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草书九帖有何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米芾书法特点8个字米芾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书法派别,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其特点也是分析书法史研究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从中可以看出,米芾书法的特点共同可以概括为“筋、圆、开、深、抑、流、活、省”八个字。
首先,米芾书法以“筋”为主。
这里所说的“筋”,指的是书中笔迹若隐若现有着一定的结构,曲折处变化有致。
这类书法是用点画线的结构把线条和曲线用章法虚构出来的,而且书体紧凑,结构大方宽松,曲线甚至可以重叠、叠加,有别于其他书法体系。
其次,米芾书法以“圆”为重。
这里所说的“圆”,是指书中笔画的圆润度,每一把笔都有一定的曲线,尤其是用章法把大篆的字画出来的时候,圆的笔画俨然就是一个大圆,令人耳目一新。
而米芾书法的圆润程度更甚于一般的楷书,使其字形特别温润舒展,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米芾书法以“开”为重点。
这里所说的“开”,指的是书中笔画的开阔程度,也就是书中笔画有多大的开放度。
米芾书法把开放度把握在七八分之间,即笔画不宜太拢也不宜太开,从而达到本应该有的平衡状态。
再者,米芾书法以“深”为突出。
这里所说的“深”,指的是书中笔画的深浅程度,一般来说,米芾书法的字体会有些深,而浅的笔画则主要因笔型而定。
因此,米芾书法字体会有一种深厚稳重的感觉,但不会失掉字形的灵动性,成为一种沉稳状态。
还有,米芾书法以“抑”为重点。
这里所说的“抑”,指的是书中笔画的抑制程度,书体比较抑制,字型较为保守,不太拖长字形,也不容易做出太多的变化,把重点放在字的轮廓线和内部的空间把握上。
此外,米芾书法以“流”为突出。
这里所说的“流”,指的是书中笔画的流动程度,书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即使在字形的细处,变化也要比其他书法常用的字形更多一些。
而且,米芾书法也比较注重字体的灵动性,让字体显得柔韧,令人耳目一新。
然后,米芾书法以“活”为重点。
这里所说的“活”,指的是书中笔画的活泼程度,一般来说,米芾书法的书体里东方传统字形和西方笔画组合在一起,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每个字的活动空间也比较大,令字体具有强烈的活力感。
书法家米芾书法特点
米芾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米芾的书法作品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律感。
他的字形结构灵活多变,又不失稳重。
他的笔画起止有度,流畅自然,犹如行云流水。
这种韵律感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让人在欣赏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
其次,米芾的书法作品中,笔画的处理非常精细。
他善于运用各种笔法,如提、按、顿、挫等,使得每个笔画都充满了生命力。
同时,他对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等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整个字形更加美观、和谐。
再次,米芾的书法作品在布局上非常注重整体效果。
他善于通过字距、行距的调整,使得整个作品既有局部的美感,又有整体的气势。
这种布局上的处理方式,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在视觉上更加舒适、美观。
最后,米芾的书法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等元素,这些元素与他的个人风格相结合,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总之,米芾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韵律感强、笔画处理精细、布局整体效果好以及文化内涵深厚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米芾书法优点
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所创作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和历史意义,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米芾书法的优点
如下:
第一、笔画自由流畅,感情显露淋漓。
米芾书法的笔画自由流畅,舒展自如,给人以柔美自然之感。
这种笔
画的自由流畅与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不羁的性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
