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称及主导产业
- 格式:doc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12
福建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业、石化工业、机械工业福建产业集群分布表从总体上看,福建产业集群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截至2006年,全省已初步形成近60个大小产业集群,总产值38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2%;其中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有10个,产值规模22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在30至100亿元之间的有13个,产值规模960多亿元(详见下表)。
这为福建实施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我们能看到或感受到,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不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福建产业集群分布表序号集群名称(工业产值)序号集群名称(工业产值)1福州显示器产业集群(459)2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400)3福厦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集群(308)4闽南石材加工产业集群(258)5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197)6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191)7泉州鞋业产业集群(190)8厦漳数字视听产品产业集群(150)9长乐纺织产业集群(149)10福州食品加工产业集群(138)11泉州箱包产业集群(130)12福州塑胶产业集群(118)13湄洲湾石化产业集群(117)14厦门移动通信产业集群(103)15三明钢铁产业集群(101)100亿元以上集群小计(3009)1晋江南安建陶产业集群(95)2福州服装产业集群(94)3莆田鞋业产业集群(83)4厦门电控设备产业集群(74)5闽西水泥产业集群(74)6厦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63)7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60)8德化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59)9福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58)10闽东电机电器产业集群(58)11南平竹木制品产业集群(51)50~100亿元集群小计(769)1龙岩运输及环保等专用设备产业集群(48)2厦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46)3福州船舶产业集群(16)4福安船舶产业集群(14)5厦船舶产业集群(15)6莆田食品产业集群(45)7福州输变电设备产业集群(44)8晋江东石伞业集群(43)9厦漳搬运机械产业集群(42)10泉州休闲食品产业集群(42)11漳州小家电产业集群(42)12三明林产加工产业集群(41)13南安五金水暖件产业集群(40)14泉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8)15漳州钢铁产业集群(38)16厦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38)17莆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4)18安溪乌龙茶产业集群(30)19莆田化工医药产业集群(30)30~50亿元集群小计(686)1厦门钨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28)2丰泽树脂工艺品产业集群(27)3仙游木雕产业集群(26)4安溪竹藤铁工艺品产业集群(26)5南平电线电缆产业集群(21)6三明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0)7漳州家具产业集群(19)8莆田服装纺织产业集群(18)9南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16)10闽东石材产业集群(16)11永安纺织产业集群(16)12福州医药产业集群(15)13闽侯藤铁工艺品产业集群(15)14长乐冶金产业集群(12)15厦门生物及新医药产业集群(11)16长汀服装产业集群(11)10~30亿元集群小计(297)1宁德汽摩配件产业集群(8)2南平乳制品产业集群(8)3闽东水产加工产业集群(7)4闽东茶业产业集群(6)5闽东食用菌产业集群(5)6三明天然药物产业集群(2)7闽东(柘荣)制药产业集群(2)一、中国卫浴行业产地分布概况—福建篇福建主要产地主要集中在:南安、厦门、福州三地为主,主要以生产水龙头、阀门、水箱配件、感应洁具、浴室柜为主。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60.3——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能源2、郑州经济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55.63——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铝加工3、郑州航空港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38——主导产业:食品饮料、仓储物流、生物医药、印刷包装4、郑州市白沙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29.4——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5、郑州市官渡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6.5——主导产业:现代商贸、科技研发、创新产业、旅游服务、现代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产业6、郑州市金岱工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11.42——主导产业:一类工业为主、二类工业为辅7、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370 ——主导产业:金融、服务、物流及咨询8、郑州上街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6.3——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9、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1——主导产业:铝电联营及铝的精深加工业10、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回郭镇铝加工产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3.3 ——主导产业:铝加工11、河南省新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8——主导产业:电子工业和粮油储运与加工12、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曲梁服装工业园)——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6 ——主导产业:服装13、登封市产业集聚区(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7——主导产业:铝品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14、荥阳市产业集聚区(豫龙工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0 ——主导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15、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23.88 ——主导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含光伏产业)为主导,以物流业为补充16、林州市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33.68 ——主导产业: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17、安阳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19.53 ——主导产业:钢铁和焦化产业为主导,以焦化深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为支撑18、滑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5 ——主导产业:农副食品加工、服装加工为主,辅助产业为光伏高科、机械制造、物流商贸19、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7.2 ——主导产业:现代食品产业、医药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和城市服务业20、内黄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1 ——主导产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21、安阳市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7.4 ——主导产业:钢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导,现代物流业为辅助22、安阳市新东区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 ——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23、安阳市纺织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2 ——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及纺织轻型装备制造业24、汴西新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1 ——主导产业:食品、机械、汽车零部件25、开封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5.3 ——主导产业:光伏、精细化工26、开封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所在市:开封市 14.23 ——主导产业:食品27、兰考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4.5 ——主导产业:机械、食品农副产品加工、棉纺织服装业29、通许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4 ——主导产业:机电和纺织业30、尉氏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5、18.8(省规划面积) ——主导产业:纺织业、农副产品加工31、洛阳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25.3 ——主导产业:硅电子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32、洛阳工业产业聚集区(含洛阳工业园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20.8 ——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33、洛阳经济技术产业聚集区(含洛阳经济开发区) ——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2.9 ——主导产业:商贸和物流业34、洛阳市伊洛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50.1 ——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35、洛阳市洛龙科技园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21.9 ——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硅光电光伏,新材料36、洛阳市洛新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9.7 ——主导产业:机械加工,重型装备制造,新材料37、洛阳市石化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13.3 ——主导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化纤纺织产业、精细化工以及新能源和化学新材料产业38、洛阳市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4.9 ——主导产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重型机械及装配加工)、新兴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39、洛宁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7.5 ——主导产业:轻工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40、宜阳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2——主导产业:铸造和机械加工为主的重型装备配套产业、硅材料生产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和相应的配套产业41、新安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7.8 ——主导产业:能源铝产业、铝精深加工产业和以镁合金、钛合金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钼钨深加工产业为主导43、孟津县华阳产业聚集——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8.5 ——主导产业:电力能源、化工、光伏材料和机械制造44、汝阳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8.9 ——主导产业:新型建材,特种钢材,煤化工45、嵩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7.7 ——主导产业:饭坡产业园规划以黄金、萤石等本地矿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
浅谈河南省以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现状王冰雪;苏东;陈奇;侯中兰【摘要】近年来,河南省化工行业发展较为波折,这对河南省以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针对河南省以化工为主导的省级产业集聚区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各产业集聚区的基本情况、发展规划、项目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浅谈了自己的思路.【期刊名称】《河南化工》【年(卷),期】2018(035)009【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化工;产业集聚区;园区;化工企业【作者】王冰雪;苏东;陈奇;侯中兰【作者单位】河南路卡贝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52;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郑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路卡贝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0 引言化工行业作为我国工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呈现出成长速度放缓之势。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环保力度的逐步加大,化工行业“小、乱、散、污”企业得到了大力整治,行业整体愈加规范化、规模化,效益也有明显好转。
在国家“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政策的引导下,化工企业入园脚步加快,各省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搬迁改造计划,河南省各化工企业也纷纷启动了搬迁入园工作。
河南省目前共有省级产业集聚区180个,其中以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约有32个。
本次通过对其中16个重点以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并分析了我省化工主导的产业集聚区现状。
1 国内化工产业集聚区现状截至2015年底,全国重点化工产业集聚区约有502家,其中有国家级化工产业集聚区47家,省级化工产业集聚区262家,地市级化工产业集聚区193家。
