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1.艺术形象的特点,举例分析P29

答:①艺术形象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②艺术形象是个别性、生动性、可感性与艺术概括性的统一

例:科学人体挂图,虽然合比例地展示着人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能增进

人们的科学知识,但它不是活生生的现实社会中的人,没有人的七情六欲,没

有人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内心冲撞,也没有融入作者的褒贬感情,因此人体挂

图不具有艺术生命力,不是艺术形象。

2.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

答:(一)情景交融。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二)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

的结构特征。(三)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3.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举例说明

答:语言层面:①文学语言内指性和虚拟性(《红楼梦》中描述的贾府、大观园以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是曹雪芹表现自己对人生感悟的载体。而在现实

生活中,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贾府和大观园呢?)②文学语言的心理蕴涵性(比

如在文学语言中的“花”“春天”等,虽然表面与普通语言一样,但实际上已

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③文学语言的陌生化(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在描写太阳的一段中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光头应没有头发,可是却有

浓密的头发等,作者就是用这种自相矛盾的语言方式来造成陌生化的效果。)

形象层面:文学作品的形象体系是作家独具匠心安排的产物,它以具体、个别

的独特方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把读者带入具有可感的艺术世界,给人以全新

的感受和体验。

审美意蕴层面:①生活的历史本质层面(李商隐的《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面是写乐游原黄昏时节的夕阳景色,但它在情绪上却暗示了大

唐已日落西山的历史内容。)②哲学意味层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不仅是

写捕鱼精神的故事,更要向人们昭示人在命运的威逼前那种绝不屈服的硬汉精神)

4.结合作品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答:①注重表现作家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自由的抒发强烈的主观之情。

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没有描绘战乱之时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而直接为

人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相比之下,外面的世界除了多了战乱、黑暗、腐朽之外并没有任何的进步,倒是桃花源的男耕女、自由平等、和平融洽令人

羡慕。

②运用理想化的方法,塑造理想的艺术形象

《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作者成功的运用了美丑对照的原则,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把外表奇丑无比和内心宽善良等美好品质统一

放在卡西莫多身上,将外表美和心灵丑放在主教身上,将外表与心理灵同样美

丽寄托在埃斯梅拉达身上,她是真善美的化身,雨果通过这一理想人物的塑造

和对她悲剧人生的描绘,体现了善良、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控诉揭露了封

建制度和教会势力对真善美的扼杀。

③艺术表现上运用大胆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充满激情的语言,追求奇幻的艺

术色彩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大胆的想象,驱使神仙成群罗列,猛虎为之鼓瑟,鸾鸟为之回车,创造了一个奇异瑰丽的理想世界。

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文学典型的特征P148

答:(1)从价值形态看,典型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典型形象是文学文本中极具个性的形象,往往和此前的艺术形象截然不同,成为一种艺术的独创。(2) 从审美表现看,典型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写照,具有历史性。典型形象的塑造

往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一个形象,因此,也就往往成为一定时期文化

和社会状况的深刻揭示,具有丰富的历史性、现实性的内涵。(3)从阅读接受看,典型给人的感受复杂多样,具有多义性。具有独创性和历史性的典型形象,也

就因此具有复杂的文化、审美的内涵,造就一种复杂多样的阅读感受。往往一

个典型,就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具有多种意义读解的可能性。(4) 从修辞效

果看,典型形象往往可以激发人的强烈认同感,具有感染性。典型具有强烈

的召唤魅力和感染色彩,往往和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呼应,激发起人们的认同.

6.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结合作品

答:①细节的真实性

著名油画传达出来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

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

如见其人.