不拘于形式的创作方式使得他的作品比其他书法家更具有生命力和鲜
活的感觉。
第二、技法精湛,造诣深厚。
米芾书法的技法非常精湛,他运用对撞设色、点、线、面的美学原理,为字画提供了平衡美、对比美、纵横美和浑然一体的美感。
而且,米
芾的书法深厚造诣,他不仅掌握了传统笔墨技法,而且还发展出了自
己的独特风格。
第三、创新与传承并重。
作为一个书法家,米芾秉承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精神,他不仅学习古人的好处,而且大胆借鉴新方法来丰富和发展书法艺术。
同时,米芾也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他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烈。
米芾的书法作品独具特色,他的笔墨秀逸、大气磅礴、与古人不同,时代感强烈,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和感觉上的震撼。
这种特色鲜明的书法,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和动力。
总之,米芾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书法创作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米芾各个阶段书法特征米芾(1051-1107年),字元振,号称“汝南狂生”,是中国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意境深邃,是中国书坛上的一位极富影响力的大家。
今天我们将针对米芾各个阶段的书法特征进行创作,供大家参考。
一、初期米芾十分热爱书法,他的书法刚开始还比较崎岖粗犷,给人以豪迈不拘的感觉。
但是,他的书法却蕴含着浓郁的气韵和独特的艺术特征。
米芾在他的书法中,注重力度的运用,格调宏实,字迹苍劲有力,奔放不羁的气质与日俱增,造成了很大的震撼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中期米芾的书法在到达中期时,经历了一定的演变和改变。
他开始注重笔画的流畅和谐,追求对笔画用劲的变化和模式的推陈出新。
同时,他对于字形的变化尤其注重,在书写时穿插了骨相、点画等元素,用笔势展示出笔力的华丽韵味。
相比之前,他笔力略为平和,但依然保持了独特的风格,气韵犹存。
三、成熟期学术上认为米芾的书法成熟期出现在北宋“宣和年间”,此时他的书法已经发展到了极致。
米芾在书法中,最为重视的是"意"和"形"的结合。
他的书法刚劲有力,丰腴浩荡,朴质自然,并将自身的情趣注入到书写中,形成了独成一体的风格。
由于他视物以己,化境以形,在书法上他只重意境,不拘形式,形神并重,寓意深奥,可以说他的书法已经达到了以“神为主”的境界。
四、晚年期米芾进入晚年之后,仍然不断地探索书法艺术的新天地,不变的追求是“天人合一”,以及“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加强笔画造型的平衡和动态感,以及灵韵墨心蕴含的深邃性”。
晚年的他风格凝炼,不再求变,在字形设计上追求深层次的内涵和更高的艺术境界,以自然、奔放而蕴涵深邃的艺术之美,仍然是当时众人所钦佩的。
总结米芾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书法艺术独树一帜,给后世中国书法艺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米芾的书法风格随着自身的成长不断地改变和升华,经历了初期、中期、成熟期到晚年期的不同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代码,使其笔下的文字和书法饱含着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深层意义。
米芾书法笔画讲解
米芾的书法在笔画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技巧。
以下是对米芾书法笔画的一些讲解:1.锋芒毕露:米芾的书法笔画往往锋芒毕露,给人一种矫健有力的感觉。
这是因为他
在书写时采用了“弩法”,即用力均匀,使得笔锋始终保持一定的角度,从而在笔画中表现出一种锐利的锋芒。
2.圆润饱满:米芾的书法笔画不仅锋芒毕露,同时也圆润饱满,富有立体感。
这是因
为他注重运笔的技巧,通过适当的提按和转折,使得笔画既有粗细变化,又富有层次感。
3.节奏感强:米芾的书法笔画节奏感强,每一笔都有所不同,富有变化。
他在书写时
注重笔画的快慢、轻重、粗细等变化,使得整个字形看起来流畅自然,极具动感。
4.结构奇特:米芾的书法结构奇特,常常不拘一格。
他善于打破常规,将笔画进行各
种变幻和组合,形成独特的字形和风格。
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米芾的书法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自由、不羁的艺术特点。
总之,米芾的书法笔画在运笔、节奏、结构和风格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技巧。
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米芾的书法在笔画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
