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电磁场与电磁波测量实验
- 格式:docx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14
北邮电磁场与电磁波测量实验报告5-信号源-波导波长————————————————————————————————作者:————————————————————————————————日期: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测量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微波测量系统的使用和信号源波长功率的测量波导波长的测量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2010211203班组员:崔宇鹏张俊鹏章翀2013年5月9日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使用和信号源波长功率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 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2) 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3) 学习用微波作为观测手段来研究物理现象。
二、实验仪器1.微波信号源微波信号源由振荡器、可变衰减器、调制器、驱动电路、及电源电路组成。
该信号源可在等幅波、窄带扫频、内方波调制方式下工作,并具有外调制功能。
在教学方式下,可实时显示体效应管的工作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仪器输出功率不大,以数字形式直接显示工作频率,性能稳定可靠。
2.隔离器位于磁场中的某些铁氧化体材料对于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波有着不同吸收,经过适当调节,可使其对微波具有单方向传播的特性,隔离器常用于振荡器与负载之间,起隔离和单向传输的作用。
3.衰减器把一片能吸微波能量的吸收片垂直于矩形波导的宽边,纵向插入波导管即成,用以部分衰减传输功率,沿着宽边移动吸收片可改变衰减量的大小。
衰减器起调节系统中微波功率从以及去耦合的作用。
4.波长计电磁波通过耦合孔从波导进入频率计的空腔中,当频率计的腔体失谐时,腔里的电磁场极为微弱,此时,它基本不影响波导中波的传输。
当电磁波的频率计满足空腔的谐振条件时,发生谐振,反映到波导中的阻抗发生剧烈变化,相应地,通过波导中的电磁波信号强度将减弱,输出幅度将出现明显的跌落,从刻度套筒可读出输入微波谐振时的刻度,通过查表可得知输入微波谐振频率。
5.测量线测量线是测量微波传输系统中电场的强弱和分布的精密仪器。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测量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双缝衍射实验迈克尔逊双缝实验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2010211203班组员:崔宇鹏张俊鹏章翀2013年4月18日实验三双缝衍射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来自双缝的两束中央衍射波相互干涉的影响。
二、预习内容电磁波双缝干涉现象三、实验仪器和设备DH926B型微波分光仪一台四、实验原理当一平面波垂直入射到一金属板的两条狭缝上时,每一条狭缝就是次级波波源,由两缝发出的次级波是相干波,在金属板的背后空间将产生干涉现象。
由于入射波通过每个狭缝也有衍射现象,实验将是干涉和衍射两者结合的结果,我们为了只研究主要是来自双缝的两束中央衍射波相互干涉的结果,令双缝的宽度a接近λ,例如,入射波波长λ=32mm,取缝宽a=40mm,由单缝衍射的一级极小公式,得,我们在一级极小范围内研究两束中央衍射波相互干涉现象。
当衍射角Φ 适合条件:(1)时,两狭缝射出的光波的光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因而相互加强,形成明纹。
当衍射角Φ 适合条件(2)时,两狭缝射出的子波的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干涉减弱应形成暗纹。
所以干涉加强的角度为(3)干涉减弱的角度(4)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仪器连接时,预先接需要调整双缝衍射板的缝宽。
2.当该板放到支座上时,应使狭缝平面与支座下面的小圆盘上的某一对刻线一致,此刻线应与工作平台上的90刻度的一对线一致。
3.转动小平台使固定臂的指针在小平台的180处,此时小平台的0就是狭缝平面的法线方向。
4.这时调整信号电平使表头指示接近满度。
然后从衍射角0开始,在双缝的两侧使衍射角每改变1 读取一次表头读数,并记录下来。
5.这时就可画出双缝衍射强度与衍射角的关系曲线,并根据微波波长和缝宽算出一级极小和一级极大的衍射角,并与实验曲线上求得的一级极小和极大的衍射角进行比较。
此实验曲线的中央较平,甚至还有稍许的凹陷,这可能是由于衍射板还不够大之故。
由于衍射板横向尺寸小,所以当b取得较大时,为了避免接收喇叭直接收到发射喇叭的发射波或通过板的边缘过来的波,活动臂的转动角度应小些。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测量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内容:电磁波反射和折射实验单缝衍射实验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2010211203 班组员:崔宇鹏张俊鹏章翀郑春辉孔繁强2013年4月9日实验一电磁波反射和折射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S426型分光仪的使用方法2•掌握分光仪验证电磁波反射定律的方法3•掌握分光仪验证电磁波折射定律的方法二、实验设备与仪器S426型分光仪,金属板,玻璃板三、实验原理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必定要发生反射,本处以一块大的金属板作为障碍物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所遵循的反射定律,即反射线在入射线和通过入射点的法线所决定的平面上,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熟悉分光仪的结构和调整方法。