②形象的典型性

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

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③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

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7.意象的审美特征:

①意象内涵的哲理性②意象表现的象征性③意象形态的荒诞性

意境的审美特征:

①情景交融,情为主导②虚实结合,境生向外③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文学形象的特征:间接性、意向性、广阔性、综合性

8.为什么说文学起源于劳动?P198

答: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

的劳动过程。文学活动在发生学上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类最为基础的活动——劳动。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

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

其他诸说都包含着一定的真理,但相比起来,“劳动说”包含了更多的真理成分。劳动说并不简单地否定诸如巫术说、宗教说、游戏说等观点,而是将它们

纳入自己的体系中,使其在“劳动说”的整合下体现出合理的一面。劳动说不

仅克服了其它诸说的不足,而且能够合理说明其它诸说的观点。

9.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有什么不同,即文学语言特征。

①文学语言具有模糊性和暗示性,而日常语言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所指

性。②文学语言中的词语具有特定的含义,而日常用语只是某个概念的载体。

①文学语言表达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思想价值观。②科学语言更加强调精确性,要符合语法规范,而文学语言具有模糊性,可以打破语法规范,人类习惯。③文学语言是感性的,而科学语言是理性的。

10.结合影视作品论述影视文学特点。

答:如《魂断蓝桥》是一部爱情经典片,表现上尉军官罗依和舞蹈演员玛拉之间,由于战争的灾难、社会的压力、道德的束缚,相亲相爱却生离死别,心心

相印但难成眷属的悲剧。上面这段是玛拉从罗依处出走后第一次露面,并走向

死亡的重场戏。它要表述的内容很多——社会环境对孤独无依的玛拉的逼迫;她如果苟且偷生,未来将会是怎样的结局;玛拉对罗依坚贞不渝又无法实现的是;

她自杀的全过程;她死时人们的反应;罗依怀念玛拉时的痛苦;以及这种悲剧在人世间的普遍性等等。

答案要点:(1)语言的视觉性;(2) 蒙太奇结构;(3) 动态的造型性。

11.文学创作的过程。

12.中国古代文学曹丕提出

文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

文学四要素:作家、作品、世界(宇宙)、读者

文学意境的分类:

文学最本质特征:语言的艺术

文学概论第二次形考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020007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评阅教师 第二次任务 共三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开放大学本科 《文学概论》形考书面作业之平时作业(2)

1、口语媒介就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其特点有:一就是简便快捷 ,二就是与身体语言与原始礼仪相伴随,三就是真切生动 ,四就是不易保存。口语媒介往往有两种形态:一就是歌谣 ,二就是流言。 2、单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文学媒介经历了五个阶段: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与网络媒介。 3、现存可识的汉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大约 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 4、文学语言具有三种审美特征: 陌生化的形式追求、语境化的意义呈现、与蕴藉化的阅读效果。 5.汉语形象的互文性的主要类型有: 跨语体现象、古语今用现象、与秘响旁通现象。 6.文学媒介的特点表现为四个方面: 涉义性、物质性、与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大众媒介及其表现形态特点 答: 大众媒介通常指的就是中间插进的用以重复或传布信息符号的机器与有编辑人员的诸如报纸或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的传播渠道。简单点说就是向大量受众传递信息或娱乐节目的各种现代传播形式的统称,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影,录音带等。 2、简要说明语言在文学中的角色 答:

(一)语言就是文本的物质现实 从文学文本的实际存在来瞧,文学文本就是使用语言完成,并以语言的方式存在。因此,语言就是文学文本物质现实。 (二)语言就是意义的现实处所 意义何处有,只在语言中。从语言与意义的关系角度瞧,文学文本中的语言就是相互维系、不可分割的。语言成为意义所不可须臾与之分离的生长地。文学中的意义,即就是文学文本中所流露出的情感与思想等一切东西,离开了语言,意义将不存在;文学中的语言,即就是按照可以生成某种意义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符号系统,离开了意义,语言将变得不可知。 (三) 语言再现自身 从语言的文本功能来瞧,任何写入文学文本的语言,都不就是“纯粹”的语言,而就是呈现为携带丰富的社会与文化意味的形态性语言。因此,文学语言不仅表达意义,而且本身就成了意义的组成部分。 (四)语言就是文本美的一种现实体现 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瞧,语言的美就是文学文本美的组成部分。与语言本身构成文学文本的意义的一部分相应,语言也成了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 3、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异同 答:文学语言通过一定的比喻、拟人、拟物、对偶、通假、形容、主宾颠倒、语调语序(古代诗歌类的不同平仄)等文学手法,强调主题。 而普通语言对主题的刻画不明显。注意提醒一句的,文学语言并不就是指古代诗歌之类,文学语言之中也有现代诗歌、语言与外国作品。譬如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4、书面语与口语不同的审美功能

