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首届“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揭晓

本报讯记者徐秀丽报道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评选活动,从本届起改为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活动,并在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首次冠名“紫禁城杯”。经过推荐申报、专家初评、读者投票,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日前结束,《中国文物事业60年》等10种图书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故宫问学》等8种图书荣获年度单项最佳,《佛教美术全集》等24种图书被评为年度优秀图书。(评选结果见后)

首届“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活动,从2009年12月30日《中国文物报》发布有关通知后启动。根据评选活动要求,2009年1月至12月,全国公开出版的文化遗产类图书,含文物、博物馆、考古、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报告、专著、文集、图录、译著、普及读物、工具书等,均有参评资格。共有164种图书入围参评。《中国文物报》和中国文物信息网公示了全部参评图书书目。

评选活动办公室从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中抽选部分以中青年为主的评审专家,对全部参评图书进行了初评,选出45种图书,《中国文物报》和《文物天地》公布了初评结果。

本届评选读者投票推荐的截止日期为今年4月16日。评选活动办公室在严格精确计票的基础上,最终评选出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首届“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结果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1.《中国文物事业60年》,国家文物局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2.《中国考古60年:1949~2009》,国家文物局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3.《三普人手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征文选集》,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中国文物报社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4.《故宫退食录》(上下),朱家溍著,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5.《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10本),浙江省博物馆编,陈浩总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6.《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文物局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7.《洛阳王城广场东周墓》,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8.《法门寺文物图饰》,法门寺博物馆韩生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9.《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赵平安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10.《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美)罗伯特·沙雷尔(Sharer,R.J.) (美)温迪·阿什莫尔(Ashmore,W.)著,余西云等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论著

《故宫问学》,章宏伟著,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文集

《曾昭燏文集·考古卷》,南京博物院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图录

《苏州博物馆藏瓷器》,苏州博物馆编著,张欣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译著

《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美)大卫·斯考特(Scott,D.A.)著,马清林潘路等译,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普及图书

《客死长安——解读文化遗产背后的沧桑故事》,吴晓丛著,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工具书

《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技术手册》,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最佳考古发掘报告

《西安东汉墓》(上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最佳古建维修报告

空缺

2009年度全国最佳文物鉴赏图书

《元瓷之珍》,安徽省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按出版时间排序)

《佛教美术全集》(6册),林保尧等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良渚文化兴衰史》,吴汝祚徐吉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文物中国史(丛书)》,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中华书局出版

《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意大利合作洛阳山陕会馆保护与修复图说》,姚洪峰杨蔚青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考古中的雕塑艺术》,刘凤君著,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景教遗珍——洛阳新出唐代景教经幢研究》,葛承雍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柴泽俊古建筑修缮文集》,柴泽俊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汉文佛籍目录》,宿白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南海I号沉浮记——继往开来的航程》,李岩陈以琴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俞伟超先生纪念文集·学术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近现代捐赠精品》,中国国家博物馆编,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渤海上京城:1998~2007年度考古发掘调查报告》(上下),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秦汉—罗马文明展》,中国国家文物局意大利文化遗产与艺术活动部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复兴之路》,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美术考古论集》,杨琮著,科学出版社出版

《天地之吻:紫禁城图像》,李文儒撰文/摄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天下潞商》,田秋平著,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出版

《我与文化遗产保护——庆祝新中国60年华诞“我与文化遗产保护”大型主题征文活动文选》,中国文物报社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湘楚物华——阅读湖南博物馆》,陈建明主编,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衣冠天下——中国服装图史》,黄能馥乔巧玲著,中华书局出版

《来楚生书画篆刻》,童衍方徐尧林编,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浙江自然博物馆概览》,浙江自然博物馆编,康熙民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载《中国文物报》2010年4月23日

