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民俗民风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4.88 KB
- 文档页数:4
景德镇的风俗-回复景德镇的风俗是指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的民俗文化传统和习俗习惯。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瓷器产区之一,景德镇不仅以其独特的瓷器制作技艺而闻名,同时也流传着许多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
本文将以景德镇的风俗为主题,详细介绍景德镇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
第一部分:景德镇的历史背景景德镇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瓷器产区之一。
自唐代以来,景德镇就以其灿烂的瓷器文化而闻名于世。
这里的景德镇窑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瓷器工艺的代表,因其所产的瓷器质地坚韧,造型优美而备受推崇。
作为中国的制瓷中心,景德镇镇民习俗与瓷器制作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景德镇的传统习俗1.瓷器制作技艺的传承:景德镇的瓷器制作技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为景德镇人,许多家族会以制陶为生,并世代传承这一技艺。
每个家庭都有传统的瓷器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一些重要的生活习俗活动也经常会与瓷器制作相关联。
2.瓷器市集:景德镇每年都会举办大规模的瓷器市集。
这是一个聚集了全国各地瓷器制作者和收藏家的盛会。
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瓷器,还有机会与制作大师交流心得和购买心仪的作品。
3.瓷器礼仪:在景德镇,瓷器不仅仅作为一个实用品,更是一种传达人们社交礼仪的重要媒介。
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如婚礼、贺寿、开业等,人们往往会赠送瓷器来表示祝福和尊重。
第三部分:景德镇的民俗文化1.瓷器文化节:每年的10月,景德镇会举办一年一度的瓷器文化节。
这个节日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瓷器爱好者,他们可以参观瓷器展览、体验瓷器制作过程、欣赏传统民俗表演和品尝当地美食。
2.传统手工艺:除了瓷器制作,景德镇还有其他传统手工艺如景德镇刺绣、景德镇竹编等。
这些手工艺代表了古老的工艺传统和生活方式,也是景德镇的宝贵民俗文化遗产。
3.传统节日庆祝:景德镇的居民也会按照每年的传统节日进行庆祝。
例如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烟花爆竹、舞狮和观看传统的舞龙表演。
中秋节期间,人们会举办赏月活动,同时品尝传统的月饼和瓷器粥。
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的特征与精神内涵民俗文化不仅仅是静止的艺术现象,还表现为一种符号和文化载体,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特征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前来阅读参考。
1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主要特征1.1约定俗称性景德镇陶瓷民俗主要是景德镇瓷业中众多的生产环节和行业分工需要的一种组织制约和引导集体行为的制度文化或生活风俗。
这些制度或规定从其中一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文化准则,具有一定的约定俗称性,往往没有文字记载。
其传承主要依靠口头传承和行业相教。
这些规定或程式大多铭记在民众的心中,落实在他们的行动上。
如挑坯工在路口拐弯时,他必然要"打叫口"(即吆喝),听到他们的吆喝声你置之不理,或没留意撞到了挑坯工的坯,不用解释和争辩,你应该赔偿坯钱,还有自觉请挑坯工到餐馆吃粉蒸肉,这些都是不要解释的规矩。
1.2传承民间性现代民间陶瓷较多的保留了传统陶瓷的成型、装饰和烧制方法。
民间陶瓷匠师中的优秀者,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技艺,他们常常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在生产制作中不断修改和完善设计,其传承性和群众性很强。
