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调剂差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30.94 KB
- 文档页数:2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药房药品调剂是指药师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范,将药品进行加工、包装等处理,最终供患者使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药师可能会出现调剂差错,这种差错可能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成为了药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一部分: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1. 人为因素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为因素。
药师可能因为疲劳、粗心大意、压力大等原因,导致在调剂过程中疏忽大意,出现错误。
2. 处方不清晰有时,医生开的处方可能不够清晰,导致药师在调剂过程中产生误解,选择错误的药品或剂量。
3. 药物名称相似一些药物的名称非常相似,如果药师在调剂时没有仔细核对,很容易混淆,导致错误。
4. 药品包装相似除了药品本身名称相似,有些药品的包装也非常相似,如果在调剂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也容易出现差错。
1. 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可能导致患者接受错误的药物治疗,进而影响患者的健康,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
2. 带来经济损失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不仅带来了对患者健康的影响,还可能导致患者需要接受额外的医疗治疗,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
3. 影响医疗机构声誉一旦发生了严重的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不仅对患者造成了影响,同时也会对医疗机构的声誉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
1. 加强药师培训鉴于人为因素是造成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药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是十分重要的。
2. 建立科学的调剂流程要求医药企业建立科学的调剂流程,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药品调剂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规范要求。
在调剂过程中加入一些科技手段,如条形码扫描、自动分装机等,减少人为疏忽的可能性。
3. 加强药品监管针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药品名称和包装,可以通过提升监管力度,对药品的命名、包装进行规范,减少混淆的可能性。
医院药剂科药品调剂差错分析及预防规范为了落实预防调剂差错的有效措施,提高药学部调剂质量,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要求,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调剂差错分析发生差错事故的部门组长应调查差错事故的经过和原因,应重点关注如下问题:1错误的事实;2.药房是如何发现该差错的;3.确认差错发生的过程细节;4.确认导致差错发生的原因;5.事后对患者的处理;6.对杜绝再次发生该类差错的建议。
二、预防1.药品贮存(1)各药房的药品存放必须有固定的货位。
货位可按药品名称的字母顺序或药理作用系统分类,以有利于调剂。
(2)相同药品不同厂家、不同规格间隔存放。
(3)包装相似或名称相似的药品应间隔存放,并有警示标识。
2.药品调剂(1)调剂好一个处方的药品后再调剂下一个处方,不可因强调速度而忽视调剂的准确性。
调剂中完成配方的一个步骤前,无特殊情况不可进入下一个步骤。
(2)调剂人调剂完毕应核对后交发药人,发药人应仔细检查调剂好的药品后再发给患者,不可相互依赖,麻痹大意。
(3)如果处方调剂错误,应将药品退回调剂人,以示提醒。
3.药房管理(1)药房所有药师都应在工作高峰时参加调剂工作,科室负责人应将管理工作安排在非工作高峰时间。
(2)应经常提醒工作人员在调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工作要点。
关键:你仔细审核处方了吗?你厘清所有模棱两可的问题了吗?你正确进行处方确认了吗?你在处方上签字了吗?调剂:你仔细阅读处方了吗?你核对处方和药品上的标签了吗?你已正确调剂所有的药品了吗?你给药品贴上正确的标签了吗?你对处方作最后的核对了吗?你在处方上签字了吗?发药:你核对处方上各个项目了吗?你核对处方和药品上的标签了吗?你确认患者的姓名和详细情况了吗?你给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了吗?你在处方上签字了吗?(3)定期召开工作人员会议,发布信息并接受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工作质量评价。
(4)及时让药房工作人员掌握新药信息和知识。
(5)定期对调剂药品的工作流程进行审核和修订。
药品调剂差错整改报告一、前言药品调剂是医院药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药品调剂差错难以完全避免。
为了提高药品调剂工作的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本报告对药品调剂差错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二、药品调剂差错原因分析1. 人为因素:包括药师对药品知识掌握不熟练、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端正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药师在调剂过程中出现差错。
2. 制度因素:包括药房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不规范、培训制度不完善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药师在调剂过程中出现差错。
3. 环境因素:包括药房环境嘈杂、药品摆放混乱、计算机系统故障等。
这些因素可能干扰药师的工作,导致差错发生。
4. 沟通因素:包括药师与医生、护士之间的沟通不畅。
这可能导致药师对处方内容理解不准确,从而出现差错。
三、药品调剂差错案例分析案例一:2019年4月,某医院药房在调剂过程中将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发成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
由于护士长在核对时发现并及时告知药房,未给患者造成伤害。
经调查,原因是药师在调剂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四查十对”制度进行核对。
