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3.77 MB
- 文档页数:20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共计150分,考试时间共计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
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
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
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
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
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
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
《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
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
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
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
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
《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
玉溪一中2016届高三第7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
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
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
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
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
《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
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
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相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
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联阶段为“圆成”,称涅盘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
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大美”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
2018届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A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 .“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C .《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D .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
这说明( ) A .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B .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 .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 .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3.明朝成化年间(1464年—1487年),苏州一个叫文若虚的读书人,随朋友去海外经商,贩卖“洞庭红”蜜桔到南洋,获利千倍。
返途,捡到一个腹中藏有巨大珍珠的“海龟”,船到福建,被波斯商人高价买下,遂逐步成为大户人家。
这说明当时( ) ①大量农产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学而优则仕及贱商的观念有所改变 ③政府已经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④海上丝绸之路仍然发挥着一定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4.据古代中国典籍记载,所谓经络乃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
《说文解字》曰:“五脏六腑之气血分流四肢也。
”而英国生理学家哈维于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论》,用实验方法证实了血液的循环运动。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2018届期中考语文学科试卷命题人:语文备课组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应将姓名、考号等信息准确填写、填涂在规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客观题填涂使用2B铅笔,主观题作答使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4、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可折叠、污损、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贴)、胶带纸等,不得在答题卡上乱涂乱画或做标记。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
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
”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
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
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
玉溪一中201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测语文命题人:语文备课组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填写、填涂到指定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在规定区域作答。
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中。
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