2•连接仪器,调整系统。
图1反射实验仪器的布置如图1所示,仪器连接时,两喇叭口面应相互正对,它们各自的轴线应在一条直线上,指示两喇叭的位置的指针分别指于工作平台的90刻度处,将支座放在工作平台上,并利用平台上的定位销和刻线对正支座,拉起平台上的四个压紧螺钉旋转一个角度后放下,即可压紧支座。
3.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反射金属板放到支座上时,应使金属板平面与支座下面的小圆盘上的某一对刻线一致。
而把带支座的金属反射板放到小平台上时,应使圆盘上的这对与金属板平面一致的刻线与小平台上相应90度的一对刻线一致。
这是小平台上的0刻度就与金属板的法线方向一致。
转动小平台,使固定臂指针指在某一角度处,这角度读书就是入射角,然后转动活动臂在表头上找到一最大指示,此时活动臂上的指针所指的刻度就是反射角。
如果此时表头指示太大或太小,应调整衰减器或晶体检波器,使表头指示接近满量程。
做此项实验,入射角最好取30°至65 °之间,因为入射角太大或太小接收喇叭有可能直接接收入射波。
做这项实验时应注意系统的调整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金属板全反射实验实验数据及处理如下表1所示表1金属板全反射实验数据表2•玻璃板上的反射和折射实验实验数据及处理如下表2所示表2玻璃板上的反射和折射实验数据表六、实验误差分析根据电磁波在金属板与玻璃板反射实验结果可以看到,反射与折射大体上遵循反射和折射定律,但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偏差,主要表现在:各个角度的反射实验中反射角与入射角有一定差异;玻璃板的反射与折射实验中反射、透射系数相加并不为1,且均比1大,我们认为这些差异主要由于以下实验误差引起。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测量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内容: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2010211203班组员:崔宇鹏张俊鹏章翀2013年5月9日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地测量校园内室内外的无线电信号场强值,掌握室内外电波传播的规律。
2.熟悉并掌握无线电中的传输损耗,路径损耗,穿透损耗,衰落等概念。
3.熟练使用无线电场强仪测试空间电场强的方法。
4.学会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到相关传播模型。
二、实验原理1、电波传播方式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反射、绕射、散射三种模式。
当电磁波传播遇到比波长大很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
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无线路径被尖锐物体阻挡时发生绕射。
当电波传播空间中存在物理尺寸小于电波波长的物体、且这些物体的分布较密集时,产生散射。
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如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树叶、街道、标志、灯柱。
2、无线信道中信号衰减无线信道中的信号衰减氛围衰落,路径损耗,建筑物穿透损耗。
此外还有多径传播的影响。
移动环境下电波的衰落包括快衰落和慢衰落(又叫阴影衰落),快衰落的典型分布为Rayleigh分布或Rician分布;阴影衰落的典型分布为正态分布,即高斯分布。
快衰落和慢衰落两者构成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信号不稳定因素。
路径损耗:测量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
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Pt )和平均接收功率(Pr )之差(dB )。
距离是决定路径损耗大小的首要因素;除此之外,还与接收点的电波传播条件密切相关。
人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总结出各种电波传播模型:自由空间模型,布林顿模型,Egli 模型,Hata-Okumura 模型。
建筑物的穿透损耗是指建筑物外测量的信号的中值电场强度和同一位置室内测量的信号中值电场强度之差(dB )。
建筑物穿透损耗的大小同建筑物的材料、结构、高度、室内陈设、工作频率等多种因素有关。
室外至室内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定义为:室外测量的信号平均场强减去在同一位置室内测量的信号平均场强,用公式表示为:()()1111N Moutside inside i ji i P P PN M===-∑∑P 为穿透损耗(单位:dB ),j P 是在室内所测的每一点的功率(单位:dBuv ),共M 个点,i P 是在室外所测的每一点的功率(单位:dBuv ),共N 个点。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第一部分实验建议实验已经做完,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很多,但我认为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以下建议。
1)希望增加部分器材,实验过程中很多东西不够用,大家要相互借用,有时要等到其他组做完,比较影响实验进度。
2)实验室太小,实验互相干扰严重,部分实验会有误差。
希望扩大场地。
