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师讲义培训课程开发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48
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案(参考)第一章:培训师的职责与角色1.1 理解培训师的角色解释培训师的职责探讨培训师在企业中的重要性1.2 培训师的核心技能分析培训师所需的沟通技能探讨培训师的教学技巧1.3 培训师的职业发展讨论培训师的职业道路提供培训师职业发展的建议第二章:培训计划的制定2.1 确定培训需求解释如何评估培训需求提供制定培训计划的方法2.2 设计培训课程分析培训课程的结构探讨培训材料的开发与选择2.3 制定培训预算解释如何制定培训预算提供控制培训成本的策略第三章:培训师的teaching 方法3.1 讲授法解释讲授法的优势和劣势提供有效的讲授技巧3.2 互动式教学法探讨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互动式教学的方法和技巧3.3 实践式教学法解释实践式教学法的概念提供实践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第四章:培训师的沟通技巧4.1 非语言沟通分析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探讨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和策略4.2 语言沟通技巧解释有效沟通的原则提供提高语言沟通技巧的方法4.3 倾听技巧分析倾听在培训中的重要性提供提高倾听技巧的策略第五章:培训师的评估与反馈5.1 培训师的自我评估解释自我评估的重要性提供自我评估的方法和工具5.2 培训师的绩效评估分析绩效评估的目的和重要性提供实施绩效评估的步骤和技巧5.3 培训反馈解释反馈的重要性提供有效的反馈技巧和策略第六章:培训师的视觉辅助工具6.1 演示文稿的制作解释如何制作吸引人的演示文稿提供演示文稿设计的原则和技巧6.2 教具和模型的使用探讨教具和模型在培训中的作用提供选择和使用教具和模型的建议6.3 视频和多媒体的应用分析视频和多媒体在培训中的优势提供剪辑和制作视频的技巧第七章:培训师的课堂管理7.1 创建积极的课堂氛围解释积极课堂氛围的重要性提供创建积极课堂氛围的策略7.2 学员行为管理分析学员行为的类型和原因提供应对不当行为的技巧和策略7.3 时间管理解释时间管理在培训中的重要性提供有效管理培训时间的技巧和策略第八章:培训师的课程创新8.1 设计创新课程探讨课程设计的新方法和理念提供实施创新课程的步骤和技巧8.2 运用科技辅助培训分析科技在培训中的作用和优势提供运用科技辅助培训的策略和技巧8.3 培训师的终身学习解释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提供终身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第九章:培训师的领导力9.1 培训师与学员的关系分析培训师与学员关系的性质提供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和策略9.2 团队建设解释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提供实施团队建设的步骤和技巧9.3 情境领导理论介绍情境领导理论的基本概念提供应用情境领导理论的技巧和策略第十章:培训师的职业发展10.1 持续学习与成长解释持续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提供实现持续学习与成长的途径和方法10.2 建立专业网络分析建立专业网络的作用和意义提供建立和维护专业网络的技巧和策略10.3 未来培训趋势探讨未来培训的发展趋势提供应对未来培训挑战的策略和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培训师的职责与角色重点:培训师的核心技能和培训师的职业发展。
企业内训师及教材开发管理办法一、目的为支撑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激励员工将先进成熟且符合公司要求的知识、经验、能力予以积累、传播、应用,通过内部“传帮带”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股份及下属分子公司、控股公司。
三、定义(一)课程体系:分为专业技能提升类、管理类等。
(二)内部讲师:指在公司内部选拔,经公司考核其资历、讲课技巧等资质后,承担公司部分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讲授任务的兼职人员,属于公司共享的师资力量。
四、职责分工(一)股份人力资源部1、统筹师资管理具体工作,如师资、教材、试题库的开发与建设等。
2、统筹内训师的授课激励管理等。
(二)内部讲师1、负责专长领域内人员知识技能的分析与规划,为公司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建议。
2、负责主讲课题的培训教材开发、资料与道具制作、考核方案编制等,达成培训效果。
3、完成公司安排或年度培训计划中的教学任务与相应的学习成果考核。
4、按照公司保密规定,对各种培训资料妥善保管,不得随意将涉密培训资料转存、拷贝,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五、具体内容(一)内部讲师管理1、讲师来源(1)各级管理层:各级管理层皆负有培养员工的责任,是内部兼职讲师的主要承担者。
(2)业务和技术骨干:各部门的业务骨干、优秀技术人员。
(3)各分子公司出资参加各种高级研修、培训班的员工。
(4)在公司范围内的某些领域颇有造诣、业务精湛的其他员工。
2、任职资格(1)高度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有责任心,品德高尚,能为人师表。
(2)岗位工作技能丰富,知识全面,且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工作绩效。
(3)有很强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好,思路清晰,应变能力强。
3、内部讲师的等级及条件(1)讲师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2)内部讲师申请程序①申请A.员工自荐:已转正的公司员工可根据要求自行提交申请。
