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政治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核心发散: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1)人民与政府: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是便民利民的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人民与人大: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人民与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坚持科学发展观。
核心发散:选举知识的整理
①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
③我国公民的民主决策——选举代表人民意志的代表进入决策机关;
④村民委员会、城市居委会的选举;
⑤人大代表的选举。
核心发散:监督知识的整理
①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监督权;
②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监督;
③我国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④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⑤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⑥“一府一委两院”由人大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⑦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三、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根据我国当前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态势是“参与不足”。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为着眼点,努力促进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的全面发展。
1、进一步健全完善选举制度。
公民选举自己的代表或直接选举基层单位的领导人,是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成为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直接管理者。
因此,全体人民作为社会主人,主要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的方式,将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委托给自己的代表,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政府直接行使治理权,从而形成委托代理关系。
当然,在如何选举产生能真正反映人民意志和要求、能真正代表人民正确有效地行使权力的人大代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今后应在坚持党管干部、人民公认和依法选举三者统一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选举制度。
同时,要把提高代表素质作为选举代表的首要条件,改进代表候选人推荐的方式,在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使选出来的代表具有较强的参政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能认真执行代表职务,密切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意志参与讨论决定重大问题。
2、进一步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制度保障,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就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各种行为加以程序化和条文化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法制化。
目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实践和创新,还缺乏制度保障,在参与的一些具体做法的操作上,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因此,有必要从立法的角度对公民参与政治的内容、方式、形式等做出明确规定,使公民的参政行为进一步做到法律化、制度化、有序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渠道,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载体。
简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作者:刘昱彤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20期摘要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同时是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公民的扩大的、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基础。
公民参与到人大工作中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通过扩大公民参国家立法的渠道,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公家工作人员的选举制度,健全和改进旁听和听证制度,事前公告、公示制度,加强信访工作,来实现公民政治参与基本方式的转变,来达到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和扩大。
关键词公民参与有序政治参与人民代表大会参与途径作者简介:刘昱彤,东北电力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D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7-137-02一、公民政治参与:必须“扩大”与“有序”政治参与主要指一个国家的公民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政治意愿的活动。
公民的政治参与作为和谐社会的政治内核,要求社会成员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和进步的时代精神表达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进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在公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政治成熟程度达到相当水平的条件下,公民政治参与过程有序进行才是比较有保障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成果必然会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度的提高。
但是,在组织化程度和政治成熟度都相对低的国家里,公民盲从的政治参与不会给政治局势带来发展和稳定,极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容易引起政治的紊乱,这种政治动荡的情况在1900-1929年期间的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中是层出不穷的。
政治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基础与核心,是判断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
首先,政治参与与民主政治的联系十分紧密,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力量。
“没有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民主便无从谈起”,“政治参与程度越高,越能体现民主”。
第二,就政治体系来说,政治参与相当于送上门来的民意。
政治参与能够帮助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了解人民的意愿,通过制定完善的民主政策,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化解社会各种矛盾。
公民参与对社会和政治有何影响?政治参与方式和方法有哪些?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是指培养个人对社会和政治事务的参与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以及通过参与公共事务来实现自身权益的社会现象。
公民参与具有积极意义,其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影响一: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公民参与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有助于培养更多的社会精英和领袖,提高社会能力。
同时,公民参与还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助力社会发展与进步。
影响二:提高政治信任和参与度公民参与能够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对于制度的认同感,为政策制定和公共决策提供充分的价值依据,同时也扩大了政府的政治基础,提高了政府的民主合法性。
影响三:保障社会公正与公平公民参与是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公正的资源分配和公正的治理机制。
同时,公民参与的监督作用也能够有效防止腐败行为发生。
政治参与方式和方法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参与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方式一:选举投票选举投票是最普遍的政治参与方式,公民通过选举代表和领袖的方式,行使他们对于公共政策的意见,从而参与社会治理过程。
方式二:示威抗议示威抗议是一种直接的政治参与方式,通过展示集体力量和态度来表达公民对特定政策和决策的反对,以促进政策和决策的改变。
