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 格式:pdf
- 大小:250.8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如何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摘要】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和兴趣,进行充满情趣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气氛的节奏;传统的以传授具体知识为目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而必须把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抓。
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条件采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儿科学导入新课教学过程《儿科学》是卫生部组织编写供全国中等卫生学校使用的教材,该教材以培养中级实用型卫技人才为目标,以新的教学大纲为依据,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基本态度方法”。
但是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学、难记,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对儿科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己成为教学中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从事中等卫生职业教育6年来,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和兴趣,进行充满情趣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气氛的节奏。
例如,在讲授《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时,通过食欲较好和较差的两组儿童图片,引出本次课的总体线索—“吃”?“不吃”?及“怎么吃”?才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
这样以来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带着极大的学习热情去学习有关贫血的知识,并且脑海里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古语说的好,“学启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开端。
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引导,有意创设问题情境,是打开学生心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
当然,导入新课关键在抓住教学中心和所提问题的疑难程度要适当。
过难,则使学生感到疲劳、高不可攀;过易,则失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探析儿科学临床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改进措施儿科学临床教学是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是专门研究小儿发育过程、预防婴幼儿疫病、促进婴幼儿宝宝健康成长的专业学科。
当前我国人口数量下降,国家重视病人、重视儿童,儿科医师面临较大的压力,处处存在医患风险,大大打击了广大师生选择儿科专业的决心。
儿科临床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还存在社会歧视现象,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學习儿科,即使选择了儿科学也处于得过且过或者有意更换专业的想法,这些严重影响了儿科学临床教学效果。
本人在儿科临床教学工作的几年,对儿科临床教学有深入的感想,希望通过实践中的总结,提出几点粗略的看法,以期达到改进儿科临床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儿科学临床教学现状随着国家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人口数量开始下降,国家顺势实施了二孩放开政策,也就是说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儿科医生会越来越紧缺,越来越被重视。
为此,国家教育部重新恢复了于1998 年停止的儿科系本科教育招生,开始鼓励医科院校招收五年制儿科学专业的学生,为培养儿科专门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
尽管如此,医学生报考儿科学专业的积极性仍不很高,且招生数量非常有限。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儿科医师均来自临床医学专业,多数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愿选择儿科临床。
部分学生虽然选择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但也多是出于就业的无奈。
随着出生人口的不断增加,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扩大,而儿科临床专业人员短时间很难得到补给,造成供需矛盾。
我国传统的医学生培养模式中,临床医学是基础和主流专业,学生毕业后可选择感兴趣的专业从事临床工作或继续深造。
仅有部分院校开设了儿科学专业,培养专门的儿科医师,但数量非常有限。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许多医学生毕业后,即使从事儿科临床也愿意留在大城市三级医院工作。
而盟市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医务人员普遍缺乏,求贤若渴。
因工作环境及待遇等诸多因素,即便为了就业也会选择其他专科,而不愿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医学生在谋划个人未来时,受社会择业和各种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产生了“轻儿科学重临床医学”的学习误区,认为只要学好临床医学,将来便有更多机会选择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儿科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顾珩【摘要】In recent years, modern medicine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itis also on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which makes medical institutions for medical workers is rising,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n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of modern medical, pediatric medical students attach importance to teaching 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hich requir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discuss analysis, strengthening from various aspec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assessment, teachers access standard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requirements.%近年来,现代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也对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使得医疗机构对于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其作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新生儿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作者:张李霞戴怡蘅贾德勤来源:《医学信息》2017年第03期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医学的迅速发展,以及新生儿科与普通儿科疾病谱的不同,一些教学医院的新生儿科已成为独立的教研室,新生儿科的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实习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医疗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充分满足人们对医疗质量的高要求,加强临床教学是关键。
