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设计【开题报告】

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设计【开题报告】

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设计【开题报告】
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机及其小体积高高功率电器的广泛使用,锂离子电池也被广泛地用作供电电源。现在介绍锂电池充电器的系统设计、电路布线、软件编程及其硬件调试。充电器的规格和功能不同,及结构和电路布线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虽然锂离子充电器市场被看好,但锂离子电池对充电器的要求非常苛刻,要设计生产锂离子充电器,需要满足几大要求。其中,基本要求是充电时要保持特定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即恒流恒压方式,这才能保证电池的安全充电。而且,为有效利用电池容量,需将锂离子电池充电至最大电压,但是过压充电会造成电池损坏,这就要求过压保护。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目前具有广泛的应用,也会具有广泛的市场。针对锂离子电池不同的型号、生产厂商、应用范围及其极性要求,设计者必须设计出与之使用的专用充电器;也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特性及其充、放电曲线确定充电器的技术参数,按照这些技术设计出通用的充电器。

目前广泛使用的便携性二次电池主要有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锂聚合物等几种,但是由以锂离子电池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最频繁。在一些对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要求较高的场合,锂电池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采用。锂离子电池是在锂电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池。作为一种小型轻量、容量高、对环境安全的新型电池,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便携式一些现代设备中,如移动电话机、家用小型电器设备,随着这些电器的迅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及需求量也会与日俱增。

自1990年日加公司首次提出开发出里锂离子电池以来,各国的大公司先后推出了自己的锂离子电子产品,这些公司主要有日本的东芝、松下、三洋、汤浅,美国的杜拉塞尔和中国的几家公司等。目前,全世界的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主要由日本来体现。1995年,日本的锂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占全世界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的88.6%。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不仅向着小型轻量得小型电器发展,而且也开始向着大型电动设备发展。

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重量比和能量体积比,无记忆效应,可重复充电次数多,使用寿命较长,价格也越来越低。它的这些特点促进了便携式产品向更小更轻的方向发展,使得选用单节锂离子电池供电的产品也越来越多。锂离子电池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充电器的要求比较苛刻,对保护电路的要求较高。其要求的充电方式是恒流恒压方式,为有效利用电池容

量,需将锂离子电池充电至最大电压,但是过压充电会造成电池损坏,这就要求较高的控制精度(精度高于1%)。另外,对于电压过低的电池需要进行预充,充电终止检测除电压检测外,还需采用其他的辅助方法作为防止过充的后备措施,如检测电池温度、限定充电时间,为电池提供附加保护。由此可见实现安全高效的充电控制成为锂离子电池推广应用的瓶颈。

锂电池充电器的基本要求是特定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从而保证电池安全充电。增加其它充电辅助功能是为了改善电池寿命,简化充电器的操作,其中包括给过放电的电池使用涓流充电、电池电压检测、输入电流限制、充电完成后关断充电器、电池部分放电后自动启动充电等。所有或者部分这些功能都可以在充电芯片中实现,当然,也可利用ASIC、分立器件、或在微处理器的基础上用软件实现。锂离子电池充电器是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由锂离子电池的特性中可以得出对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要求比较高,这也是设计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一大难点。其要求的充电方式是恒流恒压方式,为有效利用电池容量,需将锂离子电池充电至最大电压,但是过充会造成电池损坏。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利用单片机A/D转换功能和PWM调制设计一个控制器

2、指示灯电路的设计。

3、电源电压与环境温度采样电路设计

4、基准电压电路和开关电路设计。

5、根据要求,完成硬件电路图的设计。

6、根据要求,用汇编或C语言进行编程。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一)、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二)、硬件部分

1、画出总体硬件框图

2、完成系统指示灯的电路图

3、电源电压与环境温度采样电路

4、精确基准电源产生电路

5、开关控制电路

(三)、软件部分

1、系统软件总体设计思路

2、充电流程设计

3、方案的编程实现(汇编)

4、测试阶段,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测试

(四)、总体电路的组合和总的调试

(五)、攥写毕业论文

(六)、论文答辩

四、参考文献

[1]Maxim公司Girt Helloes.可充电电池技术和充电方法[M].Pdffactory,2004.

[2]王耘.Ni-MH等常见蓄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今日电子[J].2002(2):50~62.

[3]李宁.充电器知识和电池工业[J].2001(6):25~42.

[4]张兴伟.数字手机电路与检修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5]Moseley PT. Positive plate additives 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M],1997.

[6]马继军.浅析蓄电池脉冲快速充电技术及其应用[J],移动电源与车辆.1996(3)20~41.

[7]刘玉杰,姜印平,孟祥适.关于快速脉冲充电技术的研究[J].2004(2)25~48.

[8]何洪文,孙逢春,张晨光,白文杰.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 22(10)40~62.

[9]牛黎明.锂电池在线充放电管理电路的设计[M].计算机应用,2001.

[10]宋加仁,茅力群.基于HT46R23的锂离子电池只能充电器[J].电子设计应用,2003(8)16~30.