米芾的五种用笔技巧
米芾是中国古典书法家,他的书法技巧广受好评。
他的五种用笔技巧如下:
1、饱满的笔墨:米芾书法特点是纤细而饱满的笔墨,这源于他讲究笔力的用法。
他在书写过程中会灵活地运用重笔、中笔和轻笔,使字看起来浑厚有力。
2、飘逸的书法形态:米芾的书法笔触飘逸而将具有儒雅的气质,这是由他的手法所决定的。
他在写字时,挥笔自如而又不失精准,把每一笔画都思虑周密,以追求书法形态之美。
3、细密细致的笔触:米芾特别注重细节,他在每一笔画上都会用上特殊的细节来表达书法的韵律。
他能够将细节发挥到极致,把每一段字体塑造成令人惊叹的细致美感。
4、精雕细琢的用笔:米芾的书法用笔精雕细琢,能够用一笔画出自然界的形态,比如太阳、月亮、花朵等。
他的书法充满对自然的敬畏,把字体变成了真实的美景。
5、流畅和谐的行书:米芾的书法具有流畅和谐的特性,在他的书法作品里,字体之间有着和谐的结合,一气呵成,给人留下深刻的音乐感受。
米芾章法特点
米芾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绘画家和收藏家,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章法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以下是米芾章法的几个主要特点:
1. 自由奔放:米芾的书法风格自由奔放,他不拘泥于传统的书法规范,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创作。
他的笔画粗细不一,结构松散,字形多变,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的感觉。
2. 强调气韵:米芾非常注重书法的气韵,他认为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字形的再现,更是一种气韵的表达。
他通过笔画的起伏、转折和连绵不断的组合,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气韵氛围。
3. 追求自然:米芾的书法风格追求自然,他认为书法作品应该像自然界的事物一样,不拘泥于形式,而是自然地表达出来。
他的笔画自然流畅,结构自然和谐,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4. 个性鲜明:米芾的书法作品个性鲜明,他通过自己独特的笔法和结构组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字形和风格。
他的笔画有力度,结构紧凑,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总之,米芾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章法特点,这些特点
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对后世书法家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米芾论草书帖释文米芾是北宋时期非常有名的书法家呢。
他的书法那可是相当有特色,尤其是他的草书,更是有独特的韵味。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他论草书帖的释文呀。
米芾论草书帖里面可有好多他对草书独特的见解哦。
这草书啊,在米芾眼里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
他可能觉得草书不像楷书那样规规矩矩,每一笔都有严格的要求。
草书更像是一种自由的表达,就像我们在特别高兴或者特别激动的时候,手舞足蹈那种感觉,只不过草书是用笔墨在纸上跳舞。
比如说,米芾可能在帖子里谈到草书的笔画走势。
这笔画走势可不像我们平常写字那样直来直往。
它有时候像蛇一样蜿蜒曲折,充满了灵动性。
你看,一个简单的横画,在草书中可能就变成了一个带着弧度的线条,就像是微风中轻轻摆动的柳枝,有着一种独特的美感。
再讲讲草书的结构吧。
米芾眼中的草书结构,那是一种看似松散却又有着内在联系的组合。
就好比一群小伙伴在玩耍,他们看似各自在做自己的事情,但其实他们之间有着一种默契。
草书中的字与字之间的间距、笔画的相互呼应,就像是小伙伴们之间的眼神交流和互动。
比如说一个字的最后一笔可能会很自然地引出下一个字的第一笔,就像小伙伴们手拉手一样自然。
米芾在论草书帖里也许还提到了书写草书时的心境。
写草书可不能是那种心不在焉或者很沉闷的状态。
得像是在参加一场超级有趣的派对,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当你心情愉悦地去书写草书的时候,那笔下的字就像是欢快的音符,在纸上跳跃。
如果心情很糟糕或者很压抑,那写出来的草书可能就会显得很生硬,没有那种灵动的气息。
还有啊,草书的用笔力度也是很有讲究的。
米芾可能会说,这就像我们在捏橡皮泥一样。
有时候要用力捏出一个形状,那对应的就是草书中需要重笔的地方;有时候只是轻轻触碰一下,就像草书中那些轻盈的笔画。
重笔和轻笔相互搭配,就像音乐中的强音和弱音组合在一起,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米芾论草书帖的释文就像是打开草书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
