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图片
- 格式:doc
- 大小:4.91 MB
- 文档页数:60
低碳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图片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低碳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图片,欢迎阅读!低碳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图片1低碳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图片2低碳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图片3低碳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图片4篇一:低碳环保最近,到处都在流行低碳环保。
这不,我家也掀起了低碳热潮。
碗筷交响乐“欣逸,这次轮到你洗碗了。
”老妈在一般指手画脚。
“呃!好吧!”哎,可怜的我啊,每次都中枪。
“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
”我在厨房里自娱自乐,把水花溅的到处都是。
经过努力,终于洗完了。
伸个懒腰,准备把洗碗盆里的水倒了——“不许动!”不知老妈是何时出出现的,还大吼了一声,吓得我的小心脏啊!差点跳了出来。
“干嘛呀!”我很不满地瞪了老妈一眼。
老妈立刻一个箭步冲过来,抢过洗碗盆说“这水怎么能倒呢?多浪费啊!这水可以用来冲马桶。
”“呃,老妈啊,你以前,好像没这么节约吧!”我很疑惑。
老妈神秘的看了我一眼,亦或者神经兮兮的看了我一眼,说“这叫低碳环保。
”“低碳环保。
”我小心翼翼的念着这几个字,在瑟瑟的春风中,我石化了,亲,咱得节约资源长期对于我和我老爸“人在灯亮,人走灯仍亮”的行为,深恶痛疾的老妈这座火山已经忍无可忍。
一般情况下,沉寂已久的火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永久的沉寂下去,二是来个火山大爆发。
很明显,一点也不具备“温婉贤淑”性格的老妈很不属于第一类。
在多次不听老妈的劝告。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低碳生活每一天》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低碳生活每一天》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对于生活中的环保行为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低碳生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的思维活跃,喜欢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低碳生活,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环境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低碳生活的概念。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低碳生活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低碳经验,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4.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设计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绘制低碳生活的图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2013年9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观测和研究证明,全球气候在变暖。
1880年〜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约上升了0.85℃。
1979年〜2012年北极海冰面积以每10年 3.5%〜4.1%的速度减少。
)1、北极海冰减少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海冰的减少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一一出示图片、视频《地球升温造成生物灭绝》。
2、同学们,你们课前也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大家来说说你了解到的因气候变暖带来的灾害。
学生自由发言。
3、师补充: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的巨大灾难。
出示图片:干旱造成粮食颗粒无收、洪涝造成家破人亡 ............4、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今年重庆的夏天是近年来温度最低的,在重庆人民为这暑期的清凉高兴之时,其实国内很多地方平均气温比前几年升高了好几度。
很多地方连续几十天都是40℃左右的高温。
假如不久的将来,夏天连续30天都是45℃高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生自由回答。
5、小结:通过无数资料,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气候变暖给大自然、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
(板书:巨大灾难)二、“温室气体”的自白1、那么造成地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呢?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地球“发烧”的“元凶”是大气中逐年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播放视频《温室气体与地球变暖》2、但“元凶”却相当委屈,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请自由阅读P90的内容。
