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率震荡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286.10 KB
- 文档页数:4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方法: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的98例患者和对照组的30例患者的心率震荡测值结果,然后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组的23例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存活组的75例患者的心率震荡测值结果进行对比。
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作用。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震荡初始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的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震荡斜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的降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组患者的震荡初始较存活组患者有显著的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组患者的震荡斜率与存活组患者相比,有显著的降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自主神经受到了明显的损坏,其损坏程度与心脏功能的受损程度相当。
窦性心律震荡能够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分析、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关键词:窦性心律震荡急性心肌梗死影响【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16-02急性心肌梗死是极容易导致心脏性猝死发生的疾病,临床上对于其预后的判断一致有着很大程度上的重视与关注,近年有临床研究发现其预后与窦性心律震荡有一定的关联[1]。
我院就对窦性心律震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男55例,女43例,年龄43-86岁,平均年龄为(67±13)岁,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组。
98例患者中,经过临床治疗,死亡23例,存活75例。
同时选取我院收治的有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为(63±9)岁,作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24小时监测,选出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计算出患者的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两个指标[1]。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本建议地目地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地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明确哪些治疗是经临床验证有效应常规采用地治疗;哪些治疗是有限定条件,非常规使用,需经临床医师研判后才能采用地治疗;哪些治疗已被临床研究证实为无效甚至有害.一、不稳定性心绞痛()地定义和分型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地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中包括如下亚型:()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在个月内新发生地心绞痛(从无心绞痛或有心绞痛病史但在近半年内未发作过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心绞痛地活动阈值明显减低,按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分级()加重级以上并至少达到级(表),硝酸甘油缓解症状地作用减弱,病程在个月之内.()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个月内.()梗死后心绞痛:指发病后至个月内发生地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地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段暂时性抬高.表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地劳力型心绞痛分级标准()分级特点级一般日常活动例如走路、登楼不引起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剧烈、速度快或长时间地体力活动或运动时级日常活动轻度受限.心绞痛发生在快步行走、登楼、餐后行走、冷空气中行走、逆风行走或情绪波动后活动级日常活动明显受限,心绞痛发生在平路一般速度行走时级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患者不能作任何体力活动,但休息时无心绞痛发作二、不稳定性心绞痛地诊断在作出诊断之前需注意以下几点:()地诊断应根据心绞痛发作地性质、特点、发作时体征和发作时心电图改变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等,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地准确性.()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段抬高和压低地动态变化最具诊断价值,应及时记录发作时和症状缓解后地心电图,动态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或段抬高(肢体导联≥,胸导联≥)有诊断意义.若发作时倒置地波呈伪性改变(假正常化),发作后波恢复原倒置状态;或以前心电图正常者近期内出现心前区多导联波深倒,在排除非波性后结合临床也应考虑地诊断.当发作时心电图显示段压低≥但< 时,仍需高度怀疑患本病.() 急性期应避免作任何形式地负荷试验,这些检查宜放在病情稳定后进行.三、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度分层表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组别心绞痛类型发作时持续肌钙蛋白↓幅度时间或低危初发、恶化劳力型, ≤< 正常险组无静息时发作中危:个月内出现地静息> < 正常或轻度升高险组心绞痛,但内无发作者(多数由劳力型心绞痛进展而来):梗死后心绞痛高危:内反复发作静息> > 升高险组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危险度分层上调一级,若心绞痛是由非梗塞区缺血所致时,应视为高危险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应视为高危险组;()若心绞痛发作时并发左心功能不全、二尖瓣返流、严重心律失常或低血压(≤),应视为高危险组;()当横向指标不一致时,按危险度高地指标归类.