B.部门推荐:部门可推荐有授课需求且具备讲师资质的人员。
C.公司指派:由人力或相关部门根据员工职能职责践行情况、工作绩效、表达能力等条件,指派相关人员。
《培训与开发》教学教案第一章:培训与开发概述1.1 培训与开发的定义1.2 培训与开发的重要性1.3 培训与开发的目标1.4 培训与开发的流程第二章:培训需求分析2.1 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2.2 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2.3 培训需求分析的步骤2.4 培训需求分析的注意事项第三章:培训计划设计与实施3.1 培训计划设计的原则3.2 培训计划设计的步骤3.3 培训计划的实施与管理3.4 培训计划的评估与改进第四章:培训方法与技巧4.1 培训方法的选择与运用4.2 培训师的培训与选拔4.3 培训材料的准备与制作4.4 培训环境的设置与管理第五章:培训与开发的有效性评估5.1 有效性评估的目的与意义5.2 有效性评估的方法与工具5.3 有效性评估的实施步骤5.4 有效性评估的结果分析与改进第六章:员工发展培训与开发6.1 员工发展培训与开发的重要性6.2 员工发展培训与开发的策略6.3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培训开发6.4 员工晋升与培训开发的关联第七章:培训与开发的技术应用7.1 数字化培训与开发工具7.2 在线培训平台的选择与应用7.3 移动学习与社交媒体在培训开发中的应用7.4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培训开发中的应用第八章:特殊群体的培训与开发8.1 新员工入职培训与开发8.2 管理层培训与开发8.3 老龄员工与年轻员工的培训与开发策略8.4 跨文化团队的培训与开发第九章:培训与开发的资源管理9.1 培训与开发资源的分类9.2 培训与开发资源的整合与利用9.3 培训与开发资源的评估与优化9.4 培训与开发资源的维护与管理第十章:培训与开发的趋势与挑战10.1 培训与开发现代化的趋势10.2 培训与开发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0.3 培训与开发的创新策略10.4 培训与开发的国际化发展第十一章:培训与开发的法律法规遵循11.1 培训与开发相关的法律法规概述11.2 培训与开发的合规性要求11.3 培训与开发的法律法规风险管理11.4 案例分析:培训与开发的法律纠纷及应对第十二章:培训与开发的财务管理12.1 培训与开发的成本收益分析12.2 培训与开发的预算编制与控制12.3 培训与开发的资金筹集与管理12.4 培训与开发的财务报告与评估第十三章:特殊情境下的培训与开发13.1 危机管理培训与开发13.2 变革管理培训与开发13.3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培训与开发13.4 领导力发展与培训第十四章:培训与开发的案例研究14.1 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培训与开发案例分析14.2 培训与开发的成功案例解析14.3 培训与开发的失败案例分析及教训14.4 案例研究方法在培训与开发中的应用第十五章:培训与开发的未来发展15.1 培训与开发与组织战略的融合15.2 培训与开发与学习型组织的构建15.3 培训与开发在人才竞争中的作用15.4 培训与开发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培训与开发》这一主题的教学教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目录案例1:《某板岩加工厂的岗前培训课程》(初级P60) (2)案例1分析 (2)案例2:《首钢总公司为培训课程开发做点什么准备》(初级P67) (3)案例2分析 (3)案例3:《2002年班组长培训课程方案》(中级P277) (4)案例3分析 (5)案例4:《西门子的培训课程体系》(中级P291) (6)案例4分析 (8)案例5:《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培训教学大纲》(中级P302) (9)案例5分析 (12)案例6:《某供电公司班组创新课程方案》(高级P137) (12)案例6分析 (15)案例7:《首钢热连轧薄板人员培训课程计划》(高级P146) (16)案例7分析 (19)案例1:《某板岩加工厂的岗前培训课程》(初级P60)某板岩加工厂,是一所有50年建厂历史的老企业。
50年来,不论环境如何变化,他们总是坚持一个信念加强职工的思想、文化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工厂管理者进一步认识到,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一方面继续强化职工思想、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职工的业务培训。
厂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主管部门与生产管理部门密切合作,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开发出许多形式灵活、切合实际的业务培训课程。
通过思想、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这个企业开发的新员工培训项目中一门岗前培训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课程名称:板岩加工基础二、培训对象:板岩加工岗位的全体新员工三、课程所需学时:60学时四、课程实施地点:教室、生产现场五、课程总体安排表案例1分析本案例课程属于业务技术岗前培训课程,其内容是围绕新员工上岗所需要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安排的,包括了本岗位的基本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安全生产三方面内容。
该课程方案由三个具体教学内容构成,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了培训课时和相应的实施地点。
该方案是依据狭义的课程设计思想安排的。
若按我国旧的课程评判标准进行评价,其内容比较规范、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