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航行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49.00 KB
- 文档页数:54
船舶航行规则引言:船舶航行规则作为航海中的基本法规,旨在确保海上航行的安全性、有序性和规范性。
船舶航行规则的制定和遵守是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国际海事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船舶航行规则的基本原则、航行安全规范、导航规程和应对突发情况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船舶航行规则的基本原则船舶航行规则的制定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安全原则:航行规则的首要目标是保障航行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人员的伤亡。
船舶在海上航行时,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航道条件等因素,合理调整航速和航向,防止与其他船只发生碰撞,确保航行安全。
2. 有序原则:海上航行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确立一套有序的规则,以确保各船舶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船舶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航线距离,按照规定的航行方向行驶,遵守交叉航线时的优先顺序,避免发生冲突和混乱。
3. 公平原则:船舶航行规则应公平地对待各类船舶,不分大小、国籍和用途。
无论是商船、渔船还是战舰,都应该遵守相同的航行规则,共同维护海上秩序。
二、航行安全规范为了确保航行的安全性,船舶航行规则对船舶的航速、航向、航行区域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1. 航速规范:船舶在不同的航行区域和条件下,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定的限速,调整航速。
一般来说,航行在繁忙水域、狭长航道、人员聚集区和港口等地时,应适当减速;而在开阔海域和航行通道时,可以提高航速。
2. 航向规范: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应根据航行区域的规定和导航设施的指引,保持正确的航向。
航行中应避免频繁变动航向,尽量保持稳定性,以减少航向的误差和船舶之间的干扰。
3. 航行区域规范:为了避免海上交通拥堵和事故的发生,航行规则对不同航行区域的划分和规范有详细的规定。
船舶应选择合适的航线,遵守规定的航行通道,避免进入禁航区和危险区域,确保安全通行。
三、导航规程导航规程是航行的重要参考资料,它规定了船舶在不同环境下的导航要求和操作规范。
1. 航道导航规程:航道导航规程包括对海上主要航道以及其附属水域的详细规定。
船舶航行安全作业指南一、航行前的准备1、船舶检查在出发前,对船舶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船体结构的完整性,如船壳是否有裂缝、腐蚀等情况;船舶的动力系统,如主机、辅机是否正常运转,燃油、润滑油是否充足;导航设备,如雷达、GPS、电子海图等是否准确可靠;通信设备,如甚高频电台、卫星电话等是否畅通。
2、货物装载货物的合理装载对于船舶的稳定性和航行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要确保货物的重量分布均匀,避免出现重心过高或偏移的情况。
对于特殊货物,如易燃易爆品、危险品等,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装载和固定,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3、船员配备根据船舶的类型、航线和航行任务,合理配备足够数量、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船员。
船员要熟悉船舶的设备操作和应急处理程序,并且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4、航线规划根据船舶的性能、气象条件和海况,制定合理的航线。
