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雾霾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_康爱彬
- 格式:pdf
- 大小:630.81 KB
- 文档页数:3
石家庄市雾霾污染的原因、影响及对策•摘要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
雾霾治理工作是摆在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该项工作可以有改善现有的空气质量。
基于该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对石家庄市当前雾霾天气状况的形成原因,分别在自然地理因素、人口社会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作出了分析,对现在的雾霾天气存在的影响作出说明,在这些前提的基础上,定制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确保石家庄市雾霾治理工作可以更加优质的完成。
关键词空气污染,雾霾天气,防治措施;一、介绍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石家庄位居设区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20个城市(从第168名到第149名)第166名。
全年优良天数在不足274天[1]。
全年平均优良天数比率只有 41.4%。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在全国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石家庄而言,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仍然紧迫和严峻。
二、雾霾形成原因在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过程中,一些因素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一些因素又是石家庄市所特有的,石家庄地区雾霾污染的成因主要受该地区空气流通程度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2]。
下面将从三个角度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2.1自然地理因素自然地理因素,是指那些直接或者间接导致雾霾天气形成的气候、地形地理、区域位置原因。
石家庄市位于太行山脉东麓,西部为山区,东部是平原。
山区的平均海拔为500--700米,而平原地区的平均海拔仅有30--70米,呈“避风港”式地形。
区域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秋、冬季节通常寒冷干旱而少风,极易出现静稳天气[3]。
通常石家庄秋、冬季节盛行西北风,但是西部山脉却起到了天然屏障的作用,冷空气活动少,上空大气层稳定,近地层空气度大夜间气温低,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都无法扩散,污染物在大气的近地表层积聚,造成污染严重;其次,独特的地理区位致使石家庄城区空气污染物也不易疏散,且受各种尺度外来污染物输送明显。
石家庄雾霾治理背景介绍雾霾是由于大气中悬浮物质或颗粒物过多造成的天然大气现象,其中大部分颗粒物是由于工业排放、燃烧废气、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释放出来的。
石家庄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大城市,也是污染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期受到雾霾的困扰。
为了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石家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雾霾。
雾霾治理措施1. 环保产业扶持为了减少雾霾的产生,石家庄积极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
通过鼓励和支持环保科技创新以及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石家庄希望通过减少工业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降低雾霾的发生。
此外,还鼓励企业更新设备,实施绿色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交通管理措施机动车尾气是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改善交通管理是治理雾霾的关键。
石家庄在交通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监管、推广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等。
其中,推广公共交通是其中的重要措施,石家庄加大了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提高了公交车辆的运力和频率,同时也加强了对私家车尾气排放的监管。
3. 工业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石家庄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和治理力度。
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环境排放监控、加强对污染物的治理力度以及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等措施,石家庄成功降低了工业污染对雾霾的贡献。
4. 林业建设石家庄在治理雾霾的同时,也注重林业的建设。
通过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等措施,石家庄增加了城市的氧气供应,提高了空气质量,减轻了雾霾的程度。
此外,石家庄还注重农业的生态治理,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农田生态、减少农药等环境友好措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治理效果和未来展望石家庄在过去几年的雾霾治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环保产业扶持、交通管理、工业污染治理以及林业建设等一系列措施,雾霾的天数和污染物浓度都得到了明显的减少。
同时,空气质量指数也逐步回升,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
未来,石家庄将继续坚持环保发展理念,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力度。
通过加强法规建设,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进一步降低雾霾的形成。
石家庄雾霾天气相关分析自一月份以来,石家庄时常被灰蒙蒙的雾霾所笼罩。
据统计,2013年1-2月,石家庄市出现雾霾天气49天,同比去年增加24天,大气中的PM2.5严重超标。
雾霾天气引起了市民和政府的广大关注。
雾霾天气的形成机理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出现饱和。
如果水汽多于饱和量,多余的就会凝结出来,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成为雾。
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
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
