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
- 格式:docx
- 大小:21.67 KB
- 文档页数:6
“爱的哲学”在冰心作品中的体现作者:郑敏华王雅琼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2期摘 ;要:“爱的哲学”,在作家冰心的作品中到处可见,感召和哺育了一个世纪的读者。
本文从“爱的哲学”的定义出发,详细介绍了冰心作品的特点,并进一步论述了“爱的哲学”在冰心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爱的哲学;冰心;体现[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01一、冰心介绍及“爱的哲学”1.冰心及其作品介绍冰心奶奶,原名谢婉莹,是20世纪文坛祖母,出生于福建长乐。
自幼熟读名著,大学弃医学文,在五四运动走上了写作道路。
冰心,不仅是读者心爱的作家,她还是社会活动家、翻译家等。
这位“世纪老人”,从小就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受到正面开明的教育。
其代表作有《超人》《寄小读者》《两个家庭》《小桔灯》,这些作品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2.“爱的哲学”的定义“爱的哲学”主要阐述了爱的定义,解释爱的类别用,论证爱的科学依据,爱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阐述爱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冰心的作品,就是用简明、流畅、朴实的语言,去阐述对母亲、对儿童、对大自然的爱。
冰心,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提倡“爱的哲学”。
冰心奶奶用自己的对人生感知与理解,用对人类的爱心,抚慰那些世事沧桑中受到伤害的人们,用超卓的哲理慰藉世人心灵的寂寞,用心灵的爱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试图达到人类生命的极境。
二、“爱的哲学”在冰心作品的体现(一)从体裁上看1.散文中的“爱”许多读者都认为冰心的散文很美,是因为她散文充满爱。
通信散文《寄小读者》向读者宣扬了爱的伟大,教育小读者学会爱自然、爱母亲。
在文章的四版自序中说过“这书中的对象是我挚爱恩慈的母亲。
”可知,冰心在散文中歌颂母爱的成分非常大。
再看散文名篇《南归》,这作品是冰心在母亲离开人世一年后所创作的,冰心运用了“痛定思痛”的创作写法,将母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第一篇: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指导老师:朱洁学员:张美兰摘要: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她的诗歌、小说和散文等创作,都十分具有开拓性。
在其作品中她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礼赞自然。
本文将着重论述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具体内容及在其作品中的创作体现,并结合社会现实对“爱的哲学”的意义和影响作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冰心散文爱的哲学母爱童真大自然提起冰心,我们总会想到那位用爱和真情赞美母爱、童心与大自然,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
她总是以温柔细腻的笔调、纯洁率真的思想和清丽委婉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风格。
冰心的创作文体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但她比较喜欢运用的体裁还是散文。
她曾在《关于散文》一文中说到:“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
冰心散文创作开始于“五四”时期,“五四”是一个新旧思想激烈斗争的时期,冰心在“五四”革命文学浪潮的推动下,结合自己民族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土壤,同时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养分,并在这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旧文学的崭新的文学体式。
其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对旧文学的重大突破。
可以说,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先驱者,用白话创作的叙事抒情散文,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观念,显示了现当代散文的创作成绩。
冰心作品给我们呈现的是新旧文化交替时期中国知识女性向往现代文明的真我形象,它不同于封建时代的闺阁文学封闭纤弱。
她的散文的审美方式以心为文,交织古今,融会中外。
从她于1919年8月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之后,就开始了散文写作。
她的散文创作数量近140万字,代表作有《笑》、《往事(一)》、《到青龙桥去》、《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等,还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等。