如何激发医学生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实习兴趣,开展好医学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近几年来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与分享如下。
1选拔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带教老师队伍我院科教科下设新生儿科教研室,教研室负责临床带教老师的培养,教研室要求临床带教在临床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符合医院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资质及工作年限的要求;②具备良好的师德形象,不给医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③对患儿充满爱心和耐心,对家长充分理解和包容;④善于与医学生沟通,要与医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实践中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强其从业的自信心。
此外,教研室还负责对带教老师进行定期考核,加强带教老师的基本功训练,对考核不合格的带教老师会暂停其带教资格,进行临床带教培训,重新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获得带教资格。
此外,每位学生在新生儿科实习结束后都会由科教科组织学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和建议,并反馈到教研室,教研室根据反馈情况,安排带教医师和带教能力强的医师多带教,并给予奖励;有待提高的医师少带教,年终总结时与绩效挂钩并进行批评教育,另外,我院医护人员的带教水平还与职称聘任挂钩。
所以,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和举措,新生儿科每个带教老师均存在一定的教学压力,通过不断地改进,教研室的教学能力得到总体提高。
2做好入科教育由于新生儿科实行封闭式管理,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仪器设备也较多,实习生对新生儿科的实习普遍存在陌生、畏惧的心理,入科后很多实习生较难适应新生儿科的学习,实习结束后觉得收获不大,另外,现行的医学生教学形式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新生儿专业理论授课少,部分学生到临床后实习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积极性不高[2]。
浅谈影响儿科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覃月和 王淑萍 陈惠文(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南宁 530031) 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校将前四年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今后工作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临床思维、工作能力及操作技巧等,主要取决于临床实习阶段的教育。
儿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近几年来在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给临床实习医师的临床实践带来许多困难,同时也制约了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使临床实践教学出现了滑坡。
因此,如何解决临床实践所面临的困境,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是临床医师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1 临床实习教学面临的问题1.1 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儿科作为临床主要学科之一,所面对的是体格与智力均处于不断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无论是疾病发生的因素还是与医护人员相互交流方式均有其特殊性,如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及敏锐的洞查力,对疾病的诊疗是非常困难的,加上当今面对的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给儿科临床医师提出了很高的技术及服务要求,另外,儿科病人周转快,病历文件书写也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故许多医学生在儿科实习中普遍感到费力,而且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儿科是一个付出很大、收入很少的科室,这些负面因素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儿科的学习兴趣。
所以把轮转到儿科实习当成了一种精神负担,不是为学习而来,而是为了混时间,甚至出现了选择要求不严的老师带教,以及提出要求医院缩短儿科实习时间的建议。
1.2 临床医疗与教学的矛盾:作为非直属教学医院,临床带教老师肩负着医疗与教学的双重职能,特别是儿科临床带教老师,繁重的医疗工作往往使他们喘不过气,要想带好实习生确实感到力不从心,每天查房总是匆匆忙忙才能应付经常人满为患的儿科临床诊疗工作,很难挤出时间去做好带教工作,那么学生也只能围着老师转,每天忙于完成一些简单的病情记录、出院记录、填写化验单,贴化验单、整理出院病历等重复乏味的工作,由于老师没有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就出现了只带不教的现象,学生们也感到在实习期间自己只是帮老师完成日常工作的勤杂工,从而失去了在儿科实习的兴趣。
浅谈儿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摘要:近年来,医院重医疗、轻教学,临床教师带教意识淡薄,加上社会因素的干扰,实习生提前介入考研、求职、择业,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
对此,本人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儿科教学质量,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临床教学;质量;提高;儿科中图分类号: r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2-0072-01医学是一门不断地将医学知识的创新及创造性应用于各领域的医学服务学科。
面向新世纪,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高质量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和目标。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作为医学教育的走向,终身学习作为合格医生的基本素质已经为教育界和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所认同。
而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生多角度规范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儿科作为临床学科之一,医学生在学习儿科学时普遍感到难学、难记。
因而影响了儿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故近年来我们对影响儿科教学质量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找出对策,加大对儿科学习的管理,增强儿科临床教学意识,提高了儿科教学质量。
