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习题:周周练(第五章)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3
检测内容:第五章第1~3节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一、选择题(共6小题,共31分,1~5题为单选题,每题5分;第6题为多选题,6分)1.(徐州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D)A.是放大的 B.是缩小的C.是等大的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2.(烟台中考)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的一次实验操作情景,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若将烛焰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5 cm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C)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3.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其口径越大越好C.投影仪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4.(河北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的像D.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5.关于生活中的透镜,下列描述合理的是(A)A.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倒立、放大的实像B.看电影时,屏幕上的像相对于胶片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大于一倍焦距D.轿车内的行车记录仪,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内6.(多选)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D)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7.(宜宾中考)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20 cm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凸透镜对光有__会聚__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 平面镜能成等大的虚像B.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C.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起发散作用D. 照相机照相时,底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倒立、等大的实像4.下列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 ②①B. ③①C. ②④D. ③④5.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得到()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6.为了获得平行光,班里的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法,你认为可行的是()A. 选用凹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B. 选用凸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C. 选用凹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2倍焦距处D. 选用凸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7.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A. 一直变大B. 一直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 10cmB. 20cmC. 40cmD. 60cm9.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A. 将凸透镜往上移B. 将蜡烛往上移C. 将光屏往下移D. 将蜡烛往下移10.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时,他把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B. 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C.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D. 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11.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组成时,李伟发现物体的像太小,看不清楚,这时他应该()A. 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B. 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C. 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D. 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12.一个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5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移动到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的像的性质是()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等大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13.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图案,然后把电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其发光,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图案与其正对的白墙之间(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移动,则所画图案在墙上成清晰像的情况是()A.能成三次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等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B. 能成两次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C. 能成一次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D. 不能成像14.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学校: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分)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2.(2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从很远处匀速靠近凸透镜,至透镜焦点处,考察像运动的速度应该是.............................................................................................................. ( )A.始终和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B.先小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后来又大于物体运动的速度C.先大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后来又小于物体运动的速度D.始终大于物体运动的速度3.(2分)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A.保持在原来位置B.靠近透镜C.远离透镜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4.(2分)已知幻灯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0厘米,银幕上成放大的像,该幻灯机透镜的焦距是:( )A.10 厘米B.15厘米C.20厘米D.40厘米5.(2分)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于屏上,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屏上的像只剩下半部分B.屏上的像变暗,位置不变C.屏上的像上半部变暗,下半部保持原来的亮度D.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了6.(2分)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7.(2分)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周周练(第五章)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凸透镜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2.(海南中考)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A.放大镜B.幻灯机C.照相机D.近视眼镜3.(威海中考)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4.我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B.不能看到人的脚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5.(河北中考)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甲凸透镜(f甲=20 cm)的成像情况.此时,他又用乙凸透镜(f乙=10 cm)替换甲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继续实验.下列关于乙凸透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D.向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6.(资阳中考)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 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A.是凸透镜,焦距为20 cm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 cmC.是凹透镜,焦距为20 cm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 cm7.(雅安中考)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8.(河南中考)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A.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B.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8分)9.常见的光学仪器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投影仪能使投影片在屏幕上成倒立、________实像;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使看到的像更大,应适当________放大镜与地图间的距离.10.小琦拿着奶奶的眼镜对着太阳光,移动眼镜看见在地上有很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奶奶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透镜,好奇心强的小琦又把自己的近视眼镜对着太阳光,不管怎样移动眼镜都看不到很亮的光斑,小琦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透镜.11.图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蜡烛位置如图所示,光屏应放在透镜______侧________处的范围才能得到__________的清晰实像.12.