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3
高二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撒在乡野的草籽张复林麻雀,这些上天随意撒在江南乡野的草籽,它们在乡村热烈而盛大地生长和繁衍。
麦熟季节,麻雀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飞掠而来。
多的时候,黑压压一片,像一大块浓重的乌云,铺天盖地,布满了天空,大地仿佛被压低了许多。
无数的麻雀同时发出呼呼的啸声,啸声闷雷般滚过长空,犹如千万匹野马在嘶鸣奔突,脚下的大地都跟着颤抖起来。
那时,田野上一望无际的麦地和麦地之上的天空都是属于麻雀的,成为麻雀展示和演奏的大舞台。
而作为人类的我们只能在大地上仰望,或者聆听,这些天地间神秘的舞者。
农历的五月,麻雀俨然江南乡野的主宰。
田野上,阳光明媚,夏麦金黄,风吹麦浪翻滚。
麻雀扑扇着轻盈的翅膀,牢牢挂在不断倾覆又不断扬起的麦株之上;或者箭矢般弹射出去,麦穗上绿色的麦蚜虫和背部有红色斑点的麦蜘蛛,瞬间成为它们的美食。
一旦填饱肚子,便开始了游戏表演的时候。
它们或排成一个不够规则的方阵,像接受检阅的士兵,迈着方步,在地垄间行进;或成群结队飞掠起来,方阵变换成椭圆,有时则是长方的形状,在田野上空做一番优雅的逡巡,盘旋。
以徐徐飞翔的姿势和唧唧有声的热切叫唤,麻雀不断唤起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渴望,成为孩子们快乐乡村生活的最初引领者。
借着密集的麦株掩护,孩子们藏身麦地深处,他们头戴自编的草帽,把自己巧妙伪装起来,悄无声息的向麻雀靠近,愈到跟前愈加小心,前面的竖起食指在嘴角做出噤声的手势,后面的就近趴在地垄上,一个紧挨一个,屏住呼吸,一动不动,痴痴地观望。
有时候,领头的一声唿哨,孩子们呼啦一声,一跃而起,恶作剧地追逐,或者奔跑,惊起的麻雀像硕大的雨点,斜着灰色的身子流星般迅疾从这一垄坠向那一垄。
一阵得意的坏笑之后,孩子们又蹑手蹑脚向麻雀靠近,看看都伸手可及了,聪明的麻雀会立即蹿起,另找一处安全地方坠下,把孩子们引向更远处的另一片麦地。
看看快到麦地尽头,麻雀会腾地展翅飞高,再折身从孩子们头顶飞回来,一面集体啸叫着,就像另一拨不惧挑衅的孩童。
高二语文考试阅读题精选高二语文考试阅读题精选:(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小题。
托尔斯泰传[法]罗曼罗兰①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只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更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是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
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②我懂得,托尔斯泰在我的精神永不会磨灭。
1886年,俄罗斯艺术的美妙的花朵终于在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
托尔斯泰的译本在所有书店中同时发售,而且是争先恐后般的速度与狂热。
1885至1887年间,巴黎印行了《战争与和平》等很多作品。
在几个月中,几星期中,我们发现了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的作品,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的作品。
③那时我初入高师。
我和我的同伴们,在意见上是极不相同的。
在我们的小团体中,有讥讽的现实主义思想者,如哲学家乔治杜马,有热烈地追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诗人,如舒亚莱,有古典传统的忠实信徒,有司汤达派与华格耐派,有无神论与神秘主义者,掀起多少辩论,发生多少龃龉;但在几个月之中,爱慕托尔斯泰的情操使我们完全一致了。
各人以各不相同的理由爱他:因为各人在其中找到自己;而对于我们全体又是人生的一个启示,是开向广大宇宙的一扇门。
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家庭中,在我们的外省,从欧罗巴边陲传来的巨声,唤起同样的同情,有时是意想不到的。
有一次,在我故乡尼佛纳,我听见一个素来不注意艺术、对于什么也不关心的中产者,居然非常激动地谈着《伊凡伊列区之死》。
④我们的著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温暖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和维克多雨果。
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没有影响,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的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司汤达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是不应当的。
他的力量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素养,在于艺术家的特征,在于他的生命的气息。
文学类文本阅读广西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串门去(节选)李娟进入二月后,白天越来越长,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
当我们迎来冬牧场上第一拨正式拜访的客人阿孜拉和她的妈妈后,也憋不住了。
在当天的晚餐桌上大家商量着列出了一份计划表,开始挑选合适的日子陆续出门拜访邻居。
先由年轻人开始,然后是嫂子,接着是居麻。
其实早在一月,我和加玛就说好了二月一起出去串门的事。
为什么非要二月不可呢?因为,若是十二月和一月的话,白昼一晃而过,哪怕去最近的人家拜访,也未必能当天去当天回。
又不能走夜路,夜里有狼。
我很早就开始期待这趟行程了。
期待的同时却发愁没有像样的外套。
都脏得不像样子,脏得洗都没法洗……随着二月一天天来临,大家也替我着急起来。
我决定穿我的皮大衣,虽然臃肿不合身,毕竟是干净的。
大家都说:“豁切①,又不是去放羊。
”太邋遢了。
我又想穿我的短羽绒衣。
因为它是深色的,不太显脏,而且合身又利落。
大家说:“不行,太冷!”我说:“天不是已经热了嘛。
”加玛用汉语说:“去,热。
回来,冷。
”——回来的话,太阳就西斜了,温度迅速降了下来。
居麻大方地说:“行啦行啦,我的衣服借给你吧!”我伤心地说:“豁切!”终于到了出门那一天。
一大早加玛就提醒我,一定要穿刚洗过的那条裤子!这天她洗脸的时间格外漫长,然后又足足打扮了半个小时。
我坚持穿我相对体面的那件但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反对。
我只好妥协,只好把肮脏的长羽绒衣套在短羽绒衣外面。
依大家说的,一到地方就赶紧脱下来塞在马鞍后。