民间陶瓷技艺一般是师传或家传,师傅传授给徒弟,长辈传授给晚辈,徒承师业、陶艺世家在民间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这样,陶瓷艺术多是以历史性和集体性的创造而体现出来的,它代表着一方水土的共同审美血脉,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其乡土味很浓地域性强。
我们可以透过其表面的造型和纹饰去理解它的文化内涵,洞察它所表达的普通百姓的审美心态的共性。
1.3朴素情感性1.4生活情趣性2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2.1体现了民俗文化的生活关照景德镇自古便是瓷业生产中心,同时也是开放的商业码头。
所以,来往商贾众多,镇上百姓交杂,出现了各地人民杂居的情形。
来自南北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本地的风俗习惯,但是,经过长期的杂居相处,也就逐渐形成了南北交融、丰富多彩、独具景德镇特色的民俗文化。
景德镇的瓷业开始于汉朝,历经千年而不衰,其瓷业生产技术也日臻完善,因袭成风的瓷业习俗是当地最典型、最重要的内容。
1、说媒,大家都知道古代未婚的女子是很少出门的,即便是家中有客人来也不方便出来见客。
所以,媒婆成为了男女因缘开始的重要媒介。
如今自有恋爱的今天,湖南有些地区还是会要个没人来做见证。
2、筛茶,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相亲第一次去女方家,如果女孩子觉得男孩还不错就会给他递上一杯茶,男的无论喜欢与否这是都得给一红包,不过这也表示这门婚事有戏了。
3、过庚,在古代相当的严谨,男女的生辰八字进行匹配,如果不搭,在以前就很有可能取消这门亲事。
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比较开放,一般不会在意这些,就算是在意,也会找方法避免这些忌讳的地方。
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自由恋爱,很少媒妁之约了。
4、订婚,双方父母见面,确定亲事,定好结婚的日子,并商讨彩礼的事情。
男女双方订婚来就基本上是一家人了。
接下去就是正式结婚了,摆上几十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大吃大喝,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自己在今天结婚了。
景德镇的风俗
景德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陶瓷名城,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风俗文化。
1. 陶瓷文化:景德镇素有“陶都”之称,陶瓷是景德镇的特色产业。
当地人民对陶瓷文化的喜爱和热爱表现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中,比如餐桌上的瓷器是不能缺少的,他们习惯在重要的节日和婚礼等场合赠送瓷器作为礼物。
2. 茶文化:景德镇是中国瓷器与茶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区之一。
当地人民饮茶习俗源远流长,他们喜欢研究茶叶的品质和泡茶的技巧。
在景德镇,人们常常邀约亲友在茶座上畅谈人生。
3. 婚俗:景德镇的婚俗注重传统仪式和家庭纽带。
传统的婚礼仪式包括迎亲、拜堂和举办宴会。
新娘会穿上华丽的婚纱,新郎会戴上锦帽。
婚宴上,新婚夫妇常常给亲友赠送精美的瓷器作为礼品。
4. 民间歌舞:景德镇有众多的民间歌舞表演,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比如,“花鼓舞”是景德镇非常著名的舞蹈形式,通常由一名鼓手和一到两名舞者组成,以欢快的节奏和灵活的动作表达情感。
5. 庙会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景德镇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
这是一个集游乐、商贸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盛会,人们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民俗表演、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以及参与各种游乐项目。
这些风俗文化的传承,使得景德镇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独特魅力的城市。
【景德镇陶瓷习俗—⾏话俗语】⼯艺类 景德镇制瓷业分⼯细致,因此,各⾏业中使⽤的⾏话俗语⼗分丰富。
清代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对景德镇特有的瓷业⾏话俗语的记载:“景德镇陶业,俗呼货料,操⼟⾳登写器物花式,字多俗者,其不见于字书,字如(⽯由)(⼟⾜)之类。