文学接受论(一):欣赏

文艺学概论第15讲: 文学接受论(一):文学欣赏 文学接受有广义与狭义两个层次的含义。狭义的文学接受仅指阅读与欣赏——对文学作品的感知、理解、想象与审美体验等;广义的文学接受既包括阅读与欣赏(可以说是文学接受的初级阶段),也包括批评——对文学作品及相关事物的理性分析和评价(可以说是文学接受的高级阶段)。 一、文学接受的主体条件 1、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心理能力 文学作为语言文化和语言艺术,其形象和意蕴必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和理解才能在读者脑海中重新构造出来。由此,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相当程度的相关心理能力——感知、理解、同情(自居/移情)、

想象和情感反应能力等,是不可能从事文学接受活动的。正如鲁迅所说:“读者也应该有相当的程度,首先的识字,其次是有普通的大体的知识,而思想与情感,也须达到相当的水平。否则,和文艺即不能发生关系。”(鲁迅《文艺的大众化》,《鲁迅全集》v7p579) 2、一定的文学修养(指文学接受经验和文学理论知识)。 出于不同的需要,人类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语言文化,它们各有自身的特点。由此,对于不同的语言文化,接受者应以对于接受某种语言文化来说是合适的态度和模式去接受它,否则就会因为态度和模式的不合适而不能产生好的接受效果,甚至无法接受。例如:对于杜甫在《古柏行》一诗中对古柏的描写——“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曾以科学家的眼光责怪道:四十围是径七尺,高二千尺,“无乃太细长乎”。再如:对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中的“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我校编写大学语文教材的教师中居然也有

人对其中的“三十年”作如此考证和解释:“疑当为‘十三年’。陶渊明从初仕到辞归前后约十三年。”这种现象表明:如果缺乏对文学这种语言文化的特点(如常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了解,那么,即使是文化水平高的人也可能不能以合适的态度和模式进行文学接受活动从而也无法产生良好的接受效果。 3、一定的人生经验 人对于事物的理解都是以一定的相关经验和原有看法为基础的,对于完全没有相关经验的(初次接触的)事物,人是无法理解的。对于文学接受来说,没有或者缺乏相关的人生经验,人同样不能或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表现在作品中的内容的意义。关于人生经验对语言作品的接受的影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同样一句格言,在完全理解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在阅历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中那样的作用和范围,要在这种成年人的阅历中,那句格言里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才会表达出来。”文学接受同样如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试卷编号:5003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比较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6年7月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 1.垮学科 2.比较文学评论 3.林纾 4.意象 5.原型 6.水平接受 7.新批评派 8. 双向诠释 9.希腊神话 10.抒情、动作 11.《摩罗诗力说》 12.文学理论 13.《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 14.超媒体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每个6分,共30分) 1. 比较文学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错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是总体文学,不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跟总体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正确。题旨是指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而题材又是在对素材剪裁的的基础上写入作品的部分,因此题旨与素材的关系密切。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一方面是作家通过作品提炼出来的,并把作品内容的各个方面组成成一个整体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显然主题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得更密切。 4.中西文论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因此,中西诗学在这方面的认识,应该说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尽管中西文论中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