冰心的散文创作长达七十多年,跨越了几个历史时期,其创作可划分为早期(“五四”时期)、中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晚期(建国以后)三个阶段,创作风格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论冰心诗歌中爱的哲学摘要: 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最为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她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凸显了人类永恒的主题——爱,不论是她的散文、小说还是最后的现代诗歌,都留有对“爱”这一主题的讴歌和颂扬。
冰心诗歌自成一派,极有特色。
她的诗歌创作中,对于“爱”的阐释有着无穷的魅力,本文主要通过对冰心的诗歌加以研究,侧重分析其中关于爱的思考和感悟,唤起人们心中的真情和博爱。
关键词:爱、哲学、现代诗歌目录引言 (3)一、冰心诗歌中“爱”的呈现方式和思考 (3)(一)女性意识 (3)(二)歌颂母爱 (5)(三)追忆童年 (6)(四)理想追求 (7)二、冰心诗歌中爱的哲学形成原因 (7)(一)童年经历 (7)(二)后期教育 (9)三、冰心诗歌中爱的哲学的影响 (9)(一)争论 (9)(二)意义和影响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引言作为“小诗”流派的代表人物,冰心的诗歌清新脱俗,语言隽永,有着很高对阅读价值和探究价值。
她为新文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这篇论文主要从冰心诗歌爱的呈现方式和思考方向入手,深度剖析冰心诗歌中关于爱的哲学带来的影响,来进一步达到对冰心诗歌研究思考的目的。
一、冰心诗歌中“爱”的呈现方式和思考(一)女性意识冰心在爱的呈现形式第一表现在她独特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女性思想,她认为女性是给予、贡献、慈爱、宁静的,代表真正意义的真善美。
冰心的文章不仅仅代表真善美,更多的是蕴含“爱的哲学”。
从1919年开始,她的文章大都是对地球、母性的孩子的歌颂和赞美,大约1/3的文章是歌颂母爱的。
沈从文曾经这样描述冰心:“她描绘的爱,是抽离情欲,是母爱的包容,是孩子的童真,有着基本的道德理念,对和平的追求和热爱。
”虽然冰心表达的“爱的哲学”历来一直存在不同见解,但是它实质是积极向上的,一直处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
如果母性是人类的品格的开端,那“爱的哲学”对人类的发展激进步具有极大意义。
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
冰心的文学创作是多面的,小说、诗歌、散文,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尤其是散文。
而贯串于她的文学创作的,是“爱”的哲学。
冰心的“爱”的哲学,其内容包括母爱、童真、爱自然、爱祖国。
母爱、童真、大自然三者以母爱为中心而有内在联系。
童真是母爱的自然延伸,爱大自然与母爱也一脉相承。
冰心的爱国主义也和母爱、亲友之爱,对祖国河山之爱密切相联。
“爱”的哲学是冰心文学创作的基本思想内容。
(1)冰心文学创作中的“爱”的哲学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以及加强作品诗情的作用。
散文集《寄小读者》,是书信体儿童文学作品,写了作者赴美途中及在美国的生活。
“爱”是她散文集的主要内容:父母之爱、兄弟亲人之爱,小朋友的爱等。
在一切的“爱”中,母爱占着中心。
冰心的“爱”的哲学的道德感情力量应充分肯定,在艺术上也使她独树一帜。
(2)冰心的“爱”的哲学也有局限、不足。
对于黑暗残酷的现实,“爱”的哲学显得苍白无力。
“爱”的哲学并非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药。
冰心爱的哲学论文推荐文章周国平幸福的哲学读后感热度:哲学论文素材内容热度:管理哲学期末论文热度:优秀王阳明哲学论文热度: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热度:冰心的创作以“爱的哲学”为佳境,形成了文学史上受到一致好评的“冰心体”。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冰心爱的哲学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冰心爱的哲学论文篇一论冰心的“爱的哲学”冰心的创作以“爱的哲学”为佳境,形成了文学史上受到一致好评的“冰心体”:她以少女般的清纯眼光看世界,用行云流水似的文字与亲切的温柔为语调,倾诉对童心、母爱与自然的一片衷情,挚情相伴着哲思,婉丽糅合着清愁,其清澄淡雅之美打动了无数儿童与成人。
本文将对“爱的哲学”的产生极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冰心“爱的哲学”的产生首先,冰心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0月5日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城内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这个海军军官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她的祖父谢子修是一位私塾先生,其手书的“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的对联,足以道出这个家庭的宗教文化氛围。
