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的常见病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7
家禽饲养中的消化道常见疾病防治消化道疾病是家禽饲养过程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消化道疾病对于维持家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态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家禽饲养中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细菌性疾病防治细菌性疾病是家禽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的细菌病包括腹泻、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等。
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关键在于消毒和合理的用药。
1. 消毒消毒是预防细菌感染的关键步骤。
在饲养环境中,经常进行卫生消毒,特别是禽舍和饮水器等重要区域。
可以使用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或者乳酸等进行消毒,消毒浓度和时间需按照产品说明进行合理使用。
2. 合理用药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使用抗生素前应先进行细菌的敏感性试验,然后根据试验结果选择特定的抗生素,并按照推荐的剂量和疗程进行用药。
二、寄生虫疾病防治寄生虫疾病是影响家禽消化道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蛔虫病、鸡肝片虫病等。
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疾病的关键在于环境卫生和药物治疗。
1. 环境卫生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是防止寄生虫疾病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理禽舍及环境,清除杂草、霉变饲料和粪便等潜在的感染源,防止寄生虫的传播和滋生。
2. 药物治疗使用驱虫药物对于治疗寄生虫疾病是必要的。
可以选择有效的驱虫药物,喂养家禽进行预防和治疗。
但要注意用药的剂量和方法,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家禽产生不良影响。
三、营养性疾病防治营养性疾病是导致家禽消化道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维生素缺乏病、矿物质缺乏症等。
预防和治疗营养性疾病的关键在于提供全面均衡的饲料和补充相应的营养素。
1. 均衡饲料合理配置家禽饲料是预防和治疗营养性疾病的关键。
饲料中应提供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满足家禽的需求。
可以咨询专业的饲养员或兽医,制定适合家禽生长和发育的饲养方案。
2. 营养素补充在家禽饲养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素补充。
家禽养殖中的常见疾病防治家禽养殖作为农业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然而,在家禽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常常会遭遇各种常见疾病的困扰,这些疾病对家禽的生长发育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常见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家禽养殖中的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细菌性疾病1. 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传播。
发病家禽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体温上升等。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注意饲料和饮水的卫生质量,并加强疫苗接种。
2. 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感染是家禽养殖中常见的疾病。
发病家禽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消毒饲养环境、合理饲养密度、提高饮水卫生质量以及加强饲料的防潮和质量管理。
二、病毒性疾病1.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可对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
发病家禽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粪便异常等。
预防措施包括采取隔离措施、加强环境卫生、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等。
2. 新城疫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家禽养殖中广泛传播。
发病家禽表现为呼吸困难、神经异常、腹泻等。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消毒饲养环境、隔离患病家禽、严格控制病毒传播途径,同时进行疫苗接种。
三、寄生虫感染1. 蚤虱感染蚤虱是家禽养殖中广泛存在的寄生虫,会导致家禽体力下降、食欲减退等。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清洁饲养环境、及时更换和清洗禽舍垫料、使用有效的杀虫剂等。
2. 蛔虫感染家禽可能会感染蛔虫,导致肠道炎症、消化不良等。
预防措施包括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合理的饲养密度、定期进行驱虫等。
四、营养缺乏疾病1. 钙、磷缺乏症钙、磷是家禽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缺乏会导致骨骼畸形、生长迟缓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配制饲料、补充有机矿物质等。
2. 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缺乏会导致家禽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不良等。
2023-11-09•常见疾病种类•疾病防治措施•常见病毒性疾病目录•常见细菌性疾病•常见寄生虫性疾病•疾病防治建议01常见疾病种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可引起鹅的大量死亡。
禽流感鹅细小病毒病鹅痘主要侵害雏鹅,具有高度传染性,死亡率高达90%。
由禽痘病毒引起的,多发生在雏鹅和青年鹅,以皮肤和黏膜的痘疹、丘疹、脓疱和痂皮为特征。
030201由副黏病毒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
鹅副黏病毒病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等。
禽大肠杆菌病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常表现为败血症。
禽霍乱由球虫引起的,常发生在雏鹅,主要表现为腹泻、便血等症状。
寄生虫性疾病鹅球虫病由蛔虫引起的,可引起鹅生长迟缓、消瘦、下痢等症状。
鹅蛔虫病由螨虫引起的,可引起鹅瘙痒、脱毛等症状。
鹅螨病由于饲料中某些营养成分缺乏或过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而发病。
营养代谢病由于药物、农药等中毒引起,如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中毒性疾病如感冒、中暑等常见疾病。
