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8分)

1、自然资源:

2、报酬递减原理:

3、均等边际原则:

4、探明储量:

5、人口数量过剩:

6、最大资源潜力:

7、土壤侵蚀: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储量的总和统称为最终可开采资源。

⒉、嫡越大,系统越混乱;嫡越小,系统越是有序。

3、一般说来,由生态系统外部力量所引发的演替过程叫自发演替。

4、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核心问题是有价或有偿使用。

5、矿区条件主要指矿体产状、形态及大小、矿层厚度、埋藏深度,以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

6、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是由报酬最大化的愿望所推动的。要获得最大报酬,开发利用者总是力图将其各种生产要素作最有利的组合。

7、在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范围内,某用途的资源供给随该用途收

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

8、地球共同体观点认为道德义务和道德立场是从作为生物圈一分子获得的,对整个自然系统的义务是道德义务的一方面。

9、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

10、矿床开采条件主要指矿体产状、形态及大小、矿层厚度、埋藏深度、矿石顶底板围岩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以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著名地理学家卡尔、苏尔(Carl Suaer)认为人类最宝贵的适应能力是()

A、人类有学习知识的能力

B、消化能力

C、自我约束能力

D、利用工具能力

2 、采矿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

A、引起地层变形

B、地表塌陷

C、堆积大量的废弃物

D、土壤侵蚀

3、联合国发展署设计的人类发展指数,采用了三个能综合反映经济福利和社会公平状况的指标,下面那个不是反映经济福利和社会公平状况的指标()

A、人均期望寿命

B、婴儿死亡率

C、识字率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 、下面哪一个是影响自然资源有效需求的因素()

A、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

B、自然资源本身的品位

C、产业发展

D、交通条件的改善

5、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核心问题是()

A、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

B、理顺资源产品价格

C、强化自然资源利用的社会控制

D、有偿使用

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符合的理论是()

A、人类中心论

B、环境影响论

C、文化决定论

D、环境整体主义

四、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能得分;每题3分,共30分)

1、全球粮食和农业当前的主要趋势有()

A、全球谷物产量持续增加,但从1983年开始,增长速度已经放慢;

B、就人均产量而言,亚洲和发达国家较高,而其他地区人均产量较低;

C、世界谷物的库存水平是1930年以来最高的;

D、在大多数地区,营养不良人口的相对百分数和绝对数量将增加。

2、下列指标可用来度量流动性自然资源可得性的有()

A、最大资源潜力

B、持续能力

C、条件储量

D、承载能力

3、在生态系统中占据最大优势地位的物种是人类,人的优势地位主要表现在()

A、人口数量

B、人类的适应能力

C、人类的意识和智力

D、现代人类的社会化大生产

E、人类的科学技术

4、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程度随时代和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决定这种需求程度的大小的基本因素有()

A、人口及生活水平

B、自然资源本身的品质

C、技术进步

D、自然资源产品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比价

E、产业发展

5、自然资源评价与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很明显,即两者都要作数量评估。但区别比较明显,主要有()

A、评价的方法不同

B、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C、内容不同

D、目的不同

6、自然资源长期明智利用的含义主要有()

A、现在开发还是将来利用

B、如何降低资源耗损和消费速度

C、如何提高资源的生产能力

D、制定开发利用时间表

7、土壤侵蚀的危害有()

A、土壤污染

B、土地退化

C、土地荒漠化

D、土壤酸化

8、人类活动引起的对土壤和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为()

A、土壤侵蚀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次生盐渍化

D、森林减少速度加快

9、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自然资源总量大、类型齐全

B、人均资源量少

c、资源质量不一

D、空气及水体污染加剧

E、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

10、根据降水强度、地表植被状况、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的不同,土壤侵蚀可分为()

A、冲刷侵蚀

B、片流侵蚀

C、细流侵蚀

D、冲沟侵蚀

E、沙波运动侵蚀

五、问答题(共5题,共44分)

1、采矿活动对地下水有什么影响?(7分)

⒉、影响自然资源经济供给的因素有哪些?(7分)

3、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谈一谈水土流失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影响。(10分)

4、在资源开发计划中,将对哪些环境要素进行环境影响的识别?(10分)

5、对草场资源评价时,要评价那些指标?(10分)

六、材料题(16分)