1 影响儿科教学质量的若干因素1.1对儿科特殊性的了解未达成共识综合医院的儿科是一个小科室,许多人都觉得儿科只是成人的缩影,很简单,加上儿科又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独生子女家长要求高,而患儿病情瞬息万变,解释工作稍做不到位,就会产生医疗纠纷,故从事儿科工作风险大,加上收入低于成人科室,实习生也常不重视儿科实习,同时儿科医生所面对的主体,绝大多数是不能表达或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不适或难以顺利进行体格检查的患儿,因而要求儿科医生应具有更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采集病史技巧与语言沟通技巧,这些在传统的儿科学教材中并未涉及。
其实,小儿从生命开始直到长大成人,整个阶段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而不同年龄患儿之间也是不尽相同,往往同一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在患儿不同年龄,甚至不同天数都是不相同的,危重患儿的液体疗法更是复杂多变,每天一个样,天天不一样,用药量与中毒量的接近等,这些都是成人科室无法相比的。
提高儿科教学质量的思考目前,儿科教学质量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提高儿科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提高儿科教学质量的思考: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1、注重语言的学习游戏:通过游戏,促进学生语言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智能;2、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实训:将实践教学技能融入课堂,进行领域教学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注重让学生运用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和较少的精力下完成教学任务;4、运用教学研究及教学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以及教师教育研究,可以及时正确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确定教学的有效性;二、教学管理要注重创新1、进行充分的教学计划: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任务,完成课程教案,清晰明确教学内容、活动流程,提供重要的实践性训练;2、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发挥技术的优势,引入多媒体教学、浏览器应用等,以降低学习难度和压力;3、激发学生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安排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行为和错误,促进学生有目标、有计划、有习惯性地学习;三、注重互动沟通1、加强师生互动: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多应用问答、讨论、讲演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训练运用的技巧:辅助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支持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加强阅读与动手实践;3、分析学习过程:及时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留心碰到不懂的地方,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策略;4、有效员工培训:及时正确告知教师教学重点,掌握有效授课技巧,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以上是提高儿科教学质量的思考,教师的持续努力和学生的积极思考,可以改善儿科教学的质量,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浅析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处理对策摘要】对于儿科护理专业的学生们而言,临床实习的教学环节是一门相当重要和必要的专业实践课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隐患,让人很是担忧。
如此一来,学生们的临床实习效果不佳,对学生们的实践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相当不利的。
针对现如今呈现的一系列问题,对儿科护理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的改革和创新就成了目前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说明了影响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几个合理化的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引起大家对该课题的重视程度,最终得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处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230-01对于儿科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尤其是在我国医学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相关人士对该领域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大家也开始越来越关注这一环节开设的真正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现如今,众多的因素在影响着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学生们的临床实践能力仍然得不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与改善,这对于学生们未来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因此,这一问题必须要得到大家的广泛重视,相关负责人一定要能够做到善于思考,积极努力地寻找更加适合的教学方式,争取让这一环节能够得到更好的创新与改革。
一、影响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1、合适的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资源欠缺要想让学生们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拥有足够的实践知识与能力,就必须要有相匹配的教学资料。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与快速发展,如今接受教育的人数逐年递增,然而与之相匹配的临床实习教学资料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充,是相当欠缺的。
在为需要进行实习教育的学生们进行分配时,能够达到要求的相关医院的数量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是严重缺乏。
浅析提高中职医学生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方法摘要:在医学的学习中,只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临床见习就是这两者结合的桥梁。
中职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了提高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文基于提高中职医学生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策略开展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中职医学生;儿科学;临床见习;策略探究引言:开展临床见习的目的是引导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具备相关的专业能力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长期灌输枯燥的理论知识会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所以如果要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基本上所有的学生一开始都没有临床经验,当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情况时,他们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因此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先让他们观察儿童患者的实际情况,其中包括了解儿童患者的病历、病情变化、治疗前后的症状等。
