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达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调整部分中央管理的企业1999年工资总额计划的通知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调整部分中央管理的企业1999年工资总额计划的通知(劳社部函〔1999〕196号)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企业集团、总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和工资水平,我们对铁道部等60家中央直属企业1999年的工资总额计划进行了调整,并继续对工资水平偏高的垄断行业从紧控制。
现将调整后的1999年工资总额计划下达给你们(附后),请遵照执行。
请你们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分配制度。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部分中央管理的企业1999年工资总额调整计划┏━━━━━━━━━━━━━━━━┯━━━━━━━━━━━━━━━━━┓┃│工资总额(万元)┃┃单位├─────┬─────┬─────┨┃│1999年计划│1999年计划│1999年计划┃┃│基数│增加数│到达数┃┠────────────────┼─────┼─────┼─────┨┃铁道部│3644000 │218640 │3862640 ┃┠────────────────┼─────┼─────┼─────┨┃信息产业部│817457 │63469│880926 ┃┠────────────────┼─────┼─────┼─────┨┃国家邮政局│705716 │75287│781003 ┃┠────────────────┼─────┼─────┼─────┨┃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48666│3639 │52305┃┠────────────────┼─────┼─────┼─────┨┃中国邮电器材总公司│11733│935 │12668┃┠────────────────┼─────┼─────┼─────┨┃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19904│20047│39951┃┠────────────────┼─────┼─────┼─────┨┃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34897│4003 │38900┃┠────────────────┼─────┼─────┼─────┨┃长江口航道建设公司│103 │8 │111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164516 │7271 │171787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101411 │12800│114211 ┃┠────────────────┼─────┼─────┼─────┨┃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115790 │10262│126052 ┃┠────────────────┼─────┼─────┼─────┨┃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194 │20 │214 ┃┠────────────────┼─────┼─────┼─────┨┃国家电力公司│2136785 │154064 │2290849 ┃┠────────────────┼─────┼─────┼─────┨┃其中:电力公司直属企业│620000 │43400│663400 ┃┠────────────────┼─────┼─────┼─────┨┃东北电力集团│299800 │20986│320786 ┃┠────────────────┼─────┼─────┼─────┨┃华北电力集团│325800 │22806│348606 ┃┠────────────────┼─────┼─────┼─────┨┃华中电力集团│293180 │20523│313703 ┃┠────────────────┼─────┼─────┼─────┨┃华东电力集团│321173 │22482│343655 ┃┠────────────────┼─────┼─────┼─────┨┃西北电力集团公司│202437 │14169│216606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74395│9698 │84093┃┠────────────────┼─────┼─────┼─────┨┃其中: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33262│3983 │37245┃┠────────────────┼─────┼─────┼─────┨┃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2136372 │119949 │2256321 ┃┠────────────────┼─────┼─────┼─────┨┃中国中旅集团公司│4130 │165 │4295 ┃┠────────────────┼─────┼─────┼─────┨┃中国福马林业机械集团公司│7609 │609 │8218 ┃┠────────────────┼─────┼─────┼─────┨┃中国林业国际合作集团公司│5782 │529 │6311 ┃┠────────────────┼─────┼─────┼─────┨┃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1491 │149 │1640 ┃┠────────────────┼─────┼─────┼─────┨┃中国轻工(集团)总公司│1623 │155 │1778 ┃┠────────────────┼─────┼─────┼─────┨┃中国轻工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460 │10 │470 ┃┠────────────────┼─────┼─────┼─────┨┃中国华轻实业公司│80 │17 │97 ┃┠────────────────┼─────┼─────┼─────┨┃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183 │69 │252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1455 │417 │1872 ┃┠────────────────┼─────┼─────┼─────┨┃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1709 │108 │1817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投有限责任│14604│980│15584┃┃公司│││┃┠────────────────┼─────┼─────┼─────┨┃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3773 │963 │4736 ┃┠────────────────┼─────┼─────┼─────┨┃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815 │90 │905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总公司│15168│-196 │14972┃┠────────────────┼─────┼─────┼─────┨┃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17585│2000 │19585┃┠────────────────┼─────┼─────┼─────┨┃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4354 │262 │4616 ┃┠────────────────┼─────┼─────┼─────┨┃中国科学器材进出口总公司│578 │142 │720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11588│1434 │13022┃┠────────────────┼─────┼─────┼─────┨┃中商企业集团公司│3536 │516 │4052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1445 │687 │2132 ┃┠────────────────┼─────┼─────┼─────┨┃中国化工供销(集团)总公司│2250 │238 │2488 ┃┠────────────────┼─────┼─────┼─────┨┃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1965 │585 │2550 ┃┠────────────────┼─────┼─────┼─────┨┃中国乐凯胶片公司│8739 │1414 │10153┃┠────────────────┼─────┼─────┼─────┨┃中国种子集团公司│1279 │117 │1396 ┃┠────────────────┼─────┼─────┼─────┨┃中国纺织物资(集团)总公司│630 │38 │668 ┃┠────────────────┼─────┼─────┼─────┨┃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24301│3299 │27600┃┠────────────────┼─────┼─────┼─────┨┃神华集团公司│66495│12185│78680┃┠────────────────┼─────┼─────┼─────┨┃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55 │18 │73 ┃┠────────────────┼─────┼─────┼─────┨┃中国新时代科技发展公司│2601 │97 │2698 ┃┠────────────────┼─────┼─────┼─────┨┃中国唱片总公司│1612 │182 │1794 ┃┠────────────────┼─────┼─────┼─────┨┃中国牧工商(集团)公司│4000 │429 │4429 ┃┠────────────────┼─────┼─────┼─────┨┃中国烟草总公司│419584 │38791│458375 ┃┠────────────────┼─────┼─────┼─────┨┃中国人民银行(不含印钞公司)│199800 │20455│220255 ┃┠────────────────┼─────┼─────┼─────┨┃中国农业银行│619000 │43140│662140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53044│2656 │55700┃┠────────────────┼─────┼─────┼─────┨┃交通部秦皇岛港务局│30423│2731 │33154┃┠────────────────┼─────┼─────┼─────┨┃深圳三九企业集团│22174│1109 │23283┃┠────────────────┼─────┼─────┼─────┨┃华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13520│1352 │14872┃┠────────────────┼─────┼─────┼─────┨┃中国国际旅行社│2825 │2451 │5276 ┃┠────────────────┼─────┼─────┼─────┨┃国家安全部│1261 │113 │1374 ┃┠────────────────┼─────┼─────┼─────┨┃国家旅游局│8239 │180 │8419 ┃┠────────────────┼─────┼─────┼─────┨┃新华航空公司│1300 │464 │1764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12790│1279 │14069┃┠────────────────┼─────┼─────┼─────┨┃中国远东国际贸易总公司│1877 │-67 │1810 ┃┠────────────────┼─────┼─────┼─────┨┃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69094│2984 │72078┃┠────────────────┼─────┼─────┼─────┨┃国家开发银行│7440 │0 │7440 ┃┗━━━━━━━━━━━━━━━━┷━━━━━┷━━━━━┷━━━━━┛——结束——。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工作的意见正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工作的意见(劳社部发[2002]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几年来,劳动保障规划的形式、内容和编制方法不断得到了改进和完善。
