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语言文化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7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第一 委婉语的比较中西委婉语差异的原因:英语和汉语的委婉语虽然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以及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宗教信仰的差异所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观念,因而使委婉语蕴含了迥然不同的民族特征。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一、谦让与回避在中国,以谦敬的方式表达委婉和礼貌由来已久,因为中国人自古讲究谦恭礼让,谦虚是一种传统的美德,俗语就有―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用于己方的称呼或相关事物、行为多用自谦的方式,尽量往卑贱处说,而用于对方的则采取敬重的方式,尽量往高贵处说。
在中国人看来,言谈之中表现出的这种谦虚或恭敬,会给交谈对方一种尊重感,从而乐于倾听和接受,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同时也表现出讲话者的文化涵养。
1、礼物和赞美的谦让● 称自己的礼物做―小意思‖、―表示表示‖;● 称自己水平不高会说:―我那几下子,你还不知道?‖;● 称自己的腹围大时用―啤酒肚‖,称别人则用―将军肚‖;● 作家们把自己的职业说成―爬格子‖、―码字‖,以示平民意识。
(自谦自抑——尊重)听到赞美之词,汉语中多回答:―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过奖了!‖―请多包涵。
‖诸如此类的客套话,而英语中则表现为欣然接受,答之以:―Thank you .‖(谢谢)―I will be glad to…‖(我很高兴……)―I‗m glad you like it.‖(你喜欢我很高兴。
)―Tha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你这样说太好了。
)等等。
(含蓄与直率)2、隐私和死亡●关于上厕所,英语有wash one‘s hand, relieve oneself, powder her nose;汉语有洗手、解手,去化妆间。
●关于残疾,如对身体有缺陷的人,英语称呼disabled person,汉语用―残疾人‖而不说―残废人‖。
中西方语言差异精选三篇【篇1】中西方语言差异总结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的影响1思维立足他方与己方的差异。
中国人善于换位思考,习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对方的感受。
出于礼貌,或者想跟人套近乎,中国人总是愿意说些关心人的话,如“你一定累了,好好休息一下吧(Youmustbetired.Haveagoodres)t”。
然而,这却可能让西方人误解为你对其身体状况表示担忧。
西方人很喜欢别人夸自己年轻、强壮,如果质疑其健康状况,他们是会很介意的。
西方人思维一般都是立足自身,直接谈自己的意愿或感受。
好多英语国家的服务员招呼顾客时,经常用u CanIhe1pyou?(我能为你做点什么?)”,这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2.思维方向顺序与逆序的差异。
中国人偏重顺序思维,汉语对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各因素排列,一般都是由大到小、由整体到个体,句子以时间和事理为线索,按照实际的“时序”及“事序”来安排。
而西方人习惯逆序思维,英语句子虽然也可遵循时间先后顺序,但不总是如此。
它可以打破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化,句子呈句尾开放式。
3.思维表达婉转与直接的差异。
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西方人习惯于逻辑思维。
在语言上,中国人在说明问题时会运用比喻、暗示的方法,让人们产生联想,以达到某种寓意。
而英语正相反,它比较直接,直奔主题,然后加上修饰成分,定语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后面,状语一般放在动词之后,尽管偶尔也可以状语前置。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日常用语的影响1.在称呼方面中国人比较注重礼节,会根据对方的身份、与自己的亲疏关系以及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称谓,以示敬意。
但是在西方,不管是在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喜欢用名字称呼别人。
2.在致谢方面中国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中国人认为对家里人或者好朋友的帮助是one'sownobIigation,noneedtothankorbethanked,彼此根本不必说谢谢,说了反而显得生分。
中西方语言文化对比摘要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利用语言之间的交流可以领悟彼此之间在情感、意境、思想等多个方面的感悟。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历史发展变革历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文明特色。
各种历史因素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语言文化各具特色,这种特色促进了中国对外交流活动的广泛开展,让西方国家被中国文化深深吸引。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西方语言文化的特点,并针对相应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1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性特点的成因语言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必备工具,通过不同的语言可以传达不同的含义或思想。
中西方语言文化对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差异性”,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之间摩擦出的文化差异是许多语言爱好者或研究者追求的重点。
语言文化特点的差异不仅呈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特色,也让世各国之间的交流往来更加频繁,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多元化发展。
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特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应当结合历史变革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剖析。
(1)历史因素。
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业均处于发展阶段。