其他疾病其他疾病02疾病防治措施饮水管理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避免水源污染和饮水不足。
饲料管理提供新鲜、营养均衡的饲料,避免饲料霉变和营养缺乏。
饲养环境保持饲养环境安静、通风良好,避免环境过于拥挤和潮湿。
合理饲养管理科学免疫接种选择优质疫苗选择来自正规渠道、质量可靠的疫苗,确保接种效果。
正确接种方法按照疫苗使用说明进行接种,注意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
制定免疫计划根据当地疫情和鹅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
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定期清理鹅舍、水池等饲养场所,保持干净、整洁。
消毒措施定期对鹅舍、水池、饲养工具等进行消毒,预防疾病传播。
粪便处理及时清理鹅的粪便,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避免污染环境。
1定期药物预防23根据疾病发生规律和季节变化,定期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预防用药选择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药物,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合理用药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以免产生耐药性。
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鸡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家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但是鸡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疾病的困扰,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对鸡的生长、生产和健康造成影响。
所以,了解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对鸡的养殖非常重要。
1.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季节在冬春季节。
禽流感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易引起家禽大规模死亡。
禽流感传染性强,一旦发生,病毒易在鸡群中迅速传播。
防治方法:①饲料及饮水消毒;②鸡舍保持干燥,定期清洁,一般每3个月进行一次彻底清洗、消毒;③加强鸡的营养供给,提高鸡的免疫力;④病鸡及时隔离治疗,对疫苗免疫的鸡进行加强免疫。
2. 气管炎气管炎是鸡的常见传染病,病原体主要为支原体、黏液支原体和副流感病毒等。
气管炎主要是由于饲料过硬、饮水不洁、环境恶劣、温差大以及病原体感染等引起的。
防治方法:①合理设计鸡舍,保持鸡舍的通风良好、温度适宜;②定期对鸡舍进行清洁消毒;③尽量避免鸡舍内的湿度过高;④加强饲料的营养均衡,提高鸡的免疫力;⑤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很重要,定期更换饲料和饮水。
3. 鸡传染性法氏囊肿鸡传染性法氏囊肿是由法氏囊肿绦虫寄生于鸡的肝脏内引起的疾病。
法氏囊肿绦虫卵经粪便排出,鸡吃下感染的饲料后成虫在肠内寄生产卵,并通过循环经胆管再进入肝脏内,使肝脏组织发生炎症、成囊肿,鸡在生长过程中,暴发性病死率高。
防治方法:①定期进行驱虫,给鸡使用驱虫药物,控制绦虫的数量;②加强对鸡的管理,保持鸡舍的卫生,间接减少虫卵的传播;③防止鸡吃下感染的饲料,加强饲料的消毒和质量检测。
4. 新城疫新城疫是一种高致病性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家禽,很容易传播。
新城疫的传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后鸡出现典型的急性突发病症,死亡率很高。
5. 鸡传染性腹水病鸡传染性腹水病是一种由鸡传染性腹水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气管和消化道传染,常常发生在秋、冬季节。
腹水病的主要表现是腹部腹水及肝脏肿大,引起鸡的死亡率较高。
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8篇第1篇示例:鸡是我国民众常见的家禽之一,因其产蛋多、肉质好而备受青睐。
鸡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了解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对于饲养鸡的养殖户至关重要。
一、鸡的常见病1. 气管炎:气管炎是鸡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
患病的鸡会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呼吸困难等症状。
2.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是引起鸡腹泻和尿囊炎等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会导致鸡体重下降、毛色暗淡、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新城疫: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会导致鸡出现突然死亡、呼吸困难、咽喉及眼睛肿胀等严重症状。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会导致鸡出现打喷嚏、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
二、鸡的防治方法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卫生,适时更换鸡舍内的垫料,并定期进行消毒,有效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2. 饲料合理搭配:科学搭配饲料,保证鸡群的营养均衡,提高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 注重环境卫生:保持鸡舍通风、透光、温度适宜,避免鸡群受到湿度和寒冷的影响,减少疾病的传播机会。
4. 定期检查鸡群:定期对鸡群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疾病的扩散。
5. 注射疫苗:定期给鸡接种相关疫苗,提高免疫力,有效预防鸡群重要传染病的发生。
对于饲养鸡的养殖户来说,了解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才能确保鸡群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加强管理,科学养殖,做好疾病防控,确保鸡群的健康和生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第2篇示例: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家禽之一,但是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鸡的常见病也日益增多。
了解鸡的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对于确保鸡的健康和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鸡病以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
一、鸡的常见病1. 鸡传染性喉炎:鸡传染性喉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家畜饲养中的常见疾病及应对措施在家畜饲养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一些疾病问题。