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首先气象条件方面,1月4日以来,石家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大气层结稳定,近地层空气湿度大,地面气压场弱,风力小,夜间气温低,稳定类大气条件出现频率明显偏多,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独特的地形导致石家庄逆温频率较高,导致雾霾持续不断出现。
其次地理位置方面,独特的地理区位致使石家庄城区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且受各种尺度外来污染物输送明显。
据气象专家分析,从石家庄到邯郸的磁县和从石家庄到天津是两条明显污染物汇聚区,石家庄市是两条辐合带的汇聚区,造成大气污染程度加重。
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为污染。
例如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油品标准仍然较低,汽车尾气污染物含量较高,且汽车尾气排放量日益增多;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以煤炭为主,且燃煤量不断增加,且冬季省会多刮西北风,夏季多刮东南风,而这两个主导风向上,还有不少大型燃煤企业;省会经济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也不尽合理,对经济贡献大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平均产值耗煤量较高,加上市区仍存在医药、钢铁、热电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企业,加剧市区污染物的聚集;石家庄市区有建筑工地612个,部分工地扬尘防治措施还不到位;国道、省道等交通道路,特别是西部县(区)主要运煤通道二次扬尘仍然较重,这也是造成PM2.5排放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建材行业粉尘污染也比较严重。
石家庄市雾霾治理政策分析及建议雾霾是近年来频频困扰北方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石家庄市不仅地理位置使其容易受到雾霾的影响,而且工业发展迅速,使大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将对石家庄市的雾霾治理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石家庄市应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
对于雾霾治理的有效性,首要的是了解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以及雾霾的形成原因。
石家庄市应投入资金建立全面而准确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并及时公布监测数据。
同时,加强预警体系的建设,将相关信息及时传达给市民,提醒大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次,石家庄市应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相关法规。
雾霾治理必须依靠法律和法规的支持,石家庄市应加大对大气污染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排放行为,对违法企事业单位依法从严处罚,形成震慑效应。
同时,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促进工业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三,石家庄市应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雾霾治理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持,石家庄市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例如,研发和推广高效除尘装置、废气处理设备等,以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开发,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第四,石家庄市应积极推动优化能源结构。
能源是雾霾治理的重要方面,石家庄市应鼓励和支持能源供应商向清洁、低碳的能源转型。
例如,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居民采用可再生能源。
最后,石家庄市应大力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
公众的参与和知识水平提升是雾霾治理的重要保障。
石家庄市应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的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雾霾治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成为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者。
综上所述,石家庄市在雾霾治理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石家庄市大气污染原因分析及政府行为对策(一)摘要: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
关键词:石家庄市大气污染原因分析政府行为对策一、概述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
这个定义鲜明的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发展;发展要有限度,他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石家庄市我国华北地区新型的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总面积15848平方千米,总人口845万。
其交通发达,京广、石太、石德铁路和京深、石港、石太高速公路交汇于此。
近年来,石家庄市工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是他一跃成为全国著名的环境污染大市。
而其中,尤以大气污染最为突出:尤其是在风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尘土满天飞舞,纵横肆虐,有些区域垃圾泛滥成灾。
二、石家庄大气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1.1石家庄大气污染现状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
河北省环境监测总站4月11日队本周空气质量检测表明,石家庄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
由于它们直径很小,且夹杂着细菌,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引起疾病。
石家庄市雾霾治理政策分析及建议石家庄市雾霾治理政策分析及建议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问题,其中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也面临着严峻的雾霾治理任务。
本文将就石家庄市雾霾治理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现状分析1. 雾霾成因分析石家庄市雾霾主要是由大气中悬浮物质、颗粒物、化学物质以及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石家庄市工业发达,大量的燃煤和工业废气排放进一步加剧了雾霾问题。