而西方国家的变革发展更早于中方,无论是经济、政治或科技、文化等事业均比中方发达。
①历史因素对后期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不容忽略,两个国度人员的交流往往会受到历史环境的约束,从而形成明显的语言差异。
(2)发展因素。
发展是促进一切事物变动改革的核心因素,也是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关键要素。
毋庸置疑,尽管西方国家承接着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但其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阶段更加先进。
西方国家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均超出中国许多,国家发展因素引导了语言文化交流的方向,中西方发展水平的巨大反差造成了语言文化上的明显差异。
(3)文化因素。
面对强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正忙于经济、政治等事业发展,对于文化事业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西方国家在长期变革发展中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文化体系,不仅积极发展了本国的文化特色,对海外先进文化也积极吸收学习,更加巩固了西方文化的深厚基地。
中外文化之间的对比中外文化的对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文作为一种古老而复杂的语言,充满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内涵。
与之相比,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行的语言,则更倾向于简约和实用。
本文将分别探讨中外文化方面的差异,希望读者能对中外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语言的对比中文与英语这两种语言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
中文的语法结构比英语更为复杂,而英语则更注重句子的简洁明了。
例如,中文中有很多发音相同的词语,但由于汉字的不同组合,这些词语又有着不同的含义。
相比之下,英语的发音则更加规范,但同音异义词也存在。
此外,中文中有很多成语、俗语和谚语,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而英语中则更多地使用短语和俗语。
二、食物的对比中西方文化在饮食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菜以其丰富的口味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著称,例如糖醋排骨、宫保鸡丁和麻辣火锅等。
中国菜注重食物的颜色、味道和质地的均衡,注重食物在口感和健康方面的平衡。
与之相比,西餐更注重菜肴的质地和营养成分。
其中的例子包括沙拉、烤牛排和焗蔬菜等。
西餐更容易吸收即可食用的食品。
三、文化的对比中西文化最重要的差异之一在于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从儒家思想中吸取了许多价值观,例如尊重家长、敬老尊贤和对家庭和婚姻的重视。
这与基督教文化中的关注个体权利和自由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西文化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对时间的看法。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是一种环流,注重过程和沉淀,而西方则更注重时间的线性和花絮,准时非常重要。
四、交际方式的对比在交际方面,中国人更注重面子和人际关系。
这种注重关系的现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而在西方文化中不太突出。
此外,中国人更害羞,更注重隐私,英国人则较为开放和直接。
在社交性质的场所(如酒店、社交活动等),中国人会更加谦虚、恭敬、礼貌。
然而,在英国社交场合中,人们更注重聊天,冗长的对话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感性的人更能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因为文化与语言、食物、习惯、价值观、个人隐私等方面的联系非常密切。
浅谈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第一篇:浅谈中西语言文化差异浅谈中西语言文化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使用的语言也不同。
“语言使用除了受到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制约,还会受到使用规则的制约。
这里的使用规则是指语言所属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决定语言使用的方式和内容是否得体。
”(选自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正是由于社会文化的迁移和发展,语言也随之拓展、转化。
在发展过程中,其地区差异十分明显,距离越远,地区差异性就越大。
国际间的语言文化差异就源于此,宗教信仰、价值观、历史文化、种族、气候、地域等方面的不同都为不同的语言文化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拿中国与西方国家来说,语言的差异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一、问候语的差异见面打招呼问候是最普通的礼仪。
但是中西的问候对象、方式、内容却是不一样的。
在西方国家见面打招呼是很自然的,即使是不认识的路人。
他们打招呼的目的,无关对象,也不是为了要跟你有进一步的交往,只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礼仪形式。
而在中国,如果无缘无故的对这陌生人打招呼会引起人家的警惕,以为你有什么不好的目的。
所以,在中国一般不会理会陌生人,最多只是一笑而过,没有语言上的交流。
其实不论任何人,面对有人微笑打招呼,都会受到感染,像是见到阳光心情跟着好起来一样,很自然会一笑回应。
因此,在西方国家旅游的时候,如果迎面而来的人对我们说哈啰,别露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甚至置之不理唷!那可是非常失礼的。
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比较独特,十分贴近生活和个人,一般常说“你上哪去呀?”或“你去干什么啦?”或是“吃饭了吗?”“这段时间忙吗?”虽然用的疑问句,但并不需要确切的回答,因为它只是一种问候方式,为了表示看见了对方,以此语代替一切语言,不代表问题本身。
但是在西方国家看来,这是想要探知别人隐私的失礼行为。
如果你一见面就问:“你吃饭了吗?”他们往往会误解成你要请他们一起用餐。
要对中西方语言文化进行对比,首先要了解中西方文化上的不同之处,只有全面理解文化的差异,才能够更深刻体会到语言文化上的异同之处。
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人口多,有很多的农谚。
如: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swine)众人拾柴火焰高(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而英国人喜欢航海,故很多谚语都源于航海。
