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14.1热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 格式:docx
- 大小:42.27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4.1 热机教案:热机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热机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热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机的概念和原理,理解热机的工作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热机的工作过程。
难点:热机的效率计算,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机模型,PPT演示文稿。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PP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热机的概念和原理。
2. 讲解:通过讲解热机的工作过程,使学生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观察和分析热机模型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热机的效率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热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热机的工作过程。
难点:热机的效率计算,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热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理解热机的工作过程。
但在热机效率计算和能量转化的理解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将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通过举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热机的效率计算和能量转化。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通过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际操作,深入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热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热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理解整个课程的基石。
在引入环节,我通过PP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了热机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它的工作过程涉及到热量的吸收、功的输出和热量的排放。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1节《热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热机的概念、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的种类和热机效率。
具体涉及教材第14章第1节的热机定义、热机工作循环、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热机的概念,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热机及其特点,认识热机效率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机的概念、工作原理和热机效率。
难点:热机工作循环的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机模型、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学习笔记、教材、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热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热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热机的概念:通过热机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讲解热机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热机工作循环:结合热机模型,讲解热机的工作循环,强调吸热、膨胀、放热、压缩四个过程。
(3)热机种类:介绍汽油机、柴油机等常见热机,分析其异同。
(4)热机效率:讲解热机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同步的练习题,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热机的概念、工作原理、种类和热机效率。
2. 热机工作循环:吸热、膨胀、放热、压缩。
3.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热机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2)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
(3)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有哪些?2. 答案:(1)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吸热、膨胀、放热、压缩。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教案14.1 热机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热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热机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 知道热机的概念、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2. 能观察、分析热机的工作过程,了解热机的优缺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热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难点:热机效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热机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热机图片,如汽车、空调、燃气灶等,引导学生关注热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热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2. 完成课本中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以汽车为例,说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 分析热机的优缺点,如高效、环保等方面。
3. 介绍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和提高方法。
四、实验探究(1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机模型的工作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2.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热机效率的影响因素。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热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意识。
活动重难点:重点:热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难点:热机效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热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讲解和实验探究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较好,但部分学生在热机效率计算方面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热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热机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
内能的利用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能咼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疑可以互相转化“;、了解内能和热量。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知道能量守恒泄律。
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屋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5、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6、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左的方向性。
二、说本单元教材:本章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热机生要是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而的应用。
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而,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
之后自然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和体验是很多的,充分发挥学生来自于经验或兴趣方面的知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
同时,在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也会受到触动而更多地关注技术关注社会的发展。
作为教师,也应该做出表率。
热机:教材首先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热机的特点和种类,引岀内燃机,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配合插图,先介绍汽汕机的四个工作冲程及特点,然后介绍柴油机,重点是二者在结构和工作特点上的不同。
开学世界栏目介绍了“现代汽车”。
热机的效率:各种热机都要靠燃烧燃料来获得能量,得到动力,教材首先介绍了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反应燃料放热本领的大小。
燃料燃烧室放岀的能量,不能全部被热机利用来获得机械能,自然引岀热机的效率,教材有一幅内燃机的能流图,岷县指出了燃料燃烧时能量的去向。
九年级物理全册 14.1《热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4章第1节《热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热机的基本概念、热机的分类、热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热机效率的计算。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14.1节热机概念及其工作原理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热机的基本概念,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能够计算热机效率。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节能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热机效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热机效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机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热机模型,引发学生对热机的兴趣,提出问题:“热机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热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热机的工作过程。
3. 例题讲解:讲解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学生对热机效率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热机的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2. 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3. 典型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某种热机的效率,给出具体数据和解答过程。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运用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得出效率值。
2. 课后思考题:讨论热机的优缺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热机工作原理和效率计算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了解热机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第1节热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
3.了解人类使用热机的情况和热机对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热机的模型和课件动画演示并探究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热机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准备】教师用:铁架台一台、酒精灯一盏、试管一只、试管夹一个,火柴一盒、水、软木塞一个金属网、汽油机实物模型、柴油机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学生用:每个学习小组一个汽油机实物模型和一个柴油机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景设置】多媒体投影,钻天猴图片【提问】:你见过我们元宵节燃放的钻天猴吗?【观察、思考回答】见过(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由生活中常见情景导入【讲授】:是的,不少同学也亲手燃放过,它的工作原理实际和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发动机的原理是类似的,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工作原理,板书课题——第1节热机。