……” 在千余年的制瓷⽣产实践中,景德镇瓷⼯们为了彼此交流和学习技艺的需要,为了对某种⽣疏事物进⾏语⾔表达从⽽达到群体性(⾄少是⾏业中)的共识,逐渐地产⽣了⼀种独特的⾏业语⾔。
这些制瓷过程中的⾏业语⾔⼗分丰富,包含了原料、燃料、颜料、⼯艺、⼯具、器型、计量等⽅⽅⾯⾯,并且渗透到瓷器⽣产各⾏各业中。
⼯艺类1、原料⼯艺类 ⼟坑:瓷⽯的采矿点。
“试照⼦”:对瓷⼟进⾏测试,看其在窑⽕中的收缩率及耐温程度,是否符合制瓷的要求。
“照⼦”即⼀⼩块经配制好的泥料。
做⼟:即开⽩⼟矿。
塘⼝:地表清净后所露出的采矿点。
明矿:地表开采的矿区。
暗矿:地下开采的矿洞。
打地龙:在地下⽔平巷道中采⽯,俗称“打地龙”。
采⽯⽅法有两种,或“⽯质原料则先⽤薪柴附⽯着⽕烧出裂痕,然后⽤铁凿凿下……”,或⽤打眼放炮法。
打眠垄:是在⼭坡上开凿隧道采矿。
2、成型⼯艺类 “三踩两响”:指琢器练泥,即⽤⾚脚踩泥三次,⽤铁铲拍泥料两次,以排除泥中空⽓,使之融合并“熟透”。
正所谓的“菊花芯,莲花瓣,三道脚板两道铲。
” “扯喇叭”:指圆器拉坯⼯艺。
拉坯⼯将碗坯拉成喇叭状,故名。
“扯喇叭” “栽坯”:即将⽑坯倾斜地栽在料板上。
“拍死⼈头”:指印坯⼯拍打模利(即“死⼈头”)的⼯序,也是圆器内部的定型⼯序。
“刹合坯”:即各种施釉⼯序。
剐坯:指挖圈⾜。
“⼟狗⼦”:剐坯⼯的绰号。
剐坯⼯是把坯底挖成圆洞状,如钻⼟的“⼟狗⼦” (⼀种昆⾍),故名。
“螃蟹”:即拉坯⼯的绰号。
拉坯⼯因长年盘膝在坯车⼲活,致使两腿膝关节变形,⾛起路来如螃蟹⼀样⼀摇⼀摆,故名。
“轿夫”:⼤器装坯⼯的绰号。
⼤器装坯⼯常常两肩各扛着⼀块装有成坯的料板送⼊窑⾥,如抬轿⼀般,故名。
景德镇的风俗-回复“景德镇的风俗”是指江西省景德镇市独特而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习俗和习惯。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镇拥有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和独特的陶瓷文化,同时也孕育着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
本文将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要节日的庆祝方式,以及婚嫁习俗、祭祀习俗等方面,逐步揭示景德镇传统风俗的内涵。
一、节日庆祝风俗在景德镇,主要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逢节日,人们热闹繁忙,庆祝活动丰富多彩。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景德镇人民最为隆重庆祝的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景德镇的街道上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
人们会进行一系列传统活动,如春联贴门、拜年、赏灯等。
此外,景德镇还有一个独特的传统,即民间艺人在街头表演实景春灯,以此来庆祝春节。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景德镇人民会聚集在一起,纷纷参加龙舟竞渡活动。
龙舟竞渡的起源之一就是屈原投江救美的传说,景德镇人民通过划龙舟祭奠和怀念屈原,更是锻炼身体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一种方式。
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景德镇人民乐于庆祝的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亲人团聚,赏月、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景德镇人民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中秋节活动,那就是观赏瓷制月亮。
景德镇以陶瓷闻名于世,人们会制作各式各样的陶瓷月亮,装饰在窗户上,使整个城市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二、婚嫁习俗在景德镇,婚嫁习俗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传统,传承了数百年。
婚礼前的准备工作是婚嫁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郎新娘的妈妈都会提前赴亲戚之间邀请亲友参加婚礼,准备婚礼用品。
同时,家中会做一笔大的开支,以示家庭经济条件的雄厚。
婚礼当天,一大早,新郎和伴郎会骑着闹马到新娘家中接新娘,此举象征着新郎的勇敢和诚意。
在新郎接新娘之际,会有一系列的门前拥挤、拦路、献艺等有趣而热闹的传统游戏。
新郎必须经受众多难关,最后才能正式迎娶新娘。
香奩过程是婚礼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香奩是由新娘家人为新郎准备的礼品,一种表达敬意的方式。
