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0.14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爱之深,恨之切。
B. 之乎者也,古之学者。
C.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D. 之江之滨,有女如云。
答案:C(C项中的“之”字用作代词,其余选项中的“之”字用作助词)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作者?A. 李白B. 苏轼C. 杜甫D. 王安石答案:B(苏轼《赤壁赋》)3. 以下哪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D(王维《相思》)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吸引了人们。
B.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花朵吸引了人们。
C.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美丽吸引了人们。
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和花朵吸引了人们。
答案:A(比喻有德行的人,即使不自夸,也能受到人们的敬仰)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经典?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易经》答案:A(《诗经·周南·关雎》)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死亦为鬼雄。
”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答案:生当作人杰2. “________,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海内存知己3. “________,对影成三人。
”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
答案:举杯邀明月4. “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5. “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
”出自李商隐的《锦瑟》。
答案:此情无计可消除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 之二虫又何知答案:D2. “吾日三省吾身”中“三省”的意思是:A. 每天反省三次B. 每天反省三件事C. 每天反省三次D. 每天反省三遍答案:C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应解释为: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服答案:B4.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表示:A. 愤怒,郁闷B. 愤怒,启发C. 郁闷,启发D. 郁闷,郁闷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焉”字的用法是:A. 语气词,无实义B. 代词,指代“他们”C. 语气词,表示肯定D. 语气词,表示疑问答案:A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字应解释为:A. 这B. 正确C. 就是D. 表示判断答案:C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勿”字的意思是:A. 不要B. 忘记C. 忽视D. 忽略答案:A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分别表示:A. 迷惑,危险B. 危险,迷惑C. 迷惑,迷惑D. 危险,危险答案:A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A. 心胸宽广,心胸狭窄B. 心情愉快,心情忧郁C. 心胸宽广,心情忧郁D. 心情愉快,心胸狭窄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
答案:孔子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______》。
答案:孟子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______》。
答案:易经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的“知”和“仁”分别指:答案:智慧,仁德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______思想。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练习题及答案高中语文文言文原文赵立,徐州张益村人。
以敢勇隶兵籍。
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
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
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
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
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
会金左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
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
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
诏以立守楚州。
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
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
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
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
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
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
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
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
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
”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金知外救绝,围益急。
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
”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
众巷哭。
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
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
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
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
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
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
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注]①张敌万:盗贼首领。
②擐(hun):穿。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A:中六失,战益厉厉:激烈。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
曾祖忱,晋徐州刺史。
祖权,黄门郎。
父不疑,桂阳太守。
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
泛览经籍,尤长隶书。
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
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
欣本工书,因此弥善。
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
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
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
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
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
”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
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迁以为楚台殿中郎。
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
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
”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
”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四年,简惠著称。
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
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
转在义兴,非其好也。
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
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
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
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
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
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欣本工.书,因此弥善工:善于,擅长B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恨:怨恨C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诣:到……去D除.中散大夫除:任命,授职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①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①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②其.势不俱生D.①论者称焉.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能表现羊欣淡泊名利的一组是()①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②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③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④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⑤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⑥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A.②③⑤B. ①③⑥C. ④⑤⑥D. ①②④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负固"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
2. "不揪于缣,何以与之争利?"中的"缣"是指 ____________。
3. "浑沌"一词最初是用来形容 ____________。
4. "墨矣"中的"矣"表示 ____________。
5. "虎尾"取自 ____________ 的典故。
参考答案:1. 固执2. 细碎的丝线3. 宇宙开始形成之前的状态4. 表示停顿、夸张或感叹5. 李斯二、选择题1. "仍子之麻也,与有扶之父、子之患也,或锄之壤也,与有盖之室、子之祸莫大于是。
"这段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
A. 孩子长大了就应该帮父亲干活,否则就会带来祸害B. 父亲的患和祸害来自于孩子不尽孝道C. 孩子的祸莫大于承受不了父亲的期望D. 买盖屋顶的材料比买锄草的工具更为重要2. 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的是 ____________。