新课,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内能可以对外做功【演示实验】:水蒸气冲开橡皮塞【提出问题】多媒体投影下列问题思考并回答:1.看到了什么现象?2.木塞被顶开,是谁对它做了功?3.水蒸气既然能够对木塞做功,说明水蒸气具有能,它具有的是什么能?4.在加热过程中水蒸气内能的变化情况怎样?观察分析、交流思考,得出:1.现象:水沸腾,橡皮塞被推开;2.是水蒸气对橡皮塞做了功;3.水蒸气具有内能;4.在加热过程中水蒸气内能越来越大5.能量转化:燃料(酒精)燃烧把化学能转化成了水的和水蒸气的内能;水蒸气推动橡皮塞把内能转化成了塞子的机械能观看多媒体投影的2.观察热机模型3.自学内燃机的基础知识5.在此过程中,有无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总结及过渡】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制造出很多利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来产生动力的机器。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4.1热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4章的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1. 热机的概念: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 热机的原理:热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3. 热机的分类:根据燃料燃烧的位置,热机可以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
4. 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输出的功与输入的热之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机的概念、原理、分类和效率,能够理解热机的工作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机效率的计算和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2. 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机模型、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汽车的工作视频,让学生观察汽车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汽车是如何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
2. 知识讲解:讲解热机的概念、原理、分类和效率。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个简单热机的效率,并思考如何提高该热机的效率。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热机。
6. 学生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热机概念: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原理:热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分类:1. 内燃机: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
2. 外燃机:燃料在机器外部燃烧。
效率: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输出的功与输入的热之比。
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一个你熟悉的热机的工作过程。
2. 计算一个简单热机的效率,并思考如何提高该热机的效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热机的相关概念和原理,通过小组讨论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和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九年级物理全册14.1热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选择热机1主题(本章/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课本内容和扩展内容)。
理解内能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2.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理解燃料的热值课程标准要求3。
通过例子认识到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4.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可以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例子,用能量转换和守恒的观点来分析意识中的物理现象5.通过能量转换和转移了解热机的效率。
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周围的机动车辆有一定的了解。
学习引擎并不难。
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一些内燃机课件来演示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对学生是有帮助的。
新课型学生年度课时、月、年、日第14.1节——热机教师的学科物理教学目标1。
理解热机的概念*(被所有学生掌握)2。
了解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由所有学生掌握)复习和介绍(必要时)关键汽油机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过程的新知识演示:通过沸水实验讨论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分析与指导:通过能量的传递,得出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1表示1。
热机演示:演示教材中图14.1-1所示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个实验中实现了什么能量转换?(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1)酒精燃烧释放热量: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一部分内能通过热传递传递给水,水的内能的增加导致水的温度逐渐升高直至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3)水蒸气越来越多,软木塞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把软木塞推出试管口,这是水蒸气对橡皮塞起作用,内部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导游:刚才,酒精灯是用来加热试管里的水的。
由于燃料在试管外燃烧,热量损失相对较大。
你能把燃料移到里面燃烧以获得更多的机械能吗?从这个实验中我们知道,内能可以用来做功,热机是一种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经过自学,完成了以下几个问题:1 .热机是利用内部能量做功的机器2.热机的类型包括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等。
3.内燃机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难点:内燃机工作原理2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汽油发动机》的部分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自学课本,独立完成问题)1。
内能的利用
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
转化。
2、了解内能和热量。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
分析问题的意识。
5、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6、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二、说本单元教材:
本章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热机主要是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
方面的应用。
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
之后自然引出能量守恒定律。
“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
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和体验是很多的,充分发挥学生来自于经验或兴趣方面的知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
同时,在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也会受到触动而更多地关注技术关注社会的发展。
作为教师,也应该做出表率。
热机:教材首先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热机的特点和种类,引出内燃机,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配合插图,先介绍汽油机的四个工作冲程及特点,然后介绍柴油机,重点是二者在结构和工作特点上的不同。
开学世界栏目介绍了“现代汽车”。
热机的效率:各种热机都要靠燃烧燃料来获得能量,得到动力,教材首先介绍了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反应燃料放热本领的大小。
燃料燃烧室放出的能量,不能全部被热机利用来获得机械能,自然引出热机的效率,教材有一幅内燃机的能流图,岷县指出了燃料燃烧时能量的去向。
教材还介绍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STS 栏目介绍了“从火车到火箭”。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材通过四组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能量的转化方式,引出各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
教材“想想议议”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并指出“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插图和模型。
如内燃机剖面图、四冲程汽油机剖面图和模型、内燃机能流图等
要充分利用。
2、加强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
汽油机、柴油机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学生对之也比较
熟悉,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重视学生的自学指导。
3、重视科学世界、STS 等栏目的学习。
(二)评价建议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应该注意以新的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学进行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章的课程目标,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
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如要求“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
意义”,“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
分析问题的意识”。
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内容和标准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在过程与方法的评
价中,要重点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
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在评价中,就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地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途径、采用的方法进行比较综合,然后得出评价结论。
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不能像知识与技能一样直接进行评价,只能通过一些可以观察的指标来间接地推断和度量,因此必须对学生行为表现和情绪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
例如在有关“能量守恒定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不仅要评价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应对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等进行评价。
第十四单元内能的利用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大的推力,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作中解放出来。
设计意图:示图片,用热机的出现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热机简史,为学习热机做准备。
二、学导并举、约 20 分钟
一、热机发展简史
1.向瓦特致敬:介绍瓦特对蒸汽机改进做出的
贡献。
2.学情预设:学生回答:笨重,只能用于大型
机器;不够环保。
让学生说一说蒸汽机的弊端。
3.学情预设:学生回答:轻巧;相对环保。
展示内燃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与蒸汽机比较,它都有哪些优点。
设计意图:我们在享受科技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同时,更要尊重科学,敬仰推动科技发展的人。
这样学生才会向往“将来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二、热机
1.热机的原理
(1)学情预设:结果: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传给水和水蒸气;水蒸气把塞子冲出去,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实验演示讨论:实验中能量转化的情况。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已有事物的质疑能力。
用课本中的实验,简洁、直观地阐述热机的工作原理。
(2)学情预设: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
回答:什么是热机
2.热机的种类
迄今为止,已经出现的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设计意图:学生是第一次学习这种复杂的机器,没有必要讲的结构都可以不讲。
但马达和飞轮作为第一次启动时的动力源与保证发动机连续工作的关键结构,有必要说出它们大致的位置,便于学生思考、以解决后面的疑惑。
三、内燃机
1.分类:展示摩托车和重型卡车的图片。
根据所使用燃料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大类。
2.汽油机
(1)观看汽油机剖面图,介绍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活塞、汽缸、连杆、曲轴等重点结构。
(2)什么是冲程?
教师:活塞在汽缸内从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3)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一、热机
1.热机的原理
2.热机的种类
二、内燃机
1.汽油机
①工作循环:
②冲程中的能量转化
2.柴油机:柴油机的工作过程。
与汽油机有哪些不同。
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