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的组成
- 格式:ppt
- 大小:7.98 MB
- 文档页数:18
什么是雨水集蓄工程什么是雨水集蓄工程?雨水集蓄工程是指对降雨开展收集、汇流,存储和开展节水灌溉的一套系统。
一般由集雨系统、输水系统、蓄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组成。
一、集雨系统集雨系统主要是指收集雨水的集雨场地。
首先应考虑具有一定产流面积的地方作为集雨场,没有天然条件的地方,则需人工修建集雨场。
为了提高集流效率,减少渗漏损失,要用不透水物质或防渗材料对集雨场表面开展防渗处理。
二、输水系统输水系统是指输水沟(渠)和截流沟。
其作用是将集雨场上的来水聚集起来,引入沉沙池,而后流入蓄水系统。
要根据各地的地形条件、防渗材料的种类以及经济条件等,因地制宜地开展规划布置。
三、蓄水系统蓄水系统包括蓄水体及其附属设施。
其作用是存储雨水。
1.储水体各地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不同的存储形式,西北、华北黄土高原一带,主要是建水窖(窑)和蓄水池。
用于生活用水和用于农业灌溉的形式基本一样。
一般用于生活和庭院灌溉(手压泵)。
用于农田灌溉的多建于田边和地头,容积相对较大,提水设备有用动力的(微型电泵),也有用人工的(手压泵)。
窖(窑)和蓄水池使用的建筑材料可分为土窖、砖石窖、混凝土薄壳窖和水窖等。
土窖施工方便,造价低、但容量小,对土质要求较高。
砖石窖较牢固耐用,容量也较大,但造价较高,施工难度较大。
混凝土薄壳窖防渗性能好,寿命长,容量大,但造价较高。
水窖为卧式全封闭的构造类型,容量大(80~200方),长度不受限制,施工较方便,但窖底防渗处理要求高。
各地应根据地形地貌特性、经济条件、施工技术和当地材料来选型。
2、主要附属设施(1)沉沙池。
其作用是沉降进窖(窑)水流中的泥沙含量。
一般建于水窖(窑)的进口处2~3米远的地方,以防渗水造成窖壁坍塌,池深0.6~1.0米,长宽比可考虑2:1,具体尺寸由进窖水量和水中含沙量而定。
(2)拦污栅与进水暗管(渠)。
拦污栅作用是拦截水流中的杂物,如树叶、杂草等漂浮物和砖石块等,设在沉沙池的进口。
进水暗管(渠)作用是将沉沙池与窖体(蓄水池)连通,使沉积后的水流顺利流人窖(池)中,其过水断面应根据最大进流量来确定。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技术发展,尤其是由于现代社会和城市化带来水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尖锐矛盾,雨水利用技术正逐步受到重视,并有了很大进步。
建筑区雨水利用是建筑水综合利用中的一种新的系统工程,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生态效益。
我公司着重于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搭建,项目方案的制定均严格遵循《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 等各项国家标准,并根据雨水水源和回用用途以及处理站的具体情况,优化设计方案。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一般由雨水收集贮存部分,雨水净化处理部分和雨水利用部分组成,其中雨水收集和雨水利用两个环节决定了雨水处理、净化的处理工艺及流程。
雨水利用系统流程如图1 所示,分别包括雨水截污汇集分系统、初期雨水弃流分系统、雨水调蓄沉淀分系统、雨水净化处理分系统、雨水分配回用分系统。
h 雨水锁污;匸朱片系竄2:初醮再圧声浚分系規屏雨*调畜沉注井鬲统4:体水静化St 用分呆軌5:肉水分配国帀井矗址Mi 用桶川糸绳砒附一、设计依据及原则1.1设计依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0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 年版));主设计单位提供的参数和图纸等资料。
1.2设计原则巨雪焉OEf] [iMgj1.安全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弃流系统进行合理的高程设计,避免暴雨倒灌,保证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
2.经济性:合理进行雨水弃流和处理的工艺设计,减少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智能控制,提高雨水利用率,最大限度的体现雨水利用的经济性。
3.可靠性:选择稳定可靠的工艺,保证处理后水质达标,实现用水的安全、可靠。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建筑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建筑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利用降水资源的环保设施。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建筑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设计概述建筑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指将建筑物屋面、道路、庭院等降水区域的雨水收集起来,并经过预处理后进行合理利用。
这个系统主要包括收集设备(如排水管道、雨水口)、储存设备(如雨水坝)、净化设备(如滤网、杂质沉淀池)和利用设备(如灌溉系统、冲厕系统)。
其中,设计合理的管网布局和容量、储存设备的选择和规模以及净化设备的设置等都是关键因素,我们需要充分考虑使用场所特点和实际需求。
二、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2.1 收集设备设计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合理选择适应性好的收集设备,并进行合理布置。
首先,在屋面上设置足够数量和规范尺寸的雨水口,以确保雨水能够顺畅地收集进入管道系统。
其次,在屋面排水口和外墙排水口处设置防虫网等装置,避免异物或昆虫进入管道引起堵塞和污染。
2.2 储存设备设计选择适宜的储存设备是实现雨水收集与利用的关键。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储存设备包括雨水坝、雨水桶、地下蓄水池等。
对于小型建筑,可以考虑使用地下蓄水池;对于较大型的建筑,则可以选择安装多个分散式的雨水坝来储存雨水。
根据场地环境和自然降雨量变化情况,合理确定储存设备的容量大小,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储存设备的稳定性,如加固槽体结构、防渗漏处理等。
2.3 净化设备设计为了提高利用效率和保护后续利用设备,应合理设置净化设备来清除不可溶解杂质和有机物质。
