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 格式:pptx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8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一、认识数字1. 学习认识0-5的数字及其数量。
2. 学习认识数字的书写和书写顺序。
二、认识点和线1. 学习认识点和线的基本概念。
2. 学习画点和线的基本方法。
三、认识图形1. 学习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2. 学习识别和画出各种基本图形。
四、认识长度1. 学习认识长度,并使用手指、手掌等进行长度比较。
2.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认识重量1. 学习认识重量,并使用手感、比较重量等方式进行重量的比较。
2. 学习使用秤称量物体的重量。
六、认识时间1. 学习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朝、午、晚等。
2. 学习使用钟面和指针读时间。
七、认识金钱1. 学习认识元、角的基本概念。
2. 学习使用零钱进行简单的购物和计算。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初步认识数字、图形、长度、重量、时间和金钱等基本数学概念,并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方法。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要点一、语音1. 学习认识声母、韵母及声调。
2. 学习正确书写和读音拼音、声调。
二、词语1. 学习认识一些生字词语。
2. 学习通过图画和注音学习一些简单词语。
三、语法1. 学习认识一些简单的语法规则,如主谓一致、时态等。
2. 学习通过简单句子的构成和变换学习一些语法知识。
四、文学1. 学习朗读一些简单的诗歌、儿歌和故事。
2. 学习画图、表演等形式学习背诵一些文学作品。
五、书写1. 学习正确握笔、书写汉字、标点符号等书写基本知识。
2. 学习通过练习提高书写技巧,书写规范。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语文的主要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拼音、词语、语法、文学和书写等语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一年级上册数学和语文的知识要点包括了数字、图形、长度、重量、时间、金钱、声母、韵母、声调、词语、语法、文学、书写等内容。
这些知识内容涵盖了数学和语文这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梳理2024 1. 统计图形1.棒形图:用一定长度的条形来表示各种数量大小和比较。
2.饼状图:用圆的形状来表示各种数量大小和比较。
2. 数字的认识1.数字的含义与大小。
2.数字的数码及其组成方式。
3.数内数外以及数的大小比较。
4.数字的正反序及其应用。
3. 计算1.加减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2.简单计算法及其应用;3.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应用;4.减法的加减法语言转化及其应用;5.顺序计算法及其应用。
4. 分数1.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认识;2.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转换和化简;3.分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5. 时间1.会读懂日历、时间;2.会使用时、分、秒、上午、下午、周、月、年等词语;3.能够辨认、比较、估算时间的长度;4.能够根据时间线索写出简单的日志等。
6. 三位数的认识1.三位数的概念及其组成;2.三位数的大小比较;3.三位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4.三位数的数码排列及数码判断。
7. 二位数的认识1.二位数的概念及其组成;2.二位数的大小比较、排序;3.二位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4.二位数的数码排列及数码判断。
8. 一年级数学应试技巧1.能够简单应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工具拓展知识;2.能够灵活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和数学语言。
3.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数学工具,提高解题效率;4.能够掌握数学作答技巧和应试心理,提高应试水平。
以上为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梳理,按照教材分章节详细列出了所需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需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以后学习数学非常有用,也是应试的必备知识。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读数、写数1.读20以内的数。
①正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 16 17 18 19 20.②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③ 2个2个的数: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无论是正数、倒数还是从指定中间数开始数都要会)。
④ 5个5个的数:0 5 10 15 20(无论是正数还是倒数都要会)。
⑤单数:1、3、5、7、9 ……⑥双数:2、4、6、8、10 ……(注: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①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10个“一”就是1个“10”,一个“十”就是10个“一”。
如: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2个“1”表示的意义不同。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②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
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十。
③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观察图中的16个图形,从左数第三个和从右数第二个分别是哪个图形?这种题目需要注意方向和位置,同时要知道“几”和“第几”之间的区别。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第一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三单元知识汇总一、数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首先引入了1至5这五个基本数字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物到抽象的数字,让学生体会基数的含义。