材料: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这个大坝建成之后不久它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日益严重,就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它的评价。阿斯旺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确有一些正连作用。比如,大坝建成前,随着每年干湿季节的交替,沿河两岸的植被呈周期性的枯荣;水厍建成后,水库周围五千三百至七千八百公里的沙漠沿湖带出现了常年繁盛的植被区,这不仅吸引了许多野生动物,而且有利于稳固湖岸、保持水土,对这个沙漠环绕的水库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大坝建成后仅二十多年,工程的负面作用就逐渐显现出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这些当初未预见到的后果个仅便冶斥沉域的土念和个境过续恶化,而且给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结合自然资源学和上面材料谈谈水利工程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自然资源的均衡价格本身具有() 的趋势。 答案: 升高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某种物品所需原料的价格上升会使该种商品 的()。 答案: 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 3.如果消费者对某商品的偏好增加,同时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我 们可以预测()。 答案: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数量增加,但均衡价格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4.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共物品的是()。 答案: 不拥挤不收费的公路 5.一个人将车开进拥挤的隧道,这会引起()。 答案: 负外部性 6.以下哪种情况会产生正的外部性()。 答案: 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 7.下列不属于环境资源的使用价值的是()。 答案: 存在价值 8.关于选择实验模型法,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答案: 问卷设计和模型分析比较简单 9.下列选项中属于矿产资源技术经济特征的是()。 答案: 动态性 10.下列有关矿产资源最优耗竭理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 资源的最佳开采条件是矿产资源品价格等于其边际生产成本与边际使用者成本之差 11.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答案: 森林 12.下列选项中,有关森林采伐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 单个轮伐期的林业模型中,森林采伐的最佳时间是材积的生长率等于社会贴现率 13.人们用煤来取暖属于对自然资源的()。 答案: 引致需求 14.按照水资源的用途对水资源需求进行划分,其中()属于最基本的水需 求,在水资源配置时要优先满足。 答案: 生活水需求 15.下列有关水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 水权是单独的某一项权利

自然资源学习题

课堂习题 1、森林资源属于(B) A.耗竭性资源 B.可再生非耗竭性资源 C.恒定的非耗竭性资源 D.人文社会资源 2、从矿藏成因角度看,地壳中矿产资源大致可分为:(ABC) A.内生矿产资源 B.外生矿产资源 C.变质矿产资源 3、据统计,全世界75%储量的铁矿产于代;而67%的石油储量产于代。(B) A. 太古-元古;新生 B. 太古-元古;中生 C. 中-新元古;中生 D. 早古生;晚古生 4、全球范围有三个大的成煤期,分别是(A)、(B)、(D)。 A. 石炭-二叠纪 B. 侏罗纪和白垩纪 C. 奥陶纪 D. 第三纪 5、基本生产要素不包括技能

6、下列哪一项不是不是社会资源的特点(A) A. 区域性 B. 不平衡性 C. 社会性 D. 继承性 7、最终可采集资源不包括(D) A. 理论资源 B. 条件储量 C. 远景资源 D. 基本储量 8、影响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不包括社会因素 9、对生态占用核算方法的评价,说法正确的是(C) A. 不能与其他指标相结合 B. 方法复杂,难以掌握 C. 生态偏激 D. 对生态系统功能认识全面 10、下列不是可持续评价模型的是(D) A. 物质流核算 B. 能指分析 C. 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原理 D. 生态环保体系 11、关于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根源,说法错误的是(A) A. 劳动价值论的相对化 B. 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 C. 历史因素 D. “公共财产”问题 12、下列不是传统市场方法的是(C) A. 重置成本法 B. 生产函数法 C. 几何图形法 D. 人力资本法 13、矿石储量包括:铜矿、铁矿、油田 14、如果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原有植被受到人类和自然力破坏后再次发生的演替过程称为:次生演替 15、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是一种毫无弹性的供给 16、对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其观点可分为乐观派和悲观派,其中