2. 雾霾对健康的影响雾霾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长期暴露于高浓度颗粒物中,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免疫系统问题等。
3. 现行治理政策分析当前,石家庄市针对雾霾问题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政策,其中包括加强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严控机动车尾气排放、加大对散煤污染治理力度等。
然而,由于石家庄市经济发展和空气污染治理的矛盾,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工业企业的排污检测与治理不够严格,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大,散煤治理进展缓慢等。
三、政策分析1. 工业减排治理政策加强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是解决雾霾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排污标准和排污检测体系,对不达标的企业进行重罚。
此外,应推动工业企业进行技术升级,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交通尾气治理政策限制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限制车辆使用、推广新能源车辆、严厉控制高排放车辆进入城区等手段,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并加大对非法改装、超标排放的车辆的惩罚力度。
3. 散煤污染治理政策石家庄市大量的民用散煤燃烧也是雾霾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散煤的管理力度,推动城乡居民使用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并对未进行改造或超标排放的燃煤设施进行取缔。
四、建议1. 建立健全的监测与预警体系石家庄市应建立起健全的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空气质量和雾霾的动态变化,并向公众提供可靠的信息,使公众能够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石家庄市雾霾问题的治理政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石家庄市雾霾问题的治理政策展开研究。
在介绍了石家庄市雾霾问题的背景以及治理的重要意义。
在针对当前雾霾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雾霾治理政策的现状和可行性。
从影响因素的角度深入分析了雾霾治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展望了石家庄市雾霾问题的治理政策未来发展,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解决石家庄市雾霾问题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推动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石家庄市、雾霾问题、治理政策、现状分析、可行性研究、影响因素、建议、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雾霾是由各种致命的颗粒物和气体组成的大气混合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都使其成为雾霾的重灾区。
近年来,石家庄市经常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石家庄市的雾霾问题已成为当地居民关注的焦点。
雾霾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
石家庄市政府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雾霾问题,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雾霾治理政策不仅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雾霾治理工作的显著成效。
本研究将重点分析石家庄市雾霾问题的现状及治理政策的可行性,希望为解决石家庄市的雾霾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意义雾霾问题一直是困扰石家庄市民众健康的重要环境问题。
在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化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加剧,雾霾频繁出现,给市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雾霾不仅会造成能见度降低、交通拥堵等直接问题,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雾霾之中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的增加。
石家庄市雾霾问题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决雾霾问题不仅关乎市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
石家庄雾霾形成原因(3)“当时买房时还听售楼人员说,按照市里的规定,周围的几家企业都要搬走,但时至今日,钢厂、药厂仍在生产。
现在想想特别后悔。
“王新说。
每天都能看到企业排放的烟尘。
最近他从媒体上得知,在制定的新一轮市区污染企业搬迁计划中,石家庄钢厂、华药都在其中。
“说是2017年完成搬迁,希望这回能彻底搬走。
”据当地媒体的调查,在资金面前,重污染企业的搬迁进退两难,资金是推进大气治理的难点之一。
而梁勇也指出,对于大企业的搬迁,由于体量大,所以在安置等问题上有难度,需要时间。
出租车师傅李军经常送客人到石家庄的新火车站,每次开车到进候车室的弯路上,都会不免看两眼城市景象,近处是一片施工工地,吊车在不断地作业,远处是城市的一片高楼大厦,被工地环绕着。
“这就是石家庄的面貌,工地环绕的城市,不污染就怪了。
”他说。
产业转移未了局雾霾成因,除了石家庄市本身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外因始终无法回避,那就是外部的产业转移。
2017年北京奥运会召开的前几年,北京的电视新闻或媒体报道中经常出现类似这样的字眼:随着几个高污染项目转移到河北,北京完成今年的蓝天计划有了保证。
但这让河北悲喜交加,一方面产业转移到河北,其经济发展有了新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污染。
以2017年首钢搬迁为标志,北京拉开了产业转移序幕。
过去近十年中,除了首钢和北京焦化厂,北京一机床铸造车间、北京内燃机总厂铸造车间、北京白菊公司洗衣机生产基地、北京汽车厂等均转移到了河北的保定、廊坊和沧州等地。
在以首钢(迁移过来名为首钢京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曹妃甸区,遍布钢铁行业以及配套企业。
而在海港开发区内,分布的也多为与北京焦化厂(迁移后改名唐山佳华公司)相关的煤化工产业。
此后,河北便陷入雾霾之中。
张忠民曾经参加过石家庄科委组织的一次研讨会。
会上,有专家提出了一个专门研究产业转移对于雾霾天气成因的影响图。
从分布上看,阴霾天气最重,pm值最高的地方,都恰巧聚集着大批重工业企业。