在“十三五”规划政策下,未来我国将持续改造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废等,以“绿色制造”来引导未来的工业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环保督察行动,引发了一轮极大的去产能化风潮,至少将影响今后10年以上的化工行业发展。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简介一、基本情况灵宝市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16.83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首批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产业集聚区为“一区两园”,即:城东产业园区和豫灵产业园区。
产业集聚区以果食品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为重点,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使其成为产业升级转型的先导区和集中区。
城东产业园区:位于川口乡,园区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范围控制在陇海铁路以西,G209线以东,东水头村线以南,川口村以北,园区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起步区面积1.2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2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3.7平方公里。
产业发展以果食品加工业、机械电子业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豫灵产业园区:位于豫灵镇,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9.9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5.5平方公里、发展区2.4平方公里、控制区2平方公里。
涉及7个行政村。
产业发展以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精深加工为重点,打造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河南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二、2011年工作情况2011年,产业集聚区共完成投资39.2亿元,其中城东产业园区完成投资8.47亿元,豫灵产业园区完成投资30.73亿元;入驻企业8家;实现利税9012万元。
(一)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今年,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68亿元。
道路建设方面,城东产业园区在燕山大道、经一路、纬二路、纬四路已经建成的基础上,6月份又开工建设了纬六路,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五条道路总长8.3公里。
豫灵产业园区按照建设发展规划,建设了振兴路、工业路、金镇路,三条路总长8.1公里,目前金镇路已铺筑沥青70%,振兴路开始铺筑沥青,工业路完成12%灰土铺筑。
标准化厂房建设方面,城东产业园区总投资1.8亿元建成23幢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目前正在进行厂房外绿化、硬化等配套工程建设。
濮东产业集聚区工作汇报一、基本情况濮阳市濮东产业集聚区,地处濮阳市城区东北部,是全省首批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和47个优势集群之一,总规划面积为19.25平方公里。
2012年10月,(扩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获得省发改委批复,规划面积由原来的12.57平方公里调整为19.25平方公里,新增面积6.68平方公里。
新的规划范围是:东至经四路,西至文化路、106国道,南至黄河路、纬一路,北至开阳路。
根据产城融合、功能协调的发展原则引进三大主导产业,分别是以石油机械制造为引领的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和环保设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
按照产业定位建设了三大产业园,即现代商贸物流园(2.79平方公里)、能源装备石油机械制造园(7.06平方公里)、环保设备制造园(1.41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入驻企业182家,其中投产项目167个,在建项目15个,能源装备制造类企业138家。
培育出了信宇、中泰、东方龙等20余家集产品设计研发、设备制造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企业龙头,中拓石油项目正在积极筹划上市,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已经形成了钻机设备、采油设备、储运设备、特种车辆制造、集输管网服务五大产业链。
产品大到钻井平台、小到零部件1600余种,拥有科技研发中心16家,科技发明专利累计申请量486项,专利授权量283项。
集聚区各企业均实行订单式生产,产品大到海上钻井平台、移动停车设备、节能型抽油机,小到油套管接箍、短节等,都有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
依托濮范高速、S101省道、106国道等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业,打造辐射冀鲁豫三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园区建设以来,新上、续建商贸物流项目25个,总投资85亿元,完成投资52亿元。
目前,圣大物流中心、中原诚德信等一批现代商贸物流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同时,按照城市新区标准建设综合服务区(7.99平方公里),“立足1个定位”、“发挥2个功能”、“建设3个核心”、“打造1个水系”。
“1个定位”就是打造濮阳城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新区东部组团的重要增长极;“2个功能”一是服务东部城市组团,二是服务中原油田;“3个核心”就是建设龙湖广场、濮东森林生态园和新扩区湿地公园3个分别占地600亩的核心区域;“1个水系”就是建设一条包括龙湖、森林生态园、景观河湿地等在内的贯穿整个产业集聚区的水系景观带。
内黄县概况1内黄县情一、内黄总体概况内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处黄河故道,因黄河而得名。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早在4500年前,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建业、建陵于此,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境内的三杨庄汉代遗址,是2022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被誉为“中国庞贝古城”,并列入国家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录。
内黄抗日战争时期是冀鲁豫革命边区根据地,被誉为“红色沙区”。
内黄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农民画享誉海内外,被外交部指定为外事礼品。
内黄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内黄位于郑州、济南、石家庄、太原等城市200公里经济圈内,处于京港澳、大广、范辉、南林四条高速构筑的“井”字大框架中心,吴黄线、大林线、葛嘴线、胡鹤线、东上线、郑吴线等6条省道及晋豫鲁铁路通道穿越县境,纵横交织的路网四通八达。
内黄物产丰裕,生态优良。
全县拥有46万亩红枣、40万亩尖椒、16万亩优质小杂果、11.5万亩温棚瓜果菜,是- 1 -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县。
内黄森林覆盖率达37%,境内的12万亩槐林,构成了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是全国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
内黄经济繁荣,活力无限。
我县紧紧围绕“创业图强建设生态宜居内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固一产、强二产、兴三产”主战略,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活力不断增强。
农业经济形成了温棚高效农业、生态林业、现代畜牧业三大主导产业,培育了金星啤酒、星河油脂、乐比乐饮品、金丰饮品、宋都老倔厨、意隆纺织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工业经济形成了建材陶瓷、食品饮料、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发展规划,被评为2022年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