但也应当看到,随着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和劳动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劳动保障规划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规划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和实际工作目标脱节的问题,规划的执行缺乏相应的监测,出现了规划流于形式的倾向。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规划作用的发挥。
为适应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形势,充分发挥规划的调节和导向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劳动保障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劳动保障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劳动保障规划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而且是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在一定时期内劳动保障工作的行动纲领。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规划理论、制度、方法和手段创新,在改进宏观指导上下功夫,加强劳动保障规划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与年度各项工作目标的有机衔接,保障劳动保障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改革规划内容,科学编制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编制劳动保障规划,要与计委、财政、统计等部门密切联系,主动听取意见和建议,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及时落实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规划中,做好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的协调、衔接与平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5.09•【文号】劳社部发[2002]10号•【施行日期】2002.05.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劳社部发[2002]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下达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通知》(国发[2002]l号)精神以及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要求,结合各地区、有关部门报送的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草案),经综合平衡,我们编制了《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做好今年的计划工作。
2002年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部署,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切实安排好困难群体的工作和生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同时,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基础管理,巩固发展成果,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劳动保障事业的新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一、确保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各地要认真落实“三三制”规定,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并足额代缴社会保险费。
积极稳妥促进下岗职工出中心。
稳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增加到11000万人。
加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切实发挥失业保险作用。
二、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基本实现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全力巩固已经取得的扩面成果,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人数要增加到10910万人。
全面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1999年社会保险基金决算和200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9.12.16•【文号】劳社部函[1999]221号•【施行日期】1999.12.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1999年社会保险基金决算和200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函〔1999〕2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做好1999年社会保险基金决算和200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财社字〔1999〕60号)、《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财会字〔1999〕20号)的规定和本通知精神,切实做好1999年社会保险基金决算和200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报工作。
预算要求全面、客观,决算要求真实、准确。
二、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对1999年社会保险基金决算和200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情况做详细的分析说明,说明书与预、决算报表一起报送。
三、为方便工作,失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报表与其他社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报表分开编报。
其他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按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已布置的方法进行。
四、各地区1999年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报表和200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报表,经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于2000年2月底前报送我部失业保险司和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由于今年实行了新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此次印发的决算和预算报表与往年有所不同,请各地认真组织编报。
附件:1.1999年度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报表(略)2.2000年度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报表(略)3.1999年度失业保险基金决算报表(略)4.2000年度失业保险基金预算报表(略)1999年12月16日c29308--010510ljk。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02.13•【文号】劳社部发[2008]6号•【施行日期】2008.02.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根据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批转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6〕35号)的部署,我们编制了《200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做好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处理好城乡、区域和劳动保障各项事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稳步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一、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为契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增加就业总量,优化就业结构。
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继续落实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法律实施与政策的衔接,推进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同时,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其他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工作。
继续加强失业调控,加快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切实做好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逐步建立失业调控长效机制。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1.29•【文号】劳社部发[2004]3号•【施行日期】2004.01.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我们编制了《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做好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部署,以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协调推进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金保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一、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2004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的部署,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把就业再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更紧密衔接,形成良性互动;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集中力量解决政策落实中的操作难点,全面发挥政策的促进效应;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为重点,落实帮扶措施,推进再就业援助制度化。