要充分考虑到可能遇到的恶劣天气、浅水区、礁石区、航道限制等因素,尽量选择安全、经济的航线。
同时,要及时获取最新的航海通告和气象信息,以便对航线进行调整。
5、应急准备在航行前,要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工作。
这包括制定应急预案,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救生设备、医疗用品等应急物资,并确保船员熟悉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应急程序。
二、航行中的操作1、瞭望与值班在航行过程中,要保持不间断的瞭望,及时发现周围的船舶、障碍物和危险情况。
瞭望人员要保持警惕,认真观察,及时报告发现的情况。
同时,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确保驾驶台始终有足够的人员值班,以应对突发情况。
2、速度控制根据航线、气象条件和海况,合理控制船舶的速度。
在能见度不良、航道狭窄、船舶密集等情况下,要适当降低速度,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距离来采取避让措施。
3、避让操作当发现有其他船舶存在碰撞危险时,要及时采取避让措施。
避让行动要遵循“早、大、宽、清”的原则,即尽早发现、大幅度转向、宽裕避让、让清为止。
在采取避让行动时,要通过甚高频电台等通信设备与对方船舶进行沟通,协调避让行动。
船舶航行安全规则
1、严格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内河避碰规则》等港章有关航行和信号的规定。
2、航行时,值班人员不得离开岗位,应集中精神,采用有效手段加强了望,注意周围船舶的动态与信号。
3、进出港口、狭窄水道或交叉航道或弯段时,应按规定呜放及显示信号,使用安全航速。
4、航行中,在改变本船动向前,应注意周围船舶动态,按规定鸣放及显示信号,表示本船动态,如他船动向有怀疑时,应立即鸣放五短声,以引起对方注意,并根据航道及水域情况,及时采取慢、停、倒等有效措施,进行避让。
5、不得在禁止追越航段和狭窄水域追越他船或抢靠泊位。
6、拖轮拖带航行,起拖时先用慢速,待拖缆拉紧后,方可逐渐加速。
7、拖轮拖带驳船,在浅水区航行或到达目的地时,均应慢速行驶,并通知驳船注意配合,防止搁浅浪损、船吸、岸
吸、岸推和碰撞事故的发生。
8、吊拖航行时,拖轮应派水手看尾值班,经常检查拖钩、拖缆等情况,并注意被拖船信号。
9、注意船舶稳性、货轮要合理配载,并防止货物移位。
10、液压舵机由主机带动液压泵的船舶,在进出港口、离靠码头,频繁用车避让时,必须提前通知机房启动液压付机,保证液压稳定。
11、无证人员不得驾驶船舶(或开机)实习人员(包括新持证不熟练的驾驶员操作)要有当值驾驶员在场负责指导。
当航经船艇密集,弯曲险要、狭窄的河段、紧迫追越和通过桥孔时,不得让实习人员操作。
12、上班前四小时和上班工作期间严禁饮酒,一班驾驶连续航行作业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避免疲劳开船而出现事故。
船舶航行安全与事故预防船舶航行安全是海上交通运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减少船舶事故的发生,保障乘客和货物的安全,维护海洋环境的健康。
本文将探讨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事故预防措施。
一、航行安全的重要性航行安全对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船舶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货物损失,甚至引发海洋环境的破坏。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船舶行业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船舶维护和管理,提高船员的技能水平。
二、事故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航行规则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航行规则,如国际海上规则、领航员规则等。
船长和船员应牢记这些规则,并且在航行时严格遵守,确保船只按照规定的航道行驶,避免与其他船只相撞。