案例二:2020年6月,某医院药房在调剂过程中将阿莫西林胶囊发成阿莫西林片。
患者在使用后出现过敏反应。
经调查,原因是药师在调剂过程中对药品外观、规格等信息未进行仔细核对。
四、整改措施1. 加强药师培训:提高药师的专业素质,加强药品知识培训,确保药师熟练掌握各类药品的性质、用途、剂量等信息。
2. 完善制度建设:健全药房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制定严格的调剂操作规程,确保药师在调剂过程中有章可循。
3. 优化工作环境:改善药房环境,合理布局药品摆放,确保药师在安静、整洁的环境中工作。
定期检查计算机系统,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4. 加强沟通与协作:提高药师与医生、护士之间的沟通能力,确保处方信息的准确传递。
开展跨部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药品知识水平。
5. 落实核对制度:在调剂过程中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确保药师在发药前对处方、药品、患者等信息进行仔细核对。
药学科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引言药学科是医院中重要的部门之一,承担着调剂药品和制剂的责任。
然而,由于人为因素或系统性问题,药学科调剂差错时有发生。
本文将对药学科调剂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差错分析1.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药学科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护人员在工作繁忙、压力大的情况下,容易犯错。
另外,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 系统性问题:药学科调剂差错还可能由系统性问题引起。
例如,调剂药品的标签不清晰,容易产生混淆;药品储存不当,导致药材损坏或过期;药品配方书写错误,引发错配等等。
3. 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也是导致药学科调剂差错的原因之一。
若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调剂药品的准确性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防范措施1. 增加培训与教育:医护人员在进入药学科工作之前,应接受全面的培训,包括标签辨认、药物储存和配方书写等方面。
此外,定期进行持续教育,更新和强化药学知识与技能。
2. 系统优化:改进调剂药品的标签设计,保证标签清晰易读。
建立合理的储存规范,确保药材储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
制定严格的配方书写规范,避免错配。
3. 强化质量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审核和审查调剂药品的程序。
使用先进的技术工具和设备,确保准确和高效的调剂过程。
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质量评估,提高整个药学科的质量水平。
4. 强调团队合作与沟通:鼓励药学科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定期召开会议,共同讨论和解决可能导致差错的问题。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反馈问题和改进意见。
结论药学科调剂差错对患者的治疗和医疗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通过增加培训与教育、优化系统、强化质量控制措施和加强团队合作与沟通,可以有效降低药学科调剂差错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和可靠的药物治疗。
以上是一份《药学科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药物管理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引言药物管理调剂差错是指在医疗机构或药店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或者顾客在服药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情况。
这些错误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分析和防范。
本文将对药物管理调剂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调剂差错分析药物管理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人为因素:人为疏忽、注意力不集中、操作疏忽等,都有可能导致调剂差错的发生。
2. 药品标签混淆:药品标签的模糊、信息缺失等问题,容易导致调剂错误。
3. 通讯失误:医生开出的处方可能会出现错误或者不准确的传达给药剂师,或者在医生和药剂师之间的沟通中出现了问题。
4. 知识与技能不足:药剂师的知识水平和调剂技能如果不达标,也会增加调剂差错的风险。
防范措施为了降低药物管理调剂差错的发生率和保障患者或顾客的用药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和药店应建立健全的药物管理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从处方到药品的配送、调剂过程的严格把控。
2. 加强药品标签设计和印刷质量:在药品标签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法规要求,确保药品标签的信息准确、清晰易读。
3. 优化沟通机制:医生和药剂师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加强信息传递和交流,确保处方信息的准确性。
4. 提高药剂师的专业水平:医疗机构和药店应加强药剂师的培训和持续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和调剂技能,确保其能够胜任工作。
5. 引入自动化药物管理系统:通过引入现代化的自动化药物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调剂差错的影响,提高调剂效率和准确性。
结论药物管理调剂差错对患者或顾客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优化沟通机制、提高药剂师专业水平,以及引入自动化药物管理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调剂差错的发生率,保障患者或顾客的用药安全。
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是医院药房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步骤。
由于医院药房处方调剂环节的繁杂性和复杂性,发生调剂差错的情况时有发生,给患者的用药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
对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进行分析及防范措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剂差错的情况1. 调剂错误:处方中表示剂量和用法的描述存在差错,药师进行调剂时错误的调配了药物,导致患者用药失误或产生不良反应。