3、从他们的自白当中,再结合刚才看到的视频,你捕捉到哪些信息?生:温室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
生:人类制造了过多的二氧化碳打破了大气平衡,造成了温室气体过多,气候变暖。
生:人类才是造成地球变暖的“元凶”。
3、小结:原来,地球变暖是人类活动产生的过量“温室气体”导致的。
(板书: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三、温室气体哪里来1、那么造成地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是怎样产生的呢?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在大量制造的“温室气体”呢?生自由回答。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12《低碳生活每一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低碳生活每一天》这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儿童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掌握低碳生活的基本方法,形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对周围的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乐于实践。
但同时,他们对低碳生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低碳生活的奥秘,培养他们的低碳生活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掌握低碳生活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从生活中体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掌握低碳生活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低碳生活的奥秘,培养他们的低碳生活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活案例、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从生活中体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出低碳生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基本方法。
3.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低碳生活的奥秘,并提出实践措施。
4.总结提升:通过小组分享,总结低碳生活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形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5.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低碳生活的概念、重要性、基本方法等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低碳环保儿童画图片绿色出行--简笔画大全
小学生绿色出行简笔画手抄报简笔画手抄报-蒲城教育文学网
低碳环保儿童画图片绿色出行--简笔画大全
绿色的地球简笔画
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关于植树节的画--简笔画大全
绿色生态梦想绘画第1页幼儿环保宣传画简笔画-儿童环保宣传画-节能
绿色出行主题简笔画手抄报绿色出行手抄报幼儿园低碳环保儿童画简笔画
新奥杯我心中的绿色地球全国希望小学绘画大赛优秀作品动物的简笔画
关于环保绘画简笔画。
第2课时减少我们的碳排放教学目标1.了解和体会为什么要减少碳排放,过绿色生活。
2.认识碳排放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低碳生活的具体方式,自觉、自愿过绿色低碳生活。
教学重点1.了解和体会为什么要减少碳排放,过绿色生活。
2.认识碳排放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低碳生活的具体方式,自觉、自愿过绿色低碳生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地球“发烧”的原因吗?生:举手回答。
预设:地球“发烧”了,是因为人们不断制造“温室气体”,打破了大气系统的平衡。
过多的“温室气体”,导致了地球“发烧”。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地球气候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为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所以人们常常把“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叫“碳排放”。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减少碳排放,过绿色生活,为地球减负。
(板书课题:减少我们的碳排放。
)二、探究学习探究(一):意想不到的“碳排放”1.了解身边的“碳排放”师:我们每天都会使用电。
同学们,你知道你们家每个月因使用电而产生的碳排放是多少吗?让我们来看看他们一家是怎么说的吧。
(PPT展示教材第92页中的图片。
)生:观察图片,了解家庭用电产生的碳排放。
师过渡:请同学们观察碳排放计算公式,用这个公式计算一下,你们家一个月所用电的碳排放量是多少。
(出示碳排放的计算公式。