方式三:参政咨询参政咨询是另一种重要的政治参与方式,通过公开向政府机构提出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以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方式四:网络投票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网络投票成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选举,提高了公民参与的方便程度和可及性。
方式五:群众监督群众监督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参与方式,通过公共机制和法制机制,广泛收集、反映公民意见,推动政治体系更加透明化和完善化。
总结公民参与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提高政治信任和参与度、保障社会公正与公平。
政治参与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选举投票、示威抗议、参政咨询、网络投票、群众监督等多个方面。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近年来,我国政治生态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日趋完善,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同时,也不断开放,吸引着更多的外来人口和投资,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 选举权的实现选举权是政治参与的最基本形式之一,而我国继续推行选举制度,公民不仅能够投票选出国家领导人,还能参与到基层的村委会和居委会选举。
近年来,我国还开始试行了普选与议员制度,体现出不断推进民主制度建设的态度。
2. 政治咨询机构的成立政治咨询机构是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等组织就是政治咨询机构,成立这些机构的目的是为了搜集广泛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也为公民参与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3. 公众舆论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公众舆论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十分重要的一环,作为社会最广泛的信息交流渠道,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如今,随着电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以及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公众舆论的力量更趋强大。
4. 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公民社会组织是公民参与的自发形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组织形式,已成为我国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扩大公众参与领域,我国还专门出台了“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对公民社会组织实行监管管理。
5. 政府透明度的提高政府透明度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前提,政府的信息公开和公务公开机制逐渐完善,公民可以充分了解政府工作、政策调整和社会治安等问题,这有助于公民参与社会事务,更好地履行公民义务。
6. 公众参与公益事业作为公民,参与公益事业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参与方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公益组织等方式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7. 政治教育的普及政治教育是有效提高公众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让公民了解国家政治体制运行规律,理性地认识国家决策,进而增强对政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
我国政府近年来也加大对政治教育的投入和普及力度。
8. 结束语这些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实际上都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不同形式,它们在政府运行和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满足了公民参与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了整个社会参与度与凝聚力。
在我国,除了投票选举,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还有哪些方式?列举实例加以说明。
在中国,除了投票选举,公民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政治生活:1.提交建议和意见:公民可以通过书信、电子邮件、公开信等形式向政府部门、政党组织或代表大会等机构提出建议、意见和反映问题。
这是一种直接向政府表达意愿和诉求的方式,可以引起政府的关注和回应。
2.参与政府公众征询:政府在推进重大决策或法律法规制定的过程中,会进行公众征询,邀请公民通过各种方式提交意见和建议。
公民可以通过参与听证会、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发表看法和提供专业意见,参与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的过程。
3.参与社会组织和公益活动:公民可以积极加入政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专业协会等组织,在组织内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组织的决策,并通过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向社会表达诉求。
4.在网络平台参与讨论和互动: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微博等,积极参与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他人交流,形成舆论和社会影响力。
5.参与社区和基层自治:公民可以参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自治组织的选举和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表达意见和提出建议,推动社区建设和民生改善。
6.参与监督和举报:公民可以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包括监督政府部门、官员、公共机构的工作,揭露腐败和不法行为,举报违法违纪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尊严。
这些方式都为公民提供了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平台和渠道。
公民通过这些形式的参与,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关切,推动公共事务的改进和社会进步。
在规定范围内合法、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更好地实现政治权益和民主发展。
第二课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第二课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有四种: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民主选举定义优点局限性运用范围一、方式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选择自选民较多,分布较广,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方式己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影响选举进程,成本高,间接选举选由选民选出自己运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选民不能直接表达自己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的代表,再由他们的情况,可以节约资源意志,选民的热情受影响乡及乡以上的各级地方代表选民选举政府的领导人。
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选民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应选名额相等的合理性的选择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形成竞争,为选民行使选如果不加以有效防范,容人大代表于应选名额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
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有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民等情况二、决定因素国家性质直接选举社会经济制度我国采取的设施是相结合物质生活水平选民的文化水平间接选举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意义:(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3)怎么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怎么做(1)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2)要了解候选人的能力和表现(3)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民主决策内容方式意义一、方式(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项决策机关反映电话、信函、传真、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意见,提出建议电子邮件、新闻媒体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2)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相关信息论证会,座谈会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集中学着的智等,对专业性、技术信息等慧,有行分析论证学性(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有利于增强制度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决策的透明公示,公民在了解有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度和公民参与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度建议(4)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听证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1)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导言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公民对政治事务的参与程度逐渐增加。