2. 药品混淆:由于相似的药品包装或标签,药师在进行调剂时将不同的药品混淆,导致患者错误用药。
3. 药物配伍错误: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药师未对其进行合理的药物配伍检查,导致药物之间发生不良相互作用。
4. 不良反应未被发现:患者使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但药师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5. 药物储存错误:由于药品储存条件不当,导致药品质量受损,影响药物的疗效。
二、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1. 人为因素:药师个人专业水平不足、工作疲劳、工作中心思不集中等因素可能导致调剂差错。
2. 工作环境:忙碌的工作环境、嘈杂的工作氛围、搭配的机器设备不合理等影响药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容易导致调剂差错。
3. 缺乏规范:药房管理规范不足、药品信息不全等因素也是调剂差错的原因。
三、防范措施的研究1. 加强药师个人素质培训:提高药师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对新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教育,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和知识更新培训。
2. 完善工作环境:改善药房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减少工作压力和疲劳,确保药师能够全神贯注地进行药品调剂工作。
3. 强化规范管理:加强对药房工作流程的规范管理,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处方调剂流程,规范用药流程,提高调剂的准确性和质量。
4. 加强药物信息管理:建立完善的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对所有药品进行统一管理,并定期对药品包装进行更新和整理,以减少药品混淆的情况。
5. 强化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健全的患者用药信息反馈系统,鼓励患者报告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药物不良反应问题。
药品调剂差错整改报告一、背景介绍药品调剂是医院药房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效果。
然而,在我们医院的药品调剂过程中,偶尔会发生调剂差错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用药效果和医院的声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调剂差错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问题分析1. 调剂差错原因分析通过对调剂差错的案例分析和调查问卷的统计,我们发现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操作不规范:药剂师在调剂药品时,没有严格按照规程和操作流程进行,造成了操作失误。
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药品的配方、配比、配量、配方药物的拆封和包装上。
(2)人为疏忽:药剂师在药品调剂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导致药品的调剂差错。
(3)工作压力大:由于医院工作压力较大,当药剂师同时要处理多种药品调剂时,容易出现调剂漏项或混淆不清。
2. 调剂差错影响调剂差错会给患者的用药安全带来风险,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药物过剂或者配药错误导致药物效果不佳。
此外,调剂差错还会影响医院的声誉,降低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三、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希望能够有效解决调剂差错问题:1. 规范操作流程制定药品调剂的具体操作规程,详细规定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要求,明确药剂师的职责和责任。
并且,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确保药剂师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和规程。
2. 强化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对每批药品进行抽样检验,确保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要求。
同时,加强对药房环境的监测,保持干净整洁,避免外界因素污染药品。
3. 优化工作流程合理调配药剂师工作任务,避免同一时段同时处理多种药品调剂的情况。
同时,引入信息化技术,减少手工操作,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加强沟通与协作药房与其他科室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及时了解患者的用药信息和变化,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调剂差错发生。
5. 安全文化建设加强药剂师的安全意识培养,建立安全报告制度,发现调剂差错及时汇报,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错误。
调剂差错的分析药品调剂差错是医院常见差错问题之一,这一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患者用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同时还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就需要医院全面分析药品调剂差错发生原因,并根据原因探寻有效的措施预防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才能提升药品调剂质量和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一、药品调剂差错发生原因分析1.1药师方面原因不少药师业务能力不足,在药品调剂过程中,不能熟练掌握医院配备药品的剂型、位置、别名、用法用量等,再加上其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未严格进行审方和核对药物,便易导致其发生药品调剂差错。
1.2医师方面原因不少医师药品处方书写潦草或处方书写不规范,易导致药师在给患者发药过程中出现药物名称、数量、剂量、规格、用法用量等与处方不符的药品调剂差错问题。
1.3药品因素不少药品名称相同,但剂型剂量不同,在发药过程中,若发药人员不仔细核对,极易发生药品调剂差错问题,如布地奈德吸入剂与布地奈德喷雾剂、益比奥针有4000IU和10000IU不同的剂量等,还有不少药品发音类似,但药品类型完全不同,不仔细核对也易发生调剂差错,如血塞通和血栓通、压氏达和雅施达、氯丙嗪和异丙嗪等。