如: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
好风快扬帆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小洞不堵要沉大船二、风俗上的不同中国人把“龙”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因而龙在中国文化里是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因而有“望子成龙”的说法,但是在英美却把龙当作是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
相反,中国人把猫头鹰当作不吉祥的象征,而英语中却说as wise as an owl,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
三、联想上的不同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又是客观的反映。
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验和共同感受,所以文化中有很多相似之处。
如英汉两种语言中都用狐狸比喻狡猾,用猴子比喻灵活。
但有时候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民族也常用不同的比喻表达同一思想。
如;汉语用“一箭双雕”,而英语中用“一石二鸟”。
英汉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异类似的还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In the land of the blind,the one-eyed man is king。
挂羊头卖狗肉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胆小如鼠as timid as a rabbit四、制度,信仰和世界观的不同自然界是五颜六色的,绿色的田野,蓝色的天空,红色的玫瑰,人类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但颜色可以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特定的意义,引起特殊的联想。
由于特定环境和文化的不同,各种颜色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语言作为一个整体与文化发生关系,无论是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还是语言对文化的承载,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发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几个方面。
一、语音的比较世界诸语言从声调上可分为声调语言与非声调语言。
声调语言中的声调(表现在字调上),同辅音元音一样,起着辩义的功能。
如汉语普通话的“妈……”,发音相同,但因声调不同而意义有别。
而非声调语言,例如英语,其声调只担负语气的功能。
汉语有四声,而英语等印欧语系的口语中无四声。
这是汉英语在语音上的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汉字基本上都是单音节,在1300多个单字音节中,除去四声音调特征之后,只有429个单音节,它们可以组成数十万条词组。
而英语单词多是多音节,英语中约有1200个音节,有重音但无四声。
汉语四声形成了发音的抑扬顿挫,产生一种唱歌的特征。
中国古诗读起来很有音乐美。
有的学者说汉语是一种诗歌的语言。
英语是以清重音区别词义的语言。
例如content 的重音放在第一音节时为名词,意为“内容”,放在第二音节时为动词,意思为“满足”。
在英语和汉语之间,诗是既可译的又是不可译的。
意象是可以译的,但有时需要转换,或加注释。
音律则是不可译的,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由于语音的特征,汉语诗歌的格律为“平仄律”,英语诗歌的格律为“轻重律”。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词汇,为中国文学和民间文艺的某些特色提供了沃土。
汉语中同音字、词很多,据对45300条汉语词目的统计,同音词占38.6%。
为利用谐音开了方便之门。
气管炎(妻管严),春节年画,年年有鱼(余),送“钟”作礼物,称“闹表”,“箸”称“筷子”。
上述文化特色在跨文化交流翻译成英语时,就会大打折扣。
二、词汇的比较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各自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反映在语言上,文化不仅影响了词汇的字面意义,也影响了词汇的引申意义。
1。
平行词汇指在两种语言中其字面意义不同,但引申意义相同的词汇。
为了表达同一意思,两种不同的语言有时使用字面意义不同的词,我们称为“平行词”他瘦得象猴子似的。
中西文化及语言对比机电10 柏磊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我们这里所指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是指哲学意义上的文化,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思想信念等。
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就是人类实际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由于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的具体条件不同,人类各民族的文化也不尽相同。
东方人与西方人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但是,彼此的生活习惯、文化、人种等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教育上,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
现仅就中国和美国两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差异进行一些比较。
美国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学分不同,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
以前,我们从有关报刊上看到美国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几个学位,感到很纳闷。
现在才明白美国的大学体制是很灵活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学几个专业的课程,只要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取得该专业的学位。
而在中国,在大学里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就从事一种职业,这样就有可能忽略了在其他方面的潜能。
还有,中国有些教育方面的语言也跟西方存在差异。
在中国存在着“落榜生”一说,而在不只是在学校的教育有所不同,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也有着差异。