世界文化遗产 结课论文

世界文化遗产 结课论文 中华文明的璀璨时刻 专业:电气及其自动化 班级:08电气二班 学号:0828010070

姓名:赵瀚 关键词:西安,黄山,龙门石窟,保护,管理,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说明了古城西安的一些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总结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提出这些文化遗产在今后的管理方面和工作方向西安,坐落在关中平原,周边环绕着泾、渭、灞、沣等八条河流,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西安地区山环水抱、风景如画,历朝皇帝曾十三次定都于此。故而,西安遗下了无数稀世奇珍,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一对古城的考察 西安,坐落在关中平原,周边环绕着泾、渭、灞、沣等八条河流,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西安地区山环水抱、风景如画,历朝皇帝曾十三次定都于此。故而,西安遗下了无数稀世奇珍,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距今有2000余年,其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是当今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已发掘了三个呈"品"字形俑坑,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内藏与真人真马大小差不多的陶俑约8000件,战车百余乘,以及数万件实用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于1979年10月建成展厅;二号坑于1976年春发现,于1994年10月建成展厅并对外开放;三号坑于1989年秋建成展厅。 (二)唐华清池 唐华清池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唐皇家园林,建于唐华清宫遗址之上,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饮誉中外的游览胜地,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有:锺灵毓秀的骊山风光,流芳万年的天然温泉,周幽王举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及其烽火台旧址,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旧址。 (三)东汉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距西安百余公里。是我国境内安置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著名寺院,始建于东汉。原寺规模很大,寺内占地

颐和园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摘要:在中国古代园林中,皇家园林无疑是集大成之作,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之美、规划设计之精无愧为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杰作和世界著名园林的瑰宝。 关键词: 皇家园林谐趣园长廊耕织图 一、公园简介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内。用昆明湖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脚下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虹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构思巧妙,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堪称罕见。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二、设计初稿 过去皇家所建造的东西,施工前必须先设计图样,而这种图样必须是平面而立体效果的,有基本的透视和明暗,看上去能一目了然,而负责设计描绘的人又必须是一流的宫廷画师,然后再制作“烫样”核算等。这张“设计图”,是颐和园建造之初的设计图,是清代难得的一幅颐和园总体建筑规划布局图。此图对中国早期的皇家建筑设计、研究、地理环境学等各学科有着很重要的史料价值。三、传说故事 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有一个被喻为牛郎化身的镇水铜牛,在西岸有一处被喻为织女化身的耕织图,它们隔着昆明湖遥遥相望,这两个景观的来历也缘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清乾隆十五年,初建清漪园时,乾隆皇帝也自比天上的玉皇大帝,并传下御旨,要把御园修成“天上人间”,那佛香阁要建得雄伟华丽,象征着天宫里的凌霄殿,昆明湖要宽阔,好比天河,并在湖的东西两侧修了一个铜牛和一个耕织图。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朝西,正好对着织女图,这样一来就更像天河了,