(十堰中考)小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20 cm的透镜甲放在距发光体50 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接下来她改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光屏应该向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小芳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模糊了,她将光屏远离透镜,又在光屏上得到了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13.小明同学喜欢摄影.一天清晨,他用照相机对同一片树叶拍了两张清晰的照片.如图甲和乙所示,小明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焦距相同,那么拍摄______照片时树叶与相机距离大一些.树叶上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因为圆形的露珠相当于________,通过露珠而形成的______(填“虚”或“实”)像.第13题图14.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点B: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应该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这是_____视眼成像情况图;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第14题图三、作图题(第15题6分,第16题4分,共10分)15.(通辽中考)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16.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于平面镜,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先后经凸透镜折射和平面镜反射后,平面镜前的人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束好像是从平面镜后的P点射出(P点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请你找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完成光线a的光路图.四、实验探究题(10分)17.(沈阳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2)若图中的点划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点为烛焰上的一点,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和A点在光屏上的像A′的位置.(3)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 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4)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________cm刻度线处.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五章)1.C 2.C 3.B 4.D 5.B 6.B7.B8.A9.放大增大10.凸凹11.右大于70 cm倒立、放大12.缩小靠近发散13.乙凸透镜虚14.左远凸15.16.17.(1)缩小(2)(3)远视(4)80初中物理试卷灿若寒星制作。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分)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2.(2分)小明用奶奶的老花镜镜片对着太阳时,可在距镜片5cm处得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小圆点。
若小明想通过此老花镜的镜片看微雕作品上较小的图案,则作品到透镜的距离应满足 .................................................................................................................................... ()A.小于5cm B.大于5cmC.大于10cm D.大于5cm小于10cm3.(2分)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把相机“调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大,为使他在胶片上仍然形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该 .............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4.(2分)将物体放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前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5.(2分)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A.正立、放大的虚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D.倒立、等大的实像6.(2分)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一、选择题1.(2分)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A.无法成像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2.(2分)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入眼中的光一定是由像发出的B.像一定是虚像C.像一定是倒立的D.像一定是放大的3.(2分)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把相机“调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大,为使他在胶片上仍然形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该 .............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4.(2分)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A.正立、放大的虚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D.倒立、等大的实像5.(2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的像( )A.先放大后缩小B.先缩小后放大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6.(2分)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实像,则物距一定是()A.大于2倍焦距B.大于焦距C.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D.小于焦距7.(2分)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则一定是( )A.正立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像D.倒立的像8.(2分)凸透镜某次成像的情况如图,由图可知这次成像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A.小于焦距B.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C.等于2倍焦距D.大于2倍焦距.9.(2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得到物体放大的像,若把物体移至透镜前15cm处,并使其在光屏上成像,则有()A.光屏远离透镜,成放大的像B.光屏远离透镜,成缩小的像C.光屏靠近透镜,成缩小的像D.光屏靠近透镜,成放大的像.10.(2分)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11.(2分)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轴方向平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棒AB,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像A′B′为()A.比实物短,且B′端比A′端粗B.比实物短,且A′端比B′端粗C.比实物长,且B′端比A′端粗D.比实物长,且A′端比B′端粗.12.(2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距凸透镜中心为2倍焦距处,当该物体从这个位置沿主轴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A.物和像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B.物和像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C.像距逐渐减小D.像始终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13.(2分)一枝蜡烛立在凸透镜前,调节光屏的位置,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清晰的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一、选择题1.(2分)将物体放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前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2.(2分)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汽车后视镜3.(2分)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 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 cm B.12.5 cm C.4.5 cm D. 10 cm4.(2分)某同学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他把一只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再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实验得到的物距、像距及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小于7.5cm B.等于15cm C.等于10cm D.大于12cm5.(2分)已知幻灯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0厘米,银幕上成放大的像,该幻灯机透镜的焦距是:( )A.10 厘米B.15厘米C.20厘米D.40厘米6.(2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7.(2分)如图所示,是在一些交通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一、选择题1.(2分)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此透镜方向移动20cm,则此时蜡烛经该透镜所成的像是()A.放大的虚像B.等大的虚像C.缩小的实像D.缩小的虚像2.(2分)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钱20cm处,可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3.(2分)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汽车后视镜4.(2分)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下述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B.照相机照像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C.幻灯片必须放在2倍焦距以外D.用放大镜看书,书离透镜应小于焦距5.(2分)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a)和(b),则()A.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6.(2分)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于屏上,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屏上的像只剩下半部分B.屏上的像变暗,位置不变C.屏上的像上半部变暗,下半部保持原来的亮度D.