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系列课件以景寓情
- 格式:ppt
- 大小:738.00 KB
- 文档页数:16
以景结情课件20231102100940.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以景结情》的写作技巧,该内容位于教材第四章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以景结情”的概念、特点及作用;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以景结情案例;实践创作以景结情的短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以景结情”的概念,了解其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以景结情”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升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将“以景结情”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重点:理解“以景结情”的概念,分析经典案例,进行创作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欣赏,引发学生对“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以景结情”的概念,通过课件展示经典案例,让学生初步感受“以景结情”的魅力。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以景结情”的特点、作用,结合教材案例进行分析。
4. 例题讲解:选取一篇经典文章,分析其中的“以景结情”运用,让学生深入理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以景结情”技巧,对一幅画或一个场景进行描述,进行创作实践。
6.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点评,教师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以景结情》2. 内容:(1)概念:以景结情(2)特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作用:升华主题、渲染氛围(4)经典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的田野”为题,运用“以景结情”的技巧,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以景结情”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经典文学作品,深入了解“以景结情”在不同作品中的表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及答案示例。
以景结情课件20231102100940.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景结情》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如何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该部分内容在教材的第三章节,涉及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描绘,以及如何将这些景物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以景结情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景物描绘来表达情感。
2. 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以景结情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景物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作文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对以景结情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以景结情的基本方法,结合教材中的例文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美景,以及当时的情感体验。
4. 例题讲解:选取一篇以景结情的范文进行讲解,分析其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方法,选取一个景物进行描绘,并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6. 互动交流: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以景结情2. 板书内容:a. 景物描写方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色彩渲染、形象比喻等。
b. 情感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以“秋天的校园”为题,写一篇以景结情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生活中的美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描绘,提升写作水平。
同时,推荐一些以景结情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第七单元写作任务《如何做到情景交融》课件(共3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37张PPT)理解散文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情景交融的内涵,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选取恰当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手法,能够加以运用进行散文创作。
通过作品所写景物的特点推断出其中的情感,并能联系社会和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感悟思考。
“昔人论诗,有情语、景语之分。
殊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在写景散文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构筑一篇优秀的散文。
那么,我们的散文创作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呢?课内回顾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故都的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荷塘月色》无论《故都的秋》还是《荷塘月色》,都是以写“情”开头的:“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是《故都的秋》,一开始就奠定了感情基调,渲染了“悲秋”的色彩;“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这是《荷塘月色》,一开始就向读者展露心情,因为心境不宁静,所以想起能够使人宁静的“荷塘”。
可见,“情”是统帅,是灵魂,因情才能写景。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范晞文《对床夜话》有的人通过写景来凑字数,变成了为了写景而写景。
这样写出来的景,非但没有意义,反而使作品变得臃肿累赘。
还有人心里想的和笔下写的完全是两码事,写出来的景杂乱不堪,前言不搭后语。
【精品】以景结情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以景结情”的写作手法;2. 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灵活运用“以景结情”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
重点:掌握“以景结情”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让学生描述画中的景色,引出“以景结情”的概念。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以景结情”的定义、分类及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创作灵感。
4.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运用“以景结情”手法的例文,讲解其写作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尝试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以景结情2. 定义: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的一种写作手法。
3. 分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衬情。
4. 作用: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丰富文章的情感内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写一篇描绘自然景物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运用“以景结情”手法的经典文学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例题讲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文,分析其写作技巧,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以景结情”。
4. 互动交流:确保学生展示作品的环节能够得到有效组织和指导。
5.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应具有实际操作性,能够让学生将所学手法应用到实践中。
一、教学难点的突破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