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这是一种独特的技艺,涉及到砌窑、修窑、槎窑、抹泥等步骤,最终完成传统瓷窑的建造。
这种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陶瓷民间习俗:这些习俗个性鲜明,是围绕瓷业形成的一个自足内生文化系统。
它们包括生产习俗、节日习俗、语言习俗、工具习俗、服饰习俗、饮食习俗、建筑习俗、传统歌谣等内容,如祭拜瓷业神主、中秋烧太平窑、祭祀风火仙师等。
3. 陶瓷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广泛流传于境内城乡各地,主要反映窑工、瓷工、瓷器品种的传说。
例如风火仙师、太平窑、美人祭等民间传说,它们展现了景德镇窑工、瓷工与封建势力、剥削阶级斗争的智慧和勇气,反映了他们开发陶瓷新品种的探索精神,并记录了景德镇有关生产习俗、崇拜习俗、饮食习俗等民俗事象。
此外,景德镇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26项,市级83项,形成了以手工制瓷技艺为核心,其他门类较齐全的具有瓷都特色非遗项目保护体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景德镇市政府官网或相关新闻报道。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 866更新时间:2006-4-27一、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之称。
景德镇是我国陶瓷主要产地之一,制瓷历史悠久,闻名中外,享有瓷都之誉。
郭沫若1965年在一首诗中写道:“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景德镇春秋时属楚地,秦统一中国后属九江郡,汉改属豫章郡,三国时属吴;东晋荆州剌史陶侃曾“擒江东寇于昌南”,遂于此地设镇,曰新平镇,意为新近平安之地。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镇置县曰新昌县。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为“浮梁”。
据《郡县释名》:“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故称浮梁。
因镇治所在昌江之南,又称昌南镇;又因此地镇民多以陶为业,故又称陶阳镇。
景德镇一名始于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
“北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器,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
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瓷器。
”(《景德镇陶录》卷五)景德镇由此得名。
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官方瓷业机构,专门负责烧造官府用瓷及官办贸易所需瓷器。
瓷局代表朝廷,集中了人才、技术、原材料等多种优势,这对景德镇瓷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景德镇制瓷业在元代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首先是制胎原料,采用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烧造出颇有气势的大型器皿;其次是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然后是颜色釉的成功,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蓝釉,是熟练掌握了各种呈色剂的标志,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单一的影青釉和单一的刻划花装饰的局面。
明代初期,景德镇设御窑厂,专门烧造官府用瓷。
为了保证御窑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官府把在战乱中失散的工匠又重新集中起来,使景德镇制瓷工匠的队伍和瓷业生产规模都空前庞大起来,“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正是当时极好的写照。
景德镇的历史文化介绍景德镇,位于江西省的中部,湖南、安徽两省交界处,是一座传统的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历史文化1. 古代历史:公元前221年西汉始都司马迁设立应天县,景德镇作为县治,以此开始其历史文化之旅。