这些疾病会给养殖户的收入带来损失,因此及时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对于保障家畜群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家畜疾病以及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家禽饲养中的常见疾病及应对措施1. 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高传染性的家禽疾病,常见于鸡、鸭等家禽。
该病毒可迅速传播并导致家禽死亡。
为了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洁饲养环境。
(2)隔离新进禽类,确保其健康。
(3)定期接种相关疫苗,增强家禽的免疫能力。
2. 新城疫新城疫是家禽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感染鸽子和鸭子。
感染新城疫的家禽会表现出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症状。
为了防治新城疫,以下措施可供参考:(1)强化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饲养环境清洁。
(2)采取兽医隔离新进禽类,确保其健康状态。
(3)定期接种相应的疫苗。
二、牛羊饲养中的常见疾病及应对措施1. 肺炎肺炎是牛羊易患的疾病,常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患病动物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预防肺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牲畜饲养环境的通风良好,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2)注意牛羊的储粮卫生,避免食物受到污染。
(3)合理安排牛羊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2. 羊肺疫病羊肺疫病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疾病,由寄生虫传播。
感染羊肺疫病的动物会出现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症状。
为了防治羊肺疫病,以下措施可供参考:(1)定期检查羊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患病动物。
(2)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减少寄生虫滋生的环境。
(3)合理使用驱虫药物,预防羊肺疫病的发生。
三、猪饲养中的常见疾病及应对措施1. 猪瘟猪瘟是一种高度感染性的疾病,常常导致猪的大规模死亡。
为了预防猪瘟的发生,以下措施可供参考:(1)定期对猪圈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2)加强猪的饲养管理,保持猪群的健康状态。
(3)限制猪只进出交易,减少疫情传播的机会。
2. 脚蹄病脚蹄病是猪饲养中常见的疾病,会导致猪只行动不便。
家禽几类常见呼吸道疾病及其防治措施家禽呼吸道疾病是指在家禽身体内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进入到呼吸道组织而产生的一类疾病。
这类疾病会严重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家禽养殖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来减少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
以下是常见的家禽呼吸道疾病及其防治措施的列表:1. 新城疫:新城疫是一种高致病性和高致死率的家禽疾病。
为预防新城疫的发生,建议养殖场加强禽舍的消毒工作,定期清洗和消毒水源和饮水设备,严格控制进出禽舍的人员和物品,避免交叉感染。
2. 禽流感:禽流感是可由多种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
为预防禽流感的传播,需要定期对禽舍进行消毒,隔离病禽,减少禽舍的密度,及时发现并报告疑似病例。
3. 鸭传染性肝炎:鸭传染性肝炎是由鸭传染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预防鸭传染性肝炎的措施包括强化饲养管理,提供清洁的饮水和饲料,确保养殖环境卫生,并注射疫苗。
4. 鸡传染性腹泻:鸡传染性腹泻是由禽传染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侵袭禽类的肠道。
预防鸡传染性腹泻的关键在于加强饮水卫生管理,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5. 鸽传染性腹泻:鸽传染性腹泻是由鸽传染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疾病。
为了预防鸽传染性腹泻的发生,需要加强鸽舍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粪便,消毒食具和饮水设备。
6. 霍乱: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疾病,可以侵袭家禽的消化道。
为预防霍乱的传播,需保持饮水设备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禽舍和饮水区域的污染。
7. 鸟传染性鼻气管炎:鸟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鸟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疾病。
预防鸟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关键在于定期清洁和消毒禽舍,提供新鲜的空气和水源。
8. 鸟钩端螺旋体病:鸟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鸟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疾病。
为了预防鸟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和传播,需要定期检测家禽群体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9. 鸽鸟喙角质病:鸽鸟喙角质病是由鸽鸟喙角质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
为了预防鸽鸟喙角质病的发生,需加强鸽舍和饲养设施的清洁和消毒。
家禽疾病防治家禽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技术家禽疾病防治:家禽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技术家禽养殖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疫病等因素的影响,家禽养殖过程中常常出现疾病的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家禽疾病,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了解家禽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技术。
一. 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疾病。
它主要表现为家禽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喘息、打喷嚏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家禽死亡。
家禽流感病毒对人类也具有一定传染性,可能引发人禽共患病。
因此,禽流感的防治非常重要。
1. 预防措施(1)加强养殖环境管理。
