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2课开花和结果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2课开花和结果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

第2课开花和结果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植物的生长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

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2、能持续观察并记录植物开花、结果及果实成熟的过程。

3、养成持续观察和记录植物变化的习惯。

二、重点

知道植物的生长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三、难点

养成持续观察和记录植物变化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花的图片

2、出示生活情境图:课本P4页图片,这是番茄花蕊吗?

3、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番茄植株,感受开花和结果的魅力吧!

4、板书课题: “2、开花和结果”

(二)讲授新课

1、活动1:开花了

(1) 图片出示-幅番茄图片呈现开花过程中的三种不同状态:

刚形成的绿色花蕾、萼片已展开的黄色花苞、盛开并露出花蕊的花朵。

(2) 任务: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观察番茄等植物的开花过程,描述花的各组成部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大小、颜色、形态等方面的变化)。

(3) 植物的花一-般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4) 用镊子轻轻掰开番茄花或其他植物花雄蕊,露出雌蕊部分。分别用棉签轻轻触碰雄蕊和雌蕊的顶端,记录你的发现。发现:柱头上有黏液、花药上有花粉。

2、活动2 结果了

(1) 植物开花后,雄蕊的花药裂开,成熟的花粉通过传粉过程传到雌蕊的柱头上,当花粉落在柱头上,受到柱头分泌物质的刺激后,花粉粒就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迅速伸长,沿着中空的花柱进入子房并到达胚珠。在胚珠逐渐发育成种子的同时,子房壁逐渐发育成果皮,果皮包裹着种子,形成果实。

(2) 植物结果的共同特点:果实在雌蕊部分形成、果实逐渐膨大、果皮颜色或形态会发生变化。

3、科学阅读:谁帮花儿来传粉

一朵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其中,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部分。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当雄蕊花药中的花粉成熟后传到雌蕊的柱头.上,植物

就完成了传粉过程。只有经过传粉后,雌蕊的子房才会发育成果实。

4、课堂小结

植物的生命周期大致经历了种子萌发成幼苗、植株生长和发育、开花、结果(形成种子)、死亡等过程。

5、板书: 2、开花和结果

开花了(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传粉

结果了(成熟的过程)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3课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

第13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声音”的第1课。本单元学习的都是与声音相关的科学知识,“声音是如何产

生的?”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所以本课要帮助学生建构单元的

核心概念“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是每个人都很熟悉的

事物,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很难说清楚的。

课文通过对模拟乐器发声(正向)及停止声音(反向)的现象进

行观察、分析,从而归纳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大多认识不多。主要原因是物体产生声音时的振动现象一般不是很显著,学生在生活中

也不会特意去注意这些现象。例如人们听音乐时,关注的主要是

旋律和节奏,很少去观察琴弦如何振动。但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

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只要实验

目的明确,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对比分析,是可以归

纳总结出实验现象的共同特征。物体的振动是一种怎样的运动形

式?学生的描述可能不是特别的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振动的特点,从而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个科学概念。

三、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2.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现象,并尝试进行描述。

3.能尝试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解释。

4.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乐于合作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归纳出物体发声现象的共同特点。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试管、小鼓、音叉、水槽、小喇叭。

学具准备:橡皮筋。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和驱动图。

问题:为什么吹、拉、弹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汇

报:学生讨论,汇报自己的观点。

思考:教师归纳引导,并提出思考问题,乐器发声部位在发声时有没有共同特点?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乐器发声的秘密

问题:古筝、排箫、鼓的发声部位是在哪里?下面哪些器材发声的部位与这几种乐器类似?

汇报:学生回答。

小结:橡皮筋类似古筝那样是靠弦发声的,试管类似排箫那样靠一端开放一端封闭的管子发声的,铁罐和鼓一样都是靠鼓面发声的。

任务:用橡皮筋、试管、铁罐代替古筝、排箫和鼓,分别让它们发出。声

音,观察发声时它们的变化,比较一下,这些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并记录,教师巡视。

(对于试管,学生可能没有观察到什么明显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试管本身似乎没有什么变化,那么试管里面有什么呢?学生理解了试管内的空气也可能是发出声音的物体后,指导学生放一小纸条在试管内,再去吹气让试管发声,并观察现象。)汇报:分组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归纳。小

结:橡皮筋、铁罐、空气都发生了振动。讨

论:振动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运动形式?

汇报:学生汇报自己的观点,描述振动的特点(快速、往复)。

小结: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橡皮筋、铁罐、试管内的空气,在发声时都有振动。由此,我们可否大胆推测,物体发声时都有振动的现象(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