第二部分从“用谐振腔微扰法测量介电常数实验”提出新实验——谐振腔体积对测量结果准确性的研究实验提出依据:该实验的提出是建立在对“用谐振腔微扰法测量介电常数”实验的研究基础之上,原实验中要求介质棒体积Vs 远小于谐振腔体积V0,此时可以认为除样品所在处的电磁场发生变化外,其余部分的电磁场保持不变,从而可把样品看成一个微扰,则样品中的电场和外电场相等。
而原实验中的谐振腔体积是否真的满足这个条件呢,改变谐振腔的体积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何影响呢?本实验将对此做进一步的探究。
一、 实验目的1. 了解谐振腔的基本知识。
2. 学习用谐振腔法测量介质特性的原理和方法。
3. 对实验结果做进一步的验证。
二、 实验原理本实验是采用反射式矩形谐振腔来测量微波介质特性的。
反射式谐振腔是把一段标准矩形波导管的一端加上带有耦合孔的金属板,另一端加上封闭的金属板,构成谐振腔,具有储能、选频等特性。
谐振条件:谐振腔发生谐振时,腔长必须是半个波导波长的整数倍,此时,电磁波在腔内连续反射,产生驻波。
谐振腔的有载品质因数QL 由下式确定:210f f f Q L -=式中:f0为腔的谐振频率,f1,f2分别为半功率点频率。
谐振腔的Q 值越高,谐振曲线越窄,因此Q 值的高低除了表示谐振腔效率的高低之外,还表示频率选择性的好坏。
如果在矩形谐振腔内插入一样品棒,样品在腔中电场作用下就会极化,并在极化的过程中产生能量损失,因此,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将会变化。
图1 反射式谐振腔谐振曲线 图2 微找法TE10n 模式矩形腔示意图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下,其介电常数ε为复数,ε和介电损耗正切tan δ可由下列关系式表示:εεε''-'=j , εεδ'''=tan ,其中:ε,和ε,,分别表示ε的实部和虚部。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题目: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指导老师:日期: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原理 (1)1、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1)2、尺度路径损耗 (1)3、阴影衰落 (2)4、建筑物的穿透损耗的定义 (3)三、实验内容 (3)四、实验步骤 (4)1、实验对象的选择 (4)2、数据采集 (4)3、数据录入 (5)4、数据处理 (6)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6)1、磁场强度地理分布 (6)2、磁场强度统计分布 (8)3、建筑物的穿透损耗 (9)六、问题分析与解决 (9)1、测量误差分析 (9)2、场强分布的研究 (10)七、分工安排 (10)八、心得体会 (10)九、附录:数据处理过程 (12)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的测试方法;2.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3.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量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电磁波的传播方式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
对于接受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受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等。
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反射﹑绕射﹑散射三种模式。
当电磁波传播遇到比波长大很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
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无线路径被尖锐物体阻挡时发生绕射。
当电波传播空间中存在物理尺寸小于电波波长的物体﹑且这些物体的分布较密集时,产生散射。
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如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树叶﹑街道﹑标志﹑灯柱。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原理 (2)三、实验内容 (4)四、实验步骤 (5)(1)测量(数据采集) (5)(2)数据录入 (5)(3)数据处理 (5)五、实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6)(1)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6)a)概率分布柱状图 (6)b)累积分布曲线 (9)c)具体分布参数 (12)(2)场强地理分布与拟合残差图 (13)(3)不同频率衰落的对比 (17)六、实验总结 (18)(1)分工安排 (18)(2)心得体会 (18)实验五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测试方法;2、 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3、 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试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4、 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5、 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
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覆盖的区域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