汉魏以来,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展开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
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
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一文中指出,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
“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的审美蕴涵。
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体验为中介。
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
人文思想不仅表现为人格的自我完善上,同时表现在运用这种成果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
2018年高考云南玉溪一中2018届毕业复习统一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应将姓名、考号等信息准确填写、填涂在规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客观题填涂使用2B铅笔,主观题作答使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4、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可折叠、污损、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贴)、胶带纸等,不得在答题卡上乱涂乱画或做标记。
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进化理论中有一个词叫做“间断平衡”,意指一个生态在达成平衡之后,有相当长一个时期处于稳定状态,但一旦某种因素触发进化的齿轮,原有的均衡就被打破,系统进入不稳定状态,各部分相互反应,直到新的平衡形成。
生物学家将这这种新旧之间的交替称之为:“蹦移”。
技术进步类似于生态演化。
继漫长的农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
在工业时代,人类已见证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现今,我们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入口处。
信息技术正在颠覆既有的平衡态,人工智能和认知技术的发展、机器深度学习、3D打印等新技术的发明,正在将“未来”带到世人面前。
新、旧技术革命之间的转移正在发生。
这是技术的“蹦移”。
全球化发展类似于生态演化。
一般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两轮全球化历程。
第一轮是以英国主导,主要表现是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殖民地,掠夺原材料;第二轮以美国为主导,主要表现是贸易全球化以及与之伴随的资本、信息、人才的全球流动。
而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波全球化正在遭遇其本国人民的抗拒,也进入到逆向时期。
但如果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全球化作为一种秩序,一旦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地回到原点,最多是变化一种发展形式,更换一批演员。
以当前的情势论,中国正走近世界舞台的最中央。
这是国家的“蹦移”。
新旧交替之际,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任何人都难免彷徨、犹豫甚至害怕,这是可以理解的。
玉溪一中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数学(理科)试卷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 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1.设集合{}(){}2230,ln 2=A x x x B x y x A B =--<==-⋂,则( ) A .{}13x x -<<B .{}12x x -<<C .{}32x x -<<D .{}12x x <<2.已知复数z 满足()133i z i +=(i 是虚数单位),则z =( )A .334i + B .332i - C .332i + D .334i - 3.要得到函数()cos 21y x =+的图像,只要将函数cos 2y x =的图像( )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移12个单位长度D .向右平移12个单位长度 4.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项和为n S ,若420S =,510a =,则16a =( ) A .32- B .12 C .16 D .32 5.已知向量(1,1)a =,2+(4,2)a b =,则向量a b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A 31010.B 31010-.C 22.D 2-6.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离心率为2,则213b a+的最小值为( ).A 233.B 33.C 2.D 17.宋元时期数学名著《算学启蒙》中有关于“松竹并生”的问题:松长五尺,竹长两尺,松日自半,竹日自倍,松竹何日而长等。
下图是源于其思想的一个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分别为8、2,则输出的n =( )A. 5B.4C.3D.2开始 输入a,b n =1 12a a a =+ 2b b =a b ≤ 输出n 结束 是否1n n =+8.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233B .3C .23D .439.已知偶函数()2f x π+,当(,)22x ππ∈-时, 13()sin f x x x =+. 设(1)a f =,(2)b f =,(3)c f =,则( ).A a b c << .B b c a << .C c b a << .D c a b <<10.已知两点()()(),0,,00A a B a a ->,若曲线2223230x y x y +--+=上存在点P ,使得90APB ∠=,则正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0,3]B .[1,3]C .[2,3]D .[1,2] 11.如图,二面角BC αβ--的大小为6π,AB CD αβ⊂⊂,,且2AB =,243BC CD ABC BCD ππ==∠=∠=,,,则AD 与β所成角的大小为( )A .π4B .π3C.π6D .π1212.已知偶函数()f x 满足()()44f x f x +=-,且当(]0,4x ∈时,()()ln 2x f x x=,关于x 的不等式()()20f x af x +>在[]200,200-上有且只有300个整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ln2,ln6)3-- B. 1(ln2,ln6]3-- C. 13ln2(ln6,)34--D.13ln2(ln6,]34-- 选择题用时: 分钟.