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系毕业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43.10 KB
- 文档页数:6
化学类毕业论文化学类毕业论文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了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
在化学领域,有着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如化学反应动力学、材料科学、有机化学等。
本文将围绕化学类毕业论文展开讨论,探索其中的一些热门课题和研究方向。
一、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了解反应速率对于控制反应过程、优化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在毕业论文中,可以选择某种特定的反应进行研究,探索其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关系。
同时,也可以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动力学方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二、材料科学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制备方法的学科。
在材料科学领域,有着许多前沿研究方向,如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电子材料等。
毕业论文可以选择某种特定的材料进行研究,探索其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例如,可以研究纳米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电池、储能材料等。
通过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分析,可以为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重要参考。
三、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在有机化学领域,有着许多经典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
毕业论文可以选择某种有机化合物进行研究,探索其合成路线和反应机理。
例如,可以研究某种药物的合成方法,探索合成路线的优化和反应条件的调控。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反应机理的研究,揭示有机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四、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是研究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转化和归宿的学科。
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环境化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可以选择某种特定的环境污染物进行研究,探索其来源、迁移和转化规律。
例如,可以研究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探索其排放源和化学转化过程。
通过对环境污染物的研究,可以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化学类毕业论文可以从化学反应动力学、材料科学、有机化学和环境化学等多个方向展开研究。
化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化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是化学专业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环节,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在选择毕业论文选题时,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结合当前的研究热点和社会需求,选择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课题。
本文将就化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探讨,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研究热点与前沿化学是一门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而深入。
在选择毕业论文选题时,学生可以关注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选择一个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课题。
例如,近年来,纳米材料、生物化学、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学生可以选择与这些领域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
二、社会需求与应用价值化学专业的研究成果往往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选择毕业论文选题时,学生可以考虑当前社会的需求和问题,选择一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
例如,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学生可以选择研究新型环境友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随着新能源的需求增加,学生可以选择研究太阳能电池或燃料电池的改进与优化等。
三、个人兴趣与专业背景在选择毕业论文选题时,学生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且具备一定研究基础的课题。
兴趣是持久的动力,只有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持之以恒地投入研究。
同时,学生应该选择与自己专业背景相符的课题,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实验条件与设备支持在选择毕业论文选题时,学生还应该考虑到实验条件和设备支持的问题。
有些研究课题可能需要较高的实验条件和特殊的设备支持,而学生在选择课题时应该充分考虑自己所在实验室的条件和设备是否能够满足研究需求。
如果条件有限,学生可以选择与实验室条件相适应的课题,或者与其他实验室合作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化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应该结合研究热点和前沿、社会需求和应用价值、个人兴趣和专业背景以及实验条件和设备支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化学工程大专毕业论文(热门模板8篇)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化学工程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和热点问题,通过对热门模板的分析和讨论,为大专学生提供一份具有指导意义的毕业论文参考。
本文涵盖了八个热门模板,包括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化工工艺、化工安全、环保化工、化工企业管理、化工市场分析和化工技术创新。
每个模板都包含了相关的理论背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案例。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工程领域的知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化工原理1.1 理论背景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的基础学科,研究化工过程中物质的传递、反应和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规律。
主要包括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传热和化学反应工程等内容。
1.2 研究现状当前,化工原理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新型反应器设计、过程优化和节能减排等方面。
例如,微反应技术、反应器内件的创新设计和过程 intensification 等技术的发展,为化工生产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1.3 发展趋势未来,化工原理领域将继续朝着高效、绿色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新型反应器和工艺的开发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同时利用先进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化工过程的智能优化和故障诊断。
1.4 应用案例例如,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物质的纯度和产率,减少能耗和废水排放。
another example is the application of reactor internals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which can improve the reaction kinetics and enhanc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2. 化工设备2.1 理论背景化工设备是化学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各种反应器、换热器、分离器和输送设备等。
化工设备的设计和选型需要考虑工艺要求、材料性质、操作条件和安全因素等多个方面。
现代化学工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计民生不可缺少的一个部门。