石家庄市雾霾治理政策分析及建议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雾霾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严峻的雾霾困扰。
本文将从分析石家庄市当前的雾霾治理政策出发,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改善石家庄市的空气质量。
目前,石家庄市针对雾霾治理采取了诸多政策措施,其中包括限制工业产能、关闭高污染企业、提高车辆尾气排放标准、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现有政策对于工业污染的治理还存在不足。
石家庄市是一个工业重镇,工业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的政策对于工业污染的治理主要是关闭高污染企业,这只解决了表面问题,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
因此,对于工业污染治理,应该倡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用高效的治污设备,减少排放。
其次,尾气治理政策需要更加严格执行。
虽然石家庄市已经提高了车辆尾气排放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不严格的情况。
一方面,部分车辆在路面上没有进行排放检测,另一方面,一些车辆安装了减排装置,但并没有按照标准使用。
因此,应加强对车辆尾气排放的监管,加大对违规车辆的处罚力度,同时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
除此之外,大规模植树造林可以为改善石家庄市的空气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树木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利于净化空气。
因此,石家庄市应该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和工业园区周边地区,大面积植树,提高绿化覆盖率。
此外,还可以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雾霾治理政策。
根据石家庄市的实际情况,可以推行封控式治理政策,即在雾霾预警期间,限制车辆通行、减少工业产能、停工停产等措施,以减少雾霾的形成。
同时,可以推广使用电动车辆和清洁能源,减少尾气排放。
此外,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于雾霾治理的意识,鼓励市民积极采纳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要改善石家庄市的雾霾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政策。
石家庄市雾霾治理政策分析及建议石家庄市雾霾治理政策分析及建议一、背景介绍石家庄市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然而,由于石家庄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工业化进程加速等原因,该市多年来雾霾问题十分严重,给居民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石家庄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雾霾治理政策。
本文将对石家庄市的雾霾治理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政策分析1. 监测与预警政策为了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的情况,石家庄市政府成立了环境监测部门,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
通过使用空气质量监测设备,政府可以准确地监测和评估城市空气质量的状况,并及时发布空气质量数据和相关预警信息,方便居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重点行业治理政策石家庄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治理重点行业,包括限制燃煤发电厂和工厂的排放、加强对钢铁等高污染行业的监管等。
政府还实施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污染物减排指标,对一些不达标的企业进行罚款和关闭等处罚。
3. 交通管理措施石家庄市政府加强了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和管理,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进行逐步淘汰,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政府还进行了交通限行措施,通过限制某些时间段内机动车的行驶,来减少车辆尾气的排放。
4. 治理农村散煤政策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政府实施了农村散煤治理政策。
政府鼓励农村居民使用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如液化气、电力等,并提供一定的补贴政策来支持居民更换清洁能源设备。
三、问题分析尽管石家庄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雾霾治理政策,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密集工业排放和高车辆密度仍然是雾霾问题的主要原因。
石家庄市作为一个工业城市,高排放和高污染行业仍然存在。
此外,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也非常突出,汽车尾气排放始终难以根本解决。
其次,限产、限行等措施对企业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尽管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也导致了一些企业的利润不断下降,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受到限制,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收稿日期:2015-09-10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5041315)作者简介:康爱彬(1981-),男,安徽蒙城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水和大气污染控制。
●区域发展研究摘要:近几年,石家庄市雾霾频发,可从地理气象条件、产业结构、机动车尾气、扬尘以及污染物区域迁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建立气象环境监测和预警、压煤、减排、控制机动车的使用及尾气排放、区域联防联控、依法治霾、绿化等方面进行有效治理。
关键词:雾霾;地理气象条件;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机动车尾气;环保执法;清洁能源;节能减排中图分类号:F205;X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15)04-0089-02石家庄市雾霾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康爱彬1,李燕凌2,张滨1,宗慧敏1(1.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河北石家庄050026;2.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2015年12月第15卷第4期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Comprehensive Edition )Dec .2015Vol .15No .4近几年石家庄市雾霾频发,2013年,中国气象局统计石家庄平均两天半就有一场霾天气。