2. 船舶检修与维护定期对船舶进行检修和维护是预防事故的重要环节。
船舶驱动系统、导航设备、电气系统等必须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以确保船舶安全地行驶。
3. 船员培训与演练船员是航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船公司应确保船员具备合适的技能和知识,能够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定期组织船舶演练,提高船员应急反应的能力。
4. 高科技设备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高科技设备被应用于船舶行业。
自动驾驶系统、雷达监控系统等能够帮助船舶避免障碍物并保持安全距离。
这些设备的运用可以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5. 密切关注气象和海洋条件天气和海洋条件对航行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船舶在航行前应密切监测天气预报和海洋状态,避免在恶劣环境下进行航行。
三、航行事故案例分析1. 相撞事故船舶相撞事故是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一种常见的原因是驾驶员的疏忽大意或错误判断。
为了预防这类事故,船公司应加强航行规则的教育和培训,并确保船员能够正确判断局势。
2. 着火事故船舶着火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很多时候是由于电气设备故障或疏忽引起的。
船公司应定期检查电气系统,并要求船员遵守操作规程,避免火灾的发生。
3. 漏油事故漏油是对海洋环境造成的一种污染,对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危害。
航海学知识点汇总航海,是人类探索和征服海洋的历史悠久和辉煌壮丽的篇章,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
航海是指运用船舶等水上交通工具,在海上或者其他水域中进行商业、旅游、科考等活动。
对于航海爱好者来说,了解一些航海学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航海学的知识点,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航海学的世界。
一、船舶构造和稳性1、船舶的构造:船身由两部分组成,即上部建筑和船体(即船壳)。
船体包括船头、船底和船侧。
船舶的推进力是由发动机驱动螺旋桨产生的,螺旋桨和推进装置一般安装在船尾。
船舶的掌舵则是通过舵机等机械装置进行的。
2、船舶的稳性:船舶的稳性是指船舶在不同浮动状态下的稳定性能。
稳定性是指船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保持稳定的能力。
船舶的稳定性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参数来衡量:重心高度、艏甲板高度、纵倾周期、横倾周期、稳性保证系数等。
二、导航术中的基本概念1、导航物:导航物是指能够用来导航的信标、灯塔、岛屿、海岸线等。
导航物可以区分无特征和有特征的导航物,无特征的导航物是常见的灯塔或水手以及遥测设备等,而有特征的导航物则是特殊的地貌或者标志,通常用来标记海域的危险区域或边界。
2、航向:航向是指船舶航行时相对于地球表面的方向,以正北方向为基准。
航向可以通过舰桥的船首向标、罗盘读数等方式得到。
3、航迹:航迹是指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实际轨迹。
航迹可以通过航线等方式得到。
4、船速:船速是指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速度,可以通过船速表等仪器得到。
三、海洋气象1、气压系统:气压系统是导致气象变化的重要因素,通常由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和锋面构成。
高压系统通常代表干燥、晴朗和温暖的气候,而低压系统则代表雨、雪、风暴等天气。
锋面则代表了气压的变化区。
2、风向和风速:风向和风速是指风的方向和力度。
风一般会影响海洋的浪高、波向和潮汐。
风向和风速可以通过气象图、风速仪等形式得到。