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化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程技术研究生培养对策1传统培养方式的不足传统培养研究生主要由学校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培养,论文主要由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在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由于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和现有工程实践性教学资源不足,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任务中面临三个问题[3]。
1.1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部分研究生只注重理论知识和考试成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应用性研究工作很少,工程实践能力不足。
本项目通过与企业合作,产学研一体培养,项目从生产实践中来,到生产实际中应用,既解决了研究生的实践问题,又锻炼了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1.2多数教师研究课题脱离了工程实践由于大学指导教师理论研究项目多,工程项目少,而且在研究经费紧张和实验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承担的研究生培养任务,不得不为研究生制定研究课题。
虽然这些研究课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但研究生在三年中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少,工程实践能力弱,偏离社会,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课题组通过与企业联合申报项目或由企业直接支持项目的形式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既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也培养了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3生源多样性与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近几年,招生数量增加较快,生源来自不同层次高校和专业,呈现出多样性,其基础和实践能力参差不齐。
生源多样性与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特别是没有中试车间和工程方面的实践条件不足制约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本项目研究和实践发现,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培养研究生,进行分类指导,充分利用了企业的资源,加快了培养合格研究生的速度。
2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从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出发,以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中心,有机整合和充分利用了产学研各自具有的教育资源、工程资源,较好地协调了产业、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在培养高素质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优选4篇)有机化学实验中常遇到需要对液态有机物进行干燥处理的问题,其目的在于除去化合物中存在的少量水分或其他溶剂,如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常有一些合成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如乙醚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溴乙烷的制备以及环己烯的制备等,在这些合成实验中,产物常常要经过洗涤、干燥,并最终通过蒸馏才能达到一定的纯度。
干燥剂的使用能够体现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化学实验能力,所以干燥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重要操作之一1干燥的意义和作用在合成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实验中,为了得到较纯的产物,往往需要进行蒸馏操作,但液体中的水分有可能与液体形成共沸物,在蒸馏时就有过多的“前馏分”,造成产物的严重损失,最终导致产率严重降低。
在许多合成反应中,需要严格的无水条件,但试剂中的水分会严重干扰反应,如在制备格氏试剂或酰氯的反应中若不能保证反应体系的充分干燥就得不到预期产物。
有些化学反应是通过分析产生的水来判断反应进程的,而反应产物如不能充分干燥,则在分析反应进程时就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甚至可能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液态有机化合物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萃取、洗涤等操作带入的,反应溶剂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在溶剂制造、处理或者由于副反应时作为副产物带入的,另外,反应溶剂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潮也会混入水分。
水的存在不仅对许多化学反应,也对重结晶、萃取、洗涤等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操作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反应溶剂的脱水和干燥在化学实验中也是很重要的,是经常进行的操作步骤。
尽管在除去溶剂中的其他杂质时往往加入水分,但最好还是进行脱水后再使用。
上面所述所有情况中都需要用到干燥。
干燥的方法因被干燥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要求干燥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如果处置不当就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干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燥剂选择不好,则除杂效果不好;干燥剂用量少,除杂效率就会降低;干燥剂用量偏多,则可能吸附部分液态化合物,使产物的最终产率降低。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两篇化学专业毕业论范两篇篇一摘要:创建支撑合作学习的有效学习环境,首先是创建能满足学生归属感和影响力需要的情感环境,然后是创建鼓励师生、生生交流合作的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环境以及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时空环境;合作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培育。
论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环境,情感环境,人际关系环境,时空环境实施合作学习,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环境。
在目前的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中,贯彻的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思想,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知识的移植”,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非合作化的学习环境,而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朗、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心理上的不安全因素,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一个充满信任、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学习环境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智慧,互相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1创建合作学习的情感环境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
对于学生来讲,学生能否很好地合作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畅所欲言的氛围,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一种归属感。
对于教学来讲,合作学习的假设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那么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产生交往和合作的需要,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愿意学,才能学的好。
归属感就是安全感。
当学生被组织认同时,他自然会有安全感。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少数尖子生的培养,而一些学习困难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给部分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师生关系很不和谐,有些学生厌学、厌师,甚至对教师有敌对情绪,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用各种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化学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新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研究催化剂是化学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物质,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在化学工程中研发出了许多新型的催化剂,这些新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成为了热门的话题。
