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什么这是学历史学的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而且这个问题非常的复杂,不是在一个常识层面的提出的问题,而是一个极其高深的哲学问题。
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对历史的看法始终莫衷一是,有多少个历史学家几乎就有多少种历史概念。
所以历史是什么是一个难以一概而论的问题。
下面就就这个问题列举中外史学家多历史的看法。
王学典在《史学引论》中讲到:“历史”一是:“指实实在在发生的往事”,二是指:“对这种往事所做的记录,陈述,和对对这种往事的的追究”。
前者可称为“实在的历史”,后者称之为“描述的历史”这种说法还是颇有道理的,而且代表的很多大陆学者的看法。
所谓“实在的历史”就是说的历史的本身,是那种已经离我们远去,实实在在发生的历史。
只要发生过,无论后人怎么构建,也改变不了他的发生。
从这个角度说历史是客观的。
但是我觉得这个客观毫无意义。
我们只能从理论上阐述他的客观性,因为他的这种客观性不能客观的记录下来,即使有摄影,也有死角。
即使全面覆盖也摄不到主人公到底在想什么。
等等诸如此类。
我们很难去窥探历史的客观性到底在哪里。
但是不能否认,确实发生过。
所谓“描述的历史”就是史学家根据自己的先验的理论,一定的政治思想,一定的价值标准,为达到某种意图,采用一定的方法。
把零乱的历史片段整合成一个历史进程的框架。
这描述的历史就颇有主观性的色彩了。
所以说历史因为某种目的某种价值随时翻新随时改写,不断重构。
我们现在也在重构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
而历史的魅力就在于这变化不断历史。
历史是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吗?绝不是任意的,他是有目的的。
葛剑雄《历史学是什么》中说广义的历史指过去的事实本身; 狭义的是人们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地记录。
这个说法和王学典一样,也是把历史分成两部分。
也就是说,当我们谈论历史的时候,它的能指与所指是不一样的。
我们常常以为的历史是——真实客观发生过的事实,但是实际上,当我们谈论历史的时候,其实是文献的记录所反映在我们脑海中,然后自行脑补出来的意识,或者想象。
和时代有关的名言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红楼梦》2、"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 ——拿破仑3、"一切过去的,都会变成未来的影子。
" ——雨果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 ——郭沫若5、"时光飞逝如电,唯有记忆永存。
" ——莎士比亚6、"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 ——E.H.卡尔7、"新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是旧世界的改造者。
" ——马克思8、"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符合时代的要求。
" ——鲁迅9、"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
" ——梁启超10、"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 ——鲁迅11、"在任何一种状态中,我们都必须珍惜时间。
" ——巴尔扎克12、"历史会重演,但绝不会复制。
" ——马克·吐温13、"今天的事今天完成,明天的事明天再做。
" ——列夫·托尔斯泰14、"未来属于那些相信自己梦想之美的人。
" ——埃莉诺·罗斯福15、"最好的时间永远是现在。
" ——山本五十六16、"只有从时代的挑战中汲取力量的人,才能改变历史。
" ——尼克松17、"时间是伟大的导师。
" ——伯克18、"不要站在旁边观看世界的变化,加入它。
" ——杰克·韦尔奇19、"一切时代的最伟大的思想都是带有乌托邦性质的。
" ——恩格斯20、"时间能治愈一切伤口。
" ——萨克雷21、"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 ——雪莱22、"不要浪费时间,因为构成生命的材料就是时间。
《历史是什么?》的读后感10篇《历史是什么?》是一本由[英] E.H.卡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一):《历史是什么》打卡:卡尔《历史是什么》作者卡尔〔1892-1982〕曾是一名英国外交官,后在大学任教,对俄国历史较有研究。
本书分六个章节阐述作者的历史观。
第一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事实。
作者阐述历史事实不等于过去的事实,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才被历史学家挑选出来编纂成历史事实。
比方,凯撒渡过溪流卢比孔是历史事实,而半小时以前你徒步穿越同一地点只是一个过去的事实。
第二社会与个人。
既然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学家在无数过去的事实材料中筛选凝练,那作为一个个人的历史学家,他的教育背景、社会背景等对于其编纂历史事实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历史事实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必须放在当时的社会中统一考虑。
第三历史、科学与道德。
作者认为历史包含于各种科学之中,比方达尔文把历史带入科学领域。
历史学家的立场与道德学家的立场不必一致,比方亨利八世或许是一位坏丈夫,却是一位好国王。
第四历史中的因果关系。
历史存在偶然和必然性,同时历史的因果随着认识的深入会不断被开掘。
第五作为进步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的历史事件与前进中不断出现的将来目标之间的对话。
第六扩展中的视野。
作者强调历史研究者〔当然他指的是大局部英国历史学家〕不应局限在英语系国家的历史研究中,现在世界的开展,亚非国家在历史开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应以扩展的视野考虑进来。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二):受益匪浅读后感会特别好奇把别人对作者批评的声音放在前面,这样觉得很容易先入为主,可是读完发现还是有深深的震撼从每一章的内容来写 1.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学家对原始材料的选择而形成的,并且通过其想象力,然后需要以当下的眼光才能理解及历史;这里它需要克服的难题是:那种编辑的事实应无条件优越于解释。
点线面相结合的历史人物教学历史是什么?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地对话”。
它首先是“人”的活动,一个个人类行为构成了历史事件,一桩桩历史事件串成了异彩纷呈的人类文明开展史。