3、浪高和周期:浪高和周期是指海浪高度和波动周期,通常由风速、浪向、水深等因素影响。
航海基础知识有哪些航海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技艺,在现代人的观念中或许已经略显陌生,但实际上,航海技术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对于海洋贸易、渔业、旅游、军事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在科技创新、环保、文化交流、国际关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航海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技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导航术导航术是航海技术中最为基础的一项技能,其旨在通过观测天象、地球表面特征、气象等信息来确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方向。
尽管现代船舶导航系统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但对于像渔民、航海员等地位的人来说,传统导航术依旧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常见的导航术有:1.天文导航术天文导航术是基于天文现象进行航海导航的一种方法。
通常通过观测太阳、月亮、恒星、行星等天体位置和变化,来测定船舶的经纬度和航向方向。
其中,最常见的是在夜间利用图谱来识别恒星、行星等,以此为依据来确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方向。
2.地图导航术地图导航术是指利用地球表面实际情况和地图数据来测算船舶的位置和航向方向。
此种方法需要船员掌握对航行区域的了解,并具备解读和使用地图的技能。
3.气象导航术气象导航术是指利用天气预报和气象特征来推测船舶的位置和航向方向,特别是在大洋长途航行中需要掌握此项技能,以确保航行的安全性。
二、海图海图是船舶安全的第一道关卡。
海图主要分为近海航海图和远洋航海图,近海航海图包括港口、海湾、河口等领海范围内的海域,而远洋航海图则更关注海图的更新和完备性,细节更加丰富,其尺度通常为1:50,0000以上。
海图上的信息包括领海范围、水深、陆地和水下地形、海流、气压等气象特征等,对于船舶的安全和准确的船位测量非常重要。
三、航向确定航向是指船舶运行的方向,如何准确地测量得到船舶的航向方向也是航海技术中重要的一项。
常见的航向测量有:1.罗经测向法罗经是航海用的传统仪器之一,用于测量船舶的方向。
通过其中的钟表、罗经和陀螺仪等装置,罗经可以通过地球的磁场和引力确定船舶的方向,如此精密的测量方式也是其他方式无法取代的。
一、船舶安全操作规程1、出航前的准备出航前船长应履行以下职责:⑴、接到航次命令后应即时宣布开航时间,通知所属船员按时回船,并备足燃油物料及全船生活物品。
⑵、检查船员证书是否齐全有效,如有临时代职人员,应办理好手续,对值班人员,应详细介绍本船的各种设备及操纵性能,并安排好工作。
⑶、检查本轮及附拖驳船的航行证书及其它有关证件办好情况,检查进出港口签证手续,如装运危险物品,应办理危险物品准运证。
⑷、检查本轮及附拖驳船的助航仪器、操作机械、工属具、拖带设备、锚泊设备、消防救生设备,如发现问题,应采取措施排除,严禁带病出航。
⑸、检查货物装载情况,货物装载应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要求,应通知有关人员及时整改。
⑹、通知机舱对主机、副机、轴系、管系电器设备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好开航准备。
⑺、开航前、召开航次会议,认真落实安全措施,明确分工,职责到人。
2、开航前的备车检查与准备⑴、值班轮机员接到开航通知后,立即做好开航前的准备工作。
⑵、将燃料油、润滑油、冷却液、压缩空气管系中的有关阀门打开,排放日用燃油柜中的积水和沉淀物,并补足燃料油和润滑油,保证膨胀水箱水位适当。
⑶、检查齿轮箱、推力轴承油位,并保持正常向尾轴套筒压油,直到回油为止;向各人工加油处加注适量的润滑油或润滑脂。
⑷、检查有关电器设备,打开需供电线路的开关,有警报装置的应打开开关试验必须正常。
⑸、检查并补充启动空气压力,排放空气瓶中的存水,打开启动空气管路和气笛管路的供气阀,如果是电力启动者,应检查接线情况和蓄电池电量。
⑹、检查水泵等传动三角皮带的松紧程度,机器各运动部件及轴系附近不应有遗留工具和杂物。