首先,在收集管道中设置易于清洁维护的滤网或过滤器,以过滤掉较大的杂质。
其次,设置杂质沉淀池或沉砂池来沉淀悬浮物和细颗粒杂质,以及去除有机物质。
2.4 利用设备设计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合理选择和配置利用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景观绿化区域应采用雨水灌溉系统,确保雨水被有效利用;而在卫生间则应使用节水冲厕系统等。
给排水专业内容给排水专业是一门与城市基础设施密切相关的学科,主要研究城市中的水资源的供应与排放问题。
本文将从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利用以及污水处理等方面介绍给排水专业的内容。
一、给水系统给水系统是指将水资源引入城市并供应给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系统。
给水系统包括水源工程、水厂、配水管网等部分。
水源工程主要是从自然水源(如江河、湖泊、地下水等)中取水,并加工处理成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
水厂则负责对原水进行净化、消毒等处理,以确保水质安全。
配水管网是将处理后的水源输送至各个用户的管道系统,通常包括供水管道、水质监测设施、水压调节设备等。
二、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是指将城市中产生的废水、雨水等排放到规定的排水管网中,并最终排放至河流、湖泊或海洋中的系统。
排水系统主要包括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
雨水系统负责收集和排放城市中的雨水,主要包括雨水管道、雨水篦子、雨水处理设施等。
污水系统则负责收集和处理城市中的污水,主要包括污水管道、污水处理厂等。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营需要考虑城市不同区域的地势、气候、人口密度等因素,以确保排水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环境保护。
三、雨水利用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雨水利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水资源补充方式。
雨水利用是指将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起来,用于景观灌溉、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方面。
雨水利用系统主要包括雨水收集设施(如屋顶、地面集雨系统)、雨水储存设施(如蓄水池、水箱)以及雨水利用设施(如过滤装置、供水设备)等。
雨水利用不仅能够减轻城市排水压力,还能节约淡水资源,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是将城市中产生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工艺,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并对处理后的水体进行回用或排放的过程。
污水处理主要包括初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等不同工艺。
初级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二级处理则主要通过生物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三级处理则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和微量有机物。
雨水收集系统一,雨水收集系统的概念就是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后,并经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后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
目前多数由弃流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净化系统组成。
北京东源蓝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排放系统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主要产品有PP塑料雨水收集模块、雨水排放模块、绿植固定模块、工程排水板等。
LY-YS系列产品使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通过了各项严格的测试,确保了产品的质量与性能。
产品广泛应用在小区与房地产建筑、大型体育场馆、学校操场、城市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高尔夫球场、私人别墅花园等雨水综合利用项目中。
二,雨水收集系统的组成雨水收集系统的由六部分组成集水区:是一个确定的表面区域。
收集降落的雨水一般来自于屋顶表面、地面、墙体。
输水系统:将水从集水区转输到贮水系统的渠道或者管道。
屋顶冲洗系统:该系统可以过滤并且去除污染物和碎屑,包括初期的弃流装置。
贮水系统:用做贮水收集雨水的地方。
配送系统:利用重力或泵配送雨水的系统。
净化系统:包括过滤设备、净化装置和用于沉淀、过滤和消毒的添加剂。
三,雨水收集系统的优点:1,可以为附近的使用者提供自给自足的供水方式。
2,减少了直接用水泵抽取地下水的需要,降低了施工成本。
3,提供矿物质含量低的高品质软水。
4,经过景观和农田的处理后,雨水进入到地下含水层,可增大地下水的供应量并提高水质。
5,可以将盐分通过溶解和下移而排除土壤,减少甚至消除土壤中的盐分。
6,可以缓解城市洪涝,进一步减少了城市的水土流失。
7,比其他水源更经济。
8,在沿海地区,咸水浸入含水层是一个问题,雨水水质良好,补充到地下水时可降低地下水的含盐量,同时有助于维持淡水和咸水交界免得平衡。
9,雨水收集的经济效益:可以减少对市政用水的使用和依赖。
四,雨水收集系统流程图雨水管道---------截污管道-------雨水弃流过滤装置--------雨水自动过滤器--------雨水蓄水模块-------消毒处理---------用水点雨水利用就是直接对天热降水进行收集存储与利用。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综述作者:林涛吴西梁江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9期摘要:近年来,我国水资源污染情况突出,江河湖泊污染严重,局部海域污染严重。