保持舍内干燥通风,保持饲料、饮水器清洁,避免污染感染。
(2)隔离病禽。
一旦发现病禽,及时将其隔离,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3)加强家禽免疫。
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家禽的免疫力。
2. 治疗方法一旦家禽感染了禽流感,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同时也要加强饲养管理。
二. 鸟瘟鸟瘟是一种由家禽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主要造成家禽全身性症状,如高热、呼吸困难、拉稀等,严重时可以导致家禽死亡。
1. 预防措施(1)加强养殖环境消毒。
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
(2)隔离病禽。
一旦发现病禽,立即隔离并进行适当治疗。
(3)加强家禽免疫。
及时进行鸟瘟疫苗接种,提高家禽的免疫力。
2. 治疗方法一旦家禽感染了鸟瘟,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并加强营养补给,提高家禽的抵抗力。
三. 禽白痢禽白痢是一种由禽白痢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它主要表现为腹泻、厌食、消瘦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家禽死亡。
1. 预防措施(1)加强家禽饲养管理。
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粪便的污染。
(2)加强家禽免疫。
及时进行禽白痢疫苗接种,提高家禽的抵抗力。
2. 治疗方法一旦家禽感染了禽白痢,应及时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消炎药等,并加强营养补给,提高家禽的免疫力。
四. 霉菌病霉菌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见家禽疾病,主要发生在家禽养殖过程中的饲料、饮水器等物品上。
家禽饲养中的常见疾病防治方法在家禽饲养中,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家禽疾病,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帮助饲养者更好地管理家禽健康。
一、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
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打喷嚏和粘液溢出。
以下措施可帮助预防禽流感的传播:1. 疫苗接种:及时接种禽流感疫苗,以提高禽群的免疫力。
2. 隔离感染源:发现病禽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病毒的传播。
3. 卫生管理:维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定期清洁和消毒饲养设施,包括笼子、喂食器和饮水器。
4. 控制入侵物:限制外来鸟类和动物进入养殖区,以避免病毒的传播。
二、新城疫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家禽。
以下是预防和治疗新城疫的方法:1. 病苗预防:定期给家禽接种新城疫疫苗,提高其免疫力。
2. 卫生消毒: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尤其是饲养设施和饮水器,以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在。
3. 饲养管理:合理饲养密度,保证家禽的营养均衡和健康成长,提高其抵抗力。
4. 早期发现和隔离:一旦发现家禽出现呼吸困难、厌食和腹泻等症状,应立即隔离患病禽,并寻求兽医的帮助。
三、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炎杆菌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以下措施可帮助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炎的传播:1. 清洁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饲养设施,尤其是饮水器、喂食器和囊炎病灶周围的区域。
2. 疫苗接种:使用有效的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提高禽群的免疫力。
3. 隔离感染源:发现患有传染性法氏囊炎的禽类,应立即隔离治疗,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4. 营养均衡:提供均衡的饲料,增加家禽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四、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以下是预防和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方法:1. 清洁环境: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洗和消毒饲养设施。
2. 疫苗接种:提前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增强家禽的免疫能力。
3. 病禽隔离:一旦发现有家禽出现咳嗽、打喷嚏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将其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家禽饲养中常见的疾病防治家禽饲养是农户们常见的经济养殖方式之一,但在家禽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
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对家禽的健康和生产能力造成重大威胁。
因此,了解和掌握常见家禽饲养中的疾病防治方法对于确保家禽养殖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家禽饲养中常见的疾病进行分类介绍,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家禽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传染性喉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
这些疾病往往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引起,严重时会影响家禽的呼吸功能,导致死亡率升高。
为防治这些疾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增加通风设施,确保饲养场所空气流通;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和新鲜;控制人员进入饲养区域,避免可能的传染源。
2. 加强疫苗接种:根据家禽的生长周期和疾病防治规划,定期给家禽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抗病能力。
3. 合理使用药物:在兽医指导下,遵循药物使用规范,对感染家禽进行及时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防止药物抗性的产生。
二、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家禽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包括鸡病毒性肠炎、鸭病毒性肝炎等。
这些疾病主要影响家禽的消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以下是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1. 饲料合理搭配:根据家禽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配制合理的饲料,保证家禽获得均衡的营养,并避免过量喂食或饥饿引发消化问题。