2. 中古历史:景德镇被南宋收为藩镇,后为赣、粤、鄂先后裁判,历经孝昭父子、杨白劳、赵默笙等人将武术、陶瓷、江南书画完成提高,并建成了瓷都景德镇。
3. 新兴历史:景德镇在明清时期及近代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影响着江西宣城、安徽亳州、江苏镇江三省,是江西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是瓷都和古镇的代表。
二、民间文化1. 武术:景德镇是中国武术传承最悠久、文化最盛的地区之一,人们以景德镇武术为国家标准武术之一。
2. 陶瓷:景德镇也是陶瓷历史悠久的传统宝地,在景德镇发现的陶瓷文化遗存,已成为中国瓷都的重要凭据。
3. 茶艺: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茶都,以“景德茶”闻名于世,有着良好的茶文化。
三、文学文化1. 书画:景德镇赣诗文学文化历史悠久,自明清后期景德镇书画曾有过激烈的文学文化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以“黄宗羲”、“张维迎”为代表的景德镇书画学派。
2. 歌舞:景德镇有着古老的歌舞文化,人们喜欢用节奏轻快的舞曲,唱着富贵、传说、歌谣传统,表演出灿烂多姿的绚丽舞蹈。
四、信仰文化1. 伊斯兰:景德镇有着浓郁的伊斯兰文化,在古镇中保存着不少关于伊斯兰的古迹,信徒的日常生活思想储藏于古镇的各个角落中。
2. 宗教:景德镇人也深受佛祖心肠所深刻影响,到处可见佛道寺庙、还原佛教宗教清修文化。
景德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包括武术、陶瓷、茶艺等;文学文化有书画、歌舞等;信仰文化则有伊斯兰、佛教宗教等。
一直以来,景德镇的历史文化都是古镇的精神面貌,构建了其独特的人文景观。
精选景德镇人结婚习俗,老景德镇结婚男方女方习俗大全精选景德镇人结婚习俗,老景德镇结婚男方女方习俗大全一、女孩头回去男方家里男方家父母一般都是给800元-1000元不等做为相中准儿媳妇的见面礼土豪请随意二、双方父母正式见面男方一般给相钱或叫看钱6600-8800元,一般标准三、南昌女孩的彩礼钱一般是给10.8万给的少的也有给6.8万的不过南昌妹子彩礼起步价10万南昌市区10至15万元周边县城大致相同四、改口叫爸叫妈钱般是给2000,这是最低价了五、房子一般是男方家提供男方家的装修就该全包女方家只负责家用电器如果双气齐全,女方附带装修和家电如果是贷款买的房子一般是男方家拿首付,其他两人共担六、结婚首饰钱一般买钻戒、项链、耳环、手链等七、买衣服的钱一般是女方给男方买套500到2000的西装包括衬衣和鞋男方给女方3000现金自己买八、婚纱照就南昌普遍行情来看,选个平民大众的婚纱摄影套餐基本都是在3000、4000元左右要是想来个旅拍婚纱照和蜜月旅行一起搞定那就要多准备一个钱包罗!九、定婚宴星级酒店一般的价钱是1280一桌好点的大约是1580按10桌算,是15000如果烟酒糖茶还有饮料全算的话大约是22000左右十、婚庆服务摄像一般是800一天照相是400一天主持是800,化妆跟妆是600租车是3000左右花车是600左右还有礼炮是300泡泡机150气球拱门100酒店布置500乐队500照片写真座次表什么的是300(这些还都只是亲民标准!)结婚时勿谈勿做的那些事儿虽然西式婚礼与现代简式婚礼已经非常普遍但传统婚礼依然有很多禁忌1.忌吃喜饼在过大礼时,男方送来的喜饼新娘切记不可吃,因为这样就象征把自己的喜气吃了,是应该注意忌讳的。
2.忌二次上香因为二次上香有再婚的意思,对于初婚的新人来说是不吉利的。
3.忌准新郎独睡婚床如果新郎实在没有其他地方可以休息,可找一位大生肖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如生肖龙者即可。
4.忌说“再见”因为“再见”二字有分手与离别的含义,对新婚夫妇来说,此寓意非常不好。
景德镇陶瓷文化与世界文化遗产景德镇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从世界遗产的视角分析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景德镇陶瓷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作为一种为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见证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它应该是世界文化遗产。
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土壤。
景德镇陶瓷文化反映了陶瓷生产、销售和消费过程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生活、审美趣味等。
它一方面吸纳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另一方面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形成了独有的特征。
