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88.55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综合练习(道路规划部分)

一、 填空题

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支路四类。

2、 交通岛有方向岛 、分隔岛 、中心岛 和安全岛 四种形式。

3、 简单平面交叉口解决左转的三种方式是: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实行交通

管制、变左转为右。(不确定)

4、 交叉 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安全的影响最大, 合流 冲突点次之,

分流 冲突点最小。

4、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速度的2倍。

5、无信号灯控制的十字交叉口冲突点有16个。

6、车头间距是指同方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车头时距是指同方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两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7、为保证十字交叉口排水,至少要保证有 一 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

8、当相交道路纵坡都为零时,可将交叉口中心的设计标高 稍微抬高一些,或者将相交道路的街沟设计成 锯齿形 。

9、匝道包括三个部分:离开原线的驶出道口、匝道经行的路段、汇入另 一路线的驶入道口。

10、当主、次干路相交时,可将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设计成 长 圆形,,以利于主干路的通畅。

11、环形交叉口的机动车道 一般需设 1条右转车道, 1条绕行车道和 1条交织车道,当交织段较长>60m 时,可设 2 条交织车道。

13、道路平曲线要素有直线 、圆曲线 和缓和曲线 。

14、道路的圆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分别是切线长T=Rtan ⎪⎭

⎫ ⎝⎛2a 、 外距E=R ⎪⎭⎫ ⎝⎛

-12sec a 、弧长L=Ra 180π、半径R=Tcot ⎪⎭

⎫ ⎝⎛2a 。

15、设置凸形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视线视距的要求;设置凹形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缓和汽车的颠簸和震动和满足视距的要求。

16、在道路弯道上设置平曲线时,因受地形地物所限,半径不能加大,若车速增加,则横向力系数也增加,使乘客感到不舒服,此值一般取0.1-0.16。

17、一般而言,城市道路的路面由面层、基层和垫层等三个结构层构成。

18、交叉口竖向规划时,根据相交道路的纵坡的方向不同,可以归纳为位于凸地顶部交叉口、位于凹地顶部的交叉口、位于倾斜的分水线(山脊线)的交叉口、位于山谷线上交叉口、位于斜坡上交叉口、位于鞍部的交叉口六种基本形式。

19、机动车停车场设计中,车辆的停发方式按其与通道的关系可分为前进停车,前进发车、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后退停车,前进发车三种类型。

20、路拱的基本形式有抛物线型路拱、直线型路拱、折线型路拱、单坡。

21、支路可不设路缘带,但应保证25 cm的侧向净宽。

22、设计车速大于50 km/h时,城市道路宜设中央分隔带及机非分隔

23、设计车速小于40km/h时,城市道路的缓和曲线可用直线代替。

24、一般情况下,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车速应按各级道路设计车速的0.5-0.7倍取值,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

25、一般竖曲线半径应按100的整数倍取设计值。

26、为保证汽车在转弯时不侵占相邻车道,凡小于250m半径的曲线路段均应在内侧加宽。

27、驾驶员的视觉判断能力与车速密切相关,车速越高,其注视前方越远。

28、城市道路用地面积一般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对规划人口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

29、当道路条件一样时,通常将会车视距简化为停车视距的2 倍计算。

30、道路的设计年限包括交通量设计年限和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前者是指设计年限内期望不发生拥挤或者堵塞;后者是指设计年限内期望不发生路面结构的破坏)。

31、绿化带可分为行道树绿带、分隔带绿地和街边绿地,总断面宽度一般占道路总宽度的__15_%-__30_%。

32、在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支路网密度应达到一般规定数值的2

倍。

33、停车场距离道路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应右转出入车道;出入口应距离交叉口、桥隧坡道停起止线80m以外。

34、公共加油站路的基本布置形式有路口式、路段式。

35、道路的纵坡<0.3%时,需设置锯齿形街沟,以保证街沟的坡度。

36、规范规定,城市人口人均占用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 —15 m2/人。

37、道路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内容包括:技术性能评价、经济效益评价和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38、居住区在城市交通性干道上的出口,设置间距≮150 m ,与道路交角≮75 度。

39、分隔带常与绿化带结合布置。通常分隔带的宽度为1.5~2.5m,除为远期发展预留备用地之外,一般城市道路分隔带宽度不宜大于4__~_6__m,不宜小于__2__m。

40、通常在相同条件下,交叉口路口的通行能力要低于路段的通行能力,约为路段的40%左右。

41、当人行横道的长度大于15 m或单向机动车道数超过3条时,需要考虑在道路中央设置安全岛。

42、交叉口展宽后,每条车道的宽度可以缩至 3 m,小型车专用的车道可缩至2.75m。

43、交织角是检验车辆在环道上交织行驶的便利程度和安全状况的指标,一般限制在200~300为宜,最大不超过400。

44、一般雨水进水口的间距约为30~60m。

45、城市道路灯具根据用途可分为功能性灯具和装饰性灯具两类。

46、停车设施的交通流线组织应尽可能遵循单向行驶路线的原则,避免车流相互交叉,并应配备醒目的指路标志。

二、名词解释

1、会车视距

当往返车辆行驶于同一车道相遇而无法错让时,双方均需制动停车以保证

安全。这时所需最短距离即为会车视距。包括:①双方汽车反应时间内的行驶距离;②双方汽车制动后的行驶距离;③完全停止后的最小安全距离。通常将会车视距简化为停车视距的2倍计算。

2、交叉口绿信比

交叉口红绿灯在一个周期内显示的绿灯时间与周期长的百分比。

3、视距三角形

为保证交叉口的行车安全,需要让驾驶人员进入交叉口的前一段距离内看清驶来交会的车辆,两车各自的停车视距和视线就组成了交叉口视距限界(或称视距三角形,是确定交叉口转角红线的必要条件)。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和相交道路最靠近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此限界内要清除1.2m高的障碍物。

4、道路服务水平

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通行能力之比综合反映道路的服务质量。

5、交织、交织长度

交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行。

交织长度:可以使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在环道上互换一次车道,完成一次交织,在这个交织时间内车辆行驶的长度。

7、渠化设计

运用标线、标志和实体设施(如交通岛)以及局部展宽出口端等措施对交通流作分流和导流设计,以减少、消除交叉口各向交通流向的相互干扰。设计内容包括:车道功能划分、导向标志和导向岛等。

8、城市道路等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