冰心的母亲一心向佛,与世无争,这对早年冰心的“爱的哲学”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她的成长经历里面,她深受____的影响,而基督____博爱”精神对她本人的“爱的哲学”的产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她生活了若干年的福州,基督____响十分巨大,几乎涉及到福州慈善事业的方方面面。
这种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
福州是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福州,基督____公会、卫理公会、公理会都很早就开始在福州传教,并建立了十余座教堂,开设了两所神学院和近十所公校,还创办了几所教会医院和一所基督____孤儿院。
她的家庭环境本身与基督____一定联系,二伯父在一所教会学校(福州英华书院)教书,书院里的男女教师都是传教士,曾来家中做客。
冰心出生时,父亲请教会医院里的女医生来接生,她记得美国女医生来给她弟弟们接生并在他们满月时来探望的情景,冰心说“父母对她们的印象很好”。
冰心与基督教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摘要:冰心一生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青少年时期是冰心受基督教影响最强的时期,基督教对冰心人格的形成、“爱的哲学”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
冰心最大限度的将她的“爱的哲学”及其女性意识这一丰富的思想内容完美地融入到她的创作中。
“爱的哲学”是冰心创作的核心,而母爱又是冰心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冰心基督教爱的哲学母爱在人才济济的五四文坛上,冰心的地位不容忽视。
她在小说、散文、诗歌等领域有着很高的成就。
她怀着一颗纯真的爱心,以博大的情怀营造一个超然尘世的爱的乐园。
冰心有这样一句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必须有爱。
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真爱,爱的最贵品质就是博爱,人世间除了梦想不可或缺以外就是爱了。
”这也是她一生所坚持的信念。
“永远的爱心”融入冰心创作的始终。
有人评论她说:“她是一个和爱与同情、善良与纯洁紧密相联的世纪伟人。
”冰心宣扬“爱的哲学”是与她的家庭环境、所受教育、个人经历及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泰戈尔的作品分不开的。
其中对她“爱的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应该是她在教会学校所接受的基督教义。
教会学校对冰心思想的形成、性格的发展以及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很大影响。
冰心在五四时期借助于她的作品向人们深刻的展示了她的爱的哲学以及包孕其中的一种特有的女性意识。
冰心爱的哲学包括对母亲对儿童的爱,对自然的爱,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而这其中涉及母亲的占绝大多数。
冰心在五四时期就开始持一种女性主体意识来创作。
她在创作中自豪的将女性的价值推向巅峰,视母性为授予牺牲、仁爱和温柔,认为女人是真善美的化身。
那么母亲就更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
女人的力量在于用爱温柔了整个世界。
后来冰心在《关于女人》的后记中这样写道:“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发扬母爱是人类的光芒,缺失母爱是人类的不幸。
母爱寓居于人类之爱中,女性意识寓居于人类意识之间,浑然一体,冰心的爱的哲学和母爱文学究其根本是人性的表现,冰心的“爱的哲学”是她对人类最真诚的奉献,她在现代文学史上开创了母爱文学,母性是她的创作之源,人格之源。
论冰心诗歌“爱的哲学”的思想【摘要】冰心是中国诗歌史上“小诗”运动的代表人物,她创作的小诗主要讴歌“爱的哲学”。
母爱、童真、自然是冰心诗歌“爱的哲学”的三大主题。
《繁星》、《春水》是其代表诗集。
两部诗集中“爱”的魅力让人们从中感受到母爱、童真和自然带来的无限真情和博爱。
【关键词】冰心繁星春水爱的哲学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后人将这种句式短小而内涵深远的诗称为“小诗”。
这两部诗集的内容,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1)收集在一起,只是一些“小杂感”。
这些“零碎的思想”表达了诗人独特的“爱的哲学”。
讴歌母爱、追怀童真和礼赞自然是冰心诗歌“爱的哲学”的三大主题。
在这三大主题中,诗人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把自己探索人生时的心灵感触,用饱含哲理的语言,以小诗的形式抒写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母爱的颂扬,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
总的来说,冰心诗歌“爱的哲学”主要体现在母爱、童真、自然中。
一、讴歌母爱母爱,是人类自古以来一个恒古不变的主题,是我们心中一种博大、深沉的爱。