附件1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郑州市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3.郑州航空港区4.白沙产业集聚区5.金岱工业园区6.郑州国际物流园区7.郑州市金水区杨金产业集聚区8.官渡产业集聚区9.上街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区10.新郑新洪工业园区11.河南(巩义)回郭镇铝加式产业集聚区12.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13.新密市产业集聚区14.登封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园15.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开封市16.开封经济产来集聚区(含开封经济开发区)17.开封杏花营产业集聚区18.尉氏县产业集聚区19.杞县产业集聚区20.开封市糖细化工产业区21.开封经济技术集聚区(含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22.通许县产业集聚区23.兰考县兰兴产烽集聚区洛阳市24.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硅点子材料、新材料25.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石油化工、化纤纺织、精细化工、新能源及化工新材料26.洛宁产业集聚区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27.宜阳产业集聚区铸造和机加工为主的重型装备制造业、硅材料、精细化工28.洛阳伊洛工业园区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29.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经济开发区)商贸和物流业30.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含河南洛阳工业园区)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有色金属及新材料31.洛龙科技园区:硅光电(太阳能)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为主的“三大产业”32.洛新产业集聚区机械加工、重型装备制造、新材料33.新安县万基产业集聚区能源铝产业、铝精加工、镁合金、钛合金为主的新材料34.栾川钼钨精深加工业集聚区钼钨精深加工35.孟津华阳中心产业集聚区电力能源、化工、光伏材料和机械材料36.汝阳产业集聚区新型建材、特种钢材及煤化工37.嵩县产为集聚区38.伊川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8.719平方公里,东园以铝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适度发展机械制造、硅及光伏产业。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3.02.22•【字号】豫环文[2013]51号•【施行日期】2013.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标准正文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豫环文〔2013〕51号)各省辖市、各省直管试点县(市)环保局:2009年以来,我厅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规划环评工作,至2011年底,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基本完成了规划环评工作。
在日常项目环评管理工作中,规划环评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促进了产业集聚区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及布局。
2012年,随着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我省一大批产业集聚区对发展规划进行了调整,为进一步发挥好规划环评的指导作用,需加快开展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做到发展规划与规划环评一致、统一。
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环评的总体情况2012年以来,按照省政府统一安排,为充分利用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后续工作的契机,扩大产业集聚区后续发展空间,一大批产业集聚区对已批复过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调整,经省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办公室集中研究,并报省政府同意,确定了三批共136个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方案(名单见附件1)。
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规定及省委、省政府对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要求,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应重新或补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目前,除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商丘睢县产业集聚区等个别产业集聚区完成了规划调整环评工作外,大部分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环评工作尚未开展,规划环评滞后制约了入区项目建设。
各产业集聚区应加快开展规划调整环评工作,完善规划环评,为入区项目建设提供更加完整、科学的指导。
附件1调研内容一、增进产业集聚,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1.产业集聚进展情形。
包括增进产业集聚进展的做法、成效、体会,专门是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进展情形,如经济规模、承载能力、龙头带动、经济奉献、进展特色、进展亮点等。
2.产业集聚进展的问题分析。
包括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主导产业培育、产业关联性、投资强度与产出、土地利用、公共效劳能力的供给和要素瓶颈等方面的问题。
3.尔后一个时期产业集聚进展的取向。
包括趋势把握、进展思路、计划目标、进展重点、进展途径、重要举措等。
4.增进产业集聚进展的建议。
包括分类推动、功能集合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融资平台建设、招商引资、产城互动、人材培育引进、体制科技创新、就业及搬迁等。
二、增进人口集中,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1.人口集中的大体情形。
包括推动城镇化,增进人口集中的思路、举措、成效、体会,其中要注意分析人口散布现状、集中方式等。
2.制约人口集中的因素分析。
包括就业、住房、就学、社会保障、持续增收、转移预期、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约束性因素。
3.尔后一个时期增进人口集中的目标要求。
包括趋势把握、大体思路、计划目标、集半途径、重要举措等。
4.对全省增进人口集中的建议。
包括户籍、居住、就业、就学、社会保障、持续增收、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解决方法。
附件2调查表格一、产业集群调查表表一: _____产业集群调查表填表要求:一、请各县(市、区)别离填报,各省辖市填报汇总表;二、本表重点考察第二产业集群情形,第一产业、第三产业集群情形请提交专项材料,可参照此表提供相关数据;3、以省辖市为单位搜集后报各调研组。
填表人:_____ 负责人:______二、产业集聚区调查表表二: ________产业集聚区调查表填表要求:本表由180个省定产业集聚区别离填写,以省辖市为单位搜集后报调研组填表人:_____ 负责人:______三、人口集中调查表表三: ____市人口集中调查表填表要求:一、请各县(市、区)别离填报,各省辖市填报汇总表;二、以各省辖市为单位搜集后报各调研组。