政治参与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关系到公民权益、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形式、原因和影响。
政治参与形式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选举投票选举投票是最基本的政治参与形式之一。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普选的方式选举国家领导人、地方政府官员和人民代表等。
公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参与国家决策,表达意见和诉求。
政治咨询政治咨询是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政治咨询制度,包括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等。
公民通过参与政治咨询机构,向政府提出建议和意见,参与决策过程,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参与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我国,公民可以利用社会组织的平台参与政治事务,如参与志愿者组织、社区民主管理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等。
通过参与社会组织,公民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
网络参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参与逐渐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
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政治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及参与在线投票等。
网络参与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信息公开和传播广泛,使更多的公民能够参与到政治事务中来。
政治参与原因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权益保障政治参与是实现公民自身权益保障的重要途径之一。
公民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可以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表达意见和诉求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自己意见和诉求的渠道。
公民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可以直接向政府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提出改革建议,促使政府改变政策或做出相应调整。
推动社会改革政治参与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改革。
公民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可以推动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高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发展。
实现公民责任政治参与是公民履行公民责任的体现。
考点20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一)我国的选举制度与选举方式1.选举方式:2.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1)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
(2)选举方式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3.我国的选举方式:(1)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决定因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原因: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③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2)要求: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1.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1)间接参与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
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直接参与决策:在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以及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①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区分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三)民主管理1.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基层民主管理机构,不是国家机关,更不是基层政权组织,与基层政权组织也不是上下级关系。
试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民对民主政治意识不断提高,虽然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经取得一些硕果,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在政治参与中所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改进办法,为公民参与政治创造有利的政治环境,进一步推进民主化进程,最终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政治参与;民主政治;有效途径The effective way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in our countryAbstract:Eighteen plenary session pointed out that accelerating the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xtensive, more fully, more robust people's democracy.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ed, people's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democratic politics, alth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in China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China's lack of citizens in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so as to put forward some practical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create a favorable political environment for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and ultimately realize a prosperous, democratic and civilized and harmonious goal.Key words:political participation;Democracy;effective approach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实剖析(一)政治参与的概念界定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中的一个主要概念,也是标志着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变量。
关于政治参与概念的界定,学者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1]306美国的戴维﹒米勒认为政治参与是“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活动,”并指出这一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活动的任何人”包括政府官员与普通的公民。
[2]563我国学者王浦劬将其定义为“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规定了参与主体的平民性以及参与方式的合法性。
[3]207学者王维国则认为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公民群体或公民团体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利,通过影响政治权力和政治系统以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和实现自我的行为。