本来这天打算去北面牧场拜访加玛的一个同学家,但因一时找不到散养在外的坐骑,耽搁了些时候。
等备好了马要出发时,突然东北面沙丘上出现了两个骑马的人。
走近一看,正是那个同学和她的妈妈!真不愧是最适合串门的一个日子啊。
两人真不愧是好朋友,想到一起了。
于是我们又卸了马鞍,脱去衣服。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课内外)(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与“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
高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高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一种深久的不安乔叶①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
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
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
②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
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
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
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
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
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
③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
我知道。
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
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
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
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
④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
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
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
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
如果作为最低等,我一定不会甘心。
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⑤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
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
——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⑥我做不到。
高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在复习过程中, 做好每一道练习题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一)我第一次见到波德纳夫是在服兵役的时候。
当时我是中士, 他是少尉。
他虽是官, 我是兵, 但却不归他统管。
在行军中他常和我攀谈, 口口声声称我为“先生”, 以表示出他并不把我当成一个真正的军人。
“我们需要的是一支充满尚武精神, 训练有素的正规军, 杜邦先生。
”他边说边瞥着我的旧式军服。
他根本不重视修筑工事。
有一天, 当我们准备在演兵场挖一条战壕时, 他就对我谈起了他的看法。
我们刚一编好组, 他就下令休息, 自己点燃一支香烟。
“我们所需要的, ”他边向我走来边说, “不是一支挖泥掘土的军队, 而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我国人口太多, 吃饭都成问题, 再说将来也不会有战争了, 德国皇帝是迷信和平的。
”然后他便吹哨集合回营, 因为他要乘 10点 52 分的特别快车到巴黎去休假。
我第二次碰见波德纳夫是在发布战争动员令的第四天, 现在他已升为中尉。
他走过来把我拉到一旁: “杜邦先生, 您来了, 战争总算盼来了, 我们早就做好准备工作了, 德国人从俄国、英国和我们这里是捞不到什么的, 比利时已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不是先知, 可我想私下向您透露一句: 不出半年, 杜邦先生, 您就会看到奇迹!”首先令人不解的是, 我以中士的身分随团开赴前线了, 而他却仍然留在后方。
我第三次遇见他, 是在一个村口, 我们正在仓惶撤退, 他的样子十分狼狈。
我特意装出一副很随便的样子同他说话。
“喂, 中尉, 该不该转移呢?”“应该转移, ”他说, 眼睛里流露出惶恐不安的神情, “我们总算和这些匪徒拉开了一段距离。
”他凑到我跟前说: “你知道吗?现在我已是团部运输队队长了。
”这时突然传来命令“停止撤退, 准备反攻。
”我想用话讽刺他一下, 可是他早已无影无踪了。
在这次反攻中,我因负伤住了三个月医院, 痊愈后被提升为少尉, 归队后, 在一个战壕里蹲了半个月。
凤仙花刘庆邦用凤和仙给花儿命名,真是好听。
凤为鸟中王,花有花仙子之喻,似乎就有了仙气,让人高看不已。
可惜的是,这个小地方的人都不知道凤仙花是什么,明明是凤仙花,却跟没看见花一样,被他们说成是指甲草。
没事的,不管是叫花,还是叫草,都不耽误他们对指甲草的喜爱。
因为,指甲草上面开出的花朵可以染指甲呀。
每年春夏之交,住在大杂院的大奶奶都会种上一盆子指甲草。
大奶奶用来种指甲草的东西是一只废弃的尿罐子。
罐子口的一个鼻子被碰掉了,一提一侧歪,不能再盛尿水。
尿罐子内壁结了一层厚厚的尿碱,有些难闻。
这不要紧,大奶奶正好变废物为花盆。
加上指甲草与其他草一样,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待遇,只要有土壤、水分、肥料和阳光,就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尿碱也许正好可以化为指甲草的肥料呢。
大奶奶怕院子里那些孙女们看不到,够不着,就把花盆放在堂屋门口东侧用泥坯垒成的鸡窝顶上。
这样一来呢,指甲草刚一冒芽儿,孙女们就能看见。
等开出花来,孙女们一伸手就能摸到花朵。
明白了吧,大奶奶种指甲草不是为自己种的,是为院子里那些孙女们种的。
大奶奶说过,她一个大老婆子,脸上的皱纹一抓一大把,不抓也是一大把,还种草养花儿干什么!她每年种指甲草,还不是给小闺女们种的?小闺女们都爱美嘛,都喜欢染红指甲嘛!院子里年龄差不多大的闺女有三个,一个是大奶奶的孙女儿,名字叫梅灵;两个是二奶奶的孙女儿,姐姐叫大玉,妹妹叫二叶。