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决定覆盖区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
(1) 大尺度路径衰落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用于测量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受功率之间的(dB )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或室外信道,平均接受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的使用。
对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表示为:()[]()()010log /0PL d dB PL d n d d =+即平均接收功率为: 0000()[][]()10log(/)()[]10log(/)r t r P d dBm P dBm PL d n d d P d dBm n d d =--=-其中,n 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0为近地参考距离;d 为发射机与接收机(T-R)之间的距离。
频谱特性测量演示实验1.ESPI 测试接收机所测频率范围为: 9KHz—3GHz2.ESPI 测试接收机的RF输入端口最大射频信号: +30dbm,最大直流:50v3.是否直观的观测到电磁波的存在?(回答是/否)否4.演示实验可以测到的空间信号有哪些,频段分别为:广播:531K~1602KHzGSM900:上行:890~915 MHz 下行:935~960 MHzGSM1800:上行:1710~1755 MHz 下行:1805~1850 MHzWCDMA:上行:1920~1980MHz 下行:2110~2170MHzCDMA2000:上行:1920~1980MHz 下行:2110~2170MHzTD-SCDMA:2010~2025MHz5.课堂演示的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频谱图:如何判断是模拟还是数字电视?模拟信号以残留边带调幅方式频分复用传输,有明确的载波频率,不同频道的图像有不同的载波频率。
模拟信号频谱为:每8MHz带宽即一个频道内,能量集中分布在图像载频上,在该载频附近有一个跳动的峰,为彩色副载波所在,再远一点(在8MHz内)还有一个峰,为伴音副载波的峰。
数字信号:一个数字频道的已调信号像一个抬高了的噪声平台, 均匀地平铺于整个带宽之内, 它的能量是均匀分布在整个限定带宽内的。
6.课堂演示GSM900上下行频谱图,CDMA下行频谱图,3G下行频谱图:GSM900上行:GSM900下行:CDMA下行:3G下行:7.该频谱仪能检测的频谱范围,是否能观察到WIFI、电磁炉、蓝牙等频谱?(请分别说明,并指出其频率)可以该频谱仪能检测的频谱范围为9KHz—3GHz所以,能够观察到:WIFI:2.4G电磁炉:20KHz—30KHz蓝牙:2.4G网络参量测量演示实验1矢量网络分析仪所测频段:300KHz—3GHz2端口最大射频信号: 10DBM3矢量网络分析仪为何要校准:首先,仪器的硬件电路需要校正,即消除仪器分析的系统误差;其次,分析仪的测量精度很大程度上受分析仪外部附件的影响,测试的组成部分如连接电缆和适配器幅度和相位的变化会掩盖被测件的真实响应,必须通过用户校准去除这些附件的影响。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测量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微波天线方向图测试实验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2010211203班学号:10210863姓名:张俊鹏2013年5月23日一、实验目的微波天线是微波通信设备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微波信息的质量与天线性能密切相关。
通常,微波天线都为面式天线,验证这类天线的性能,首先是通过测量来实现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天线发射微波信号后接受的状况,并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来分析接受电磁波的特点,给出矢量分析图形,直观的得到各方向的长枪分布特点,从而进一步研究微波天线的通信状况。
二、微波天线的主要技术参数1.方向性(1)方向性图天线的基本功能是将馈线传输的电磁波变为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天线的方向图是表征天线辐射时电磁波能量(或场强)在空间各点分布的情况,它是描述天线的主要传输之一。
天线的方向性图是一个立体图形。
它的特性可以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E平面和H平面)内方向性图来描述。
如下图1所示。
图1 天线方向性图天线方向性图能直观地反映出天线辐射能量集中程度、方向性图越尖锐,表示辐射能量越集中,相反则能量分散。
若天线将电磁能量均匀地向四周辐射,方向性图就变成一球面,称作无方向性,这就是一理想点源在空中辐射场。
天线方向性图可通过测试来绘制,如测得的是功率,即可绘出功率方向性图,如测得的是场强,则绘出场强方向性图,但两者图形形状是完全一样的。
通常图形方向性图有多个叶瓣,其中最大辐射方向的是叶瓣,称主瓣,其余称副瓣(或旁瓣)。
在方向性图中主瓣信息是我们最关心的。
●方向性图主瓣宽度方向性图主瓣宽度是指半功率点(功率下降为最大辐射方向功率一半之点)之间宽度,它是由主瓣最大值“1”下降到“0.5”处两点与零点连接形成的夹角,用2θ0.5来表示,如图2所示。
图2 方向性图主瓣副瓣示意●方向性图主瓣零点角如图2所示,方向性图零点角是指主瓣两侧零辐射方向之间夹角,用2θ0来表示。
