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专题套卷:第三章 声的世界 最新单元练习(有答案)精品教育.doc
- 格式:doc
- 大小:32.01 KB
- 文档页数:6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产生的;它是通过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里的。
2.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钟罩内,将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去,听到的铃声(选填“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或“不变”),这说明声音的传递需要;航天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其原因是声音。
3.在河南省博物院的古乐演奏大厅里,乐师们用“曾侯乙编钟(如图)”为听众们带来了穿越千年的视听盛宴。
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同一个编钟的同一位置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4.夏天的夜晚,小明的爸爸对他说:“听,这是蟋蟀在叫,别说话,小心吓走它。
”爸爸通过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分辨蟋蟀叫声;“别说话”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5.吹奏竖笛时,笛声是由(选填“笛子”或“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按住不同的笛孔,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会改变。
正在学习中的小明为了避免被笛声打扰而关紧门窗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6.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均选填“信息”或“能量”)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得0分)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8.如图所示的是医生检查身体用的听诊器,做成该形状的目的是()A.增大声音的音调B.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美观,对声音没有影响9.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音调B.演奏时,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改变声音的音色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就可以传入听众的耳朵D.小提琴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10.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教学楼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C.城市居民区附近的道路“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11.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理解、解释错误..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音调越高传播得越远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12.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的标志。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练习题沪科版一、填空题(共28 分,每空 1 分)1.“鼓不敲不响”,说明鼓被敲今后产生了才发出了声音,月球上宇航员之间只能用无线电通话是由于。
2.用手去触摸正在发声的锣面,手有“麻麻”的感觉,这是由于,手触摸一会后,锣声停止,这说明。
3.正在游泳的人引起水的而发声,这时鱼会被吓跑,主若是由于能流传声音。
4.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这是由于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的缘故。
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委婉,让人心旷神怡,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
我们能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依照声音的不相同。
6.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特色的描述有“频率”、“振幅”、“音色”这些词,请在以下各小题中选填这些词。
( 1)“响彻云霄”说明声音的大;( 2)“悦耳悦耳”说明声音的好;(3)“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高7. 30~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高出50dB 就会影响和。
8.蝙蝠平时在夜间活动,并且能正确地判断方向,是由于它们在翱翔时会发出,这些声波碰到阻挡物会回来,依照到来的方向和时间,蝙蝠就可以确定目标的地址和方向了。
人们把这种定位的方法叫做,科学家根据这种原理发明了,用来等。
叫做9.我们把声波的频率在至之间的声音称之为可听声,频率高于,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叫做。
10.中国传统的中医学中诊断的四个路子“望、闻、问、切”,其中20000 Hz 的声波是最早利用声音诊断病的例子。
现代医学中,医生们利用来诊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B”超。
二、选择题(共51 分,每题 3 分)11.一些人对声现象有以下认识,这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不变B、声音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最大C、空气是一种流传声音的介质 D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12.以下列图,一只电铃放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去时,将会发生()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一声音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13.以下现象中说明固体能传声的是()A、我们能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B、击鼓时能够听见鼓声C、古代战争中,侦探兵伏在地上能听见较远处敌军来犯的脚步声D、打电话时可听见远方亲人的问候14.、在以下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流传的是()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B、鱼被岸上人的说话声吓走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D、在岸听到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的轰鸣声15.钢琴与小提琴分别有“乐器之王”和“乐器皇后”的美称,当它们合奏同一旋律的乐曲时,我们仍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这是由于它们有不相同的()A、音调 B 、响度C、音色D、频率16.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治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的主若是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流传速度17.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相同量和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相同频率的声音。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声音C.只要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不在真振动D.物体振动停止,有可能还在发声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3.下列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正确的是()A.声音→听觉神经→鼓膜→大脑B.声音→听觉神经→大脑→鼓膜C.声音→鼓膜→听觉神经→大脑D.声音→大脑→鼓膜→听觉神经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C.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D.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5.下列物质中,声音在其中进行传播时速度最快的是()A.接近真空B.空气C.海水D.钢铁6.如图所示,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下列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B.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D.换一根更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7.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工厂四周植树D.高速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8.在2022年北京冬奥开幕式上,小学生朱德思用小号嘹亮的吹响了《我和我的祖国》。
收听广播的人分辨出小号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9.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当你戴上口罩与人交谈时,需提高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10.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如图,从“阻断噪声传播”方面控制噪声的是()A.学校、医院附近设有禁止鸣笛标志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C.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D.纺织工人在车间戴耳机11.随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的出现,指纹识别手机越来越普及。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9~10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序12345678910答案1.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A.明亮的篝火B.点燃的蜡烛C.电影院的幕布D.耀眼的太阳2.首钢滑雪大跳台从侧面看去犹如一只灵动的“水晶鞋”。
在平静的水面,首钢滑雪大跳台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下列现象与倒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3.关于甲、乙两图表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3题)A.图甲是镜面反射,图乙是漫反射B.图甲和图乙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光污染”的形成与图甲有关D.黑板反光看不清字与图乙有关4.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
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第4题)A.①B.②C.③D.④5.小明去武夷山旅行时观看了《印象大红袍》演出,舞台上的舞者的衣服随着舞台灯光的变换,时而变成绿色,时而变成红色,美轮美奂。
小明立刻判断舞者的衣服在阳光下应该呈()A.红色B.绿色C.白色D.黑色6.如图是一个人拿着倒置的扫把照镜子的情景。
下列关于人和像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第6题)A.人把扫把拿在身前B.像变瘦了C.像变矮了D.像中扫把杆变长了7.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