除了观察患者,还需要学习怎样与儿童患者进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以便更好地开展将来的医学工作,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一遍检查的流程,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思考[1]。
例如,观察一位肺炎患儿时,首先可以从体温及食欲两个方面入手,患有肺炎的小孩会出现发烧的症状,而且精神状态也不好,食欲也会明显下降。
其次是在咳嗽方面,通常咳嗽比较剧烈,为阵发性的咳嗽,同时伴有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多,这种咳嗽症状不仅在白天严重,晚上也会严重。
最后是呼吸方面,小孩表现为呼吸的频率明显加快,呼吸的深度较平时也会明显加深,还同时会伴随有口唇的青紫,以及呼吸费力所导致的三凹征、鼻翼扇动等。
通过观察患儿的身体特征有利于提高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儿科临床实习质量与效果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如何提高儿科临床实习的质量与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如何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引导和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医、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以及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等所采取的管理措施。
结果:通过采取正确的儿科临床实习引导方法,把学生临床实习教育意识贯穿于临床教学工作中来,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减少了临床诊断差错事故的发生。
结论:对儿科临床实习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带教和培训,可明显提高医学生的学习质量。
标签:儿科临床实习质量在医院儿科临床实习中,医学生所面临的对象是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各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针对目前基层医院儿科临床实习所面临的教学病例不足、患儿及家属不易合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带教老师医疗任务繁重以及医患之间存在诸多矛盾等,搞好儿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适应当前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及医疗形势变化的需要。
现就新形势下,基层医院如何提高儿科临床实习质量,提出几点思考。
重视教学工作,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在教研室集中领导下,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系统。
设1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专职教学秘书,全面负责入科教育、医疗规程、医疗文件书写培训和学生管理以及出科考核等实习教学工作。
再根据教学计划,制订出详细的临床实习安排,并逐一落实到病房和教师当中,要做到实习教学有专人抓,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以及带教老师要层层负责与落实,实现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从而为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可靠的保证。
结合儿科学特点,实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加强引导,激发学习兴趣:针对儿科各个时期不同的特点,对儿科疾病、用药、病史采集及临床检查技巧等要进行重点指导,有利于学生尽快熟悉儿科实习要求,有效缩短实习适应时间,并使学生对实习做到了心中有数,消除了陌生感和恐慌的心里。
要每周定期进行1次教学查房,由实习生汇报病史,对患儿进行全面体查,提出诊疗意见和依据,最后由带教老师针对病案进行总结和讲解,使学生们对儿科疾病有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重新认识过程,临床基本技能也得到了加强。
提高儿科教学质量方法探讨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培养更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我们针对儿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教师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儿科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改革儿科学教学课程体系,施行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标签:儿科学教学教学方法高等医学教育应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儿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临床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为了顺应新世纪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变化,我们针对儿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在儿科学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及途径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儿科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儿科教学质量。
1 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1.1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著名的校训。
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工作作风、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兼备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只有高素质的临床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3]。
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因此,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
正是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1.2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各种新知识、新观念,学习他人的各种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特别是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方法及教学理念,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少走弯路,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得以稳固提高。
在工作中要通过进修学习、专业技术培训、专题培训以及自学等途径不断钻研教材和业务,以专业的服务赢得尊严和荣耀,思维的愉悦、求知的乐趣,是医学独有的魅力。
2 激发学生对儿科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学生轻视儿科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男同学,总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儿科专业。