根据石家庄市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13年石家庄的污染天气为323天,连续11个月排在全国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最后一名,良好天数仅有43天,还不足153个重污染天的零头。
2014年石家庄市优良天数为114天,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数105天。
2014年优良天数比2013年度增加了71天,但与人们的期望值还相差甚远。
造成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的原因除了气象和地理条件内在原因外,工业污染排放、燃煤排放、扬尘、机动车尾气以及外来污染物的迁移等外在原因是主要因素。
一、雾霾产生的原因分析1.地理气象因素。
从地理位置看,石家庄市西边是太行山,地势从西往东逐渐降低,由于太行山的天然屏障作用,呈典型的“避风港”式地形。
石家庄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但是由于太行山天然屏障的阻挡,西边来的冷空气很难能够进来,造成了市区静风频率增大,风速降低,大风次数减少,逆温频率升高,大气扩散条件比较差的特点。
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湍流作用很难形成,一旦大气中出现逆温层,近地表的水汽和颗粒物不易扩散,就很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石家庄市气象局数据显示:近五年的平均风速不到2.0m/s ,静风和小风的频率高达近40%。
2014年石家庄市平均风速比2013年下降0.8m/s ,降至近1.0m/s ,在这种气象和地理因素的影响下,更不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
污染物一旦形成,由于静稳天气的影响,难以扩散,就会形成城市上空污染物的高度汇聚,加剧了市区的大气污染。
2.产业结构。
建国初期,国家投巨资在石家庄市建设大型棉纺织厂、制药厂,奠定了石家庄市的工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石家庄工业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以医药、纺织、化工、机械、电子、食品、轻工、钢铁、建材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
石家庄的华北制药、石药集团、神威药业、石家庄四药、以岭药业五家制药企业都跻身于2013年医药工业百强榜。
但是医药、化工、钢铁、印染、建材等行业又都是重污染行业,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大型企业建在市区,这些企业的高能耗和高排放也是“雾霾”的元凶之首。
对石家庄全市的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进行分析发现,石家庄产业结构偏重,高排放行业比重较大。
工业产值排名前十的钢铁、热电等行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近70%,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量也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近95%。
能源消费上,石家庄市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资料显示,2000年石家庄的煤炭消耗总量是1500万吨,2012年则是6100万吨,甚至超过著名煤产地太原所耗的4100万吨。
而同年北京年燃煤量2000万吨。
2012年石家庄仅23家热电联产企业和7座冬季供热站年耗煤就高达2390万吨,超过了北京或西安全年煤炭消耗总量。
冬季采暖期大量煤炭的使用也导致了重污染天气的频发。
石家庄市环境空气颗粒物污染源解析结果显示,燃煤排放是石家庄市颗粒污染物的首要污染来源,其中环境空气PM 10来源中燃煤占25.0%,PM 2.5来源中燃煤占28.5%。
石家庄市煤烟型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煤炭消费总量大,燃煤结构不合理。
3.扬尘。
为尽快改变城市面貌,树立全新的省会城市形象,2008年,石家庄市实施了“三年大变样”工程,这是石家庄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改造工程。
石家庄市启动“三年大变样”行动给城市带来了新的变化,改变了市容市貌,但在陆续改造城中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把整个城市变成了大工地,泛滥的房地产开发,让整个城市总是尘土飞扬,也加重了大气环境的恶化。
据报道,2011年以来开工建设的房地产违法建设项目共计540余个,近70%的工地没有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更没有在工地实施扬尘防治措施。
石家庄市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结果显示,环境空气PM10来源中扬尘占37.7%,是大气中PM10的首要污染来源,PM2.5来源中,扬尘占22.5%。
扬尘的主要来源是道路灰尘、建筑工地和城中村大量拆迁裸露的土地等。
4.机动车尾气。
机动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和固体悬浮颗粒等。
研究表明,汽车尾气是城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还会带来光化学烟雾污染。
石家庄机动车增长速度连续几年保持在20%以上,截至2014年底,石家庄市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00万辆。
2013年,石家庄市新增机动车月均超过2万辆,基本与北京每月2万辆的摇号配额同步。
石家庄市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结果显示环境空气PM10来源中,机动车占12.5%,PM2.5来源中,机动车占15.0%。
因此,机动车保有量的突增,也带来了大气污染物的急剧排放。
机动车尾号的限行,大气污染显著改善,也说明了这一点。
5.区域污染物迁移。
石家庄市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一旦在此汇集,将不太容易扩散和迁移。
石家庄市西部存在两条风带,一条是从石家庄到河北南部的磁县,另外一条是石家庄到天津。
石家庄地区正是两条风带的汇聚区,更重要的是,石家庄南部的邢台和邯郸是重污染区,而北部的保定和东部的衡水依然是重污染区,所以石家庄也是这两条明显污染物带的汇聚区,也造成石家庄地区的污染物数值的增加。
6.环保执法不力。
很多企业能够肆无忌惮地排放大气污染物,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为了GDP数值不去关心环境污染;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环保执法过软。
以前人们常说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一些企业想尽办法偷排偷放,企业内的环保设施是给监管部门看的,去检查的时候打开,检查人员一走就关,完全成为摆设,这不仅仅是石家庄的问题,也是全国环保执法存在的问题。
老版的《环境保护法》给予环保部门的执法权不够,惩罚力度太弱,导致了一些企业目无王法,给环境污染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新环保法出台以后,赋予环保部门按日处罚、行政拘留、问责等系列权力,可以说是史上最严环保法。