⑺、打开气缸上的放气试验堵塞,脱开离合器,人力盘车数转,当确认无碰、卡滞现象时,方可启动发动车。
3、离码头的操作⑴、船长应根据风向、风力、流速、流向对船舶的影响及码头周围的水深和船停靠情况,决定离码头的方法,并告诉值班人员。
⑵、值班人员和在甲板上操作的人员一律要穿好救生衣。
航行问题知识点总结大全航行是指船舶在海洋或内陆水域中进行的航行活动。
在航行中,船舶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航行安全、航行规则、导航、航海电子设备、天气条件等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航行问题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航行安全1. 航行安全意识航行安全是船舶航行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船员需要具备强烈的航行安全意识,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各种应对措施,确保船舶和船员的安全。
2. 船舶结构安全船舶结构安全是指船舶的船体、机电设备、船用设备等方面的安全。
船员需要定期检查船舶的结构安全,并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修复和改善。
3. 灭火安全船舶在航行中可能发生火灾,船员需要掌握灭火技能,并了解船舶灭火设备的使用方法。
4. 漂流物管理航行中可能会遇到漂流物,船员需要及时发现和清除漂流物,以避免对船舶造成危险。
5. 航行意外应对船舶在航行中可能会遇到意外情况,船员需要具备紧急应对能力,做好应急准备,保障船舶和船员的安全。
二、航行规则1. 船舶航行规则船舶在航行中需要遵守一系列航行规则,包括避让规则、航行通告规定、船舶航行区划规则等。
2. 交通管理航行中可能会遇到其他船舶和航行器,船员需要遵守交通管理规则,确保航行安全。
3. 航行标志航行中遇到各种各样的航行标志,船员需要了解航行标志的含义,并根据标志指示进行航行。
4. 船舶通信航行中需要与其他船舶、航行机构进行通信,船员需要掌握船舶通信规则和通信设备的使用方法。
5. 船舶事故处理航行中可能会发生船舶事故,船员需要了解船舶事故处理程序和相关规定,做好事故应对工作。
三、导航1. 航海图航海图是航行中必备的导航工具,船员需要掌握航海图的使用方法,了解航海图上的各种信息。
2. 罗盘导航罗盘是航行中重要的导航工具,船员需要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误差调整和罗盘航向记录。
3. 卫星导航卫星导航在航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船员需要了解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 测绘学测绘学是导航的基础知识,船员需要了解测量方法、绘图原理和测绘工具的使用方法。
航速与航程知识点总结一、航速1. 定义:航速是指船舶在航行中单位时间内航行的距离,通常以节(knot)为单位。
2. 计算公式:航速=航行距离/航行时间3. 测量方法:航速可以通过船舶上的速度表或GPS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陆地上的测距仪和计时器来测量。
4. 重要性:航速是评价船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航行效率和经济性。
二、航程1. 定义:航程是指船舶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航行距离。
2. 计算公式:航程=航行速度×航行时间3. 影响因素:航程受到船舶的航速、航行路线、气候海况等因素的影响。
4. 测量方法:航程可以通过航海图、GPS导航系统等进行计算或测量。
5. 重要性:航程的计算对于航行计划、航行安全和资源消耗的评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航速与航程的关系1. 航速与航程是密切相关的,航速的提高可以缩短航程所需的时间,从而提高船舶的运输效率。
2. 航程的增加需要船舶具备更高的航速,因此船舶的设计船型、动力系统等都与航速和航程密切相关。
四、航速与航程的影响因素1. 船舶性能:航速与航程受到船舶的设计、动力系统、船体拖曳等性能因素的影响。
2. 海况气候:气候条件和海洋气象对航速和航程会产生影响,如风浪、气温等。