锂离子电池智能充电器硬件方案

锂离子电池智能充电器硬件方案

锂离子电池智能充电器硬件的设计 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重量和能量体积比,无记忆效应,可重复充电次数多,使用寿命长,价格也越来越低。一个良好的充电器可使电池具有较长的寿命。利用C8051F310单片机设计的智能充电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可很好的控制充电电流的大小,适时的调整,并可根据充电的状态判断充电的时间,及时终止充电,以避免电池的过充。 本文讨论使用C8051F310器件设计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利用PWM脉宽调制产生可用软件控制的充电电源,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充电电流的要求。温度传感器对电池温度进行监测,并经过AD转换和相关计算检测电池充电电压和电流,以判断电池到达哪个阶段。使电池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更有效的充电方法。 设计过程 1 充电原理 电池的特性唯一地决定其安全性能和充电的效率。电池的最佳充电方法是由电池的化学成分决定的<锂离子、镍氢、镍镉还是SLA电池等)。尽管如此,大多数充电方案都包含下面的三个阶

段: ● 低电流调节阶段 ● 恒流阶段 ● 恒压阶段/充电终止 所有电池都是经过向自身传输电能的方法进行充电的,一节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取决于电池的额定容量也能够用1/50C(20mA>或更低的电流给电池充电。尽管如此,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低电流充电方式,不适用于要求短充电时间的快速充电方案。 现在使用的大多数充电器在给电池充电时都是既使用低电流充电方式又使用额定充电电流的方法,即容积充电,低充电电流一般使用在充电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将会导致充电过程终止的芯片初期的自热效应减小到最低程度,容积充电一般见在充电的中级阶段,电池的大部分能量都是在这一阶段存储的。在电池充电的最后阶段,一般充电时间的绝大部分都是消耗在这一阶段,能够经过监测电流、电压或两者的值来决定何时结束充电。同样,结束方案依赖于电池的化学特性,例如:大多数锂离子电池充电器都是将电池电压保持在恒定值,同时检测最低电

铅酸蓄电池充电器设计开题报告

铅酸蓄电池充电器设计开题报告 铅酸蓄电池充电器设计开题报告 1、目的及意义 中国是全球铅酸蓄电池的产销大国,铅酸蓄电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动力电源。具有原材料易得、价格低廉、可靠性好等优点,目前约有95,的市场占有率。铅酸蓄电池作为稳定电源和主要的直流电源,需求广泛,用量巨大,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由于铅酸蓄电池维护简单、价格低廉、供电可靠、使用寿命长,广泛作为汽车、飞机、轮船等机动车辆或发电机组的启动电源,也在各类需要不间断供电的电子设备和便携式仪器仪表中用作一些电器及控制回路的工作电源。 蓄电池放电后的充电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很多充电机由于性能技术不完善,常常导致蓄电池提前损坏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容量蓄电池的应用迅速增加,人们希望能快捷、安全地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恒流-恒压-恒流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 2、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此次设计利用单片机的软、硬件技术,设计一台具有恒压-恒流特性的牵引式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对蓄电池的电压进行检测、判别,按U-I特性曲线进行充电,对充电过程进行自动监控。基本内容有: 1、有关铅蓄电池的电化学原理和充放电原理。 2、关于充电器对铅蓄电池充电的原理及其电路设计。 3、涓电流对电池充电的原理及其特点。 4、充电器对充电过程的检测及其自动转换。 5、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对电池的保护功能。 6、电路设计及其元件的选择调试等。

本次设计采用的方案是分阶段充电方法,充电曲线图如下: I(A)、U(V) 1C U(t) I(t) 0.09C 0t(h) t1t2t3快充慢充涓流充 在快充阶段(0,t1),充电器以恒定电流1C对蓄电池充电,由单片机控制快充时间, 避免过量充电;在慢充阶段(t1,t2),单片机输出PWM控制信号,控制斩波开关通断,以恒定电压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此时充电电流按指数规律下降,当电池电压上升到规定值时,结束慢充,进入涓流充阶段;在涓流充阶段(t2,t3),单片机输出的PWM控制信号,使充电器以约0.09C的充电电流对蓄电池充电,在这种状态下,可长时间对蓄电池充电,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延长蓄电池寿命。 系统的结构框图如下: 220V交铅酸蓄电斩波电 流电源池路 电源变隔离,驱 换电路动电路 辅助电单片机 源 3、进度安排 1)第1周:选题,下达设计任务书,理解相应的设计内容;

