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化学会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144.49 KB
- 文档页数:3
Advances in Education教育进展, 2023, 13(10), 8119-8134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ehttps:///10.12677/ae.2023.13101259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关于亲核取代反应的试题分析张琴1,2,杨大成11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2重庆市璧山中学校,重庆收稿日期:2023年9月23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23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30日摘要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以下简称化学竞赛)是中国化学会为普通高中生举办的竞赛活动,化学竞赛促进了中国化学教育。
本研究采用统计法、分类归纳法对近年化学竞赛中关于亲核取代的试题进行整理,发现:亲核取代知识虽有单独出题,但多数融入其他考题之中;题目的情境不仅来源于大学教材,也取材于期刊论文中的科技前沿知识。
亲核取代反应几乎是每年的必考内容,考查比例逐年增高,考查难度逐年增大。
笔者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知识基础,规范书写,还要鼓励广泛阅读期刊杂志。
关键词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有机化学,亲核取代反应,试题分析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NucleophilicSubstitution Reaction” Test Questions inChinese Chemistry Olympiad ExaminationQin Zhang1,2, Dacheng Yang1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2Chongqing Bishan Middle School, ChongqingReceived: Sep. 23rd, 2023; accepted: Oct. 23rd, 2023; published: Oct. 30th, 2023AbstractThe Chinese Chemistry Olympia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hemistry competition) is a com-petition organized by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for ordinary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Chemistry张琴,杨大成Olympiad has promoted chemistry education in China. Statistics and classified induction were used to sort out the examination questions about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It was found that most of the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knowledge was integrated into other examination ques-tions, and there were also separate questions. The knowledge background of the examination ques-tions is not only derived from university textbooks, but also fro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ron-tier knowledge in journal articles. The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was almost an annual compulsory examination. The proportion of examination questions increased and the difficulty of examination enhanced year by year. It is suggested that competition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re-quire students to master solid basic knowledge and standardize their writing, but also encourage them to read periodicals widely.KeywordsChinese Chemistry Olympiad, Organic Chemistry,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QuestionAnalysis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以下简称“化学竞赛”)是中国化学会为普通高中生举行的竞赛活动,起始于1984年,并于1987年选拔出优秀学生参与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是中国高中学生的一场盛大的化学“全运会”。
中国化学会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答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和欧洲1、亚洲的地理位置(图6-1):①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②半球位置: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③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欧洲的地理位置(图6-1):①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寒带,无热带。
②半球位置:全部在北半球,大部分在东半球;③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与亚洲相连,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3、亚洲的地形(图6-3):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仅次于南极洲);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大陆边缘;③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陆地最低点——死海湖面。
④特色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这里地壳不稳定(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4、欧洲的地形:①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②地面起伏小;③山脉多呈东西走向分布在南、北两侧,平原分布在中部,所以地势南北高、中间低;④特色地形:冰川地貌——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的湖泊、东欧平原上的起伏的低丘、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都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5、亚洲的气候(图6-9,熟练掌握每种气候的分布地区,按序号):①复杂多样(原因:跨寒、温、热三带,纬度广,地形又复杂多样),无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②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面积大,各地距海洋远近不同)③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④季风气候显著(原因:海陆差异显著);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6、欧洲的气候(图6-9):①欧洲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无热带;②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典型。
注:课本P9活动题5,了解,清楚!7、亚洲的水系特点(图6-3):①水系结构呈辐射状(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1. 有机化学,可能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反应机理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给定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要求命名该化合物,或者给定一个反应的机理步骤,要求推导出反应的产物。
2. 离子反应,可能涉及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离子反应的平衡和计算。
例如,给定一组反应方程式,要求确定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或者计算反应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变化。
3. 化学平衡,可能涉及化学平衡的计算和理解。
例如,给定一个化学平衡反应的方程式和初始浓度,要求计算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或者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分析改变某个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4. 化学计算,可能涉及化学计算的各种问题。
例如,计算反应的摩尔比、摩尔质量,或者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如焓变、熵变、自由能变化等。
5. 实验技巧,可能涉及化学实验的技巧和操作。
例如,给定一组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要求分析实验结果,或者根据实验数据推
测实验条件和结果。
6. 化学原理,可能涉及化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例如,解释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溶液的性质和浓度计算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题型和相关知识点,实际的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可能还包括其他方面的问题。