浅谈如何提高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谷丽;杨蓉;崔赛男;陆凤凤;何凡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年(卷),期】2009(023)006
【摘要】儿科学临床实习是儿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专业角色转变的关键阶段.带教教师应在临床带教中注意教学方法改革,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临床实践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总页数】3页(P626-628)
【作者】谷丽;杨蓉;崔赛男;陆凤凤;何凡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儿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儿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儿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儿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儿科,上
海,2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J], 马小利;邵鸿生;王斌雄
2.浅谈如何提高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J], 徐智;吴国明;钱桂生
3.浅谈如何提高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J], 齐桓
4.浅谈如何提高泌尿外科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J], 罗林
5.浅谈如何提高医学生骨科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J], 曹晓瑞; 朱庆生; 朱锦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3卷第6期2009年12月中国医学教育技术CHINAMEDICALEDUCATIONTECHNOLOGYV01.23No.6Dec.2009浅谈如何提高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谷丽,杨蓉,崔赛男,陆凤凤,何凡(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儿科,上海200072)【摘要】:儿科学临床实习是儿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专业角色转变的关键阶段。
带教教师应在临床带教中注意教学方法改革,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临床实践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关键词】: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287(2009}06-0626-03Howto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ofpediatricclinicalpracticeGuLi-拖ng舶ng,CuiSainan,LuFengfengIHeFan(DepartmentofPediatrics,TenthHospitalAffiSiatedtOTongfiUniversity,Shanghai200072-China)【Abstract】:Pediatricclinicalpracticeisbothasignificantpartofpediatricsteachingandakeystageformedicalstudentstotransformtheirprofessionalroles.Teachersofclinicalpracticeshouldreformtheirteachingmethodsbyusingvariousteachingapproaches-optimizetheteachingprocess,providestudentswithopportunitiesofclinicalpractice。
andstimulatestudents7initiativeinlearning80硒toimprovethequalityofpediatricclinicalpracticeteaching.【Keywords】:pediatrics;clinicalpractice;teachingquality临床实习是每位医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带教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临床实践经验,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汇贯通到实践中去,还应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学学、网上习题和网上论坛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课程中的疑点,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对外交流:课程组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到校讲课、作报告,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代中药。
同时,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生产车间参观,了解生产实际,以便为今后就业做准备。
6考核评价以往《中药化学》课程的考核,通常采用标准化、规范化试卷考试的方式,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这种考试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忽略了学生核心技能和能力的考核,不能正确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核心技能训练、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上下工夫。
因此,课程组对《中药化学》课程的考试方法和内容进行了大胆改革。
将《中药化学》课程的考核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并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操作考试等多种考核形式,学生也可以进行自评和互评,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既注重操作技能,又注重理论知识,同时注重职业素质培养,真正体现考核评价的公平。
由于我校已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课程组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鉴定,提高学生熟练掌握中药制药前处理实用技术的操作技能。
总之,正确地理解高职院校《中药化学》课程的内涵,把握课程建设的目标,围绕核心技能,对提高《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将对《中药化学》课程建设不断摸索、创新,从而培养出更多能适应时代需要,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1]王资,李庆芹,郑建萍,等.高职生专业核心技能的确定和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2(27):4345[2]陈新耘.“两个零距离”的课程模式及其课程体系的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138.139[3]张永太,修彦凤,冯年平.《中药炮制学》SPSL教学法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4):20-22基金项目:2006年同济大学教学改革项目(1500104046)收稿t=t期:2009-05-30作者简介:谷丽(1961.),女,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儿科临床和教学工作。
万方数据第23卷第6期谷丽等.浅谈如何提高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627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掌握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实现由医学生向临床实习医师角色的转换。
我院儿科承担临床实习带教多年,积累了一定的临床实习教学经验。