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了7.(2分)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 ........................................()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C.可能是实像,也可能是虚像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8.(2分)投影仪在现代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是一块焦距不变的凸透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物距多大,凸透镜均可成清晰的像B.投影仪所成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C.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D.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它和投影仪所成像的特点是一样的9.(2分)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10.(2分)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11.(2分)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下图,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使烛焰位于a处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使烛焰位于c处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使烛焰位于b处时,成缩小的实像D.使烛焰位于d处时,成放大的实像.12.(2分)在光具座上固定一个凸透镜,使烛焰中心在凸透镜主轴MN上,如图3所示,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位于()。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学校: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分)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实像,则物距一定是()A.大于2倍焦距B.大于焦距C.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D.小于焦距2.(2分)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外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凸透镜来观察上邮票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10cm B.小于10cm C.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3.(2分)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4.(2分)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D.光屏上没有像。
5.(2分)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由此判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A.小于12 cm B.大于12 cmC.等于12 cm D.小于24 cm且大于12 cm .6.(2分)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地方,在离蜡烛45厘米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以下情况中可能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80厘米,像是放大的B.凸透镜的焦距是20厘米,像是放大的C.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像是放大的D.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像是缩小的7.(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汽车的后视镜8.(2分)光屏放在凸透镜后方12cm处时,得到一个缩小的像,若将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时,则( )A.一定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B.一定得到的是放大的像C.可能得到的是放大的实像D.可能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9.(2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从很远处匀速靠近凸透镜,至透镜焦点处,考察像运动的速度应该是.............................................................................................................. ( )A.始终和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B.先小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后来又大于物体运动的速度C.先大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后来又小于物体运动的速度D.始终大于物体运动的速度10.(2分)将物体放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前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11.(2分)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周周练(第1节~第3节)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南宁中考)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第1题图第2题图2.在树叶上滴一滴水,如图甲所示,透过水滴看树叶的叶脉.将一薄玻璃板放在支架上,把树叶放在玻璃板下面,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如图乙所示,透过水滴看到了放大的树叶的叶脉.则( )A.甲图中看到的是等大的叶脉B.甲图中看到的是放大的叶脉C.乙图中的水滴相当于凹透镜D.乙图中的物距一定小于焦距3.(济宁中考)小夏用如图中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如图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4.(厦门中考)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 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A.8 cmB.15 cmC.20 cmD.40 cm5.(本溪中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投影仪成像利用了这一规律C.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6.关于虚像和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B.光的反射一定成虚像,光的折射一定成实像C.实像能在光屏上得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D.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一定成实像7.如图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D.无法判断8.(成都中考)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B.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C.幻灯机是原理工作的利用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照相时,被照着应站在距镜头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9.(黔西南中考)在森林游玩时不能乱丢矿泉水瓶,一旦瓶内进水后相当于______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10.有一个写着F字样的胶片放在教学用投影仪上.此时屏幕上刚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要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投影仪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11.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如图所示.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水珠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通过________图中的水珠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12.(镇江中考)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给出),则该像为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应用这一规律可以制成___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13.小刚玩放大镜时,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他看到手指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如图甲所示;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他将看到房屋的________像,如图乙所示.(填“虚”或“实”)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刚看到如图所示清晰的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该像,此时物与像在凸透镜的________(填“同侧”或“两侧”).这个像的性质是________(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缩小”或“正立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8分)15.在下列方框中画一个合适的透镜.16.(辽阳中考)如图,请画出从光源S发出的三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四、实验探究题(第17题12分,第18题8分,共20分)17.(丹东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________.(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18.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__(填“上”或“下”)调;(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参考答案周周练(第1节~第3节)1.A 2.B 3.A 4.A 5.D 6.C7.B8.A9.凸透会聚10.远离下11.凸透甲12.倒立缩小照相机左13.虚实14.不能同侧正立放大虚15.16.17.(1)使烛焰的像在光屏的中心(2)投影仪倒立缩小可逆的(3)靠近18.(1)上(2)右放大(3)虚。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密度周周练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铁水凝固成铁块B.将一块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C.菜刀被磨光以后D.将铁丝用拔丝机拉长2.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若所用砝码已经磨损,则称量结果将()A.偏小B.偏大C.可偏大也可偏小D.不受影响3.四只同样的杯子,分别装有水银、煤油、水、盐水四种液体.若判断每只杯子中装的是哪种液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质量相等,液面最高的是煤油,其次是水、盐水,液面最低的是水银B.若体积相等,质量最大的是水银,其次是盐水、水、质量最小的是煤油C.若液面一样高,无法确定是哪种液体D.