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电子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213.50 KB
- 文档页数:42
第一单元《骨骼》一.骨骼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 :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 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 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 :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 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 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通过实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
•能够做研究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的形状。
•能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
•了解弹力在生活中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弹性物体:如弹簧、泡沫塑料、橡皮、竹片、娃娃跳等;各种非弹性物体:如橡皮泥、湿黏土块等;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言:谈话:这节课,老师要送一些小礼物给大家。
这些礼物看上去很不起眼,但里边也有科学。
大家想不想研究它们?二、学习新知1、学生分组实验认识弹性物体教师谈话: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袋子里都有些什么教师谈话:下面,让我们来分析我们的实验记录。
(教师与学生一道分析黑板上的实验记录)问:这些物体它们的形状为什么会改变?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板书:外力作用)教师质疑:为什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板书:去掉外力)教师质疑:你认为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的性质?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板书:——弹性)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弹性。
2、认识物体的弹力教师谈话:下面,请大家跟我做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拿起竹片,用手握住竹片的两端,用力将竹片弄弯,然后慢慢地松开手,让学生体验手的感觉。
学生按教师要求实验,将手上的感受记录在实验表上, 教师帮助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的体会。
讨论:为什么手会被一股力推开?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当我们松开手的时候,物体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就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
(教师板书: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弹力)学生读教材49页有关弹性、弹力的表述。
三、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向学生出示娃娃跳)问:哪位同学会玩娃娃跳?老师请他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
学生到台前给其他同学表演娃娃跳。
新版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秀教案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优秀的教案,适用于新版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
该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提供有趣且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知识掌握。
教案概述教案将全册科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章节和主题,每个主题都包含了研究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步骤和评估方式。
教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结合了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以下是教案的大致结构:第一单元:科学实验- 主题1:观察实验- 主题2:对比实验- 主题3:控制变量实验第二单元:天气与季节- 主题1:天气变化- 主题2:气象仪器- 主题3:季节变化第三单元:物体的特性- 主题1:物体的形状- 主题2:物体的颜色- 主题3:物体的硬度和柔软度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用水- 主题1:水的重要性- 主题2:水的循环- 主题3:合理用水第五单元:动物的特性- 主题1:动物的特征- 主题2:哺乳动物和鸟类- 主题3: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六单元:植物的特性- 主题1:植物的特征- 主题2:种子的传播- 主题3:植物的生长条件第七单元:人体的特性- 主题1:人体的器官- 主题2:感官器官- 主题3:保护身体的方式教学特点优秀教案的特点如下:- 研究目标明确,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发展程度相适应- 教学准备充分,包括教学资源和实验器材的准备- 教学步骤清晰,包括导入、讲解、实践和总结等环节- 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评估方式合理,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结语本文档提供了一份适用于新版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优秀教案。
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提供更好的科学教学体验。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课题 1、骨骼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能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完成骨骼拼图;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作用;科学知识: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知道手骨由27块骨构成;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从外表探究内部物质的意识;愿意把不同物体上的同种物质进行比较;形成实事求是记录和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懂得骨骼的作用及物理和生理特点。
教学准备动物的骨头、骨架模型课前预习1. 先摸一摸自己身体中各个地方的骨头,再自由做一做活动,体会哪些地方的骨头参与了活动?从中猜想一下骨骼有什么作用?2. 观察一些动物骨头,敲开看一下它的内部和外观是什么样子的。
3 收集、了解关于骨骼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平时吃鱼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卡到,你知道卡在我们喉咙中的时鱼的什么吗?二、建立骨骼概念1、在于的身体里面我们能够找到骨头,那么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骨头吗?2、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样的?3、你能形容一下你摸到的身体里面的骨头是哪个部分的?有多少呢?4、你知道我们人的身体里面总共有多少块骨头吗?(它们在身体里面组成了身体的支架——骨骼)5、你能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各个部分骨骼拼成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吗?6、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X光片来看见骨骼,通过书上的这幅图,你看到了人的手由多少块骨头组成?三、认识骨骼作用1、在人的身体当中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都是一模一样的吗?2、这些骨头的外形不同也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作用,你知道这些骨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吗?学生上台来制模型举例说。