同时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北方城市水资源短缺情况时有发生。
而雨水重回收利用系统作为一种成本较为低廉的节水系统,该系统的完善和推广将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对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原理、主要装置、设备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关键词:雨水;回收;收集利用;海绵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是通过收集建筑屋面、路面等的天然雨水,再对收集的雨水进行一系列工艺处理后,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
一般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主要由初期雨水弃流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净化系统组成,处理后的水资符合雨水回用的水质标准后,将水存储到清水池,再通过提升设备和雨水重利用管网供给到道路清洗,绿地灌溉等。
本文将对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原理、主要装置、设施和发展前景进行阐述,方便同行探讨和借鉴。
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原理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是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后,并经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后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
具有良好的节水和环境效益,在现代社会应用越来越多。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涵盖了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通过原理大致可分为八个流程,即雨水收集管道收集屋面及地面雨水→雨水初期过滤装置→雨水弃流装置→PP蓄水池→雨水处理系统→清水池→雨水回用。
如图1所示。
雨水主要来自屋面和地面,适合雨水回收利用的区域主要有建筑小区、学校、各类园区、工厂、大型场馆、甚至道路,可见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通途广泛。
加之可以改善卫生环境,同时能够缓解城市内涝压力,因此被广泛采用。
二、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主要装置、设施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具体组成构造不一,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和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决定。
但无论何种系统,都是以“集——蓄——净”为中心选择具体装置和设备。
本文以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为例。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主要装置、设施有:雨水初期过滤装置、雨水初期弃流装置、pp模块水池、雨水处理设施。
雨水集蓄供水工程方案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饮用水资源供应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自然水源受到污染和开发的影响,水资源供应越来越紧张,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饮水问题,雨水集蓄供水工程成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雨水集蓄供水工程是指利用城市雨水资源,通过集蓄、处理和利用雨水,为城市居民提供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一种工程方案。
本文将围绕雨水集蓄供水工程展开讨论,探讨其技术原理、工程设计方案、运行管理等相关内容。
二、技术原理雨水集蓄供水工程的技术原理是通过收集城市雨水资源,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净化工艺,将其转化为可以供居民饮用和生活用水的水源。
其主要技术原理包括雨水收集、雨水储存、雨水处理和雨水利用。
(一)雨水收集雨水收集是指将城市屋顶、道路、场地等表面的雨水进行收集,将其导入到雨水集蓄设施中进行储存和处理。
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和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通过设置合理的雨水收集设施,可以有效地收集城市雨水资源,为后续的处理和利用提供充足的水源。
(二)雨水储存雨水储存是指将收集到的雨水暂时保存在地下水库、雨水管网等储存设施中,以备后续的处理和利用。
通过合理设置雨水储存设施,可以有效地储存大量的雨水资源,满足日常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三)雨水处理雨水处理是指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一系列的净化和处理工艺,去除其中的杂质、污染物和微生物,将其转化为可以供居民饮用和生活用水的清洁水源。
常见的雨水处理工艺包括沉淀、过滤、消毒、pH调节等。
通过严格的处理工艺,可以保证雨水的质量符合卫生标准,同时也能够保护水资源的环境可持续性。
(四)雨水利用雨水利用是指利用处理好的雨水资源,供给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通过设置合理的供水系统,将处理好的雨水资源输送到城市各个生活用水用途的场所,如家庭、学校、医院、商业建筑等,为居民提供清洁可靠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三、工程设计方案雨水集蓄供水工程的设计方案应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取合理的技术方案,保证工程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雨水回收利用工程:
一、系统组成
集雨系统、输水系统、净化系统、存储系统、利用系统