另外,还有不少药品包装、颜色和标签均较为相似,也易导致发药人员调剂出错,如安博维和安博诺、彼压洛和彼洛平等。
1.4其他原因药师工作量过大,忙中出错,也易导致药品调剂差错事件发生。
另外,药房环境不佳,存在较大的噪声干扰,也易导致药品调剂出错。
二、药品调剂差错防范措施2.1加强药师业务能力培训与职业教育药师是药品调剂的主要执行者,其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药品调剂质量,因此,医院就需加强药师业务能力培训,定期组织药师参加药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引导其在工作之余积极进行业务相关知识学习和继续教育,不断学习药学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使其业务能力不断增加,不仅能在药品审方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还能全面掌握同类药物的特点、区别以及医院配备药品的剂型、剂量、别名等。
中药调剂工作中发生差错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中药调剂工作是中医药临床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负责根据医生的处方合理选取、配伍中药材,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加工、炮制,以期达到治疗、调理疾病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差错,导致患者用药出现问题甚至不良反应。
本文将从发生差错的原因、分析及相应的整改措施方面展开讨论。
1. 差错原因分析1.1 流程不清:中药调剂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接方、配药、炮制等。
如果工作流程不清晰,容易导致工作的杂乱、混乱和复杂度增加,从而增加差错的发生。
1.2 药材质量问题: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而在选取和采购中药材时,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和难度。
如供应商提供的中药材质量不合格,或药材本身存在问题,都可能导致中药调剂过程中差错的发生。
1.3 配伍搭配不当:中药调剂的核心是配伍药材。
如果在配伍过程中,不考虑中药药性的相克相冲,或者配伍用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中药的疗效降低,甚至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
1.4 人为因素:中药调剂工作是一项复杂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如果技术人员操作不规范,或者存在马虎大意的情况,都可能导致中药调剂过程中的差错。
2. 整改措施分析2.1 规范流程:制定详细的中药调剂工作流程,包括接方、配药、炮制等各个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建立标准作业操作规范,针对不同的中药材和处理方法,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
2.2 加强质量控制:建立中药材供应商的评估、审核和监督机制,确保所采购的中药材质量合格。
对每一批次的中药材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建立质量档案。
2.3 加强配伍原则的培训:加强技术人员的配伍原则培训,使其对中药性味、归经、相克、相冲等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利用数据库和软件辅助配伍,提高配伍准确性和效率。
2.4 强化职业素养:提高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培养对工作的认真、细致和负责的态度。
药剂科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药剂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药剂师作为药品调剂的主要负责人,需要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
然而,由于人为因素等原因,药剂调剂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
本文将分析药剂科调剂差错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1.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药剂师操作不细致、匆忙、疲劳等容易造成差错。
此外,对于一些相似的药品名称、包装等容易混淆的情况,也容易发生差错。
2.沟通不畅医院内部不同科室之间的沟通不畅,特别是在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中容易导致调剂差错。
医技科室一般会提供患者的病历、检验结果等信息,临床科室则提供用药要求。
如果这两方面的信息交流不畅,就容易导致调剂差错。
3.设备故障为了防范药剂科调剂差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人员培训药剂师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对药剂调剂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院应加强对药剂师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
药剂师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了解药品的命名、包装等信息,以避免混淆。
2.建立安全检查机制在药剂科的调剂过程中,建立严格的安全检查机制非常重要。
例如,可以设置多道审批程序,加强对调剂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了有效的审核和验证。
3.加强科室间的沟通与协作医院内部不同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对于减少调剂差错非常重要。
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流患者的信息和用药要求。
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联络员制度,加强不同科室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减少信息传递的潜在问题。
4.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药剂科在调剂过程中使用的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药品材料的供应也需要有规范的管理,在库存不足或异常情况时能及时得到处理。
总之,药剂科调剂差错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并且应尽一切努力防范的问题。