中国人习惯为孩子们“铺路”,决定他们学习的东西。
像现在有些人就要孩子小小的学习钢琴,学习怎样去制造东西学习当个科学家等。
而西方国家的父母则是任由孩子自由发挥,小小年纪就可以选择他们的爱好。
父母不加以干涉。
中国有部分父母教育孩子喜欢用责骂或轻打来叫他们改正自己的行为,像是一部名叫《刮痧》电影,里面男主角为了让打了人的孩子受到教训,为了给别人他认为的尊重打了孩子一巴掌。
然而,在西方国家,父母绝对不可以对孩子施以肢体方面的教育,假如有这种行为,就会被当做虐待儿童,可能要“吃牢饭”。
像《刮痧》里的男主角就是因为他打孩子这一巴掌,被别人拿来当做虐待儿童的证据了。
中西方语言文化对比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英语作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直接关系着双方的沟通交流。
英汉互译是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基于双方文化背景不同、地域文化及风俗习惯不同等,导致在英语翻译中存在很大的偏差。
因此,本文着重从价值观念、思维习惯与语言习惯、宗教信仰、日常生活与社会习惯和地理环境与物质生产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并将英汉种语言文化差异影响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
在此,本文针对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影响这一问题,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文化,中西文化差异,中西语言文化差异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 English that works as the world's first language effect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both sides directly.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is a communication behavior across the culture.In real life,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different regional cultures and customs lead to significant deviation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Therefore, this article compare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emphatically from several aspects,such as the values, thinking habits, religious beliefs,language habits ,daily lives , social custom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 production mode . Then we talk about the details of means of express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from the differences.At this point, this article gives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s that the influence of English translation comes from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bstract:Culture is Shared, it is a series of concepts, values and code of conduct, it is to make individual behavior ability accepted by collec tive common standard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culture and society a nd life, culture exists in society.Every culture decides how physiol ogical psychological needs to be met .So a kind of culture derived a behavior, a kind of behavior determines a result, a result decide wha t kind of a future. Culture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future of t he world.Language is the product of society, it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i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history and heritage.It embodiessocial consciousness in national pass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 n , historical culture, customs and various aspects of all human soci ety features.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traditions,m ake Chinese and Western different in the way of thinking, values, code of conduct and the way of life.Considerable cultural differences make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s.We will su mming rules, strengthen the exchang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 so as to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 is of the different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 erences in language .Key words: cultur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lan guag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目录目录 (3)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 (4)一)风俗习惯 (4)二)个人隐私 (4)三)宗教信仰 (4)四)思维方式 (5)五)个人主义价值观 (5)二中西语言具体差异 (5)一)汉语与英语的字词组成差异 (5)二)词类及其应用方面的的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