通过他的这些见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草书的奥秘。
草书不仅仅是一种书写的字体,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一种艺术的表达。
米芾书法鉴賞(上卷)宋米芾《跋殷令名碑帖》行书<此帖线条优美、笔法精巧,在秀丽、清雅中有一种律动性。
给人以十分儒雅可爱的感觉。
>宋米芾《拜中岳命诗帖》行书<素笺纸本,纵29.3cm横101.8cm。
此作是米芾著名的行书作品之一。
卷首署“拜中岳命作”五字,卷前引首为清高宗弘历(乾隆)题“南宫逸翰”四大字,卷后有元代倪瓒跋。
此帖行笔已向外拓,字形宽绰,散朗多姿,取众家之长而自出新意。
章法疏落,行距较宽,但笔法穷极精密,转换多姿,有放纵倾侧之态。
他的悬手书是自幼写壁练就的,所以才能如此颐指气使,纵横如意。
此时米芾的书法已完全成熟,笔法清劲,结构稍见谲宕,较之其晚年的纵逸丰肥,尤显刻意,是米芾的精进之作。
>宋米芾《伯充帖》行草书<纸本。
信札一则。
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
纵27.8厘米,横39.8厘米。
释文:十一月廿五日。
芾顿首启。
辱教。
天下第一者。
恐失了眼目。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言。
同官行。
奉数字。
草草。
芾顿首伯充台坐。
>宋米芾《捕蝗帖》行书<此帖风格与米芾一般书作有些不同。
该作笔画较为粗犷恣肆,形成险中有稳、拙中见巧的重要特色。
>宋米芾《草书四帖》草书<是米芾草书佳作之一。
米芾平生属意于行书,于草书并非专攻,但他对草书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草书应师法晋人。
所以米芾所作的草书尽是上追晋人遗规,字字独立,取法古淡沉着,不以缠绕为能事,点画高古,在北宋时期的小草中属于上乘之作。
《元日帖》《吾友帖》《海岱帖》《中秋、目穷合帖》合装而成,故称《草书四帖》,又可称《草书五帖》。
学米芾加微信shufayi01咨询>宋米芾《道林诗帖》行书<纸本。
纵30.l厘米,横4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鉴藏印记:“采秀堂”(朱文)、“紫芝堂印”(朱文)、“赵礼用观”(朱文)、“吴郡董宜阳印”(白文)、“全卿”(朱文半印)、“真赏”(朱文半印)等。
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遒劲,结态造势宽展肥美,为米氏之精品。
米芾行草特点有哪些结构特征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米芾行草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米芾的行草特点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
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
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
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
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
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
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
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
米芾的书写技法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米芾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
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德忱帖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德忱帖》(局部)《德忱帖》,北宋书法家米芾作品,为米芾著名的《草书九帖》之一。
纸本,行草书,纵25.4厘米,横78.6厘米,写于1099年(北宋元符二年),为致葛德忱书札。
此帖自始至终,气韵十分流畅,下笔如飞,痛快淋漓,毫无顾忌,点画之际,妙趣横生,是米芾晚年成熟书风的代表作之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书名: 德忱帖作者: 米芾类别: 书法作品 作品年代: 1099年(北宋元符二年) 类别: 草书 特点: 气韵流畅,痛快淋漓目录作品简介作品释文作品说明作品赏析作者简介编辑本段作品简介德忱帖[1]《德忱帖》,作者为北宋米芾,纸本,行草书,纵25.4厘米,横7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编辑本段作品释文五月四日,芾启:蒙书为尉(通慰),审道味清适。
涟,陋邦也,林君必能言之。
他至此,见未有所止,蹄涔不能容吞舟。
闽氏泛海,客游甚众,求门馆者常十辈,寺院下满,林亦在寺也。
莱去海出陆有十程,已贻书应求,倘能具事,力至海乃可,此一舟至海三日尔。