北邮电磁场与电磁波演示实验频谱特性测量演示实验1.ESPI 测试接收机所测频率范围为: 9KHz—3GHz2.ESPI 测试接收机的RF输入端口最大射频信号: +30dbm,最大直流:50v3.是否直观的观测到电磁波的存在?(回答是/否)否4.演示实验可以测到的空间信号有哪些,频段分别为:广播:531K~1602KHzGSM900:上行:890~915 MHz 下行:935~960 MHzGSM1800:上行:1710~1755 MHz 下行:1805~1850 MHzWCDMA:上行:1920~1980MHz 下行:2110~2170MHzCDMA2000:上行:1920~1980MHz 下行:2110~2170MHzTD-SCDMA:2010~2025MHz5.课堂演示的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频谱图:如何判断是模拟还是数字电视?模拟信号以残留边带调幅方式频分复用传输,有明确的载波频率,不同频道的图像有不同的载波频率。
模拟信号频谱为:每8MHz带宽即一个频道内,能量集中分布在图像载频上,在该载频附近有一个跳动的峰,为彩色副载波所在,再远一点(在8MHz内)还有一个峰,为伴音副载波的峰。
数字信号:一个数字频道的已调信号像一个抬高了的噪声平台, 均匀地平铺于整个带宽之内, 它的能量是均匀分布在整个限定带宽内的。
6.课堂演示GSM900上下行频谱图,CDMA下行频谱图,3G下行频谱图:GSM900上行:GSM900下行:CDMA下行:3G下行:7.该频谱仪能检测的频谱范围,是否能观察到WIFI、电磁炉、蓝牙等频谱?(请分别说明,并指出其频率)可以该频谱仪能检测的频谱范围为9KHz—3GHz所以,能够观察到:WIFI:2.4G电磁炉:20KHz—30KHz蓝牙:2.4G网络参量测量演示实验1矢量网络分析仪所测频段:300KHz—3GHz2端口最大射频信号: 10DBM3矢量网络分析仪为何要校准:首先,仪器的硬件电路需要校正,即消除仪器分析的系统误差;其次,分析仪的测量精度很大程度上受分析仪外部附件的影响,测试的组成部分如连接电缆和适配器幅度和相位的变化会掩盖被测件的真实响应,必须通过用户校准去除这些附件的影响。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天线部分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序号:学号:实验一 网络分析仪测量振子天线输入阻抗一、实验目的1. 掌握网络分析仪校正方法;2. 学习网络分析仪测量振子天线输入阻抗的方法;3. 研究振子天线输入阻抗随振子电径变化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当双振子天线的一端变为一个无穷大导电平面后,就形成了单振子天线。
实际上当导电平面的径向距离大到0.2~0.3λ,就可以近似认为是无穷大导电平面。
这时可以采用镜像法来分析。
天线臂与其镜像构成一对称振子,则它在上半平面辐射场与自由空间对称振子的辐射场射相同。
由于使用坡印亭矢量法积分求其辐射功率只需对球面上半部分积分,故其辐射功率为等臂长等电流分布的对称振子的一半,其辐射电阻也为对称振子的一半。
当h<<λ时,可认为22)(40λπh R ≈。
由于天线到地面的单位长度电容比到对称振子另一个臂的单位长度电容大一倍,则天线的平均特征阻抗也为等臂长对称振子天线的一半,为⎥⎦⎤⎢⎣⎡-=1)2(ln 60a h W 。
三、实验步骤1. 设置仪表为频域模式的回损连接模式后,校正网络分析仪;2. 设置参数并加载被测天线,开始测量输入阻抗;3. 调整测试频率寻找天线的两个谐振点并记录相应阻抗数据;4. 更换不同电径(φ1,φ3,φ9)的天线,分析两个谐振点的阻抗变化情况;设置参数:BF=600,∆F=25,EF=2600,n=81。
校正图:测量图1mm天线的smith圆图:3mm天线的smith圆图:9mm天线的smith圆图:四、实验结果分析随着天线直径的增大,天线的阻抗特性变化越大,理想状态下天线的smith圆图应该是一个中心在正实轴某处的一个规则的圆,但实验结果发现9mm天线的smith圆图的阻抗特性非常不规则,随着频率的增高,其阻抗特性变化非线性,因此三种天线在频率比较低的时候阻抗特性较好,但随着频率的增大,直径越大的天线变化越剧烈。
五、心得体会实验后,我了解了什么叫做网络分析仪,网络分析仪是测量网络参数的一种新型仪器,可直接测量有源或无源、可逆或不可逆的双口和单口网络的复数散射参数,并以扫频方式给出各散射参数的幅度、相位频率特性。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班级:xxx成员:xxxxxxxxx撰写人:xxx实验六用谐振腔微扰法测量介电常数微波技术中广泛使用各种微波材料,其中包括电介质和铁氧体材料。
微波介质材料的介电特性的测量,对于研究材料的微波特性和制作微波器件,获得材料的结构信息以促进新材料的研制,以及促进现代尖端技术(吸收材料和微波遥感)等都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目的1.了解谐振腔的基本知识。
2.学习用谐振腔法测量介质特性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是采用反射式矩形谐振腔来测量微波介质特性的。
反射式谐振腔是把一段标准矩形波导管的一端加上带有耦合孔的金属板,另一端加上封闭的金属板,构成谐振腔,具有储能、选频等特性。
谐振条件:谐振腔发生谐振时,腔长必须是半个波导波长的整数倍,此时,电磁波在腔内连续反射,产生驻波。
谐振腔的有载品质因数QL由下式确定:式中:f0为腔的谐振频率,f1,f2分别为半功率点频率。
谐振腔的Q值越高,谐振曲线越窄,因此Q值的高低除了表示谐振腔效率的高低之外,还表示频率选择性的好坏。
如果在矩形谐振腔内插入一样品棒,样品在腔中电场作用下就会极化,并在极化的过程中产生能量损失,因此,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将会变化。
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下,其介电常数ε为复数,ε和介电损耗正切tanδ可由下列关系式表示:其中:ε’和ε’’分别表示ε的实部和虚部。
选择TE10n,(n为奇数)的谐振腔,将样品置于谐振腔内微波电场最强而磁场最弱处,即x=α/2,z=l/2处,且样品棒的轴向与y轴平行,如图2所示。
假设:1.样品棒的横向尺寸d(圆形的直径或正方形的边长)与棒长九相比小得多(一般d/h<1/10),y方向的退磁场可以忽略。
2.介质棒样品体积Vs远小于谐振腔体积V0,则可以认为除样品所在处的电磁场发生变化外,其余部分的电磁场保持不变,因此可以把样品看成一个微扰,则样品中的电场与外电场相等。