自然资源学原理

1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作用:1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干预a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人口数量(J型增长)人类的适应能力(生理、文化上)意识和智力(人类是唯一具有反射性意识能力物种、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能有意识的计划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物种、唯一靠教育传统本领和知识物种)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最重要,最重要靠物质能量联系)b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干预(能量形式多种多样,首要是人力本身,当代主导能源是矿物燃料,人对自然资源态度主要被眼前经济利益所左右)c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干预(最明显表现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显著改变大气圈组成并导致全球变暖)d对生态系统干扰(外来物种作为竞争者被人为除掉,人类活动总趋势是减少生物多样性)2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a人在不同资源利用类型中的调控(天然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代表受人类干扰最少状态;水资源汇聚、畜牧业林业受人控制增加;农业受控制程度很高;城市最高)b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安全:受生态系统供给调节功能影响、获取维持高质量生活所需物质:同上、健康:同上、社会关系:文化服务变化功能影响、自由权与选择权:基于人类福利其他成分存在基础上,与三种功能都有关)2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根源:1人口压力(资源环境我问题根本成因,呼吁人口零增长”)2技术变化(通常认为现代工业化技术比传统技术更具有破坏污染性,但传统也会引起资源耗竭污染)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无限性与本质上是封闭的有极限的自然系统不协调;政治家经济学家都被短期经济增长所吸引,趋向于根据目前偏好和收入水平来衡量物质产出的最大净现值;采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福利的度量,歪曲了人类福利本质)4市场制度缺陷(其外部性(外部成本和效益)是研究问题的核心,指个人决策时所有未被个人考虑的经济或社会活动的无补偿副作用)5伦理观念(在“先进”文化中占优势的宗教和政治哲学,把人类想象成与自然分离且高于自然的;人类天生目光短浅,根深蒂固偏向于已知当前,不顾不确定未来)6自然环境公共性质(国际公共财产安全;国内资源、矿产资源的公共性)7外部性问题(外部效益;交互、转移外部性)8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途径(生态、社会革命派;社会改良派)3可更新资源评价内容:包括自然特性、经济、环境影响的评价。如土地资源评价:1其自然特性评价是针对一定的利用目的评价土地的生产潜力或适宜性,成为土地潜力评价和适应性评价。土地潜力指土地利用的潜在能力,其评价主要根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就土地潜在能力做出等级分化。适宜性评价则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形式(高层类如农林牧业、交通国防旅游等用地,底层如小麦茶叶居住机场等用地)此评价就是判断土地这些不同利用方式是否适宜及适宜程度如何,从而做出等级评定a地形(海拔高度影响土地水热条件、坡度坡长与土壤侵蚀强度有关、坡位坡向等性质的影响)b气象气候(辐射温度降水蒸发风速、雪,风速对蒸发蒸腾有一定影响)c水分状况(排水过度、排水良好、排水中等良好、排水不良、排水差、排水极差)d土壤(其侵蚀强度是土地评价常用指标,与气候地形岩性和母质、植被人类活动等有关。按营力分水力重力风力侵蚀)e土地覆被(指地表物质组成,是陆地生物圈重要组成部分。其最主要组成是植被,也包括土壤和陆地表面水体。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园地、水体道路交通占地等)f区位条件2经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经济价值与利润;投资与成本3环境影响评价:狭义只评价自然环境影响,广义还包括社会经济评价,实际是评价项目导致的所有未纳入市场体系的影响后果包括有益和有害方面。方法:环境影响识别、估算、比较

