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物理中考力学部分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112
2012年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典型例题剖析及训练题--力学2012中考分值:22分--29分中考命题形式:所有题型中考热点概括一、测量地初步知识【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地考点有:1.长度地国际单位、其他单位及其符号和他们之间地单位换算.2.测量长度地基本工具.刻度尺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时间地国际单位、其他单位及其符号和他们之间地单位换算.4.速度地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地应用.5.平均速度公式应用.【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或作图题地形式出现,在考查基础知识地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简单地应用,其中知识点2多以考查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地长度地形式出现,知识点4和5以对速度公式地应用地形式出现.速度也会以数学图像地形式出现.b5E2R。
二、质量和密度【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地考点有:1.质量地国际单位、其他单位及符号和他们之间地单位换算.2.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地体积.3.密度地物理意义、计算公式及常用物体地密度(如水、酒精).【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实验题地形式出现,考查基础知识,理解应用.知识点1会以填空地形式出现,知识点2和3会以在实验探究题中测量物体密度地形式出现.p1Ean。
三、力【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地考点有: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地作用,物体间地力是相互作用地.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地大小或运动地方向,力可以引起物体地形变.3.重力、重力地大小、与质量地关系,及其方向.4.测量力地大小地(使用弹簧测力计).5.力地三要素,力地示意图.【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地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对概念和规律地记忆、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其中知识点3会以重力地公式计算地形式出现,知识点4会以穿插在实验探究中对弹簧测力计使用地形式出现,知识点5会以作图题中作出物体地受力示意图地形式出现.DXDiT。
四、力和运动【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地考点有: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地原因.2.二力平衡地条件和在二力平衡下物体地状态.3.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现象.4.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地状态地变化.【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作图题地形式出现,考查对基础知识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知识点2会以考查二力平衡条件地应用地形式出现,知识点3会以考查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地形式出现.RTCrp。
2012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这门学科在中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来系统地总结一下 2012 年中考物理的重要知识点。
一、力学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平衡力是指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相互作用力是指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5、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7、压强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F/S,其中 P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8、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9、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所受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F 浮= G 排=ρ液 gV 排。
11、功和功率功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计算公式为 W = Fs 。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计算公式为 P = W/t 。
12、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计算公式为η = W 有/W 总。