锂离子电池设计原理教材

锂离子电池原理及设计教材 原理篇 电池原材料 化工类材料:正极: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 负极: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沥青基)、针状焦、改性天然石墨 其他:隔膜、电解液、导电剂、PVDF、NMP、草酸、SBR、CMC、高温胶纸、铜箔、铝箔等 五金类材料:钢壳、铝壳、盖帽、隔圈、铝带、镍带、铝镍复合带等、铝塑膜等电池原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最重要的因素,电池性能的提升归根结底来自于电池材料的优化及更新。 锂离子电池反应机理 锂离子电芯的反应机理是随着充放电的进行,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嵌入脱出,往返穿梭电芯内部而没有金属锂的存在,因此锂离子电芯更加安全稳其反应示意图如下所示: 电芯的正极是LiCoO2加导电剂和粘合剂,涂在铝箔上形成正极板,负极是层状石墨加导电剂及粘合剂涂在铜箔基带上,目前比较先进的负极层状石墨颗粒已采用纳米碳。 根据上述的反应机理,正极采用LiCoO2、LiNiO2、LiMn2O2等,其中LiCoO2是一种层状结构很稳定的晶型,但当从LiCoO2拿走XLi后,其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否发生变化取决于X的大小。通过研究发现当X>0.5时Li(1-X)CoO2的结构表现为极其不稳定,会发生晶型瘫塌,其外部表现为电芯的电压及安全性能。所以电芯在使用过程中应通过限制充电电压来控制Li1-XCoO2中的X值,一般充电电压不大于4.2V。那么X小于0.5 ,这时Li1-XCoO2的晶型仍是稳定的。负极C6其本身有自己的特点,当第一次化成后,正极LiCoO2中的Li被充到负极C6中,当放电时Li回到正极LiCoO2中,但化成之后必须有一部分Li 留在负极C6中,以保证下次充放电Li的正常嵌入,否则电芯的寿命很短,为了保证有一部分Li留在负极C6中,一般通过限制放电下限电压来实现。所以锂电芯的安全充电上限电压≤4 .2V,放电下限电压≥2.5V。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制造过程 Li-ion电池的工艺技术比较严格、复杂,这里只能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几个主要工序。

锂电硕士开题报告赵阳

开题报告 题目: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的制备 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院系名称: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 学生姓名:赵阳学号:20139167 指导老师:曹晓雨职称:副教授 2014 年11 月8 日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的制备及 电化学性能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也急剧增加,目前全世界己探明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贮量在不久以后将会枯竭,面对严峻的能源短缺形式,探索新型的能源模式已成为21世纪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1]。 目前人类可以利用的能源主要包括一次能源中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的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地热、生物能、海洋能等以及通过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二次能源中的电能、煤气、汽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蒸汽、氢能源等。而如何使这些新能源转化成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呢?其中的一些能源转化则是依靠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材料是指能实现能源的最大化转化的过程中所用到得一些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目前主要是以电池材料为代表的化学材料等,由此可见电池材料在实现能源转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电池材料的最大特点是在提供能源的高效率转化时,由于自身的优点能实现清洁生产和消耗,即能充分实现最佳原子利用率,实现原料的“零排放”,从而能减少对原材料的损耗,达到最优化的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电池材料对解决今后的能源危机及其目前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起着关键的作用,而锂离

子电池则是能实现高效能量储存与能源转换的最佳材料而得到社会的认可,是新型化学电源,具有高电压、高能量、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特点[2-5]。锂离子电池自上世纪90年代问世以来,因其卓越的性能迅速占领了许多应用领域,像大家熟知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小型摄像机等产品的电源,而后又积极地渗透到其他领域,如电动交通工具、空间技术和国防工业等重大领域。美国著名的巴特尔研究所己把先进电池和燃料电池列为2020年十大关键技术。可见电池产业作为促进全球信息经济、绿色能源和环境友好的一个可行性方案,在技术、生产、市场上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即将形成一个全球性的支柱型产业。另外,中国是贫油的国家,从长远的国家战略来看,传统化石燃料等矿物能源将会很快枯竭,能源短缺的形式将更为严峻,因此促使锂离子电池的稳定快速的发展,使之成为一种产业化的新的能源模式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指用两个可逆的嵌入与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正负极构成的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组成,其实质是锂离子浓度差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化合物中脱出并嵌入负极晶格,正极处于贫锂态;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出并插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态[6]。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来回的迁移,所以锂离子电池被形象的称为“摇椅式电池”。在此过程中,由于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有相对固定的空间和位置,因此电池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良好,从而保证了电池的长循

锂电池充电器的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课题名称:锂电池充电器的设计

总目录 第一部分任务书 第二部分开题报告 第三部分毕业设计正文

第一部分 任 务 书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设计与实现

// 铅酸蓄电池的制造成本低、容量大、价格低廉,使用十分广泛。由于其固有的特性,若使用不当,寿命将大大缩短。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因素很多,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能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一种全新的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是十分必要的。 1常规充电方式 铅酸蓄电池的常规充电方式有两种:浮充(又称恒压充电)和循环充电。 浮充时要严格掌握充电电压,如额定电压为12V的蓄电池,其充电电压应在13.5~13.8V 之间。浮充电压过低,蓄电池会充不满,过高则会造成过量充电。电压的调定,应以初期充电电流不超过0.3C(C为蓄电池的额定容量)为原则。 循环充电,其初期充电电流也不宜超过0.3C,充电的安培小时数要略大于放电安培小时数。也可先以0.1C的充电速率恒流充电数小时,当充电安培小时数达到放电安培小时数的90%时,再改用浮充电压充电,直至充满。 以上为目前常用的铅酸蓄电池充电方式,但这两种方式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电压逐渐增高,充电电流逐渐降低。由于恒压充电不管电池电压的实际状态,充电电压总是恒定的,充电电流刚开始比较大,然后按指数规律下降;采用快速充电可能使蓄电池过量充电,易导致电池损坏。对于循环充电而言,采用较小电流充电,充电效果较好。但对于大容量的蓄电池,充电时间就会拖得很长,时效低,造成诸多不便。 2智能型充电器的充电过程分析 通过对上述两种充电方式的分析比较,综合其优点设计出具有快充和慢充的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该充电器采用单片机控制,充电过程分为快充、慢充及涓流充三个阶段,充电效果更佳。图1所示为该充电器的充电电流、电压曲线。 从图1可以看出:在快充阶段(0~t1),充电器以恒定电流1C对蓄电池充电,由单片机控制快充时间,避免过量充电;在慢充阶段(t1~t2),单片机输出PWM控制信号,控制斩波开关通断,以恒定电压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此时充电电流按指数规律下降,当电池电压上升到规定值时,结束慢充,进入涓流充阶段;在涓流充阶段(t2~t3),单片机输出的PWM控制信号,使充电器以约0.09C的充电电流对蓄电池充电,在这种状态下,可长时间对蓄电池充电,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延长蓄电池寿命。 3智能型充电器的工作原理 根据上述分析而设计的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主要由开关稳压电源、斩波开关、控制器和辅助电源等四个部分组成,并具有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超温保护功能。图2为充电器原理框图,图3为充电器电路原理图。 3.1开关稳压电源