2. 加强卫生管理:保持餐具、饮水设施的清洁卫生,避免受到污染;及时清理饲料残渣和粪便,减少病原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3. 处理饲料和水质:及时更换发霉变质的饲料,避免给家禽带来细菌和毒素;确保饮水源的清洁和新鲜,避免积水或水质受污染。
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家禽饲养中较为严重和复杂的疾病,主要包括新城疫、鸭传染性肝脑炎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家禽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为鸡脖子仰天、癫痫样抽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大面积死亡。
家禽养殖中的常见皮肤病防治方法在家禽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皮肤病情,如果不加以有效的防治,将会对家禽的健康和养殖业务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旨在介绍家禽养殖中常见的皮肤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鸡螨病的防治方法鸡螨病是家禽养殖中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主要由寄生螨虫引起。
鸡螨病的症状主要包括鸡羽毛脱落,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鸡螨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对鸡舍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螨虫的滋生和传播。
2. 注重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家禽排泄物,保持鸡舍的干燥。
干燥的环境有助于减少螨虫滋生。
3.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在使用杀虫剂时,应注意按照说明书的指导使用,以避免鸡只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二、鸡疥癣病的防治方法鸡疥癣病同样是由一种寄生虫引起的,其主要症状是鸡外表出现癣状的皮肤病变。
为了预防和治疗鸡疥癣病,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质量和营养水平,增强鸡只的免疫力。
免疫力强的鸡只更能抵御病虫害。
2. 定期给鸡只洗澡。
用温水和适量的消毒剂为鸡只洗澡,有助于清除鸡只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
3. 使用外用药物进行治疗。
可以选择一些市场上常见并安全有效的药物,按照说明进行使用。
三、家禽火箭疹的防治方法家禽火箭疹是一种由传染性红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家禽养殖业具有严重的威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方法: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
注意定期清理鸡舍,减少病毒的扩散。
2. 配合疫苗接种计划。
根据疫苗接种计划,为家禽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家禽的免疫力。
3. 严格控制饲养环境。
避免不明来源的家禽进入饲养场,以免传播病毒。
四、禽流感的防治方法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病毒引起的病害,对鸡只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威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方法:1. 严格管理家禽场。
加强饲养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禽流感病毒的传播。
2. 做好家禽交通管控。
限制人员和家禽的交通,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积极疫苗接种。
家禽饲养中的消化道常见疾病防治在家禽饲养中,消化道常见疾病是引起饲养效益下降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消化道疾病对于提高饲养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家禽饲养中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毒死鸡毒死鸡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家禽消化道疾病,主要由消化道中毒素引起。
预防毒死鸡的关键在于饲料卫生和饲料质量的保障。
应定期清理饲料存放容器,避免霉变和变质饲料的使用。
另外,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益生菌等益生元制剂,可以促进家禽肠道有益菌的生长,提高肠道免疫力,预防毒死鸡的发生。
二、鸟传染性胃肠炎鸟传染性胃肠炎是家禽饲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病原为鸟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预防此病的关键在于加强家禽场的卫生管理,保持饮水器、饲料器等设施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另外,及时接种疫苗,提高家禽的免疫力,也是预防鸟传染性胃肠炎的有效手段。
三、鸟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鸟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呼吸道疾病,主要由鸟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
预防此病的关键在于改善饲养环境,保持空气流通畅通,避免粪便、尿液等污染物的长期积存。
另外,定期对家禽进行强制性检疫,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及时隔离,防止疾病的传播。
四、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是家禽饲养中较为常见的肠道疾病,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
预防此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家禽场的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另外,合理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和应激等因素对家禽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患病家禽,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注意隔离患病家禽,防止疾病的扩散。
总之,在家禽饲养中,消化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卫生管理,提高免疫力,及时诊断和治疗疾病,才能有效地提高饲养效益,降低死亡率,保障家禽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对家禽饲养中的消化道疾病防治有所帮助。
鹌鹑的疾病防治和常见疾病介绍鹌鹑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在农村和城市都有人养殖。