2018“文学概论”答题

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 1. ( )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C. 表现论 2.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倾向。B. 实用论 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 。C. 文章和博学 4.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C. 文学 5.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思路。 A. 体验论 6.文学的狭义阐释是( ) 。 A.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7.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 。 C. 文化论 8.文艺摹仿说以( )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A. 亚里士多德 9.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B.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 E.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10.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 ) 的文论倾向。B.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 D. 以语言论为基础 1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 ) 和观众。A. 作品 E. 艺术家 12.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A.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B. 文学即文章 C. 文学即博学 D.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13.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 ) 。A. 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 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C. 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D. 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 14. 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 。 B. 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 15.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文本。A. 象征型 16.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文本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有( ) 。A. 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B. 故事的类型化C. 文体的流行性D. 文体的模式化E. 观赏的日常性 17.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C. 蕴藉 18.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 )趣味。B. 个性化 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是( ) 文本。B. 再现型 19.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B. 语言形式创新 C. 社会关怀 E. 个性化趣味 20.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语音、、辞格和语体等具体层面。 A. 文法 2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意蕴层、语言层、余意层、衍意层,其中( ) 应为第一层。A. 语言层 22.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 A. 语言层B. 形象层C. 衍意层D. 意蕴层E. 余意层

2017年-电大-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阅读一部论述清晰而又平易近人的文学理论著作,如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初步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的兴趣。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书中阐述的理论问题,哪几点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列出三种以上观点: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书中涉及到的具体文学作品,你阅读过几部,以其中一部为例,说说你的大致印象 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和同学或老师进行一次交流,谈谈你学习这门课程的想法,列出你认为学习这门课程的几个难题。 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语言在文学中存在方式与普通语言中的存在方式是不一样的,请结合具体文学作品,用文学基本属性概念中,文学呈现为语言蕴籍的观点阐释文学语言的蕴藉性特点。 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普通语言往

18春学期《文艺学概论》在线作业1

18春学期《文艺学概论》在线作业-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 (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伯明翰学派中()以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来解读大众传媒文化接受过程中的“优势意识形态”现象。他认为,媒介文化是有权者与无权者经常斗争的场域 A.斯图尔特?霍尔 B.威廉斯 C.约翰逊 D.约翰?菲斯克 正确答案:A 2.()把美学定义为感性认识的学科,即“感性学”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鲍姆伽登 D.黑格尔 正确答案:C 3.()认为否定的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同一性的意识形态,而且艺术就是这种否定辩证法的“最高级的范式” A.卢卡奇 B.本雅明 C.阿多诺 D.马尔库塞 正确答案:C 4.伽达默尔发展了海德格尔的“前理解结构”的概念,并且对审美理解上,提出了()观点 A.视域融合 B.期待视野 C.隐含读者 D.意图谬见 正确答案:A 5.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深刻影响了后世形形色色的美学思潮,成为了现代美学的源头 A.德国古典美学 B.马克思主义美学 C.黑格尔美学 D.康德美学 正确答案:A

6.《本文的召唤结构》是德国接受美学发轫期的一个奠基之作,这是()与20世纪60年代末发表 A.姚斯 B.伊塞尔 C.费什 D.卡勒 正确答案:B 7.西方马克思主义把()作为重建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中心 A.整体性 B.人道主义 C.总体性 D.异化 正确答案:C 8.马克思系统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现了辩证唯物史观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是() A.异化 B.剩余价值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正确答案:B 9.()以重视身体并对身体的在世结构进行细致分析而闻名,他建构出了相对完整的身体美学 A.尼采 B.弗洛伊德 C.海德格尔 D.梅洛——庞蒂 正确答案:D 10.由于对经济与技术的关注,对视觉文化转向的洞察,()始终强调对电影文化的研究,电影作为典型的大众文化现象被纳入到他的意识形态批判之中 A.杰姆逊 B.詹姆逊 C.威廉斯 D.约翰逊 正确答案:B