这当中有各领风骚的伟人,也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人生轨迹,在岁月的交替中,都汇进了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剖析“人”的心路历程,从而让“人”的历史感动、熏陶和感染“人”〔师生〕的开展。
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视角,以点、线、面的形式,探讨和构建充满人性的历史课堂,以表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笔者在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连点成线,依线构面,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点、线、面的哲学含义。
点是宇宙的起源,点是所有图形的根底;点动成线;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接而成的,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又是面运动的起点;面是由无数条线组成的,面的存在使事物变得立体。
初中生对历史人物了解的现状。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仅局限于历史课本讲到的或者从影视作品看到的。
他们对人物的认知比拟教条化、脸谱化,缺乏立体感。
这与学生的阅读量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密切相关。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历史教学来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弘扬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
针对这些现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用故事饱满人物,让历史鲜活起来人类文明的开展史就是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追求美好生活的掠影。
但目前我们对很多历史人物的教学却流于外表,缺乏生动性和立体感。
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应根据课程要求适当拓展一些课外的人物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历史事件立体起来,使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印象饱满起来,从而深化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到达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中的“唐的盛衰”时,补充了有关唐太宗的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生吃蝗虫”。
唐太宗刚登基不久就遇到了一次蝗灾,受灾地点就在京城附近。
他与朝中大臣赶到現场勘查发现灾情十分严重,百姓辛苦耕作的粮食都被毁坏了。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什么》是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的经典之作,卡尔并不能称之为一位历史学家,但是去他却从历史事实、历史学家、历史与科学、道德的关系、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等角度探讨了历史的定义,书中没有晦涩难懂的文字,作者用他的智慧将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的答案娓娓道来。
对于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事实,卡尔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我们所接触到的历史事实,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历史事实,因为历史事实并不能以纯粹的形式存在,历史事实总是通过记录者的头脑折射出来。
卡尔对 19 世纪历史学界的实证主义引导下的为苛求历史事实的绝对客观而出现的一系列历史学家和历史著作以及对历史事实大英百科全书式的记叙方法给予否定,最擅长记录历史事实的便是新闻记者,那么记者的记述就是客观的吗?做过记者的人都懂,在一篇文章中,尽管不能明确写出作者和他所代表的某些群体或组织的观点,但是,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罗列顺序,记者无法完全客观的记述事实,记者的记叙,是有意识的行为。
在这里,卡尔引用自由主义新闻记者斯科特的名言:事实是神圣的,解释是自由的。
当然,卡尔在这里所说的非客观的历史事实的记述并非指时间地点这些因素,而是对此历史事件的记叙方法、解读、历史地位。
1/ 3同样,读历史学家的著作,作为读者首要应该研究的并非历史事实,而是应该研究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
这是卡尔在本书中所介绍的读书方法。
第二、历史学家需要一种富于想象的理解力。
在这里,卡尔强调理解力,他举例,英语国家和苏联之间的历史事实的记述中,彼此的言行总是表现出诋毁、愚蠢、虚伪的样子。
如果历史学家不能以适当的方式,接近其正在研究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不能撰写出适当的历史。
(P109)。
第三、我们只有以当下的眼光去看待过去,才会理解过去。
卡尔认为,历史不属于过去,而是属于现在,历史学家的作用既不是热爱过去,也不是使自己从过去中解脱出来,而是作为理解现在的关键来把握过去,体验过去。
在这里卡尔走了一条中间路线来解释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历史事实并不是客观的,而且也不是历史学家编造的,它只是不同的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解释不同。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历史是什么》是英国历史学家埃·H·卡伯特的经典著作,于1961年首次出版。
这本书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入探讨了历史的定义、研究方法和意义,对于读者了解历史的本质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历史是什么》一书从历史的定义开始展开讨论,并从不同的角度探寻历史的特点。
卡伯特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记录,它不仅是过去事件的简单记录,更是对人类经验、观念和价值的研究。