一、新型催化剂的发展概述新型催化剂的发展是化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传统的催化剂如金属催化剂和酶催化剂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催化活性低、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不断寻求创新,发展出了一系列新型催化剂,如纳米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等。
这些新型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为化学工程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新型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有机合成是化学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也是新型催化剂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新型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纳米催化剂可以通过纳米结构的特殊性质,提高有机合成反应速率,降低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条件。
分子筛催化剂则可以通过选择性吸附等机制,实现对有机物的高效转化。
这些新型催化剂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有机合成工艺的发展,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三、新型催化剂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能源领域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新型催化剂在该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金属催化剂可以在石油加工过程中起到催化裂化的作用,将重质烃转化为轻质烃,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
另外,纳米级催化剂可以用于燃料电池中,提高电极反应速率,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
新型催化剂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有助于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与研究方法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与研究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常见的方法包括合成新型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评价等。
合成新型催化剂可以采用溶胶-凝胶法、气相沉积法、共沉淀法等多种方法。
而催化剂的表征和评价则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实现。
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程及工艺人才培养途径1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产生创造力的前提,只有对未知世界和真理不懈追求的人,才会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实践和创造。
承担科研任务的高校教师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将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研究近况及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带入本科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的热情,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性地解决一些科学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方面,学生在参与这些课外科技活动的同时,对培养自己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动机起到了直接的激励作用,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树立起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另一方面,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会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进而带动并感染周围其他学生积极投入科研,并通过科研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激发求知欲和研究兴趣,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1]。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关键在教师。
因此,优化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2.1采用“传、帮、带、督”的方式,构建高水平教师梯队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每人要拜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老教师为师,跟班听课,并参加辅导、答疑、改习题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同时也接受了考查,考查合格者方可担任课程主讲。
老教师在其中则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督的作用,课前听试讲,结合具体理论、概念与青年教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给青年教师以鼓励和具体的帮助;课后及时与青年教师交换意见,随时解决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也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技艺大赛、优秀师徒评选、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吸引青年教师参加教改活动,培养锻炼青年教师,构建老中青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梯队。
2.2教学科研相长,不断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高等学校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开展本科教学,而且要全力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否则就会形成在教学中只能“教死书”的状况。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材料化学工程方向研究生教学探析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信息、能源并称为社会文明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
从人类以石头为工具的旧石器时代到对石器进行加工进入新石器时代,再到后来的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人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就是材料的发展史。
现代社会,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化学工程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本学科以化学、化工、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表征、性能检测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新兴学科,是一门交叉性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
但随着社会进步,旧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示出来。
本文基于材料化学工程的特点,分析了现今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1存在的问题1.1内容广,概念多材料化学工程是以化学和化工基础,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
研修的主要课程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材料工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在基础课程中概念多、公式多,如在物理化学中的热熔、积分溶解热、积分稀释热等,有些概念相似如果不仔细区分容易混淆。
在诸如高分子材料这类介绍性的课程中名称特别多,如聚丙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等,这些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接触。
但通过学习很多学生还是不能识别基本的材料,掌握它们的基本制备工艺和用途。
1.2叙述性的内容多关于三大材料的学习主要是叙述性的内容多,比较抽象。
例如,金属加工中热处理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退火又分好几个种类,每种钢材根据用途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工艺条件。
但是只通过课本的叙述,对于很多材料依旧没有直观的认识。