管理学老师推荐书目

老师推荐书单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25本著作 1.《科学管理原理》(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泰勒(Frederick Taylor,1911) 2.《经理人的职责》(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 1938) 3.《管理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1954) 4.《企业中人方面》(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麦戈雷戈(Douglas M McGregor,1960) 5.《管理行为:管理中的决策过程研究》(Administrative Behavior: A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西蒙(Herbert A Simon,1947) 6.《组织与环境:管理差异化和整合》(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 Managing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劳伦斯和洛尔施(Paul R Lawrence and Jay W Lorsch,1967) 7.《组织》(Organizations)马奇和西蒙(James G March and Herbert A Simon, 1958) 8.《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Personality)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54) 9.《竞争战略:产业与竞争者分析技术》(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Michael E Porter,1980)10.《管理与工人》(Management and the Worker)罗斯里伯格和迪克森(Fritz J Roethlisberger and William J Dickson,1939) 11.《战略与结构:美国企业历史上的篇章》(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Enterprise)钱德勒(Alfred D Chandler, 1962) 12.《企业的行为理论》(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赛耶特和马奇 (Richard M Cyert and James G March,1963) 13.《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走在世界前列的法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走在世界前列的法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At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French architect 摘要:从19世纪以来,法国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法国已建立了一套全面的历史遗产保护体系,涵盖了从建筑单体、建筑群体、到历史城区等各方面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 法国的遗产保护基本上延续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由国家负责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在历史城区保护方面,法国历经从保护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到保护一个完整的历史地区的演变(如巴黎的马雷保护区)。 Abstract:From the 19th century, France has the protection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has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After 10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France has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set of histor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 covering construction monomer, building groups, to the history of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and other protected content. France is basically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 of top-down management by the Stat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ity in the history of protection, France has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from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o protect a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region (such as protected areas mare Paris) 关键词: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区 Keywords:France,Cultural Heritage,Protected areas 法国(La France),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三面临海,呈六边形。首都巴黎是法国政治、经济、文化和 交通中心,卢浮宫博物馆和巴黎圣母院誉满全球,香榭丽舍被誉为 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其地上与地下交通四通八达、非常方便,每 天客流量达1300万人。 浪漫的法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去参观,驻足,游玩。据统计, 每年游客人数超过7千万,法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 一。当然,这种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丰富多样性的文化遗产。 其他欧洲城市也具有类似的文化和遗产资源,但并没有像法国那样 获得世人的关注。我想,法国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由于其现存的建筑和遗产资源,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对如何体现建筑特征的重视,并运用强有力的管理工具对其进行控制。法国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可以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说起文化遗产保护,首先必须说说什么是“文化遗产”,而要说清“文化遗产”,还要从什么是“遗产”说起。据查,英文“遗产”一词源于拉丁语,指“父亲留下的财产”。虽历经沧海桑田,“遗产”一词的内涵没有根本的改变。然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遗产”一词从内涵到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内涵由原来“父亲留下的财产”发展成为“祖先留给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化财富”;其外延也由一般的物质财富发展成为看得见的“有形文化遗产”、看不见的“无形文化遗产”和天造地设的“自然遗产”。法国的建筑文化遗产已不仅仅是有形的建筑结构,建筑空间也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遗产。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国,法国有着完善的文化遗产管理体制和系统的法律法规。它的经验对许多国家,特别是对西方诸国都曾产生过积极影响。

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论文

故宫,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概况及其保护利用价值叶艳娟政法学院1001班2010102010137 【摘要】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相传天上有房屋一万间,天子用来自谦,于是少了半间。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鼓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是界五大宫之首。还是世界保留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是有最多古代建筑群的中国的首都,中国人心之所在。 【关键词】故宫文化遗产概况保护利用价值 一故宫的概况 故宫,即在封建王朝统治结束的时候前王朝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宫殿建筑群,现多指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故宮內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故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故宫的官方名称是“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但在欧美国家出版的旅游小册子里,通常都称其为“紫禁城”(The Forbidden City),并附加说明它是中国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驻地。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公元(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古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明武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论文课题名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学生姓名刘瑜亮 学号201231160917 专业公共管理类 班级公管9班 2013年6月5号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见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对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同时我们也需要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领略起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保护保护策略 1 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基本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文化遗产的珍贵,地球上的东西是亿万年逐渐演变而来,保护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物质,非物质遗产等)都对人类对历史的了解与人类的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保护世界遗产,爱护生命,爱好和平,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才会转得更久...所以,认识中国的世界遗产与保护世界遗产刻不容缓!确定并保护世界遗产,对于我们今天传承文明、审视生命、认识历史、认识自然,进一步改善和创造人类的生存环境,意义重大。它的认识价值绝不是任何文献资料和用文字写成的历史书所能替代的。中国有许多处世界遗产,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为中国和世界所知。

为了使物质文明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约了《保护和世界文化的自然公约》。 中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后来居上。截至20120年8月1日,中国已有40处世界遗产,名列第三,位于西班牙与意大利之后。 自90年代以来,人造景点的旅客大幅减少,传统公园也日渐衰退,而世界遗产却为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所关注,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空前的世界遗产申报热。中国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具备申报世界遗产基础条件的地方也相对较多,但推动世界遗产申报热的主要动力,是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及其作为特殊资源所显现的垄断经营价值。在看到世界遗产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少干部也因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显了政绩并得到晋升。这种榜样作用,使一些地方政府不做真正研究便盲目地耗巨资为申报创造所谓 的条件。有些地方为了申报世界遗产进行环境治理,甚至将一些重要的反映遗产延续性的建筑,以妨碍景观建筑为名予以拆除。还有些地方规划部门,设计套用一般旅游景点方案,严重破坏了遗产原有历史环境和风貌,致使申报热变成了破坏热 2 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学书籍推荐