四、认识骨的构造1、很多动物和人是一样的,身体里面也具有骨骼,你们在平时吃一些肉类的时候注意观察过吗?说说看。
2、出示一块鸡腿骨,你们见过这样的这样的动物骨头吗?你能猜到这是动物那个部分的吗?这种骨头在动物的身体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3、你们知道骨头的里面是什么吗?猜猜看。
第二单元冷和热单元课题冷和热单元总体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2、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3、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知道温度相同是热传才停止4、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状态,温度的改变可以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
知道生么是蒸发和凝结。
二、科学探究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做出合理的解释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与结论。
4、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景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2、愿意合作与交流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4、敢于大胆想象5、感受和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6、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冷和热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本单元将学生带领到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的活动中,了解冷热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本单元共五部分组成,(一)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量水温(二)认识热传递的方式和方向(三)探究物体的形态和体积变化(四)不同物质以及同质不同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一样(五)了解自然界中水体额度不同存在形式,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单元教学重难点1重点:温度计的使用、热水变凉的规律;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物体的熔化和凝结;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物质的三种状态难点:用温度计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教学措施室外考察,收集资料----总结规律-----深化提高课时分配5课时21、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课方案第一单元《骨骼》1.骨骼本课的教课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比较模型等多种方法认识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好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经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从而认识人体骨头的内部构造。
知识与技术●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 块骨头;●知道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能够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拥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安家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构造、研究人体的兴趣;●经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关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借助于适合的工具和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体内部的构造与构成。
教课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采集煮熟的、构造比较完好的鸡腿骨,冲刷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其余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3.课前往菜场购买一些无肉的猪骨头供学生观察用;4.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课挂图;5.人体各部分的X 光图片;6.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课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片,揭露课题1.发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何早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电子幻灯片出示完工后的大楼)发问:大楼建成了,本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发言:与钢筋框架相同,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露课题:骨骼)4.发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5.概括学生想研究的问题,部署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研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发言:骨骼隐蔽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感觉能够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科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实用8篇)科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第1篇1、出示鸽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引导:在鸟类中,鸽子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和平的象征,又是蓝天信使,能够为人们送信。
今天我们要来探究的是鸽子羽毛的特点。
2、出示课本第9页上面鸽子的羽毛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鸽子的羽毛,并读一读有关鸽子的羽毛资料介绍。
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
绒羽紧贴在鸟的身体上,细小而柔软。
3、观察鸽子的正羽。
(1)第1步,观察鸽子的正羽,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正羽比较大,中间有一根坚硬的、粗壮的羽轴,正羽摸上去比较光滑。
正羽外形优美,自有弯曲,呈流线体。
(2)第2步,将正羽的羽根剪断,观察一下里面是什么样的。
预设:将正羽的羽根剪断,会发现里面是空的。
(3)第3步,在正羽上滴一滴水,水会被吸收吗?预设:水不会被吸收。