在冰心作品中,母爱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她大多吟咏母爱。
现在,让我们跟随冰心一起去叙述母爱、读懂母爱、升华母爱。
(一)在细腻与缠绵的诗句中叙述母爱“母爱”承载了诗人细腻的感情,构筑了诗人丰富独特的情感世界。
冰心曾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一文中表达了自己与母亲的真切情感。
她在文中这样写道:“假如我走至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变更了,在走出到面前,世界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的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2)她对母爱这种细腻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柔美和温情,给我们心中注入一股温暖的溪流。
“爱的哲学”在冰心作品中的体现第一篇:“爱的哲学”在冰心作品中的体现摘要:“爱的哲学”,在作家冰心的作品中到处可见,感召和哺育了一个世纪的读者。
本文从“爱的哲学”的定义出发,详细介绍了冰心作品的特点,并进一步论述了“爱的哲学”在冰心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爱的哲学;冰心;体现[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01一、冰心介绍及“爱的哲学”1.冰心及其作品介绍冰心奶奶,原名谢婉莹,是20世纪文坛祖母,出生于福建长乐。
自幼熟读名著,大学弃医学文,在五四运动走上了写作道路。
冰心,不仅是读者心爱的作家,她还是社会活动家、翻译家等。
这位“世纪老人”,从小就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受到正面开明的教育。
其代表作有《超人》《寄小读者》《两个家庭》《小桔灯》,这些作品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2.“爱的哲学”的定义“爱的哲学”主要阐述了爱的定义,解释爱的类别用,论证爱的科学依据,爱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阐述爱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冰心的作品,就是用简明、流畅、朴实的语言,去阐述对母亲、对儿童、对大自然的爱。
冰心,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提倡“爱的哲学”。
冰心奶奶用自己的对人生感知与理解,用对人类的爱心,抚慰那些世事沧桑中受到伤害的人们,用超卓的哲理慰藉世人心灵的寂寞,用心灵的爱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试图达到人类生命的极境。
二、“爱的哲学”在冰心作品的体现(一)从体裁上看1.散文中的“爱”许多读者都认为冰心的散文很美,是因为她散文充满爱。
通信散文《寄小读者》向读者宣扬了爱的伟大,教育小读者学会爱自然、爱母亲。
在文章的四版自序中说过“这书中的对象是我挚爱恩慈的母亲。
”可知,冰心在散文中歌颂母爱的成分非常大。
再看散文名篇《南归》,这作品是冰心在母亲离开人世一年后所创作的,冰心运用了“痛定思痛”的创作写法,将母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文章的前面内容,几乎每个字每个词都为母亲生病担忧和焦虑。
浅论冰心“爱的哲学”中的母爱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感悟。
在她的“爱的哲学”中,母爱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围绕冰心“爱的哲学”中的母爱展开,探讨母爱的内涵、表现方式以及意义,以期更好地理解冰心的文学世界和思想体系。
冰心在她的“爱的哲学”中,对母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她认为,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它涵盖了包容、关怀和奉献。
在家庭中,母爱是维系亲情的纽带,是温暖心灵的港湾。
冰心笔下的母亲形象,往往是慈爱、贤淑、坚韧的,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
例如,在《寄小读者》中,冰心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关爱,让读者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在文学领域中,母爱是冰心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她通过不同的作品和人物形象,展示了母爱的多元性和普遍性。
在小说《猫猫神和喇叭花》中,母亲的形象是慈祥而勇敢的,她为了孩子的幸福而付出一切;在散文《青春的赞歌》中,冰心则以细腻的笔法描写了母亲对子女成长的期盼与付出。
这些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充分展现了母爱的魅力,也使得冰心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冰心“爱的哲学”中的母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从社会角度来看,母爱是家庭和社会的基石,它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也促进了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冰心在她的作品中,通过刻画母亲的形象和母爱的伟大,激发了人们对家庭、社会和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这种向往与追求,使得人们更加珍视亲情、友情和爱情,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