每个数字都代表不同物体的数量,比如有两个苹果就用数字“2”来表示。
●数序:从前往后数,数字的顺序是1、2、3、4、5;从后往前数则是5、4、3、2、1。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数的基本顺序观念。
●数的写法:学生需要学会在田字格中认真、工整地书写这些数字,确保每个数字的形状正确,占格合理。
二、比大小本单元还介绍了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当比较两个数时,如果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等号“=”表示,例如3=3;如果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大于号“>”表示,如5>3;如果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则用小于号“<”表示,如3<4。
●使用“>”或“<”时,有一个重要的规则: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序数和基数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区分序数和基数的概念。
基数表示物体的数量,用“几”来表示,比如“5个苹果”;而序数则表示物体的次序,用“第几”来表示,比如“第三个苹果”。
●确定排列顺序:首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四、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
一个数(1除外)可以分成几和几,例如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分解时要有序进行,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减法1.加法: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
比如,2个苹果和3个苹果放在一起,就是2+3=5个苹果。
计算时,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2.减法:减法则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
例如,有5个苹果,吃掉2个,还剩3个,即5-2=3。
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解、想加算减等方法。
六、0的认识本单元还详细介绍了数字0。
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同时也表示起点。
学生需要学会0的读法(读作零)和写法(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8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8篇)数学可以训练你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
因此要从小的教育学习是十分有必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篇1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上:位置方位名词,例:汽车在马路的上面。
下:位置方位名词,例:船在桥的下面。
前:位置方位名词,例: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后:位置方位名词,例: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
2.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12-9=3.3.图形的拼组4.数一数:5.读数: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
6.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
例:39和145比较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7.100以内数的认识:100读作“一百”,等于10个10相加;99读作“九十九”,等于100减去1.8.认识人民币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篇2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2.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4.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5.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6.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7.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
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篇3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准备课。
1. 数一数。
- 通过观察主题图,数出图中不同物体的数量,如1个太阳、2只小鸟等。
初步建立数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数,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 比多少。
-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例如,3个苹果和3个梨,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梨,刚好对完,说明苹果和梨同样多。
- 多和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如4朵红花和3朵黄花,一朵红花对着一朵黄花,红花还剩1朵,说明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
二、位置。
1. 上、下、前、后。
- 上、下:以物体为参照,在高处的为上,在低处的为下。
例如,小鸟在树的上面,小兔在树的下面。
- 前、后:面对的方向为前,背向的方向为后。
如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小红在小明的后面。
2. 左、右。
- 认识左右时,一般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
写字的手是右手,另一只手是左手。
- 在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时,要明确是以谁为标准来判断的。
例如,对于一排小朋友,从左边数第3个小朋友,这里是以观察者的左边为标准的。