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的考研笔记 飞氘有话说:本笔记适用于所有以《比较文学概论(修订版)》(陈惇刘象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为比较文学考试部分指定参考书的考试,根据我的猜测,师大今年考试明显涉及此部分的内容应该还是以名词解释为主吧,这个笔记应该能满足所有的名词解释吧。 内容可靠,可以放心使用,免费发放,吐血推荐,不求真情回报,但求看贴回复……(BK)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教堂山会议(06年名词解释):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 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 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

(完整版)文学概论综合1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2011-2012学年度第1学期《文学概论》形考书面作业(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A、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B、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D、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2、“诗言志”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用的基本认识,它出自于() A、两汉时期的《诗大序》 B、《尚书·尧典》 C、曹丕的《典论·论文》 D、钟嵘的《诗品》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 A、曹丕的《典论·论文》 B、陆机的《文赋》 C、严羽的《沧浪诗话》 D、刘勰的《文心雕龙》 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

A、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B、贺拉斯的《诗艺》 C、狄德罗的《论戏剧艺术》 D、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黑格尔 D、别林斯基 6、文学作品的倾向性最主要的是指作家表现在作品中的() A、思想认识 B、理想抱负 C、情绪情感 D、审美价值取向 7、历史上关于雅的表述方式是() A、寓庄于谐 B、阳春白雪 C、曲高和寡 D、文以载道 8、文学属于下列哪种艺术类型() A、视觉艺术 B、听觉艺术 C、语言艺术 D、空间艺术 9、抒情性文学文本最根本的美学特征是() A、抒情 B、叙事 C、写景 D、表现人物 10、文学的主题来自: A、作家的立言的本意 B、接受者发现和阐发的审美意义 C、蕴涵在文本形象中尚未揭示的审美意义 D、读者随意添加的意义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 2、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 3、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所以文学创作对于社会生活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作家的创作只能是被动的,只能臣服于生活。() 4、幻想性文学作品的内容大都不是现实生活,所以不能说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 5、文学批评是一门科学活动。() 6、文学批评应该坚持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

《文学概论》作业

成绩: 文学概论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会计学 学号: 1413001250069 姓名:张玲凤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之一。 2、是否运用(语言)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 3、中国原初的“观物取象”说,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摹仿论)。 4、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寓教于乐”说。 5、文学是社会境遇中个体体验的(语言蕴藉)。 6、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文学)学科。 7、法国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 8、(语言层)是文本的基本层面。 9、(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 10、(网络媒介)被视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 (B)”倾向。 A 摹仿论 B 实用论C体验论D 文化论 2、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C)之间的矛盾。 A 大众性 B 排他性 C 零散性 D 无序性 3、美国(D)派认为文学文本是独立自主的语言系统。 A 结构主义 B 解构主义 C 存在主义 D 新批评 4、再现型文本是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它的特征有客观性、(B)、细节逼真性。 A 待解性 B 理智性 C 说理性 D 暗示性 5、(C)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个个体理性沉思和对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A 大众文化 B 民间文化 C 高雅文化 D 电影文学 6、(D)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 A 印刷媒介 B 大众媒介 C 文字媒介 D 口语媒介 7、加拿大学者(A)提出“传播的偏斜”理论。 A 伊尼斯 B 麦克卢汉 C 麦罗维茨 D 麦克斯 8、文学语言是一种存在于文学文本中的、富有(A)的情感化的语言。 A 文采 B 陌生化 C 语境 D 蕴藉 9、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A)、暗示性和朦胧性。 A 指意性 B 内涵性 C 象征性 D 形象性 10、诗的基本特征:语词凝练新奇、(B)、形象鲜明生动、情感浓郁强烈。 A 富有文采 B 结构跳跃简约 C 陌生化 D 新颖奇特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学体验论:认为文学不是对世界的模仿或情感的表现,而是对于个体体验的传达;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的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而是对独特的人生体验加以阐释,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和可传达性;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而在于她的普遍性和可理解性;读者阅