虽然很多同学有参加过金工实习课,但是时间不长,很难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一些材料的性质、加工方法感到陌生,从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2化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毕业年限:2013年6月30日学生姓名:连菊红学号:200973010120指导教师:王其召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中文摘要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是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清洁无污染的氢能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众多的制氢方法中,由“ Fujishima - Hond£效应发展而来的多相光催化分解水技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设计和制备能够完全分解水的光催化剂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
3+2+2+本文以NaS和NaSC为电子给体,研究了Y、Ba、Sr掺杂对2233+CdZnS固溶体催化剂的光催化制氢性能的影响。
以水热法制备了丫、x1-x 2+2+Ba Sr掺杂CdZnS固溶体催化剂。
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漫反x1-x 3+射(UV-Vis)、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丫、2+2+2+2+Ba Sr的掺杂对CdZnS的晶型没有影响,在可见光下,Ba、Sr掺x1-x 3+杂有效的提高了催化剂的产氢量,而丫的掺杂基本没有改变催化剂的产氢2+2+量,主要是因为Ba、Sr掺杂有效地抑制了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提高了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光催化;产氢;固溶体;水热法;CdZnS;掺杂x1-x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2AbstractNowadays, it is very urgent for human beings to develop clean, nopolluting hydrogen energy, since 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 caused by the large-scale exploitation and use of fossil energy. Among many methods of hydrogen production, the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technique which was developed from “Fujishima -Honda”isincreasingly under the spotlight. It is meaningful to design and develop solid photocatalysts which can stoichiometrically split water into hydrogen and oxygen.3+2+2+In this thesis, the effects of Y 、Ba、Sr ion doping on photocatalytichydrogen evolution over sulfide photocatalysts from aqueous solution3+2+2+containing NaS and NaS0 as a electron donor were researched. Y、Ba、Sr 223doped CdZnS photo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x1-xphoto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e (UV- Vis). The2+2+results showed that Ba 、Sr ion doping on photocatalysts had not effect on 2+2+crystal structure. The modification of Ba 、Sr doping can efficiently depressthe recombination of electron and hole.Keywords: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solid solution; hydrothermal reaction; CdZnS; doping. x1-x3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目录中文摘要...................................... . (2)Abstract .............................................................. .. (3)........................... 5 第一部分综述1.1 课题背景...................................... (5)1.2 研究现状...................................... (6)1.2.1 光催化制氢的原理........................................ 61.2.2 光催化分解水的基本步骤 (8)1.2.3 光催化分解水过程影响因素 (8)1.2.4 光解水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9)1.3 硫化物型半导体光催化剂......................................9 第二部分实验部分...................................... . (11)2.1 主要化学试剂和仪器....................................... . (11)2.1.1 主要化学试剂...................................... . (11)2.1.2 主要仪器....................................... . (11)2.2 催化剂的制备...................................... .. (11)2.2.1 CdZnS 的制备......................................11 0.10.92.2.2 CdSrZnS 的制备 (12)0.10.050.852.2.3 CdYZnS 的制备 (12)0.10.050.852.2.4 CdBaZnS 的制备 (12)0.10.050.852.3 催化剂可见光光催化反应 (12)2.3.1 光催化反应系统...................................... (12)2.3.2 光催化反应...................................... .......... 13 第三部分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及光解水性3.1 催化剂的表征...................................... . (14)3.1.1 扫描电镜(SEM) ................................................................. (14)3.1.2 X- 射线衍射(XRD) (15)3.1.3 紫外-漫反射光谱(UV-vis) (16)3.2 制备的催化剂的光解水性能 (16)四部分结论...................................... .................... 18 参考文献...................................... ...................................... 19 致谢...................................... . (21)4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第一部分综述1.1 课题背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 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造成了能源供需矛盾加剧的局面,目前, 我国能源的获得主要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如CO NO SO CH烟尘、XXXXX飞灰和其它有机化合物等进入大气后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摘要取代芳香酰肼化合物具有抗菌、止痛、降血压、抗结核、抗肿瘤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本文以苯甲酸、苯并三氮唑、二氯亚砜及水合肼等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取代芳香酰肼。
对合成目标产物的结构经IR,MS进行了确证。
关键词:苯甲酸;苯并三氮唑;水合肼;合成ABSTRACThydrazide compounds exhibit wide spread bi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algesic, hypotensive, antibacterial, antituberculous, anti-tumor and so on. In this thesis, replace the aromatic hydrazide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aromatic acid, 1H-Benzotriazole, 2chloro sulfoxide and hydrazine hydrate as raw materials by two-steps reaction. The structure of title compound was confirmed by IR, MS.Key words: replace the aromatic hydrazide; aromatic acid; 1H-Benzotriazole;2chloro sulfoxide; synthesis目录摘要 .............................................................................................................................................. ABSTRACT.. (i)第一章前言 ......................................................................................................................... - 0 - 