锂离子电池设计总结

锂离子电池设计总结 (一)液锂电池设计 (1)根据壳子推算卷芯 1、核算容量:(设计最低容量= average * 0.935) 2、极片宽度: 隔膜宽度= 壳子高- 0.6 - 2 - 0.3 - 0.5 图纸高壳子底厚盖板厚绝缘垫厚余量 负极片宽度= 隔膜纸宽度- 2mm 正极片宽度= 负极片宽度- (1~2mm) 注:核算后正负极片宽度要去查找分切刀,最好有对应分切刀;箔材的选择也要依分切刀而定。比如:40mm的分切刀,可以一次分裁8片,则箔材尺寸应该为40*8+(10~15余量)=330~335mm,若没有合适的也可以选择40*7+(10~15mm)的箔材。 3、卷芯宽度: 卷芯设计宽度= 壳子宽度- 0.6 -(0.5~1.5) 图纸宽度两层壳壁厚余量 4、卷芯厚度: (1)卷芯设计厚度= 壳子厚度- 0.6 - 0.6 图纸厚度两层壳壁厚余量 (2)卷芯设计厚度= (规格厚度–0.2 –0.6)/ 1.08 规格书厚度max 余量两层壳壁厚膨胀系数 5、卷尺宽度: 卷尺= 卷芯宽–卷芯厚–卷尺厚(0.5mm)–(1.5~2.5)余量 6、最后根据(2、3、4)进行调整、确认。 7、估算卷芯/电芯最终尺寸 卷芯厚度= 正极片厚+ 负极片厚+ (隔膜厚*2) 卷芯宽度= 卷尺宽+ 卷尺厚+ 卷芯厚+(1~2.5)余量 最终电芯厚度= 卷芯厚度* 1.08 + 壳子厚度+(0.2~0.5) 层数单层厚度卷芯厚卷芯厚* 1.08 +(0.3~0.4)≤规格要求 (二)电池设计注意事项: 1、极耳距极片底部≤极片宽度*1/4 2、极耳外露≥12mm~15mm 负极耳外露:6~10mm 3、小隔膜= 加垫隔膜处光泊区尺寸+(2~3mm) 4、壳子底部铝镍复合带尺寸: 4mm * 13mm * 0.1mm (当壳子底部宽w ≥7mm时) 3mm * 13mm * 0.1mm (当壳子底部宽w <7mm时) 5、极片称重按涂布时箔材和敷料计算

锂离子电池开题报告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选题依据和意义 锂离子电池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储能电池。由于其具有高能量、寿命长、低能耗、无公害、无记忆效应以及自放电小、内阻小、性价比高、污染少等优点,锂离子电池在逐步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电动汽车、储能、航天等领域。[1]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溶液等组成。电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水平的关键。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组成和浓度也是决定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也起重要的作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材料的研究是整个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重点,备受世界的重视。[3] 在第215届电化学会议中,新型电极材料仍是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正极材料LiMn204、LiCoO2、LiMnPO4相比,LiFePO4正极材料所特有的安全性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中粘结剂作为非导电的活性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性开始逐渐被认识和接受。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了电极循环性能与电极片机械能的关系,发现电极的机械能与长期循环性能的关系密切,电极的损坏,特别是碳负极的损坏主要源于极片力学性能的下降,指出电极材料并不是决定电极性能的唯一因素,粘结剂的性能和极片的制备方法、工艺也是必须考虑的。[4]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不再局限于对某一材料的制备与优化,开始着眼于整个系统的匹配,优化电极片和制备方法,瞄准动力汽车的需求设计高能量电池和高功率电池,分析电池衰退的原因,开发满足动力电池需要的3000至5000次循环寿命的长寿命锂离子电池。[7] 涉及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内容和手段不断的丰富,对于锂离子电池制备工艺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涉及多个方面的研究与创新,本课题的学习与研究是对我们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总结与检验。[10]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电池正极片、负极片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择和原料配比等)以及电池组装工艺的优化来制备容量和循环性能较好的扣式电池。 2.解决的问题 (1)研磨充分、搅拌均匀、浆液粘度适中以保证制得的正极片无粉末脱落。(2)涂布均匀、涂层厚度适中以获得较好的循环性能。 (3)使组装好的电池的工装紧密度适中以保证测试结构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