在准备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时,建议广泛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实验技巧,并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获一等奖学生名单(2013年10月10日)中国化学会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获一等奖学生名单(2013年度)01-北京市 (44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黄禹铖北京市十一学校C130101 柳晗宇人民大学附属中学C130102 高文昊北京市十一学校C130103 聂桢轲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一C130104 田显城北京市十一学校C130105 张瑞祺人民大学附属中学C130106 丁锐奇人民大学附属中学C130107 万正一北京市十一学校C130108 李效先北京市十一学校C130109 董子超北京市十一学校C130110 杨添北京市十一学校C130111 张明达人民大学附属中学C130112 许宽达北京市十一学校C130113 竺弘康北京市第四中学C130114 唐麒人民大学附属中学C130115 彭诚北京市第二中学C130116 王智权北京市第四中学C130117 赵宁北京市十一学校C130118 谢蓝田北京市十一学校C130119 靳汝湄人民大学附属中学C130120 刘程中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二C130121 汪明睿人民大学附属中学C130122 王瀚琳北京市第二中学C130123 李宇浩北京市十一学校C130124 王传鹏北京市第四中学C130125 张宇轩人民大学附属中学C130126 张宁辕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C130127 谢天择北京市十一学校C130128 邵一飞人民大学附属中学C130129 左思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C130130 韩逸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C130131 刘鑫远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C130132 宋彦博北京景山学校C130133 陈献宇北京市第四中学C130134 宋甘霖北京大学附属中学C130135 栗百功北京市十一学校C130136 刘弘毅北京大学附属中学C130137 罗培豪北京市第四中学C130138 黄绍峰北京市第四中学C130139 韩子程清华大学附属中学C130140 唐子琦人民大学附属中学C130141 宋学明北京市第四中学C130142 郭扬北京市第四中学C130143 张乃泉北京市十一学校C13014402-上海市 (39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胡啸上海市上海中学C130201 曹铄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02 廖博闻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03 陈世祺上海市上海中学C130204 倪一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05 尚幸博上海市上海中学C130206 赵嘉云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07 陈明琛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08 虞珏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09 高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10 庄天翼上海市第四中学C130211 沈佳琪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12 陈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C130213 姚嘉豪上海市上海中学C130214 高维通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15 王珺上海市控江中学C130216 刘子天上海市宜川中学C130217 张梦晓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18郦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19 黄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C130220 黄哲成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高二C130221 刘逸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C130222 周唐麟上海市上海中学C130223 黄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24 谢一鸣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25 尹天成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26 潘泽宇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27 严天旸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28 成炯上海洋泾高级中学C130229 李少晗上海市上海中学C130230 赵志聪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C130231 张浩然上海市七宝中学C130232 顾昊天上海市实验学校C130233 钱列复旦大学附属中学C130234 邱雨佳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35 孙锦航上海市格致中学C130236 吕筱惠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37 甘家宁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C130238 郁文俊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C13023903-天津市 (36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王左夫天津市新华中学C130301 徐星宇天津市实验中学C130302 卢一岫天津市新华中学C130303 杨帆天津市实验中学C130304 杨程天津市第一中学C130305 张玉成天津市实验中学C130306 毕锦程天津市南开中学C130307 陈璇天津市第一中学C130308 奚震宇天津市实验中学C130309 马子轩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二C130310 任桐正天津市耀华中学C130311 李睿轩天津市耀华中学C130312 刘恒远天津市耀华中学C130313 凌一鑫天津市实验中学C130314 宋舒杨天津市第一中学C130315 刘鸿琨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二C130316 周任晖天津市实验中学C130317 刘笑辰天津市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C130318夏晨鑫天津市实验中学 C130319 王若斌天津市实验中学 C130320 王欣宇天津市耀华中学 C130321 秧荣凯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二 C130322 陈翔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二 C130323 刘天舒天津市第一中学 C130324 孙明琦天津市新华中学 C130325 许子凡天津市第一中学 C130326 李倩怡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二 C130327 周昱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二 C130328 张友森天津市第一中学 C130329 周成双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 C130330 白一帆天津市实验中学 C130331 赵雪垚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二 C130332 王钰涵天津市实验中学高二 C130333 刘天成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二 C130334 刘洋阳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 C130335 刘俸铭天津市第一中学 C13033604-重庆市 (44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卢如森重庆市第一中学校C130401 毛承杰重庆南开中学校C130402 余佩旆重庆南开中学校C130403 殷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C130404 张思源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C130405 吴翰韬重庆南开中学校C130406 黄俊杰重庆南开中学校C130407 唐果重庆巴蜀中学校C130408 胡俊男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C130409 陈实重庆南开中学校C130410 梁鑫重庆南开中学校C130411 官焕钦重庆南开中学校C130412 何雷重庆市第一中学校C130413 黄珏璞重庆南开中学校C130414杨智重庆市第八中学校C130415 钟守超重庆市第八中学校C130416 易星宇重庆市第一中学校C130417 杨琅轩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二C130418 白星宇重庆市第一中学校C130419 蒋艳玲重庆巴蜀中学校C130420 李俊杰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C130421 潘越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C130422 黄格超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C130423 吴婧一重庆巴蜀中学校C130424 徐迪重庆市第一中学校C130425 杨本易重庆市第一中学校C130426 吕凤仪重庆市第一中学校C130427 何雨泽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C130428 