)一个小组每家每月所用电的碳排放量又是多少呢?(此环节先听小组讨论,然后教师把本班各小组成员所在家庭一月内家庭用电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加,写在黑板上。
随后出示PPT,大家一起推算相关数据,最后教师演算数据并填在课件上。
)生:(1)学生分别计算自己家一个月所用电产生的碳排放量。
(2)以小组为单位,计算每家每月所用电产生的碳排放量。
预设:生1:我们家这个月用了204度电,经过计算,得出我们家制造了大约160千克的碳排放。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低碳生活每一天》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到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地球和人类未来的关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环保意识,他们对于生活中的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低碳生活的概念和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进一步引导和深化他们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和意义。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的意识。
3.引导学生明白低碳生活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地球和人类未来的关爱。
四. 教学重难点1.低碳生活的概念和内涵。
2.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生活实例、讨论、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低碳生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视频或图片3.活动材料4.小组合作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低碳出行、节约用水等,引出低碳生活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或教学视频,展示低碳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3.操练(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卡片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分辨低碳行为和非低碳行为,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的经验和感受,加深他们对低碳生活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低碳生活的行列中来,如何倡导低碳生活。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一道关于低碳生活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家庭成员的低碳行为,提出改进措施等。
8.板书(课末)板书课题《低碳生活每一天》,强调低碳生活的理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低碳生活每一天》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低碳生活每一天》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的内容,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低碳生活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可能还不够清晰。
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环境、关爱自然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和实践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的能力,养成环保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实践操作法:通过小组讨论、行动计划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低碳生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资源:准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如案例、图片、视频等。
2.教学设施:准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设施。
3.学习材料:准备学习材料,如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与环境污染相关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2.呈现(10分钟)介绍低碳生活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实践低碳生活。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一份低碳生活的行动计划。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计划,并互相提出改进意见。
「低碳生活(low carbon living)」,正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由于环境温室效应与能源对地球的破坏脆弱的非洲最可能消失的旷世美景1912年至2003年间,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原量减少了五分之四,未来十年,该山剩余的山顶积雪将消失。