历史是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条纽带,它通过研究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来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在书中,卡伯特还探讨了历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他强调历史研究应以事实为基础,并通过对各种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来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
历史研究需要广泛使用各种文献和资料,同时也需要运用逻辑和推理的方法来解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
卡伯特认为,历史研究是一门学科,它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主观见解。
卡伯特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还对历史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认为,历史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取对现实的洞察和对未来的启示。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各种决策的后果,从而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并为未来的进步提供指导。
读完《历史是什么》,我对历史的认识有了深刻的提升。
我明白了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简单记录,更多的是对人类经验和命运的反思和研究。
历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各种决策的后果,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历史研究不仅是学术界的一门学科,更是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的。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并为未来的进步提供指导。
同时,历史研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这是一个既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
给历史下定义,就好比给文化下定义,可以有五花八门的说法。
不妨看看大师们是如何说的。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
我本人是经常意识到有必要降低胜利者宣传的必要性。
”此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太过于情绪化,失之偏颇。
英国历史学家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
” 这种说法,与荷兰历史学家盖尔(Pieter Geyl)所说“历史是一场永无休止的辩论”,同样不失机智与精辟。
卡尔如此解释他的观点:只有借助于现在,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在。
此话言之有理,蕴含着相当深刻的哲学思辨,但作为历史的定义,似乎不能令人满意。
于是,只能求助于学究式的定义。
《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说:“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
前者是指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
”这个定义说明了历史与历史学的联系与区别,无疑是正确的。
在古希腊文中,“历史”最初的含义是询问或调查,后来引申为“作为询问结果而获取的知识”,显然这是上述定义中的第二含义。
比利时历史学家皮朗(Henri Pirenne)说:“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展”,把历史的双重含义包含在一起,“人类社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展”指的是历史自身,而对“人类社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展”的描述、研究,便是历史学。
历史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可以说自从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便有了历史学。
商朝甲骨文中就有“史”字,其字形仿佛人手握笔记事。
这个“史”,就是商朝专门掌管祭祀和记事的官员,即所谓的史官。
以后,西周时的太史、内史,春秋时的外史、左史、南史,都是专掌记事的史官,正如《礼记·玉藻》所说:“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陕西省西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答案如需改正,请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4.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学者克罗齐的这句名言常被引用,其所要表明的是,人们的历史认识受到现实社会生活的强烈影响,一切历史认识都会打上现实社会的烙印。
但学界诸多论者在引述这句话时,均将“真”字去掉而成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笔者以为或有所不妥。
克罗齐称:“人们称作或想称作‘非当代史’或‘过去史’的历史,若真是历史……则也是当代史”,“在历史著作的实际中,这一命题的正确性很容易证实,并获得丰富和清晰的例证”,而他所做的是要“改变‘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的荒谬外观”。
实际上,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历史认识的发展趋势无疑是在不断地进步与深化,逐渐趋于“真”。
如果引述克罗齐此语时将“真”字去掉,改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中所蕴涵的意思就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不再是克罗齐的原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西方学界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作如是观者不乏其人。
卡尔曾谈到,历史上的一些伟人,“他们的言行远远地超越了他那个时代,只是后人才认识他们的伟大”,并宣称“我们只有根据现在,才能理解过去”。
中国学者亦有类似的认识。