三、1 - 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 - 5的认识。
- 1 - 5各数的含义:1可以表示1个物体,如1个气球;2可以表示2个物体,像2个小朋友等。
- 数的顺序:1、2、3、4、5,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1。
- 书写: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1 - 5各数,1是从上到下写一笔;2是从右上到左下再到右下写一笔;3是从上到下写半圆,再从下到上写半圆;4是先写竖,再写横折,横;5是先写竖弯钩,再写横。
2. 比大小。
-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
例如,3>2,表示3比2大;2<3,表示2比3小;3 = 3,表示3和3同样大。
- 比较大小的方法:可以通过一一对应或者数的顺序来比较。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数与代数。
(一)1 - 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知识点1:1 - 5的基数含义。
- 通过观察主题图,如课本上的小朋友、小动物等数量,认识1、2、3、4、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例如,1个太阳、2只小鸟等。
- 会用点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数量,数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等),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 知识点2:1 - 5的数序。
- 明确1 - 5各数的顺序,1后面是2,2后面是3,3后面是4,4后面是5。
可以通过直尺上的数字顺序来加深理解,也可以让孩子按照顺序数手指来记忆。
- 会比较1 - 5各数的大小,例如1<2,3>2等。
可以用实物比较,如1个苹果比2个苹果少。
3. 知识点3:1 - 5的加减法。
- 加法:理解加法的含义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例如,1只小鸟和2只小鸟合起来是3只小鸟,写成算式1+2 = 3。
通过摆小棒、数手指等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加法的运算过程。
- 减法:知道减法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
如3个气球飞走1个,还剩2个,算式是3 - 1=2。
同样可以用实物操作来辅助学习。
(二)0的认识和加减法。
1. 知识点1:0的含义。
- 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如盘子里没有苹果,可以用0来表示。
- 还可以表示起点,像直尺上的0刻度,是测量长度的起点。
2. 知识点2:0的加减法。
- 0加几等于几,如0+3 = 3;几加0也等于几,如2+0 = 2。
- 相同的数相减得0,如3 - 3 = 0。
(三)6 -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 知识点1:6 - 10的基数含义和数序。
- 观察课本上的各种物体数量,认识6 - 10各数。
例如,6朵花、7个气球等。
- 掌握6 - 10各数的顺序,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如6<7,9>8等。
2. 知识点2:6 - 10的加减法。
- 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加减法。
例如,6可以分成1和5,那么1+5 = 6,6 - 1 = 5。
- 解决简单的图文应用题,学会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确定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展开,对于孩子们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一
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的知识点:
1. 数字的认识:孩子们需要认识0到10的数字,并理解它们所代表
的数量。
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孩子们开始接触数学的第一步。
2. 数字的书写:不仅要认识数字,孩子们还应该学会正确地书写这些
数字。
书写练习有助于加深对数字形状和顺序的记忆。
3. 数的比较:孩子们需要学会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理解哪个数字更
大或更小。
4. 计数:孩子们要学会从1数到10,并且能够正确地数出物体的数量。
5. 基本的加减法:一年级上册的孩子们需要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这是数学运算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数学概念的前提。
6. 认识图形:孩子们需要认识并区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7. 测量:孩子们要学习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8. 时间的认识:孩子们需要了解钟表的基本构造,并学会识别整点。
9. 货币的认识:孩子们要学习认识基本的货币单位,如硬币和纸币,
并理解它们的价值。
10.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孩子们要学会如何收集数据,并使用图表来
整理和展示这些数据。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孩子们可以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通过各种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巩固这些知识点,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正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2个2个的数: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正数、倒数或从指定中间数开始数都要会)5个5个的数:0 5 10 15 20((正数、倒数都要会)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10个“一”就是1个“10",一个“十”就是10个“一”。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2个“1”表示的意义不同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概念知识点整理如下:1.数的认识-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表达数量的概念,可以用来计数和比较大小。
-数的性质:数有大小和顺序之分,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数的读法和写法:数可以用汉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读法和写法可以根据数量的大小进行变化。