母爱在冰心的“爱的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通过不同的作品和人物形象展示了母爱的内涵、表现方式和意义。
这些作品不仅富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还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更加和珍视母爱,让它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支撑。
我们还应进一步研究冰心的“爱的哲学”中的其他元素,发掘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冰心爱的哲学的名词解释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翻译家,被誉为“诗坛才女”和“革命文学家”。
她的文学作品充满深情和思考,与她美丽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
冰心对于爱的哲学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其名词进行解释。
1. 爱:爱是冰心思想体系中的基石,代表着人类之间最深沉的情感和最纯粹的情感表达。
爱是一种无私奉献,可以是对他人、生活、事业的热爱,也可以是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温柔呵护。
冰心的爱是来自于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她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这种爱传递给读者,为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2. 平等:冰心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无论是在个人关系中还是在社会中。
平等不仅仅是面对面的交流,更是一种思想和态度的尊重。
在冰心的眼中,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不论他们的性别、种族、国籍、社会地位等等。
平等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
3. 自由:冰心对自由的追求体现在她的行动和思想中。
她倡导每个人都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权利,不受限制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自由是一种人生追求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心的解放。
冰心坚信只有通过自由的思想和行动,人们才能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并给予爱和希望于他人。
4. 奉献:冰心的奉献精神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她用自己的文字传递爱与温暖,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奉献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表达了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和贡献。
冰心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和行为告诉我们,奉献可以点燃他人内心的希望,让人们在绝望中找到力量。
5. 和谐:冰心认为和谐是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
她鼓励人们与自然相和谐相处,关注环境保护,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同时,她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通过互相尊重、理解和倾听,创造和谐而美好的社会。
和谐是一种内外交融的状态,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与共生。
6. 人性:冰心坚信人性的光辉和美好。
她对人性的理解深刻而宽广,相信每个人都有善良、宽容、勇敢和智慧的一面。
【读书笔记大全】《超人》读书笔记??如何评价冰心的“爱的哲学”?一、冰心“爱的哲学”的定义第一,这是冰心所特有的、源于她本人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的哲学。
第二,这一哲学强调自然与母爱的伟大,并认为它们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一个“爱”是博爱。
第三,这一哲学见于她的“问题小说”(《超人》)、哲理诗(《繁星?春水》)、散文(《寄小读者》),较常出现于她的文学作品中。
二、冰心“爱的哲学”的特点第一,含有浪漫主义情感特点。