自然资源学原理大题

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结构概括起来,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研究自然资源 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 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 和管理等。 自然资源概念及含义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 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 的人类活动结果。(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 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2)资源是由人 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3)人类的需要 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 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 展而不断变化。(4)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 和文化背景有关。(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 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 往往是同一客体。(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 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还 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1、稀缺性 1一般来说,人类的需要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即自然资源相 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表现为 “稀缺性”2人口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不 仅说明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增长的速 度也越来越快。相对于人口数量的增长,自 然资源显然是有限的。3在人口增长的同时,人类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4考虑自然 资源在空间分不上的不平衡,以及资源利用 上的竞争,那么自然资源稀缺性的表现就更 为明显、现实。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即 人类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必然会改变或 影响周围的环境。1对可更新资源的影响最 为明显。如采伐森林资源,不仅直接改变了 林木和植被的状况,同时必然引起土壤和径 流的变化,也破坏了野生生物的生境,对小 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各地区之间的 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如黄土高原土地资 源过度开垦的结果,不仅使当地农业生产长 期处于低产落后、恶性循环的状况,也是造 成黄河下游的洪涝、风沙、盐碱等灾害的重 要原因。3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也会影响 周围的环境。如开采矿石使土地废弃,排出 废物和消耗能源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影响。3、地域性因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因此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与此同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经 济条件和技术工艺条件也具有地域差异。 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 用途。如河流(发电、灌溉、航运);森林(木材、燃料、经济收益、生态环境保护、 林副产品、旅游、休憩等)。但并不是所有 的自然资源潜在用途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都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人类在开发 利用自然资源时,需要全面权衡,遵循自然 规律,按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借助于系统分析的手段,充分 发挥自然资源的多用性 5、变动性 1资源 的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历史进 程中不断演变。2自然资源加上人类社会构 成“人类-资源生态系统”,它在不断地运 动和变化。6、社会性 资源是文化的一个函数,即强调了自然资源 中所附加的人类劳动而表现出来的社会性。 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当代地球上的自然资 源或多或少都有人类劳动的印记。即使深埋 在地下的矿产资源,边远地区的原始森林, 表面上似乎没有人类的附加劳动,然而人类 为了发现这些矿藏,为了保护这些森林,也 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因此,可以说自然资源 附加的人类劳动是人类世世代代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结晶,是自然资源中的社会因素。 自然资源基本特点 1、总量大,类型多 2、人均资源量少 3、空 间分布不均4、资源禀赋欠佳5、资源潜力 可观 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 近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是以牺 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开发强度加大 对生态环境造成深刻影响。主要是:(1) 土地退化沙漠化、土壤侵蚀、土地污染、盐 碱化和潜育化、耕地生产力下降。(2)环 境污染环境污染已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全国 城市大气污染程度有减缓之势,但污染面有 所扩大,酸雨区则由北向南缓慢推进,面积 逐渐扩大;城市生活垃圾迅速增加,工业固 体废弃物污染日益严重。(3)生态功能降 低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 恶化呈加剧趋势;水生态失调加重。 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 1、温室气体积聚与气候变化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后果, 曾经只出现在局部或地区范围。然而,目前, 人类活动已给地球造成更大规模的影响,如 气候变化、同温层臭氧耗损、全球氮循环变 化、酸雨、雾霾等。未来若干年内,能源需 求的增加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大将是一个 不争的事实。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积 聚的严重后果是全球变暖,可能对自然生态 系统和人类社会,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重大 影响。2、土地退化 最常见的土地退化是水土流失,其它形式的 土地退化:机耕造成土壤压实板结;土壤营 养成分的耗竭;土壤污染;土壤盐渍化或盐 碱化而造成作物生产力下降等。3、水环境 与淡水生态系统退化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现代农业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所造成的污 染,不仅导致可利用水资源的减少,而且还 严重地影响自然界生态系统。化学品和营养 物污染直接排入水体生态系统(地表或地下) 导致水质下降。水污染破坏了很大一部分可 利用的水资源,极大加剧了各地区现有缺水 问题的严重性。修筑水坝和开挖运河是对淡 水生态系统威胁最大的两大因素,它们极大 地影响到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4、森林与物种多样性减少 人类活动使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大面积减少, 质量下降,且已严重影响自然界的生物多样 性。此外,森林被砍伐后,从大气中吸收碳 的能力就会丧失;而且林木燃烧、分解还会 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5、生态系统健康的挑战 维持和改善生态系统健康仍面临诸多难题。 如未来人口将继续增加,如何满足工农业用 水的需求;如何满足食物安全;发展经济可 能要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如何减少气候变 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何降低城市用地扩 张、用水增加、空气污染和固体废物等产生 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等。 悲观派主要包括“太空船地球”说、“热寂” 说和“世界模型3” 1、“太空船地球” 地球像一艘太空船,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其 实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都是有限的,而以此为基础的人口数量和经 济总量迄今仍呈无限增长趋势,这是一个根 本性的冲突。如果这种冲突得不到调和,迟 早会导致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崩溃。代表人 物是鲍尔丁。他认为,在“太空船”地球中, 人口和经济活动应该有一个适度规模。最理 想的状况是,使物质流和能量流尽可能减少, 能够适应“太空船”地球的资本储备,并能 永续地均衡。即地球物质平衡原理。 2、地球能量循环与“热寂”说代表人物是 里夫金和霍华德。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 律的基础上,于1987年提出了关于人口、 资源和环境问题论调。这种观点认为:地球 上的物质总量是固定的,既不可产生,也不 会消亡。在所有地球物质中,只有富集到相 当程度的那一部分才可以成为自然资源。而 物质的富集需要能量,改变废弃物的形态也 需要能量。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具备有效 能的物质,即低熵(或高负熵)物质;自然 资源被利用后变成含有无效能的物质(即高 熵废物)排放到环境中。也就是说,宇宙作 为一个巨系统,熵值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 能量不再能转化为有效能(自然资源),一 切运动都将逐渐停止,宇宙将走向“热寂”。 3、世界模型代表人物是梅多斯等人。1984 年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将世界系统用一 个计算机模型(世界模型3)来模拟未来。 这个模型包括:(1)可供耕作之土地数量 的极限;(2)单位耕地农业产量的极限; (3)可开发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极限;(4) 环境同化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能力的极 限。 悲观派的意义与缺失 1、积极作用 (1)警示意义悲观派被称为新马尔萨斯主 义者。虽然很悲观,但它们的观点中包含有 许多合理而重要的见解;而且在于,当西方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8分) 1、自然资源: 2、报酬递减原理: 3、均等边际原则: 4、探明储量: 5、人口数量过剩: 6、最大资源潜力: 7、土壤侵蚀: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储量的总和统称为最终可开采资源。 ⒉、嫡越大,系统越混乱;嫡越小,系统越是有序。 3、一般说来,由生态系统外部力量所引发的演替过程叫自发演替。 4、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核心问题是有价或有偿使用。 5、矿区条件主要指矿体产状、形态及大小、矿层厚度、埋藏深度,以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 6、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是由报酬最大化的愿望所推动的。要获得最大报酬,开发利用者总是力图将其各种生产要素作最有利的组合。 7、在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范围内,某用途的资源供给随该用途收