2.数字0-9的认识-数字的定义:数字是用来表示数值的符号,0-9是最基本的数字。
-数字的顺序:数字之间有顺序之分,从0-9依次排列。
-数字的读写方法:可以用汉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例如0可以读为“零”或“0”。
3.数的比较-数的比较大小:可以通过数字的大小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符号。
-数的顺序比较:可以按照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数的顺序-数的顺序:数可以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数字序列:数字序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字,可以根据规律进行延伸。
-数的位置:数在数字序列中的位置可以用序号表示,如第一、第二、第三等。
5.数的加减法-加法的概念: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一个新的数。
-加法的符号和规则:加法用“+”表示,按照先加后减的规则进行计算。
-减法的概念: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一个新的数。
-减法的符号和规则:减法用“-”表示,按照大数减小数的规则进行计算。
6.数的分解与合成-分解的概念:分解是将一个数拆分成若干个数的和。
-因子:将一个数拆分成若干个数的因子,可以用来进行分解。
-合成的概念:合成是将若干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一个新的数。
-倍数:将一个数重复加上自身得到的数是这个数的倍数。
7.数的计数-计数的概念:计数是按照规定顺序对事物进行逐个编号。
-顺序数:按照顺序进行编号的数,可以用来进行计数。
-序数词:表示事物序号的词语,如第一、第二、第三等。
8.数的积分和积分算法-积分的概念:积分是将若干个相同的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
-积分的符号和规则:积分可以用“×”表示,按照交换律和分配律进行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一年级的小宝贝们呀,数学就像一个超级有趣的魔法世界哦。
咱们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好多好玩的知识点呢。
数的认识可是个大板块。
从1开始呀,1像小棍细又长,小宝贝们最先认识这个孤单的1。
然后就是2啦,2像小鸭水中游,这时候数字开始有小伙伴啦。
3像耳朵听声音,数字越来越有趣了。
数这些数字的时候,就像是在数自己心爱的小玩具一样。
数的顺序也很重要呢,要能顺着数,1、2、3、4、5……就像小火车一节一节往前开,也能倒着数,5、4、3、2、1,就像小火车倒着开回车站啦。
比大小也很有意思哦。
小宝贝们要学会看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比如说3比2大,就像3个小饼干比2个小饼干多呢。
还有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这三个小符号,等于号就像两座小桥梁一样平平稳稳的,表示两边一样多。
大于号嘴巴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尖尖朝着小数瞧,这就像小符号们在玩游戏,告诉我们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呢。
加减法可是数学里的超级明星啦。
1+1=2,这就像把一个小苹果和另一个小苹果放在一起,就有2个小苹果啦。
减法呢,3-1 =2,就像是本来有3个小糖果,吃掉1个,还剩下2个小糖果哦。
小宝贝们要学会用手指头来算加减法,这可是个很实用的小妙招呢。
还有认识图形呢。
正方形方方正正的,就像小盒子的面一样。
长方形长长的,像书本的面。
三角形有三个尖尖的角,像小三角旗。
圆形呢,圆溜溜的,就像小皮球。
小宝贝们可以在周围的环境里找到这些图形,家里的桌子可能是长方形的,墙上的钟表可能是圆形的,这样学习图形就变得超级简单啦。
钟表的认识也很有趣哦。
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
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一大格呢。
小宝贝们可以看着家里的钟表,去感受时间的变化,知道什么时候该起床,什么时候该睡觉啦。
在我看来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这些知识点都特别可爱又实用。
它们就像一个个小积木,小宝贝们把这些小积木都掌握好,就能慢慢搭建起自己的数学小城堡啦。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3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3单元知识点》一年级的小宝贝们呀,数学可有趣啦。
咱们先来说说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哦。
这一单元主要是认识数字呢。
像1呀,就像一根小棍棍,可简单啦。
小宝贝们要学会写这个1,从右上角起笔,斜着直直地下来就好啦。
还有2呢,就像一只小鸭子的弯弯脖子。
在认识数字的时候,要知道每个数字代表的数量哦。
比如说1就代表1个东西,2就代表2个东西。
数的分与合也在这一单元很重要呢。
1和1合起来就是2啦。
就像你有1个小苹果,妈妈再给你1个小苹果,你就有2个小苹果啦。
这种分与合的概念对后面的加减法学习可有用处啦。
再讲讲第二单元。
这单元开始有比大小啦。
宝贝们要知道大于号和小于号像什么。
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就像一张大嘴巴要吃大的数字;小于号呢,尖尖朝着小数,就像小尖尖在指小的数字。
3比2大,就可以写成3>2,2比3小,就是2<3啦。
还有数的顺序也很关键。
0、1、2、3……按照这样的顺序往后数。
宝贝们可以一边数一边用小手指来指着数,这样就不会乱啦。
而且呀,在这一单元会有几和第几的概念。
比如说在一排小娃娃里面,从左边数第3个小娃娃,这个第3就是表示位置啦,和有3个小娃娃是不一样的概念哦。
第三单元可就到加减法啦。
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变成一个数。
像1+1=2,就好像你本来有1个小气球,爸爸又给你1个小气球,那你现在就有2个小气球啦。
减法呢,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
比如3-1=2,就好比你有3颗小糖果,吃掉1颗,就还剩下2颗啦。
在做加减法的时候,宝贝们可以用小棒来帮忙计算哦。
比如说算2+1,就拿出2根小棒,再拿出1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得出答案啦。
我觉得呀,这些知识点对一年级的小宝贝来说,就像是打开数学大门的小钥匙。
虽然一开始可能有点难,但是只要宝贝们认真学,就像探索小宝藏一样,会发现数学特别好玩。
而且呀,在生活中也能用到这些数学知识呢。
比如去买小零食的时候,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小零食多少钱,就能算出还剩多少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