芳香酰肼类衍生物生物活性的研究.................................................................................. - 0 - 芳香酰肼类衍生物抗菌活性的研究.......................................................................... - 0 -芳香酰肼类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2 -芳香酰肼类衍生物合成绿色新农药的研究.............................................................. - 3 -1.2 芳香酰肼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 4 -酯与水合肼反应合成酰肼.......................................................................................... - 4 -苯甲酰氯与肼溶液反应合成酰肼.............................................................................. - 4 -氨基保护法.................................................................................................................. - 5 - 本课题的提出...................................................................................................................... - 6 - 第二章实验部分 ................................................................................................................. - 7 - 仪器与试剂.......................................................................................................................... - 7 -2.2 实验方法..................................................................................................................... - 8 -2.2.1 实验准备........................................................................................................ - 8 -2.2.2 化合物苯甲酰基苯幷三氮唑的制备.............................................................. - 8 -2.2.3 取代芳香酰肼的制备...................................................................................... - 9 -产物的表征.................................................................................................................. - 9 -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 - 9 - 取代芳香酰肼的合成方法的改良.................................................................................... - 10 - 目标产物酰肼合成条件的优化........................................................................................ - 10 -3.2.1 物料比对芳香酰肼的产率的影响................................................................ - 10 -反应时间对芳香酰肼产率的影响............................................................................ - 11 - 第四章结论 ......................................................................................................................... - 12 - 参考文献 ............................................................................................................................. - 13 -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化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某一具体化学领域的研究,展示化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范例。
二、研究背景本研究选取了有机合成领域中的催化剂设计与应用作为研究对象。
有机合成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药物、材料等领域。
而催化剂作为有机合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和合成一种新型有机催化剂,并应用于某一特定有机反应中,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通过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有机合成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实验方法和理论计算手段。
首先,我们通过文献调研和分析,确定了研究方向和目标。
然后,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候选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物理性质和结构表征。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反应,评估了这些催化剂在目标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最后,我们运用理论计算手段,对催化剂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析。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和计算的研究,我们成功地设计和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目标反应中。
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目标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与传统催化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进一步的理论计算结果揭示了该催化剂的反应机理,为进一步优化催化剂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六、研究意义与展望本研究的成功表明,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催化剂,可以显著提高有机合成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这对于推动有机合成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该催化剂在其他有机反应中的应用,以及进一步优化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
七、结论通过对有机合成领域中催化剂设计与应用的研究,本文展示了一种化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范例。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计和优化催化剂对于提高有机合成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
这为有机合成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化学优秀毕业论文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实验教学,挖掘实验全面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愈显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化学优秀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学优秀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实际生产之间逐渐的走向融合。
当今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利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也逐渐的迫使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和重视。
由于新世纪前后国家对本科院校进行了调整和扩招,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其核心问题并不是在于当前国家毕业生数量庞大,而是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动手实践能力较弱,才导致教育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脱节,而产生的较大就业压力。
高等学校教育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模式的转型使得本科教育的目标变成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化工类专业,实践能力更是人才培养的精髓和核心。
同时,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又是典型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工程学科,其人才培养的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完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的主要教育目标。