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观察,确有助于人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在人们认识历史的活动中,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以笔者陋见,现实社会对史学的“要求和影响”,虽然肯定不“都是正当的”,但却是难以摆脱的,因为史学家作为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人,无力、无法拒绝“当代”的影响。
第10卷第5期Vol.10,No.5长安学刊Changan Xue Kan2019年8月Aug.,2019卡尔的历史哲学思想----以《历史是什么》为中心栗智(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7)摘要:“历史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对于历史学科本质的追问,包含着对历史本'运动的思考和对于历史学性质、功能的反思。
《历史是什么》这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历史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社会与个人,历史中的因果关系,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学的性质,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关系等重大历史哲学问题,全面地阐释了他的历史哲学思想,是卡尔“对于一般意义上历史之全面的看法”。
体现出卡尔历史观和史学观的统一,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关键词:卡尔;《历史是什么》;历史哲学思想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5-073-03一、历史事实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历史是什么?”中的“历史”一词通常具有双重内涵:一是指过去所曾经发生过的事件、思想和活动,即所谓的历史事实的客观实在性;二是指对这种史实的再现和描述。
这其中包含着两种不同层次和不同内涵的对象,涉及到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即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本书第一章以反面方式来论证了“历史是什么?”这一命题。
卡尔对十九世纪实证主义的历史哲学观点进行了批判。
以兰克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学派认为历史学家的任务是“如实地说明历史”,然后从众多的事实之中得出结论。
为了驳斥这种历史观,卡尔对“历史事实”和“过去事实”进行了区分。
在他看来,那些由考古学、铭文学和年代学等学科所证实的基本事实,不属于历史本身的范畴。
“’过去发生的事’并不自动地成为’历史’,它通过记录与叙述或实物的遗存留下许多混杂的’碎’(即’史料’),这些’碎片’经过鉴别与梳理,被写成了’历史’,而写历史的人正是历史学家。
历史学家在写历史时是有选择地去挑选’碎片’的,他们依据某种特定的标准去选取’碎片’,于是,从同一堆,碎片’中,不同历史学家写出了不同的,历史’,呈现出’历史’的多面相。
《历史是什么?》: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汉译名著700种之第85种。
1. 当时代处于衰落时,一切倾向都是主观的;但是另一方面,当事物正在成熟以待新时代时,一切倾向都是客观的。
2. 政治家的任务不仅是要考虑道德上或者理论上值得做的
事情是什么,而且也要考虑这个世界上现存的各种力量,怎样指导和利用这些力量可以部分的实现眼下的目的。
3. 当我们想知道事实的时候,我们的提问以及所获得的答案都受我们的价值体系的限制。
我们对周围事实的看法是由我们的价值铸造的,也就是说,通过这些价值范畴我们接近这些事实;这种看法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事实之一。
价值进入事实,而且是事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可以恰当的称之为历史的只能是在历史自身中找到一种
方向感并接受这种方向感的人写就的。
我们自何处来的信念与我们正向何处去的信念紧密相连。
一个已经失去自信自身有能力在未来中取得进步的社会,也会很快不在关注自身在过去中取得的进步。
我们的历史观反应我们的社会观。
5. 无论你是把它当作一个逻辑问题还是当作一个历史问题,从哪一方面你都不能做出一个完美的陈述,一个陈述必定会被一个相反的、同样也是片面的结论所修正。
6. 历史学家仅仅是在队伍的其他部分蹒跚行走的另一位不
起眼的人物而已。
伴随这支队伍以及这支队伍中的历史学家前进时,不断出现新景物、新视野。
历史学家是历史的组成部分。
历史学家在队伍中的位置就决定了他看待过去所采取的视角。
7. 理想浸入政治这一严肃的事业是无益的,也是危险的。
一个人越少以政治学说和政治信条来阻碍其心灵之自由思考,就越有利于他思考。
8. 在研究历史学家之前,要研究历史学家的历史环境与社会环境。
历史学家是个体,同时也是历史的产物、社会的产物;研究历史的人必须学会从这一双重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学家。
9. 时代的伟人是能把这个时代意志表达出来的人,告诉这个时代什么是这个时代的意志,并实现这个意志。
他所做的一切是这个时代的核心与本质,他把这个时代现实化了。
10. 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11. 最能意识到自身环境的历史学家也是比较超越这个环境的历史学家。
12. 我们只有根据现在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过去才能理解现在。
使人能够理解过去的社会,使人能够增加把握当今社会的力量,便是历史的双重功能。
13. 历史学家所研究的过去不是死气沉沉的过去,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仍旧活跃于现实生活中的过去。
14. 我们所接触到的历史事实从来不是“纯粹的历史事实”,因为历史事实不以也不能以纯粹的形式存在:历史事实总是通过记录者的头脑折射出来。
依据这一说法,当我们研究一本历史著作时,我们首先要关心的不是这本书所包含的事实,而是这本历史著作的作者。
15. 事实并不像鱼贩子案板上的鱼。
事实就像在浩瀚的,有时也是深不可测的海洋中游泳的鱼;历史学家钓到什么样的事实,部分取决于运气,但主要还是取决于历史学家喜欢在海岸的审美位置钓鱼,取决于他喜欢用什么样的钓鱼用具钓鱼——当然,这两个因素是由历史学家想捕捉什么样的鱼来决定的。
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
《历史是什么?》该书是英国著名史学家卡尔的一部享誉世界的历史理论名著,作者在书中对“历史”从各个侧面进行了剖析,广征博引,提纲挈领,提出了“历史就是与现实不断的对话”的著名命题。
E.H.卡尔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1892—1982),英国历史学家,专长国际关系史和苏联史,影响最大的是1950-1971年陆续出版的10卷本《苏维埃俄国史》和史学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历史是什么?》,以及国际关系学上的开山之作《二十年危机》。