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若()32301230354x a a x a x a x a a +=++++=,则__________.14.已知实数x y ,满足02042x y x y ⎧⎪⎨⎪⎩,,,≤≤≤≤≤则2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15.已知抛物线24y x =,圆()22:11F x y -+=,直线()()10y k x k =-≠自上而下顺次与上述两曲线交于点A ,B ,C ,D ,则AB CD ⋅的值是_________.16.正项数列«Skip Record If...»中,«Skip Record If...»,若数列«Skip Record If...»的前«Skip Record If...»项和为5,则«Skip Record If...» .选择填空题用时: 分钟.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边形OACB 中,,,a b c 分别为△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且满足sin sin 2cos cos sin cos B C B CA A+--=. (1)证明:2b c a +=.(2)若()022b c AOB OA OB θθπ=∠=<<==,设,,求四边形OACB 面积的最大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 某超市计划销售某种食品,现邀请甲、乙两个商家进场试销10天.两个商家提供的返利方案如下:甲商家每天固定返利60元,且每卖出一件食品商家再返利3元;乙商家无固定返利,卖出30件以内(含30件)的食品,每件食品商家返利5元,超出30件的部分每件返利8元.经统计,两个商家的试销情况茎叶图如下:甲乙8 9 9 8 9 9 2 8 9 9 2 0 1 0 3 2 1 1 1 0 1 0(1)现从甲商家试销的10天中抽取两天,求这两天的销售量都小于30的概率; (2)若将频率视作概率,回答以下问题:①记商家乙的日返利额为X (单位:元),求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②超市拟在甲、乙两个商家中选择一家长期销售,如果仅从日平均返利额的角度考虑,请利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为超市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 的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DA=DP ,BA=BP . (1)求证:PA BD ⊥;(2)若,60,2DA DP ABP BA BP BD ⊥∠====,求二面角D —PC —B 的正弦值.20. (本小题满分12分)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上的点()23P ,满足42AP BP +=. 其中A,B 是椭圆的焦点.(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与圆22(1)1x y -+=相切的直线l 交椭圆于M 、N 两点,若椭圆上一点C 满足+OM ON OC λ=,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22ln f x x x mx m R =+-∈.(1)若()f x 在其定义域内单调递增,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若()175,2m f x <<且有两个极值点()()()121212,x x x x f x f x <-,求的取值范围.(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参数方程为1cos sin x t y t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圆C 的极坐标方程;(2)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是2sin 224πρθ⎛⎫+= ⎪⎝⎭,曲线1C 的极坐标方程为()00θαρ=≥,其中0α满足0tan 2α=,曲线C 1与圆C 的交点为O ,P 两点,与直线l 的交点为Q ,求线段PQ 的长.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2|f x x x =--+. (1)解不等式()4f x <-;(2)若正实数a ,b 满足5a b +=,试比较224b a +与()3f x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玉溪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数学(理科)试卷答案一、BACDC,AADDB,CD 。
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试卷(含解析)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文化繁荣兴盛,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提高。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
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牡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
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
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是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都要面对的哲学追问,帮助求解这些追问是文化的深层意义与存在价值。
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冲击主体身份认同,动摇对“我们是谁”的认知。
主体身份认同是主体对自我身份的认可与赞同。
中华民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基于“我们是中华儿女"身份认同而形成的文化共同体,民族文化能够帮助回答“我们是谁"的追问。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8届高三数学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试题文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8届高三数学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试题文)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8届高三数学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试题文的全部内容。
