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第二节 工业(课件)湘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10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工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工业》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
内容包括: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我国工业的现状及特点,工业布局的原则及实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等。
本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了解工业布局的原则及实例,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工业布局的原则及实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
3.工业布局的原则及实例。
4.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地图分析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工业布局的原则及实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工业发展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我国工业的发展成就,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工业的基本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三、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分布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地区北方小麦等旱地作物为主东北是XXX麦,华北是冬小麦南方水稻等水田作物为主特色花生和大豆山东河南是花生的主产区。
油菜子甜菜秦淮以南的丘陵山地是茶叶华南黑龙江、吉林、黄河流域的主产区。
是热带经济作内蒙古、新疆物基地:椰子、XXX、咖啡甘蔗棉花长江流域新疆长绒棉福建、浙江、云南是主产茶区棉花长江流域是油华南、四川盆地菜子最大产区,和广西四、主要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商品粮基地1、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一、畜牧业漫衍:农耕区畜牧业的家畜占主要(80%)两类畜牧地区分布地区主要畜禽种类发展的有利条件西北部的天然放牧业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草原辽阔,牧场宽广。
(我国四大牧区)新疆新疆细毛羊、XXX水草肥壮,畜牧业历史悠久。
青海青海牦牛西藏藏绵羊、藏牦牛东南部农耕区的禽畜四川、湖南、河南、生猪、鸡、鸭、鹅等农耕区饲料丰富养殖业江西、江苏二、影响农业的身分:气候、地势、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量体裁衣:丘陵—副业、经济林;山地—林业;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第二节工业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我国工业的发展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革: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本地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本地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第二节 工 业一、学习目标、重难点二、知识概览图 工业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的作用:为生产提供各种生产资料,为生活提供各种生活资料 成就: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工业布局的变化特点:由沿海向内地和边疆扩展 能源的重要性、开发和利用 我国能源的种类和主要能源基地的分布 我国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分布 机械工业的性质、组成和作用 我国主要机械工业基地的分布 我国纺织工业的组成 我国主要纺织工业基地的分布 三、新课导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工业则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工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交通、商业和国防的现代化,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
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方便。
四、教材精华知识详解知识点1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的含义和地位(1)含义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2)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工业的作用和布局原则(1)作用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的生活资料。
(2)布局原则应当根据各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的状况、市场因素以及现有经济基础等来发展工业。
知识点2 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1)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2)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我国工业布局的发展变化(1)过去,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
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辽宁中南部地区,轻纺工业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我国工业的发展 能源工业分布 钢铁工业分布 机械工业分布 纺织工业分布则集中分布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少数沿海城市。
第二节工业教学内容本节的内容在教材第10-17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工业的发展以及我国重要基础工业中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3.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4.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的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从学生接触的日常的与工业有关的产品出发,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效性。
并采用启发式谈话法、统计图表分析法、分角色扮演法、比较法、查找地图、制作课件或手抄报等方法来完成。
在学习重要的基础工业的分布和影响因素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以合作学习促进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和综合知识等方面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在培养学生利用现有资料获取信息,根据自己兴趣查找和组织信息并表达出来,灵活地运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等方面做出尝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充分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促进小组间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分析基础工业的分布,使学生能意识到工业部门要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和布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我国工业的发展概况、重要的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学会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分析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分布情况;学会分析影响基础工业分布的一些因素。
教学突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这部分内容通过充分联系实际、通过读图和学生交流信息的方法去突破。
“我国工业的发展”是通过时间上的对比和空间发展变化的对比来体现的,要注意充分利用各种地理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