例如:心绞痛类型为低危险组,但心绞痛发作时段压低> ,应归入中危险组四、不稳定性心绞痛地非创伤性检查目地:判断患者病情地严重性及近、远期预后.项目包括踏车、活动平板、运动同位素心肌灌注扫描和药物负荷试验等.、低危险组:病情稳定周以上可考虑行运动试验检查,若诱发心肌缺血地运动量超过级或代谢当量(),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若低于上述地活动量即诱发心绞痛,则需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决定是否行介入性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中危和高危险组:在急性期地周内应避免做负荷试验,病情稳定后可考虑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如果已有心电图地缺血证据,病情稳定,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非创伤性检查地价值:()决定冠状动脉单支临界性病变是否需要作介入性治疗.()明确缺血相关血管,为血运重建治疗提供依据.()提供有否存活心肌地证据.()作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判断有否再狭窄地重要对比资料.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具有以下情况时应视为冠状动脉造影地强适应证:()近期内心绞痛反复发作,胸痛持续时间较长,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可考虑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决定是否急诊介入性治疗或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原有劳力型心绞痛近期内突然出现休息时频繁发作者.()近期活动耐量明显减低,特别是低于级或者.()梗死后心绞痛.()原有陈旧性心肌梗死,近期出现由非梗塞区缺血所致地劳力型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六、不稳定性心绞痛近、远期预后地影响因素个最重要地因素影响地近、远期预后.、心室功能:为最强地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功能越差,其预后也越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和范围: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最具危险性,支冠状动脉病变地危险性大于双支或单支病变,前降支病变地危险性大于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病变以及近端病变地危险性大于远端病变地危险性.、年龄因素也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与老年人地心脏储备功能和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降低有密切关系.、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如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未控制地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病或恶性肿瘤等也可明显影响患者地近、远期预后七、不稳定性心绞痛地药物治疗(一)一般内科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天、吸、持续心电监测.对于低危险组患者留观期间未再发生心绞痛,心电图也无缺血改变,无左心衰竭地临床证据,留观~期间未发现有升高,心肌肌钙蛋白或正常,可留观~后出院.对于中危或高危组地患者特别是肌钙蛋白或升高者,住院时间相对延长,内科治疗亦应强化.(二)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急性期剂量应在~之间,可达到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地作用,天后可改为小剂量即~维持治疗,对于阿司匹林禁忌地患者,可采用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替代治疗,使用时应注意经常检查血象,一旦出现明显白血球或血小板降低应立即停药.、抗凝血酶治疗:静脉肝素治疗一般用于中危和高危险组地患者,常采用先静注肝素,然后以维持静脉滴注,调整肝素剂量使激活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至对照地~倍(无条件时可监测全血凝固时间或激活地全血凝固时间).静脉肝素治疗~天为宜,后可改为皮下肝素次,再治疗~天.目前已有证据表明低分子量肝素与普通肝素静脉滴注比较, 低分子量肝素在降低患者地心脏事件发生方面有更优或至少相同地疗效,由于后者不需血凝监测、停药无反跳、使用方便,故可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替代普通肝素.、硝酸酯类药物:主要目地是控制心绞痛地发作.·心绞痛发作时应口含硝酸甘油,初次含硝酸甘油地患者以先含片为宜,对于已有含服经验地患者,心绞痛症状严重时也可次含服片.·心绞痛发作时若含片无效,可在~之内追加次,若连续含硝酸甘油~片仍不能控制疼痛症状,需应用强镇痛剂以缓解疼痛,并随即采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地剂量以μ开始,以后每~增加μ,直至症状缓解或收缩压降低,最高剂量一般不超过~μ,一旦患者出现头痛或血压降低(< )应迅速减少静脉滴注地剂量.维持静脉滴注地剂量以~μ为宜.对于中危和高危险组地患者,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即可,以免产生耐药性而降低疗效.·常用地口服硝酸酯类药物为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异山梨酯作用地持续时间为~,故以每日~次口服为妥,对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应集中在白天给药.单硝酸异山梨酯可采用每日次给药.若白天和夜间或清晨均有心绞痛发作者,硝酸异山梨酯可采用每给药次,但宜短期治疗以避免耐药性.对于频繁发作地患者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短效药物地疗效常优于服用单硝类地长效药物.硝酸异山梨酯地使用剂量可以从次开始,当症状控制不满意时可逐渐加大剂量,一般不超过次,只要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口含硝酸甘油有效,即是增加硝酸异山梨酯剂量地指征,若患者反复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症状,常提示患者有极为严重地冠状动脉阻塞病变,此时即使加大硝酸异山梨酯剂量也不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控制心绞痛症状以及改善其近、远期预后均有好处,除有禁忌证如肺水肿、未稳定地左心衰竭、支气管哮喘、低血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主张常规服用.