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反复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以便明 确诊断,对症治疗,避免因晕厥给病人带来不良影响。
精选ppt
4
三、分类
体位性低血压分为突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突发性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 失调所致。主要表现是直立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 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 生晕厥。
精选ppt
13
七、患病率及死亡率
Circulation 1998,98:2290-2295
我国正步入老龄社会,2007年底60岁以上人口1.53亿;高血压患者 超过2亿,糖尿病患者超过3千万。
体位性低血压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群患病率从4 %~33%不等。
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更多见,尤其是服用多种降 压药的患者。
体位性低血压在不同年龄组的患病率
PREVLENCE OF OH
14% 12% 10%
8% 6% 5.10% 4% 2% 0%
71-74
6.30%
9.20%
10.90%
75-79
80-84
85+
AFE GROUPS
Honolulu Heart Program cohort (n=3522).
存活率与体位性低血压
P=0.0001
Kaplan-Meier curves for 4-year all-cause mortality rate in association with OH Honolulu Heart Program cohort
八、危险因素
8.1、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弹性纤维也会减少, 交感神经增强,可使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升高。长期偏高的血压, 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处)的敏感度,还会影响血 管和心室的顺应性。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 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 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力较差,可能与其心室舒张期充盈 障碍有关。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 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 的病人,站立后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