管理学书籍推荐 1 《营销管理》(第10版) 推荐理由:要真正成为"世界工厂",中国企业需要通过营销提升竞争力,中国经理人需要通过营销大师科特勒的这本经典教材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2 《竞争战略》 推荐理由:本书创造了"五种力量分析"等竞争分析的基本工具,是关于企业战略最经典的著作。 3 《第五项修炼》 推荐理由:它最大的功劳不是推动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运动,而是提供了堪称为中国企业管理者洗脑的"系统思考"(即"第五项修炼")的新思维方式。 4 《从优秀到卓越》 推荐理由:在金庸的武打小说中,"优秀"的江湖好汉可以因习练《九阴真经》这样的功夫秘笈而蜕变为"卓越"的武林大师---本书是追求卓越的企业的"九阴真经"。 5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推荐理由:先管理好自己,然后才能管理别人---这是关于"自我管理"的最经典的著作。 6 《变革的力量》

推荐理由:经理人往往一身兼而有之的领导与管理两大职责,在本书中第一次被精辟地厘清。 7 《基业长青》 推荐理由:对于极少数的堪称卓越的中国企业,本书提供了建立百年基业的方案;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本书制造了一个梦想---有梦,总比没有强。 8 《6西格玛管理法》 推荐理由:对20世纪90年代来最有影响的管理方法的最好的阐述,其对数据的重视有望改变中国企业的管理基因。 9 《再造宏基》 推荐理由:华人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际品牌acer 缔造者本人对于创业与管理的无价体验。 10 《大败局》 推荐理由:对一度如日中天的本土企业迅速衰亡的最全面、最深刻的观察。 以下书籍也是管理类经典: 1、《哈佛管理全集》(6册) 2、《经典管理思想库》(14册) 3、《企业管理DIY》(36册) 4、《随身管理学院》(20册) 5、《与管理大师散步》(10册)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吴思震(苗族) 在当今的世界,不少国家都在执行和探索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方式方法,诸如法国,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就是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比较成功的国家。其中,有的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这些国家所采取的保护举措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且也未必完全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但从他们的各种保护举措来看,他们成功的历史经验给我国的遗产保护工作带来很多深层次的启示。 一、国外一些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状况 美国模式。美国从建国起虽只有2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还不太深厚,但美国政府及人民却不因历史短而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以非常虔诚的态度和相对完备的措施,促进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立法上,美国分别于1906年和1966年公布了《国家文物保护法案》和《国家历史保护法案》,就凭这两套法案,对历史留下的遗迹、遗址、场馆、各类主题建筑及文化娱乐表演、象征性纪念碑、艺术成果、手工制品等进行依法保护。因而在市政建筑中,美国各级政府都很恰当地处理如历史与文明的协调关系,使历史文化成为国民生活的重要精神食粮。大凡在50年以上有雕刻、装饰等文化内涵的建筑物,都列入了保护范围并纳入法制化管理,其如何保护与利用,不是由哪一个部门说了算,而必须经过专家咨询委员会来表决。美国文化遗产保护最突出的亮点是在教育上,美国政府把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教育的

重要课堂,当书本中涉及到文化遗产内容,就组织学生到相应的文博馆室和遗产地去进行现场教学,有教师讲解,老兵讲解,遗产地人民讲解。他们的遗产教育不是单一的参观而完全是一堂课,这种现场教学与我国学生进入遗产场所只仅仅为一种参观是完全不同性质的。美政府还拨专款鼓励诸如印第安人,美国苗族等有自己鲜明文化特征的民族开展自己的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地方教育部门专设有针对这种教育的执行委员会机构,在加利福尼亚我有好几位苗族朋友就是在其中任职。这种开放性教育方式成为美国文化遗产保护举措的一大看点。 法国模式。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国家,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法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因此,法国民众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特别浓。目前法国有1.8万多个文化协会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法国政府采取划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保护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多达4万多处,如今这样的保护区已有100多个;划定保护区并不意味着将其封闭,反而是敞开大门,使之成为人们了解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窗口。法国人还规定“文化遗产日”,届时采取税收优惠,宣传推介等手段促进广大国民参与文化遗产参观学习活动。法国文化部下设有文化遗产局,地方上也有相应机构,负责依法调查、监督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维护情况,但具体管理上法国政府管理的重点文化遗产不足5%,近一半的由市级部门管理,另一半以上则为私人管理,如巴黎埃菲尔铁塔就是私人管理的。在法国里昂从事遗产保护工作的朋友李程鹰(苗名Maixiong,在中山大学留学期间曾多次到贵州,两次到黔东南)还告诉我说,但法国