3. 航行路线:航行的路线、水域条件、航行障碍等也会影响航速和航程的选择和计算。
4. 航行安全:航速和航程的合理选择需要考虑航行安全因素,如避让其他船舶、导航安全等。
五、航速与航程的实际应用1. 船舶航行计划的制定:航速与航程是船舶航行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根据船舶性能、航行路线和气候海况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计划。
2. 运输效率评估:航速和航程对于船舶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性具有直接影响,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调整可以提高船舶的运输效率。
3. 能源消耗评估:航速与航程的选择和调整对于船舶的能源消耗有直接的影响,合理的控制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运营成本。
4. 船舶动力系统的调整:航速与航程需要船舶具备相应的动力系统支持,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动力系统调整和优化。
航海知识三副实习报告⼀船舶航⾏1.正确查阅使⽤航海图书资料,遵照制定好的航⾏计划航⾏1.1查阅航海资料1.1.1《航路指南》是将海图上⽆法表达或者不能完全表达的有关航海资料汇编成书,作为海图资料的补充。
《航路指南》资料详细,⽂字简洁,只列出与航线拟订,航⾏安全与进出港直接有关的内容,可作航线拟订,沿岸及狭⽔道航⾏时的参考。
《航路指南》查阅⽅法:在什么情况下要查阅它呢?笔者认为,在设计近海航线,狭⽔道航线,重要⽔域航线及进出⼝航⾏时,海图上对航线附近的危险物,渔区,军事演习区等不是很明了时,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作制度,风俗习惯,对所在港⼝的各种信号,规章不了解时都应该查阅本书。
查阅《航路指南》⼀般有下列⽅法:⑴利⽤海图索引图,⑵利⽤索引,⑶利⽤⽬录。
1.1.2《潮汐表》海军航保部的潮汐表,潮⾼基准⾯是潮汐表预报潮⾼起算⾯,海图深度基准⾯是海图⽔深的起算⾯。
潮汐表潮⾼基准⾯和海图深度基准⾯是⼀致的,因此某⼀时刻的实际⽔深等于⼤⽐例尺海图上标注的⽔深与该时刻的潮⾼值之和。
1.1.3选择恰当的海图1.1.3.1 海图的分类根据海图的作⽤不同,海图可分为航⽤海图和专⽤参考图两⼤类。
1.1.3.2 航海⽤图航⽤海图:航⽤海图⼤部分是墨卡托海图,⽤以拟定航线,进⾏航迹绘算和定位等。
航⽤海图按⽐例尺可分为:总图和⼤洋图,航海图,沿岸图,港泊图。
总图和⼤洋海图:这种图⽐例尺较⼩,在1:1000 000到1:5000 000以下,以上包括地区较⼴,因此只印有在海岸航⾏时,能够看到的重要灯塔和物标,以及与海岸有⼀定距离的航海危险物⾄于沿岸危险物,⾄于沿岸危险物,仅作概略的描述。
因此,总图只能作为船舶在⼤洋航⾏时,研究总的航⾏条件,拟定⼤洋航线和制订总的航⾏计划⽤。
航⾏图:其⽐例尺约为1:1000 00到1:75000,图上较详细地记载有近海航⾏时所需之灯塔,浮标和物标等。
⾄于设置在港湾内,从外海看不见的航标则不画出。
一、船舶安全操作规程1、出航前的准备出航前船长应履行以下职责:⑪、接到航次命令后应即时宣布开航时间,通知所属船员按时回船,并备足燃油物料及全船生活物品。
⑫、检查船员证书是否齐全有效,如有临时代职人员,应办理好手续,对值班人员,应详细介绍本船的各种设备及操纵性能,并安排好工作。
⑬、检查本轮及附拖驳船的航行证书及其它有关证件办好情况,检查进出港口签证手续,如装运危险物品,应办理危险物品准运证。
⑭、检查本轮及附拖驳船的助航仪器、操作机械、工属具、拖带设备、锚泊设备、消防救生设备,如发现问题,应采取措施排除,严禁带病出航。
⑮、检查货物装载情况,货物装载应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要求,应通知有关人员及时整改。
⑯、通知机舱对主机、副机、轴系、管系电器设备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好开航准备。
⑰、开航前、召开航次会议,认真落实安全措施,明确分工,职责到人。
2、开航前的备车检查与准备⑪、值班轮机员接到开航通知后,立即做好开航前的准备工作。
⑫、将燃料油、润滑油、冷却液、压缩空气管系中的有关阀门打开,排放日用燃油柜中的积水和沉淀物,并补足燃料油和润滑油,保证膨胀水箱水位适当。
