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和副伤寒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148.61 KB
- 文档页数:31
伤寒与副伤寒的护理常规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好发于夏秋季节,以儿童和青壮年多发,易并发肠出血和肠穿孔。
[临床表现]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0d左右,食物暴发流行可短至48h,水源暴发流行可长达30d。
典型病例临床经过可分为以下几期。
1、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缓慢起病,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
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d内可达39~40℃。
2、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
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多发生在此期。
(1)发热:持续高热,多数呈稽留热,持续10~14d。
(2)消化系统症状:明显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多有便秘。
(3)神经系统症状: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症可出现严重意识障碍。
(4)循环系统症状:多有相对缓脉,即体温升高1℃,每分脉搏增加小于10次。
(5)肝脾大:多数病人有脾大,质软,有压痛。
部分病人有肝大。
(6)玫瑰疹:于病程7~13d部分病人在胸、腹、背部及四肢的皮肤出现直径2~4mm 的淡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一般小于10个,3~4d消退。
3、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3~4周,体温逐渐下降,症状减轻,肿大的肝脾开始回缩。
4、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5周,体温正常,食欲恢复,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评估要点】1、一般情况:病人和带菌者为传染源,询问病人有无接触史。
2、专科情况:观察生命体征是否以发热为首要症状,有无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及肝脾肿大。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在(3-4)×109 /L ,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2)伤寒沙门菌培养:病程第1~2周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为最常用的确诊依据,骨髓培养的阳性率较血培养高。
第3~4周便培养的阳性率较高。
伤寒与副伤寒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优质推荐】伤寒与副伤寒甲、乙、丙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是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及周围血中白细胞减少。
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①体温升高;②营养不足;③便秘;④舒适的改变:腹胀;⑤有传播感染的可能;⑥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 .体温升高【相关因素】细菌,内毒素感染。
【主要表现】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皮肤潮红,脉搏加快。
【护理目标】病人能说出高热的早期表现。
病人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39℃,每天测6次,体温正常后,仍需每天测3次,连续2周。
并告知病人高热的早期表现,如寒颤、呼吸道快等,如有发生及进报告医务人员。
绝对卧床休息至热退后1周,卧床期间,协助病人的生活护理。
体温达39℃时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并观察降温效果。
鼓励病人多饮水,成人每天不少于3000ml,注意营养的供给。
遵医嘱补液及使用抗生素。
口腔护理,每天2次。
出汗多时应及时抹干并更衣。
观察脉搏、呼吸及脉搏的体温的关系,警惕中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重点评价】体温、脉搏、呼吸正常与否。
热型及伴随症状。
病人能否表述体温升高的早期症状。
营养不足【相关因素】高热,消耗多。
食欲下降,进食少,消化功能低下。
【主要表现】体重下降。
【护理目标】病人体重稳定或略增加。
【护理措施】发热期间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无渣的饮食,少食产气食物(如牛奶等),热退后5天改用少渣软食,做到少量多餐;经常更换食物品种。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治疗的重要性。
评估营养状况,每周测体重1次。
经口进食不足者,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重点评价】液体及热量的需要量是否足够。
病人食欲是否增加。
体重是否增加。
便秘【相关因素】长期卧床。
无渣饮食。
中毒性肠麻痹。
【主要表现】病人排便次数减少,诉有肛门坠胀感。
排出干、硬便,排便时费力。
【护理目标】病人及其家属能描述预防便秘的措施。
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理方案
1. 隔离患者:将患者隔离,避免与其他人接触,以防止疾病传播。
2. 给予充足休息:伤寒副伤寒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患者需要休息来帮助身体抵抗
病毒。
3. 补充水分:患者应饮足够的水分,以防止脱水和维持身体水平。
4. 体温管理:伤寒副伤寒通常伴有高热,可以使用退烧药物或物理降温方法来控制体温。
5. 密切观察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以及是否出现
并发症。
6. 抗生素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来治疗伤寒副伤寒感染。
7. 加强个人卫生: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可能被感染的物品等。
8. 接种疫苗:伤寒和副伤寒疫苗可以帮助预防这两种疾病的感染。
请注意,这只是应急处理方案的一些常见措施,对于确诊伤寒副伤寒的患者,还需进
行详细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
在处理伤寒副伤寒疫情时,应当遵循当地卫生部门和
医生的指导。
伤寒、副伤寒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护理常规。
二、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无蝇。
待临床症状消失后第五天起,间断大便培养2次阴性,或体温正常2周后,可解除隔离。
三、绝对卧床休息。
恢复期无并发症者可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四、发热期给易消化、不易产气的高热量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
热退1周后给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热退2周后逐渐改为普通饮食,恢复期食欲亢进者,需严格控制饮食量,并讲明道理,取得合作。
五、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口腔并发症。
六、对重症及老年病人需做好皮肤护理。
七、发热期每4小时测体温1次,高热者宜给物理降温,一般不用退热剂,以免大量出汗而致虚脱。
有精神症状、谵妄或躁动者,加用床档,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八、腹胀时用松节油局部热敷和肛管排气,避免按摩腹部。
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者嘱病人勿用力排便,可用盐水行低压灌肠,禁用泻药。
腹泻时应适当调节饮食,减少脂肪及乳糖类食物,按医嘱给予收敛剂。
九、若出现便血,伴有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细速及血压下降,应迅速通知医师。
