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8池子与河流》共1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71.50 KB
- 文档页数:5
8《池子与河流》一等奖创新教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池塘与河流的不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并积累生词。
4.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文章中生词的含义。
2. 理解文章中池塘和河流的特点。
3. 学习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三、教学方法1. 课前预习。
2. 听读教学。
3. 记录重点内容。
4. 分组讨论。
5. 呈现汇报。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投影仪、教师版PPT、黑板、白板、笔。
2. 教材:小学语文3 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
3. 其他:收音机、图片、生词表。
五、教学过程详细1.引入( 3-5 分钟)教师请学生观察湖泊周围的环境,并询问他们对湖泊的看法。
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张图表,比较湖泊和河流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师鼓励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他们的自然环境,明确一些池塘和河流的特点。
并告诉他们文章中将介绍这两个地方的区别。
2.阅读理解( 15-20 分钟)教师播放故事的录音,语速要适中,并重复播放。
学生在听故事时可跟读。
教师鼓励学生在听故事后回答问题,以增强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问题包括:池子与河流有什么不同?池子里长什么样的水生生物?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池子里钓鱼?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和表格术语。
3.词汇练习( 10-15 分钟)教师再次向学生颁发生词表,并让学生找到课文中的生词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老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或黑板来列出生词。
下面是一些生词及其释义:鲇鱼:是一种较大的淡水鱼类,主要生活在池塘和湖泊中。
鳖:一种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爬行动物,长有一种硬质的外壳,之处鳖类。
4.小组讨论( 10-15 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
每个小组要选择一个问题,然后展开讨论。
小组要互相分享他们的结果。
例如,问题可以是:池子和河流都需要保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走来走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鼓励他们思考如何保护和照护他们的自然环境。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滔、涯”等8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池子与河流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1.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 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寓言,明白: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重点难点:
1.了解文中池子和河流的各自观点,明辨是非。
2.体味诗歌的寓意。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池子与河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同步作业+答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滔、涯”等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实际说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明白做人道理。
一、新课导入
学习寓言诗的方法:
第一招抓特点第二招看情节第三招要联想第四招找关键句第五招看背景
二、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1.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想想这首诗讲了什么事情,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三、字词学习
滔滔不绝生涯贵夫人忙忙碌碌遵循尊敬应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了解池子与河流的不同生活状态及其背后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哲理,认识到只有不断奋斗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寓言故事的喜爱。
教学重点:理解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体会它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池子与河流的图片、动画等。
2.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3.音乐设备,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流水声,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2.展示池子和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3.引出课题《池子与河流》,并板书。
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互相帮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精读感悟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池子的生活状态。
·教师出示池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池子的平静。
·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池子的安逸。
2.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了解河流的生活状态及与池子的对话。
·教师播放动画,展示河流的流动。
·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体会河流的忙碌与池子的疑惑。
3.学习第五至第七自然段,理解河流的回答及其寓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河流为什么觉得自己有用?池子为什么觉得自己没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揭示故事寓意:只有不断前进、奋斗,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
四、拓展延伸1.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身边有没有像池子或河流一样的人或事物。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的新词。
2、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2、把本课与本单元学习的其他寓言进行对比,注意课文在形式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的道理。
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图片师出示一个池塘和一条河流,这个池子是什么样的池子,生自由来说生说这个池子像一面镜子一样。
这条河流的水不
停的向前奔流流。
那这个池塘和这条河流他们会说些什么么呢?今天就让我跟随俄国作家克雷洛夫一起走进他的寓言诗歌《池子与河流》去倾听一下好吗?
2、师板书课题:8池子与河流
3、师出示作者的时代背景:克雷洛夫:(1769年2月13日-1844
年11月21日) 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与伊索和拉·封丹齐名。
他通过将寓言内容与现实紧密联系和自己幽默而朴实的语言风格使
寓言突破了道德训诫的界限,成为了讽刺的利器。
俄国著名的寓言
作家、诗人,与伊索和拉·封丹齐名。
主要作品有《乌鸦和狐狸》《大炮和风帆》《黄雀与刺猬》《鹰与鸡》《大树林与火》《受宠
的象》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第【1】篇〗一、文本教学解读“池子与河流”这样的题目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很近,与他们原有的认知水平相当,只要教师用心解读,便能够在题目与孩子们原有认知水平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不仅如此,三年级学生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需要在题目这里精心安排,联结学生的日常生活,勾连他们原有的认知经验,与学生共同探讨日常生活中“池子”与“河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由表及里的认识事物,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池子与河流同样都是水,却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静止不动,一个涌动不止。
同水不同命,那他们彼此会羡慕对方的人生吗?俄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呈现给读者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中,他们非但没有彼此羡慕,反而是对彼此的人生产生了怀疑。
对于静止不动的“池子”来说,她完全不能理解“河流”总是滚滚滔滔的生活常态,那样的生活对于她而言是那么疲劳,那么惆怅,她无法想象自己如果拥有这样的人生会变成怎样狼狈的样子,她沉迷于当下的生活,她追求的是安逸、闲散和无忧无虑,这便是她信奉的人生哲理。
对于“池子”的质疑,“河流”并没有自我怀疑,因为她很清楚地明白一个道理——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因为遵循规律,她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既保持了自身的洁净,又为人们带来了利益,从而变得伟大、变得受人尊重。
而作者克雷洛夫对于“池子”与“河流”不同观点所秉持的态度,也在诗歌最后结尾处向我们娓娓道来。
这个寓言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讲述形式。
作者以诗歌的形式来讲述一个寓言故事,以“池子”与“河流”对话的形式来推动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通过诵读诗歌和分角色朗读对话,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深刻感悟池子与河流的不同观点,从而为领悟寓意搭建学习支架。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8*池子与河流》共1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认“滔、涯”等8 个生字。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会认“滔、涯”等8 个生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题目
1. 谈话激趣。
(1)同学们, 你们见过池子和河流吗?你们喜欢池子还是河流? (2)寓言有很多表达形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也是寓言的表达形式之一。
有一个池子和一条河流是邻居, 她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故事吧!(板书课文题目:池子与河流)
2. 了解作者。
克雷洛夫是俄国的寓言作家,有200 多篇诗体寓言,代表作品有《狼和小羊》《杂色羊》《蜜蜂和苍蝇》等。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趣,引出课文的两位主角,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明确寓言的多种表达形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