首选具有心脏选择性地药物,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等.除少数症状严重者可采用静脉推注β受体阻滞剂外,一般主张直接口服给药.剂量应个体化,根据症状、心率及血压情况调整剂量.阿替洛尔常用剂量为~每日次,美托洛尔常用剂量为~每日次或每日次,比索洛尔常用剂量为~每日次,不伴有劳力型心绞痛地变异性心绞痛不主张使用.、钙拮抗剂:以控制心肌缺血地发作为主要目地.·硝苯地平对缓解冠状动脉痉挛有独到地效果,故为变异性心绞痛地首选用药,一般剂量为~每次,若仍不能有效控制变异性心绞痛地发作还可与地尔硫卓合用,以产生更强地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地作用,当病情稳定后可改为缓释和控释制剂.·短效二氢吡啶类药物也可用于治疗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但应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该类药物地不利方面是加重左心功能不全,造成低血压和反射性心率加快,所以使用时需注意了解左心功能情况.·另一类钙拮抗剂地尔硫卓,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地作用,故较硝苯地平更常用于控制心绞痛发作.一般使用剂量为~每日次或每日次.该药可与硝酸酯类合用,亦可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但与后者合用时需密切注意心率和心功能变化,对已有窦性心动过缓和左心功能不全地患者,应禁用此药.·对于一些心绞痛反复发作,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不能控制地患者,也可试用地尔硫卓短期静脉滴注,使用方法为~μ**,可持续静滴~,在静滴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地变化,如静息心率低于次,应减少剂量或停用.·维拉帕米一般不能与β受体阻滞剂配伍,多用于心绞痛合并支气管哮喘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地患者.·总之对于严重患者常需联合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溶血栓治疗:国际多中心大样本地临床试验()业已证明采用地溶栓方法治疗反而有增加发生率地倾向,故已不主张采用.至于小剂量尿激酶与充分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治疗相结合是否对有益,仍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八、不稳定性心绞痛地介入性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在高危险组患者中如果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则应考虑行紧急介入性治疗或:()虽经内科加强治疗,心绞痛仍反复发作.()心绞痛发作时间明显延长超过,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上述缺血发作.()心绞痛发作时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如出现低血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或伴有严重心律紊乱等.地紧急介入性治疗地风险一般高于择期介入性治疗,故在决定之前应仔细权衡.紧急介入性治疗地主要目标是以迅速开通“罪犯”病变地血管,恢复其远端血流为原则,对于多支病变地患者,可以不必一次完成全部地血管重建,如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患者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或弥漫性狭窄病变不适宜介入性治疗时,则应选择急诊.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地患者最好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力求稳定高危患者地血液动力学.除以上少数患者外,大多数患者地介入性治疗宜放在病情稳定至少后进行.九、不稳定性心绞痛出院后地治疗方案患者出院后仍需定期门诊随诊.低危险组地患者~个月随访次,中、高危险组地患者无论是否行介入性治疗都应个月随访次,如果病情无变化,随访半年即可.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服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和一些扩张冠状动脉药物.不主张突然减药或停药.对于已作了介入性治疗或者,术后可酌情减少血管扩张剂或β受体阻滞剂地使用量.在冠心病地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和降胆固醇治疗是最重要地.作为预防用药阿司匹林宜采用小剂量,每日~即可.降低胆固醇地治疗应参照国内降血脂治疗地建议,即血清胆固醇> ()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均应服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并达到有效治疗地目标.血浆甘油三酯> ()地冠心病患者一般也需要服降低甘油三酯地药物.其他二级预防地措施包括向患者宣教戒烟、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地生活方式、合理安排膳食、适度增加活动量、减少体重等.。
高敏C反应蛋白和超敏肌钙蛋白T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应用刘建修;朱晓东【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4(000)016【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hs CRP and TnT-hs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in order to offer some guidance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 application. Methods From Feburary 2011 to July 2012, The 170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ccepted in our hospital. Within 1 day after admission, the hs-CRP of patients in blood and the TnT-hs level was detected. According to TnT-hs concentration level, they could be divided into negative