浅析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及对中国的启示

浅析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中国是文化遗产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起步较晚,现有的保护和开发制度及政策存在着许多误区,使得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甚至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走向衰亡。而法国是典型的文化强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悠久,政策和制度保护措施完备,对于中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前言 作为文化大国,法国极具重视对文化的保护,尤其表是现为对文化遗产的大力保护,保护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法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国家为主导,建立文化部以保证各项保护工作的进行。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的发展方面,法国一直走在许多国家的前列1。中国也早在1949年就成立了文化部,代表国家直接管理直接管理文化机构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助政策。因此,对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有助找到适合中国的强国之路。 一、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一)历史建筑保护为主 这一阶段文化遗产历史价值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知,但是只看到到建筑本身的价值,却没有看到其对于整体历史文化区域的价值。只是单纯地保护建筑,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使得周围环境被破坏。 法国于1887年首次出台了《文物保护法》用于保护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并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历史文物管理机构,用来日常维护历史建筑,保障了建筑物的 11840年法国颁布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梅里美《历史性建筑法案》

原真性, (二)建筑群、城市景观和建筑环境的保护 一方面认识到建筑物的非独立性,与它周围环境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的评估由建筑物本身的好坏转变为对全部街区(社区)的历史价值的整体评估。 由于保护观念的转变,保护区内建筑范围被不断扩大。加之政府资金不足,所以这一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究竟怎样才能筹集足够的文化遗产保护费用。(三)针对性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进入新世纪,由于文化政策的变化已经不是单纯地维护现有的文化遗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新的政策来振兴历史文化遗产。进而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利用它获得经济效益,为街区的保护和改善提供经济支撑。同时制定了专门的文化遗产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立法保护。 因此,这一时期是基于保护文化遗产,进而用它来创造更多的价值。由注重对历史特性的保护转变为关注历史文化遗产的长远发展。 二、法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1、各种保护性的条例与法规的制定 政府通过法律确定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绝对权力,各项工作都走向法律化体系化的管理模式。国家文化部门依照法律直接管理文化各项事务。 自法国大革命至今,法国政府陆续出台了100多部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其法律理念,逐渐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法国已形成以遗产法典为核心,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体的模式。 2、列级保护 为了保证保护区的地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目录层次方法——列级保护。通常是由特定的机构遗产所有者或负责遗产保护行政机关代表国家等级保护的要求,行政机关在征求相关专业咨询机构的意见后,发布对该遗产进行分类保护的决定。将文化遗产分为不同级别,按照文化遗产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没有盲目的按统一标准且按照法律法规登记注册,至2000年,法国全国已经有列级保护和注册登记的历史建筑39000幢。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结课论文

五台山自然文化遗产 摘要: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东汉永平11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2009年6月26日,五台山被正在西班牙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台山包括从公元4世纪到19世纪(中国北魏、唐、宋、元、明、清)的佛教建筑及独特的圣山环境景观,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艺术和技术的杰出成就和特点,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造访五台山,因此对它的破坏也是也来越严重。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能挥霍,而应加大保护力度,保持其原真性和自然性。 关键词:世界遗产五台山宗教景观自然景观 一、五台山简介: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78公里、繁峙县砂河镇48公里、忻州市15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在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势雄伟,连绵环抱,方圆达250公里,总面积592.88平方公里。五台山方圆约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古建艺术、历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1982年,五台山以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历年来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遗产”等荣誉。 二、宗教景观: 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传说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