程浩然重庆南开中学校C130429 江浩重庆育才中学校C130430 陈俊行重庆南开中学校C130431 周晋贤重庆市第八中学校C130432 桂健雄重庆育才中学校C130433 严弘毅重庆南开中学校C130434 黄渝鹏重庆南开中学校高二C130435 舒有为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二C130436 颜欣怡重庆市第八中学校C130437 蒲正天重庆市第一中学校C130438 方鸿儒重庆市第一中学校C130439 傅向羽重庆巴蜀中学校C130440 陈怡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二C130441 文明重庆市第一中学校C130442 艾圣杰重庆巴蜀中学校C130443 李荆重庆市第一中学校C13044405-河北省 (55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刘正邯郸市第一中学C130501 袁博河北衡水中学C130502 孙云泽石家庄二中(南) C130503 张力培河北衡水中学C130504 孙晗力石家庄二中(北) C130505 申卓凡邯郸市第一中学C130506 杨中天河北衡水中学C130507 刘天霖石家庄二中(北) C130508 兰佳兴河北衡水中学C130509 常丹琪石家庄二中(北) C130510 王嘉正河北衡水中学C130511 贾映亭石家庄二中(南) C130512 宋桐石家庄二中(南) C130513 王雅东石家庄二中(南) C130514 杜昊天石家庄二中(北) C130515 赵克纬石家庄二中(南) C130516 何舸帆石家庄二中(北) C130517 潘新蕾石家庄二中(北) C130518 白宝琪邯郸市第一中学C130519 张楠石家庄二中(南) C130520 刘运昌石家庄二中(北) C130521 王薇河北衡水中学C130522 葛诚浩河北衡水中学C130523 黄楷石家庄二中(南) C130524 王登远石家庄二中(北) C130525 常译夫河北衡水中学C130526 王冰涛河北衡水中学C130527 王言石家庄二中(南) C130528 肖奎河北衡水中学C130529 张佳康河北衡水中学C130530 马长捷河北衡水中学C130531 靳怡林石家庄二中(北) C130532 张涛铸石家庄二中(南) C130533 李润东河北衡水中学C130534 崔天昊邯郸市第一中学C130535 江仕蕾河北衡水中学C130536 毛国盛河北衡水中学C130537 张凯彬石家庄二中(南) C130538 温路宇石家庄二中(北) C130539 邢泽栋河北衡水中学C130540 袁浩河北衡水中学C130541 汪末石家庄二中(北) C130542 荣书健河北衡水中学C130543 樊子钊河北衡水中学C130544 杨子润石家庄二中(南) C130545 许林松石家庄二中(北) C130546 魏海伦唐山市第一中学C130547 李飞河北衡水中学C130548 吴博韬唐山市第一中学C130549 张若曦石家庄二中(北) C130550回九安河北衡水中学C130551 周东展石家庄二中(北) C130552 杨鹏河北衡水中学C130553 张光勋邯郸市第一中学C130554 路梦康河北衡水中学C13055506-山西省 (36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贺勇山西省实验中学C130601 杨圣松山西省实验中学C130602 文家豪山西大学附属中学C130603 李登昊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C130604 李可山西大学附属中学C130605 王丰山西省实验中学C130606 曹源山西大学附属中学C130607 张博山西大学附属中学C130608 李立源太原五中C130609 张凯瑞长治一中C130610 符昊男山西大学附属中学C130611 温晨阳山西大学附属中学C130612 张子峰山西大学附属中学C130613 南航山西大学附属中学C130614 崔劲松太原五中C130615 田鑫宇长治一中C130616 白翔仁山西省实验中学C130617 吕子龙山西大学附属中学C130618 高宇山西省实验中学C130619 孙继增朔州城区一中C130620 施中昊太原十八中C130621 马越山西省实验中学C130622 刘怀宇山西大学附属中学C130623 王志尧太原五中高二C130624 马钰淼阳泉一中高二C130625 张展太原十二中C130626 张智宇山西大学附属中学C130627 韩旭山西大学附属中学C130628 康瀚文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C130629 焦轩山西大学附属中学C130630 陈嘉灏山西大学附属中学C130631 史永杰阳泉十一中C130632 程宇田长治二中C130633 连源山西省实验中学C130634 王浩洋大同二中C130635 马诗晗山西省实验中学C13063607-内蒙古自治区 (26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付嘉欣内蒙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C130701 闫凯旋内蒙鄂尔多斯第一中学C130702 刘璐内蒙鄂尔多斯第一中学C130703 闫世赓内蒙呼伦贝尔市海拉尔二中C130704 冯天煜内蒙鄂尔多斯第一中学C130705 王岩航内蒙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0706 曹翔宇内蒙包头市北重三中C130707 高宇内蒙赤峰市红旗中学松山校区C130708 杜锦超内蒙包头第一中学C130709 杜鸿旭内蒙鄂尔多斯第一中学C130710 李新健内蒙鄂尔多斯第一中学C130711 吴晨阳内蒙鄂尔多斯第一中学C130712 刘奕程内蒙包头第九中学C130713 王瑞内蒙包头市北重三中C130714李晶内蒙鄂尔多斯第一中学C130715刘宇内蒙鄂尔多斯第一中学C130716高梦泽内蒙包头市北重三中C130717贾科内蒙鄂尔多斯第一中学C130718许犁野内蒙鄂尔多斯第一中学C130719张谟凡内蒙赤峰市红旗中学松山校区C130720袁丁强内蒙呼伦贝尔市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C130721 杨帅内蒙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C130722邢哲聿内蒙鄂尔多斯第一中学C130723王伟内蒙包头市北重三中C130724曹淇内蒙通辽实验中学C130725孙啸尘内蒙包头市包钢一中C13072608-辽宁省 (45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孙桐大连育明高中C130801 常泰维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二C130802 唐钰开大连育明高中C130803 隋冲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C130804 刘鑫大连育明高中C130805 陈胤霖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C130806 姚厚泽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C130807 谈可意大连育明高中C130808 孙晨曦沈阳东北育才学校C130809 徐元泰大连育明高中C130810 孙维沈阳辽中县新时代高中C130811 汪铭阳大连育明高中C130812 周易大连育明高中C130813 丁一伦辽宁省实验中学C130814 刘嘉琛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C130815 王辰齐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C130816 马仲毅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C130817 董昕潼沈阳东北育才学校C130818 许啸鼎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C130819 王传浩大连第八中学C130820 肖涵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C130821 孙天铭辽宁省实验中学C130822 李佳新大连第八中学C130823 吉家葆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C130824 蔡兴瑞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C130825 穆智宇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C130826 栾泽明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C130827 白金沈阳东北育才学校C130828 张庭荣鞍山一中C130829 王译晨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C130830 李奕霏辽宁省实验中学C130831 徐一琛辽宁省实验中学C130832 刘子悦沈阳东北育才学校C130833 高煦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C130834 包明承大连育明高中C130835 崔云舒大连育明高中高二C130836 朱柏旭沈阳东北育才学校C130837 傅云帆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C130838 徐悦霆丹东二中C130839 姜轶凡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C130840 蔺星毓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二C130841 石哲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C130842 邹金祥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C130843 王艺臻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C130844 于海旭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C13084509-吉林省 (51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刘芃昊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0901 张居宸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02 高岳昂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03 刘若石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0904 闫丙松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0905 宫旭吉林市第一中学C130906 郝汉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0907 马迦维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08 张博超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09 周瑞祎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10 曹明汉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11 