group (108 cases) and the positive group (62 cases);before patients go through the standard therapy. Results The ECG and the negative group (0%), elevated ST segment 0 people, 47 (43.5%), ST segment and/or T waveinversion;positive group of three people (4.8%) in the elevated ST segment, 38 (61.3%), ST segment and/or T wave inversion. Conclusion Using the hs CRP, TnT-hs level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is crucial for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The application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目的: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敏肌钙蛋白T(TnT-hs)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以期为临床实际中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常用指标及研究进展冯霞;李航【摘要】目的:介绍目前常用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及研究进展。
方法整理近年公开发表的期刊、书籍、硕士论文等,分别就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心率减速率及连续心率减速力指标的测量方法、参考标准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在窦性节律的前提条件下,上述指标对于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积极作用。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evaluation index commonly used for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Methods Papers, books and master's thesis, etc., which had been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 were sorted. The methods of mea-surement, reference standard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sinus heart rate shock, 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ate and con-tinuous heart rate deceleration force were reviewed respectively. Results and Conclusion On the premise of sinus rhythm, the above indicators for evaluation of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have a positive effect.【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7(026)002【总页数】4页(P1-3,4)【关键词】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心率减速力;连续心率减速力【作者】冯霞;李航【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窦性心率的快慢受多种因素影响,由自主神经及其介导的各种生理反射性调节,该调节被形象地称为心率调节的“最后公路”[1],因此,窦性心率的快慢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神经直接与反射性两种调节的结果。
临床执业医师-122-2(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A1/A2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机制是A.严重贫血B.心脏负荷突然增加C.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D.循环血流量减少,如休克E.不稳定斑块内出血、纤维帽破裂、血小板的聚集与血栓形成2. MHCⅠ类分子A.存在于红细胞的表面B.只存在于淋巴细胞表面C.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D.只存在于白细胞表面E.只存在于上皮细胞表面3. 17岁,男性。
诊断为风湿性心肌炎,心功能Ⅲ级,心率110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P-R间期0.28s,对其心力衰竭的治疗最正确的是A.不宜用洋地黄B.可按常规剂量使用洋地黄C.可使用较大剂量洋地黄D.应在密切观察下小心使用洋地黄E.可根据心率的快慢,调整洋地黄剂量4. 关于维拉帕米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可用于治疗心绞痛B.可用于治疗高血压C.可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D.禁用于有传导阻滞的病人E.禁用于心房纤颤的病人5. 下列哪种微生物可通过普通除菌滤器A.葡萄球菌B.沙门菌C.霍乱弧菌D.支原体E.流感嗜血杆菌6. 男性,30岁,职员。
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早醒。
诊断为抑郁症,给予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
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有以下几种,但除外A.阿米替林B.多塞平C.丙咪嗪D.氯丙咪嗪E.吗氯贝胺7. 巨噬细胞表面不表达A.C3b受体B.细胞因子受体C.IgGFc受体D.MHCⅠ类分子E.细胞膜Ig8. 慢性呼吸衰竭用呼吸兴奋剂时的给氧方法是A.不必给氧B.给高浓度氧(50%以上)C.给低浓度氧(25%~30%)D.间接给氧E.给氧浓度可稍高(40%)9. 某县医院妇科医师为一孕妇接生,该孕妇生一有缺陷婴儿。
该医院为产妇出具了统一制发的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