(4)学生按照要求分步操作,观察正羽,了解正羽的特点,并填写好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看到的现象。
(5)交流讨论:鸽子正羽的这些特点,对于鸽子起什么作用呢?预设:生1:鸽子的正羽宽大,适于飞行。
生2:鸽子的正羽分布在身体表面,形成一层防风的外壳,并且能够使身体呈流线型,而且鸽子最大的正羽分布在翅膀和尾部,这样有利于鸽子的飞行和掌握身体的平衡。
4、观察鸽子的绒羽。
(1)用放大镜观察鸽子的绒羽,说一说鸽子的绒羽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预设:鸽子的绒羽看上去比较细小。
鸽子的绒羽摸在手上比较柔软,感觉很温暖。
(2)鸽子的绒羽对于鸽子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预设:鸽子的绒羽生在正羽的下面,鸽子在高空飞行时,起到保持体温,减少热量散失,抵御寒冷的作用。
5、教师小结:通过观察鸽子的羽毛,我们发现,鸽子的正羽比较宽大,适于飞行;鸽子的绒羽比较细软,有利于保温。
科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2、能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验;4、能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总结。
xxxx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xxxx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xxx第一单元:1-1骨骼教学目标:●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2.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课题1、骨骼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能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完成骨骼拼图;•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作用;科学知识:•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知道手骨由27块骨构成;•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从外表探究内部物质的意识;•愿意把不同物体上的同种物质进行比较;•形成实事求是记录和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懂得骨骼的作用及物理和生理特点。
教学准备动物的骨头、骨架模型课前预习1. 先摸一摸自己身体中各个地方的骨头,再自由做一做活动,体会哪些地方的骨头参与了活动?从中猜想一下骨骼有什么作用?2. 观察一些动物骨头,敲开看一下它的内部和外观是什么样子的。
3 收集、了解关于骨骼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平时吃鱼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卡到,你知道卡在我们喉咙中的时鱼的什么吗?二、建立骨骼概念1、在于的身体里面我们能够找到骨头,那么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骨头吗?2、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样的?3、你能形容一下你摸到的身体里面的骨头是哪个部分的?有多少呢?4、你知道我们人的身体里面总共有多少块骨头吗?(它们在身体里面组成了身体的支架——骨骼)5、你能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各个部分骨骼拼成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吗?6、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X光片来看见骨骼,通过书上的这幅图,你看到了人的手由多少块骨头组成?三、认识骨骼作用1、在人的身体当中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都是一模一样的吗?2、这些骨头的外形不同也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作用,你知道这些骨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吗?学生上台来制模型举例说。
四、认识骨的构造1、很多动物和人是一样的,身体里面也具有骨骼,你们在平时吃一些肉类的时候注意观察过吗?说说看。
2、出示一块鸡腿骨,你们见过这样的这样的动物骨头吗?你能猜到这是动物那个部分的吗?这种骨头在动物的身体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3、你们知道骨头的里面是什么吗?猜猜看。
4、学生解剖观察5、通过实验你看到了什么?6、你能给同学们来讲解一下吗?7、通过阅读课本第4页的知识,你发现有些骨头还有什么作用?限时性作业1.填一填(1)全身的骨头分为()、()、()、()四部分。
(2)人体的骨头共有()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
(3)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它能制造()。
2.判断题(1)骨骼是一个完整的骨架,一块或一群都不能称为骨骼。
()(2)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
()(3)我们感觉骨骼的主要办法是摸。
()3.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课题2、关节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关节的位置;•能够在固定关节的情况下发现关节的活动方式和一些作用;科学知识:•知道人体上一些关节的位置;•了解关节的多种活动方式;•知道可以用模型来表示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借助物体研究现象的意识;•愿意将各种关节活动进行比较;•愿意用建议模型来反映事物。
教学重难点能够在固定关节情况下发现关节的活动方式和一些作用教学准备木棍、夹板、胶带或绳子课前预习1.活动一下身体并在人体图上圈出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2.找找自己身上的关节,活动一下相连的两块骨头,体会一下这些关节活动的类型一样吗?3.用木棍将不同部位的关节相连的骨头固定起来,再做活动,有什么不便?从中你认为关节起了什么作用?4.仔细体会腿部和脚部关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人的身体内共有206块骨头组成,那么你知道这206块骨头是怎样组成一个整体的?2、骨头与骨头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叫做什么呢?二、认识关节功能7、动动你的身体,找一找你的身体中哪些地方有关节?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关节的?8、是不是在身体里面的所用的关节都可以活动呢?9、你能在书上第5页的图中把可以活动的关节用圆圈圈出来吗?10、如果没有了这些关节会怎么样呢?请同学来做一个小游戏(书本P5页)11、学生活动12、汇报:通过作这样的游戏你有什么体会?13、你能告诉大家关节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吗?14、运动一下你的各个关节,找一找这些关节它们的运动方式都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学生示范讲解)15、阅读课本第6页的资料。
10、此之外关节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来做一个小试验。
当你从高出跳下的时候,在落地的一瞬间哪些关节在活动?落地后身体是什么样的姿态?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腿部弯曲/关节在起缓冲的作用)限时性作业1.填空题(1)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
(2)人体关节有()和()的作用。
2.把关节的运动方式与关节的名称用线连起来。
肩关节屈伸膝关节旋转桡尺关节既能屈伸又能旋转指关节肘关节颌关节髋关节课题3、肌肉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能通过触摸体验肌肉的存在与质地;•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动模型;•能够按要求操作,感觉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能够通过观察图文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方法。