经典管理类书籍推荐

经典管理类书籍推荐 1、一般管理 《经理的职能》————(1938)巴纳德 《动态的行政管理》————(1941)帕克.福列特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49)法约尔 《管理的原理与实践》————(1953)布鲁克 《管理的实践》————(1954)德鲁克 《管理工作的实质》————(1973)明茨伯格 《管理:任务、职责和实践》————(1974)德鲁克 《管理》————(1985)杰林和莫斯考 《艰难的管理》————(1990)帕斯卡尔 《独树一帜!》————(1993)塞姆勒 2、管理方法 《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1832)巴比奇 《科学管理原理》————(1911)泰勒 《动作研究》————(1911)吉尔布雷斯 《专业化管理》————(1973)路易斯.埃兰 3、质量管理 《质量是免费的》————(1979)克罗斯比 《走出危机》————(1982)戴明 《质量的计划》————(1988)朱兰 4、营销管理 《营销中的改革创新》————(1962)列维特 《营销管理》————(1967)科特勒 《颠峰表现者:商业的新英雄》————(1986)加菲尔德《真理时刻》————(1987)卡尔松 《建立一条顾客链》————(1990)施纳博格 5、组织 《进步中的工业》————(1931)穆尼和雷利 《组织的科学原则》————(1938)厄威克 《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1947)韦伯 《个性与组织》————(1957)阿基里斯 《帕金森定律》————(1958)帕金森 《我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年代》————(1963)斯隆 《彼得原理》————(1969)彼得和赫尔 《提升组织》————(1970)汤赛德 《理解组织》————(1976)汉迪 6、管理者 《管理的新模式》————(1961)利克特 《管理方格图》————(1964)布莱克和穆顿 《理性管理者》————(1965)凯佩勒赫特里高 《官僚主义的一般性原理》————(1976)雅克斯 《称职的管理者》————(1982)博亚茨 《一分钟经理》————(1982)布兰查德 7、领导 《君王论》————(1513)马基雅维里 《我的生活和工作》————(1923)福特 《管理行为》————(1947)西蒙 《一个企业和他的信念》————(1963)沃特森 《领导和有效管理》————(1974)菲德勒和钱姆斯 《领导》————(1978)彭斯 《情景领导》————(1984)赫西 《领导者:掌管的策略》————(1985)本尼斯和纳纽斯《追求繁荣》————(1988)松下幸之助 《管理的奥妙》————(1990)赞勒尼克 8、组织行为 《产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933)梅奥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都江堰的发展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土木工程学院09级给排水班刘杨 【概要】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是当今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它以规模宏大、科学布局、费省效宏、代有兴建、历久不衰而举世闻名。都江堰的发展与时代和科技进步紧密相联,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更加有利于都江堰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是都江堰发展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发展 【正文】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岷江上游出山口,地处成都冲积平原扇面的顶端,高屋建瓴控制着整个成都平原的水利资源,工程顺江而筑,依山而凿,主要由互为依托的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部分组成。据史料记载,工程最早始建于公元前 256 年的战国后期,为秦蜀守李冰率。得川西民众,历经 25 载修筑而成,史称“川西第一奇功”益于都江堰灌溉之利,洪旱灾害频繁的川西地区,从此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 1、都江堰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科学内涵,2000 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24 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1.1. 硕果仅存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规模宏大、布局科学、费省效宏,代有兴建,历经 2260 而不衰,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也是世界水利史上设计施工最完美、最先进、最科学独一无二的无坝式引水枢纽,“古为今用” 硕果仅存的奇观。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1.2. 可资借鉴的治水哲学思想和管理经验。都江堰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而“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指导思想,其实质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正确引导,利用有利条件消除不利因素,同时要随时间、地点和具体条件的变化