它们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然而,鹌鹑也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这不仅对禽舍的健康管理构成了挑战,也对鹌鹑的养殖业造成了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鹌鹑常见的疾病以及它们的防治方法。
一、鹌鹑的常见疾病1. 新城疫:新城疫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鹌鹑感染新城疫后,表现为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腹泻、抽搐、瘫痪等症状,死亡率极高。
2. 鸟肺综合症:鸟肺综合症是由鸟肺病毒引起的疾病。
感染鹌鹑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喘鸣、拉稀、抬头喝水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3. 鹌鹑病毒性肠炎:鹌鹑病毒性肠炎是由鹌鹑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感染鹌鹑后,会出现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导致鹌鹑体重下降、生长迟缓。
4. 鹌鹑病毒性沙门菌病:鹌鹑病毒性沙门菌病是由沙门菌引起的传染病。
感染鹌鹑后,会出现倦怠、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二、鹌鹑疾病的防治方法1. 养殖环境的清洁与消毒:鹌鹑的疾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往往通过污染的空气、卫生环境传播。
因此,保持鹌鹑的养殖环境清洁,定期消毒,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 合理饲养和饮水管理:饲料的选择和饲养方式对鹌鹑的免疫能力至关重要。
合理搭配各种营养成分,保证鹌鹑的养分摄入,增强鹌鹑的抵抗力。
同时,要保持饮水设备的清洁,定期更换饮水,确保鹌鹑获得洁净的饮用水。
3. 积极预防和控制病毒传播:鹌鹑的病毒疾病往往通过空气、水、粪便等途径传播。
为了预防疾病的传播,可以采取措施如定期检疫、隔离新进鹌鹑、加强消毒等。
4.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对于预防鹌鹑的疾病至关重要。
例如,对于新城疫等疫情严重的疾病,定期给鹌鹑接种相应的疫苗,从而提高鹌鹑的抵抗力。
5. 营养均衡的饲料: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也是预防鹌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要满足鹌鹑的生理需求,增强鹌鹑的身体免疫力,从而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农家养鹅常见疾病及其防治鹅是我国重要的家禽之一,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是农村养殖户普遍喜爱的家禽之一。
然而,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疾病,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本文将从农家养鹅常见疾病出发,重点讲解防治方法与注意事项,给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一、感冒感冒是鹅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喜欢蜷缩、食欲下降等症状。
鹅感冒的原因多为环境污染或气候转变等。
一旦发现鹅出现上述症状,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防治方法1.加强卫生管理,对饮水和饲料进行消毒。
2.处理好鹅舍内外环境,保持通风、干燥。
3.及时发现有病鹅,进行隔离治疗。
4.给鹅提供适宜的空气温度,保持空气新鲜。
二、肠炎肠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病因包括水源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或管理不善等。
其典型症状包括饮水量减少、拉肚子、食欲不振等现象,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鹅的食欲和健康。
防治方法1.保持卫生干净,及时清理鹅舍与饮食器。
2.对鹅的饮食进行调整,如果出现腹泻情况,可以给鹅添加黄连、绿豆等治疗。
3.单独处理患有肠炎的鹅,隔离饲养,定期检查其健康状况。
4.加强饲料质量管理,不使用过期变质饲料。
三、霉菌病霉菌病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常见病因包括饲料污染、温度过高等。
其典型症状包括鹅头部、颈部肿胀、呼吸困难等。
霉菌病在繁殖期很容易传染,对鹅产蛋影响较大。
防治方法1.经常检查饲料的质量,不使用不安全的饲料。
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3.保持鹅舍卫生,加强通风,减少气温的波动幅度。
4.对患有霉菌病的鹅及时隔离治疗,并给予抗生素等治疗。
四、腐败病腐败病通常是由肠道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其典型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拉肚子、羽毛失光等。
腐败病易于传染,直接影响鹅的健康状况和养殖效益。
防治方法1.经常检查饲料的质量,不使用不安全的饲料。
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提高水质。
3.增加营养与药物的添加。
4.对发现病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并给予正规医生的治疗方案。
雏鹅饲养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雏鹅是农家常见的家禽之一,被广泛用于养殖和饲养。
然而,在雏鹅的饲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疾病问题。
了解雏鹅常见的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确保雏鹅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雏鹅饲养中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常见疾病一: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雏鹅饲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主要症状包括喘气、打喷嚏、流鼻涕以及蓝色或紫色的嘴巴和肿胀的眼睛。
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预防与治疗:1. 保持饲养环境清洁。
定期清理雏鹅笼子和周围的饲养区域,确保空气流通,并避免积水。
2. 给雏鹅提供干净的饮水。
定期更换水源,避免受到污染。
3. 用高质量的饲料喂养雏鹅,确保其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强化雏鹅免疫系统。
4. 在发现病症之后,及时隔离患病鹅只,避免感染其他鹅只。
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或其他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疾病二: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在雏鹅饲养中也较为常见。
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拉稀或便秘、腹胀以及体重下降。