确保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的目标任务。
统筹安排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残疾人就业、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和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管理工作。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1.04.24•【文号】劳社部发[2001]5号•【施行日期】2001.04.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我部编制了《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已经部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一年四月二十四日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今后五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指导和推动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精神,落实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一、“九五”主要成就和“十五”面临的形势1、“九五”主要成就“九五”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九五”计划的各项主要任务均已圆满完成。
--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就业总量进一步扩大,5年间城镇新增就业达3560万人左右,累计有13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
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就业人数首次下降到50%以下,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速超过第二产业;国有、集体经济单位就业人数下降,其他经济单位就业人数有较大增加。
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减少2000多万人,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
劳动预备制度逐步实行。
劳动部关于下达1996年劳动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6.03.27•【文号】劳部发[1996]98号•【施行日期】1996.03.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劳动部关于下达1996年劳动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劳部发〔1996〕9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解放军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计划单列企业集团:根据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199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国务院关于下达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通知》(国发〔1996〕1号)精神及国家计委对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总体安排,我们编制了《1996年劳动事业发展年度计划报告》和《1996年劳动事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现下达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七日1996年劳动事业发展年度计划报告1996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合理安排1996年劳动事业发展计划,努力开好头、起好步,对顺利完成“九五”时期劳动工作各项任务和促进2010年劳动事业发展远景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1995年劳动事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1995年是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一年,也是《劳动法》全面贯彻实施的第一年。
一年来,在党中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指导下,通过各级劳动部门的共同努力,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基本如期实现了国家劳动事业发展计划各项目标,基本情况是:城镇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全年安置城镇就业人数720万人,城镇失业率为2.9%;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进一步合理、有序,全年跨地区流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多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规模得到较好控制。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正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按照党的十六大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我们编制了《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本地区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的部署,落实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协调推进各项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
一、积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争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各地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要求,明确目标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开辟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岗位,落实促进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做好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工作,加强就业服务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培训后的再就业率。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00万,力争达到950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到400万人,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二、确保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积极稳妥地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对协议期满暂时无法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继续运用现有各类渠道筹措的资金保障其基本生活。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5.03.08•【文号】劳社部发[2005]7号•【施行日期】2005.03.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我们编制了《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做好计划的实施工作。
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劳动保障系统能力建设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在增加就业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制度体系,在全面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各类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在缓解当前突出矛盾的同时更加注重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在推进各项制度改革的同时更加注重法制、规划、信息网络、监督系统、管理和服务体系等基础建设,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加强劳动保障机构能力建设。
一、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落实各项目标责任,进一步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确保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00万人。
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
积极稳妥地推进并轨工作,切实搞好失业调控,防止失业过于集中,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之内。
二、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达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
发展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行业计划劳动工会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劳社部发[1999]17号
【发布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含劳动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1999.05.19
【实施日期】1999.05.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达1999年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
(劳社部发〔1999〕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下达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通知》(国发〔1999〕1号)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总体规划(1998-2002年)》要求,结合各地区、有关部门报送的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及1999年劳动保障工作要点,经综合平衡,我们编制了《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现下达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贯彻执行。
1999年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工作,要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