中西文化因为历史、地理等原因而有许多差异,在语言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
首先,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
中西方文化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念,这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中华文化注重礼仪和家庭价值观念,强调孔子的“仁”的思想,重视家庭责任和尊重长辈。
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强调个体权利和自我实现。
因此,中西文化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家庭观念上有着差异。
在语言中,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
中华文化注重尊称的使用,如用“您”而非“你”,用“先生”或“女士”而非直呼其名。
这种尊称反映了对长辈和上级的尊敬,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礼让精神。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呼其名,不那么注重尊称。
另外,中华文化重视面子和谦虚,因此常使用“谢谢”,“不好意思”等表达方式来传达客气和谦虚。
而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感谢和道歉是更常见的方式。
其次,中西文化在时间观念上存在差异。
中华文化注重历史和传统,时间观念相对较为长远,有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因此,在交流中会使用较多的成语和典故,以警示人们注重历史经验教训。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较为短暂,注重即时和效率。
因此,在交流中会更加直接和实用,少使用成语和典故。
在语言中,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时间表达方式上。
中华文化中常使用“明天”、“后天”、“大后天”等词汇来表示近期与时间相关的事物。
而在西方文化中,常使用“tomorrow”、“the day after tomorrow”等词汇来表示相同的意思。
这反映出中西方在时间观念上的不同。
中西文化差异还体现在态度和沟通方式上。
中华文化注重间接、含蓄、非言语的沟通方式。
在交流中,人们常使用肢体语言、眼神和微笑来传达信息。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和明确的沟通方式,更注重言语的准确和详细。
在语言中,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隐喻和比喻的使用上。
有关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是由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交流所带来的现象。
虽然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还是依然存在。
对于中西方人来说,在探究另一种文化时,理解其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是必不可少的。
这篇文章将发掘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并提供一些有帮助的解决办法。
一、语音与语调中西方语言的语音和语调是最突出的差异之一。
汉语是一种重音语言,即一个单词中只有一个音节被重读。
英语则是一种弱重音语言,如果一词有两个重音音节,那么它通常是重读第一个音节。
不同的语音特点意味着说话时的语调和语气会截然不同。
比如,在英语中,一小段话的最后一个词往往有较高的声音,而在华语中,常常在句末加上一个轻松的韵律。
二、非动词动词化在中西方语言文化的语法上,也存在重要的差异。
汉语中,动词可以用作名词,而且往往出现在句子的中心位置。
与此不同的是,在欧洲的大部分语言中,名词与动词的使用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考虑到这个问题,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是不同的,因此在合作和沟通时,需要耐心地理解和学习彼此的语言文化差异。
三、礼貌用语在不同的文化中,礼貌用语也有差异。
在华语中,通常使用“您”作为尊称,而在英语中,并不像中文那么明确地表达尊敬,除了“sir”或“madam”这些明确表示的称呼外,许多词汇都是很普通的用语。
此外,在西方,使用幽默和讽刺的废话也被广泛使用,而这在中文社会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因此,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要小心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表述方式,以免造成冒犯。
解决办法:1. 接受文化差异。
了解中西方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是理解另一种文化的关键。
如果有理解不了的事情,不妨多了解一下对方的文化。
2. 多进行交流。
通过交流,可以消除跨文化之间的误解,合作更加愉快和有效。
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3. 学习语言。
如果有机会学习对方的语言,将有助于理解对方的文化和语言。
总之,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意味着合作和沟通时需要更加仔细地理解和学习彼此的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话题,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方式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因此了解和研究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中英两国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各自拥有独特的语音体系、词汇特点、语法结构以及文化传统。
通过比较中英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两国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方式等多个角度出发,对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中英两国语言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背景介绍结束】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探讨两种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的异同之处。
具体来说,我们将比较中英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逐步揭示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方式带来的文化差异。