王文博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0912 衣壮吉林市第一中学C130913 贾居衡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14 李东岳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0915 尚靖桓吉林市第一中学C130916 贾梓淇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17 宋广昊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0918 李俞典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19 王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0920 贾旭鹏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21 刘英见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22 衣骏东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23 吴佳奇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0924 李欣然吉林市第一中学C130925 李玉达吉林市第一中学C130926张明恺长春市十一高中C130927 张广滨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28 王思棋松原市实验中学C130929 孙大禹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30 刘本承吉林市第一中学C130931 张中旭吉林市第一中学C130932 兰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0933 张艺晴长春市第二中学C130934 宋东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0935 魏峥长春市第二中学C130936 高步云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0937 郭昱铄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38 任泓宇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C130939 刘禹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0940 王昆尧吉林市第一中学C130941 佟金格吉林市第一中学C130942 佟训乐长岭县第三高中C130943 葛霄汉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C130944 唐博长春市十一高中C130945 薛家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0946 张天曦吉林市第一中学C130947 宋一民长春市十一高中C130948 王佳宁长春市十一高中C130949 梁子原吉林市第一中学C130950 李承宇四平市第一中学C13095110-黑龙江省 (26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李辰帅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C131001 徐品齐齐哈尔实验中学C131002 李东航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C131003 任远博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C131004 王金昊佳木斯市第一中学C131005 石枭麒大庆第一中学C131006 赵晨峰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C131007 于天泽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1008 朱涵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C131009 李宗儒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1010 葛靖暄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C131011 杨程博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C131012 戴进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C131013 于恒佳木斯市第一中学C131014 张希伦齐齐哈尔实验中学C131015 刘明昊大庆市第四中学C131016 高明昊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1017 朱梦楚佳木斯市第一中学C131018 韩宇齐齐哈尔实验中学C131019 顾铈铂鹤岗市第一中学C131020 孙伟义鹤岗市第一中学C131021 阴智博佳木斯市第一中学C131022 袁长赫佳木斯市第一中学C131023 程启耘齐齐哈尔实验中学C131024 杨鹏程佳木斯市第一中学C131025 姜瀛博齐齐哈尔实验中学C13102611-陕西省 (42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刘梓壮西安高新第一中学C131101 张澍堃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C131102 郭家栋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C131103 李培豪西安高新第一中学C131104 张向辉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C131105 闵垚森西安高新第一中学C131106 郑雪麟陕西省西安中学C131107 任雨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1108 崔天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C131109 杨波西安高新第一中学C131110 罗韬堃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C131111 申云逸西安市铁一中学 C131112 李瑞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C131113 高明豪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C131114 王长庚陕西省西安中学 C131115 吴王鸿志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C131116 田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C131117 张晋研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C131118 彭佳鸣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C131119 赵俊翔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C131120雷宇骁西安市铁一中学 C131121 高旭豪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C131122 金生霄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C131123 杨晨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C131124 刘桥溪西安高新第一中学C131125 袁晨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C131126 张弘哲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C131127 王禹晨咸阳彩虹学校C131128 桑岳千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C131129 王跻欣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C131130 秦嘉欣陕西省西安中学C131131 苏志恒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C131132 郝奇陕西省西安中学 C131133 张立毅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C131134 张炯宇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C131135 贾之恒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C131136 俞豪庭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C131137 赵磊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C131138 姚晨宇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C131139 张昊哲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C131140 任士禾陕西省西安中学 C131141 胡丹辰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C13114212-甘肃省 (15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冯斌西北师大附中C131201 金瑜西北师大附中C131202 沈达天水市一中C131203 柴冰倩西北师大附中C131204 李许源兰州一中C131205 李任平西北师大附中C131206 易振宇西北师大附中C131207 俞强西北师大附中C131208 刘晋阳西北师大附中高二C131209 秦璨西北师大附中C131210 车生鹏定西市第一中学C131211 仲琦西北师大附中C131212 马旺民勤一中C131213 郭恒庆阳一中C131214 孙鹏兰州一中C13121513-宁夏回族自治区 (10)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罗政灵银川一中C131301 刘仍伟银川二中C131302 郭凯文银川一中C131303 巩昱辰银川二中C131304 平炎银川一中C131305 屈嘉昕银川一中 C131306 李杰银川二中 C131307 郭开元银川一中 C131308 杨溪亭银川二中 C131309 任吉威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C13131014-青海省 (0名)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4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朱凯帝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C131501 