在“文学研究会”中,现实主义作家与作品较为常见,但冰心的作品却很明显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即对于现实的问题抱有乐观的态度,对于一般的困难视而不见或高度自信,同时在人性的角度的挖掘也远远不够。
“爱的哲学”是一种赞美,因此是乐观的,也就带有浪漫的色彩了。
第二,持续性强,较为持久。
在冰心的一生中,她都坚持了这一哲学。
而同是一开始写“问题小说”的叶绍钧,后来就转变为写实主义了。
第三,在各类作品中的表现:小说强调暴露问题却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诗歌篇幅较短、具有哲理;散文抒情性强。
三、冰心“爱的哲学”的作用第一,指导了她在文学创作上工作。
在文学创作上,冰心一直坚持这一世界观方法论,促使她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第二,为当时迷茫的青少年指引了方向。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青少年依旧较迷茫,冰心通过“爱的哲学”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爱、对未来的希望。
第三,“爱的哲学”促进了新的文学思想类型的开创。
强调爱与自然的哲学思想指引了冰心及其他一些作者的创作,开创了新的流派。
四、冰心“爱的哲学”的缺陷前面提到,冰心的“爱的哲学”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然而这种乐观具有盲目性,换言之,冰心只能肯定自然与母爱的伟大能解决社会上的问题,却无法指出具体的方法。
因此,她所写的“问题小说”暴露了人与人之间和现实社会的具体问题,却在“具体如何解决”的回答上有些心虚。
这一点在《超人》上颇为明显,主人公的“强行洗白”让人感到有些莫名。
忧愁、温柔与“爱的哲学”:冰心的文学创作作者:尼卡来源:《大学·思政教研》2021年第05期文学理想:“爱的哲学”“爱的哲学”是冰心文学书写的灵魂,是渗透于其作品的文学精神。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冰心的至理名言,也是她终其一生信守的信念。
在作品中,她以对人类进行“爱”的启蒙,让芸芸众生在纷乱世事中获得一片宁静为己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平凡之人的高远理想和追求。
冰心的作品大都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题材,大多涉及对母亲、对儿童、对兄弟、对家乡故国的爱。
以冰心的生活经历来看,这些素材和经验,本身就带有一种“温柔”的性质。
即使是她早期创作的问题小说,虽然不可避免地触及了社会矛盾,但冰心对这些矛盾依旧抱着调和的态度,怀着改良主义的心情在创作,因此这类作品依旧是“温柔”的。
例如,冰心的代表作《超人》,也是她宣传“爱的哲学”的力作,讲述了冷心腸的青年何彬几乎与公事以外的人没有任何交际,什么都不爱,后来在深夜被一个孩子凄惨的呻吟声所困扰,便出钱给他看病,最后被病人“爱”的行为感化,从此改变了人生虚无的看法。
同时,在冰心的诗歌作品中,常常笼罩着浓厚的抒情氛围,带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
譬如她笔下的“繁星”“花儿”“石子”“风”“大海”等自然景观,都带有宗教的性灵和爱的生命气息。
她真切地认为,爱是人的本性,是人类欲望的自然发展,是人类进步、社会前进、世界发展的原动力,于是她在《繁星》中写道:“人类呵!相爱罢,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
”在散文创作中,冰心的文学母题依旧是“爱”,代表作有《往事》《寄小读者》《山中杂记》等。
以《寄小读者》为例,这是1923年至1926年冰心留美期间为《晨报副镌》的“儿童世界”专栏所写的一系列通讯文章。
在远游的海轮上,在异域的学校里,在山中的病床上,冰心始终记挂着对小朋友的许诺,向他们描绘旅途的风光、旧时堆雪人的梦境,回忆自己在母亲身边的往事,抒写自己读书、生活中的感思……她的那颗一直存在的爱心,使她与小读者声气相投,也使她的儿童文学在中国文坛上拥有独特的魅力。
题目:从《寄小读者》看冰心“爱的哲学”从《寄小读者》看冰心“爱的哲学”摘要:冰心的散文清丽、文字典雅、思想纯洁、题材广泛,意境高远,特别是她的通讯散文集《寄小读者》一直以浓郁动人的抒情色彩吸引着广大读者。
本文主要抓住《寄小读者》中冰心所表现出来的爱进行分析和阐述,从深浓、无私、崇高地母爱,纯朴、天真、活泼的童真,诗画同工、物我相生的自然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留美生活的侧影,游子灵魂的心图,听到了一曲绵长深情的歌,那是对祖国对母亲的恋歌,对童心对自然美的赞歌,更是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的颂歌。
关键词:冰心;《寄小读者》;母爱;童真;自然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出众的著名作家。
她的纯洁典雅、优美细腻的散文,在中国文坛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冰心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她也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
《寄小读者》是冰心的早期散文。
冰心自己也是偏爱《寄小读者》的。
在《寄小读者》第四版自序中她曾这样写道:“假如文学的创作,是由不可遏抑的灵感,则我的作品中,只有这一本是最自由,最不思索的了。
”这篇通讯散文集共二十九篇,写于作者赴美留学的 1923 到 1926 年间。