BQ2057锂电池充电器原理

摘要:本文介绍美国TI 公司生产的先进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BQ2057,利用BQ2057系列芯片及简单外围电路可设计低成本的单/双节锂电池充电器,非常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仪器的紧凑设计。本文将在介绍BQ2057芯片的特点、功能的基础上,给出典型充电电路的设计方法及应用该充电芯片设计便携式仪器的体会。 关键词:锂电池 充电器 BQ2057 1 引言 BQ2057系列是美国TI 公司生产的先进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BQ2057系列芯片适合单节(4.1V 或4.2V)或双节(8.2V 或8.4V)锂离子(Li-Ion)和锂聚合物(Li-Pol)电池的充电需要,同时根据不同的应用提供了MSOP 、TSSOP 和SOIC 的可选封装形式,利用该芯片设计的充电器外围电路及其简单,非常适合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紧凑设计需要。BQ2057可以动态补偿锂电池组的内阻以减少充电时间,带有可选的电池温度监测,利用电池组温度传感器连续检测电池温度,当电池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BQ2057关闭对电池充电。内部集成的恒压恒流器带有高/低边电流感测和可编程充电电流,充电状态识别可由输出的LED 指示灯或与主控器接口实现,具有自动重新充电、最小电流终止充电、低功耗睡眠等特性。 2.功能及特性 2.1 器件封装及型号选择 BQ2057系列充电芯片为满足设计需要,提供了多种可选封装及型号,其封装形式如图2-1所示,有MSOP 、TSSOP 和SOIC 三种封装形式。其型号如表2-1所示,有BQ2057、BQ2057C 、BQ2057T 和BQ2057W 四种信号,分别适合4.1V 、4.2V 、8.2V 和8.4V 的充电需要。 BQ2057的引脚功能描述如下: VCC (引脚1):工作电源输入; TS (引脚2):温度感测输入,用于检测电池组的温度; STA T(引脚3):充电状态输出,包括:充电中、充电完成和温度故障三个状态; VSS (引脚4):工作电源地输入; CC (引脚5):充电控制输出; COMP(引脚6):充电速率补偿输入; SNS (引脚7):充电电流感测输入; BAT (引脚8):锂电池电压输入; 2.2 充电状态流程 BQ2057的充电状态流程如图2-3所示,其充电曲线如图2-2所示,BQ2057的充电分为三个阶段:预充状态、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阶段。 元件型号 充电电压 BQ2057 4.1V BQ2057C 4.2V BQ2057T 8.2V BQ2057W 8.4V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充电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充电器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 助理指导教师: 二〇一五年五月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无线充电器2020开题报告

无线充电器2020开题报告 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09城建电子②班学生姓名:马吉智学号: 指导教师:花海安填表日期:xx年3月6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二○一三年三月制表说明1、抓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2、毕业生一般应在毕业设计前期准备过程中,通过文献调研,主动跟指导教师讨论,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3、此表经过指导教师和有关人员签字后,一份由指导教师保存,一份交院教学办公室。4、 毕业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必须提交这份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5、填写选题依据和设计方案,力求简练,若表中栏目不够填写,可另加附页。 一、简表学生简况姓名马吉智性别男出生年月1989年12月2日入学时间xx年学号专业09城建电子班级2班课题名称无线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子课题无线充电器的发射部分课题来源1、纵向课题2、横向委托3、自拟(√)4、其他类型1.工程设计型(实践)(√)2.理论研究3.实验研究4.计算机软件设计5、综合类研究(设计)内容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当前各种电子产品的互联基本上都已实现无线连接,只有电源部分的

连接还是有线的,本毕业设计的项目是设计和制作一个无线充电器,该无线充电器的电源的输出功率要求能点亮LED灯,作用距离不小于5MM 二、选题依据1.阐述该选题的研究意义,分析跟该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正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关于无线充电的技术已经有过多年的讨论和研究,目前一些知名公司已经推出一些无线充电设备,但有一些地方还不很完善,还需进一步改进。 无线充电技术在小功率的范围内还是可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的。比如小型直流用电设备中的通讯仪器仪表、民用无线通讯手机、微型计算机、小型便携式家用电器等。但实施大功率的无线传输来说,就比较困难了。 选择该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难度适中,任务量适中。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学生可以阅读大量的资料,丰富自身知识。2.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列出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名称、出版年月)。1、谭林林,黄学良,黄辉,邹玉炜,李慧、基于频率控制的磁耦合共振式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传输效率优化控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全文结束》》(07) 2.肖志坚,韩震宇,李绍卓、关于便携式电子设备新型无线充电系统的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全文结束》》(12)