黄绪伦新疆实验中学C131502 陈柯旭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C131503 张智昱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C131504 华韫辉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C131505 王诗莹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C131506 岳思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 C131507 唐新凯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C131508 侯松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 C131509 倪大保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C131510郭佳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C131511 吴青山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C131512 钱坤玥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C131513 肖江新疆实验中学C131514 蒲柏松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C131515 王昊宇新疆实验中学C131516 李亚峻新疆实验中学C131517 周志远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C131518 宋迪凡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C131519 伏豪新疆实验中学C131520 晏子清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C131521 朱铭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C131522 杨逸飞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C131523 冀彦男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C131524 张强石河子一中 C131525 邱盛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C131526 李鼎轩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C131527 张玥新疆实验中学 C131528 王冲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C131529 张钊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C131530 高新旺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C131531 孟杨筱雪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C131532 朱景旭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C131533 陈嘉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 C13153416-山东省 (54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王琦济南历城二中C131601 商纪元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C131602 张钰济南历城二中C131603 靳鹏飞泰安一中C131604 冯子舜山东省实验中学C131605 郑琪霖山东省实验中学C131606 杜帅康广饶县第一中学C131607 任昊阳广饶县第一中学C131608 白松霖青岛第二中学C131609 虢中浩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C131610 马庆华德州齐河一中C131611 孙宗宇莱芜市第一中学C131612 殷方锐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C131613 齐浩寿光现代中学C131614 杨天旭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C131615 刘施展潍坊第一中学C131616 祝爱琦莱芜市第一中学C131617 薛浩宗日照莒县第一中学C131618 宋益林济南历城二中C131619 廉欣然东营市一中C131620 杜宜林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C131621 秦学涛寿光现代中学C131622 代永杰山东省实验中学C131623 季卓寿光现代中学C131624 于萌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C131625 王昀之广饶县第一中学高二C131626 王子安山东省实验中学C131627 于华旭山东省实验中学C131628 魏志伟广饶县第一中学C131629 孔娅济南历城二中C131630 杨志超寿光第一中学C131631 赵凌丰莘县第一中学C131632 李文博济南历城二中C131633 燕秀广饶县第一中学C131634 艾启明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C131635 樊文峥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C131636 孙小刚广饶县第一中学C131637 李玉琦广饶县第一中学C131638 刘心宇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C131639 蒋辰宇广饶县第一中学C131640 常增辉广饶县第一中学C131641 魏中尧济南历城二中C131642 柏中华莒南县第三中学C131643 张鑫德州齐河一中C131644 于茂兴寿光现代中学C131645 刘煜康广饶县第一中学C131646 商文佳广饶县第一中学C131647 周飞宇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C131648 曹奉麒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C131649 马爱国广饶县第一中学C131650 张鑫江潍坊第一中学C131651 李金哲莱州市第一中学C131652 傅天林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C131653 陈卓文山东省实验中学C13165417-江苏省 (53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顾宇轩江苏省海门中学C131701 陈思聪金陵中学C131702 钱天一江苏省常熟中学C131703 裴嘉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1704 曹子恒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C131705 孙善韬金陵中学C131706 朱家祺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高二C131707 陈臻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C131708 钟鸣远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1709 戴心尧南京市第一中学C131710 陆志鹏金陵中学C131711 焦浩洋江苏省天一中学C131712 孙郭鹏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C131713 潘子昊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C131714 张子筠无锡市第一中学C131715 袁鑫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1716 谭睿阳常州市第一中学C131717 汪业成金陵中学C131718 张子凡金陵中学C131719 江雅金陵中学C131720 顾明均江苏省常熟中学C131721 俞思远江苏省启东中学C131722 孙昊江苏省镇江中学C131723 刘旭江苏省泰州中学C131724 蔡淳昊吴江市高级中学C131725 宋瑞珩金陵中学C131726 王远珩南京市第一中学C131727 顾侃无锡市第一中学C131728 徐秋灵金陵中学C131729 刘寒轩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C131730 李珏睿江苏省镇江中学C131731 余波南京市第一中学C131732 陆奕霖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C131733 刘竞纯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C131734 毛昱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C131735 许子正无锡市第一中学C131736 王玺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C131737 孙浩江苏省淮阴中学C131738 王菁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C131739 张怿芸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C131740 周俊杰常州市第二中学高二C131741 许程维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C131742 祝亿灵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1743 朱毅枫南京外国语学校C131744 陈皿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C131745 张宇峰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C131746 朱锦无锡市第一中学C131747 沈洁茹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C131748 杨一飞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1749 张睿涵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二C131750 裔成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C131751 董浩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C131752 何雨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C13175318-浙江省 (53名)姓名学校编号姓名学校编号周浩文杭州学军中学C131801 洪鹄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二C131802 王昭珏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C131803 商量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C131804 余子迪杭州学军中学C131805 杨舒怡乐清市乐成寄宿中学C131806 赵律童浙江省温州中学C131807 刘宇泽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C131808 来天成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C131809 詹子良浙江省瑞安中学 C131810 杨成杰浙江省台州中学C131811 董学洋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C131812 吴彦泽浙江金华第一中学 C131813 徐鼎浙江省温岭中学C131814 汪志琦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C131815 项静远浙江省瑞安中学 C131816 周同青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C131817 贾镇浙江省义乌中学C131818。