这样根据谐振腔的微扰理论可得下列关系式:式中:f0,fs分别为谐振腔放人样品前后的谐振频率,Δ(1/QL)为样品放人前后谐振腔的有载品质因数的倒数的变化,即QL0,QLS分别为放人样品前后的谐振腔有载品质因数。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2013/5/13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的测试方法;2、研究国家体育馆——鸟巢周围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3、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量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利用DS1131场强仪,实地测量信号场强(单位:dBmW)。
1、研究具体现实环境下阴影衰落分布规律,以及具体的分布参数如何。
2、研究在国家体育馆鸟巢周围电波传播规律与现有模型的吻合程度,测试值与模型预测值的预测误差如何。
三、实验步骤:1、实验内容与研究对象的选择:我们想要研究学校外的建筑物的衰落现象,经过讨论,我们选择了国家体育馆鸟巢作为实验场所。
测量时,我们按照地图上逆时针方向沿着鸟巢边缘测量,具体路线见以下分布图:2、在选频方面,由于中央三套信号比较强,所以我们决定采用之,其图像信号的频率为487.25MHz,伴音信号的频率为493.75MHz,此时的波长约为0.616m,于是我们大约1m(也即2步左右)读取一个数据。
3、将测量得到的数据录入Excel表格,得到12个表格文件:即以每个入口之间测量段的字母来分类,如上图所示,共有:A、B、C、D、E、F、G、H、J、K、L、M等12个测量段。
文件截图如下:4、D文件里的数据截图:5、 数据处理过程:采集到的数据有512多组,需要对数据进行细致的处理以便得到明确的结论。
下图所示为数据处理的流程图。
四、 实验结果:1、 空间场强大小分析:图1是用Matlab 画的所有数据的大小起伏,虽然有大有小,但是难以确定空间场强的大小分布,所以再使用Mathematica 进行改进绘图,如图3、4:图1以下是图3是场强大小的图像分量空间分布图,扇形区域的半径表示大小。
图4是伴音信号大小的分布图,测量数据是按照六块区域划分的,具体划分图可以见图2;图2、所有数据研究区域划分图注:图中数字表示区域名,字母表示入口,命名方式如:AB入口,BC入口……图3、图像信号强弱的空间分布表3、图像信号强弱的空间分布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发现6区的图像信号最强,均值为-29dBmW,而3区最弱,为-40dBmW;我们组分析了原因,认为原因如下:1)6区附近比较开阔,所以信号受到的阻挡更小,衰减小,而2、3区附近面临闹市,所以受到干扰大;2)信号源在6区的方向,因为6区朝向信号源,所以6、1区的信号最强,而其他区域,由于信号要穿过鸟巢建筑有穿透损耗,因此衰减比较大。
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测量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容:微波驻波比的测量阻抗测量及匹配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2010211203班组员:宇鹏俊鹏章翀2013年5月17日实验三 微波驻波比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波导测量系统,熟悉基本微波原件的作用。
2.掌握驻波测量线的正确使用和用驻波测量线校准晶体检波器特性的方法。
3.掌握大、中、小电压驻波系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驻波测量是微波测量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容之一,通过驻波测量可以测出阻抗波长相位和Q 值等其他参量。
在传输线中,若存在驻波,将使能量不能有效的传给负载,因而会增加损耗,在大功率情况下,由于驻波存在可能发生击穿现象,;此外驻波促奈还会影响微波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和频率的稳定度,因此驻波测量非常重要,在测量时通常测量电压驻波系数,即波导中,电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即min max E E =ρ (2.1)测量驻波系数的方法与仪器种类很多,本实验着重熟悉用驻波测量线测驻波系数的几种方法。
1.直接法直接测量沿线驻波的最大点与最小点场强如图1所示,从而求得驻波系数的方法叫做直接法。
若驻波腹点和节点处电表读数分别为min max ,I I 则电压驻波系数ρ:min max min max I I E E ==ρ (2.2)当电压驻波系数1.05<ρ<1.5时,驻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不大,且不尖锐,不易测准,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可移动探针到几个波腹点和波节点记录数据,然后取平均值。
n nI I I I I I min 2min 1min max 2max 1max ......++++++=ρ (2.3)当驻波系数1.5<ρ<3之间时,可直接读出min max ,I I 即可。
图2 节点场强分布图1 沿线驻波场分布图2.等指示度法当被测器件的驻波系数大于5时,驻波腹点和节点的电平相差很大,按直接法求取大驻波系数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采用等指示度法,也就是通过测量驻波图形中波节点附近场的分布规律的间接方法,求出驻波系数。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班级: 2012211203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撰写人:杨纯 2012210885组员:** 2012210886代成 2012210887微波实验单元项目实验一频谱分析仪的使用1.实验目的1.了解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熟悉它的使用方法2.了解微波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2.实验设备1.频谱分析仪2.微波信号发生器3.实验原理频谱分析仪是研究电信号频谱结构的仪器,主要的功能是在频域里显示输入信号的频谱特性。