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安全检查机制、加强科室间的沟通与协作以及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等措施都能够有效减少药剂科调剂差错的发生,提高药物调剂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药剂师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引言药剂师在医院等药剂师专业设置的单位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主要职责之一是对处方进行调剂,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药物治疗。
然而,药剂师调剂中的差错可能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对药剂师调剂差错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调剂差错的分析调剂差错是由于人为因素或系统性问题导致的错误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调剂差错情况:1. 药物选择错误:药剂师在调剂过程中可能选择了错误的药物,导致患者未获得正确的治疗药物。
2. 剂量错误:药剂师可能会错误地计算或转录患者的药物剂量,导致患者得到过高或过低的剂量。
3. 药物相互作用:药剂师未注意到患者已经使用某些药物,然后调剂了与其相互作用的药物,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4. 标签错误:药剂师可能会将错误的标签附在药物瓶上,导致患者错误使用药物。
5. 输液错误:药剂师可能在调配输液时出现错误,导致患者得到错误配制的液体。
防范调剂差错的措施为了防范调剂差错,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措施:1. 提高培训和教育:药剂师应接受全面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其调剂技能和质量意识,包括良好的标签操作和药物选择的原则。
2. 引入自动化技术:使用自动药物配药系统可以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提高药物调剂的准确性。
3. 设置多重核查机制:在药剂师调剂的不同环节设置多个核查点,如初次配药、复核和最终核验,以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4. 加强沟通和协作:药剂师应与医生和护士等卫生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准确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
5. 建立错误报告和改进机制:设立药剂师调剂差错的报告系统,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改进工作流程和减少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结论药剂师调剂差错可能对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引入自动化技术、设置多重核查机制、强化沟通和协作、建立错误报告和改进机制等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调剂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得到安全且正确的药物治疗。
一、前言药品调剂是医院药房的核心工作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与治疗效果。
为了提高药品调剂质量,降低调剂差错率,我院药房在2021年度对调剂差错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现将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二、调剂差错情况分析1. 药品名称差错:2021年度,因药品名称相似、书写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的差错共发生15起,占调剂差错总数的25%。
其中,因医师处方书写不规范、药师核对不仔细等原因导致的差错占比较高。
2. 药品剂量差错:2021年度,因药品剂量错误导致的差错共发生10起,占调剂差错总数的17%。
主要原因是医师开具处方时剂量计算错误,以及药师在调剂过程中核对不严谨。
3. 药品规格差错:2021年度,因药品规格错误导致的差错共发生8起,占调剂差错总数的13%。
主要原因是医师开具处方时未注明药品规格,药师在调剂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
4. 药品剂型差错:2021年度,因药品剂型错误导致的差错共发生5起,占调剂差错总数的8%。
主要原因是医师开具处方时未注明药品剂型,药师在调剂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
5. 药品数量差错:2021年度,因药品数量错误导致的差错共发生7起,占调剂差错总数的12%。
主要原因是医师开具处方时未注明药品数量,药师在调剂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
三、调剂差错原因分析1. 医师因素:医师处方书写不规范、剂量计算错误、未注明药品规格和剂型等。
2. 药师因素:药师核对不仔细、未及时发现处方中的错误、对药品知识掌握不全面等。
3. 患者因素:患者对用药知识了解不足,未能及时告知药师正确的用药信息。
4. 药房管理因素:药房管理制度不完善、药品摆放不合理、培训不足等。
四、调剂差错整改措施1. 加强医师培训:提高医师处方书写规范,确保处方信息的准确性。
2. 加强药师培训:提高药师对药品知识的掌握,提高调剂技能。
3. 完善药房管理制度:优化药品摆放,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调剂质量。
4. 建立调剂差错报告制度:及时总结调剂差错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的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人们对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而药房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患者提供正确药品及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责任。
药房工作人员的药品调剂中仍存在差错的情况,这对患者的健康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问题,本文将从差错原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探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1. 人为失误在忙碌的工作环境中,药师和药房工作人员可能因为工作失误导致药品调剂差错。
疏忽将患者姓名、药品剂量等信息填写错误,或者未按规定流程核对药品调剂结果等。
2. 药品相似性有些药品在名称、包装、颜色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容易混淆。
药师和药房工作人员在调剂药品时,可能会因为药品相似性而出现混淆的情况,导致错误的发生。
3. 药品未及时更新药品生产商可能会对药品包装、标签等进行更新,但是药房的存货管理可能不及时更新,导致工作人员在调剂时可能会选择错误的药品。
4. 紧急情况导致的工作压力在紧急情况下,药房工作人员可能因为时间紧迫而忽略药品调剂的细节,导致差错的发生。