文艺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1章 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 区别与联系(第四节) 12章 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 (区别) 13章 文学鉴赏与心理过程 (三节) 14章 文学批评的功能(P276) 意境的特征 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四、.理论与实践,30分徐志摩 赏析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风格还有诸种的观念和理论:1风格是独特的言语风格、2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3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4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文学传播:(文学传播包括文学传播者、文学文本、传播媒介。)文学传播是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文学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将作家的个人创作转化为某种程度的社会共享,但其传播方式的改变,极大地影响到传播的效果与范围,影响到文学接受系统的结构与性质。 文学思潮:文学思潮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前的30年欧洲文学的主要文学思潮流派。它以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幻想精神、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将理想型文学发展到极至。)最主要的特征是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展望未来美好理想,具有表现性和虚构性。 现实主义: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后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具有再现性和逼真性 接受理论:文学接受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与再创造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精神活动。(以读者为中心),文学接受观点之一:期待视野、二:隐含读者、三:填空与对话。 意象:是比情节更小的单位,一般由描写物象的细节、象征、双关等词语构成。主要有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具有哲理性、象征性、情感性、多义性。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指作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而又能反应一定社会本质的具有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文学风格的概念10章 文学传播是什么12章 文学思潮:l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11章 接受理论12章 意象的概念、文学典型的概念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8章 文学意象的特征(3个特征)9章 接受美学 文学传播 文艺学老师给的 文学风格 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文学意象 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 的关系

文学概论答案(专科)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1、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1)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读者要了解诗人诗里表达的意义--"我爱这土地",就必须专心阅读他写的全部诗句,如果离开了诗人精心设置的语言系统,是无法知晓他内心要说的东西的。无论是诗人写诗、小说家写小说,都必须通过媒介而阅读语言。正是通过语言系统并且在语言系统中,文学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完整意义世界。文学语言的语言性是指文学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意义。所以,语言是文学的又一基本属性。文学的语言应当具有一定的"文采"。这里的"文采",约略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语言的形式美。这与西方的"美的艺术"中的"美"的含义是相通的。 文学的语言与普通的消息性语言或科学语言不同,不只是要传达消息或者表述概念,而是要充分地运用语言本身的特性而造成富于美感效果的组织。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并不是要泛指一切语言性符号,而是特定地指具有一定文采的语言性符号。《我爱这土地》的"文采",正突出体现在:它的语词和语句的独特选择和组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表达效果。诗人设想自己是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一词,表明它的喉咙并不圆润、清亮、婉转,而已遭受挫折,所以是受损伤的喉咙。那么,这受损伤的喉咙急切地要歌唱什么呢?紧跟着是三个"这......"式排比句:"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里的排比句富有文采,而且成功地渲染了诗人对于"土地"的炽热的情感。 在文学中具有一种普通性。诗如此,小说、散文和剧本也是一样。这表明,文学具有一种语言蕴藉属性,它可以通过表层意义而呈现深层意义。语言蕴藉,表示文学作品语言的蕴藉深厚状况,是说一种具体的语言表达可以蕴藉着多重不同的意义。文学正具有这种语言蕴藉性。

江开文学概论第一次形成性作业

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020007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评阅教师 第一次任务 共三次任务 开放大学

开放大学本科 《文学概论》形考书面作业之平时作业(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在古代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博学,即文学是富于文采的语言作品和人的学识渊博。 2.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理论认为文学作品都包含宇宙、艺术、作品、观众四大要素。 3.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先的《尚书·尧典》里就有的说法。到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理论论文,它是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则是勰的《文心雕龙》。 4.文本的基本特征有语言系统、表意、蕴藉、阅读期待和开放性。 5.文学文本的三种主要呈现类型,即再现型文本、表现型文本、象征性文本和多元化呈现形态。 6.高雅文化文本具有三个特征:语言形式创新、社会关怀、个性化趣味。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文学的特征 答:文学是一种语言性作品、文学的语言富有文采、文学要表情达意 2.文学文本的五个层面 答: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