48V铅酸储电池充电器设计方案

48V 铅酸储电池充电器设计方案 第一章 总体设计方案 1 系统设计 根据课题的要求,系统采用开关电源,通过脉冲电流的方式来实现充电的目的。由市电送来的220V 交流电经变压器降压、桥式整流、可控硅调频后送给蓄电池进行充电。 2 方案策略 用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实现触发信号频率的调制方案。蓄电池充电时,先通过变压器将220V 市电降压为56V 交流电,然后通过桥式整流得到全波直流电、最后通过可控硅调频后的脉冲电流为蓄电池供电。脉冲电流的频率主要取决于单节晶体管触发电路发出的触发信号的频率,通过调节RC 电路的R 值,使电容器的充电时间发生改变,单节晶体管的关断时间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输出触发信号的占空比,这个触发信号送给可控硅,从而便调节可控硅在一个周期内关断和导通的时间,从而实现控制可控硅输出脉冲电流大小。这种方法技术简单、成熟、有多年的实用经验、所需的元器件少、成本低,安全可靠,适应市电输入范围宽都是其主要的优点。如下图1.1方框图

图1.1 总体方框图 第二章 蓄电池的选择 蓄电池是电瓶式扫地车上主要能源装置,其作用包括:向驱动系统、滚扫系统和仪表供电。 1 蓄电池的种类、特点 蓄电池的种类一般可分为铅酸电池、铅酸免维护电池及镍镉电池等,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下: 铅酸电池:也称为汽车用电池(需加水维护),充放电时会产生氢气,安置地点必须设置在通风处以免造成危险;电解液呈酸性,会腐蚀金属;价格低廉。 铅酸免维护电池:密封式充电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气体,摆设容易,不需考虑安置地点通风问题,免保养,免维护;放电率高,特性稳定,价格较高。 镍镉电池:用于特殊场合及特殊设备上,水为介质,充放电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失水率低,但需要固定时间加水及保养;放电特性最佳;可放置于任何恶劣环境。 2 蓄电池的选择 电机是电瓶式扫地车主要消耗源,其次是继电器和仪表车,根据驱动组和电器控制组提供的资料,电机总功率为1600W ,额定电压为48V;继电器和仪表总功率为5W,额定电压为48V 。所以蓄电池需提供的工作电流为 8004040518.548P I A U +++=== 式中P ——电机功率; U ——电瓶电压。 选60AH 的电瓶,则可续行3.3小时。这是电瓶式扫地车用最高速行驶时的情况,如果降低车速续行时间有望达到或超过5小时。 综上所述,本设计选择48V 60AH 的铅酸免维护电池,如图2.1所示:

锂电池生产线涂布模块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锂电池生产线涂布模块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意义及现状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理想的新一代绿色能源,它具有储能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不会产生污染等优点。由于锂电池有着显著的优越性,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尤其是动力锂电池更备受关注。 我国现在已是世界上的电池制造大国,目前的电池产量和出口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需要知道的是,国内目前涉足动力锂电池的企业,无论是材料生产商,电芯制造企业,还是其他配套的企业,多数对行业、市场缺乏深刻了解,在技术上也存在着各种瓶颈,并且一时难以找到有效解决方案。此外,由于锂电技术发展迅速,随着锂电池材料、型号、质量要求以及工艺需求的不断改变,国内还没有建立一套统一的锂电池行业标准。由此可见,我国的整体技术比国外要落后的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今后,国内各大锂电池生产企业必须以全自动化、高精度设备为发展方向,生产出具有自主产权的高性能专用生产设备,保证产品的高品质,不断扩大市场需求,走向世界。目前,中国锂电已经进入自足时代,量产能力迅速成长,在性价比上拥有外资品牌暂时无法比拟的优势。不过,在保证电池一致性方面,半自动生产方式显然无法企及全自动化生产。因此不少厂商在市场上初步站稳脚跟之后,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全自动生产线。由于国内在该行业的落后,技术上的瓶颈得不到解决,国内很多专门生产锂电池设备的大公司也只能先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和熟悉,摸透生产设备的设计原理和机器性能之后,然后由工程师模仿人家的技术做出自己的设备来。 锂电池属于一个新兴的绿色能源行业,锂电池生产技术也是一门新兴科技。目前,国内从事锂电池设备研究和生产的企业为数很少,主要以深圳雅康、浩能、鸿宝、锂易安等几家公司为主。这几家公司主要以生产间歇式涂布机、连续涂布机、连续分条机、微电脑裁切机、全自动卷绕机、半自动卷绕机等设备为主。在锂电池生产工艺过程中,包含以下环节:搅料、涂布、对辊、剪裁、焊接、卷绕、封装、注液、高温老化、检测、包装。其中,涂布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锂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等优越性是通过每一道生产工艺过硬的技术参数和生产技术体现出来的,而在涂布这个生产工艺要求最高,极片的厚度、致密度、粘稠度、留白都是随时要调节的重要参数,还有张力、速度、温度等方面的控制,这一系列的技术参数都要求设备具备高精准、高精度的特性,而这一系列动作都要依靠于电气控制,而国内从事于锂电池生产设备研发的相关人员又很少,所以把涂布模块的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作为我的毕业设计相当有意义。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直流直流升压电路分析与设计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器设计