玉溪一中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科数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正确)1. 已知全集,集合,集合,则( )A. B. C. D.2. 已知复数,则的虚部为( )A. B. C. D.3. 已知张老师家一星期的总开支分布如图①所示,一星期的食品开支如图②所示,则张老师家一星期的鸡蛋开支占总开支的百分比为()A。
30% B。
10% C.3% D.不能确定4.已知向量,则()A. B. C. D.5。
正项等比数列中,为其前项和,若,则公比为()A. B. C. D.6。
为了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某中学广播站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个节日中随机选取两个节日来讲解其文化内涵,那么春节和端午节至少有一个被选中的概率是()A. B. C. D.7. 宋元时期数学名著《算学启蒙》中有关于“松竹并生”的问题:松长五尺,竹长两尺,松日自半,竹日自倍,松竹何日而长等。
下图是源于其思想的一个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8、2,则输出的=( )A。
B. C. D。
8. 已知,椭圆的方程为,双曲线的方程为,与的离心率之积为,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9。
玉溪一中2018届毕业复习统一检测语文学科试卷命题人:语文备课组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应将姓名、考号等信息准确填写、填涂在规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客观题填涂使用2B铅笔,主观题作答使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4、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可折叠、污损、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贴)、胶带纸等,不得在答题卡上乱涂乱画或做标记。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进化理论中有一个词叫做“间断平衡”,意指一个生态在达成平衡之后,有相当长一个时期处于稳定状态,但一旦某种因素触发进化的齿轮,原有的均衡就被打破,系统进入不稳定状态,各部分相互反应,直到新的平衡形成。
生物学家将这这种新旧之间的交替称之为:“蹦移”。
技术进步类似于生态演化。
继漫长的农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
在工业时代,人类已见证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现今,我们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入口处。
信息技术正在颠覆既有的平衡态,人工智能和认知技术的发展、机器深度学习、3D打印等新技术的发明,正在将“未来”带到世人面前。
新、旧技术革命之间的转移正在发生。
这是技术的“蹦移”。
全球化发展类似于生态演化。
一般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两轮全球化历程。
第一轮是以英国主导,主要表现是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殖民地,掠夺原材料;第二轮以美国为主导,主要表现是贸易全球化以及与之伴随的资本、信息、人才的全球流动。
而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波全球化正在遭遇其本国人民的抗拒,也进入到逆向时期。
但如果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全球化作为一种秩序,一旦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地回到原点,最多是变化一种发展形式,更换一批演员。
以当前的情势论,中国正走近世界舞台的最中央。
这是国家的“蹦移”。
新旧交替之际,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任何人都难免彷徨、犹豫甚至害怕,这是可以理解的。
今天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可能类似于两百年前欧洲农民面对蒸汽机时的心情。
但历史已经证明,人类社会在不到两三百年工业时代所创造出的财富,远远超过了以往数千年之中农业时代创造财富的总和,今天一个普通人可享用汽车、冰箱、飞机、高铁等工业制成品,在封建时代即使帝王权贵也不可得之。
由技术进步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涓滴”效应,虽然不可能如一些经济学家所预期的那样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假以时日,还是能将大多数人置于共享技术进步的好处之下的。
这是增长的“蹦移”。
从长周期的角度看,经济衰退源于技术红利的渐渐消失,“低垂的果实”被采摘完毕,而要走出衰退、迎来下一个繁荣,唯有创新和技术进步。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的交替期,需要准确认识技术革命的演变方向以及其对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性,需要发挥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能动性,主动清除那些不合时宜、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冗余,来为新技术的成长壮大开辟空间,留足空间。
这样做的结果,就可能迎来几十年连续的增长与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共同富裕。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政府2013年以来始终矢志不渝推动的“放、管、服”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在极大的程度上释放了企业与个人的活力与创造性,一方面在中国经济下行之际稳住了对于全社会至关重要的就业,另一方面创造出人人都有可能和条件为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时代。
我以为,这就是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摘编自冯俏彬《即将到来的大变革》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间断平衡”是指在平衡状态下,进化的齿轮一旦被某种因素触发,各部分会相互反应直到新的平衡产生。
B.人类社会从漫长的农业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已经见证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C.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轮全球化遭遇本国人民的抗拒,经济逐年衰退,进入了逆向时期。