消化系统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或饲料质量不佳引起。
预防与治疗:1. 给雏鹅提供适宜的饲料。
确保饲料不变质或发霉,并尽量避免使用含有致病细菌的饲料。
2. 饲养过程中定期检查雏鹅的粪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3. 饲养密度适中,避免过度拥挤,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4. 在发现病症之后,隔离患病鹅只,并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或其他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疾病三:寄生虫感染雏鹅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受到寄生虫的感染。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和跳蚤。
寄生虫感染会导致雏鹅的消化不良、贫血、发育迟缓等问题。
预防与治疗:1. 定期检查雏鹅的粪便,寻找寄生虫的存在。
如果发现寄生虫感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2. 定期清理和消毒雏鹅的饲养环境,确保卫生。
3. 定期让雏鹅进行体外驱虫。
常见疾病四: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是雏鹅饲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维生素缺乏会导致雏鹅的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疾病。
家禽的常见病防治一、鸡新城疫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烈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
1、流行特点,各年龄的鸡都能感染,幼鸡和中鸡更易感染,两年以上的老鸡易感性降低。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
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粘膜侵入体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
2、症状及病变,潜伏期3-5天,分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1)最急性型:病鸡常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
(2)急性型:病初体温高达43-44℃,突然减食或不食,鸡冠和肉垂呈深红色或紫黑色。
精神萎顿,离群呆立,垂头缩颈,翅膀下垂,嗜睡。
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时混有血液。
病鸡口、鼻、咽、喉头积聚大量粘液,摇头频咽,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的喘鸣声和咳嗽。
嗉囊内充满液体和气体。
有的鸡出现翅、腿麻痹等神经症状。
病的后期,体温下降,不久死亡。
病程多为2-5天。
(3)慢性型:出现神经症状,腿、翅麻痹。
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动作失调,瘫痪。
经10-20天死亡。
3、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4、预防,适时进行免疫接种。
目前,我国最常用的疫苗有鸡新城疫Ⅰ、Ⅱ、IV系活疫苗和油乳灭活疫苗。
Ⅱ系和IV系苗属弱毒力苗,大小鸡均可使用,多采用滴鼻、点眼、饮水及气雾等方法接种。
Ⅰ系苗是一种中等毒力的活苗,产生免疫力快(3~4天),免疫期长,可达1年以上,油乳灭活疫苗对鸡安全,可产生坚强而持久的免疫力,另外不会通过疫苗扩散病原,但是注射后需10~20天才产生免疫力。
5、综合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的抗病力和对免疫的应答。
严格隔离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大中型鸡场应执行“全进全出”制度,谢绝参观,加强检疫,防止动物进入易感鸡群,工作人员、车辆进出须经严格消毒处理。
6、鸡场发生鸡新城疫的处理,鸡群一旦发生本病,首先将可疑病鸡检出焚烧或深埋,被污染的羽毛、垫草、粪便亦应深埋或烧毁。
封锁鸡场,禁止转场或出售,立即彻底消毒环境,并给鸡群进行Ⅰ系苗加倍剂量的紧急接种;鸡场内如有雏鸡,则应严格隔离。
待最后一个病例处理两周后,并通过严格消毒,方可解除封锁,重新进鸡。
二、禽流感1、流行特点,春秋、冬季易发,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鸡均可发病。
2、病原,正粘病毒-A型流感病毒。
到目前为止A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已发现15种,分别以H1—H15命名;神经氨酸酶(NA)已发现9种,分别以N1—N9命名。
这些抗原又以不同的组合,产生多样的不同亚型的毒株,各亚型之间无交互免疫力。
3、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接触、空气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1)高致死型:突然爆发,无任何症状死亡。
病程稍长者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废食;呆立不动,冠、肉髯呈紫色,头肿,流泪,呼吸困难。
神经症状、运动失调。
剖检:最急性无肉眼病变。
病程长的,口腔粘膜、腺胃、肌胃角质层、十二指肠前段出血,泄殖腔出血,胰腺出血、坏死,脾肿大坏死、脚鳞片出血。
(2)低致死型:排绿色稀便,个别肿头、肿眼。
冠出血、发紫、发黑、鼻孔有分泌物。
采食量下降,产蛋率下降,畸形蛋增多,心肌、腿肌出血,腺胃出血,腺胃与食道交界处呈斑状、条状出血,胰腺出血或者坏死。
5、防制,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以预防接种为主,一旦发病,要封锁、隔离、扑杀。
三、马立克氏病1、流行特点,鸡、火鸡易感,一般发生于2-5月龄。
2、病原,Ⅱ型疱疹病毒。
3、传播途径,空气和消化道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1)内脏型:消瘦,精神萎顿,腹泻,内脏肿大有坏死点,有肿瘤结节。
(2)眼型:一侧失明,瞳孔缩小,边缘不齐,虹膜褪色、混浊。
(3)神经型:运动失调、瘫痪,一腿向前一腿向后呈“劈叉”姿势,坐骨神经肿大。
(4)皮肤型:皮肤上由大小不等肿瘤结节。
5、防制,本病无特效药治疗,1日龄马立克氏疫苗颈部皮下注射。
四、传染性法氏囊病1、流行特点,发病日龄2-15周常发,2-6周龄最易发,本病常并发、继发。
一年四季可以发生。
2、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3、传播途径,接触性传播,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羽毛松乱,排白色米汤样粪便,早期有自啄现象。
法氏囊肿大出血。
腺胃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
大腿外侧肌肉、胸肌有片状、条状出血。
5、防制,以预防接种为主,发病时可注射高免血清或者卵黄抗体。
五、鸡痘1、流行特点,不同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育成鸡、成鸡最易感,一年四季可以发生,但是以秋季多发。
2、病原,痘病毒。
3、传播途径,经损伤的皮肤粘膜传染,如蚊子叮咬。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1)皮肤型:冠、眼皮、嘴角等有灰色小结节。
(2)粘膜型:口腔咽喉部、气管有坏死白色假膜。
(3)混合型:以上两种同时发生,病情较重。
5、防制,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以预防接种为主,还可用中药进行防治。