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 8、地球共同体观点认为道德义务和道德立场是从作为生物圈一分子获得的,对整个自然系统的义务是道德义务的一方面。 9、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 10、矿床开采条件主要指矿体产状、形态及大小、矿层厚度、埋藏深度、矿石顶底板围岩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以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著名地理学家卡尔、苏尔(Carl Suaer)认为人类最宝贵的适应能力是() A、人类有学习知识的能力 B、消化能力 C、自我约束能力 D、利用工具能力 2 、采矿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 A、引起地层变形 B、地表塌陷 C、堆积大量的废弃物 D、土壤侵蚀 3、联合国发展署设计的人类发展指数,采用了三个能综合反映经济福利和社会公平状况的指标,下面那个不是反映经济福利和社会公平状况的指标()

自然资源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自然资源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 自然资源 2. 自然资源的条件储量 3. 生态交错区 4. 环境阻抗(限制性因素) 5. 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 6. 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 7. 内部成本 8. 内在经济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为、、、、和社会性。 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功能 3. 当前研究认为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根源主要有、技术变化、经济增长、、。 4. 规模经济主要包括和两种情况。 5. 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之外部性,重建自然资源的价值,主要有和这两条不同的途径。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自然资源的资源基础是指最终可开采资源(判断),即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总和的统称。× 2. 耗散结构论是新马尔萨斯派学者们的重要理论支持。×

3. 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一种因子的改变必然引起其他一系列因子的改变。√ 4. 生态学的“限制”概念与经济学的“稀缺”概念是相似的,两者有一定渊源关系。√ 5. 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作用获得的效益。√ 6. 在天然状态下,(营养)物质流少部分保存在生态系统内,最终大部分由径流带出系统外。× 7. 熵是“有效能”的测度,即熵越小,有效能越小;熵越大,有效能越大。× 8. 对人类发展构成威胁的是相对稀缺和自然耗竭× 9. 科斯定理是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手段解决资源环境之外部性问题的理论依据。× 10.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产值时,就是总的纯收益最大的那一点。√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自然资源的探明储量,影响自然资源探明储量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精耕农业前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机制。 3、简述土地利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4、什么是生物入侵?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有何影响? 5、影响自然资源经济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资源学原理