D.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释放了企业与个人的活力与创造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至第四段用三个“蹦移”审视新旧时代的变革,分析了技术进步、全球化发展和人工智能等的巨大作用。
B.文章在论证技术的“蹦移”时,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打破平衡态的重大作用。
C.文章用普通人可享用的工业制成品远超帝王权贵为例,意为证明现代普通人比古代帝王的生活质量还高。
D.文章在最后一段提出了我们需要准确认识技术革命的演变方向以及其对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球化如果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回到原点,就会变换成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或更换一批演员。
B.如果假以时日,因技术进步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涓滴”效应可以将大多数人置于共享技术进步的好处之下。
C.经济衰退源于技术红利的渐渐消失,只有创新和技术进步,才能走出经济衰退,迎来下一个繁荣。
D.既稳住了对于全社会至关重要的就业,又为人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创造条件,就是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神垕①王剑冰⑴大龙山,你在中原隆起,绵延无限远,我看不到你的尽头。
也许,龙亭里眯起的眼睛朝南望,就能望到你龙一样的雄姿。
而在你的脚下,那个叫神垕的地方,人们利用你的特有的土质,燃烧起一条条火龙,火龙里诞生的奇妙的钧瓷,源源不断地进入大宋皇室的深处。
⑵我来的时候正是深秋,山上依然蓬勃葱茏,各种巨石像鳞片闪露在阳光下。
我想不明白这个叫做神垕的地方,躲藏着怎样的神秘;是怎样的一种土,千年不尽,支撑了炉灶里的辉煌。
⑶神垕,我与你不期而遇,真的,我在车上打了个盹,一睁眼竟然就扑到了你的怀里。
我已经感觉出这次抵达的幸运。
那些昨日的烟尘和现实的幻象搅得我有些心神不宁。
我在心神不宁中小心翼翼地走进一个个院落,诚惶诚恐地观察每一个窑址,毕恭毕敬地抚摸那些浴火而生的神物。
⑷钧瓷上的一束束光直接打开了我的心室,那层层开片让我有一种疼痛。
大宋,你离去了近千年的时光,但是你造就的辉煌却是一直光照着历史,以致于那不屈的泥土在这里从来没有停止续写出瓷的华章。
⑸走进一条古街,不宽的街巷两边都是明清时期的老房。
当地人说,你没有看见过,当年这些老房子深处,都是钧瓷作坊。
早晨叮当的阳光里,一队队马帮驮着泥土柴草或者精美的瓷器踏响青石的路面。
路面上,有人扛着担着做好的半成品,穿街过巷,走入各个作坊。
到了饭时,男孩女孩提着饭罐川流不息地给大人们送饭。
那时的神垕,就是一个大的瓷场,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在瓷场的秩序中。
⑹整个神垕依山就势错落成美妙的图景。
走过一棵棵老槐、野桑和皂角树,来看那些老窑。
有些窑就在半山,人住的石头窑洞,烧瓷的石头窑体,放眼是山下无尽的苍茫。
⑺每年的正月十六,火神庙开始祭火神。
烟雾缭绕,旗幡飘摇。
火,对于神垕是那么的重要。
所有钧瓷的烧造,都是火的艺术,更是火的魔术。
钧瓷的图形和色彩不是事先画出,全凭窑变而成。
那样,一切就全在了想象中。
那是幻想与火神共同的勾画,是一种匪夷所思的超越和飞翔,充满了翻空出奇的期待,异想天开的盼望。
⑻看见一个窑炉门上贴着对联:求仙翁窑中放宝,赖圣母炼石成金。
当地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
火的惊喜、幻想的惊喜、等待的惊喜的到来,一次次竟是那么的不容易。
⑼走进钧瓷艺术馆,就像进入了一个瓷海,我似听到叮当的开片啸闹成一片秋声。
我看到形状各异的精魂在起伏腾跃,色彩的空间里彩潮汹涌。
⑽你的曲线为何这般柔润迷离?你的色彩为何这般大胆恣肆?还有你的花片为何这般勾心摄魄?经过长时间的静默与忍耐、摔打与烧灼,火给了你怎样的折磨与启发,给了你怎样的调教和灵感,使得你如此觉悟开化?历一千三百度浴火而出,每一个都成为仪态万方的精灵。
⑾神垕,你将我从喧嚣中摆渡过来,让我有了一时的安宁与沉静。
尤其是看到那些聚精会神的做瓷者。
⑿竟然还有女工艺师,她们长发飘透,姿态端庄。
无声的时间里,一腔热爱倾注于一抔泥土。
又有人进来,流露出欣喜:看呀,她们在做瓷!⒀声音里,你会把做瓷听成“作词”。
宋瓷中闪现着多少艺术的精粹,怎么能不说她们在作词呢?是的,她们作着八声甘州,作着水调歌头,作着沁园春、临江仙、菩萨蛮,那从宋代遥遥传采的,就是一首首或婉约或豪放的美妙的宋词啊。
(有删改)[注]①神垕( hòu):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
其地所出钧瓷凭借“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被称为国宝、瑰宝。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我”的游踪为线索来组织全文,层层铺展,娓娓道来,脉络清晰,文笔细腻,显示出一种诗意典雅的审美风格。
B.第⑷段表达简洁凝练,“一束束光”一句写出“我”被神垕钧瓷的光彩所震撼,“有一种疼痛”则是对千年瓷器文化凋零的痛惜。
C.第⑻段中所引窑炉门上的对联,既表现了钧瓷烧造的艰辛不易和烧造者的期待与盼望,又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钧瓷的珍贵。
D.⑼⑽两段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描绘钧瓷经过摔打灼烧考验后所呈现出的绚烂色彩和生动形态,极写神垕钧瓷之美。
5.“我”的心情从“心神不宁”变得“安宁与沉静”,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5分)6.文章最后一段语言表达精彩,意蕴深厚,请具体加以赏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9题。
材料一: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分别为45.7%、74.3%、83.3%、86.4%。
相比之下,财新网的一篇报道提到,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约为25%,德国的近视率也一直控制在15%以下,澳大利亚仅为1.3%。
在诱发近视的三大因素(遗传、环境、营养)中,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环境对近视眼的发生影响最大。
2015年《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息息相关。
研究显示,孩子在户外干什么不重要,无论运动、野餐,只要在户外的时间足够多,近视发病率就低。
(摘自“腾讯新闻网”) 材料二:数据表明,不管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存在眼健康的问题。
而学龄前的孩子(0~6岁),更多的是非近视性的眼部问题,如远视、散光、斜视、弱视等,这主要跟生理性的状态或者是先天性的发育有关。
学龄期的孩子眼健康问题在小学(7到13岁)和中学(14岁到17岁)都比之前的一个阶段有了极大的增长。
在这些问题里面,近视成为了主要的问题,到中学时近视患病率达到了66.75%。
这可能与孩子学习压力增加、电子屏幕使用增多有关,同时也说明了近视眼往往是在学校教育阶段逐渐出现的,家长、学校和社会应给予重视,尽量预防或延缓近视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