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称及主导产业郑州(15)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区)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产业、物流产业郑州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业、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郑州市中牟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郑州市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郑州市金岱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业、印刷包装业郑州上街装备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业郑州马寨产业集聚区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业巩义市产业集聚区铝加工产业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铝加工新郑新港产业集聚区粮油储运与加工、电子工业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服装加工、装备制造业登封市产业集聚区铝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产业荥阳市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开封(8)开封汴西产业集聚区(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 空分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开封黄龙产业集聚区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业开封市汴东产业集聚区机械设备制造业尉氏县产业集聚区纺织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杞县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加工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开封市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精细化工通许县产业集聚区机电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兰考县产业集聚区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洛阳(17)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高新技术产业硅电子材料和新材料产业开发区)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含洛阳工业园区) 动力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业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经济技术开发批发零售和物流业区)洛阳市伊滨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洛阳市洛龙产业集聚区光电、新材料产业洛阳市洛新产业集聚区硅电子材料和新材料产业洛阳市石化产业集聚区石油化工和新能源产业洛阳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重型机械装备制造和基础零部件制造洛宁县产业集聚区轻工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宜阳县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业、食品产业。
新安县产业集聚区铝加工和新材料产业栾川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旅游商品及相关轻工产品制造产业。
孟津县华阳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
安阳市新东产业集聚区商贸物流业安阳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钢铁精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
滑县产业集聚区食品加工和服装加工业林州市产业集聚区(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 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加工业汤阴县产业集聚区食品产业内黄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和陶瓷产业。
鹤壁(4)鹤壁市鹤淇产业集聚区机械制造、纺织服装业鹤壁市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鹤壁经济技术重点发展化工和建材产业开发区)金山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金属镁深加工产业。
浚县产业集聚区食品轻工和生物医药产业新乡(13)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新乡高新技术产业电子电器和生物新医药产业开发区)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含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化纤纺织、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东区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西区重点发展生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新乡经济开发区)物医药产业。
新乡电源产业集聚区电池及其延伸产业新乡市新东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服务、装备制造业新乡桥北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含长垣起重工业园区)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加工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南区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东区重点发展装获嘉县产业集聚区备制造业。
封丘县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卫辉市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食品和新型建材产业。
南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产业,北区重点发展机械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制造和化工产业。
辉县市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焦作(9)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焦作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
开发区)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西区重点发展现代化工和汽车零部件产业,东区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铝及铝精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产业武陟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温县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汽车零部件和医药制造业沁阳市产业集聚区沁南片区重点发展光电信息和新能源产业修武县产业集聚区食品加工和纺织业博爱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业濮阳(8)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濮阳经济技术开发重点发展化工和装备制造业。
区)濮阳市产业集聚区(含濮阳工业园区)化工产业濮阳市濮东产业集聚区机械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业南乐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业。
清丰县产业集聚区食品加工和家具制造业台前县产业集聚区羽绒制品加工、化工产业濮阳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光电子和医用新材料产业。
范县产业集聚区精细化工和有色金属加工业许昌(8)许昌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许昌经济技术开发装备制造业区)许昌魏都产业集聚区机械制造和纺织服装产业许昌尚集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和电子电器产业。
中原电气谷核心区输变电装备产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业,培育发展现代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医药产业。