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第1题(12分)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1-1 加热时,三氧化二锰与一氧化碳反应产生四氧化三锰。
1-2 将KCN加入到过量的CuSO4水溶液中。
1-3 在碱性溶液中,Cr2O3和K3Fe(CN)6反应。
1-4 在碱性条件下,Zn(CN)42 和甲醛反应。
1-5 Fe(OH)2在常温无氧条件下转化为Fe3O4。
1-6 将NaNO3粉末小心加到熔融的NaNH2中,生成NaN3(没有水生成)。
第2题(23分) 简要回答或计算2-1 Bi2Cl82-离子中铋原子的配位数为5,配体呈四角锥型分布,画出该离子的结构并指出Bi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2-2在液氨中,Eθ(Na+/Na)=-1.89V,Eθ(Mg2+/Mg)=-1.74V,但可以发生Mg置换Na的反应:Mg+2NaI=MgI2+2Na,指出原因。
2-3将Pb加到氨基钠的液氨溶液中,先生成白色沉淀Na4Pb,随后转化为Na4Pb9(绿色)而溶解。
在此溶液中插入两块铅电极,通直流电,当1.0 mol 电子通过电解槽时,在哪个电极(阴极或阳极)上沉积出铅?写出沉积铅的量。
2-4下图是某金属氧化物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小球代表金属原子,大球代表氧原子,细线框出其晶胞。
2-4-1写出金属原子的配位数(m)和氧原子的配位数(n)。
2-4-2写出晶胞中金属原子数(p)和氧原子数(q)。
2-4-3写出该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金属用M表示)。
2-5向含[cis-Co(NH3)4(H2O)2]3+的溶液中加入氨水,析出含{Co[Co(NH3)4(OH)2]3}6+的难溶盐。
{ Co[Co(NH3)4(OH)2]3}6+ 是以羟基为桥键的多核络离子,具有手性。
画出其结构。
2-6向K2Cr2O7和NaCl的混合物中加入浓硫酸制得化合物X(154.9 g mol-1)。
X为暗红色液体,沸点117 o C,有强刺激性臭味,遇水冒白烟,遇硫燃烧。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考试时间:二小时半一、(8分)单质和硝酸混合(1)反应生成相应硝酸盐的单质是、。
(2)反应生成最高价氧化物或含氧酸的单质是、。
(3)呈钝态的单质是、。
(4)不发生反应的单质是、。
二、(6分)酸雨主要是燃烧含硫燃料时释放二氧化硫造成的。
现每隔一定时间测定某份雨水样品的pH值。
测试时间(小时)0 1 2 4 8雨水的pH 4.73 4.62 4.56 4.55 4.55请说明在测定的时间里,雨水样品pH变小的原因。
三、(8分)为降低硫的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可把氧化钙或碳酸钙和含硫的煤混合后燃烧(这种方法叫做“钙基固硫”)。
请写出钙基固硫的反应方程式。
请从反应热角度讨论用氧化钙或碳酸钙的区别。
四、(1分)以无机物态存在于土壤中的磷,多半是和钙、铝、铁结合的难溶磷酸盐。
磷酸钙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增大,使磷的肥效增强;加入土壤中的磷酸钙久后则转变为磷酸铝、磷酸铁,导致磷的肥效降低。
请解释并回答下列问题。
(1)磷酸铝在酸性条件下其溶解量(和在近中性条件下的相比)(填入增大、持平或减小。
不同),在碱性条件下其溶解量。
因为:(2)磷酸铁在碱性条件下其溶解量。
因为:(3)作为磷肥,磷酸铁的肥效不高,但在水田中,其肥效往往明显增高。
因为:。
五、(4分)已知四种无机化合物在水中、液氮中的溶解度(克溶质/100克溶剂)为:写出上述几种化合物在水溶液和液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方向六、(10分)从某些方面看,氨和水相当,NH4+和H3O+(常简写为H+)相当,NH2-和OH-相当,NH2-(有时还包括N3-)和O2-相当。
(1)已知在液氨中能发生下列二个反应NH4Cl+KNH2=KCl+2NH22NH4I+PbNH=PhI2+3NH3请写出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的与上二反应相当的反应方程式。
(2)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M为金属):M+NH3→MO+NH4Cl→M(NH2)2→七、(12分)已知:20(原子量;Ca,40.0;O,16.0;C,12.0;H,1.01)请用计算说明,当持续把二氧化碳(压强为0.982巴,下同)通入饱和石灰水,开始生成的白色沉淀会否完全“消失”?在多次实验中出现了下列现象,请解释。
第27届(201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湖北赛区预赛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PM2.5 指标已列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API)。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更大。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灰霾主要由PM2.5组成B.PM2.5 颗粒直径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吸附有毒物会增强它的毒性C.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D.空气污染指数(API)的数值越大,说明空气质量越好2.下列反应所得到的有机产物不是纯净物的是A.2-氯丁烷与氢氧化钠、乙醇在加热条件下的消去反应B.乙烯通入溴水中的加成反应C.灼热的铜丝插入足量乙醇中的氧化反应D.苯酚与足量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的加成反应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lO- +CO2+H2O =HClO+HCO-3+3H2O =3I2+6OH-B.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 +IO-3C.将Fe2O3溶解于足量HI溶液:Fe2O3+ 6H+= 2Fe3+ + 3H2O=3Ag++NO ↑+2H2O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3Ag+4H++NO-3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8g乙烯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6 N AB.0.1molCl2全部溶于水后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 N AC.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和O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个数为N A D.25°C时,1 L 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02 N A5.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A.A B.B C.C D.D6.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理论试题2021年11月29日北京营员号__________ 测试须知竞赛时间4小时,迟到超过半小时者不能进考场,开始测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时间到,把试卷、做题纸和草稿纸装入信封,放于桌面,听到指令前方可离开考场.将营员号写在试卷首页及每页答卷指定位置,写于其他位置按废卷论处.说有解答必须写于答卷指定框内,写于其他位置无效.凡要求计算或推演的,须给出计算或推演过程,无计算或推演过程,即使结果正确也不得分.用铅笔解答的局部〔包括作图〕无效.禁用涂改液和修正带,否那么,整个答卷无效.试卷已装订成册,不得拆散.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及直尺等文具,不得携带铅笔盒和任何通讯工具入场,否那么取消测试资格.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圆珠笔做题.不得携带任何其他纸张进入考场.假设另需草稿纸,可举手向监考教师索取.写有与试题内容无关的任何文字的答卷均无效.H1.008元素周期表He4.003Li Be B C N O F Ne 6.9419.01210.8112.0114.0116.0019.0020.18 Na Mg Al Si P S Cl Ar 22.9924.3126.9828.0930.9732.0735.4539.95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39.1040.0844.9647.8850.9452.0054.9455.8558.9358.6963.5565.3969.7272.6174.9278.9679.9083.80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85.4787.6288.9191.2292.9195.96[98]101.07102.91106.42107.87112.41114.82118.71121.76127.60126.90131.29 Cs Ba La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132.91137.33138.91178.49180.95183.84186.21190.23192.22195.08196.97200.59204.38207.2208.98(209)(210)(222) Fr Ra Ac Rf Db(223)(226)(227)(261)(262)Ce Pr Md Pm S TI Eu GO lb Dy Ho Er Tfl»Yb LuHO Tz! 140 91144 24 1 5036151157 25i能第诩工61M93njoe ir4.97Ps U rup Pu Ain Cm Bk Cf Fm MO No Lf23Q 03237.0£(244)(243)(247)(247>(2S1)四〕37](256)(254)网有关常量N A = 6.022 1023 mol-1R = 8.314 J?mol-1K-1 F = 9.647 104C?mol-1第1题〔7分〕氮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多种化合物, 如二元氮化物Li3N、GaN、Ge3N4、P3N5,叠氮化物NaN3、Ca〔N3〕2等.