5. 患者信息获取不确实有时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描述不清或者隐瞒病史情况,导致药师在调剂时无法准确把握患者的用药需求,从而出现差错。
1. 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药房应当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性的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每一项工作流程,并且严格遵循规定的操作程序。
对于调剂药品的程序,应当实行多重核对机制,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符合操作规范。
2. 加强药品知识培训药师和药房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加强药品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药品的辨识能力,避免因为药品相似性而出现混淆情况。
3. 强化患者用药指导药房工作人员在向患者提供药品时,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确保患者对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清晰的了解,避免因患者用药不当而导致的差错。
4. 定期检查药品库存药房应当定期对药品库存进行检查,确保库存药品与实际需求匹配,同时对过期或不合格药品进行及时清理和更新,避免因为库存药品不准确而导致调剂差错的发生。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1. 引言1.1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现状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是在药房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指药师在调剂过程中出现药品名称、剂量、频次、用法、规格等方面的失误。
调剂差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极大的损失。
调剂差错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药品调剂工作繁忙、药品种类繁多、人员素质不高、工作环境混乱等多方面。
药品调剂工作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对细节要求严格等也是导致调剂差错频发的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需要加强药师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规范药品调剂过程,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等措施来提高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现状】对医疗领域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但仍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措施来改善现状。
1.2 调剂差错可能带来的危害调剂差错可能带来的危害包括: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健康威胁;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病程;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造成严重后果;影响药房的声誉和信誉,导致患者流失和投诉。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一旦发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困扰,还会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责任追究。
加强对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预防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控制措施,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所在。
2. 正文2.1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1. 人为因素:药房调剂工作需要在繁忙的环境下进行,药品种类繁多,药师和技术人员可能会出现疲劳、分神等情况,导致出现差错。
药师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也会影响调剂的准确性。
2. 药品相似性:有些药品在外观、名称等方面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导致错误的药品被调剂出来。
3. 医生处方不清晰:有些医生的处方书写不清晰或者存在歧义,导致药师在调剂过程中出现误解,选择错误的药品。
4. 设备故障:药房调剂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系统或者其他设备出现故障,也有可能导致调剂错误的发生。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药房药品调剂是指根据医生的处方,在药品调剂人员的操作下,将需要的药品配制制备好,并交给患者。
由于人为因素或其他原因,药房药品调剂可能出现差错,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治疗效果会产生不良影响。
进行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的探讨是非常重要的。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主要表现为药品调剂错误,例如将不同药品调配错误、调剂剂量错误等。
这些差错可能导致患者服用错误药物或错误剂量,从而引发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为了防范这些问题,药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药房可以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
药房药品调剂人员应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操作要求进行工作,确保每一步都得到正确执行。
药房可以设置调剂药品的双人核对制度,即由两名调剂人员共同核对药品的配方和调配过程,确保准确无误。
药房可以提供培训和教育,加强药品调剂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药品调剂人员应了解各种常用药物的特点、用途、剂量等,并掌握正确的调配方法和技巧。
药房可以定期组织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讲解,以提升药品调剂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药房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可以采用电子处方系统,通过计算机精确记录患者的处方和药品配方,避免人为疏忽和错误。