二奶奶死得早,她们都愿意跟着大奶奶玩儿,几乎把大奶奶当成了她们的亲奶奶。
刚过了二月二,大玉和二叶就在一天午饭后来到大奶奶家,问大奶奶是不是该种指甲草了。
大奶奶正坐在堂屋当门的一只小板凳上捻蚕丝。
小小的木头架子上,放有一团蚕茧煮得膨松的蚕丝,架子下面吊着一个木制的圆锥形捻锤儿,手捻捻锤儿的铁锭子,让捻锤儿旋转,就可以把蚕丝纺成丝线。
每捻好一段丝线,大奶奶就缠到捻锤儿上,再捻下一段。
大奶奶说:“花盆里的冻土还没有完全化开,等过了清明节再种指甲草也不晚。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群文阅读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第11课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选题理由】第一道题选择了杜牧《阿房宫赋》和贾谊《过秦论》两篇文章, 两篇文章都阐述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在两位作者眼中对秦灭亡原因的观点是否相同。
第二道题选择了贾谊《过秦论(节选)》和苏洵的《六国论》两篇文章, 在《过秦论》中找出《六国论》中开头说到“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以及从六国方面进行假设的证据;同时分析关于六国“尊贤重士”, 两文的说法是否有矛盾。
并结合两文所提供的材料, 请比较两文在论证和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同特点。
第三道题选择了杜牧《阿房宫赋》和贾谊《过秦论》两篇文章, 分析两篇文章写作上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第四道题选择了《新五代史.伶官传(节选)》, 结合所学课文《五代史伶官传序》, 谈谈从庄宗“好伶而弑于伶”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第五道题选择了《新五代史.伶官传(节选)》和《五代史伶官传序》两篇文章, 结合两篇文章,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六王毕, 四海一, 蜀山兀, 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盘盘焉, 囷囷焉, 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 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嗟乎!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 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 不敢言而敢怒。
高二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达标同步练习试题一、新闻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据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叶昊鸣)记者3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近日正式向社会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13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这与我国当前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广泛使用等方面有着莫大的关联。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与此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大幅增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从业人群。
在这一背景下,以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为支撑、从业人员普遍具有较高学历的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应运而生。
(摘编《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纵深》2019年4月4日)材料二:我们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社会进步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快。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认为最不可能被取代的职业呈现三个条件:其一是需要与人交互的社交情商,其二是涉及创造性、需要聪敏的方法,其三是在不可预料的环境中工作。
所有这一切正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造就的。
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是人与人合作的劳动,在劳动中体现每个人的价值,劳动中明白自己的职业倾向,在劳动中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同时,人们追求幸福人生的需要对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比以往任何时代都紧迫,而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正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大力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就必然是系统化的,在中小学阶段当然要有这一类教育的基础,那就是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摘编自邬宪伟《新时代呼唤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光明日报》2019年03月12日)材料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美国、日本、韩国合作进行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高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导读: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高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试题程大利《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高二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它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的规律中得到印证,是通会之后的大智慧。