由于气温升高,在山坡处,滋养山林及补给河流的降雨骤减。
另外,森林大火发生频率正在上升。
马达加斯加岛是全球第四大岛屿,在岛屿西部2千平方英里的红树林湿地,有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乌龟、热带鱼及以马达加斯加水鸭为代表的稀有土著鸟类。
红树林生态系统受到脆弱的盐平衡的支配。
南部“植物角”环绕非洲最西南角的开普敦,面积共有5.6万平方英里,这里温和的林区有着多样性的植物。
这里共有9千种植物,其中三分之一只生长在该地区。
本世纪中叶前,可能升高的气温及增加的野火可能会威胁本地区生物的多样性。
刚果盆地生物物种丰富,伊图里森林里有霍加皮(一种非洲鹿)、黑猩猩、豹和大象。
90%的刚果盆地地区都未被开发,伐木工作可能在本世纪中叶将热带雨林面积减少一半。
廷巴克图毗邻马里境内的撒哈拉沙漠,这里曾是横贯撒哈拉贸易路线的经济文化中心,现在是三个著名清真寺“津加里贝尔”、“桑克罗”及“西迪叶海亚”的所在地。
这些清真寺都建于14世纪到16世纪间,由于温度上升及水土流失问题的加剧,这些建筑的泥墙极易被毁坏尼日尔三角洲位于尼日利亚的大西洋沿岸,这里有非洲最大的红树林沼泽地,生物物种丰富。
同样,这里还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不断增加的洪灾将破坏该地区的盐分平衡,并毁坏红树林。
乍得湖位于撒哈拉以南的热带草原中,对于乍得、喀麦隆、尼日利亚及尼日尔四国约2千万人口来说,乍得湖提供着重要的水资源。
乍得湖曾是全球最大的湖泊之一,过去几十年,乍得湖的面积从1.6万平方英里缩减为不到1千平方英里,最终可能会完全消失。
纳米比亚,纳库鲁苏特公园纳米布沙漠有着全球最大的迁徙性沙丘,其高度能达到一千英尺。
它们在内陆的移动速度是每年超过60英尺,并与肥沃的草地及分散的热带草原树林融合。
纳米布沙漠地区更频繁的干旱将威胁该地区独一无二的野生动植物。
肯尼亚马赛马拉热带草原及坦桑尼亚赛伦盖蒂平原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迁徙动物群提供了水草及栖息地。
每年7月,约130万牛羚与斑马登羚一起从赛伦盖蒂平原向北部的马赛马拉热带草原迁徙,不断变化的降雨量将威胁该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
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
从太空看奥卡万戈三角洲,它就像一个鸟足印。
奥卡万戈三角洲是全球最大的内陆三角洲,面积达到9千平方英里,包括湖泊、池塘及水道。
这里对野生动植物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不断减少的降雨量可能让泥潭沼泽变得更干燥,且极易产生火灾并释放温室气体。
因环境恶化行将消失的地球十二大美景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2℃”。
科学家之所以重视2℃的概念,主要是因为当全球平均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水平高出2℃时,生态灾难将一触即发。
届时,地球上将出现大面积的农业歉收、水资源枯竭、疾病丛生、海平面上升等恶果。
全球变暖总是伴随着危险性,而模拟研究显示全球变暖2℃将使1亿人处于缺水中,同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珊瑚将会消失。
升温2℃,将意味着格陵兰岛的冰盖彻底融化,海平面上升7米。
目前有研究表明,由于格陵兰冰川的融化,大量淡水进入北大西洋,可能会稀释北大西洋暖流的热盐循环。
此循环是维持北美大陆温和气候的关键。
如果气温升高使其遭到影响,甚至中断、以致带不来热带的温暖水汽,那么格陵兰冰川在融化到一定程度将重新生长,导致这一带的气温剧降,那么《后天》就会真实上演了。
马尔代夫位于斯里兰卡南方650公里的海域里,由北向南经过赤道纵列,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礁岛群地带。
据测算84年后将被淹没。
汤加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由150多个岛屿组成,岛上长满椰子树、香蕉以及森林,许多村落依势建在树林中,被誉为“天然之美的阳光之岛”。
威尼斯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
夏威夷群岛是由124个小岛和8个大岛组成的新月形岛链,弯弯地镶嵌在太平洋中部水域,有“太平洋十字路口”和“美国通往亚太的门户”之称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
西与印度尼西亚的伊里安查亚省接壤,南隔托雷斯海峡与澳大利亚相望。
全境共有600个岛屿。
瑙鲁位于南太平洋中西部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有“天堂岛”之称的最小的岛国。
基里巴斯是太平洋中部的一个岛国。
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既跨过赤道、又跨过国际日界线的国家。
由33个岛屿组成。
图瓦卢由富纳富提、瓦伊图普、纳诺梅阿等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其中8个岛有人居住。
图瓦卢50年后将成为全球首个沉入海底的岛国。
托克劳群岛阿塔富太平洋中部岛群,由阿塔富、努库诺努和法考福3个珊瑚岛组成。
陆地面积12平方公里。
产椰子、可可和香蕉等。
瓦努阿图位于太平洋西南部。
属美拉尼西亚群岛,由约80个岛屿(其中68个有人居住)组成。
最大的岛屿是桑托岛,面积3947平方公里。
美属萨摩亚是太平洋中部偏西南方的美国无建制领地,多数岛屿多岩石,由死火山形成,四周环绕着珊瑚礁。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区,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也是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天然景观。
又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
北极冰川融化加剧地球或被淹没北极海冰也在不断融化。