题目1—直流/直流升压电路分析与设计 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器设计 一、技术指标 输入电压:12-24V,输出电压42V,输出电压纹波<200mV,负载电阻10Ω,开关频率50kHz。 二、设计要求 1). 选择主电路的类型和相应的功率器件,并对功率器件进行设计; 2). 设计电压单闭环反馈补偿器; 3). 给出输出电压的仿真结果来验证你的设计: a)电阻由10Ω跳变到5Ω; b)输入电压由12V跳变到24V。 三、设计方案分析 3.1、DC-DC升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DC-DC功率变换器的种类很多。按照输入/输出电路是否隔离来分,可分为非隔离型和隔离型两大类。非隔离型的DC-DC变换器又可分为降压式、升压式、极性反转式等几种;隔离型的DC-DC变换器又可分为单端正激式、单端反激式、双端半桥、双端全桥等几种。下面主要讨论非隔离型升压式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图1(a)是升压式DC-DC变换器的主电路,它主要由功率开关管VT、储能电感L、滤波电容C和续流二极管VD组成。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当控制信号Vi为高电平时,开关管VT导通,能量从输入电源流入,储存于

电感L 中,由于VT 导通时其饱和压降很小,所以二极管D 反偏而截止,此时存储在滤波电容C 中的能量释放给负载。当控制信号Vi 为低电平时,开关管VT 截止,由于电感L 中的电流不能突变,它所产生的感应电势将阻止电流的减小,感应电势的极性是左负右正,使二极管D 导通,此时存储在电感L 中的能量经二极管D 对滤波电容C 充电,同时提供给负载。电路各点的工作波形如图1(b )。 图1DC-DC 升压式变换器电路及工作波形 3.2、DC-DC 升压变换器输入、输出电压的关系 假定储能电感L 充电回路的电阻很小,即时间常数很大,当开关管VT 导通时,忽略管子的导通压降,通过电感L 的电流近似是线性增加的。即:t L U I i I ?+=LV L ,其中ILV 是流过储能电感电流的最小值。在开关管VT 导通结束时,流过电感L 的电流为: ON LV LP T L U I I I ?+=,iL 的增量为ON I T L U ?。在开关管VT 关断时,续流二极管D 导通,储能电感L 两端的电压为dt di L U U u L I L =-=0,所以流过储能电感L 的电流为:t L U U I i I LP L ?--=0,当开关管VT 截止结束时,流过电感L 的电流为OFF I LP LV L T L U U I I i ?--==0, iL 的减少量为OFF I T L U U ?-0。在电路进入稳态后,储能电感L 中的电流在开关管导通期间的增量应等于在开关管截止期间的减量,即 OFF I ON I T L U U T L U ?-=?0,所以:I I ON I OFF U q U T T T U T T U ?-=?-=?=110,其中

开题报告——基于单片机的锂离子电池电量检测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南昌工程学院 09 级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 告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系(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 业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锂离子电池电量检测系统设计 班级09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班 学号 指导教师饶繁星

日期2013 年 1 月 4 日 南昌工程学院教务处订制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锂离子电池电量检测系统设计 一、选题的依据及课题的意义 随着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手提电脑、音频视频播放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迅猛发展,由于其便携性的特点,便携式设备必须由电池来进行供电。目前,便携式仪表的主流供电电池有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等。与其它主流可充电电池相比,具有高单体电池电压、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低自放电率等优点。锂电池是指以锂为负极材料的化学电池的总称,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该类电池具有较高能量质量比和能量体积比。 为了提高电池的使用率及全面掌握电池的状态,大多数设备在应用场合需要显示电池组的剩余电量信息,以供使用者明确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及时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电池电压与剩余电量、工作时间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所以并不能简单地采用电压采样、函数计算剩余电量。针对该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锂离子电池电量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的设计对全面掌握锂离子电池的电量状态,提高其利用率具有现实意义。本设计的研究成果若能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为人类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综述 锂电池常用的电量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库仑计,根据电池工作的电流与时间进行计算出电池的实际容量,此种检测方法是最准确的检测方法,一般用的芯片有TI,美信等电池管理芯片,但是成本太高,调试复杂。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电池工作的电压曲线来分析出电池的容量,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也低,由于直接采用比较器如LM339,LM324等,检测精度低,检测相对很不准确,温漂大,功耗大。 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本设计尽可能采用简单的锂离子电池电量检测方案,提出的基于单片机的锂离子电池电量检测方案,抗干扰能力强,并且可以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电量的高精度检测。 在本设计方案中,没有考虑电池老化等复杂因素对电量检测精度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检测结果稍有误差。未来在要求更高精度的锂离子电池电量检测应用中,该检测系统必须考虑这些复杂问题对检测精度的影响,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让检测精度提高一个水平。