”[4]89通过分析以上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第一,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十分广泛,包括公民个人、各种公民群体和公民团体;第二,公民政治参与的客体应当是国家的政治生活或者是与公民利益相关的各种事物以及一些政策制定过程的参与等;第三,参与途径要符合法律规定,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并符合其“规范性”。
因此,我们则认为政治参与是具有政治参与资格的人(包括政府官员、公民个人、各种团体等)以合法的形式或途径自上而下的对政府的人或者事(选举、法律草案、政策制定等)施影响和监督。
(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不足存在的原因1.公民参与意识不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底子薄,发展不均衡,公民对政治参与的关心度也呈现新情况,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人们对自己是否参与政治以及公民权利意识不强。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起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更加关心政治和自己的权力,更加注重自己的政治参与。
第二,受教育程度。
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收入、年龄等都会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一个文盲更加关系选举、政府政策的制定。
第三,社会环境因素。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只有参与社会性的交往才能变得逐渐成熟。
市场经济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引起一些不良现象,如道德滑坡,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多远文化的冲击等,使社会环境逐渐恶化,人们对政治的关系也越来越淡,变成“冷漠群体”。
公民参与意识不强还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人可能存在严重的传统观念,对现存的思想观念和主流意识不赞同或者漠不关心。
村落家族文化的血缘性、聚居性、等级性、礼俗性、封闭性、稳定性特征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基制,也造就了权威崇拜、宗法观念、清官思想、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等复杂的以小农意识为主体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这些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
此外,长期以来,传统文化的一元价值取向,严重扼杀来中国人的创造精神,使得依赖盲从的政治心态成为中国人的心里痼疾,导致公民政治参与的盲目性突显。
2.公民政治参与的保障机制不健全首先,激励机制不完备。
马克思指出:“人奋于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5]82利益是驱动人们去行动的利器。
由于不同阶层,集团或个人之间的利益不同,他们为了自己的各种各样的利益必然会积极地介入政治过程,期望通过政治参与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决策,从而争取和实现自己的利益。
但是现实政治中,由于没有广泛的利益激励机制,很多人处于一种政治冷漠,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我国宪法规定18岁的公民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去利用这项权力,甚至出现从众心理。
此外社会监督也不到位也会影响到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
现实中,买卖选票,贿赂选举,没有很好的起到监督体系应尽的责任。
政治公平、民主化需要借助一定的法律来做后盾,但目前我国处于改革的关键期,各种法制体系尚未成熟和完备,所以有时候公民个体的政治参与行为会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或者是参与形式超越法律规范而不受制约,导致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冷漠心态甚至混乱。
另外,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效果缺乏法律的保障。
在传统政治参与形式的基础上,信访、听证会、政务公开、公示等形式逐步发展起来,弥补了日常公民政治参与的空缺。
但由于法律保障不到位,听证会、公示走过场,公民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问题解决效果不尽如人意等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公民无序参与、非法参与等不良政治参与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二、公民政治参与的改进办法1.优化社会环境,加快法制惩罚力度社会环境对公民政治参与有很大的影响。
社会治理和法制要能够跟上人们生活实际的步伐,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相对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也是促进政治发展的一项措施。
进一步完善监督立法保障机制,有效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的合法权益。
设置新的政治参与奖励机制,进一步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2.转变思想观念,营造有利于公民政治参与的文化环境转变思想观念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行政管理者要抛弃不合时宜的落后思想。
认为公民参与只是接受决策结果而忽视公民在决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另外,认为公民没有能力缺乏经验在行政决策和一些政策制定过程中。
这些传统观念要随着除去。
对于公民“政治参与冷漠”情绪,应该加强对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教育。
公民冷漠是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的,但我国这一现象较为严重。
因此,我们更应该营造有利于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氛围,逐步培养和加强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政治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地向政府建言献策。
3.改革公民政治参与方式,实现参与形式多样化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形式较为单一,形式也简单。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以及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和变化,参与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媒体的监督力度,前提是政府要简政放权,放宽对媒体的管控力度。
在西方国家,新闻媒体是除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
就如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律师劳埃德﹒卡特勒在《外交》杂志上说的:“一个问题无论多么紧要,只要没有什么电视报道涉入,在白宫的日程表上就可以随便安排在哪个早晨。
人们常常把它搁在一旁,先考虑电视新闻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并要及时在下次节目中对此作出适当反应。
”[6]94我们也要很好的发挥这项权力的作用。
其次,开放更多的互动平台,如(官方微博、微信)等,利用现代化技术,使公民参与方式多元化。
这样,公民通过合法化的渠道在参与政治的同时,也体现了民主的光辉。
最后,在参与手段上注重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的相协调。
政府为所有人创造最好的参与环境,体现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关注程度。
4.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加大对社会的信息开放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政府要进一步的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实现从“善政”走向“善治”。
善治的过程就需要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政治。
首先政府必须要通过推行电子政务方式来主动加大与社会民众的交流,增强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这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
公民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掌握足够多的信息,也将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着很大的帮助:一方面社会公众直接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最了解情况,传达的信息最全面,最真实,最接地气;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参与决策过程直接与决策者交流,从而为政府或决策者接受、反馈和提取信息提供一条捷径。
在现实生活中,公民所掌握的信息相较于政府略显劣势。
一方面,在政府信息传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信息到底层会走样,从而影响一些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受一些传统结构的影响,公共理念传达不到公民身上,最后不能做到上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