海鳇云自山东来,在弊邑境未过来尔。
御寇所居,国不足,岂贤者欲去之兆乎?呵呵!甘贫乐淡,乃士常事,一动未可知,宜审决去就也。
便中奉状。
芾顿首。
葛君德忱阁下。
编辑本段作品说明此帖为致葛德忱书札。
葛德忱疑即葛蘩,名字相发之义本《诗经·召南·采蘩》序毛传。
乃葛蕴、葛藻长兄。
周密《云烟过眼录·卷上》王子才所藏雪窦和尚诗后,有“襄阳米芾”与“鹤林居士葛蘩”题跋。
葛蘩,号鹤林居士,丹徒人,良嗣长子。
崇宁间官临颍主簿,累迁镇江守。
此时德忱恐在润州,欲求莱州职事,故米芾告以路程行法也。
“林君”当指林希,因是福州人,乃称“闽士”。
林氏罢枢密,于1098年(元符元年四月)出守亳州,同年九月换杭州,疑于其时特访涟水矣。
林希,字子中,福州福清人,概之子。
嘉祐二年进士,神宗朝同知太常礼院,遣使高丽,希闻命,惧形于色。
神宗恕,责监杭州楼店务。
绍圣初知成都府,道阙下,章惇留为中书舍人,修神宗实录。
米芾书法优点一、米芾的艺术成就米芾是北宋时期的书法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创作才华,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
以下是米芾书法的几个优点:1. 线条饱满米芾的书法作品线条流畅,饱满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他擅长运用浓墨重彩的笔法,使字体充满力量感和张力。
2. 意境独特米芾的书法作品富有独特的意境,他擅于运用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使作品带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他的作品常以奇特而富有想象力的构图和挥洒,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
3. 书法风格多变米芾的书法风格多变,他不拘一格,能够自如地运用隶书、篆书、楷书等多种字体,使得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同时,他的书法作品也带有一种浓烈的个性特征,给人深刻的印象。
二、米芾的书法思想1. 追求自由和创新米芾深受王羲之等先贤书法家的影响,但他并不拘泥于古人的规范,注重个性表达,追求自由和创新。
他试图打破传统的束缚,提出“隶书当象,楷书当意”的观点,强调书法应该注重形象和意境的表达。
2. 强调笔墨的重要性米芾认为,书法创作的核心在于笔墨的运用。
他深入研究了各种笔墨的特点和表现力,并且勇于尝试新的笔法和墨色,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3. 注重个性表达米芾强调书法创作中的个性表达,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笔墨风格和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
他提倡书法家应该追求个性的独立性,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和模式,从而使自己的作品独具一格。
三、米芾的代表作品以下是米芾书法的一些代表作品:1.《藤王阁即事》:这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字体饱满有力,笔画纵横交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山谷铅毫帖》:这幅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张力,用笔刚劲有力,字体浑厚飘逸,给人以美的享受。
3.《清远山居帖》:这是米芾晚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字体狂放奔放,墨色浓郁,展示了大师的极致境界。
4.《孤山松涧帖》:这幅作品体现了米芾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字体洒脱自然,墨色如云,给人以宁静和深思。
米芾书法的特点
米芾书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勇于创新:米芾在书法艺术上不断开拓创新,他不拘泥于传统的笔法和风格,而是大胆尝试新的书法表现形式。
2. 继承古人传统:米芾对于传统书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善于将古人笔法和技法继承和发扬光大。
3. 强调表达情感:米芾的书法注重表达作品背后的情感和内涵,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4. 擅长用笔神韵:米芾的笔法刚柔相济,善于运用干、湿、浓、淡等变化,以及点、撇、钩、折等笔锋,使字体充满神韵和生命力。
5. 追求自然和谐:米芾的书法追求自然和谐,他善于将自然界的景象和情感融入作品中,使其充满了自然的美感和和谐的意境。
简述米芾的书法风格
米芾的书法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气韵生动:米芾的书法注重“气韵生动”,他的字体有韵律感,笔画有鲜明的起伏和变化,流畅而有力。
2. 用笔丰富多变:米芾的书法笔画丰富多变,他的字体结构清晰,笔画有勾、横、挑、撇、捺等多种形态,形成了独特的笔画风格。