1、集水系统:集雨系统主要是指收集雨水的场地主要是利用天然或其他已形成的
集流效率高、渗透系数小、适宜就地集流的自然集流面集流。
2、输水系统:输水系统是将集雨场的雨水引入沉沙池的输水沟(渠)或管道。
3、净化系统:在所收集的雨水进入雨水存储系统之前,须经过一定的沉淀过滤处
理,以去除雨水中的泥沙等杂质。
常用的净化设施有:沉沙池、拦污栅等。
4、存储系统:存储系统可分为蓄水池(水柜)、水窖、旱井、涝池和塘坝等。
5、利用系统:提水设施、高位水池、输水管道、绿化用地灌溉设施等。
二、利用方式
1、利用雨水灌溉绿化用地。
2、利用雨水作为生活杂用水。
3、调节水池的水平衡。
4、作为消防用水。
三、意义
1、通过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处理、可以缓解在雨天事情雨水渗透到垃圾填埋层,与垃圾渗滤液混合,加大渗滤液处理工作量。
2、可以大量节约水资源,使各种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为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典范。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概念、组成、流程等简述【前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于雨水的回收和利用也受到了高度关注,做好雨水的回收和利用工作,可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排污费用的支出,也有助于优化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环境效益。
一、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概念和意义:雨水收集系统即根据利用需求来收集雨水,经过处理后使之满足利用标准,这是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的一种合理方式。
雨水收集一般是针对地面雨水和屋顶雨水,然后通过雨水管道将雨水引流到雨水收集系统当中,再经过一系列的过滤、净化实现回收利用的目的,缓解水资源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压力,为城市排水系统减压。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并不是单个指某一利用设备,而是作为一整套系统而运用,符合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理念。
回收利用雨水不仅可以灌溉绿地、冲洗路面,而且还可以回补地下水资源,弥补城市化进程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城市化进程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标志,城市化带来的是生硬的城市,而海绵城市建设则是辅助城市排水管道,恢复生态环境,将城市变成一座可以具备吐纳功能的生态城市。
二、雨水回用系统的组成:目前多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都是由弃流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净化系统组成。
具体来说,可以是包括雨水弃流装置、安全雨水分流井、PP雨水收集模块、截污挂篮等一系列雨水利用设备在内的整套系统,塑料模块收集池实物图三、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分类根据雨水来源的差异,可将雨水划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种为屋顶雨水,此类雨水中的杂质较少,其中的污染物、泥沙很少,经过简单的弃流与过滤后即可回收使用;第二种为地面雨水,此类雨水中的污染物较多,需进行弃流、过滤处理后将其排入沉淀池后才能进入到蓄水系统中。
四、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适用领域: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的应用,适合用于年降雨量大于400mm的地区,在城市绿地、公共道路、住宅区、工业园区、学校、公园、广场中都可使用。
通常情况下,哪些项目需做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第一种:当地有雨水回收利用率要求的项目。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 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 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 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
为此, 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 应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 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 因地制宜, 择优选用, 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标本兼治, 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该方案由: “海绵雨水”公司, 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1、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 雨水径流量增大, 流出时间缩短。
这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2、首选, 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3、节约城市水资源4、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 晒水减雾, 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 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 而供水负担加重, 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使得回用雨水作为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5、改善城市水源环境6、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地表河流, 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 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 另一方面通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 既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 还可以变废为宝, 稀释污水污染物, 改善污水的水质。