3.大众文化文本的特征 答: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文体的流行和模式化、故事的类型化、观赏的日常性、效果的愉悦性。 4.学习文学理论的主要途径 答:体验作品、阅读理论、读解文化、思考问题。 5.文学的属性 答: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文学再现社会境遇。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历史上的文学观念有再现说、表现说和能动反映论等。请分别说明其特点、表现,并对这些观念进行评价。 答:再现说主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在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存在的模仿说,就是一种典型的再现说文艺观。在【格拉底】之前,希腊的思想家们认为文艺是模仿自然的,如【赫拉克利特】就提出过艺术是模仿自然的,是以自然的面貌出现的观点。从【格拉底】开始,文艺观念出现了人文主义转向,突出了社会人生这一文艺模仿的对象。亚里斯多德继承了【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并对模仿说做出了较为深入的论述。19世纪西方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一方面是对古希腊模仿说观念的一种延续,另一方面又站在时代的高度从理论到实践两个方面完善了再现说的文学观。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相信生活是最美的,所以他认为文艺只要是原原本本地复现了生活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再现说在西方是一种源远流长并具有相对统治地位的思想传统。尽管在中国也有【《周易》】的“观物取象”的观念,并且这一观念在后来也得到了一定的深化,但中国的文艺观还是更倾向于表现说。 表现说主文学艺术是作家心世界的表现,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说在

文学概论知识点

绪论 一、自测题: 1、文学 2、文艺学 3、文学理论 4、经验方法 5、社会学方法 6、心理学方法 7、形式主义方法 8、比较文学方法 二、讨论题: 1、文学理论与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关系如何? 三、思考题: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文学理论在其中居于何种位置? 3、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为哪四种关系所决定的? 4、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分哪几个层次?试举一种专门方法加以说明。 第一章文学本质论 一、自测题: 1、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 3、意识形态 4、抽象思维 5、形象思维 6、文学语言 二、讨论题: 1、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与其他艺术类型相比,有哪些欠缺、又有哪些长处? 三、思考题: 1、社会结构的整体构成如何?什么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2、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如何表现出相对独立性?如何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 3、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文学特征论 一、自测题: 1、形象性 2、赋比兴 3、陌生化 4、典型性 5、典型人物 6、典型环境 7、典型化 8、意境 9、生活真实 10、艺术真实 11、倾向性 12、形象大于思想 二、讨论题: 1、文学形象有哪些特点?它与科学理论有哪些区别? 三、思考题: 1、什么是典型人物?什么是典型环境?典型环境对于塑造典型人物有何意义? 2、什么是典型化?试从个性化与概括化辩证统一的角度来说明典型化的规律。 3、作家创造典型人物有哪几种方法?试举例说明。 4、为什么说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更高? 5、怎样理解作者的主观倾向和作品的客观意义不相一致的问题? 第三章文学功能论 一、自测题: 1、认识功能 2、教育功能 3、娱乐功能 4、审美功能 5、寓教于乐 6、为艺术而艺术 7、“熏、浸、刺、提” 8、“兴、观、群、怨” 二、讨论题: 1、为什么既不能将文学理解为仅仅供人消遣的,又不能将其功能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 三、思考题: 1、什么是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2、怎样理解“融理于诗”这一命题? 3、怎样理解“寓教于乐”这一命题? 4、怎样看待“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填(20分) 1、比较文学具有( 开放性)、( 多方位)、( 动态性) 的特点。 2、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 认同) 和( 离异)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3、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 影响)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 ( 平行)研究。 4、标志着比较文学正式成为一门有条理、有系统的学科,是( 戴克斯特)的学术活动。 5、被誉为法国比较文学喉舌的杂志是( 《比较文学评论》),创始人是(巴登斯贝格) 。 6、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1899年创立于( 哥伦比亚大学)大学。 7、德国古典语文学家( 霍普特)关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为德国比较文学开辟了道路。 8、东欧唯一译本自成体系的比较文学理论性著作是(久里申) 的《比较文学研究》。 9、文化外求的三个方向是( 外求于他种文化;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外求于他种学科)。 10、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以上朔到( 1897年) 年林纾翻译《茶花女》。 1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则是在( 20年代末30年代)(时间)。 12、三四十年代显示我国比较文学实绩的是( 朱光潜) 的《文艺心理学》、《诗论》和钱钟书的(《谈艺录》)。 二、名词解释(20分) 1、文学批评: 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文学批评在一定的文学历史中来进行,它必然是某种文学流派、文艺思潮的反映,因此又必然和文学史相联系。 2、文化转型: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了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3、文化离异: 表现为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主流文化怀疑,甚至否定、打乱既成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和曾经被驱逐到边缘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乃至颠覆。 4、题旨(母题): 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母题。题旨或母题是可以从题材中读出来的某种意义,它是一种可以在各种主题中多次出现的因素。 三、简答题(30分) 1、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划分是指什么?举例说明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文学研究的两个不同层次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和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这两个层次之间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例如文学理论不仅可以进行某一国的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可以进行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也可以对某一文艺理论问题,从世界的角度进行总体性的研究。无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都有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方面的内容。 2、简述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一书的观点? 答:(1)比较文学是一种没有语言、种族和政治界限的文学研究;(2)对比较文学来说,比较历史上毫无关系的语言和风格方面的现象,同研究从阅读中可能发现的相互影响和平行现象一样有价值;(3)比较文学不能只用来研究文学史(渊源和影响),而且也要用来研究和评论和当代文学;(4)比较文学上从国际的角度来研究一切文学,它认为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都有统一的一面,