通过深入研究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我们旨在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为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流提供参考。
通过对比研究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英两种语言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观念,为中英语言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因此对中英语言文化差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也能够为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好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加深人们对中英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做出贡献。
1.3 意义意义语言文化差异是世界各国人们在沟通交流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作为两种重要的全球语言,具有显著的特点。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流。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中西语言文化比较时间:2011-11-01 20:34来源:未知作者:bjwxjpkc 点击: 次第七章中西语言文化比较语言符号完全是约定俗成的,其意义决定于各自所属的符号系统。
要脱离任何语言系统来思维或表达思维,都是不可思议的,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
因此,要深入理解中西的不同文化特质,也离不开对两种语言系统的比较。
第一节语言、思维与文化语言与思维、文化紧密关联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8至19世纪之交的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那里,他曾指出:“人从其自身的存在之中编织出语言,在同一过程中他又将自己置于语言的陷阱之中;每一种语言都在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周围划出一道魔圈,任何人都无法逃出这道魔圈,他只能从一道魔圈跳入另一道魔圈。
”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欧洲人和东方人也许居于完全不同的家中。
……因此,两家的对话仍然近于不可能。
”。
关于语言决定思维和文化面貌的系统理论,产生于上个世纪前半期,这就是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萨丕尔、沃尔夫师徒二人共创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他们认为语言不同的人们应该具有相应的不同的思维模式,语言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思维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
尽管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中的语言决定论受到置疑,但语言与思维、文化联系密切并相互制约的观点是获得充分肯定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没有对语言与思维现象的系统分析,但却有对言与意关系的独特思考。
如《庄子·外物》中的著名命题:“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妄言。
”类似的还有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在言外”、“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命题,多强调语言的局限性和精神与思想的不可言说性。
不少学者指出中西语言的差异与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密切相关。
著名东方学家季羡林说:“我们观察汉语,必须从最根本处下手,从中西基本思维模式或方法之不同处下手。
我认为,西方的基本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的,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的基本的思维模式则是综合的。
浅论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是因为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发展背景、历史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语言结构、沟通方式、价值观和礼仪等方面探讨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一、语言结构方面的差异1.词法结构:西方语言通常采用屈折语言,即词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如英语的复数形式;而中文属于属于瑞雪语,词形多不变化。
2.语法结构:中文语法注重修饰关系和成分顺序,英文则注重时态、语态和主谓宾等语法结构的表达。
二、沟通方式方面的差异1.隐晦与直接:中文通常表达时较为委婉和间接,而英文则更注重直接和明确的表达,这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方式。
2.礼貌称呼:中文文化注重尊重和礼貌,因此在称呼上使用较多的尊称,如“先生”、“女士”,而英语文化在社交场合使用较少的尊称。
三、价值观方面的差异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
而亚洲文化则倾向于集体主义,强调团队、亲属和社会的利益。
2.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时间效率和准时性,而东方文化则较为灵活和注重人际关系。
四、礼仪方面的差异1.礼节:中文礼仪注重面子和尊重,需要注意如何适当地表现尊敬和婉拒;而西方礼仪注重个人空间和自我表达,强调独立和直接的交流。
2.身体语言:中文文化注重非语言交流,如点头、微笑等;而西方文化注重语言交流,身体语言较少使用。
综上所述,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结构、沟通方式、价值观和礼仪等多个方面。
这些差异源于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不同发展历程、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对于理解和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和尊重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中西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对比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郝小朵摘要:语言是一种世界观,语言世界观是正确认识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际翻译等问题的基础。