7、具有经济和生态意义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 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 又能解决水源污染, 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
另一方面, 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可以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 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 尤其是城市不断扩张, 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 采用雨水回用, 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 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 而且对于雨水使用, 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 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 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目录一、雨水回用的概念 (1)二、雨水回收利用决策的影响因素 (1)三、雨水回收利用的系统组成 (2)四、雨水弃流装置 (2)五、PP模块组合水池 (3)六、PP模块组合水池与传统水池的比较 (5)七、石英砂过滤器 (7)雨水回用一、雨水回用的概念广义的雨水利用:在城市范围内,有目的的采用各种措施对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主要包括收集、调蓄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堆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是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狭义的城市雨水利用:主要指对城市汇水面产生的径流进行收集、调蓄和净化后使用我们现在主要是针对狭义的雨水回收利用开展相关设计、供料、施工、售后等方面的工作。
二、雨水回收利用决策的影响因素1、初期投资的多寡:雨水收集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2、水量平衡分析:是否有足够的水量利用。
3、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高低影响渗透方案的确定4、土质和渗透能力:5、地基与基础:6、人工或自然水体:人工或自然水体多,可以优先考虑雨水收集利用7、当地水价:当地水价的高低影响回收期8、水资源状况:水资源总体是越来越少。
雨水回收可以部分弥补水资源的短缺9、雨水水质状况:水质好坏影响雨水收集利用。
三、雨水回收利用的系统组成1、前端收集系统——雨水管网屋面雨水——虹吸排水、重力排水地面雨水——MUFLE线性排水沟2、弃流过滤装置弃流井、过滤井3、蓄水装置PP蓄水模块4、处理装置石英砂过滤器5、供水装置普通取水泵、潜污泵、变频供水设备6、渗透设备渗透井渗透管透水砖四、雨水弃流装置一般情况下,初期降雨水质较差,应该将初期降雨的雨水予以排除,收集较为洁净的中、后期降雨的雨水。
能够实现这一功能的设备称之为雨水初期弃流装置。
初期雨水弃流井室 屋面雨水的弃流采用弃流井,内置LQL-200A 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弃流雨水进入路面雨水排放管线,中、后的洁净雨水进入屋面雨水收集管线,流向雨水储水池。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第一部分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概述 (2)第二部分雨水资源的重要性分析 (5)第三部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7)第四部分集雨设施的选择与布置方法 (10)第五部分储存设施的设计与选型要点 (12)第六部分雨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及选择 (15)第七部分系统水量平衡计算与校核 (18)第八部分雨水利用方案的选取与优化 (20)第九部分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策略 (22)第十部分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与总结 (25)第一部分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概述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雨水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指通过特定的设施和技术手段,对降雨进行有效收集、储存、处理和再利用的过程。
本文将对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相关概念、组成、功能以及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概念雨水收集是指在降水量较大的区域或时段内,采用各种方法将屋顶、路面等建筑物表面、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及自然地面汇集起来的降水进行收集的过程。
雨水利用则是指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将收集到的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于满足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景观用水等多种用途的需求。