3. 独具匠心:米芾的书法独具匠心,他的字体造型独特,创新性强,不拘泥于古人传统,而是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尤其善于将印章艺术融入书法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印章书法。
4. 文采斐然:米芾不仅是一位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书法中体现出了文学的精神,故而文采斐然。
5. 狂放不羁:米芾的书法性格主要表现在他的行书作品之中,一是狂放不羁,变古法为我法,有明显的个性特点;二是
在章法上多取侧势,自我风格显著;三是用笔上重视“字之八面”和“锋势”,充分发挥毛笔的性能。
总之,米芾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无论是在笔画结构、笔画风格还是创新性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米芾书法特点8个字
米芾书法是中国传统书法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简单大方的自然风格,更显出苍茫大气和大气境界,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其核心特点归纳为“自然、大气、挺拔、恢弘、厚重、典雅、舒展、疏密”,这8个字决定了米芾书法在中国书法中的地位。
首先,米芾书法独具一格,它采用自然、简洁的形式,将文字表现出简单大气的效果,它的书法中有大量的空间,看起来有一种自由自然的感觉,看上去充满了令人愉悦的气氛。
米芾书法的书体特别注重挺拔的表现,五角造型将文字环绕,把文字表现得挺拔有力,使之有着大气的气势和宛如长安的宏大意境。
其次,米芾书法注重宽厚重的意境,用笔的压力力度比较重,给人以厚重庄重的感觉,比如宋体书中的“人”字,用笔力重,发出沉重稳定的感觉,把文字渲染得厚重、庄重,有着深沉而恢宏的气势。
此外,米芾书法也注重典雅,它采用自然但不乏典雅的精神,比如宋体书的“日”字,笔画拗折流畅,使文字表现出优雅而富有神韵的效果,令人神往。
另外,米芾书法也注重舒展疏密。
它像宋体书中的“章”字,自然地发挥笔画,所作之字,有如谷歌之跃动,既舒展又活泼,又有如天空之广阔,既疏密又宽阔,使文字更加有力。
总之,米芾书法具有上述8个特点,它把日积月累所展现出的自然、大气、挺拔、恢弘、厚重、典雅、舒展、疏密的特点,运用在每一个字的表现上,从而使它在书法史上焕发出自己的特色和魅力,堪
称中国书法的瑰丽奇葩。
米芾行草书法特点:体势俊迈,八面生姿米芾的行草、小行楷成就最高行草尤其以翰札为最精。
他虽写过麻笺十万,笔墨散落四海,而晚年竟宣布生平得意者为小行书一种。
“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
”是人间所得,皆可珍秘。
这些都是一些不经意的佳作,往往神妙出于意外。
他的行草书,体势俊迈,八面生姿。
正如朱熹所说:米字如“天马脱衔,追风逐电。
”为同一时代的苏、黄、蔡三大家所不及。
如明朝项穆在《书法雅言》所说:宋四家中,“惟元章更易起眼,且易下笔,每一经目,便思仿模。
”尤其米芾的行草和行楷书,似乎与二王并驾。
尽管自宋以来,学习米芾行草书的人们为数不少,可是卓然成家的却很少。
即使善学米书的米友仁、吴琚、王庭筠等名家,均亦无其面目。
可见米芾之书,极为难学。
在此必须指出,历来一般人们谈及米芾的书法成就,往往忽略他的草书。
这可能由于米芾的草书帖极难得到的缘故。
他的草书墨迹《论草书帖》收藏在故宫博物院,解放前刊于《故宫周刊》第十六册,第三百六十一期。
米芾的这个草书帖,有点有划,决不轻撩,像画龙、画符似的。
这才是真工夫,也是写草书的正格。
这充分体现了写草书必须以楷书为基础。
点,是入笔,一点住了;划,出笔、行笔为划,收笔归点。
草书成分更应具有点、划,笔力要沉着,跳动性要大。
换句话说,弹力要足,这才是极高度的草书。
米芾写的《论草书帖》恰恰如此,其优点是:(1)点的成分很足;(2)划的成分也很足,即起笔、收笔和运笔的笔道很充足;(3)很沉重;(4)跳动性大。
丝毫没有涨墨涨笔之处,具有六朝的风格。
现将米芾的《论草书帖》全文录下以飨读者。
“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
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擎诸凡夫,自有识者。
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
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碧光(唐人)尤可憎恶也。
”(《宝晋英光集·补遗》)正因为米芾兼具理论及实践之所长,他以非凡的艺术才能,成为名重一时的名书法家。
总之:米芾的书法艺术成就很大,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他的用笔有时过于雄犷,而成俗笔。
<<米芾书法鉴赏》米芾书法鉴赏》宋米芾《吴江舟中诗》行草书<全卷纵31.3厘米,横559.8厘米。
约书于元丰五年(1082)。
纸本。
五言一首。
凡四十四行,共一二五字。
原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约翰.克劳弗德藏,现寄赠与梅多鲍利坦美术馆。
《吴江舟中诗》原为朱邦彦所书,凡四十四行,五言古诗,描述在吴江江上逆风行舟,雇请许多船工来牵拉。