嘱病人绝对安静,测量并记录血压和大便次数、量、性状,按医嘱留取标本送检。
暂禁饮食,立即静脉输液,做好输血准备。
十、若出现右下腹突然剧痛,体温骤降后复升,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脉搏细速等,提示肠穿孔。
立即通知医师,停止饮食及一切口服药物,进行胃肠减压,做好手术前准备。
十一、有严重毒血症时,注意心率、心律及脉搏变化,观察有无心肌炎发生。
十二、观察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药物热、药物疹及肝、肾功能障碍等。
十三、出院时做好卫生常识宣传,如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理方案伤寒和副伤寒是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夏秋季节。
伤寒和副伤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人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伤寒副伤寒的防治应急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针对伤寒副伤寒的防治应急处理方案。
预防措施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保持环境干净、卫生。
2.坚持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正常或受污染的食物。
3.对病情不明的疑似患者及时进行诊断,掌握基本信息,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社区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急救处理发现病情严重的患者,应该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急救处理。
如果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患者的情况越发严重,应该及时进行紧急处理。
以下是伤寒副伤寒的急救处理措施。
呼吸心跳骤停1.拨打急救电话(120)。
2.进行心肺复苏(CPR)。
3.尽快进行氧气吸入治疗,维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1.制止惊慌,保持患者的安静。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氧气吸入治疗。
4.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恶心、呕吐、腹泻1.对症治疗,多饮水,补充体液。
2.注意个人卫生。
3.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其他症状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感染控制为避免伤寒和副伤寒的传播,需要进行有效的感染控制。
以下是感染控制的一些措施。
隔离治疗对于疑似患者,应当进行及时的隔离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对于患者的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也需要进行隔离治疗。
消毒处理对于患者的衣物、床单、用具等应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细菌在物品上的传播。
同时也要对医院及家庭环境进行反复消毒。
化验检测对于疑似病例的化验检测非常重要,只有明确确诊才能进行有效的隔离和治疗。
在进行化验检测的时候,需要保护好医护人员,避免因为操作不当造成交叉感染。
小结伤寒副伤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一旦感染上,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防治。
预防措施和感染控制是防治伤寒副伤寒的关键。
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理方案
伤寒和副伤寒都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下面是针对伤寒和副伤寒的应急处理方案:
1.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伤寒或副伤寒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指导。
2. 隔离患者:将疑似或确诊的伤寒或副伤寒患者进行隔离,以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患
者的食具、衣物等也需要单独清洗和消毒。
3. 补充液体: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常会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因此需及时补充足够量
的液体,以防脱水。
4. 应用抗生素:伤寒或副伤寒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适当的抗生素。
但是,在使用抗
生素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菌株对哪种抗生素敏感。
5. 提供适当的营养:伤寒或副伤寒患者食欲减退,需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以促进康复。
6. 做好个人防护:护理患者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避免接
触患者的体液和排泄物。
7. 加强环境卫生:定期对房间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避免蚊蝇等传
播疾病的昆虫滋生。
8. 进行系统调查:伤寒或副伤寒的发病往往与饮用不洁水源、食用污染食物等因素有关,应对病例进行详细的调查,找出病原菌的来源,以防止疫情的蔓延。
以上仅为伤寒和副伤寒的应急处理方案,具体的治疗要遵循医生的建议。
伤寒副伤寒防治应急处理方案1. 基本介绍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属于急性肠道传染病。
伤寒症状严重,常常危及生命,而副伤寒则相对温和一些。
在应急情况下,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伤寒副伤寒的防治至关重要。
2. 防治措施2.1 预防预防伤寒副伤寒的关键在于消除传染源,避免病原菌传播。
•加强消毒:对水、食物、衣物等物品及污染区域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以杀灭病原体。
•做好个人卫生:注意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饮食安全:食用时选择清洁、卫生的餐具和食材,并避免进食未经烹调的生食。
•规范疫苗接种:根据疾病传播情况,对可能接触病原体的人员进行疫苗接种。
2.2 发病后若出现伤寒副伤寒疑似症状,应及时采取以下步骤:•病人隔离:将患者隔离开来,避免病原体传播。
•送医就诊:请医生及时进行病情诊断和处理。
•加强通风:排除室内污浊空气,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预防疾病传播。
•细心护理:对患者进行细心的护理,保持消化系统通畅,保证病人充分的营养和水分摄取。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伤寒副伤寒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及详细说明:3.1 抗感染药物3.1.1 氨苄西林氨苄西林是伤寒副伤寒的一线药物之一。
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引起菌死亡。
这种药物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
3.1.2 洛美沙星洛美沙星是针对副伤寒的治疗药物,属于广谱抗生素。
为了避免药物耐药,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
3.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此处仅给出参考,不得擅自使用。
常用的中药配方如下:•炙甘草加枳壳:清热解毒,润肠通便。
•炒枳实:清热停泻,调理脾胃。
•泽泻汤:清热解毒,凉血降热。
4. 结语伤寒副伤寒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应急情况下,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治至关重要。
成年人与儿童的抵抗力差异较大,请尽量采取预防措施。
发现疑似症状时,请尽早就医,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