2.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收集系统:主要包括屋面集雨器(如雨水斗)、排水管道、汇流管等设施,主要用于从屋面或其他适宜区域收集雨水。
(2)储存系统:主要由雨水蓄水池、地下储水罐等构成,用于储存收集到的雨水,并保证在需要时能随时提供水源。
(3)处理系统:一般包括粗滤设备、消毒装置、精细过滤器等设施,以去除雨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等杂质,提高水质,使之达到预定的使用标准。
(4)分配系统:包括输水管线、给水泵站、计量仪表等设备,用于将经过处理的雨水送至用户终端,实现不同用途的供水需求。
3.雨水收集与利用的功能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节约用水:雨水作为可再生资源,其收集与利用有助于减少对地下水、河流等传统水源的依赖,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近几十年来,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雨水资源的价值,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的进行雨水综合利用。
雨水利用就是直接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储存并加以利用。
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
1、雨水直接利用雨水直接利用是指将雨水收集后直接回用,应优先考虑用于小区杂用水、环境景观用水和冷却循环用水等。
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降雨量全年分布不均,故直接利用往往不能作为唯一水源满足要求,一般需与其它水源一起互为备用。
2、雨水间接利用雨水间接利用是指将雨水简单处理后下渗或回灌地下,补充地下水。
在降雨量少而且不均匀的一些地区,如果雨水直接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可以考虑选择雨水间接利用方案。
3、雨水综合利用雨水综合利用是指根据具体条件,将雨水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结合,在技术经济分析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
目前,城市雨水利用与以下几种方式:(1)屋面雨水集蓄利用,利用屋顶做集雨面用于家庭、公共和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如浇灌、冲厕、洗衣、冷却循环等中水系统。
(2)屋顶绿化雨水利用,屋顶绿化是一种削减径流量、减轻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建筑温度和美化城市。
(3)园区雨水集蓄利用,绿地入渗,维护绿地面积,同时回步地下水。
(4)雨水回灌地下水,在一些地址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进行雨洪回灌,人工补给地下水。
对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工程可分为三个部分:雨水的收集、雨水的处理和雨水的供应。
一般模式是将屋顶雨水通过雨漏管收集,通过分散或集中过滤除去径流中颗粒物质,然后将水引入蓄水池贮蓄,再通过水泵输送至用水单元。
一般用于冲洗厕所或灌溉绿地等。
考察团参观一处单户家庭雨水利用系统,雨水不仅用于冲洗厕所,还用于洗涤衣物。
1、雨水的收集雨水的收集利用,广义的范围内,包括了大型水库的建设,河川径流的取用等。
雨水收集的方式有许多种型式,例如屋顶集水、地面径流集水、截水网等。
《节水灌溉技术》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的名词解释1.节水农业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可用水资源时,采取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农业技术以及节水管理技术和措施等,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为中心的一种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模式。
2.节水灌溉技术指工程节水技术,它是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中的核心,主要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部分。
3.开源就是利用多种水资源作为灌溉水源,除一般的地表和地下水引、蓄、提工程以外,还应包括开发回归水、劣质水和雨水利用。
4.节流就是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灌溉用水。
5.节水管理技术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水要求和可能的水源条件,在节约用水的原则下,及时、适时地满足作物对水分第二章的名词解释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杜绝或减少渠道输水损失的各种工程技术和方法。
它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2.土料防渗是在渠床表面建立一层压实的土料防渗层,通常采用素土、粘砂混合土、灰土、三合土、四合土等土料。
3.砌石防渗是指用浆砌料石、块石、卵石、石板、以及干砌卵石挂淤进行防渗。
4.膜料防渗是指用塑料薄膜、沥青玻璃纤维布油毡等作防渗层,再在其上设置保护层的防渗方法。
第三章的名词解释1.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是以管道代替渠道,即减少了土渠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又便于灌溉用水管理。
2.沿程水头损失由于水在观众流动过程中为克服与管壁的摩擦阻力而消耗损失的水头,它是随着流动的长度而增加的。
3.局部水头损失因管道内部形状改变(如用弯头改变疏水方向,用三通进行分流等),迫使水流也因此改变流动外形造成的损失。
4.出水口是指把地下管道系统的水引出地面直接灌溉农田,它不连接地面移动软管。
5.给水栓与地面移动软管连接的出水口通常称为给水栓。
6.给水装置是低压管道输水系统的田间灌水装置。
通常所说的给水装置是指给水栓或出水口。
第四章名词解释1.畦灌是在平整过的土地上用田埂将其分隔成一系列狭长的地块——畦田,水从输水垅沟或直接从毛沟引入畦田后,即形成薄水层沿畦田坡度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渐湿润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