笔墨早已不是形而下的概念,而是承载着文化精神的述说方式。
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由此彰显的人格力量是笔墨的魅力所在。
国画不只是在画画,是借笔墨抒写心灵,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剖白,才情的彰显,学识的记录。
在“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社会功能外有更宏大的功能。
画家,以绘画为职业,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离开这个喧嚣的社会越远越好,离社会远些日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
历代画论提出“清心地”,“善读书”,“却早誉”,“亲风雅”,“不可有名利之见”,就是说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这是中国画认识论的独特之处,与西方美学观不尽相同,中国画强调“人成艺成”。
历代画论均论述过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足见这一命题的重要性。
人品立定之后还要读书,这是画家的终生课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只是指写诗,书画一道也是如此,读书决定着画格,读书是做学问的同义语。
不做学问,画只见才情难有境界,古来大家没有不爱读书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是继承传统和体验生活。
端正了作画的态度,注意到人格的修养和锤炼,又能做到读书不辍、体察生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终生课题就是笔墨了。
在笔墨技术上,前人的论述很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笔尽笔法、墨求墨气”,“笔墨太简,则失之阔略”,“古人位置紧而笔墨拙,今人位置懈而笔墨结”,“学者未入笔墨之境,焉能画外求妙”。
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
高二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高二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莫砺锋有些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男性作家是不能为女性而写作的。
例如法国的埃莱娜·西苏声称:“妇女必须写妇女,男人则写男人。
”法国的露丝·依利格瑞则为上述主张指出了原因:“我永远代替不了一个男人,男人也永远代替不了我。
”我们不应该从抽象的观念出发去演绎这些命题,而应以文学史实为对象来检验它们。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女性人物所代拟的那些诗词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如果只考虑完整的诗、词、曲而不计断句的话,《红楼梦》中写过作品的女性人物共有贾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李纨、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薛宝琴、邢岫烟、李纹、香菱等十余人。
应该指出,这些人物的作品并不都具有女性特征。
如李纨和贾探春,一个是恪守三从四德的寡妇,另一个则是有补天之志的闺秀,当她们奉元春之命题咏大观园景物时,所成之诗却是平常的颂圣之辞,试看李纨的《万象争辉》和探春的《文采风流》,一曰“精妙一时言不尽,果然万物有光辉”,一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辞意俱俗,毫无个性。
无怪乎在脂本《红楼梦》中,这两首诗的所属是与程乙本互相颠倒的。
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可以任意置换,充分说明它们是缺乏艺术个性的,更何论什么女性意识?林黛玉无疑是曹雪芹最为钟爱的一个人物。
从“灵河岸上”到“凤尾森森”的潇湘馆,黛玉始终生活在诗的意境中。
黛玉的诗词不仅是我们籍以窥见这个人物心底波澜的最佳窗口,也是我们分析《红楼梦》中的“男子闺音”的最佳文本。
因为黛玉无疑是《红楼梦》中最有资格质疑男性话语权力的女高中试卷网 https:// 性。
林黛玉初露才华是在贾元春归省时。
当众姐妹奉元春之命题诗题匾时,黛玉本想“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元妃只命一匾一咏,便不好违谕多做,只胡乱做了一首五言律应命便罢了。
”论者或批评黛玉的“这首《世外仙源》非但毫无‘世外仙味’可言,相反它倒是相当鄙陋和庸俗的。
”然而如果把黛玉的诗与众姐妹所作对比一下,便会导出不同的结论来。
当时众人所题之匾如下:迎春——“旷性怡情”;探春——“文采风流”;惜春——“文章造化”;李纨——“万象争辉”;宝钗——“凝晖钟瑞”。
连标题都充满了歌功颂德之意,更不用说诗歌自身了。
而黛玉诗中虽然也有“宸游增悦豫”等颂圣之语,但全诗字句较为清新,而且“世外仙源”的题目毕竟多少带有游离出那一片祥瑞喜气的意味:她与宝钗等人的旨趣是格格不入的。
我们总不能要求黛玉在那时候就写出《葬花吟》那样的诗来吧。
随着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逐步展开,黛玉的诗词也渐趋强烈地表现出她的性别意识来。
从某些女性主义批评家的眼光来看,上文的论述似乎是一个悖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等人的诗词是最富有女性意识的文本,然而它们的真正作者却是男性作家曹雪芹!但如果我们从数量相当巨大的清代女性文学作品中找不到有力的反证明,那么只能承认本文前面所引的那些断言男性作家不能为女性创作的观点是偏颇的,至少是不符合中国文学史的实际的。
(选自张宏生主编《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妇女必须写妇女”,男性作家不能为女性写作。
B.翻检《红楼梦》,我们发现书中的女性人物写过的文学作品并不都具有女性特征。
C.在脂本《红楼梦》中,《万象争辉》和《文采风流》高中试卷网 https:// 两首诗歌的所属与程乙本《红楼梦》不同,这充分说明它们缺乏艺术个性。
D.男性作家曹雪芹所作的林黛玉等人的诗词是《红楼梦》中最富女性意识的文本。