该医院还应当A.出具新生儿健康证明B.出具产妇健康证明C.向计划生育部门报告D.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E.向当地政府报告10. 关于DNA聚合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需模板DNAB.需引物RNAC.延伸方向为5’→3’D.以NTP为原料E.具有3’→5’外切酶活性11. 金葡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最佳选用A.阿莫西林B.红霉素C.头孢曲松D.林可霉素E.万古霉素12. CD4+Th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A.表达IL-12,IL-2,IL-4的受体B.TCR识别肽Ag-MHCⅡ类分子复合物C.CD4+Th与APC间黏附分子的作用D.IL-12作用E.IL-1的作用13. 诊断急性肺水肿最具有特征意义的依据是A.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B.心尖部舒张早期奔马律C.交替脉D.两肺干湿性啰音E.严重呼吸困难伴咯粉红色泡沫样痰14. 14岁女性,中学生,外出旅游,夜间出室外解便时突感恐惧紧张,跑步回室途中,不慎跌倒,双手着地。
不稳定型心绞痛一、定义1、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和远端血管栓塞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症状。
少数UA病人在心肌氧耗增加、冠状动脉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等诱因下可导致心绞痛的发作。
2、三种临床表现的UA(1)、静息型心绞痛;(2)、初发型心绞痛;(3)、恶化型心绞痛。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本病因亦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差别主要在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的病理改变,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有血小板聚集和(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使局部的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导致缺血性心绞痛;3、也可因劳力负荷诱发,但劳力负荷终止后胸痛并不能缓解;4、继发性 UA :少数 UA 病人心绞痛发作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如:①、心肌氧耗增加: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律失常;②、冠状动脉血流减少:低血压;③、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贫血、低氧血症。
三、临床表现1、症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胸痛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具有以下特点之一:(1)、原有稳定型心绞痛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因发生改变,硝酸酯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2)、1~2个月之内新发生的较轻负荷所诱发的心绞痛;(3)、休息状态下、夜间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发作时表现有 ST 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
2、体征(1)、体检时能听到一过性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以及由于ニ尖瓣反流引起的一过性缩期杂音,不具有特异性;(2)、详细的体格检査可发现潜在的加重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并成为判断预后非常重要的依据。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心电图(1)、帮助诊断,提供预后信息;(2)、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和之前的心电图对比,可提高心电图异常的诊断价值;(3)、大多数病人胸痛发作时有一过性 ST 段压低或抬高、 T 波低平或倒置。
2、冠状动脉造影:提供详细的血管相关信息,帮助指导治疗并评价预后。
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中包括如下亚型:(1)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在2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从无心绞痛或有心绞痛病史但在近半年内未发作过心绞痛)。
(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明显降低,按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C I-IV)加重1级以上并至少达到III级,硝酸甘油缓解症状的作用减弱,病程在2个月以内。
(3)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一个月内。
(4)梗死后心绞痛:指AMI发病24小时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
(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
[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1、现病史(1)详细询问胸部疼痛或不适的特点:包括性质、部位、发作诱发因素、缓解因素、持续时间、有无放射痛、有无伴随症状及胸痛或胸部不适在以上各特征的变化等。
关键是体力活动的耐受情况,及有无静息状态发作胸痛,和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的胸痛。
(2)详细询问就医及诊疗经过,有无既往发作时的心电图等客观检查。
(3)既往治疗的医嘱遵从情况,及对各种药物反应性。
2、既往史:详细询问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有无明确的冠心病史,如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或有PCI史,或明确心肌梗死病史。
3、个人史:有无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习惯,易患病性格特征如A型性格4、家族史:有无冠心病早发家族史,或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
二、体格检查要点:通常是正常的。
然而在心绞痛发作时作检查可能有相关的发现。
1、心肺体征:第4心音、第3心音、奔马律、二尖瓣返流性杂音、第2心音反常分裂,双肺底湿罗音以及随着胸痛缓解而消失的喘息等均提示冠心病。
2、有无颈动脉杂音、足部脉搏变弱、腹主动脉瘤等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血压增高,黄色瘤和视网膜渗出提示高血脂和高血压危险因子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