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9.06 MB
- 文档页数:27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1.1复习笔记一、免疫概述1.免疫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
2.人体对付病原体侵袭的三道防线(1)非特异性防卫体表的屏障和体内的先天免疫。
(2)特异性防卫特应性免疫,即免疫应答。
二、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体表的屏障——第一道防线体表的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1)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
病原体不能在皮肤的表面的角质细胞生存;(2)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还可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3)寄居在黏膜上的细菌通过夺去病原体的营养物,或分泌代谢产物协助抑制病原体;(4)黏膜中含有的溶菌酶可以消灭多种细菌。
2.体内的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先天免疫反应来应对。
(1)局灶性炎症反应①当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灶性炎症反应,它有4种症状:疼痛、发红、肿胀和发热。
②皮肤破损可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引起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受损伤的部位。
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一样,吞噬细菌,然后由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将它们消化。
(2)补体系统①概念补体系统(简称补体)是存在于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类不耐热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
②补体的激活方式:a.与已经结合在病原体上的抗体结合;b.与病原体表面的糖分子结合。
如果少数补体蛋白分子被激活,它们又可以去激活其他的补体分子,形成级联反应,激活大量的补体分子。
③活化的补体分子的作用a.某些补体蛋白质聚合形成孔道复合体,嵌入病原体的细胞膜,使病原体死亡;b.已活化的补体分子直接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增加细菌被吞噬的概率;c.已活化的补体分子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促进炎症反应。
(3)干扰素干扰素是指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一组蛋白质。
干扰素刺激自身和周围的细胞产生另一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从而抵抗感染,干扰素的产生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人体免疫系统对身体的功能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后,生长繁殖,免疫力减低时,可使感染性疾病发生,有时甚至会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如果体内的免疫出现失衡,还会使肿瘤、自身免疫性疾形成。
为了捍卫身体健康,人体每时每刻都在于病原微生物作斗争,并还要保持体内大环境的稳定。
这是因为在身体内有一忠诚卫士--免疫系统,它包括皮肤、粘膜、胸腺、淋巴结、骨髓、脾脏、扁桃腺等,它们生成免疫物质,起到了对身体的生理防御作用、自身稳定作用和肿瘤监视作。
生理防御功能是指人体消除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及其毒性产物的功能,称为生理防御功能。
病原微生物一有机会便进入人体生长繁殖,引起许多感染性疾病,甚至危害生命。
如果人体的防御能力强,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少、毒力小,病原微生物可被消灭或排出,将不会生病。
如果双方力量相持不下,病原微生物在侵入处停留下来,生长繁殖,对人体产生轻度的损害,不出现或者仅出现不明显的症状,但是防御功能一旦降低,疾病就会发作。
如果人体的防御能力低下,病原微生物数量多、毒力大,在人体内大量生长繁殖,损伤组织,将引起疾病。
如果防御能力过低,对正常人根本不会引起疾病的病菌,也能使其引起严重的致命感染,这种最容易感染病菌的症状称为免疫缺陷症。
自身稳定功能在我们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每天有许多细胞在不停生成,又有许多细胞在死亡,比如说血液中的红细胞寿命是125天,白细胞10天,免疫系统负责消灭或者处理衰老和灭亡的细胞,使身体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这就是免疫的自身稳定功能。
自身稳功能过高,不但能把衰老的细胞清除,同时也清除正常的身体细胞,造成自身靶细胞、组织和器官损伤,这就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肾炎等。
肿瘤监视功能人体的细胞每时每刻地在不断生长、分裂、繁殖,个别细胞随时可能发生突然变化,称谓突变,突变的细胞无限制的繁殖、分裂便可造成肿瘤的发生。
免疫系统一旦发现体内的突变细胞,就会迅速地进行消灭,这种功能成为免疫监视功能。
考点11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一、单选题1.(2021·贵州遵义市·遵义一中高二期末)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C.人体的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2.(2021·湖北十堰市·高二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及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其杀死,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溶菌酶只能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引起的异常体液免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D.免疫学在临床实践的应用可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供体器官短缺问题3.(2020·广东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二月考)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艾滋病病人的非特异性功能丧失B.青霉素过敏体质的人对再次吸收进体内的青霉素仍会产生免疫应答C.吞噬细胞在人体第二、三道防线中均发挥重要作用D.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细胞的黏附4.(2021·重庆高二期末)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的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B.人体感染HIV的潜伏期,机体内检测不到相应的抗体C.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有抗原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识别D.第二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5.(2021·云南玉溪市·高二期末)免疫系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不仅是机体的防御系统,还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的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B.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而组成的C.免疫系统是通过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D.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6.(2021·广东汕尾市·高二期末)人体免疫系统为健康保驾护航。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识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2:免疫器官 ★★☆1. 免疫器官(1)免疫器官主要由 淋巴组织 构成,并借助于 血液循环 和 淋巴循环 相互联系。
(2)免疫器官包括 骨髓 、 胸腺 、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 产生 并 发育成熟 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 集中分布 的场所。
2. 人体免疫器官示意图免疫系统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作用:免疫细胞 生成、成熟或集中 分布的场所种类; 骨髓 、 胸腺 、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功能:发挥 免疫 作用种类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迁移到 胸腺 成熟)B 淋巴细胞(在 骨髓 成熟)来源:由 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种类: 抗体 、细胞因子、 溶菌酶 等知识点3:免疫细胞★★★1.免疫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2.抗原: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1)化学本质:大多数为蛋白质。
(还包括多糖、脂质和核酸等)(2)存在形式:游离或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
(3)生理作用: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3.抗原呈递细胞(APC)(1)种类: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2)功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知识点4:免疫活性物质★★☆1.抗体:浆细胞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2.溶菌酶: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3.细胞因子:由细胞分泌的、具有介导和调节免疫过程等作用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
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典例1】(2023春•朔州期末)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免疫器官都是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C.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造血干细胞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免疫器官【分析】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