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来自煤和石油的两种有机物
- 格式:ppt
- 大小:4.23 MB
- 文档页数:54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它是在学生学习过饱和烃—甲烷、不饱和烃—乙烯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有饱和烃、又有不饱和烃的性质,也是新的一类烃的代表,使烃的知识得到完善和升华,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知识点之一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苯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以假设的方法探索苯的结构过程以及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苯的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以假设的方法探索苯的结构过程。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分析事实、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苯的结构和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通过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体会“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得)”的含义,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品质。
(2)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内因─外因”辩证关系教育的典范。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二、说教法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
2.对涉及结构的解释,力求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模拟的电化教学手段加以解决,即遵守直观性教学的原则。
2012-05教学实践课题《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乙烯的结构、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②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③了解乙烯的用途,它是一个国家石油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②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③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加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有机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用媒体进行模拟实验设计,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形成化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通过乙烯用途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化学与生活的巨大联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乙烯的结构、性质及用途教学难点有机反应的机理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仪器用品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试管、滴管一、教材分析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和苯,分别是烯烃和芳香烃两类烃的代表物。
乙烯的学习是不饱和烃的开始,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点课之一。
在学习乙烯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同系物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到烷烃碳原子之间是通过单键连接的,具有饱和烃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乙烯这节课将学习碳碳双键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性质上的差异,这将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打下基础。
二、教材的处理根据乙烯的地位和作用,和新课改的有关内容,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乙烯的结构、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
(2)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3)了解乙烯的用途,它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它是在学生学习过饱和烃──甲烷、不饱和烃──乙烯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有饱和烃、又有不饱和烃的性质,也是新的一类烃的代表,使烃的知识得到完善和升华,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知识点之一。
苯环上碳碳间的这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和前面学过的烷烃和烯烃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一时很难理解,苯结构的知识不应该是老师强加给予的,而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获取的,这样印象会特别深刻.【学情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过程不是很快,在初步学习了甲烷和乙烯的性质之后,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能力。
可以根据分子式的特点,推断出可能的结构简式;并能够根据实验验证结构简式的正误。
由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等。
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还使他们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组成。
2.掌握苯的结构式并认识苯的结构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苯分子结构(结构-性质)的探究,加强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技能的训练。
2.掌握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体会“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得)”的含义,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品质。
2.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内因──外因)辩证关系教育的典范。
【教学重点】苯的分子结构知识的建构【教学难点】苯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具体采用比较、类比、模型、假说、合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学用品】仪器:试管、烧杯等用品:苯、溴水、酸性KMnO4(aq)、冰水混合物等【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思路】在整个过程中,分为四个阶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学习。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1. 引言苯,一种具有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的环状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₆H₆,是化工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它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石油和煤中,通过化学提炼的方式获得。