绪论 一、人口过剩 (1)人口数量过剩:A。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 B.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等,也被认为是人口数量过剩;(2)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在此类问题上,资源问题的关键是人均高消费及其带来的污染问题) 二、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三、自然资源学的视角P15 (1)不同空间尺度上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 (2)对不同的尺度要研究不同的论题:A。时间维(过去、现在、未来) B.空间维(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地方尺度) C.论题维(生态、技术、经济、伦理、政治、法律、文化等) 第一章 一、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 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二、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天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两个前提:A。必须有获得和利用它的知识; B.有某种需求; (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源的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变化; (4)人的需要和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5)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 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是否可以更新,将自然资源分为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和其他; A.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储存性资源):a. 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燃料); b. 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 B.可更新资源(流动性、收入性资源):a. 直接太阳能; b. 间接太阳能(地球物理过程:风、潮汐、水流; 光合作用过程:短期的(一年生田间作物) 长期的(森林) c. 地热能

【自然资源学原理2】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2】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一个正确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悲观派以新马尔萨斯主义者为代表,其代表论著为:(A) (A )《增长的极限》(B )《没有极限的增长》(C )《寂 静的春天》(D )《象山那样的思考》 2、早期的狩猎者与采集者对 环境的影响:(A) (A )很小、局部(B )没有影响(C )稍大的影响(D )很 大的影响 3、当自然资源开采已达到资源基础的最终极限时,该种资源达到: (A) (A )自然耗竭(B )经济耗竭 (C )资源稀缺(D )供需失调 4、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 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称为:(C )(A )最大资源潜力 (B )吸收能力(C )持续能力(D )承载能力 5、由生态系统外 部力量所引发的演替过程称为:(A) (A )异发演替(B )自发演替(C )原生演替(D )次生演替 6、“地理环境影响着人能的体格、气质和精神”是下述哪种人地 关系论的主要观 点:(B ) (A )人类中心论(B )环境影响论(C )文化决定论(D ) 生态伦理学 7、生物资源生物群落的自然供给是一种:(B ) (A )有弹性的供给(B )毫无弹性的供给(C )有较高的弹 性(D )由较低的弹性 8、下列资源之中属于耗竭性资源的是:(B )

(A )太阳能(B )化石燃料(C )风能(D )自然风光 9、垄断土地税的源泉是什么?(C ) (A )土地级差生产力(B )社会制度平均利润的超额部分 (C )超出内在价值的垄断价格(D )资本的有机构成 10(、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消费量的变化趋势为:A )递减,而后转为递增 (B ) (B )递增,而后转为递减 (C )递减,而后不变(D )递增,而后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环境阻抗又称为限制因素,包括:(ABCD (A )食物供应(B )气候(C )疾病(D )异种捕食(E )种间竞争 2、精耕农业的特征:(ABE ) (A )单位面积上能量投入增加(B )单位土地上为产量提高(C )低能源消费(D )农业生产技术革新(E )重新安排了生态系统 3、下列属于经济政策财货的为:(CDE ) (A )清新的空气(B )被污染的水域(C )矿产资源(D )被净化了的污水(E )空调房间里的空气 4、自然资源无论上附带的人工价值取决于:(BCDE ) (A )自然资源整个市场供需情况(B )经济地理位置的改变(C )对可耕地的管理(D )开发条件的改变(E )直接附加

自然资源学考试重点 2

第二章自然资源概述 §2.1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泛指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条件(也叫自然环境要素,即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辞海>>: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大英百科全书: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形成这些成分源泉的环境功能。 ◑如何理解自然资源概念 (1)自然资源的天然性 (2)自然资源的相对性(需要;开发能力) (3)自然资源的变动性(其本身的变动性;人类对其认识观念的变动性) △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人类社会中来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2.2自然资源的类型 1.不同分类方法 (1)根据自然资源地理特征(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2)根据自然资源用途(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 (3)根据自然资源再生性质(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 (4)根据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地表资源、地下资源、海洋资源) …… 2.两种综合自然资源分类 可更新资源 (1)不可更新资源 (2) 耗竭性资源 (3) 非耗竭性资源 3.几个重要概念 ◐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资源(流动性、收入性资源)正常情况下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例如太阳能、大气、森林、鱼类、农作物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等) ◎不可更新资源(储存性、资本性资源)地壳中储量固定,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如金属矿物,煤,石油等。也叫“非再生资源”。) ◐恒定性资源与储存性资源、临界性资源 ◎恒定性资源指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并且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原子能、气候资源和水资源)。 ◎临界性资源指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但如果被利用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也可能耗竭的资源(土地资源和森林、草原、动植物等生物资源 4.部门资源分类 ●气候分类●生物分类●土地分类●矿产分类 ◑自然资源的类 1.气候分类(周淑贞 2.生物分类 ◐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 ○两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 ○三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 ) ○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菌物界) ○六界系统(病毒界、细菌界、蓝藻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原核总界和真核总界+病毒界) 3.土地分类(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耕地(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 (2)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 前言 人口过剩:分为人口数量过剩和个人口消费过剩 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撑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过剩。 人口消费过剩: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的显著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第一篇自然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开发能力、人 类的需要。 3.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都是同一个客体。 4.其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5.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还涉及地理学、生态学、 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 A.可更新资源(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 B.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藏性资源):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原料) 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 1.对于大多数流动性资源来说,天然可再生性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这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2.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 资源分类的关键:在于划分个体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自然资源学 复习题.doc