药房还可以使用电子标签系统,将药品标签上的信息与处方中的药品对应,减少因药品相似性而产生的混淆和错误。
药房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监督和风险管理。
可以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药品调配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药房还可以建立药品调剂差错的记录和反馈机制,对发生的差错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防范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供培训和教育、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药品调剂差错整改报告一、引言药品调剂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在我们医院的药品调剂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差错,这些差错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状况。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提高药品调剂的质量,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整改小组,对差错进行分析和整改,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避免类似差错的再次发生。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差错的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和监控方法。
二、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的调剂差错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普遍的原因:1. 人为因素:药品调剂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医生开立医嘱、药师调剂、药师审核等。
人为因素的差错主要包括操作不规范、疏忽大意以及经验不足等。
2. 药品信息不准确:在医生开立医嘱时,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频次等信息如果填写错误或者模糊不清,就容易导致调剂差错。
3. 药品存储管理不当:药品的失效日期、储存条件等需要严格遵守,如果存储管理不当,药品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调剂差错。
三、整改措施根据差错的原因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1. 加强人员培训:我们将加强对药剂师和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药品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药物的识别、调剂技巧以及医嘱的规范填写等。
2. 规范医嘱的填写:我们将制定严格的医嘱填写规范,要求医生在填写医嘱时,明确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频次等信息,避免模糊不清。
3. 完善药品存储管理:我们将建立健全的药品存储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失效日期、储存条件等得到严格遵守。
对于过期的药品,我们将及时淘汰并更新。
四、监控方法为了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调剂质量的持续改进,我们制定了以下监控方法:1. 引入信息化系统:我们计划引入信息化系统来辅助药品调剂工作,通过扫描药品条码和医嘱条码,实现自动化的药品匹配和验收,减少人为差错的可能性。
2. 进行调剂差错抽查:我们将定期进行调剂差错的抽查,对调剂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及时反馈给参与调剂的人员。
・164・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2月第39卷第2期下半月ShanxiMedJ,February2010,V01.39,No.2thesecond
定A值,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药物的载药量及包封率,测定结果见表4。
其中,载药量一微球中的药鼍/微球的重量×100%。
包封率=微球中的药量/(微球中的药量+介质中的药量)×100%。
结果表明:阿霉素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6.2%,包封率为38.3%。
RSD载药量为0.10%,包封率为4.07oA。
裹4阿霉索微球的含最测定结果
3讨论
在阿霉素的紫外一可见扫描图谱中,其吸收峰共有3个,其中在232、254nm处吸收峰较高,但该处聚乳酸也产生较大的吸收,从而造成较大的吸收误差,因此选择488nm处测定阿霉素的含量,提高该方法的准确度。
微球中药物含量测定时药物的提取方法有几种:①酶解法,用于白蛋白微球、明胶微球常用。
酶(胃酶、胰酶)将载体材料的网状结构破坏后使药物完全释放出来,然后进行测定。
②微球溶解法,用于聚乳酸微球与乙基纤维素微球,即把含药微球置于对药物溶解度大的溶剂中。
将药物直接提取出来。
③研磨提取法,如丝裂霉素c微囊测定时,先研磨成细粉,用生理盐水提取完全,过滤后测定含量。
本试验采取微球溶解法测定含药聚乳酸微球,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吴传斌。
何索梅,高文伟,等.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明胶磁性微球中阿霉素的含量.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3,25(3);229.
2王勇,孙永海,张宏等.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的制备及特性检测.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7,23(4):272—274.
3吕风娇.许小平.阿霉素磁性豪微球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海峡药学,2007,19(3):16—18.
4赵瑞玲。
谢茵。
丁红.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霉索聚乳酸微球含量.山婀医科大学学报,2003。
34(2):166—167.
5范佳清,涂运输.丁勇.阿霉索一聚乳酸眼用缓释植入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中国药房,2004,15(11):662.
6赵:蠡娟.丁红.谢莴.肺靶向阿霉素微球的制备及特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37(9):930-933.
7刘恒戈,张辉文,古拉扎提・木哈买提哈里.阿霉素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1。
24(4):357—358.