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苯广泛应用于塑料、合成纤维、树脂、制药、染料等众多领域,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苯的来源与制备1.1.1 石油提炼过程中的苯生产石油,这一自然界中的“黑色金子”,是苯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石油提炼过程中,通过催化重整和蒸汽裂解等工艺,可以将石油中的芳香烃馏分转化为苯。
催化重整是将较重的烃类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较轻的烃类,而蒸汽裂解则是利用高温将长链烃分子断裂成短链烃,其中就包括苯。
1.1.2 煤化工中的苯生产除了石油,煤也是苯的重要来源。
在煤化工中,通过干馏、气化或液化等过程可以生产苯。
干馏是指将煤在缺乏氧气的条件下加热,使煤分解产生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其中就包含苯。
而气化和液化则是将煤转化为气体或液体燃料的过程,这些燃料中含有可以提炼出苯的成分。
1.1.3 苯的生产工艺及改进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苯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进步。
为了提高苯的产率和纯度,科研人员开发出多种高效的催化剂和提炼技术。
例如,采用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重整工艺,可以显著提高苯的产率。
此外,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设备设计,降低能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也使得苯的生产过程更加环保和经济。
苯的性质与用途2.1 苯的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较强的芳香气味。
在常温常压下,苯的密度为0.879 g/cm³,沸点为80.1℃,凝固点为5.5℃。
苯的折射率为1.4967,闪点为-11℃,燃点为430℃。
苯的蒸汽压较高,易挥发,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
苯的溶解性能良好,可以与许多有机溶剂混溶,如醇、酮、醚等。
同时,苯也能与一些无机物如卤素、硝酸盐等发生反应。
2.2 苯的化学性质苯分子由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具有独特的芳香性。
教案课题: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 ------苯与芳香烃授课班级课时 1.5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组成以及芳香烃的概念2、掌握苯的结构式并认识苯的结构特点3、理解共价单键的可旋转性4、掌握苯的卤代反应、硝化反应等性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苯的实验探究设计,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2、通过学习,增加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3、通过本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难点苯的结构推导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 ------苯与芳香烃一、苯的物理性质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2、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3、熔沸点低,易挥发,用冷水冷却,苯凝结成无晶体4、苯有毒二、苯的分子结构1、分子式:C6H62、最简式(实验式):CH3、结构特点:○1正六边形的平面结构(12个原子共面)○2键角是120°,六个碳碳键的键长、键能均相等○3键长C-C> > C=C○4苯分子中无一般单、双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4、结构式CC CC CCHHHHHH5、结构简式(凯库勒式)、苯的化学性质⑴可燃性⑵苯的取代反应①苯与液溴的反应反应方程式:+Br2+HBr②苯与硝酸的反应反应方程式:+HNO3+H2O或BrFeBr2溴苯NO2硝基苯浓硫酸△(3)苯的加成反应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来自石油的重要化工材料---乙烯,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类来自煤的重要化工原料---苯,这节课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去探索苯的奥秘吧。
【板书】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讲解】19世纪初期,欧洲等许多国家都已普遍使用了煤气照明,它带动了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时)乙烯学习目标:⑴了解乙烯的结构⑵掌握乙烯的加成反应重点、难点:乙烯的结构、乙烯的化学性质【基础知识】分子中含有的烃类叫做烯烃,是最简单的烯烃。
1.乙烯的分子结构2.乙烯的物理性质乙烯是一种色、味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3.乙烯的化学性质:根据教材67页科学探究——石蜡油分解实验,填表:并伴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探究】点燃乙烯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请解释为何有黑烟产生?练习:把m mol的乙烯跟n mol H2混合于一密闭容器中,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并生成pmol C2H6,若将所得的混合气体燃烧,并全部生成CO2和H2O,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为(单位:mo1) ()A. 3m+ n B.3m+ n/2 C.3m+3p+ n/2 D.3m+ n/2 - 2p②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实质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能将乙烯。
这个反应可用于鉴别甲烷和乙烯。
⑵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键或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讨论:1、乙烯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褪色的原因?甲烷中混有乙烯,应如何除去?2、制取一氯乙烷, 是采取CH3-CH3与Cl2取代反应好, 还是采用CH2=CH2与HCl加成反应好?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乙烯与氢气反应乙烯与氯化氢反应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乙烯与水反应4、乙烯的用途:主要用于制取酒精、橡胶、塑料等,作为植物生长剂和水果的剂等。
【自我测试】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A.甲烷的产量B.乙烯的产量C.乙醇的产量D.硫酸的产量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可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通式为C n H2n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一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3.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不正确的是()A.能使溴水褪色B.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加成只得到一种产物C.最多有7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D.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4.盛溴水的锥形瓶中缓慢地通入乙烯后,质量增加了7 g,则生成的1,2一二溴乙烷的质量是A.94 g B.14 g C.47 g D.7 g5.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6.某单烯烃经氢化后得到的饱和烃是,该烯烃可能有的结构是()A.1种B.2种C.3种D.4种7.1 mol乙烯与Cl2完全加成后再与Cl2发生最大程度的取代,两个过程共需Cl2() A.3 mol B.4 mol C.5 mol D.6 mol8.下面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C2H4并检验C2H4性质的实验,完成下列各问题。