20本最佳管理类书籍推荐

20本最佳管理类书籍推荐 1、《有效的管理者》 在这本薄薄的书里,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一个重要的定律: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在管理别人之前,你必须学会管理自己。德鲁克也给出了有效管理者必须养成的五种习惯:正确统筹时间;致力于对外界的贡献;重视发挥长处,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集中精力在少数主要领域;做有效地决策。 2、《孙子兵法》 企业管理中,战略制定与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是一部兵书,但《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兵者,诡道也","久暴师则国用不足"等战略思想经历2500余年检验,一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等奉为至宝。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商学院也将《孙子兵法》融入MBA战略课程中。 3、《领导力21法则》 “领导力就是领导力,不论你身在何处或从事怎样的工作。时代在改变,科技也在不断地进步,文化也因为地域不同而有差异。但是真正的领导原则却是恒定不变的……”美国著名领导力大师约翰·麦克斯韦尔如是说。 在本书中,麦克斯韦尔先生描述了影响力法则、过程法则、哈顿法则、根基法则在内的21项领导力法则,想拥有非凡的洞察力,想要修炼所向披靡的实战能力,马上开始21法则训练。 4、《基业长青:理想公司的成功理念》 1994年,通过对包括惠普、宝洁、3M和索尼等18个行业领袖成功企业的研究,吉姆·柯林斯给出了伟大的公司何以伟大的答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自我改革、自我反省,使优势成为公司的特性。其人性化视角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5、《从优秀到卓越》 2001年《商业周刊》十佳商业书。吉姆·柯林斯耗费5年时间,对1965年来《财富》杂志列入500强的1400多家企业进行分析,得出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只有11家公司实现从优秀业绩到卓越业绩的跨越。 “这是那种经理人和CEO们在若干年内需要一读再读的书。”亚马逊书店评价本书说:

浅谈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序列号____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课程名称: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20 年月日

浅谈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滚滚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滔尽了多少是非成败,却在无意间留下了它走过的痕迹。宏伟的文化遗产令人叹为观止,这些伟大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在闲暇时欣赏的对象,更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我们除了使用它们,更应该懂得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下面笔者将通过对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描述,来论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无庸讳言,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法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头。 法国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梅里美《历史性建筑法案》颁布于1840年,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方面的宪法。此后,1887年又颁布了历史文物建筑保护法,即《纪念物保护法》。这部法律明确重申了作为法国文化遗产的传统建筑的保护范围与标准,并组建了一个由建筑师组成的古建管理委员会,负责作为法国文化遗产的选定及保护工作。1906年,又通过了第一部《历史文物建筑及具有艺术价值的自然景区保护法》,除建筑外,树木、瀑布、悬崖峭壁等极具艺术价值的自然景观,也被纳入到了法律保护范围之内。但现行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所遵循的法律规则,基本是1913年颁布的《历史古迹法》和1930年颁布的《景观保护法》。1913年颁布的《历史古迹法》已经包含了现行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在这部法律中,对文物所有者的权力,做出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准许国家直接对已经列入遗产名录的古建文物进行修缮。同时,对现有遗产进行登记造册,重要者还要列入保护名录。 1941年,法国将1913年制定的《历史古迹法》中与地下出土文物有关的部分独立出来,单独制定了一部《考古发掘法》,从而为后来的考古发掘提供了法律支持。此外,1962年通过的《马尔罗法》即《历史街区保护法》和在这一法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1973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一同构成了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最主要的法律防线。这些法律法规在后来尽管经历过无数次修改,但其影响力一直辐射至今。 当然,拥有完善而且系统的法律支持还远远不够,更需要严格地执行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 在法国的里昂,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12-16世纪建筑的古街巷区,区内有250栋“保护建筑”,如12世纪的大教堂等,大量的住宅、商铺古建筑构成了古老街区的历史风貌。在19世纪以后建设的建筑,在风格上也与古建筑十分协调,从而使整体风貌古色古香。这里不但保护了古老的文物建筑,还保护了后世不同时期建设与之相协调的其它建筑,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当初,政府为了保护这个历史街区,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增加地区活力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先是对所有住宅进行整修,将上个世纪的纺织厂及工人的住宅作为历史景观加以保护,按原样整修,外部加以粉刷,室内加建厨房、卫生间,通过改善条件使其可以继续居住,留住了原来的居民。按着改善交通,围绕老城区修环路,建停车场截留外来车辆,减少古城区的交通量,只允许居住在老城区的人才可以开车进城;同时修地铁、红绿灯控制,减少地面交通,提高通行效率,而又不拓宽旧有古街道。 不难看出,法国里昂的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政府高度重视、法律法令严格、新旧建筑共融、交通设施完善、生活习俗延续。在当前各地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困难重重的矛盾中,法国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检讨、启迪运作。 众所周知,法国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国度。塞纳河边的漫步,香榭里舍林荫下的低徊,酒吧里的慢酌,咖啡馆里的细语……还有在这里随处可见的街头艺人,他们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代表。或是有备而来,或是即兴表演,整个市区充满着艺术的气息,这些艺术家尽情的展示着自己,向游人诉说着艺术的情愫。大多数法国人向来崇尚自由,他们追求更多的是生活的品质。法国的传统文化如此,现如今的法国亦如此。这种对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传承,与文化遗产的良好保护不无关系。可以想象,置身于如此具有文艺气息的建筑中,人的心性、