她以丰富的知识,纯朴的情感,新颖的形式,清丽的语言向国内小读者生动的报告了旅途的新奇见闻,娓娓地叙述了异国的景观民俗,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怀。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小读者的审美情趣,而且也赢得了不少成人读者的喜欢。
直至今天,再一次捧读这部饮誉文坛的作品时,我们仍为其给我们设置的无比广阔的文化空间、情感空间和艺术空间而激动不已,我们的心灵在这些空间中也得到了真善美的陶冶,对人生、生活的认识和思考也变的深刻,从而有助于把握人生和生命的真谛。
1.冰心笔下的母爱是深浓、无私、崇高的母爱是冰心“爱的哲学”的基石,是对人生和世界的一种理解和把握。
[1]现代女作家也有很多赞美母亲的。
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
指导老师:朱洁学员:张美兰
摘要: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她的诗歌、小说和散文等创作,都十分具有开拓性。
在其作品中她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礼赞自然。
本文将着重论述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具体内容及在其作品中的创作体现,并结合社会现实对“爱的哲学”的意义和影响作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冰心散文爱的哲学母爱童真大自然
提起冰心,我们总会想到那位用爱和真情赞美母爱、童心与大自然,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
她总是以温柔细腻的笔调、纯洁率真的思想和清丽委婉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风格。
冰心的创作文体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但她比较喜欢运用的体裁还是散文。
她曾在《关于散文》一文中说到:“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
冰心散文创作开始于“五四”时期,“五四”是一个新旧思想激烈斗争的时期,冰心在“五四”革命文学浪潮的推动下,结合自己民族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土壤,同时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养分,并在这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旧文学的崭新的文学体式。
其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对旧文学的重大突破。
可以说,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先驱者,用白话创作的叙事抒情散文,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观念,显示了现当代散文的创作成绩。
冰心作品给我们呈现的是新旧文化交替时期中国知识女性向往现代文明的真我形象,它不同于封建时代的闺阁文学封闭纤弱。
她的散文的审美方式以心为文,交织古今,融会中外。
从她于1919年8月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之后,就开始了散文写作。
她的散文创作数量近140万字,代表作有《笑》、《往事(一)》、《到青龙桥去》、《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等,还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等。
冰心的散文创作长达七十多年,跨越了几个历史时期,其创作可划分为早期(“五四”时期)、中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晚期(建国以后)三个阶段,创作风格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早期以“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笔调,运用委婉含蓄的手法,清新秀丽的语言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曾被人赞誉为“冰心体”;中期随着生活的转折变化,一改前期婉转、清丽、典雅的艺术风格,代之以苍劲、明快、幽默和刚健的风格;晚期的创作风格随着时代与自身气质的变化也相应的产生了变化,前期是温柔伤感的情调,中后期则呈现出清朗秀逸的风貌。
在冰心七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有许多优美的散文篇章,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母爱、童心、自然美的成功描写,这也就形成了她独特的“爱的哲学”的具体内容。
正如秦牧所说:“她望着繁星,对着大海,赞美自然、讴歌母爱、爱慕善良,探索真理。
在夜气如磐、大地沉沉的当时,她告诉人们要追求真善美,憎恨假恶丑,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
”说到“爱的哲学”,大家自然就会想到伟大诗人泰戈尔,他对冰心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是“爱的哲学”的创始者。