11.1V锂电池充电器设计

11.1V锂电池充电器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锂电池充电的控制方法,讨论了充电器的电路结构和软件设计思想。该设计以ATmega8作为控制核心,对充电过程进行全面管理,通过对充电电流、电压的自动检测与调整,完成对不同充电阶段的精确控制及充满后的自动停充,实现了智能化充电。 【关键词】锂电池充电器;ATmega8;脉宽调制 1.引言 11.1V锂电池常用于涵道机、固定翼、直升机等航模中,具有放电稳定,工作温度宽;允许较大的充电电流、充电速度快,仅需1~2个小时就可以充满;无记忆效应;自放电率低,储存寿命长;能量高、储存能量密度大;输出电压高(单节锂电池的额定电压一般为3.6V,而单节镍氢和镍镉电池的电压只有1.2V)等优点。但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娇气的一面。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时要防止过度充电,如果充电电压高于规定电压或充电电流大于规定电流,就会损坏锂电池或者使之报废。在过充电的情况下,能量过剩锂电池温度上升,电解液将分解产生气体,使之内压上升而导致自燃或破裂的危险。通常单节锂电池的终止充电电压为4.2V,精度控制在±1%之内,充电电流不大于1C(C代表充放电速率,1C代表电池正好在1小时内,充满电或放完电所要求的速率)。锂电池在使用时也要防止过度放电,过度放电会导致电池特性及耐久性变差,可充电次数降低。通常要求放电电流不大于2C,终止放电电压控制在2.4~2.7V左右。 2.锂电池的充电方法 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需要控制它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并精确测量电池电压,根据锂电池电压将充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需要用不同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充电,下面以单节锂电池为例分别说明每个阶段的状态。阶段一为预充电,先用0.1C的小电流对锂电池进行预充电,当电池电压≥2.5V时转到下一阶段。阶段二为恒流充电,用1C的恒定电流对锂电池快速充电,点电池电压≥4.2V 时转到下一阶段。阶段三为恒压充电,逐渐减小充电电流,保证电池电压恒定=4.2V,当充电电流≤0.1C时转到下一阶段。阶段四为涓流充电,恒压充电结束后,电池已经基本充满,为了维持电池电压,可以用0.1C甚至更小的电流对电池进行补充充电,到此锂电池充电过程结束。 3.充电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本系统主要有微控制器、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电池状态指示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组成,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3.1 主控芯片

铅酸蓄电池自动充电器(毕业设计)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铅酸蓄电池自动充电器

目录 1引言 (1) 2方案比较 (2) 2.1方案一:采用单片机脉冲宽度调制控制 (2) 2.1.1单片机控制的系统框图 (2) 2.1.2该系统的缺点 (2) 2.2方案二:涓流自动充电器 (2) 2.2.1 充电器原理与结构 (2) 2.2.2充电器方案说明 (3) 3各部分电路设计 (5) 3.1控制电路 (5) 3.2充放电电路 (9) 3.2.1电路组成 (9) 3.2.2充放电工作原理 (10) 3.3电源电路 (12) 3.3.1电源降压电路 (13) 3.3.2整流电路 (13) 3.3.3滤波电路 (14) 3.3.4稳压电路 (14) 4电路工作原理 (18) 5元件清单 (19) 6安装调试 (21) 结语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附录1:电路原理图 (25) 附录2:印刷电路板图 (26) 附录3:电路仿真 (27)

摘要 本设计是一种能用于涓流充电的铅酸蓄电池充电器。该充电器是以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为基础,基于集成电路的自动充电器。该充电器可以自动实时采集和计算电池的电压参数,同基准电压相比较,避免了过量充电,实现了自动控制。在环境参数测试仪中的应用表明:该充电器简单实用,工作稳定,性能可靠。 关键词:涓流充电;铅酸蓄电池;自动控制

Abstract This design introduced one kind can the trickling charge lead-acid battery charger principle of design, be take the analogous circuit and the digital circuit as a foundation, based on integrated circuit automatic battery charger. This battery charger may automatic real-time gathering and calculates the battery the voltage parameter, and compared with it same datum voltage teaches, to avoid charged enough, realization automatic control. Indicated in the environment parameter reflect oscope reflector application that, This battery charger simple practical, work stable, the performance is reliable. Key words: battery; lead-acid Charger; Auto-controlled

bq24032锂电池充电的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BQ24032的 锂电池充电管理系统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重庆交通大学 2012年

一、选题目的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动汽车、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消费者对电池电能要求日渐提高;人们希望在获得大容量电能的同时, 能够尽量减轻重量, 提高整个电源系统的使用效率和寿命。锂电池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池, 因具有能量密度高、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和循环寿命长等一系列的优点,很快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获得广泛应用,更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此可见,设计一套高精度锂电池充电管理系统对于锂电池应用至关重要。它能够实现蓄电池充放电过程的智能化监测、控制与管理,提高电池的功率因数,对于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有积极的意义,能够真正体现“绿色”电能变换,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今天,由于人们对系统性能和成本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嵌入式系统凭借其优良的性价比和独特的便利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青睐,而嵌入式系统由于其使用环境的特殊性,要求电源性能稳定、体积小、能量大、续航时间长,锂电池就是符合这些要求的一种电源。但锂电池的充放电特点导致其管理要求比较高。BQ24032是TI公司推出的锂电池专用电源管理电路集成芯片,适用于1组锂电池的正常充电控制、快速充电控制等。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可靠的控制充电终止,确保锂电池的充电安全、充电状态指示、以及充电的同时给系统提供高效率的电源。故对基于BQ24032的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进行研究。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在国家鼓励支持及市场前景的推动下,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品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技术和经济性优势显著,推广应用的条件已经日趋成熟。如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提供给北京奥运电动车的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总成比能量已经超过90wh/kg。 但是此前一阶段锂离子电池工作关注重点是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片研究。锂离子电池的成组技术,成组充电、放电和维护管理等应用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放电和维护管理技术及设备研究严重滞后于电池技术达到发展。当前仍然普遍采用的是不能适应锂离子电池特点的电池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