2.下列对林黛玉诗词的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林黛玉是曹雪芹最为钟爱的一个人物,曹雪芹在黛玉的诗词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B.如果把黛玉的诗与书中其他姐妹的诗作对比,我们便会发现黛玉诗的旨趣与其他姐妹诗的旨趣格格不入。
C.黛玉生活在诗的意境中,所以她的诗是我们分析《红楼梦》“男子闺音”的最佳文本。
D.随着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展开,黛玉的诗词也强烈地表现出了她的性别意识。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法国的埃莱娜·西苏声称:“男人则写男人,妇女必须写妇女”,法国是体现“西方现代女性高中试卷网https:// 主义批评思潮”的最重要的国家。
B.《红楼梦》中的一些女性人物所作诗歌的性别特征不明显,所以《红楼梦》缺乏艺术个性。
C.综观文学史,像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这样的“男子闺音”的文学作品,在清代,还相当多。
D.“男性作家不能为女性创作”这一适用于西方小说创作的重要规律,不符合东方文学的实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庄周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
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
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③,然后拔其国。
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又坏之此胥靡④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
”君曰:“然则若何?”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
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
”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
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
”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
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
”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⑤。
尧、舜,人之所誉也。
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选自《庄子·杂篇·则阳》)[注] ①莹,魏惠王名。
田侯牟,齐威王名。
②犀首:武官名。
③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
④胥靡:服役的人。
⑤管,一种乐器。
剑首:指剑鼻环的小孔。
嗃(xiāo),洪亮而悠长的声音。
吷(xuè),细微的声音。
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5. 选择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A.“辞”是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叫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
而到了唐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如,弱冠,指20岁。
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C. 庄子,名周,春秋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作为文学家,庄子思想超尘脱俗,作品形象诡谲奇特,文风汪洋恣肆。
D.《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代表了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他散文的风格和成就。
至今流传的许多耳熟能详的词语,如“游刃有余”“达人知命”“鹏程万里”“扶摇直上”都出自《庄子》。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
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
B. 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认为应该尊重客观规律。
C. 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
”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
D. 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的行为,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21.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5分)(2)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
”(5分)(二)古诗文阅读 (11分)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点绛唇呈洛滨、筠溪①二老[南宋]张元干②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
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
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①洛滨、筠溪:均因主战为秦桧所忌,不久被罢职,与苏迟、叶梦得、张元干、富柔直等交游唱和。
②张元干,宋代词人,积极主张抗金。
后被秦桧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
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
③蛩:蟋蟀。
8.分析词人在上阙是如何体现清秋的幽静夜色的。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9.结合词的下阕分析词人所表现的感情。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失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