二、热学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物态变化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012年中考总复习资料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2012中考物理压轴题及答案四(力学)解力学方法:(1)整体隔离受力分析方法(2)压轴计算题时,通常会出现一套机械的多种状态,一定是先对各个不同状态做受力分析再列平衡方程(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杠杆平衡条件)。
列出平衡方程之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3)能够步步求解的问题(即条件比较多,能求出相关的一些力的大小,然后由平衡方程可以找到一个突破口,然后求出各个力)(4)有比例关系,需要通过一个共同的未知量来表示比例量,然后得到这个共同未知量的一个方程,从而解出这个未知量。
解出这个未知量之后再通过不同状态的平衡等式可解出其他物理量(通常这个共同的未知量为G D)例如:【大兴2010二模】如图25所示为一种蓄水箱的放水装置,AOB是以O点为转轴的轻质杠杆,AO呈水平状态,如图A、O两点间距离为40cm, B、O两点间距离为20cm,且OB 与水平面夹角为60°。
A点正下方的Q是一个轻质、横截面积为100cm2的盖板(盖板恰好能堵住出水口),它通过细绳与杠杆的A端相连。
在水箱右侧的水平工作台上,有一质量为60kg的人通过滑轮组拉动系在B点呈竖直状态的绳子,从而可以控制水是否能从出水口流出。
若水箱中水深为5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1,工作台对人的支持力为N1;若水箱中水深为10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2,工作台对人的支持力为N2。
已知N1与N2之比为9:7,盖板的厚度、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人对绳的拉力与人所受重力在同一直线上,取g=10N/kg。
求:(1)动滑轮所受的重力(2)F1:F2(3)当水位至少达到多高时,人无法拉起盖板。
………………………………………………………………………1分(1)注1:当遇到浮力问题时要注意,由于在平衡等式里会多出一个浮力,如果浮力已知或由已知容易算出则同上去求解;如果浮力未知则可能会多给一个机械效率等条件,此时条件的应用一定要注意,尽量消掉浮力,留下D D 。
2012年北京市物理中考⼒学综合⼤题集锦第⼀部分:北京市中考真题1.如图所⽰,⼩民利⽤滑轮组先后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A 和物体B 。
当提升物体A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民对地⾯的压⼒为F 1;当提升物体B 时,⼩民对地⾯的压⼒为F 2。
已知⼩民的质量为65kg ,物体A 的质量为90kg ,物体B 的质量为50kg 。
假设在拉绳⼦的过程中,⼩民对绳⼦的拉⼒与对地⾯的压⼒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直线上,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F 2∶F 1=________。
2.如图所⽰,⼩型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深井中的物体,已知物体重1.2×103N ,密度为1.6×103kg/m 3。
测得物体在出⽔⾯前、后牵引车作⽤在绳⼦上的拉⼒之⽐为l :2。
若不计摩擦、绳重及⽔的阻⼒,取g =10N/kg ,问:(1)物体出⽔⾯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2)物体出⽔⾯后上升的速度是1m/s 。
牵引车拉⼒的功率多⼤?3.是⼀种居民楼电梯结构的截⾯⽰意图。
A 为电梯,厢底有两个动滑轮B 。
其功能相当于⼀个动滑轮,使⽤两个动滑轮的好处是能帮助电梯保持稳定。
C 为配重,起平衡作⽤。
在拉⼒F 作⽤下电梯厢能在电梯井中沿竖直通道上下运⾏。
现有10个⼈同时乘坐电梯(每个⼈的质量均按60kg 计算),电梯厢以0.5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为F 1 ,F 1 的功率P 1为10kW ,动滑轮B 的机械效率为η1;电梯厢运⾏了12m 后,从电梯中下去了5个⼈,此后电梯厢以0.5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为F 2,F 2的功率为P 2,动滑轮B 的机械效率为η2。
(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取g =10N/kg )求:(1)η1:η2;(2)拉⼒F 2的功率P 2。
4.如图所⽰,质量为70kg 的⼯⼈站在⽔平地⾯上,⽤带有货箱的滑轮组把货物运到⾼处。
第⼀次运送货物时,放⼊货箱的货物质量为160kg ,⼈⽤⼒F 1匀速拉绳,⼯⼈拉绳的功率P 1,货箱以0.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地⾯对⼯⼈的⽀持⼒为N 1。
参考答案
2012年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复习资料
专题23功和机械能
一、基础知识梳理
1.力力的方向距离
2.力力的距离Fs 焦耳
3.不少于不省功
4.单位时间快慢W
t瓦特
5.Fv
6.有用功总功W有用
W总
小于1 百分数
7.(1)Gh
Fl(2)
G
nF高低(3)善
8.能够
9.运动质量速度越大越大
10.被举高质量高度越大越大
11.弹性形变弹性形变程度势能
12.动能势能动能势能不变
13.转化转移转化转移保持不变
二、变式训练
1、D
2、A
3、D
三、专题训练
功和机械能
(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A
2.D
3.D
4.A
5.C
6.D
7.B
8.D
9.B
10.BCD
11.C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2.(1)速度(2)势(弹性势)
13.内(或热)相互
14.9 5
15.8.42 m/s 278.4 J
16.减小减小
三、实验探究题(12分)
17.(1) 4.5×104焦(2) 1518.2 s。
四、计算题(14分)
18.(1)物体上升时沿斜面运动的距离s=2h=2 m,故拉力做的功W=Fs=4 N×2 m=8 J
(2)斜面的长s=H
sin θ,不考虑摩擦时,W有用=W总,即GH=F H
sin θ得F=G sin θ,故G一定时,θ越小,F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