研究学习过程中发现,现行教育模式使得本科教育的课时逐渐压缩甚至减少,对于教育的经费投入也有一定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实践教育环节许多学校也很重视,都有进行学生的工厂见习或集中实习,但此类的实习多数都是走马观花似的实习,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因此,对学生教育的根本应当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教育要紧紧围绕“科学基础”和“工程实践”两大核心主旨展开。
可见,现行的教育模式很难满足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实现完美结合是摆在当今教育面前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因此,要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对现行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色现代化学工业是集技术、资本、人才于一体的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业形式,因而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的教育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化学类毕业论文最新10篇化学大专毕业论文篇一一、让实验将学生带入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很多化学知识的产生与形成都是相对抽象的,教材中的符号、公式很容易将化学枯燥化,这也是许多学生感觉化学难学的原因所在。
实验教学却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不一样的化学世界,当不同的物质在相互碰撞、溶解、分解中产生奇妙反应时,当课堂中被五颜六色的气体、液体以及固体充满时,当形态不一、各具不同功能的实验器材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化学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公式,也不再是单调抽象的符号,而是有声有色、有趣的一个崭新世界。
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通过实验的创设和组织,为学生开辟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他们体验实验情境,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
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将氧气的制取装置与氢气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气体的制取装置进行一个小的归纳与总结,形成比较系统而完整的思路,再以二氧化碳反应原理为基础,让学生亲自对制取装置进行选择、设计和动手装配。
实验可以分小组进行,完成制取装置后可由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对本小组装置的优势、特点进行推广介绍,通过各小组之间的比较,选出最合理、最科学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
这种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情景的模式,对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十分有益。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辅助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并能激发探究欲望的问题,为学生开辟更多动手与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就会让学生在实验情景的体验中获得化学灵感,擦出创造火花。
二、适当补充实验内容,强化化学知识的系统性为了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化学知识整理得更加系统和全面,教师应注重对实验进行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为实验注入更多探究因素。
如在进行酸溶液和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补充稀硫酸、稀盐酸与氧化铜的实验,这种实验操作简单,选料方便,而且化学现象比较突出,容易给学生形成深刻印象。
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补充实验,可以让学生对金属氧化物与稀硫酸、稀盐酸之间通过化学反应成为水和盐的一般性规律其形成过程有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便于学生加快对化学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化学专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化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主题选择、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
一、主题选择化学专业涵盖广泛,从有机化学到无机化学,从分析化学到物理化学,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的主题时应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背景进行合理的选择。
主题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并且对于未来的学术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选择主题时,学生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注当前热点问题,例如环境污染、新能源开发等。
选择这些主题不仅能够提高论文的实用性,还能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其次,选择与自身专业方向相关的主题,这样能够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
最后,选择有足够研究空间的主题,这样能够保证论文的深度和广度。
二、研究方法在进行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时,学生需要合理选择研究方法。
化学研究通常包括实验室实验、理论计算、文献综述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主题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实验室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研究假设,并且获取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在进行实验室实验时,学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并且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理论计算是化学研究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学生可以预测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性质。
在进行理论计算时,学生需要熟悉相关的计算软件和算法,并且掌握数学和物理的基本知识。
文献综述是化学研究中的必要环节。
学生需要通过查阅文献来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且分析和总结这些成果。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学生需要注意文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并且能够从大量的文献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
三、写作技巧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学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并且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首先,学生需要进行详细的文献调研,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化学工程与工艺制程毕业论文研究背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程是一个关于化学反应与工艺过程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应用领域。
本毕业论文旨在探讨一种新颖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制程,并研究其在某个特定领域的应用。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分析现有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制程技术的局限性;2. 提出一种创新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制程方法;3. 探索该方法在某个特定领域的应用潜力。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当前化学工程与工艺制程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2. 实验设计: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新方法的有效性;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新方法的性能;4. 结论与讨论:总结实验结果,讨论新方法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预期成果本研究预计实现以下成果:1. 提出一种新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制程方法,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白;2. 揭示该方法在某个特定领域的应用潜力,并提供相应的实验数据支持。