旅游名胜与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中国历史悠久,崇尚自然,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而中国自古便有注重人文的传统。“中国之宫室庭园,家屋居住,莫不有人文精神其内”。我国传统的风景名胜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也正因此,许多甲盖天下的园林胜景,并不仅仅胜在湖光山色,更胜在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它们往往由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所以,我们在进行规划中应充分重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作用。 风景名胜,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凡具有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为风景名胜。 风景名胜等级的划分及管辖 (1)风景名胜区等级的划分 风景名胜区按其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划分为三级: ①市县级风景名胜区 由市、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提出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报市、县人民政府审定公布,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 ②省级风景名胜区 由市、县人民政府提出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定公布,并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备案。 ③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报国务院审定公布。 (2)风景名胜区的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的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主管本地区的风景名胜区工作。 ①风景名胜区依法设立人民政府,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规划和建设。 ②风景名胜区没有设立人民政府的,应当设立管理机构,在所属人民政府领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论文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和人类在古老的地球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后人在瞻仰那些辉煌硕果时,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叹服。今天,那些自然和文化遗产依然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财富。下面主要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定义、特征、管理,并结合五岳之首的泰山浅谈世界遗产的保护以及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世界遗产特征、管理、泰山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前言:截止2007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51处,其中文化遗产660处,自然遗产166处,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双重遗产25处.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 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08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7处。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河流,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可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正文: 一、世界遗产特征: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世界遗产评定标准: 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第二条规定。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

《财富》推荐管理学经典书籍必读书目

管理学经典书籍 1.管理思想的演变(美)雷恩 2.科学管理原理(美)弗雷德里克??泰勒 3.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法)亨利?法约尔 4.经理人员的职能(美)切斯特?巴纳德 5.组织与管理(美)切斯特?巴纳德 6.Z理论—美国企业界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美籍日裔)威廉?大内 7.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美)彼得?圣吉 8.经济与社会(德)马克思?韦伯 9.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美)乔治?埃尔顿?梅奥 10.经理工作的性质(加)亨利?明茨伯格 11.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美)哈罗德?孔茨 12.管理决策的新科学(美)赫伯特?西蒙 13.管理实践(美)彼得?德鲁克 14.公司的概念(美)彼得?德鲁克 15.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美)彼得?德鲁克 16.营销管理(美)菲利普?科特勒 17.竞争战略(美)迈克尔?波特 18.竞争优势(美)迈克尔?波特 《财富》推荐的75本必读书 商业兴衰 1.《1929 年大崩盘》(The Great Crash 1929), 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著,1955 年出版; 2.《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查理斯?麦基(Charles Mackay)著,1841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3.《有趣的钱财》(Funny Money), 马克?辛格(Mark Singer)著,1985 年出版; 4.《沸腾岁月: 华尔街60 年代牛市兴衰记》(The Go-Go Years: The Drama and Crashing Finale of Wall Street’s Bullish ’60s), 约翰?布鲁克斯(John Brooks)著,1973 年出版; 企业 5.《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The Fall of RJR Nabisco),布赖恩?伯勒(Brya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