(二)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特征1.制瓷历史悠久,陶瓷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权威性。
据《南窑笔记》记载:“其冶陶始于季汉”,这就是说早在公元1至2世纪时,此地就已烧造陶器。
两千多年来,窑火延烧不断。
悠久的制瓷历史,灿烂的陶瓷文化,辉煌的艺术成就,近代独具匠心、各领风骚的各派陶艺家的优秀作品都为景德镇陶瓷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珍贵的古迹窑址、精湛的制瓷技艺、独特的瓷业习俗,同样展现着浓郁的陶瓷文化内涵,形成了其他产瓷区所不能相提并论的独具特色的资源。
2.陶瓷文化及其遗存历史悠长、体系完整。
景德镇拥有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在两千余年的制瓷历史中,每个朝代景德镇都留下了宝贵的陶瓷文化遗产。
[3]除了考古发现的窑址外,还有散落全市的古代瓷业作坊、高岭古矿、瑶里古瓷业、昌江水系、东埠和三闾庙古码头,及古作坊、古窑房、古瓷业等,并且有关陶瓷的文献、诗歌、民谣、民俗、传说等都十分丰富。
3.制瓷工艺精湛,驰誉国内海外。
景德镇瓷业分工细腻,产品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方面的广泛需要,这在古代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在制瓷技艺上,宋代创烧了白里泛青、莹润素雅的“影青瓷”,使“景德窑”“不胫而走、天下皆闻”,从此跻身于全国名窑之列。
景德镇旅游攻略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历史上与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各国圣诞节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旅游攻略:饮食饮食风格景德镇地方菜基本上符合江西菜肴的整体风格。
从烹饪手法上看,善蒸,讲究火功;从菜品的材料选择上来看,多有山珍、野味和水产,朴实量足,注重原味,尤其是景德镇的土产小吃,口味淳厚。
从菜品的口感上看,景德镇地方菜肴色重油浓,喜好辣椒,所以不善吃辣的游客,在餐馆点餐前需做简单提示。
特色佳肴景德镇的风味小吃以面点品种较多,而且制法各异,颇有特色。
如:饺子粑、碱水粑、油炸馄饨等,都是其它地方吃不到的美味佳肴。
特色菜主要有:粉蒸肉、瓷泥煨鸡等,各大小餐馆、摊点均可品尝,价格都还公道。
美食地带景德的美食集中地是戴家弄。
戴家弄地区曾是景德镇烧造瓷器历史延续较长时间的一个重要窑厂,从出土的器物造型与画工上看,最早可追朔到南宋,后渐荒废。
近年,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这里逐渐成为景德镇特色小吃的聚集地,而且也可买到一些景德镇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市内可乘坐18、20、103路公交车前往。
另外,在戴家弄不但可以品尝到景德镇的土制小吃和特色菜,还有机会吃到江西省其它地区的特色菜,整体消费水平人均每顿饭30元左右。
景德镇旅游攻略:购物特色商品:茶和瓷器景德镇自古以来是我国的茶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红茶、绿茶、德宇活茶均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名茶。
景德镇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开始生产陶器,青花梧桐餐具是青花瓷的代表性产品,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和艺术特色,以数十件至172件配套组成。
青花玲珑瓷,光洁透明,不褪色。
工艺上,碧绿透明的玲珑和淡雅清翠的青花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被称为“嵌玻璃”瓷器。
购买地点:景德镇被誉为“瓷都”,市内几乎所有的大小商场、摊点都有瓷器可买,但最集中的购买地就是景德镇市中心的瓷器大市场。
景德镇民俗民风简介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景德镇民俗民风简介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景德镇是中外着名的瓷都,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与其他三大名镇相比,景德镇的独特在于它是我国惟一一座以手工业着称的城市。
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大,“瓷都”两字成了景德镇的代名词。
景德镇四面环山,青罗玉带般的昌江自安徽祁门蜿蜒北来,擦城而过,遇城南的岚山西折而流向鄱阳湖。