徐志摩曾经评价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特别是在散文创作方面,冰心更是汲取了其思想的精华,并结合自己对人生的感知和理解,对于爱的独特的心灵感受,给予“爱的哲学”注入新的生命,从而形成了她的别具一格的“爱的哲学”。
一、爱的哲学的具体表现
冰心一生都信奉“爱”能引导人们向善向美。
母爱、童真、大自然,这三者构成了她爱的世界。
她赞美母爱,曾深情地说,“这样浓深,这般沉挚,开天辟地的爱情啊!愿天下一切有知,都来颂赞!”她觉得母爱可以引导人类走向新的文明,靠着它,便能建造一个“个个自由、个个平等”的世界;她赞美童真,描绘儿童稚气娇憨的情态,欣赏他们的智慧聪颖。
她觉得
大人的世界充满互相残杀、争权夺利,而儿童的世界是纯真无邪、互爱互怜的;同样,冰心倾心自然也表现了一种追寻,希望在自然的清新里,平息人间的恶斗,融化人类的怨嗔。
为此,她常常徜徉于大自然,流连忘返,与大海为友,与湖泊作伴。
春风、秋云、碎雪、微雨、明月、星晨,无不倾注她美好的情思和善良的祝愿。
她对人类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她希望人们真挚地去爱、去共同创造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
1、无私的母爱
冰心“爱的哲学”的核心内容是母爱,在她的笔下,母爱是圣洁博大的,是她精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她心里永恒的话语。
在《寄小读者》中可以体会出她的这种“爱的哲学”。
例如其中的通讯十,作者对母爱给予了非常高的赞扬,文中指出:“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同在你头发上的两根发丝,也不能一般长短。
……只有普天下母亲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
”冰心说:“母亲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事物毁灭而变更”,“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女儿,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寄小读者》通讯十),热情地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宽厚。
又如在《往事(一)》第七篇中,她借助荷叶与红莲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唱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母爱之歌。
文章中写道:“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在冰心的眼中,母爱是无私的,是战胜一切邪恶的力量。
《超人》就是冰心传达爱的哲学的重要篇章,文中通过一个叫禄儿的孩子向世界告知了自己爱的哲学。
公寓里的何彬是一个性格冷漠的青年,他认为“爱和怜悯都是恶”。
而公寓里的小杂工禄儿的生病呻吟打动了何彬,他拿出十块钱让禄儿去治病。
禄儿感激他,由此联想到慈母之爱,得出“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的结论,何彬也因此悟出一个新的人生观“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
冷心肠的何彬因为母爱的回忆而重新唤起对生活的热情,其中母爱的温暖便是作者冰心转奉给世界的母性关怀,全天下的子女都应该受到这种母爱的恩惠。
正是因为冰心这种对于母爱的无限夸大,并竭力鼓吹爱世上所有的母亲和所有的儿子,不分阶级地爱一切人也是爱的哲学的局限性所在。
再如她出版于1931 年的散文名篇《南归》,是作者在丧母一年半后所作的思念母亲的杰作。
作者采用“痛定思痛”的写法,完全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文笔极为哀婉凄绝,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这篇散文中,前半部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她唯恐失去母爱的惶恐、竭力延续母爱的焦虑,把作者服侍母病过程中内心的煎熬和情绪的复杂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真意切。
后半部分则痛述了失去母爱的无限悲恸,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完了,过去这一生中这一段慈爱,一段恩情,从此告了结束。
从此宇宙中有补不尽的缺憾,心灵上有填不满的空虚。
”“窗外是苦雨,窗内是孤灯。
写至此觉得四顾彷徨,一片无告的心,没处安放!”字字发自肺腑,浸透着无法排解的忧伤、痛失母爱的悲痛及无助。
其实,冰心的母爱哲学并不仅仅是安慰那些受伤的心灵,而是把他们从现实带入哲学的世界,在母爱的哲学里受到灵魂的问籍,从而获得新的认知。
2、纯洁的童心
冰心散文中的另一个重点是描写歌颂童心童真。
就像对母爱的歌唱一样,冰心对童心的歌唱也有多层面的内涵。
其中既有对自我童心的关照,也有对儿童本真世界的理解关怀,还有借童心来慰籍成人世界的内容。
她认为:“给儿童写作,对象虽小,而意义却不小,因为,儿童是大树的幼芽,为儿童服务的作品,必须激发他们高尚美好的情操,而描写的又必须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关心,而能够理解、接受的事情。
”
在冰心的许多篇章中,儿童被描绘为天使,是“爱的哲学”里的天使,传达的是冰心本人的思想。
她的散文《笑》就表达了这种从天使到儿童的转化过程:“凭窗站了一会,微微的觉得凉意浸入。
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