输入信号经衰减器直接外加到混波器,可调变的本地振荡器经与CRT同步的扫描产生器产生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振荡频率,经混波器与输入信号混波降频后的中频信号(IF)再放大,滤波与检波传送到CRT的垂直方向板,因此在CRT的纵轴显示信号振幅与频率的对应关系。
较低的RBW固然有助於不同频率信号的分辨与量测,低的RBW将滤除较高频率的信号成份,导致信号显示时产生失真,失真值与设定的RBW密切相关,较高的RBW 固然有助於宽频带信号的侦测,将增加杂讯底层值(Noise Floor),降低量测灵敏度,对于侦测低强度的信号易产生阻碍,因此适当的RBW宽度是正确使用频谱分析仪重要的概念。
4.实验内容4.1单载波信号的频谱测量4.1.1实验操作步骤1.按照下图连接测试2.设置微波信号发生器输出指定频率和功率的单载波信号(900MHz、10dBm)3.设置频谱分析仪的中心频率为微波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设置合适的扫描带宽,适当调整参考电平使频谱图显示在合适的位置。
4.用峰值搜索功能测量信号的频率和电平,测试数据记录到表4.1中5.用差值光标功能测量信号和噪声的相对电平(信噪比),同时记录频谱分析仪的分辨率和带宽设置4.1.2实验数据记录4.2带载波信号的杂散测量4.2.1实验操作步骤1.设置微波信号发生器输出制定频率和功率的正弦波(850MHz、-20dBm)2.设置频谱分析仪的中心频率为微波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设置合适的扫描带宽,适当调整参考电平使频谱图显示在合适的位置。
3.用频谱分析仪测量输出信号的频率和电平,测试数据记录到表4.2中4.增加频谱分析仪的扫描带宽,如100MHz,用手动设置功能适当减小频谱分析仪的分辨率带宽,观察频谱图的变化,直到观测到杂散信号为止。
5.在频谱图中确定最大杂散信号,用差值光标功能测量信号和最大杂散信号的相对电平(杂散抑制度)4.2.2实验数据记录及图像表4.2杂散波测量950-20.37-81.034.2.3实验数据分析杂散信号产生原因:过度激励分析仪的输入可能会导致杂散信号。
4.3相位噪声测量4.3.1实验操作步骤1. 设置微波信号发生器输出指定频率和功率的单载波信号(850MHz、-10dBm)2. 设置频谱分析仪的中心频率为微波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设置扫描带宽为50KHz,设置合适的分辨率带宽和视频带宽,适当调整参考电平使频谱图显示在合适的位置3.用峰值搜索功能测量信号的频率和电平,测试数据记录到表4.3中4.用差值光标和噪声光标功能测量偏离信号10KHz的相位噪声,测试数据记录到表4.3中5.将扫描带宽设置为500KHz,设置合适的分辨率带宽和扫描带宽,利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偏离信号100KHz的相位噪声,测试数据记录到表4.3中6.改变输出频率,重复以上测量,测试数据记录到表4.3中4.3.2实验数据记录4.4幅频特性测量4.4.1实验操作步骤1. 设置微波信号发生器输出指定频率和功率的单载波信号(850MHz、-20dBm)2. 设置频谱分析仪的中心频率为微波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设置合适的扫描带宽(如100MHZ),适当调整参考电平,是频谱图显示在合适位置。
3.设置频谱分析仪的轨迹为最大保持值。
4.按照一定的步进(如0.1MHZ),用手动旋钮在指定频率范围内(如830-870MHZ)调整微波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观察频谱分析仪现实的幅频特性曲线。
5.用峰值搜索功能测量输出信号在指定频带内的最高电平,测试数据并记录到表中4.4。
6.用差值光标功能测量输出信号在指定频带内的幅频特性,测试数据并记录到表中4.4。
7.改变测试频率范围,重复以上测量。
4.4.2实验数据记录及图像表4.4幅频特性测量4.5衰减器的特性测量实验按照上图连接测试。
4.5.1衰减器测量4.5.1.1实验操作步骤1.设置微波信号发生器输出指定频率和功率的单载波信号(如850MHz、-20dBm)。
2.将输入输出电缆短接。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衰减器的输入信号电平,测试数据记录到表格1中。
3.接入被测衰减器。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衰减器的输出信号电平,计算衰减器的衰减量以及与标称值得误差,测试数据记录到表格1中。
4.改变微波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重复以上测量,测试数据记录到表格4.5中。
4.5.1.2实验数据记录表4.5衰减器的衰减量测量分析:因为我们本次实验并没有对应的衰减器,因此使用的衰减器是PIN衰减器,上面标明的衰减量为>=10dB,而实际上要求用的衰减器其衰减量为10dB,因此在计算标称误差的时候,是以标准衰减量10dB来计算的。
可见: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被接受。
4.5.2幅频特性测量4.5.2.1实验操作步骤1.设置微波信号发生器输出指定频率和功率的单载波信号(如850MHz、-20dBm)。
2.将输入和输出电缆短接。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并记录衰减器的输入信号电平。
3.接入被测衰减器。
设置频谱分析仪的中心频率为指定频率(如850MHZ),设置合适的扫描带宽(如100MHZ),适当调整参考电平使频谱图显示在合适的位置。