六、大肠杆菌病1、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可发。
2、病原,大肠杆菌。
3、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垂直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1)鸡脐炎型:脐部发炎、腹部胀满、病灶呈紫红色,拉稀、粪便灰白黄绿色。
(2)肠炎型:淡黄色粪便,小肠粘膜红肿,有大量出血斑点,肠内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
有的肠粘膜溃疡。
(3)急性败血型: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心包积液、心包膜混浊增厚,严重者心包与心外膜粘连,腹膜内有黄色渗出物,肠管粘连。
(4)气囊炎:囊膜混浊增厚,附有纤维性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
(5)关节炎型:关节肿大,关节腔内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
(6)腹膜炎型:腹腔内部有淡黄色液体和破碎或凝固的卵黄呈恶臭。
(7)肉芽肿型:肝脏、脾脏、十二指肠、盲肠、肠系膜等处出现典型肉芽肿。
5、防治(1)接种:蜂胶苗(2)药物治疗: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
七、禽霍乱1、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可发,以散发为主,育成鸡、成年鸡易发。
2、病原,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3、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粘膜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1)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往往无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2)急性型: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离群呆立,高热、呼吸困难、口流粘液,鸡冠、肉髯发绀,鼻和口中流出混有泡沫的粘液,病程1-3天。
(3)慢性型:肉髯肿大、关节炎、鼻窦肿大。
(4)肝脏质地变硬,布满灰白色针尖大小坏死点。
肠道出血,特别是十二指肠出血严重,心冠脂肪出血。
5、防治,药物治疗: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奎诺酮类药物。
八、鸡白痢1、流行特点,2-3周龄内发病率、死亡率高,成年鸡感染后呈慢性经过。
2、病原,鸡白痢沙门氏菌。
3、传播途径,垂直传播、消化道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病雏闭目昏睡,尖叫,呼吸困难,排白色粘性粪便、粘肛,怕冷成堆,肝肿大肝、脾、肺、盲肠、出现坏死或结节,心肌灰白色肉芽肿,肺出血,成年鸡卵泡变形,可出现卵黄性腹膜炎。
5、防治,药物治疗:氟苯尼考、甲枫霉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阿米卡星。
九、禽伤寒1、流行特点,本病多发于21日龄以上的鸡。
2、病原,鸡伤寒沙门氏菌。
3、传播途径,垂直传播、消化道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饮欲增加,体温升高,排黄绿色稀便,慢性表现消瘦,鸡冠苍白。
剖检可见肝脾肿大2-4倍,肝表面呈黄色或古铜色,肝和心肌有淡灰白色的坏死点,胆囊肿大。
5、防治,药物治疗:氟苯尼考、甲枫霉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阿米卡星。
十、鸡传染性鼻炎1、流行特点,不同年龄的鸡可发病,成年鸡最易发,一年四季可发,春初、秋冬多发。
2、病原,副鸡嗜血杆菌3、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病初打喷嚏,流稀薄鼻液,后浓稠变臭,变干结痂。
颜面、冠、肉髯浮肿,严重眼脸粘合,一时性失明。
鼻粘膜水肿,鼻腔、鼻窦充血肿胀,喉头气管有多量粘液。
5、防治,红霉素、泰诺菌素、泰妙菌素、罗红霉素、地米考星、阿奇霉素。
十一、鸡慢性呼吸道病1、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鸡可以发病,一年四季可发,尤其是秋冬季易发。
2、病原,鸡败血支原体。
3、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垂直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流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呼吸啰音。
眼脸肿胀,眶下窦肿胀(一般单侧)。
肺部灰红色炎症。
5、防治,泰诺菌素、泰妙菌素、罗红霉素、地米考星、阿奇霉素。
十二、鸡球虫病1、流行特点,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内的鸡,15-45日龄易感,雨水较多的春夏季易发,鸡舍内湿度大易发。
2、病原,艾美尔球虫。
3、传播途径,消化道。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1月龄左右多患盲肠球虫,鸡冠苍白,排血便,剖检盲肠肿大充血、出血。
2月龄左右的多患小肠球虫,精神不振,垂翅缩颈,羽毛松乱,排大量棕褐色粘液性粪便,剖检肠管暗红色肿胀,粘膜面有大量出血,肠管充满血液或血凝块。
慢性球虫常见于成年鸡,表现为消瘦、贫血、间隙性下痢。
5、防治,药物治疗:氨丙啉、马杜拉霉素、地克珠利。
十三、传染性支气管炎1、流行特点,仅感染鸡,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以3-4周龄的雏鸡最严重,l~4日龄鸡最易感。
病死率为25%-90%。
6周龄以上的鸡死亡较少。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末至春季多发。
2、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
3、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也能经种蛋传播。
4、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本病传播迅速,一旦感染,可很快传播全群。
潜伏期50天。
表现为呼吸困难、气管罗音、咳嗽、打喷嚏和流鼻涕。
产蛋鸡表现为产蛋量下降,产畸形蛋。
肾传支表现为拉米汤样白色粪便。
病鸡精神沉郁、脱水,羽毛松乱。
病理变化:气管、支气管、鼻腔和鼻窦黏膜充血,内充有浆液性、卡他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未成年母鸡可导致输卵管发育不全。
产蛋鸡可见卵泡充血、出血或血肿。
肾型传支病鸡可见肾脏肿大、褪色,输尿管扩张变粗,内有尿酸盐沉积,又称花斑肾。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防制(1)对肾型传支,用消肾肿药饮水3天。
(2)用地米考星、强力霉素、甲砜霉素、阿奇霉素等控制细菌感染。
(3)增加日粮中维生素的含量。
合理配制日粮。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舍温、湿度要合适,注意消毒;不要从疫区引种。
选用合适的疫苗和合理的免疫程序。
肉仔鸡:H120于7日龄、30日龄免疫较合理。
蛋鸡:7日龄及30日龄用H120点眼、滴鼻或饮水;8周龄时,用H52免疫;产蛋前注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油乳剂疫苗。
十四、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
俗称大头瘟。
早在1923年荷兰首次发现本病,直到1940年命名为鸭瘟。
我国1957年在广东首次发现,随后武汉、上海、浙江、江苏、广西、湖南和福建等地陆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