这些氮化物在发光、平安气囊等方面有重要应用.1-1 NaN3受热产生气体,写出反响方程式.1-2在二元氮化物Ga3N2、GaN和Ge3N4结构中,金属与氮采用四面体配位方式结合, N原子只有一种化学环境,写出这三种氮化物中N的配位数.1-3 P3N5晶体结构中,P的配位数为4,指出N有几种配位方式、配位数和不同配位方式的N的比例.1-4 Ca〔N3〕2中,Ca与N3-中两端的N相连,Ca的配位数为8,指出N3-两端的N与几个Ca相连.第二题〔9分〕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其总反响一半表示为6CO2+6H2— C 6H12O6+6O2实际反响分多步进行.其中,水的氧化过程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此过程在光系统II 〔简称PSII〕中发生, 使水氧化的活性中央是含有4个镒原子的配位簇〔成为镒氧簇〕.初始状态的镒氧簇〔S0〕在光照下依次失去电子变为S1、S2、S3和S4, S4氧化H2O生成02.该过程简示如下:2-1光合作用中,水的氧化是几个电子转移的过程?2-2 25C,标态下,以下电极反响的电极电势分别为:a)M nO43-+4H++e- - MnO2+2H2Ob)M nO2+4H++e- - Mn3++2H2Oc)O2+4H ++4e-- 2H 2O计算上述半反响在中性条件下的电极电势.假定??e= 2.90V??e= 0.95 V??e= 1.23VMnO43-和Mn3+的浓度均为0.10mol • L-1,氧分压等于其在空气中的分压.答复此条件下MnO43-和MnO2能否氧化水. .M 产圄|2-3在模拟镒氧簇的人工光合作用研究中,研究者注意到了如下Mn(III)/Mn(II)体系(25C):d) Mn3++e- - Mn2+?? = 1.51Ve) 在[H 2P2O72-]=0.40mol • L-1, [Mn(H 2P2O7)33-]=[Mn(H 2P2.7)22-]的溶液中:Mn(H 2P2O7)33-+2H++e-- Mn(H 2P2O7)22-+H4P2O7 ?? = 1.15V2-3-1计算e〕中的半反响的标准电极电势.(H4P2.7 的酸解离常数:K a1 = 1.2X 10-1, K a2=7.9X 10-3, K a3=2.0 X 10-7, K a4=4.5 X 10-10)2-3-2 计算Mn〔H 2P2.7〕22-和Mn〔H 2P2.7〕33-的稳定常数之比. 第3题〔13分〕X、Y、Z均为非金属元素〔X的原子序数小于Y的原子序数〕,三者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分子式为XYZ 6的化合物被认为是潜在的储氢材料,氢的质量分数达19.6%.3-1通过计算说明X、Y、Z各是说明元素3-2以下图示出XYZ 6及相关化合物的生成与转化的流程图:I.尸・.但.其中,实线箭头表示在一定条件的转化过程,虚线仅表示分子式的关联关系;由A和B制备XYZ 6的过程中给出了所有的反响物和产物, 而其他过程仅给出了所有的反响物及其参与反响的计量系数的比例〔例如, A - C,箭头上的1/2B表示“2A+B〞反响,产物为C或者C和其他可能的物质,计量系数比未给出〕;B 和D的结构中均含有正四面体构型的负离子基团, E、F和G均为六元环结构.根据图中的关系与所述条件,写出化合物A、B、C、D、E、F、G、H和I的化学式;画出D和G的结构式;写出D与A产生C的反响方程式.第4题〔10分〕工业漂白剂由次氯酸钙、氢氧化钙、氯化钙和水组成,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准确称取7.630g研细试样,用蒸储水溶解,定容于1000ml容量瓶.移取25.00ml该试样溶液至250ml锥形瓶中,缓慢参加过量的KI水溶液,以足量的1:1乙酸水溶液酸化,以0.1076mol • 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8.54ml.移取25.00ml试样溶液至250ml锥形瓶中,缓慢参加过足量的3%出.2水溶液,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以0.1008mol . L-1的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20.36ml.移取25.00ml试样溶液至100ml容量瓶中,一蒸储水稀释至刻度. 移取25.00ml试样溶液至250ml锥形瓶中,以足量的3%H2O2水溶液处理至不再产生气泡.于氨性缓冲液中以0.01988mol • L-1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24.43ml.4-1计算该漂白粉中有效氯的百分含量〔以Cl2计〕4-2计算总氯百分含量4-3计算总钙百分含量第5题〔7分〕稀溶液的一些性质只取决于所含溶质的分子数目而与溶质本性无关,所谓的分子的数目必须是独立运动的质点数目,此即稀溶液的依数性. 1912年McBain在研究脂肪酸纳水溶液的时发现,与一般电解质〔如NaCl〕水溶液不同,脂肪酸纳体系在浓度到达一定值后,其电导率、外表张力等依数性质严重偏离该浓度前的线T规律,依数性 -浓度曲线上呈现一个明显的拐点.而密度等非依数性质那么符合一般电解质溶液的规律.通过对多种 =脂肪酸盐的实验,他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他认为在浓度大于拐点值时, 脂肪酸盐在溶液中并非以单分子形式存在,而是发生了分子聚集.他将这些聚集体成为缔合胶体.5-1根据上述事实,你认为McBain的推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5-2 McBain对脂肪酸纳体系进行了量热实验,发现在拐点浓度附近,由拐点前到拐点后体系的标准始变几乎为零,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思考,他鼓起勇气在国际学术会上宣讲了自己的研究结果,认为脂肪酸盐在拐点浓度后的缔合胶体形成是热力学稳定的.当时的会议主席对此勃然大怒,没有等报告讲完就以“ McBain ,胡说! ",将NcBain 轰下讲台.假设在脂肪酸盐拐点浓度前、后体系中水的结构性之没有发生变化, 结合根底热力学和嫡的统计意义,简单说明会议主席认为McBain的观点“荒唐〞的原因.5-3然而,大量研究结果证实了McBain的结论是正确的,原因是“在脂肪酸盐拐点浓度前、后水的结构性质没有变化〞这一假设是错误的.如果认为“在脂肪酸盐拐点浓度前、后对溶剂水的结构会产生不同影响〞那么请基于嫡的统计意义,推测水的结构在拐点浓度前和拐点后哪个更有序,说明理由.5-4除脂肪酸盐外还有很多物质具有类似的变化规律. 这些物质〔外表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具有亲水头基和疏水尾链〔如以下图所示〕.请给出外表活性剂在水中形成的“缔合胶体〞的结构示意图.假设外表活性剂的分子长度为1.0n m,估算“缔合胶体〞在刚过拐点浓度时的最大尺寸.第六题〔9分〕将1mol水在100C, 101.3kPa下全部蒸发为水蒸气, 再沿着p/V= a 〔常数〕的可逆过程压缩,终态压力为152.0kPa,设水蒸气为理想气体,在此过程温度范围内,它的摩尔等压热容C p,m=33.20J mol-1K -1.水的气化热为40.66kJ • mol-1〔假设一定温度范围内水的气化热不变〕6-1计算整个过程终态的热力学温度T2.6-2通过计算,判断终态时体系中是否含有液态水,假设存在,液态水的量是多少.6-3计算整个过程发生后,体系的焰变^H.6-4假设整个过程的嫡变为132.5J- K-1,推算可逆过程的嫡变AS.第7题〔5分〕某酸碱催化反响〔E和S是反响物,P是产物〕机理如下:HE, +3'HES.T PE + S A ES・ r pk i=1.0x 107mol-1• dm3 - s-1, k2=1.0x 102mol-1• dm3 . s-1, pK a=5.0,反响决速步骤为中间产物HES〞和ES之生成.7-1推倒表观反响速率常数k exp的表达式,式中只能含有基元反响的速率常数k1和k2以及氢离子浓度[H+]和E的电离平衡常数K ao7-2推断上述反响属于酸催化还是碱催化.假设限制此反响缓慢进行,通过计算,判断根本不随pH在什么范围,k exp pH发生变化〔1%以内〕.第8题〔11分〕金属氢化物是储氢和超导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70GPa下榻的氢化物可形成四方晶系晶体:晶胞参数a=305.2pm , b=305.2pm , c=383.1pm;通过晶胞顶点有4次旋转轴,通过顶点垂直于a, b, c 方向均有镜面;在晶胞顶点处有Ba2+离子,在〔0.500,0.500,0.237〕处有H-离子,在〔0.132,0.500,0.500〕处有H原子.8-1写出一个正当晶胞中各离子〔原子〕的坐标及结构基元〔须指明具体的原子或离子种类及数目〕8-2画出一个正当晶胞沿a方向的投影图,标出坐标方向.8-3计算该晶体中H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8-4该晶体可看作由H 2分子填入Ba 2+离子和H -离子组成的多面体中央而形成,说明此多面体的连接方式.8-5假设常压脱氢后氢化物骨架不变,计算最大储氢密度.第9题〔6分〕9-3局部丙烷与卤素自由基发生的反响及其相应的反响始变如下:CH 3CH 2CH 3 + Cl • CH 3CHCH 3 + HCl CH 3CH 2CH 3 + Cl - CH13cH 2cH 2+ HClCH 3CH 2CH 3 + Br ♦ CH 3CH 2CH 2 + HBr 当反响温度升高,上述反响的速率将 A.都降低; B.都升高; C.反响〔1〕和〔2〕降低,反响 ⑶升高; D.反响〔1〕和〔2〕升高,反响〔3〕降低;9-4 25C,以下反响的两种产物的比例已经给出CH 3CH 2CH 3 + Cl • CH 3CH 2CH 2 + CH 3CHCH 3 + HCl43% 57%结合9-3题中所给的信息,预测当反响温度升高而其他反响条件不变时,1级自由基产物比例将A.降低;B.升高;C.不变;D.无法判断△ H e = -34kJ/mol △ H e = -22kJ/mol △ H 0 = +44kJ/mol⑴(2)⑶9-1以下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AB C D第10题〔10分〕根据以下化学反响答复以下问题10-1在以下化学反响中10-1-1试齐【J NH4C1在反响中白^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2画出产物D的稳定的湖边异构体的结构简式.10-1-3产物D中碱性最强的氮原子是.10-2以下两个反响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分别画出两根反响的产物的结构简式.第11题〔13分〕11-1画出以下反响的中间体结构简式.RCHO11-2画出以下两个反响的所有产物结构简式.Me3OBF4上述反响含苯环的产物A。
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共3页)
第1题(12分)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1加热时,三氧化二锰与一氧化碳反应产生四氧化三锰。
1-2将&0^加入到过量的&^04水溶液中。
1-3在碱性溶液中,&203和反#6(0^6反应。
|
1-4在碱性条件下,&(_42-和甲醛反应。
•
1-5 Fe(OH)2在常温无氧条件下转化为Fe3O4.