(收稿日期:2009-09—04)作者简介:段韶军。
男,1966年9月生,副主任药师,晋城市人民医院,048000
药品调剂差错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附属医院(030006)王海虹
山西省中医院本文对我院近3年的药品调剂差错进行了回顾性分
析。
以探讨减少药品调剂差错的措施。
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资料与方法
按年度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药剂科调-:剂差错登记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
的防范措施。
i2结果,3年中共发生差错85起。
其中2006年22起,2007年127起,2008年36起。
虽然差错率逐年下降.但差错次数仍:在上升。
差错率比文献[1]报道的0.8/万和0.4288/万高。
10余倍。
说明我们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仍应下大功,夫提高调剂质量。
见表1。
E表12006—2008年我院处方差错情况
通过对差错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发药数量的差错
发生率最高,3年分别为27.4%、29.60A和27.7%。
药品
相似差错、剂量剂型差错、皮试药品批号差错呈逐年增长的
趋势,只有用法用量差错、相邻位置差错、发错患者及医生
处方差错呈下降趋势。
见表2。
王桂梅
表2处方差错原因分类统计
3讨论
3.1调剂差错原因
3.1.1药师因素:为调剂差错的主要因素。
所有的差错都是由药师引起的。
包括责任心不强、工作强度大、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时外界干扰、习惯性思维和习惯性操作、以及身体不舒服、睡眠不足、心情不佳等。
3.1.2药品凶素:主要为药品名(如:他巴唑和地巴唑、异丙嗪和氯丙嗪、头孢拉啶和头孢他啶、思密达和思连康等)、包装(同一厂家的系列产品如:盐酸氟桂利嗪和多潘证酮,辛夷鼻炎丸、消渴丸以及障眼明・异丙肾上腺索和肾上腺索
等)极为相似。
还有剂量剂型的差错,近年来随着制药业的发展。
同种药品出现了多种剂量和不同的剂型,如:注射用阿奇霉素有0.25R和0.125g、注射用炎琥宁有80mR和40mg区别等.甲硝唑泡腾片和甲硝唑片,达克宁霜和达克宁栓.硝苯地平有普通片、缓释片和控释片,缓释片又有10mR和20mg区别等。
3.1.3医师因素:主要为开写处方的字迹潦草。
处方书写错误。
药物通用名称、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用量及数量书写不规范(如:口服片写为注射液,外用写为口服等)。
3.1.4患者因素:主要为患者都急于取到药品而催促药师。
干扰药师的正常工作导致错取药品。
3.1.5其他因素:也有一部分因素是由于环境造成的,如调剂室面积较小,不能很好地按要求摆放药品。
调剂室设计不很规范。
窗口发药者和具体调配者没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很容易产生互相依靠的想法)。
以及由于我们医院规模较小.用药鼍不大,为了资金周转和降低损耗,我们实行少量多次的采购方式,这样造成,抗生素经常换批号而导致发错批号的现象。
3.2对策
3.2.1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药品的调剂处于整个医疗服务的最后一环。
发药差错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我们首先应加强药师责任心的培养及业务学习.树立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要让药师认识到发错药品的危害性,树立对患者负责的责任心,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同时。
药师应积极参与继续职业教育,加强药学知识学习,适应药学的发展。
这样在审方时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避免用药禁忌、配伍禁忌以及用法用量上的差错。
3.2.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①健全核对制度,做到配药人员自查和发药人员复查的双重核对,划价人员划完价后
・165・
要和计算机内容重新一一核对。
发药者在窗门发给患者时再次一一清点并叫明患者后发出。
②全部药品调剂完后一起发出窗口,避免零散发药。
以免造成差错。
③药品摆放要合理,尽量做到分类摆放,内服与外用要分开.贮存条件不同的要分开。
包装相似的要分开。
所有药品要有固定的摆放点,每次补充药品要严格对位,不得随意摆放.打开原包装的不准再将口封上,未发完的不准将药品脱离原包装。
每天早晨一上班集体清点核对。
④建立发生差错的惩罚制度,定期总结,尽一切可能减少差错的发生。
⑤实行实名就医制。
建立错误报告制度。
在患者离开窗口后察觉到有调配错误可以及时与患者联系,对发错的药品进行调换.避免产生更大的危害。
调剂中部分易混淆的药品(包括药品名、包装、剂量和剂型等)我们进行了专门统计。
并打印出分发给每位药师,要求他们经常看,并张贴在发药窗口旁。
时刻引起注意,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3.2.3药师与医师应及时沟通:如对处方书写有疑问或处方书写不清楚,应立即与医师联系,不能假设或猜想处方的内容,如有必要可要求医生再次签字确认。
3.2.4科学安排药师的工作时间及工作环境:取药高峰时应缩短药师的轮换时间,为药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药师发药时应有相对独立的空间,非工作人员禁止进人调剂室,保证工作环境安静有序,药师在工作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接听电话。
以避免干扰造成的差错。
参考文献
1姚燕萍.门诊处方发药差错原因与规范.现代实用医学,2008.20(8):650.
(收稿日期:2009-10-30)作者简介:王海虹.男,1973年9月生,主管药师。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附属医院,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