汉英语在各自发展的历史中有着一些对照鲜明的不同特点,彼此也有接触影响。
本文从形合意合、悟性理性以及主客体意识三个方面对中西方语言文化及语用的差异进行对比,希望能为研究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际翻译等问题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西语言汉英语文化语用差异对比一语言是一种世界观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在承认思维反映现实、而语言凝化思维的前提下,特别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反作用,其要点就是“沃尔夫—萨丕尔假说”所申述的两点:1语言影响思维和思维方式;2不同语言认识世界的图像和方式不同(但我们赞同洪堡特的辩证说法,不赞成沃尔夫的绝对断言)。
具体来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概念和意义体系(二)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价值体系(三)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
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对对比研究有着革命性的意义:语言观给语言以本体论地位,是开展语言研究的强大动力;语言世界观是认识共性和个性的基础;语言世界观决定了语言对比必须联系文化和心理背景,以语言的“内蕴形式”为重点;语言世界观是正确认识语言影响、语言渗透、语际转换和语际翻译等问题的基础。
二汉英语在发展中的特点及其对比比较汉英语各自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彼此间有几个鲜明对照的不同特点:(一)汉语的独立性和英语的开放性汉语几乎一直在独立地发展,别的语言(包括梵文、通古斯语、突厥语等)的影响只体现在语音和一部分词汇上。
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结果,往往是在文化上反而被同化,如五胡乱华导致了五胡的消失,满足入关导致了满族的名存实亡等。
只是在近代中西、中日交往频繁,而且西方和日本在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比中国更强大,这才在外来词汇激增的同时引进了一部分欧化语法。
同汉语相反,英语在历史上几乎没有断绝过与其他语言的交往,不仅有本民族所属的日耳曼语族的语言。
要对中西方语言文化进行对比,首先要了解中西方文化上的不同之处,只有全面理解文化的差异,才能够更深刻体会到语言文化上的异同之处。
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人口多,有很多的农谚。
如: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swine)众人拾柴火焰高(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而英国人喜欢航海,故很多谚语都源于航海。
如: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
好风快扬帆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小洞不堵要沉大船二、风俗上的不同中国人把“龙”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因而龙在中国文化里是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因而有“望子成龙”的说法,但是在英美却把龙当作是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
相反,中国人把猫头鹰当作不吉祥的象征,而英语中却说as wise as an owl,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
三、联想上的不同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又是客观的反映。
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验和共同感受,所以文化中有很多相似之处。
如英汉两种语言中都用狐狸比喻狡猾,用猴子比喻灵活。
但有时候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民族也常用不同的比喻表达同一思想。
如;汉语用“一箭双雕”,而英语中用“一石二鸟”。
英汉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异类似的还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In the land of the blind,the one-eyed man is king。
挂羊头卖狗肉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胆小如鼠as timid as a rabbit四、制度,信仰和世界观的不同自然界是五颜六色的,绿色的田野,蓝色的天空,红色的玫瑰,人类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但颜色可以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特定的意义,引起特殊的联想。
由于特定环境和文化的不同,各种颜色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
如在英语中黑色表示悲哀与庄严,而中国以白色表示哀悼;在欧洲紫色是权力的象征,而在中国黄色是不可侵犯的权贵颜色。
五、社交礼节上的不同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社交礼节方面,英语国家和中国也有着许多的差异。
如中国人见面经常说“你吃了没有”或者“到哪去啊”等之类的问候语和客套话,而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常用“Hello”,“Hi。
”如果不清楚英汉文化的差异,在见到外国朋友时用“Have you eaten”,“Where are you going Where have you been“ 打招呼就会带来很多不便和尴尬。
”六、文化上的空白与意义上的冲突文化上的空白是指有些说法和行为在有的国家有,其他国家没有。
如中国有很多说法在外国就没有:唱红脸,老油条,半路出家,跑龙套,拍马屁,班门弄斧,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等等。
同样,英语中也有一些独特的说法: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take French leave,a white lie,a green eye。
意义上的冲突指的是有些事物或行为在中国有,英国或其他国家也有,而且有相同或相当的词汇,但是涵义却不一样。
如“中国是块肥肉,谁都想吃。
”肥肉在英语中也有,但外国学生却很难理解,为什么要把中国比作肥肉,而不是瘦肉。
文化上的诸多不同,引发了中西方语言文化上的一系列差异。