按日处罚罚款金额大幅度提升,会让企业为此付出一定的成本,甚至有破产的可能。
如果严格落实新环保法,当前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情况会有很大改善。
二、雾霾治理对策建议1.建立气象环境监测和预警机制。
建立完善的天气预警机制,开展水平能见度、垂直能见度和大气边界层的观测,提高污染天气预测的准确性并及时进行预警,针对不同的天气特征制定预警方案。
2.调整能源结构———压煤,大力倡导使用清洁能源。
从污染源解析中可知,燃煤是石家庄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必须大力推行清洁能源,逐渐实施煤改气工程,同时积极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源热泵等新能源技术,减少煤炭的使用,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
3.严格实施污染治理———减排。
减排是控制雾霾的关键因素。
在调整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积极引导高污染企业进行搬迁改造。
根据《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计划行动实施方案》,应大力推进城区钢铁、制药、焦化等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以河北省提出的“6654”工程为契机,不断削减产能,将调结构、控污染有机结合起来,强力推动产业转型,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
对效益差、污染重的产业,有序地予以淘汰。
同时积极开发经济、有效的废气治理措施,严格监督企业的污染治理设备的运行。
在推进结构调整、搬迁的同时,积极推进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完成火电、钢铁、化工等行业的除尘、脱硫、脱硝任务,严格控制石油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真正实现达标排放。
4.控制机动车的使用与尾气排放。
石家庄市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结果显示,有近15%的颗粒污染物来自机动车的排放。
目前机动车近200万辆,必须控制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同时严格控制机动车的尾气排放,积极推进新能源和混合动力汽车,淘汰落后的车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减少机动车的使用。
5.提升绿化总量。
由于现在市区内工地太多,裸露土地多,必须大力增加绿化面积,空间上采取点、线、环、面立体组合,植被选择上以乔、灌、草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造、管、护工作并重,不断提升植树绿化总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多树种、多层次、多效益的生态绿化格局,建设成“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森林城市。
6.依法治霾。
法律规章制度是控制雾霾的基本保障,要不断完善相关的环保法律,同时要求环境执法部门勇于担当,加强监督,根据新的《环保法》要求严格执法。
政府机构要将相关环境指标纳入经济发展规划,给予环保执法部门更多的权利,依法依规进行执法。
另外加强引导和宣传,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回馈给社会更多的环境效益。
7.区域联防联控。
区域联防联控是控制雾霾的重要手段,石家庄环境污染有10%~30%来自外地污染传输。
河北和京津都是雾霾的高发区,更需要三地进行区域的联防联控。
石家庄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主动和周边地区进行合作,优化各自的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共享污染源、污染治理技术等信息,相互协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联动,共同控制区域雾霾的发生。
参考文献:[1]环境保护部.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http:// /hjzl/zkgb/2013zkgb,2014-06-05.(下转第100页)[2]石家庄市环保局.2013年和2014年石家庄市环境质量公告[EB/OL ].http :// ,2015-05-22.[3]魏文秀,张欣,田国强.河北霾分布与地形和风速的关系[J ].自然灾害学报,2010,(1):49-52.[4]张小曳,孙俊英,等.我国雾霾的成因及治理的思考[J ].中国科学,2013,(13):1178-1186.[5]张军英,王兴峰.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10):157-160.[6]王跃思,姚利,等.京津冀大气霾污染及控制策略思考[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3):353-362.[7]周强.京津冀雾霾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如何治理[J ].科技咨询,2014,(8):125-129.[8]孙彦敏,郝园,裴琨.石家庄市灰霾天气特征及防控对策[J ].河北工业科技,2014,(1):62-64.责任编辑、校对:艾岚Reason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Haze Formation in Shijiazhuang CityKang Aibin 1,Li Yanling 2,Zhang Bin 1,Zhong Huimin 1(1.Teaching Affairs office,Hebei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26,China ;2.School of Humanities,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050061,China)Abstract:Haze happens frequently in Shijiazhuang city in recent years,and we can analyze reasons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weather conditions,industrial structure,vehicle exhaust,dust and regional contaminant migration and govern effectively the haze by establishing 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reducing emission and the use of coal,restricting the number of car purchase,regionally joint preventing controlling,and increasing green areas,etc.Key words:Haze,geographical weather conditions,industrial structure,energy consumption,motor vehicle exhaust,environ -mental protection law enforcement,clean energy,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上接第90页)程·教材·教法》,199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