1优化教学条件。
创造临床实践机会由于我国新的卫生政策的出台,在保护患者权利的同时,医护人员的权限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再加上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多,使得有些l临床技能操作难以在临床实践中完成。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购置了常用的教学模型,完善操作平台,同时耐心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及支持,为学生争取临床实践机会。
并鼓励实习学生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对辅助检查的依赖性。
病情变化反映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变过程。
在临床带教工作中,当病人的病情出现某些有意义的变化时,带教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关心和监护病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判断,从而培养其洞察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检查病人时,也应对临床症状及异常体征多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改变以往只看或只模仿不动脑的局面。
教师还应向学生强调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要提醒学生,任何一个小的、毫不起眼的发现,都有可能是明确诊断、缩短诊断时间的关键。
此外,由于近年来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检查手段日新月异,加上医疗环境的复杂化,病人维权意识和医生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临床上出现了重检查轻临床思维的倾向。
追求或过于依赖检查证据,结果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这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极为不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纠正学生对辅助检查的依赖,反复强调临床思维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欲求正确地诊断疾病,必须全面掌握病史,进行准确的体格检查,认真仔细地观察病情,才能更有效地应用辅助检查手段,提高对疾病的诊治能力和医治效率,减轻病人负担,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对一些临床遇到的少见病例和某些疾病的特殊处理或操作,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查房或示教,善于捕捉学习机会。
临床带教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不必过分苛求学生的分组和分科要求。
当然,这方面内容也可用多媒体课件来弥补。
可将所需要的图片插入课件,按照讲课的需要随时播放,提高教学效果。
2抓住重点,以病案讨论方式进行教学在实习带教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是教学中最紧要的部分,对讲授和学习均起决定作用[2】。
教学中有许多环节,抓住了最基本的那一环就抓住了关键。
例如:在处理新生儿黄疸患儿时,为了避免实习与大课内容的重复,我们将新生儿黄疸性疾病作为一个专题来带教。
首先,向学生提供一个新生儿黄疸的典型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该病例的诊断过程:①首先确定本病例是否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依据有哪些;②根据d,JL的临床特征,考虑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每一种疾病引起的黄疸有何区别;③要明确黄疸的原因,需做哪些检查,应与哪些疾病做鉴别诊断?我们认为,通过这种讨论式的病案分析教学,随着对病例的一步步深入探讨,让学生体会到在临床工作中对疾病的诊断思路。
3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及能力的培养探讨和研究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融人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尤其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法旧J,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我们在保留原有大班课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①床旁教学:在每日常规医疗查房时,对儿科疾病诊断及治疗常见的问题,注重知识点的讲授,例如:对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患儿,可现场传授体位引流方法,使学生及患者陪护人员都能够掌握这一方法,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②开展典型病例讨论,以病例为主导,以问题为中心,包括围绕临床问题提出“学习问题一建立假设一收集资料一论证假设一归纳总结”5个阶段,让医学生自由、大胆地参与探索和交流。
例如:对喘息性疾病教学,我们先设计或选择病例,提出初步的临床问题,包括该患儿的疾病特点有哪些?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有哪些疾病可出现喘息?还需完成哪些辅助检查,并列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和理由。
在课前将相应的资料发给学生,让他们借助教材、医学文献及网络资料等做出初步假设,鼓励学生主动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观察与记录病情变化并进行不断的分析和验证。
4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毕业实习前长期习惯于课堂讲授,缺乏主万方数据628中国医学教育技术第23卷第6期动思维。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我们在带教过程中准备了一些临床问题,在查房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穿插提问。
例如:支气管肺炎一般有哕音,为什么有的肺炎听不到哕音?新生儿肺炎和年长儿肺炎的临床表现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在书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需要对不同疾病的理论知识进行横向比较,才能较好地回答。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不但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这种带着问题学习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J。
通过讨论,学生对小儿肺炎的诊治有了深刻的认识。
联系临床分析问题来达到教学目的,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使学生养成了在看书过程中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起到了“授人以渔”的作用。
5改革考试模式,评价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对传统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结合临床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考试,对儿科学考试采用“临床病案分析”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通过题干给出一具体病例的临床资料,要求学生在所给资料基础上回答:目前患者首先选择什么实验室检查,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目前需要采取什么治疗措施?不仅要考核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还要注重医德医风的考核及评价,加强素质教育,让学生真正做到体贴爱护患儿。
因此,也要求带教教师以身作则,爱心、耐心、细心、热心、责任心体现在临床带教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