中西方语言各属的语系及语音差异English belongs to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more concretely belongs to Germanic.There are 3 main areas in Phonetics, they are Articulatory Phonetics, Acoustic Phonetics, Auditory Phonetics, their differences lie in the way we study Phonetics. The study of the production of speech sounds—Articulatory Phonetics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general one.According to whether there are obstructions of the airstream at some point of the vocal tract when producing the sounds, we divide the sounds into consonants and vowels. When there are obstructions they are called consonants, when there are no obstructions they are called vowels.Of the consonants, according to manners of articulation, there are stops, nasals, fricatives, approximants, laterals, affricates. By places of Articulation, there arebilabials, labiodentals, dentals, alveolars, postalveolars, palatals, velars.Of the vowels, there are 4 criteria to describe them, the part of tongue that is raised, the height of tongue that is raised, the shape of lips and the tenseness of the vowels.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音有以下特点:1)每一音节都有声调声、韵、调是汉语音节的三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2)没有复辅音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l、r、n、N。
英语等外语有浊辅音和复辅音;现代汉语没有复辅音。
3)元音占优势元音属于乐音,辅音属于噪音。
汉语的复韵母即使两个元音(好hǎo)或三个元音(教jiào)也是一个音节。
现代汉语以清辅音为主,清辅音声带不振动,所以,音节中噪音少而乐音多。
中西方语言构词结构的差异Word form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mew words, and can be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two important types: compounding and derivation.Compounding is a word formation progress through which new words are created by combining at least two free morphemes.Derivation is the process in which new words are created though adding derivational affixes to already existing words.More specific, lexical change proper is including 7 common ways:1.Invention . Nike Coca Cola2.Blending . smoke+ fog—smog3.Abbreviation . advertisement (ad)4.Acronym .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5.Back-formation . editor: edit6.Analogical creation . learnt-learned7.Borrowing . kung fuThere are some less important ways:Phonological change: loss, addition, metathesis, assimilation.Morpho-syntactical change: morphological change, syntactical change.Semantic change: broadening, narrowing, meaning shift, class shift, folk etymology.Orthographic change现代汉语的构词特点一以汉语中既有的构词材料和构词方式作为语言基础。
如“热线、硬件”等词,都是使用旧有的构词材料(热、硬)二数量多。
新时期所产生的新词,数量多是又一个鲜明的特点。
新词几乎涉及到了社会各个领域。
三双音节词占优势,三音节词也有增长的趋势四复合式结构仍是新词产生的主要方式。
新词的产生大多是以合成词的面貌出现的,而复合式结构是其主要构成方式,即由“词根+词根”方式构成。
这其中又以偏正型、联合型、动宾型为主,其它形式较少,如:偏正型:电脑反思大款联合型:信息档次休闲动宾型:滑坡触电下海上面三种构成方式在新词中占绝大多数,相比之下,汉语其它的构词方式,如主谓型、补充型、的新词比较少。
如:补充型:搞活理顺推出五词缀化的词明显增多,虚语素加实语素的构词方式比较活跃。
汉语中新词的产生,一部分原来的实词逐渐虚化,变成了意义较虚的虚语素。
如:化:法制化老龄化多元化热:足球热冰箱热购物热六缩略语的大量出现。
七科技与经济类新词占主体。
八值得注意的“旧瓶装新酒”现象。
新时期所产生的新词,除一部分是完全新造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利用原有的词语,使它具有新的意义,或者使它原来的意义范围有所扩大。
如:兼并吞并雇工劳务九高频率词与词族现象。
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语言中的某些词往往使用频率很高。
我们今天也有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比如:走俏吹风牵头…由于某些词获得了人得青睐,人们就以某词为主干,造出一系列有血源关系的新词,行成了一种特殊的“词族”现象。
如:工程:五个一工程扶贫工程节水工程十身价倍增的数词。
如:六八中西语言的句子结构特点比较Quirk introduces 7 sentence types according to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the constituents involved in a sentence.1.Type SVC . Mary is kind.2.Type SVA . Mary is here.3.Type SV . The child is laughing.4.Type SVO . Somebody caught the ball.5.Type SVOC . We have proved him a fool.6.Type SVOA . I put the plate on the table.7.Type SVOO . She gives me expensive presents.汉语句子结构特点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主语:是句子中的称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称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