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了硬币。
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 B C D8.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镜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镜面应()(第8题)A.顺时针转动30°B.逆时针转动30°C.顺时针转动15°D.逆时针转动15°9.关于下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9题) A.图甲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路径,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B.图乙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图丙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D.图丁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0.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 cm 处,以5 cm/s的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0题)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保持不变B.经过2 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 cm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 cm/s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1.一幅画中配有“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的诗句,这是因为桃树经水面成________(填“实”或“虚”)像;岸边人能从各个角度看到岸边的桃树,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计算题同步练习—第三章声的世界计算题单元练习(有答案)1.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用s1代替);(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3)汽车的速度v。
2.小红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小明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听到两次声音的间隔时间为0.7s。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m/s)问:(1)小明听到的第一次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来的?(2)长铁管的长度是多少?3.小明大声向距他直线距离为255米的小华喊话,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问小华多久听到小明的声音?4.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6秒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多远?(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5.有一根铁管长520m,甲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乙同学用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听,若乙听到两次响声,已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声音在温度是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乙同学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
6.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在20℃时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下表)。
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
当气温为20℃时,小组中的小王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小李同学在管子另一端听。
(1)小李同学能听到几次敲击声(要求说明判断理由)?(2)如果听到的第一次敲击声和听到第二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67s,则这根直铁管长约为多少米?7.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所示,经过4s后收到回波.求此处海底有多深?(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8.司机朝着山崖以20m/s的速度行驶,看到前方有丁字形路口,便鸣笛一声以示警告将要上路的行人或车辆(车速保持不变),鸣笛后经对面山崖的反射4s后便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是340m/s,求:⑴4S内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⑵鸣笛时车离山崖有多远?⑶听到回声时车离山崖有多远?9.一辆停在山崖前的汽车在某时刻鸣笛后,经过 1.2s 后该车内的人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则该汽车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10.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满分100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30分,1-10题为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2.(2018•菏泽)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吹一细管,并将细管不断剪短,听其声音的变化B.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面颊,感到发麻C.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接着慢慢向外抽气D.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敲击瓶上的橡皮膜,火焰向左摆动3.(2019•长沙模拟)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A.响度大 B.音调低 C.音调高 D.响度小4.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
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什么特性来判断()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5.(2019•武冈市模拟)三国时期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敌人夜袭的马蹄声,常常是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B.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土地振动C.马蹄声在空气中传播比在土地中快D.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6.(2018秋•郑州期中)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音调较高且相同的两种声音()A.甲乙 B.甲丙C.乙丁D.丙丁7.(2018•临沂模拟)下列关于噪声的理解,正确的是()A.0dB是指没有声音B.0dB的环境是人类最理想的声音环境C.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锻炼人的听力D.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8.(2018秋•揭西县期末)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A.甲图声音尖利,音调高B.乙图声音尖利,音调高C.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慢,音调高D.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9.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A.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10.(2018秋•庐江期中)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才开始计时,若气温为15℃,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时间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A.少了2.94s B.多了2.94s C.少了0.294s D.多了0.294s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2018秋•临川期末)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产生的,并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
2019年沪科新版八上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拨动吉他弦后,同学们发现,即使停止了对吉他弦的拨动,吉他也会“余音不断”,其根本原因是()A.吉他声的回声仍在回荡B.吉他弦还在振动C.吉他弦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2.如图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鱼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鱼缸→水→鱼D.水→鱼3.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比看到枪烟就开始计时的成绩()A.少记0.294s B.少记2.94s C.多记2.94s D.多记0.294s4.空气、水、钢铁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这三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A.空气、水、钢铁B.水、钢铁、空气C.钢铁、水、空气D.钢铁、空气、水5.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音调不同B.声音被多次反射C.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得传播速度不同6.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B.声音的音色不同,传播速度不同C.声控开关是通过音调来控制电路的D.乐队演出时,可通过音色来识别乐器8.一般民俗艺人,在演奏二胡独奏时都会旋转一下固定弦线的旋纽,据说是在“调音”那么:他调的到底是()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9.如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10.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壳的微动,会产生次声波,人对这些次声波没有感受,但能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对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反应最为灵敏的动物是()A.蝙蝠B.猫C.狗D.大象二.多选题(共5小题)11.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同学的发言,就温馨提醒:“请再大声些”。