猜你喜欢: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纪念版·分科本·历史·地
理类135种
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汉译名著700种专题策划(陆续更新中)
《理想国》: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政治学》:政治学的创始之作《乌托邦》: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太阳城》:另一个理想国《政府论》“野心使世界上充满了纷乱”《论法的精神》:人就是一切《社会契约论》:人是生而自由的《联邦党人文集》:美国宪法之源《法哲学原理》:“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战争论》:西方的“孙子兵法”《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人口原理》:生是对胜利的奖励《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是创新的结果《经济学》:美国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经典著作《资本主义与自由》:“20世纪最好的50本书”之一《各国的经济增长》:“经济”是生活潮流的变形《塔西佗历史》: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巨著《动物志》:西方动物文学的祖本《亚历山大远征记》:古希腊战争大师之首《君主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佛罗伦萨史》: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使人类的尊严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护《利维坦》:每一个人都应当力图使自己适应其余的人《傅立叶选集》:空想社会主义家的理想《大洋国》:应运而生的宪法草案《论自由》:追求理想生活的自由《爱
弥儿》:在现代欧洲引发了一场彻底的革命《道德情操论》:西方世界的《论语》《神正论》:莱布尼茨最好的思想《论美国的民主》:第一部论述民主制度的名著《人性论》:一部论述理智、情感、道德的名著《薄伽梵歌论》:一本书带你走进印度哲学《风俗论》:人类从蒙昧进步到文明的艰辛历程《货币论》:一部物价决定理论《货币均衡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达尔代表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经济思想源起之所《论农业》:“最古老、最完美”的生活之书《贸易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来源《企业论》:制度经济学鼻祖的著作《论语言的起源》: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语言《论财产》:研究西欧空想社会主义的一本重要参考书《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古罗马最伟大的演说家《论灵魂》:“亚里士多德第二”《论平等》:婚姻是最大的公平行为《论灵魂的激情》:做自己激情的主人《论财富的分配》:有两种处世哲学《权力论》:一部透析权力哲学的经典著作《自杀论》:“人只有承受,才能活着,生命必将获胜”《人类知识起源论》: 思想的本性是什么?《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技术进步中的社会变革《普通认识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维也纳学派”的奠基人《人类理解论》:解开人类起源之谜《逻辑哲学论》: 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保持沉默《人类理智新论》:人心中是否有天赋原则《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灵魂怎样察觉在它之外的东
西,是需要解释的《灵魂论及其他》:西方心理学史上开创性著作《圣教论》:阐释了奥义书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韦伯,现代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民主财政论》: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最为简明的表述《过程与实在——宇宙论研究》:哲学史上的丰碑《政治正义论》:研究道德和政治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获得快乐或幸福帕斯卡尔《思想录》的智慧箴言《资本主义发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解释当代资本主义运行的逻辑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最高的幸福是什么?黑格尔《小逻辑》:“人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社会史的开山之作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陷阱”彭加勒《科学与方法》:相对论的先驱、最后一位全才数学家笛卡尔《谈谈方法》:良知,是人间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米涅《法国革命史》:“再也听不到有人反对恐怖和独裁”柏克《法国革命论》:研究法国大革命的第一手历史文献克鲁泡特金《互助论》:每一个人的幸福都紧密依赖一切人的幸福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人类最无力控制的莫过于他们的舌头凡勃伦《有闲阶级论》:有钱人为什么要炫富?经济中的行为艺术亚里士多德《天象论宇宙论》:现代科学萌芽之所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正是拿破仑的老师,第一个揭秘了太阳系的起源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罗马帝国最初的12个元首自我是自己亲人,自我也是自己
敌人| 古印度《薄伽梵歌》尼采《偶像的黄昏》:没能杀死我的东西,使我更加强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意识仅占整个精神生活的一小部分凯撒《高卢战记》:凯撒大帝遗世杰作,有关高卢战争最权威的记录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用细节来诠释婚姻的历史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如果狮子能讲话,我们也不能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