B.新马尔萨斯主义者 C.新马克思主义者 D A.丰饶论 者 重农学 派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 一、 填空题 1. 国土资源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2. 自然资源的传统分类包括 ___________ 和工业自然资源,后者又包括矿产资源、农业 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 3. 自然资源按自然环境要素划分: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 泄、海洋资源等六大类。 4. 自然资源按资源再生能力划分:可再生性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和非可再生性资源(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5. 自然资源的管理方式包括:行政管理、 _____________ 、法制管理、情报管理等。 6. 自然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有:针对(使用目的)性原则;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定 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7. 土地构成三大要素包括:自然要素、社会经济技术要素和区位要素。 & 土地构成要素中的自然要素包括: ____________ 、地质地貌要素、土壤要素、水文要素、 植被要素。 9. 土地构成要素中的社会经济技术要素包括:经济要素、技术要素、社会要素;区位 因素包括:离市场远近和交通的通达性。 10. 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土地报酬的递减规律、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适应物 价变动的滞后性与缓慢性。 1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由高级到低级分别是 _____________ 、土地类与土地型;分类的 主要依据分别是 水热条件、地貌类型和土壤植被类型。 12. 土地评价类型从评价对象出发可分为农用地评价和非农用地评价。 13. 土地评价类型按评价内容方面可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 价和土地综合评价。 14. 土地适宜性分为现实适宜性和 _____________ 适宜性两种,又有多宜性和单宜性之 分。 二、 单项选择题 1. 对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其观点可分为乐观派和悲观派,其中悲观派的代表为:(B )

【精品】自然资源学考试要点

名词解释 1、人口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物理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数量过剩。 2、自然资源:是人类能过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3、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条件储量:已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远景资源:是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在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的地区发现它们。理论资源:是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发现的矿藏。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统称最终可采资源。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持续能力: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吸收能力:即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智能圈:指超越生物圈的生灵圈。净第一性生产力:是绿色植物呼吸后所剩下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或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即是总第一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所剩下的能量或有机物质。自然资源的天然价值: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人工价值:自然资源附加上人类劳动之后所具有的价值。稀缺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可更新资源:是指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可循环再生、永续利用的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 3、不可更新资源:是指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范围内不可能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 4、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时期、某一地区,可被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 5、可持续利用:是指自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合理利用。 二、简答题 1、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2、简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3、简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简述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5、简述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6、简述不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7、简述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及意义。 8、简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9、简述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0、简述资源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安全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安全学原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A.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D.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答案: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2、安全学原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 B.安全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C.安全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D.安全管理的组织与协调 答案: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 3、安全学原理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A.系统工程方法 B.事故分析方法 C.安全评价方法 D.危险源辨识方法 答案:A.系统工程方法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一、名词解释 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 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 参考答案: (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 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 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 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自然资源学期末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期末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期末复习提纲 2021级环科 第1章自然资源学―绪论 第一节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对象与分类?第二节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发展与展望 第一节自然资源研习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分类1.研究对象 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 2.研究内容与任务 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分布规律,弄清分类、属性、分布、结构,探索其合理开发、利 用、维护和管理。 3.自然资源学的性质 新兴的边缘学科 二.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与特征①.辞海定义 ②.1970年联合国文献的定义 ③.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定义④.英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⑤.我国学者的 定义 自然资源的几个共同含义①客观性②历史性③联系性 与自然资源相关的几个概念?国土资源 存量资源与流量资源?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与能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体系①.国民经济部门划分 ②按所处的边线和地貌类型分割③英国大百科全书的分类④.我国学者的分割3.自然 资源的特点①.综合性②.整体性③.区域性 ④.变动性与稳定性(即动态性)⑤.层次性⑥.多用性⑦.有限性 1