4.设置频谱分析仪的轨迹为最大保持功能(Trace->Trace type Max hold).5.按照一定的步进(如0.1MHZ),用手动旋钮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如830~870MHZ),调整微波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在频谱分析仪上显示幅频特性曲线。
6.根据频谱分析仪显示的幅频特性曲线,测量并计算衰减器在指定频带内的最小衰减和幅频特性,测试数据记录到表4.6中。
4.5.2.2实验数据记录表4.6 衰减器的幅频特性测量频率范围(MHz)最小衰减量幅频特性(dBp—p/带宽)830~8709.52 1.32/40=0.033880~9209.93 1.04/40=0.026930~9708.99 1.49/40=0.0374.6定性耦合器特性测量4.6.1耦合度测量4.6.1.1实验操作步骤(1)按照如图所示连接测试系统(2)设置微波信号发生器输出制定功率和频率的单载波信号(如850MHz、-20dBm)(3)将输入和输出电缆相接。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定向耦合器输入端口1的输入信号电平,测试数据记录到表4.7中(4)接入被测定向耦合器(注意输出端口接匹配负载)。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定向耦合器耦合端口3的输出信号电平,计算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测试数据列入表4.7中(5)改变测试频率,重复以上实验,测试数据列入表4.7中4.6.1.2实验数据记录分析:由表4.7可以看出测试频率改变时,耦合度有一定变化,说明耦合度与频率有关。
4.6.2插入损耗测量4.6.2.1实验操作步骤1.按照如图所示连接测试系统2.设置微波信号发生器输出制定功率和频率的单载波信号(如850MHz、-20dBm)3.将输入和输出电缆相接。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定向耦合器输入端口1的输入信号电平,测试数据记录到表4.8中4.入被测定向耦合器(注意端口3接匹配负载)。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定向耦合器耦合端口2的输出信号电平,计算定向耦合器的插入损耗和传输损耗,测试数据列入表4.8中5.变测试频率,重复以上实验,测试数据列入表4.8中4.6.2.2实验数据记录有关。
4.6.3定向耦合器的隔离度测量4.6.3.1实验操作步骤1.按照如图所示连接测试系统(测量端口2、3的隔离度)2.设置微波信号发生器输出制定功率和频率的单载波信号(如850MHz、-20dBm)3.将输入和输出电缆相接。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定向耦合器输入端口3的输入信号电平,测试数据记录到表4.9中4.接入被测定向耦合器(注意端口1接匹配负载)。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定向耦合器耦合端口2的输出信号电平,计算端口2、3之间的隔离度,测试数据列入表4.9中5.改变测试频率,重复以上实验,测试数据列入表4.9中4.6.3.2实验数据记录4.6.4耦合度的幅频特性测量 4.6.4.1实验操作步骤1.设置微波信号发生器输出制定功率和频率的单载波信号(如850MHz 、-20dBm )2.将输入和输出电缆相接。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并记录衰减器的输入信号电平3.接入被测定向耦合器。
设置频谱分析仪的中心频率为指定频率(如850MHz ),设置合适的扫描带宽(如100MHz ),适当调整参考电平使频谱图显示在合适的位置4.设置频谱分析仪的轨迹为最大值保持功能(Trace-Trace Type-Max Hold )5.按照一定的步进(如1MHz ),用手动旋钮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如830~870MHz )调整微波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在频谱分析仪上显示出频谱特性曲线6.根据频谱分析仪显示的幅频特性曲线,测量并计算耦合器在指定频带内的耦合度的最小值和幅频特性,测试数据记录到自己设计的表中4.6.4.2实验数据记录表4.10耦合度幅频特性测量4.7滤波器特性及其测量4.7.1传输特性测量4.7.1.1实验操作步骤1.按照图示连接测试系统2.设置微波信号发生器输出指定频率和功率的单载波信号(如850MHz、-20dBm).3.将输入和输出电缆短接。
用频谱分析仪测量衰减器的输入信号电平。
4.接入被测滤波器。
设置频谱分析仪的中心频率为指定频率(如880MHz),设置合适的扫描带宽(如80MHz),适当调整参考电平使频谱图显示在合适的位置。
5.按照一定的步进(如1MHz),用手动旋钮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如840~920MHz)调整微波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在频谱分析仪上观察扫描带宽是否合适,根据观测结果适当调整频谱分析仪的扫描线。
6.设置频谱分析仪的轨迹为最大值保持功能(Trace—Trace Type—Max Hold)。
7.按照一定的步进(如0.1MHz),用手动旋钮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如830~870MHz)调整微波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在频谱分析仪上观察扫描带宽是否合适,根据观测结果适当调整频谱分析仪的扫描线。
8.根据频谱分析仪显示的幅频特性曲线,测量并计算滤波器的中心频率、3db带宽、插入损耗、带内波动。
裙带带宽、带外抑制度等指标,测量数据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9.将滤波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互换、重复上述测量。
观察幅频特性曲线的变化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