⑬、检查齿轮箱、推力轴承油位,并保持正常向尾轴套筒压油,直到回油为止;向各人工加油处加注适量的润滑油或润滑脂。
⑭、检查有关电器设备,打开需供电线路的开关,有警报装置的应打开开关试验必须正常。
⑮、检查并补充启动空气压力,排放空气瓶中的存水,打开启动空气管路和气笛管路的供气阀,如果是电力启动者,应检查接线情况和蓄电池电量。
⑯、检查水泵等传动三角皮带的松紧程度,机器各运动部件及轴系附近不应有遗留工具和杂物。
⑰、打开气缸上的放气试验堵塞,脱开离合器,人力盘车数转,当确认无碰、卡滞现象时,方可启动发动车。
3、离码头的操作⑪、船长应根据风向、风力、流速、流向对船舶的影响及码头周围的水深和船停靠情况,决定离码头的方法,并告诉值班人员。
⑫、值班人员和在甲板上操作的人员一律要穿好救生衣。
⑬、收起船舷外不必要的缆绳和障碍物。
⑭、注意码头、泊位、周围环境、前后船、来往船舶动态,在无妨碍他船航行时方可行动,并按章鸣放离码头信号,在得到附拖驳船同意后,方可动车操作。
⑮、单船离码头时,在有流河段,一般正常情况下,可根据水流流向,解掉首尾缆,待船首或船尾与水流成一夹角时,解掉全部缆绳,动车离开码头;在平流地区,可先用竹篙撑开船尾,有足够水深后再动车。
双车船在前后档较紧张的情况可利用双车的车舵配合,横移离泊。
⑯、驶离码头时,用车不宜过猛,用舵不宜过早,需要小舵角,防止船尾扫码头或其他停靠船舶。
⑰、附拖驳船离码头时,先通知驳船解掉岸上缆绳,听到驳船信号后,拖轮再解掉头缆,慢车前进,并逐渐用小舵角,使船向外张,派副班人员到船尾注意船舶动态,指挥驳船操外舵,待船及时停靠码头或船只无妨碍时,逐渐加快速度。
4、编队带缆操作⑪、船舶编队应遵守有关编队原则,并根据驳船抵港先后,决定编队顺序。
⑫、拖轮从被拖船外舷一侧缓速靠近头档驳船,接过头档拖缆,当尾到达头档驳时及时停车,必要时倒车,待船稳妥后,挂上拖缆,切忌盲目动车挂缆。
⑬、挂上拖缆后通知驳船队解掉其他系在岸上缆绳,全部缆绳解掉后,由驳船吹前进号后,才可慢车前进,并逐渐用小舵角使船外扬,并指挥驳船外舵,待船队对来往船舶及周围停靠船无妨碍时,方可快车前进。
⑭、整队锚泊后开航时,在挂缆前应做好起锚准备,拖轮应在上风一侧驶靠头档驳,接过拖缆,挂好长缆,慢速前进,当长缆刚起水面时,停车,长缆着力后再缓速前进,待驳船起锚作业完毕后,才能拖带起航。
⑮、航行中收放长缆,拖轮应先行减速,以降低船队冲程,指挥各驳船应舵,当船队稳直打横弯曲时,方可收放长缆,在收放长缆时,要注意人身安全。
⑯、编队、带缆、收放长缆都必须密切注意来往船动态和周围环境,在无妨碍他船和本船队安全时,才可行动,并按章鸣放信号。
⑰、船队编队,一般应由正驾驶或船长进行,严禁一根缆绳两头使用,禁止从舱内或锚头上临时抽出带缆。
⑱、中途挂缆时应减速,待船队稳定后再进行,严禁快速挂缆。
5、追越操作⑪、船舶在追越前必须充分考虑航道条件,周围环境及当时风向、水流情况,确定最佳追越方案。
在狭窄、弯曲航道、船闸引航道、桥梁、滩险处及有明确规定不能追越的航段不得追越或齐头并进,严禁强行迫越。
⑫、在可以追越的航道中,应按章鸣放追越信号,在取得前船的同意后,方可追越。
追越船在赶上、越过、齐头并进和脱离被迫越船四个过程中,都必须保持一定横距,以防船吸。
⑬、拖驶船队追越,一般应正缆为宜,外舷加强测水,指挥后驳操外舵;单船追越时,应适当控制车速,预防他船受吸流失控。
⑭、在追越过程中,要谨慎操作,加强嘹望,随时注意被迫越船和前方动态,切实做好防碰措施。
⑮、被追越船听到追越信号后,应根据当时实际情况,用信号明确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追越,当同意追越信号发出后,应采取减速和让出一部分航道措施,以缩短追越过程。
⑯、信号未统一,严禁追越和强行追越。
7、会船操作⑪、船舶在交会前都要认真嘹望,随时注意周围环境和交会船动态,如动态不明,信号不统一时,应严禁交会。
⑫、两船对驶交会,顺流船 (下行船)应当在相距lkm以上处,谨慎考虑当时环境和航道条件,及早鸣放会船信号;逆流船 (上行船)听到信号后,如无特殊情况,应立即回答相应的会船信号,并采取避让行动。
双方信号统一后不得改变。
在鸣放会船号时,应同时配合使用红绿闪光灯或白色号旗,以明确自己的会船意图。
⑬、船舶在交会过程中,都应适当控制船速,坚持礼让三先的原则,无特殊情况,各靠右让出一部分航道,以便顺利交会。
⑭、吊拖船队交会,应尽量采取正缆,并及时鸣放一长三短信号,以引起驳船注意,保持船队稳直,在滩险、狭窄地段交会,应加强测水,适时保持横距,做好防碰措施。
⑮、在交会中如有碰撞危险时,双方都应采取措施,挽救危局。
8、尾随行驶操作⑪、机动船和船队尾随行驶,后船与前船都应保持适当距离,以防前船突然发生意外时,能有充分的避让余地。
⑫、后船尾随前船行驶,应加强嘹望,提高警惕,密切注意前船和前方动态,随时准备采取减速、停车、倒车和倒锚。