1-6将NaN03粉末小心加到熔融的NaNH2中,生成\3?^3(没有水生成)。
第2題(23分)简要回答或计算
2-18丨2082—离子中铋原子的配位数为5,配体呈四角锥型分布,画出该离子的结构并指出所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2-2在液氨中,f(N a+m a)=-1.89V, ^9(Mg2V M g)=-I W,但可以发生\18置换灿的反应:M g+2N aI=M gI2+2N a。
指出原因…
2-3将P b加到氨基钠的液氨溶液中,先生成白色沉淀Na4P b,随后转化为Na4Pb9 (绿色)而 溶解。
在此溶液中插入两块铅电极,通直流电,i l.O m o l电子通过电解槽时,在哪个电极 (阴极或阳极)上沉积出铅?写出沉积铅的量。
2-4下图是某金属氧化物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小球代表金属原子,大球代表氧原子, 细线框出其晶胞。
2-4-1写出金属原子的配位数(m)和氧原子的配位数(《)。
2-4-2写出晶胞中金属原子数(p)和氧原子数(9)。
2-4-3写出该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金属用如表示)。
2-5向含[也-0<^3)4(1120)2]3+的溶液中加入氨水,析出含{0^&^113)4(011)2]3}6+的难溶盐。
{€0[€0(1识3)4(0印2]3广是以羟基为桥键的多核络离子,具有手性。
画出其结构。
2-6向反2&207和他0的混合物中加入浓硫酸制得化合物乂(154.9 g m o r1)。
父为暗红色 液体,沸点117°0,有强剌激性臭味,遇水冒白烟,遇硫燃烧。
父分子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镜 面,两镜面的交线为二重旋转轴。
写出乂的化学式并画出其结构式。
2-7实验得到一种含钯化合物P dtC^N J(C lO4)2,该化合物中C和H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15% 和5.06%。
将此化合物转化为硫氰酸盐PdfC_J^NJ(SCN)2,则C和H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46% 和5.94%。
通过计算确定Pd%HyNJ(C104)2的组成。
2-8甲烧在汽车发动机中平稳、完全燃烧是保证汽车安全和高能效的关键。
甲烷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氧气的利用率为85%,计算汽车尾气中02、C O2, 1120和^的体积比(空气中O2和N2体积比按21: 79计;设尾气中C O2的体积为1)。
第3题(11分)白色固体八,熔点182°0,摩尔质量76.126阳0「1,可代替氰化物用于提炼金的新工艺。
八的合成方法有:(1) 142°€:下加热硫氰酸铵;(2)082与氨反应;(3)C a C N2和(_)28水溶液反应(放出氨气)。
常温下,八在水溶液中可发生异构化反应,部分转化成8。
酸性溶液中,八在氧化剂(如Fe3+、士02和O2)存在下能溶解金,形成取sp杂化的Au®配合物。
3-1画出八的结构式。
3-2分别写出合成八的方法(2)、(3)中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3-3画出B的结构式。
3-4写出八在硫酸铁存在下溶解金的离子方程式。
3-5 A和八<1)形成的配合物中配位原子是什么?
3-6在提炼金时,八可被氧化成0:2A—C + 2e_; 0能提高金的溶解速率。
画出(:的结构式。
写出C和A U反应的方程式。
第4题(7分)人体中三分之二的阴离子是氯离子,主要存在于胃液和尿液中。
可用汞量法 测定体液中的氯离子:以硝酸汞(I I)为标准溶液,二苯卡巴腙为指示剂。
滴定中1^2+与〇厂生成电离度很小的HgCl2,过量的1^2+与二苯卡巴腙生成紫色螯合物。
4-1简述配制硝酸汞溶液时必须用硝酸酸化的理由^
4-2称取1.713苢掩仍03)2*讯20,配制成500就溶液作为滴定剂。
取20.00爪[0.0100瓜0丨171 \3<3标准溶液注入锥形瓶,用10^5%^03酸化,加入5滴二苯卡巴腙指示剂,用上述硝酸汞溶液滴定至紫色,消耗10.201^。
推断该硝酸汞水合物样品的化学式。
4-3取0.500 &血清放入小锥形瓶,加20^去离子水、4滴5%的硝酸和3滴二苯卡巴腙指示剂,用上述硝酸汞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53&。
为使测量结果准确,以十倍于血清样品体积
的水为试样进行空白实验,消耗硝酸汞溶液0.801。
计算该血清样品中氯离子的浓度(毫 克/100毫升)O
第5題(10分)M3X Y呈反妈钛矿结构,是一种良好的离子导体。
M为金属元素,X和Y 为非金属元素,三者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2(乂)<0似)<2(丫)。
仙#丫可由从和乂、M 和Y的二元化合物在约500K,3M P a的惰性气氛中反应得到。
为避免采用高压条件,研宄 者发展了常压下的合成反应:
M+ MXA + MY — M3XY + Illk1(g)
八2无色无味。
反应消耗0.93§«1可获得0.50[八2气体(25°€:, lOOkPa)。
(气体常量 fi=8.314 kPa L mor1 K1)
5-1计算《1的摩尔质量。
5-2A、M、X、丫各是什么?
5-3写出阽3^发生水解的方程式。
5-4M3X Y晶体属于立方晶系,若以X为正当晶胞的顶点,写出M和Y的坐标以及该晶体的最小重复单位。
第6題(10分)某同学从书上得知,一定浓度的Fe2+、Cr(OH^T、Ni2+、MnO/'fP CuCl3"的
水溶液都呈绿色。
于是,请老师配制了这些离子的溶液。
老师要求该同学用蒸馏水、稀H2SO4
以及试管、胶头滴管、白色点滴板等物品和尽可能少的步骤鉴别它们,从而了解这些离子溶
液的颜色。
请为该同学设计一个鉴别方案,用离子方程式表述反应并说明发生的现象(若八 与B混合,必须写清是将A滴加到B中还是将B滴加到A中h
第7题(5分)根据所列反应条件,画出八、B、C、0和「的结构简式。
EtOH 1. EtONa, EtOH 1. LiAIH4
C r〇3,H2SO4
CH3SCH3 H2O H2SO4 2. H3O+ 2. H2O
U13M24°2
第8题(10分)画出下列反应中合理的、带电荷中间体1、3、5、7和8以及产物2、4、6、
9和10的结构简式。
CK
8-1 /~\HBr
X^
8-3 /~\CH3SeCl
O5
8-4 B r2
H3CH2C^^—H ~H)。
•7 ^8 ^9 ,■^10
第9题(12分)
9-1常用同位素标记法研宄有机反应历程。
如利用18O标记的甲醇钠研宄如下反应,发现最 终产物不含180。
根据实验事实画出中间体的结构简式。
H3H3C^X^\-Na18°CH3 - A ~~^ B + C ^-H3COc o
9-2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时在碱性条件下得到了两个产物0和日,产率分别为74.3%和25.7%。
(1)画出产物0和日的结构简式。
(2)指明此反应所属的具体反应类型。
(3)简述0产率较高的原因。
(4)简述反应体系加入二氧六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