因液体的密度不同,质量一定,体积和密度成反比,根据体积的关系,就可以确定是哪种液体4.某同学在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实验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但忘了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而是在0.2g处,他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了.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当放上l0g和5g的砝码各一只时,天平横梁恰好平衡,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为()A.15.2g B.14.8g C.15g D.无法判断5.用同种金属制成的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球,其中有一种是实心的,有一种是空心的.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放3个甲球,在天平的右盘放5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金属球是空心的B.甲、乙两种金属球的质量之比为5:3C.空心的金属球中空心部分体积与整个球的体积之比为2:3D.空心的金属球中空心部分体积与整个球的体积之比为2:56.已知甲、乙两块物体质量比为5:3,体积比为2:3,甲、乙的密度比为多少()A.5:6 B.5:2C.2:5 D.10:97.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C.称量时右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左盘放置砝码D.观察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处,表明横梁已平衡8.以下有关密度概念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块砖敲碎后,碎砖的密度将变小B.铁的密度比木块大,指的是铁的质量大于木块的质量C.纯水的密度1.0×103千克/米3,表示1米3纯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D.空气的平均密度1.29千克/米3,可推测一间普通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约为10千克9.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B.ρ甲>ρ乙>ρ丙,且ρ甲>ρ水C.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D.ρ甲<ρ乙<ρ丙,且ρ甲>ρ水10.体积为100cm3的水结冰后,冰的体积(ρ冰=0.9×103kg/m3)()A.大于100cm3B.等于100cm3C.小于100cm3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11.某托盘天平的全部砝码及标尺如图,此天平的称量(即称量范围)是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学校:一、选择题1.(2分)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实像,则物距一定是()A.大于2倍焦距B.大于焦距C.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D.小于焦距2.(2分)某同学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他把一只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再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实验得到的物距、像距及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小于7.5cm B.等于15cm C.等于10cm D.大于12cm3.(2分)在放映幻灯时,要使屏幕上得到F的字母,则插入的幻灯片应是....... ( )A.B.C.D.F4.(2分)凸透镜的焦距为8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cm的位置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5.(2分)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地方,在离蜡烛45厘米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以下情况中可能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80厘米,像是放大的B.凸透镜的焦距是20厘米,像是放大的C.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像是放大的D.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像是缩小的6.(2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得到物体放大的像,若把物体移至透镜前15cm处,并使其在光屏上成像,则有()A.光屏远离透镜,成放大的像B.光屏远离透镜,成缩小的像C.光屏靠近透镜,成缩小的像D.光屏靠近透镜,成放大的像.7.(2分)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由此判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A.小于12 cm B.大于12 cmC.等于12 cm D.小于24 cm且大于12 cm .8.(2分)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学校: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分)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2.(2分)小明在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一种镜头焦距大小可根据需要发生改变的光学照相机)给小兰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小兰的位置不变,又给小兰拍了一张全身照。
关于这个过程对相机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3.(2分)如图是张敏同学拍摄的安溪凤城铁索桥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要使铁索桥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铁索桥靠近些,再拍摄B.铁索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铁索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4.(2分)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
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A.a点B.b点C.c点D.d点5.(2分)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a)和(b),则()A.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6.(2分)投影仪在现代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是一块焦距不变的凸透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物距多大,凸透镜均可成清晰的像B.投影仪所成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C.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D.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它和投影仪所成像的特点是一样的7.(2分)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地方,在离蜡烛45厘米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以下情况中可能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80厘米,像是放大的B.凸透镜的焦距是20厘米,像是放大的C.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像是放大的D.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像是缩小的8.(2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所成的像()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9.(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烛焰成像的情形应该是图中的()10.(2分)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可在屏幕上得到与烛焰等大的烛焰的像,则()A.f=15cm,是倒立的实像B.f=30cm,是倒立的实像C.f=15cm,是正立的实像D.f=30cm,是正立的虚像.11.(2分)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该物体的明亮、清晰的实像,当用不透光的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后,物体此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A.只有上半部分,亮度不变B.只有下半部分,亮度不变C.与原来相同,亮度不变 D.与原来相同,亮度变暗.12.(2分)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 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足()A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过L2的焦点C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13.(2分).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周周练(第1节~第3节)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南宁中考)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A)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2.(济宁中考)小夏用如图中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如图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A)3.(曲靖中考)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 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A)A.大于30 cmB.小于15 cmC.等于30 cmD.大于15 cm小于30 cm4.(本溪中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投影仪成像利用了这一规律C.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关于虚像和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看到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B.光的反射一定成虚像,光的折射一定成实像C.实像能在光屏上得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D.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一定成实像6.如图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D.无法判断7.(成都中考)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A)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B.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C.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D.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8.