文艺学(学科代码:050101)

四川外语学院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Graduate School of SISU

文艺学(学科代码:050101) (一)、必读书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8.00。 3、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4.80。 5、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下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6、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8、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2002。 9、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二)、参考书目: 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 3、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 4、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 5、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 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6。 7、赵毅衡:《新批评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8、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9、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 10、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等译,2001。 11、德里达:《书写与差异》,张宁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 12、杜小真编选:《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13、贝斯特、科尔纳:《后现代转向》,陈刚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4、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 15、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16、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7、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18、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9、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两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0、陆梅林:《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1、毛泽东:《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22、陆贵山:《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3、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第三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24、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5、曹顺庆:《中国比较诗学》,北京出版社,1988。 26、余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三联书店,1999。 27、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8、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王柏华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文艺学概论重点复习

文艺学概论 文学的本质特征: 1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质: (1)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A 直接写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 B直接抒发一定处境下的思想感情 C描写自然景物 D描写非人间,超现实的内容,实际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文学的审美性质: A形象性:揭露国民的劣根性;B情感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C 虚构性。 (1)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真实,历史真实: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 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可以是生活中的人或事,也可以是生活中可能 有或应该有的人或事。历史真实: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反映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体现历史的本质,这就是历史真实。 (2)形似和神似说 意识形态与审美性辩证统一: (1)文学是超功利的,又是功利的 (2)文学是形象——直觉的,又是概念——推理的 (3)文学是审美评价的,又是认识的。 表现:调动主观语言能动性再现:客观呈现

文学形象 1含义:指文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有着审美价值的自然和人生的图画 2系统性:写实性形象,抒情性形象,表意性形象 3总体特质:具体可感性,艺术概括性,审美理想性 文学意象 1含义:客观物象经过穿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月亮:暗伤的象征,对月思亲思乡;柳树:折柳表惜别菊花:高洁,雅 致,清纯,美艳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杜鹃鸟:忧郁哀怨梅花:高洁人格的象征 芳草:喻离恨松柏:正直耐寒的品格 梧桐:表示一种凄苦之音乌鸦:不祥,衰败,荒凉 南浦:水边送别之地猿啼:哀伤的情感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意象论的起源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首创的一 个审美范畴。 “立象以尽意”中“象”已不是卦象,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意象的特 征: 哲理性——本质特征象征性——表现特征 荒诞性——形象特征求解性——审美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