科学知识:•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一起工作的;•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一些肌肉运动;•知道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重量占人体的40%;•初步懂得人体运动的机体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获取认识需要进行时间的体会;•体会到模型在科学研究重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外表静止的物体其内部也在运动。
教学重难点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动模型;能够通过观察图文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方法教学准备木棍、木片、软管、气球皮课前预习1.摸摸自己的身体,了解肌肉的分布情况,哪里的肌肉较多?哪里的肌肉较少?2.弯曲胳膊,体会一下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3.查找资料,收集关于肌肉的更多知识。
4.制作一个手臂活动模型,并做一些相应的活动,进一步了解肌肉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身体是依靠骨骼支撑起来的,骨骼维持我们站立和运动?但是光靠骨骼,一个空骷髅架能不能运动起来呢?你认为为什么有了肌肉就能够让骨骼活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肌肉。
二、认识肌肉功能找一找,在你们身上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多,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少呢?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意识到经常运动的部位肌肉是比较多的)肌肉是如何来帮助骨骼进行运动的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模仿书本第7页的图作几个动作,再用手摸一摸各个部分的肌肉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完之后再阅读课本第8页。
(可结合录像)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能不能再活动记录上画出任再进行各种运动的时候,肌肉变硬的部分。
讨论:如果人在静止的状态下,肌肉是否工作,哪些肌肉仍在工作?三、制作手臂活动模型1、通过刚才的学习,请你根据手臂的结构制作一个模型来模拟手臂的能动。
2、出示材料,先请学生解释一下个部分材料用来表示什么部分。
3、学生制作。
4、学生展示,评价。
限时性作业1.填一填(1)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的参与。
(2)人体的各种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带动()()而实现的。
(3)人体肌肉共有()块,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
(4)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在一起工作,一个(),另一个就()2.我们来认识上臂的两块肌肉: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
反复做几次屈臂和伸臂动作,用手感觉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的变化。
屈臂时:伸臂时:课题4、骨骼、肌肉的保健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能够针对运动方式说出他们对身体的好处;•能够分析某一动作锻炼身体的部位与作用;•能够针对具体的运动分析如何保障安全。
科学知识:•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了解不同运动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知道不同动作锻炼不同的肌肉和关节;•知道摄入蛋白质和钙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懂得如何做到安全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体育运动和合理营养对骨骼肌肉的重要意义;•珍爱身体、热爱运动,加强锻炼;•主动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教学重难点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了解不同运动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教学准备课前预习1.了解一下小学生、成年人和老年人的骨骼各有什么特点?2.查阅资料了解经常体育锻炼对骨骼、肌肉有什么好处?进行体育锻炼应注意哪些事项?3.查阅资料了解一下哪些食物中蛋白质、钙的含量较高?经常食用哪些食物有利于骨骼、肌肉的健康。
教学过程一、导入平时你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你喜欢这项运动?二、认识锻炼的作用从你喜欢的运动说说运动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我们知道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锻炼身体,那么体育运动从哪些方面是我们变得更加强健呢?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阅读课本11页了解不同运动对人体的锻炼效果在做广播操的时候,每一节动作对我们身体的哪一关节和肌肉有作用?学生讨论,说明为了是肌肉和骨骼能保持正常的工作,我们需要多吃一些什么样的食物呢?哪些食物含有蛋白质和钙?在运动中如何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限时性作业1.填一填(1)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和()。
(2)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和()含量稿的食品。
2.选一选(1)做广播体操时,进行伸展肢体训练时主要是增加身体的()。
①体力②柔韧性③耐力④不能确定(2)进行体重训练时住要增加(),游泳训练时主要是增加()。
①体力②柔韧性③耐力④不能确定(3)人的肌肉在发生抽搐时,一般是由于人体中缺少()这种微量物质而引起的。
①钙②镁③锌④铁3.举例说明运动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好处?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鹤山乡中心小学桑胜国1、我们来养蚕教学目标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观察蚕卵和蚁蚕,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2、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3、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掌握养蚕的方法。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丝绸。
师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蚕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呢?你们想亲自养蚕,亲眼观察它吐丝,最后再亲手抽丝吗?”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出示蚕卵。
师:“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蚕卵)关于蚕你知道些什么?”2、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启发学生:“在宝宝出生前,妈妈会作好哪些准备?我们该怎样做蚕宝宝的妈妈呢?”(1)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2)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蚕宝宝也要呼吸;(3)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饲料不能太稀,否则蚕宝宝会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