《必修Ⅱ第3章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第1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依稀的结构,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2、理解加成反应的含义。
了解乙烯的用途。
【重点难点】1、乙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2、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新课导学】阅读课本P66“思考与交流”中乙烯与苯的用途,体会它们作为基本化工原料的重要价值。
思考: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是什么?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什么?一、乙烯的制得1. 石蜡油分解实验。
①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和甲烷对比)现象:②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和甲烷对比)现象:③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一试管气体,点燃:现象:研究表明,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主要是和的混合物。
例1:下列试剂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的是:()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溴水C.蒸馏水D. HCl二、乙烯的物理性质:乙烯是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较空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
思考:在实验室中使用何种方法收集乙烯气体?三、乙烯的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构型。
_ ____ 的烃叫烯烃。
请写出丙烯的分子式:烯烃的分子通式是:,试写出丁烯,戊烯的化学式:*乙烯与乙烷结构的对比,乙烯的结构特点:(1)乙烯是____结构,不能旋转,键角为____°(2) C=C不稳定:C=C易断裂而被氧化;C=C有一个键不稳定,容易断裂,有一个键较稳定. 四、乙烯的化学性质1.乙烯的氧化反应a.可燃性:CH4 + O2→。
现象: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乙烯的C=C易被强氧化剂如KMnO4氧化而断裂,产物可能是CO2。
现象:紫色褪去,以此反应可以区别乙烯和烷烃思考:如果要除掉甲烷气体中混有的乙烯气体,应该使用什么?2.乙烯的加成反应CH2=CH2+Br-Br→(1,2-二溴乙烷)现象:。
反应实质:C=C断开一个,2个Br分别直接与2个价键不饱和的C结合。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车琳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乙烯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掌握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掌握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3)理解加聚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4)了解烯烃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推导,来探求物质的组成,进而体验发现物质的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人类探讨物质的过程与方法,获取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与程序教学重点: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加成反应的实质和特征,加聚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教学策略:合作实验、谈话讨论教学进程【课前研读】(提示:请同学课前务必完成!)1.不饱和烃定义:____________2.乙烯的分子结构分子式:__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电子式: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3.乙烯分子中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都处于 _______,碳氢键之间的夹角约为____,为_______分子。
3.实验室制法①反应原料:____________②反应原理:副反应____________③发生装置:④收集方法:____________⑤尾气处理:点燃法⑥注意事项a.浓H2S04在反应过程中起_____作用。
b.无水乙醇与浓H2S04的体积比约为_____。
c.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______,以便控制反应的温度为170℃,以避免副反应(140℃)的发生。
‘d.为____________,应在反应液中加入少许碎瓷片。
e.如控温不当,会发生副反应,使制得的乙烯中混有等杂质气体,必须通过_______后才能收集到较纯净的乙烯。
4.乙烯的性质(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a.乙烯易燃烧,燃烧时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乙烯能使酸性KMn04。
溶液褪色②加成反应乙烯能跟那些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起加成反应,如常温下使溴水褪色注:加成反应过程中有机物的碳架结构并未改变,这一点对推测有机物的结构很重要。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组成;掌握苯的结构式并认识苯的结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苯分子结构(结构-性质)的探究,加强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技能的训练;掌握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体会“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得)”的含义,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
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苯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苯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具体采用比较、类比、模型、假说、合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学用品】仪器:试管、烧杯等用品:苯、溴水、酸性KMnO4(aq)等【教学过程】【讲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代表——甲烷和乙烯。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不饱和的环烃——苯。
【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字谜——“有人说我笨,其实并不笨;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生产逞英豪”。
猜一字【提问】大家知道他是什么字咯吗?。
【生】苯让学生记住字的写法,避免作业、考试中写错字。
【过渡】关于苯的发现,那可是有历史可寻的。
在19世纪初,欧洲许多国家都已普遍使用煤气照明。
煤气通常是压缩在桶里贮运的,人们发现这种桶里总有一种油状液体,但长时间无人问津。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对这种液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提取这种液体,直至1825年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一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讲述及演示实验】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动手时间,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油状液体,那个同学愿意上台来做实验,先在试管中加入2ml苯,观察一下苯的颜色、状态,某某你再来闻一下它的气味(注意,闻气味的方法),有没有气味。
接下来你再向其中加入5ml水,振荡,观察他有什么现象,并把你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大家。
【过渡】从刚才的实验中能归纳出苯的那些物理性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