⑧.国际性 三.自然资源研习的分类体系 自然资源学的分支结构―据蔡运龙 第二节自然资源研习的构成发展与展望未来1.自然资源的完整利用时期:时间:崭新旧石器时期特征: 1)人口稀少(500万人)人类对自然界影响不大―自然和谐“亚当,夏娃”式。2)利用自然资源的规模很小,后期出现原始农业(栽培野生植物),原始畜牧业(驯化动物)。3)无经验上的总结和记载。2.自然资源研究的萌芽时期时间:特征: 1)人口减少,但对环境未构成非常大压力,人口500万-10亿 2)积累了许多自然资源利用的丰富经验,并产生了很多相关的文字记载。3)有了自 然资源利用的朴素思想。 完整利用时期+原始社会时期=资源科学知识累积时期3.自然资源科学孕育出时期 从自然资源学的角度对自然资源进行研究的时期时间特征 1)人口激增(20亿),生产力发展产生了单项自然资源的研究。 2)后期出现了一些综合理论(如生态学)―→形成了自然资源学的理论基础。由于 当时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认识水平的限制还未认识到资源是有限的。4.自然资源科学 逐步建立与蓬勃发展时期时间:特点: (1)人口爆炸快速增长 (2)新技术、理论广泛应用。 (3)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国际合作(4)构成自然资源学科。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学的发展(4个阶段)1.零星记载时期时间: 特征:以地方志的方式居多,记述了自然资源的原产、特征、用途及管理维护经验。 由于历史管制,多少拎有些盲从色彩2.科学调查的原始社会时期 时间:建国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集中的科学考察:一方面由当时政府和学者非政府,例如李四光、竺可桢等非政府的 实地考察;另一方面由外国学者自身利益疑惑或其他目的的科学考察。实地考察单项资源,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3.大规模的自然资源考察与学科形成时期

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作业题 第一次作业: 1.什么叫资源?资源有哪些类型?简述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 资源: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类型:经济学认为资源无外乎三种: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或者说土地、资本、劳动。 学科体系:资源科学把资源分为三大类: ①社会资源(学),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等。 ②综合资源学科,从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信息学和法学等角度来研究资源,形成交叉学科。 ③部门自然资源学,包括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能源资源学、药物资源学等部门 资源学科。 2.什么是自然资源?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体系。 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广义地讲,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物质。狭义地讲,仅指具有价格属性的自然资源。 分类体系:按照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及应用的目的可将自然资源进行多种科学分类。 ①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 ②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可将其划分为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工业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林产品资源、草原产品资源)、旅游资源等; ③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可将其划分为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森林及草原中的动物、鱼类等)和劳动资料资源(矿产、森林、土地等); ④从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经济关系,即按照资源的性质,划分为四类: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藏资源。 ⑤从自然资源数量变化的角度分类:耗竭性自然资源,稳定性自然资源,流动性自然资源,也称再生性资源。 ⑥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可将其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三类。

自然资源试题

自然资源学考试复习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本质是什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定义是: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祉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本质:〔1〕资源必须具有社会开发价值,既具有社会化的效用性。〔2〕在一定的知识、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获得利用。 2沙漠、、冰水覆盖地是否为自然资源? 沙漠,冰雪覆盖地利用太少缺乏以称之为自然资源,阳光属于。 3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概念有何区别? 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祉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自然环境就是人类生存和开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 区别:〔1〕从定义的范围来看,自然环境的范围要大,自然资源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局部,自然资源一定属于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自然资源。 〔2〕从二者对人类的关系出发来看自然环境的物质对人类而言不一定是"有用的〞,而自然资源对人类而言是"有用〞的。a、自然环境中有些物质虽然具备自然属性的特点,但不一定有用。B自然资源不仅具有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还具有开展性。 4根据自然资源本身固有特征,自然资源分为哪些类型? 根据自然资源本身的固有属性,将自然资源分类如下 再生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产资源等 耗竭性资源可重复利用资源:金属资源 非再生性资源: 不可重复利用资源:煤炭、石油 自然资源: 恒定性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原子能、氘能 非耗竭性资源: 误用易污染资源:大气、水、自然风光 5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属性?地下水属于再生性资源还是非再生性资源 旅游资源的属性 定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