此时的“大声”主要是为了使声音的()A.音调变高B.音色变好C.响度变大D.速度变大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成语“声如洪钟”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色B.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 m/s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是相同的3.如图所示,在小棍儿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3题)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4.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4题)A.轻质小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B.用手握住音叉,音叉振动停止,发声停止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5.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A.声速逐渐减小B.频率逐渐减小C.响度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6.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
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6题)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7.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第7题)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甲50 2 000乙100 500A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C.甲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8.2021年11月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第一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沪科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声的世界》专项练习题
(时间:25分钟)
1.(2020·黄山休宁县二模)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用硬纸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2.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
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
C.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
D.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
3.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 ,B) ,C) ,D)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
4.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
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5.(2020·青岛中考)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我们的世界充满声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拨动琴弦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
B.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
C.“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响度来辨别的
D.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
6.通过观察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能得出()
A.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振动停止以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D、只要我们对着高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
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小
C、任何情况下都可听到回声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不能面谈
3、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甲、乙两人分别根据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则()
A、甲记录的较准确
B、乙记录的较准确
C、甲、乙两人记录的都较准确
D、甲、乙两人记录的都非常不准确
4、当听到几个熟悉的同学谈话的声音时,你往往很容易判断出都是谁在谈话,这时你判断的主要根据是他们的()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声音大小不同
5、路边的电话亭大都是利用有机玻璃制成的,这主要是因为()
A、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B、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C、不能传播声音
D、以上都不对
6、人潜入水中时,仍能听见岸上的人讲话的声音,这时声音的传播者是()
A、空气
B、水
C、讲话人的声带
D、空气和水
7、往暖水瓶里灌水时,随着瓶内水量增多快至瓶口时,瓶内发出的声音将()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音调不变
D、无法判断
8、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是()
A、用声纳测量海底的深度
B、蝙蝠测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用仪器监听海啸
9、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10、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健康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D、乐音有益于人的生活,噪声经常给人带来麻烦
11、人在小房间里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A、、在小房间里说话时没有回声
B、小房间里说话时“分贝”数太小
C、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秒以上
D、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了,所以听不到回声
1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乐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大特征
B、我们区别乐器主要是听乐器发出的音调
C、无论乐音和噪声,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污染是当今世界的四大污染
13、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
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植树种草搞好城区绿化
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
14、唐诗«枫桥夜泊»中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15、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6、物体的产生了声音,15℃时,声音在空气中每秒能传播米的路程。
雷雨天时,我们听到的雷声是通过传播的。
17、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18.物理学中将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人们把高于20190赫兹的声音叫做,把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
19、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靠交谈,说明。
20、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正是由于。
21、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的越大,产生声音的越大。
22、一个女低音演员在放声歌唱,她的音调,响度。
23、声音的等级是用来划分的,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要超过
dB。
2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内燃机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这是在减弱噪声;使装有噪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这是在减弱传向居民区的噪声;另外还可以戴上耳塞,减弱传入人耳的噪声,这是在减弱噪声。
25、老虎的叫声与画眉鸟的叫声是不同的。
的叫声音调高,说明它的声带振动的较大;的叫声响度大,说明它的声带振动的
大。
26、养花的人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花盆拎起来后,轻轻敲一下,从声音上来判断该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根据声音的进行判断的。
27、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可以的道理;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波可以的性质。
28、2019年12月26日,南亚、东南亚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声波。
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
三、实验与探究:(10分)
29、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下面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⑴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___的琴弦。
(只填字母代号)。
(5分)
⑵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
④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兰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写数字代号)。
(5分)
四、解答题:(共30分)
30、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5秒内做了15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8分)
31、利用声纳可探测水深。
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的速度是每秒1500米,当声纳发出声音后0、8秒后接受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10分)
32、为了测定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取一长664米的钢轨,在其一端用铁锤沿钢轨方向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
第一次响声是由钢轨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记录指出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是1、87秒。
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32米/秒,求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
(12分)
参考答案:
一、
1、B
2、D
3、A
4、B
5、A
6、D
7、A
8、D
9、D
10、B
11、D
12、B
13、C
14、A
15、C
二、
16、振动;340;空气
17、振动;振动
18、频率;快慢;超声波;次声波
19、无线电;真空不能传声
20、双耳效应
21、振幅;振幅;响度
22、低;大
23、分贝;50
24、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25、画眉鸟;频率;;老虎;振幅
26、音色
27、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28、次
三、29、⑴D和E
四、30、300Hz;人类能听到
31、600m
32、约510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