷雾或者用洒水车加喷头喷雾),也可以给树打吊水,即在树枝上挂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的流入树体内,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
一般用于全冠移植的大树,在抽枝发叶后仍需喷水保湿。
(3)遮阴: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季节,需要采取措施遮阴:如搭棚、遮阳网等,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水分蒸发。
2.3.3 合理施肥新栽大树采取叶面施肥的方法,选择早晨、晚上或者阴天施入低浓度(0.5%~1%)的速效肥,每半月进行1次。
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
移植后的第1个秋天应施1次追肥,第2年早春和秋季至少施肥2~3次。
2.3.4 促发新根的措施(1)控制水量:新移植的大树,因根系损伤而使根系吸水能力较弱,保持湿润即可,水量过大反而不利于大树根系的生根,甚至还会影响到土壤的透气性,不利于根系呼吸,严重时还会导致烂根。
所以移植后,第2次浇水要视天气情况、土质等进行检查分析,酌情浇水。
另外,要防止树池积水,种植时留下的浇水坑,第1次浇透水后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下雨或浇水积水,应在低洼易积水处开沟排水。
同时要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m以下。
(2)保护新芽:新芽萌发是大树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在树体萌芽后要特别注意加强喷水、遮阴、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保证嫩芽和嫩梢的正常生长。
2.3.5 防冻(1)入秋后要控制氮肥的使用,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增强树体自身的抗寒能力;(2)在入冬寒潮到来之前,做好树体保温工作。
2.3.6 病虫害防治新栽的大树由于树势弱,容易感染病菌。
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防治,须在伤口处涂抹杀菌剂,也可以在种植以前进行土壤处理。
平时注意观察,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2.4 大树移栽的树干保湿法任何形式的移栽都会损伤树木的根系,对于大树更是如此。
为保证大树的体内收支平衡,人们常常会采取提前断根、截干缩枝、包封截面等技术措施。
如果在移栽过程中,适时的增加树干保湿,减少树干水分的蒸发消耗,将更利于提高大树的成活率。
现介绍几种大树移栽的保湿方法:(1)裹草绑膜:先用稻草将树干包好,并用细草绳将其固定在树干上,再将树干喷湿,最后用塑料绑扎带将薄膜捆扎在树干上。
树干下部靠近土球处让薄膜铺展开来,再将基部覆土浇透水再盖上薄膜即可。
(2)缠绳绑膜:先将树干用粗草绳环环相扣缠紧,并将草绳浇透水,外绑塑料薄膜保湿。
(3)捆草绑膜缠布:裹草绑膜完成后,再在主干和大树的外面缠绕1层粗麻布条。
这样既与环境协调,又有利于树干的保湿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