1993年夏天,北极海冰覆盖面积约为750万平方公里。
到2007年9月,北极海冰覆盖面积仅剩430万平方公里。
据估计,北极海冰即将面临再一次的大面积崩塌。
在北极海冰融化过程中,北极熊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图中这头雌性北极熊正站在一块浮冰上在科考船周围巡游。
尽管严禁捕猎北极熊,但它们终将逃不脱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灾难。
美国科学家曾经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警告,到2050年,北极熊或将灭绝。
随着北极海冰的融化,海象也将是受害的物种之一。
在北极地区的太平洋中,大部分北极海象都生活在那里。
海冰是它们重要的交通工具,这种安全平台可以将母海象和刚刚出生的幼仔送到食物丰富的海域中。
随着海冰的消失,许多幼仔将会淹死在海水中或是因为找不到食物而饿死。
几千年来,海鸠都习惯于将巢穴建在悬崖峭壁之上,以防止捕食者的攻击。
同时,附近的冰山周边区域则可以为它们提供最好的捕食场所。
然而,随着冰山的融化,许多北极动物都无法适应环境和食物链的变化。
据国外网站报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上许多物种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由于海水温度不断升高,帝企鹅的繁殖栖息地也正受到严重威胁。
如今这片冰盖已经与南森当年所见过的冰盖相去甚远。
随着气候变暖,许多冰盖早已开始融化,冰融水形成了一条条溪流。
这些溪流最终又会流入冰川锅穴之中。
冰川锅穴(如图中所示)就是冰川中近于直立的井穴或洞穴,是由冰面因融化等原因坍落而形成。
人们站在这样的冰面上,可以听到巨大的水流声,可以明显感受到危险的存在。
如果落入冰川锅穴之中,你将会永远被埋于冰层之下。
冰融水流入冰川锅穴后还会起到一种润滑作用,促使冰川向大海加速移动,最终整个冰川消失于海水之中。
不仅仅是北极动物将面临生存的问题,北极地区的人类也将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
科学家们估计,如今格陵兰岛上的冰雪融化每年会造成海平面上升1毫米。
也许每年1毫米的速度并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如果持续100年,再加上南极冰川融化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而且随着海水温度越来越高,到2100年,海平面或许会增加1米左右。
这对于一些沿海城市或地势较低的国家来说,则不啻于灭顶之灾。
伊卢利萨特镇位于北极圈以北,是格陵兰岛上一个前哨小镇,周围是那些世界上最大最厚的冰川。
现在,从这里已经可以很容易看到西格陵兰,这要归功于气候变暖。
由于气候变暖,冰融水和相对温暖的海水使得格陵兰岛上巨大的冰川开始开裂并急速地向海洋滑行。
从图中可以看到,巨大的冰山已经抵达伊卢利萨特小镇附近的海洋中。
这个位于格陵兰岛Disko海湾,面容苍白的冰山曾经是巨大的亚克普斯豪恩冰流的一部分,亚克普斯豪恩冰流是一条4英里(6公里)宽,好几千英尺厚的河流。
《最后冰川的纵览》将主要焦点放在了亚克普斯豪恩冰川,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它每天以120英尺(37米)的速度在消退,这是它常规速度的两倍。
海洋之心在Ilulissat(法语,也是一条著名的冰川)村庄附近的亚克普斯豪恩海湾中,无序的混杂着许多冰山,其中包含有一座,它的上面有一个由冰雪融水而成地兰宝石色般的池子。
自2000年以来,生成这个小舰队般的冰川已经消退了大约4英里(6公里)。
普斯豪恩这样的冰川,它们分离出冰山的速度远快于研究团队所希望的科学模型的预测值。
希望通过正在进行中的《最后冰川的纵览》散发出一些光芒,为什么称这些终于海洋而非陆地的冰川会以如此快的速率在消失。
一座水晶般的冰山漂进了阿拉斯加州瓦尔迪兹附近的哥伦比亚湾。
自1984年以来,作为这座冰山源头的哥伦比亚冰川已经融解了超过10英里(16公里)的冰。
形式多样的低碳生活环保宣传活动一个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模型吸引了骑车人的注意。
一名环保人士在哥本哈根市中心表演,呼吁关注气候变化问题。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会议中心内,一个环保组织成员在进行关注气候变暖问题的宣传活动。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会场内,一个展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地球”被放置在醒目位置气候变化组织联盟“tcktcktck”及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联合推出的系列广告,用电脑模拟出了包括奥巴马、萨科奇、梅德韦杰夫、默克尔等各国现任元首们在2020年时的苍老模样。
他们说着同样一句话:“对不起!当初我们能够制止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我们没有那么做。
”Hopenhagen"在哥本哈根市政广场上投放的“地球卫士”巨型广告格外引人注目。
其绿色手写体的标志性广告在哥本哈根城内随处可见。
哥本哈根新国王广场(Kgs.Nytorv)上的巨幅气候宣传海报:“阻止气候变化,让我们马上行动”。
哥本哈根新国王广场(Kgs.Nytorv)上的一幅有关气候难民展览的宣传海报。
在大会召开之前和大会期间,哥本哈根已举办和即将举办各种活动和展览,约有90场与气候相关的各类文化活动向公众开放。
西城区大院社区居民自制了30多盏各式灯笼,筹办社区元宵灯会。
所有花灯的原料均为点心盒、饮料瓶等废弃物。
2010年4月22日,北京育才学校的“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校园篇”启动仪式,与学生们一起探讨“低碳”的生活方式。
12月24日,沈阳市西塔街第一小学开展“制环保贺卡倡导低碳生活”活动,学生们利用旧挂历、植物叶、废旧布块等原材料,精心制作了别具新意的环保贺卡,送给家长和亲朋好友进行“环保传情”,向大家倡导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