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期望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制程领域取得以下意义:1. 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2. 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来应对现有问题;3. 为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论文结构本毕业论文将包括以下章节:1. 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2. 文献综述:梳理当前的研究现状和技术局限性;3. 方法:详细描述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4. 实验结果:呈现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5. 讨论与结论:总结实验结果、讨论新方法的优势和应用前景;6. 参考文献:列出引用的文献清单。
时间安排本毕业论文的完成计划如下:1. 文献综述阶段:时间段1-2;2. 实验设计与实施阶段:时间段3-4;3.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阶段:时间段5-6;4. 讨论与结论阶段:时间段7-8;5. 最终论文写作:时间段9-10。
以上为《化学工程与工艺制程毕业论文》的初步框架和计划安排,具体内容将根据实际研究进展进行调整。
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我国中学、大学的教学形势也发生了变化。
大一基础化学知识是作为化学专业新生进入大学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摘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对象。
本文结合菏泽市地方资源特点和我系师资结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本科能源化工专业的人才为出发点,从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式方法革新、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考核评价方式的改进、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能源化学工程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建构。
关键词: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是研究利用化学与化工的理论和技术来解决能量转换、能量储存及能量传输问题的战略性专业。
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将是21世纪化学科学与工程的前沿性课题,也是当前社会急需的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我国于2010年开始设置了能源化学工程战略新型专业,并于2011年进行试点招生。
目前针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例如:(1)东北石油大学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构建,专业按照"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四个层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设置[1];(2)沈阳工程学院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教学探讨,制定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守则》《校内外实习管理办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管理办法》等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2];(3)北京化工大学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科发展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每年邀请国际上著名的学者到能源化学工程实验室进行访问和交流,通过学术报告和互动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并与多所国际著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和联合培养学生机制,为学生搭建了国际交流平台[3];(4)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教学主要侧重于学科研究方向的改革,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功能晶体材料的制备,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生物质能源与化工原料的转化研究,多晶硅高效回收新技术,发光二极管(LED)用荧光粉的研制,LED新型散热器材料的合成及LED封装材料等研究方向[4]。
化学系毕业论文摘要:人类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严峻的问题是环境和能源问题。
特别是化学工程,其因为行业和学科的特殊性,导致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能源和环境危机,就化学工程节能中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促进作用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化学工程节能;绿色化学工程;促进作用0引言我国近年对于环境保护和能源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节能环保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同时也能够对有效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作用,并且也能够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这对于保证人类的生存,保护地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重要体现。
绿色化学工程主要在化学工程的基础上将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合理的进行融合,其最终目标是可以达到生产无公害的效果。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属于一种理想化的设想,但是这也更加符合化学工程自身发展和实践工作的目标。
1化学工程节能中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开发的分析1.1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开发的意义分析传统的化学工艺,传统的化学工程所使用的工艺在对有毒污染物进行处理的时候,往往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滞后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有毒污染物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准备。
很多化学工艺都是当污染物产生之后才着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其污染物处理的成本,同时也达不到具体治理的效果。
举例来说,传统工艺当中的烟气除尘,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进行了相关的气体净化,但是其污染物却能够直接地转化为废水或废渣,这样就需要再继续进行一道工序来作清洁处理,无疑增加了相应的成本。
而将绿色化学工艺引入其中,能够直接在生产过程中或排放的过程中将清洁工作完成,这样可以通过相关的化学反应达到预防的效果,进而可以有效地对污染情况进行控制。
从另一方面来说,化学工程的基础资源便是化学原料,化学原料对于化学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工艺选择具有重要决定作用,而绿色化学工艺能够从源头上对原料生产而造成的各种化学污染进行根治,通过化学工程与绿色化学工艺的结合,可以更加高效地对各类自然资源进行利用,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实现深度开发和清洁无污染的效果。
1.2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开发的重要性在化学反应当中,为了促进绿色工艺的合理利用,需要应用选择性较高的试剂进行相关的工作。
比如石油化工,在其生产的过程中,烃类选择氢化反应的比较多,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强放热反应,其最典型的调整为生成物性质活跃,而且可能会出现进一步的氧化反应。
所以催化过程中这类反应并非是最佳的选择,而且其生成物不稳定,更加不利于相关产物的提取工作。
因此,对这种情况进行改善,必须选择具有较高选择性的试剂来进行催化。
这样就能够更好地降低成本,同时可以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有效地确保生成物的纯度。
在绿色化学工程当中,通过这方面的实践可以为具体的生产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技术支持,并且在未来的时间内,随着越来越多的化学反应被逐渐的应用到研究课题之中,绿色化学工程也将会成为更加热门的课题。
虽然当前在化学工艺领域中,对于无毒、无公害的高效催化剂的研究工作其主流方向存在差异,但是这些工作对于推动全局、对于绿色化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也是确保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
2化学工程节能中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促进作用2.1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应用当今社会,绿色化学工艺对于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绿色化学工艺的重视和开发也能够显示出全社会、全国乃至全世界对于绿色生活和节能环保的重视。