上世纪六十代,景德镇未通火车,连汽车都很少,进出物资大部分靠舟楫。
十里江岸,十里码头。
晨曦码头,车水马龙人声杂;夕阳激滩,纤绳绷直号子齐。
夜幕低垂,两岸桅杆两行木;日出雾散,一江风顺一江帆。
上游顺水放来了木排和竹筏,船上挑下白的是米,绿的是茶。
还有一船船松木窑柴,码放在高高的岸上,一垛垛的窑柴象一排排房屋一样整齐漂亮。
下游运来了白色瓷土,黑色煤炭,还有五颜六色的百货……从景德镇运出的则是享誉世界的名瓷,通过昌江,再飘洋过海,运向世界各地。
景德镇因盛产瓷器而成了“都”,掂量掂量这顶桂冠的含金量,便知对于景德镇这座中等城市来说,那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啊。
倘若说景德镇是瓷器的海洋,是瓷器的王国,此说并不过誉。
徜徉在景德镇的街头巷尾,可见通街的店铺几乎一色的瓷器。
贸易市场,街头地摊也都摆的是瓷器,身在其中、犹如走入瓷器的海洋。
左边是瓷,右边是瓷,前边是瓷、后面还是瓷,抬眼俯首全是瓷。
盘碗碟勺、瓶坛壶罐、青瓷釉瓷、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看得人眼花缭乱,让人啧啧不止。
历经千年的景德镇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绪,那静静流淌的昌江水,还有昌江两岸满地的破碎瓷片、依稀可见的古城旧貌、幽深的坯房、黑洞洞的窑弄……虽然历史已翻过重重的一页,但往日的旧迹却还萦绕未散。
那时候,昌江的水极清极清,河底下碎瓷片的花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河边就像是一个喧
闹的市场,一群群的妇女跪在木制的洗衣凳上,用手搓洗着衣服,还不时地用棒槌去槌打。
河里一群群在洗澡、游泳的孩子们,打闹着相互泼水。
一时,棒槌声、调笑声、叫骂声,响成一片——这些已成往昔的图景,就像一幅淡远的水墨画永远地留在了历史深处的一个边角里,作者借助那些见证过古镇兴衰的老窑工、老坯户的叙述,和着自己童年朦胧的回忆,勾画出一段久已消逝了的手工业时代的历史图景。
瓷器、作为一种文化这里有着丰厚的积淀,“景瓷”始于何年何月不得而知,但从湖田古瓷窑遗址堆积的瓷片中科学家已考证出此窑建于五代时期,是座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古瓷窑遗址。
由此可见,景德镇制瓷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景瓷作为华夏文明的象征这里至今仍保留古窑一处。
古窑如今已成为“瓷”迷者心中的圣殿。
古窑是古代烧制瓷器的工场,仅此而已,身临其境,才看出自已的肤浅,这片被绿树掩映,翠竹环抱的古建群,与其说是座制作瓷器的工场、倒不如说是瓷文化旅游胜地。
幽雅的环境,精美的建筑自不必说,单那大厅里陈列的高一点八米、产于明代、绘有众多《水浒》人物的影青彩瓶足以让人震聋发聩。
景瓷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的誉美之辞和良好口碑,而这只巨瓶,更是冰青玉润、薄如蝉翼。
据介绍,此瓷瓶是经七十二道工序、费时两年半精心烧制而成的。
瓷都为何能够屹立千年而不倒,为何能触动前来朝拜的信民们。
不是因为内敛不修边幅的城市形象,也不是琳琅耀眼的瓷器,而是那穿越千年原始的,用最简单的工具,用最粗糙的双手捏造出的朴质而经过岁月历练的古老文化,千年精髓囊括景德镇的魅力浓缩于工匠精准的拿捏之中了。
瓷都触动了一千年的文化,必将触动着随后的一千年。
当听到那些穿越千年曾经逝去的古老声音的时候,当看到地摊上那些淘宝人拿着残破的瓦片欣喜若狂的时候,就会明白,瓷都为什么会感动我们,感动世界。
“China”——瓷器,“China”——中国!
景德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由于陶瓷业的不断的发展,聚居了全国各地的人,他们的语言由本土的成分慢慢地演变,逐渐就形成了景市人独特的地方语言。
来到景德镇,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嗯来住莫得?”在景德镇呆上一段日子之后,“莫得”就会充彻于耳。
邀你去玩就说:“怯戏的波?”您要购买“买什么”。
营业员会热情地问您:“买莫得?”。
买“鸡蛋”叫买“嘎嘎子”,买“茄子”叫买“落索”。
到朋友家里去作客,听到小孩将奶奶叫“妈妈”,舅舅叫“姆姆”,将弟弟叫“老老”,“男孩”叫“仔俚子”,“女孩”叫“女崽俚”。
对可以随意的朋友常称“瞌困”、“省头”、“老马”。
夏天火红的“太阳”晒得人们汗流挟背时,景德镇话说:“个昵头真要晒死宁”。
遇上“雷阵雨”叫“打风暴”。
坐船叫“错舷”。
乡下人常叫城里人为“镇巴佬”。
景德镇地方语言大体上分为三种:城区通用的景德镇话:农村通用两种,即浮梁话和乐平。
景德镇的方言很多,味很浓,也很丰富,它体现了千百年来景德镇的风土人情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
当您将离开景德镇的时候,好客中的景德镇人会热情地挽留和欢迎您下次再来景德镇“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