⑬、前船在行驶中,如遇到特殊情况,必须倒车或后退时,应即时鸣放三短声,以引起后船注意。
9、横越操作⑪、横越船在横越前,应当注意航道情况和周围情况,在无碍他船行驶时,先鸣放信号一长声,才可以横越。
⑫、横越船应主动避让顺航道行驶的船,不得在顺航道行驶船的前方突然和强行横越。
⑬、两横越船同流向交叉相遇,居左者应当避让居右者。
⑭、不同流向的两船或两拖轮队横越相遇,逆流船应当主动避让顺流船,待顺流船驶过后再行横越。
10、过桥操作⑪、在过桥前必须认真掌握过桥范围内的水流、风力、桥梁通航孔宽度和净空高度。
根据本船队控制能力和附拖驳船情况,制定过桥操纵方法。
⑫、遵守各地有关过桥规定,过险桥应正驾驶 (或船长)亲自指挥操作,加强副班,备好防碰工具,正缆过桥。
⑬、正确使用车速,掌握当快则快、当慢则慢的原则,以保持船队的稳直及拖轮有较良好的操纵性能。
⑭、遇有横风,应靠上风一侧,单舷测水,指挥驳船上风舵,并拆除所有挡风设施,做好防碰准备。
⑮、如流量或风力过大时,应根据拖轮的控制能力,采取分批拖带过桥,桥孔上、下游有不正常水流时,应迎主流,切勿图快走回流。
⑯、通过潮汐段的桥梁,应注意潮汐变化规律,掌握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切勿冒险过桥,以免发生上碰下搁事故。
⑰、过桥时应加强嘹望,加强副班,密切注意前方来船,上水让下水船过桥,禁止在桥孔内追越,交会或齐头并进。
⑱、天气恶劣、视线不清时,如没有把握过桥,应暂时停靠等候,不要冒险过桥。
10、通过船闸操作⑪、船舶通过船闸前应根据闸室的长、宽度及闸室内已停靠船的情况,结合本队情况,决定进闸队形和艘数。
如不能整队进闸,应及时解缆并将不能马上进闸的驳船停靠妥当。
⑫、严格遵守船闸管理制度,听从船闸值班人员指挥,依次顺序进闸,闸门未开满不准进闸,进闸时不得抢挡,迫越或齐头并进。
⑬、船舶驶入船闸引航道或到达鸣笛标处,应按章鸣放信号,并慢速调直船队,对准闸门中间线行驶。
⑭、注意风向、水流对船队的影响,正确使用车舵,当驶近闸室时应保持最小牵引力,以稳定船队。
进闸后根据船舶速度及时停车,依靠惯性前进,必要时倒车。
遇有横风时应迎上风进闸。
⑮、严禁在闸室内放倒锚和在扶梯、链条上带缆。
⑯、船闸放水时,值班人员要注意闸室内水位升降,及时收、放缆绳,防止闸壁突出物勾损船体和搁翻船舶。
⑰、闸内水位平稳,要等闸门开满后才能出闸,并服从船闸值班人员指挥,顺序出闸,出闸时先通知驳船解手缆,撑开船首,小角度慢速起拖,向闸室中心线行驶,等全部船舶出闸后,拖轮才能加速前进。
⑱、顺流通过船闸时,应注意前方航道和船舶情况,保持一定距离,必要时下阻链制动,出闸时注意闸门外停靠船只,加强防碰措施。
11、船舶调头的操作⑪、船舶调头必须选择河面宽阔,水深足够的平直河段进行。
⑫、根据风、流的情况和方向及航道的特点确定调头方法。
⑬、调头前应按《内河避碰规则》规定显示灯号、型号、鸣放声号,密切注意来往船舶的动态及周围环境,在确认无碍他船航行后方可调头,调头不能抢越他船船头。
⑭、拖带船队调头,要充分考虑航道宽度,拖带长度及水流、水深、风向等方面情况,正缆调头,驳船队应配合操舵。
⑮、正确使用车舵,调头前应适当减速,船队顺流调头,更应及早减速。
开始时操舵要慢,待驳船队跟随回转后,再加车助舵,结束前应立即回舵,保持航向稳定。
⑯、航道正常情况下,轮船应尽量驶向航道一侧,保持较大的回转直径,不得采用硬调头的方法。
拖带船队,更应坚持大直径回转,不得用舵角转向调头。
如受航道限制,可采用固定一头,拖另一头的掉头方法。
⑰、有流航道,顺水调向逆水,应从主流向缓流掉头;逆水调向顺水,则应从缓流调向主流;单船顺流向逆水调头时,调头前应减速,转舵的舵角不要太大,防止流压及离心力的作用,使船发生横倾。
⑱、风浪较大时,应选择上风一侧或较平稳区域调头,切忌在大浪区仓促调头。
⑲、在长江调头,更应考虑船队的实际控制能力以及浮鼓的相对位置。
12、靠码头的操作⑪、在靠码头前应考虑到船舶冲程大小、载重情况、倒车后制动能力、风流对船舶的影响、码头结构特点、码头泊位前后船的动态、水域的大小等,并考虑靠码头的方法,备好靠码头的工具。
⑫、靠码头时,应集中思想,谨慎驾驶,抵达码头时按章鸣放信号,慢车、停车利用惯性采用小舵角逐步靠拢码头,当到达泊位适当位置时,用倒车停稳。
除在水流湍急情况下,不得使用快速靠码头。
⑬、在航道条件许可时,一般不采用顺流停靠,应以适当车速,保持舵效,以船尾先拢、适当倒车、靠好。
⑭、靠码头时,风流对船舶影响较大时,应考虑采取防风、防流压等措施。
⑮、遇有吹拢风靠码头,船与码头夹角不宜过大,应采取平移靠码头或抛开锚靠码头的方法,并做好防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