分析化工历史,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于自然的危害正在不断地加剧和蔓延,特别是我国这样的工业大国,此时正面临着19世纪英国那样的生活,甚至这种危害程度比那时还要严重,被扣上了“三废”问题头衔。
在这种背景下,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水土流失、人口压力巨大等问题逐一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使人们逐渐地认识到了节能环保的重要性,而化学工程则是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的产业之一,同时其又是保障和促进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产业。
因此,在化学工程节能中利用绿色化学工程将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2.2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促进作用从当前环境来分析,节能环保工作的实现途径有如下几点:①开发新技术;②源头上控制污染;③打造可循环的绿色生态产业链;④发展循环经济。
从绿色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的发展来说,其工艺的实现能够为节能减排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保障,而且能够被广泛地应用到诸多的领域当中。
从当前的角度来说,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清洁生产技术;其二是利用生物技术;其三是创造环境友好型产品。
清洁生产技术也就是无毒、无公害的技术,这是一种绿色的技术,从目前正在发展的情况来看,脱磷脱硫技术就属于此。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对于相关城市垃圾的处理等必须遵循无公害原则,比如可以循环利用和可回收利用相关垃圾,通过对生物垃圾的回收利用能够制作沼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清洁生产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其这不仅涉及到了生物工程技术等范围,同时也涉及到了辐射加工技术和绿色脆化技术,其对于超临界瘤体技术也具有较好的表现。
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和领域内,这都将是一场新的环保节能革命。
利用生物技术就是对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进行合理高效的应用,当前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涉及到生物化工领域和生物仿生领域两个主流。
生物酶是一种非常高效可行的催化剂,因此这种物质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医药生产的各个方面。
在绿色化工产业当中对于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合成,比如有机化合物原料的使用是从动植物范畴发展到了石油与煤炭的范畴之中,而今天在各行各业都开始广泛地使用有机合成的原料进行相关的生产和生活。
绿色化工产业当中,所有涉及到的催化剂大多都是酶类,分别是工业酶或自然界中的酶,和其他的化学催化剂比较,酶类催化剂的特点更加突出,其反应条件比较温和、生成物比较优良、污染物比较少,因此也更加适应当前的环境发展需要。
环境友好型产品对于绿色化工工艺也具有促进作用,在现实生活当中涉及到很多应用实例。
在空调制冷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到氟利昂的使用,而氟利昂则会对臭氧层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影响紫外线,容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等情况出现,因此需要积极地寻找可以代替氟利昂的产品,这可以有效地推动节能环保的政策;无磷洗衣粉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其对于河流的污染,也降低了其对于人类身体的伤害,这些都是绿色化学工艺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说明环境友好型产品既是绿色化学的保障,也能够促进绿色化学工艺的进步。
3结语笔者主要就化学工程节能中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开发和促进作用作了简要的分析。
绿色化工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其对于生产和生活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1]蔡永宏.浅论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创建高效、节能、清洁的未来化工厂[J].化工管理,2021,1424:142-143.[2]于贺.论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J].科技与企业,2021,35:78-79.摘要:化工企业在生产运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危险源,尤其是化学物品的存放管理安全。
化学品引发的安全问题非常严重,对人体、空气、水体环境、土壤等都会产生相当严重的危害。
主要分析企业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策略,提高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企业;隐患化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企业,它支撑了其它众多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但是化学品生产和使用往往伴随着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化学品的管理安全引起重视。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各类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等从业单位30余万户,危险化学品有3823种。
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对于促进化学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1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实现企业安全发展,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企业安全发展是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上。
危化品事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特点,三废污染严重,事故一旦发生将随之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不仅是从业单位自身生产发展及管理问题,更是关系社会公共安全的大问题。
做好危化品安全管理是社会安定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2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推进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煤炭、油气等传统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新兴的煤化工、磷化工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化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危险化学品品种数量不断增多,潜在的风险和隐患也随之不断显现。
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实现发展和安全生产“双赢”的目标。
2目前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与成因2.1管理体制与法规标准2.1.1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滞后。
近年来,针对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颁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多为单行法,缺乏系统性,执法标准操作性不强,危险化学品事故责任划分不明确对责任人员处罚力度过轻等。
2.1.2行业管理功能弱化。
化工行业发展水平还很原始、落后,很多地方没有化工发展整体规划,一大批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重、能耗高、生产安全没有保障的化工企业出现。
标准修订工作停滞,导致化工行业市场准入条件低,低标准开工投产,造成惨痛事故教训。
2.2企业安全责任2.2.1安全意识淡薄。
危险化学品企业观念落后,重生产、轻安全倾向仍然存在,忽视安全,漠视生命,没有把企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安全发展的基础之上,个别企业甚至违法、非法生产和建设,削减安全设施。
2.2.2使用、仓储不合理。
企业员工在使用易燃易爆的液体过程中,仅简单了解化学品特性,不够重视、专业,使用中不能够及时密封,也疏忽自身的安全防护,往往贪图一时的方便,增加了工作场所的危险性。
对于氧气瓶和乙炔瓶等高压气体的使用,为了方便操作经常会将两个气瓶并排放置,增加了气瓶使用的危险性。
3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对策3.1建立健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具有高危的特点,操作必须标准化。
相关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情况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的标准化作业程序。
3.2重视安全识别与台帐建立。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包括原料、中间产品、产品的危险特性,先进行燃烧、爆炸、有毒、有害或腐蚀性等危险特性和重大危险源等属性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