(玉林中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改用焦距为20 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调节光屏的方法及光屏上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C)A.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大B.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C.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大D.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9.有一个写着F字样的胶片放在教学用投影仪上.此时屏幕上刚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要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投影仪__远离__(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下__(填“上”或“下”)移动.10.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如图所示.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水珠相当于一个__凸透__镜,通过__甲__图中的水珠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11.(镇江中考)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给出),则该像为__倒立__、__缩小__的实像,应用这一规律可以制成__照相机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左__(填“左”或“右”)移动.12.小刚玩放大镜时,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他看到手指正立、放大的__虚__像,如图甲所示;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他将看到房屋的__实__像,如图乙所示.(填“虚”或“实”)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刚看到如图所示清晰的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该像,此时此像是__虚__(填“实”或“虚”)像.三、作图题(第14题4分,第15题8分,共12分)14.(黔西南中考)如图所示,请根据已知光线,完成光路图.解:15.(广东中考)如图所示,可以利用不同的光学元件来改变入射光线OA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分别画出两种合适的光学元件(只要求画出光学元件大致位置的示意图,但须与光学规律相符)解:或四、实验探究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0分,共24分)16.(云南中考)某实验小组用一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另一侧移动光屏,距凸透镜10 cm处,光屏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10__cm.(2)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__同一高度__,移动光屏始终找不到像,这是因为透镜与蜡烛的距离__小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cm所致,应将蜡烛向__左__(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后,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3)把蜡烛移动到B处,移动光屏可得到__放大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再将蜡烛移动到A处,并移动光屏可得到__缩小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此时光屏与透镜的距离__大于__(填“大于”或“小于”)10 cm.17.(临沂中考)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点燃__(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投影仪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3)将蜡烛移动至20 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__B__(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A.50~60 cm B.60~70 cmC.70~80 cm(4)将蜡烛移动至45 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__虚__(填“虚”或“实”)像.(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 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__B__(填序号).。
周周练(第五章)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C)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2.(茂名中考)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字与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
B.此透镜只能成虚像
C.此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D.此透镜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
3.我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D)
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不能看到人的脚
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4.(玉林中考)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D)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近视眼可戴凸透镜片做的眼镜进行矫正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大于两倍焦距
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
5.(威海中考)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
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6.(枣庄中考)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A)
A.30 cm B.20 cm
C.10 cm D.5 cm
7.(河南中考)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8.(资阳中考)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 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B)
A.是凸透镜,焦距为20 cm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 cm
C.是凹透镜,焦距为20 cm
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 cm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9.(黔南中考)为了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在市区各交通主道和十字路口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对过往车辆进行摄像监控.摄像头所成的像是__倒__立、缩小的__实__像.
10.(黔西南中考)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__a__点时,所成的实像最小;将蜡烛放在c点时,相当于__
投影仪(或幻灯机)__的工作原理(填光学仪器的名称).
第10题图第11题图
11.小明同学喜欢摄影.一天清晨,他用照相机对同一片树叶拍了两张清晰的照片.如图甲和乙所示,小明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焦距相同,那么拍摄__乙__照片时树叶与相机距离大一些.树叶上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因为圆形的露珠相当于__凸透镜__,通过露珠而形成的__虚__(填“虚”或“实”)像.12.(河北中考)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_放大__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__会聚__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__靠近__凸透镜.
第12题图第13题图
13.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点B.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应该向__左__(填“左”或“右”)移动,这是__远__视眼成像情况图;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__凸__透镜制成的眼镜.
14.如图所示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f<u<2f,气孔经过物镜所成的是一个放大的__实__(填“实”或“虚”)像,最后,人眼通过目镜看到的是再次放大的__虚__(填“实”或“虚”)像.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5.(黔南中考)如图所示,S′是S经凸透镜成的像,请作出由S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解:
16.(葫芦岛中考)如图所示,ab是光源S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光线,并射向凹透镜的焦点F. 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1)光源S的位置;(2)ab的入射光线;(3)ab经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解:
四、实验探究题(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20分)
17.学完“眼睛和眼镜”的知识后,小明自制了一个水透镜,如图甲所示,利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或往外抽水,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小明想利用这个水透镜来研究近视眼的成因:
(1)小明把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此时在光屏上成像如图乙所示.要想模拟眼睛的成像情况,小明需要把蜡烛向__左__(填“左”或“右”)移动,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A.
(2)接着小明想要研究近视眼的成因,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他要用注射器__向水透镜中注水__(填“向水透镜中注水”或“从水透镜里往外抽水”),然后向__左__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B,则实像B 要比之前实像A__小__(填“大”或“小”).
18.(聊城中考)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_上__(填“上”或“下”)调节.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10__cm.
(3)当烛焰距凸透镜3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缩小__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照相机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__远离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__调节光屏到某一位置,将光屏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时,像都会变模糊,此时光屏上的像最清晰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