鄢陵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纺织箱包和装备制造产业襄城县产业集聚区服装制鞋和卫生用品制造业禹州市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和医药产业漯河(6)漯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漯河经济技术开食品加工业发区)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商贸物流和纺织服装产业漯河市东城产业集聚区食品加工和电子信息产业漯河市淞江产业集聚区食品和医药加工业舞阳县产业集聚区盐化工产业临颍县产业集聚区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业三门峡(7)三门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三门峡经济开发区)节能、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三门峡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产业。
义马煤化工产业集聚区煤化工、新材料产业卢氏县产业集聚区金属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业渑池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铝及铝深加工和家电产业灵宝市产业集聚区有色金属采冶、农副产品加工业陕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化工和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
南阳(14)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材料、机电装备制造和光电产业南阳市新能源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南阳市光电产业集聚区光电产业、仓储物流业邓州市产业集聚区农产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业新野县产业集聚区西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业、东区重点发展光电电子信息产业。
淅川县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内乡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新型建材产业唐河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装备电子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桐柏县产业集聚区机械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镇平县产业集聚区针织和机电产业西峡县产业集聚区汽车配件和冶金辅料产业社旗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南召县产业集聚区调整:重点发展柞蚕和中药材加工、非金属材料制造业方城县产业集聚区东园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西园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业。
商丘(11)商丘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商丘经济开发区) 机电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豫东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业商丘市梁园产业集聚区铝材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商丘市睢阳产业集聚区纺织服装和化工产业永城市产业集聚区煤化工、铝精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民权县产业集聚区机械电气制造、食品加工业夏邑县产业集聚区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业虞城县产业集聚区五金电子和纺织服装业柘城县产业集聚区金刚石及超硬材料和医药制造业宁陵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化工产业和家居用品制造业。
睢县产业集聚区纺织服装和电子信息产业信阳(15)信阳市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现代家居产业潢川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潢川经济开发区)仓储物流、食品加工业信阳平桥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和机械制造产业信阳市上天梯产业集聚区非金属矿产品深加工和保温建材业信阳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仓储物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信阳明港产业集聚区冶金产业固始县史河湾产业集聚区竹木加工、食品加工业固始县产业集聚区竹木加工和食品加工业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加工、服装加工业新县产业集聚区医药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罗山县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业淮滨县产业集聚区轻纺和食品加工业商城县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加工业潢川县产业集聚区食品加工和生物医药产业息县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周口(11)周口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周口经济开发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业周口市川汇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项城市产业集聚区食品、制药业淮阳县产业集聚区塑料加工、食品加工业扶沟县产业集聚区机械制造和纺织制鞋业鹿邑县产业集聚区食品和纺织服装业郸城县产业集聚区食品加工业西华县产业集聚区食品加工和电子产业。
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业太康县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业商水县产业集聚区纺织制鞋和食品加工业。
驻马店(12)驻马店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驻马店经济开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区)驻马店装备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业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煤化工、医药业遂平县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新蔡县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子制造业正阳县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铸造业汝南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和新型建材业西平县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产业泌阳县产业集聚区石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平舆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皮革皮具和医疗器械产业确山县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加工和机械电子业上蔡县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加工和纺织制鞋业济源(3)济源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电子电器和新材料业济源市玉川产业集聚区新能源及能源产业、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济源市虎岭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电子信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