因为太吃力,船工“百金尚嫌贱”,後来添了工钱,终於“一曳如风车”,但船工们“叫嗷如临战”,可见与大自然搏战的艰辛。
此帖为米芾晚年力作,既有中年书风的痛快淋漓,又有晚年老道的清古从容,枯笔疏行,欹侧随意。
卷首有“晋府书画之印”、“石渠寳笈”、“寳笈三编”、“清河”、“顾洛阜”白文“汉光阁”朱文,以及“嘉庆御覧之寳”、“晋府书画之印”等印鉴。
卷后有“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宣统鉴赏”“无逸斎精鉴玺”章。
这件墨迹本来在清宫内府,后流失了出来。
据叶恭绰题签的影印本《米南宫书吴江舟小诗真迹》所附米芾传略,述流传经过:帖原存清官大内,抗战光复後在沈阳书肆出现,为某公所得。
後来辗转售与纽约大收藏家顾洛阜氏(JOHNM.CRAWFO RD) 。
香港的张文奎先生以重金购得米氏此帖(帖上可以见到有“张文魁”印)视为至实。
不过,後来终於归到美国收藏家顾洛阜处了。
附《吴江舟中诗》:昨风起西北、万艘皆乘便。
今风转而东、我舟十五縴。
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贱。
舡工怒鬭语、夫坐视而怨。
添槹亦复车、黄胶生口咽。
河泥若祐夫、粘底更不转。
添金工不怒、意满怨亦散。
一曳如风车、叫噉如临战。
傍观鸎窦湖、渺渺无涯岸。
一滴不可汲、况彼西江远。
万事须乘时、汝来一何晩。
朱邦彦自秀寄纸、呉江舟中作。
米元章。
>宋米芾《芜湖县学记》宋黄裳文,米芾行书宋米芾《戏成诗帖》行书<(翰牍九帖之九)纸本行草书纵23.9厘米横34.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书法生动飘洒、飞逸,观之使人思绪联翩。
释文:戏成呈司谏台坐,芾。
米芾草书九帖有何特点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祖籍是山西太原,而后迁居湖北襄阳。
天资颇高,书画自成一家。
其中草书九帖是米芾的代表作,那你知道米芾草书和草书九帖有何特点吗?下面是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米芾草书九帖有何特点《草书九帖》是米芾的主要作品之一,少年常常临摹书法大家之作,经常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草书九帖》分别为《元日帖》、《海岱帖》、《德忱贴》、《家计帖》、《吾友帖》、《草书帖》、《目穷帖》、《奉议帖》、《中秋诗帖》。
其中以《草书帖》、《元日帖》、《德忱帖》、最为著名,《草书九帖》真迹被宋高宗御藏,后被文征明、祝允明等人争相临摹。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笔法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为其性格怪异,所以他的书法个性独到,没有墨守陈规,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肥瘦、疏密拿捏的恰到好处。
在章法上,重视整体的气韵,同时兼顾了细节的完美,书写过程中随机应变,成竹在胸。
在用笔上,沉着痛快,无论在起笔、落笔之间都自有神韵所在,欲扬先抑,欲左先右,虽然是纸上固定的字,却让人觉得节奏明朗,跌宕起伏,自然洒脱,绝不矫揉造作。
虽然后世对米芾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其书法的风格成为后世大书法家所欣赏和借鉴的范本。
米芾草书有怎样的特点米芾是北宋时期书法家与鉴藏家的集大
成者,对于各类书法艺术都有研究和学习,在书画鉴识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米芾的书法艺术,多是借鉴传统艺术名家的优长,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擅长于行书、草书、楷书等书法艺术的创作,对于诗画也有一定的成就。
他的草书气韵颠放,舒展自如,极富有特色。
他的作品《草书九帖》是他草书的代表作,每一帖都完整地体现了米芾草书的艺术特点。
米芾用笔,善于在正、侧面、转折中形成一股飘逸的气势。
每字的起笔很重,在中间时稍微轻一点,遇到弯折便顺势而下,弯勾也富有特色。
他的书法中往往气势倾侧,欲扬先抑,这是为了增加字与字之间一种一跃而起的风姿和飞扬的神气,纯真自然,没有矫揉造作。
米芾将晋、唐书法家的优长融于一身,运笔迅捷矫健,每个字在力量、韵味、气势等方面都有无穷变化,形成了他“米书”“米字”的独特风格。
《草书九帖》中包含了九帖米芾的草书作品,宋代时被御藏在宋高宗内府。
这九帖的名称分别是《德忱帖》、《家计帖》、《元日帖》、《吾友帖》、《草书帖》、《中秋诗帖》、《目穷帖》、《奉议帖》、《海岱帖》。
在宋朝时期,米芾已经是著名的书法家,所以他的真迹都被视为珍品至宝,所以有些贪图利益的书画商为谋取厚利,将他的九帖分拆了再去卖,所以使得他的作品流失,到如今留存下来的真迹大约剩有四五贴,也是令人比较惋惜。
他的九帖中的第五帖《论草书帖》现如今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
此帖宽约25厘米,长约37厘米。
《论草书帖》也叫作《张颠帖》、《草圣帖》等,内容是米芾对草书的评论的一则随笔。
从这则随笔中,我们得以体会到米芾对草书的见识和态度,
也可以领会到他在草书上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