A. 《鲁迅全集》B. 《红楼梦》C. 《状元及第》D. 《史记》3. 关于《红楼梦》的评价,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红楼梦》是一部飞跃时空,揭示社会阶级矛盾的史诗巨著B. 《红楼梦》是一部以歌咏英雄人物为主的武侠小说C.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D. 《红楼梦》是一部描述宫廷生活的历史纪实作品参考答案:1. C2. C3. A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大儿为长,政事掌握,内家汉宫,外家镇抚,遂生计为不愈,帷帐之事归厥奉者,皆不敢失时。
然言之以有利,遂蹇之也;言之以有害,遂裕之也。
于是内外不通,蔽玉不光,结绳不解,质以时施,变率失序,自高至下,相蔑于人,不道也已。
1. 该文言文主要描述的是 ____________。
2. 文中的"遂生计为不愈"具体指的是什么情况?3. 文中出现的"蔽玉"、"结绳"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4. 作者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授修撰。
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
华有器度,在讲幄[注]最久,孝宗甚眷之。
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
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
瑾败,乃复故。
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土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
决囚江北,引疾归。
起补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戡宁王宸濠乱。
嘉靖六年,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
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硃子格物大指。
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
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
而硃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注释】讲幄:指天子、太子听讲官进讲之处。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B.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C.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D.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称礼部尚书。
高中文言文试题库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昔有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哪部古典文学名著?(2分)A. 《诗经》B. 《左传》C. 《列子》D. 《庄子》2.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分)A. 为了开垦土地B. 为了改善交通C. 为了建造房屋D. 为了种植庄稼3. 愚公的妻子提出了哪些疑问?(4分)(1)愚公是否有能力移山(2)移山后土石应该放在哪里4. 愚公移山的过程中,谁给予了帮助?(4分)A. 他的子孙B. 京城氏的孀妻C. 京城氏的孀妻的遗男D. 所有邻居5. 愚公移山的故事寓意是什么?(8分)(1)持之以恒,可以克服困难(2)团结协作,可以达成目标(3)面对挑战,不应轻易放弃(4)智慧与勇气,是成功的关键(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10题。
(2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哪三种快乐?(6分)(1)学习并不断复习(2)朋友来访(3)不被理解时不生气7. “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字是什么意思?(2分)A. 习惯B. 复习C. 习惯D. 练习8. “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字在古代是什么意思?(4分)A. 朋友B. 同学C. 同门D. 同乡9. “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字是什么意思?(4分)A. 愤怒B. 悲伤C. 忧虑D. 快乐10. 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理念?(4分)A. 重视学习与复习B. 重视友谊与交流C. 重视个人修养与心态D. 重视社会地位与名声二、文言文翻译(共20分)1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B(“知”在B项中为动词,意为“知道”;其余三项中“而”为连词,表修饰或递进)2.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吾属今为之虏矣。
答案:B(“见疑”、“被谤”均为被动用法)二、填空题1. 请根据《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填写下列空缺处:“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
答案:后天下之乐而乐2.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个人的得失而感到悲伤。
2. 翻译《出师表》中的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军队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接受命令。
四、简答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渔人因为迷路而偶然发现了桃花源。
2. 《岳阳楼记》中,作者范仲淹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的?答案:范仲淹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五、论述题1. 请结合《史记》中的内容,论述司马迁的史学观。
答案:司马迁在《史记》中展现了其深厚的史学观,他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史学家的任务是真实地记录历史,同时,他还强调了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完整版)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D.诡踪迹,草行露宿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7.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③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⑤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②⑥/③⑤/④D.①②/③/④/⑤⑥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按古今词义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④遇丈人以杖荷艹条。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代词的是哪一句?A.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B. 之虚所卖之C. 辍耕之垄上D. 无丝竹之乱耳答案:B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以下哪部古代典籍?A. 《诗经》B. 《尚书》C. 《孟子》D. 《礼记》答案:D3. 下列句子中,表示“如果”意思的是:A. 苟富贵,无相忘B.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C. 吾尝终日而思矣D.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案:B二、填空题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的名言。
答案:范仲淹三、翻译题6.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答案:在大道通行的时代,世界是人们共有的。
7.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答案: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饥饿,使他身无一物,使他所做的事颠倒混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四、阅读理解8.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落,并回答问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问题:(1)解释文中“辍耕”一词的含义。
(2)陈涉所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什么意思?答案:(1)辍耕:停止耕作。
(2)这句话的意思是,燕雀这样的小鸟怎么会理解鸿鹄(大雁)的远大志向呢?陈涉用这句话比喻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无法理解他的远大抱负。
五、作文题9. 根据你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撰写作文)【注】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以实际考试为准。
高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 吾妻之贤,子之孝,吾之幸也D. 之二虫又何知2.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A. 每天反省三次B. 每天反省三次不同的问题C. 每天反省三次自己的行为D. 每天反省三次自己的过错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A. 《左传》B. 《史记》C. 《论语》D. 《孟子》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哪位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5. “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淤泥”比喻的是()A. 污泥B. 困难C. 恶劣的环境D. 污泥和困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
”2. 《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作者______的人生态度。
3.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
4.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趣。
5. 《赤壁赋》中“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所描绘的生活场景。
2. 《师说》中韩愈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观点,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片段,回答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高二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问题:骈文所采用的方法是“对作品的种种言章加以涵摄”,这就是我定义骈文的标准。
凡首尾对应、左右相承者,无不是。
首尾对应,是指作品的开头与结尾的语句相呼应;左右相承,是指作品中各种言章相承继,层层递进或反复出现。
以这样的方法对作品进行整篇的涵摄,可以形成巧妙的对比、有效的衬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骈文的方法应属于修辞的范畴,它是修辞的一种高才艺术。
问题:文中主要介绍了骈文的哪种修辞方法?答案:骈文的修辞方法主要是对作品的首尾对应和左右相承。
2.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问题:其唐游论既含了在田园诗中大量涉足的古典意象(比如,长历山兰亭的风貌再现了它在唐诗中的意义,瓦屋杏园奇峰的风景再现了它在元曲中的意义),又以书生意式观察出了一幅人间世,地也可凭借大量的对讽关联来提供有关古典意象真实传统的理论思考。
问题:文中主要介绍了唐游论的哪些内容?答案:唐游论主要涉及到古典意象在田园诗和元曲中的意义,并通过书生意式观察展示了人间世界。
此外,唐游论还通过对讽关联进行理论思考,传达了有关古典意象的真实传统。
二、填空题1. 请用合适的词汇填空:文言文是古代汉族文化中的一种书写形式,具有独特的________特点,对于理解和研究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文言文具有独特的古典性特点。
2. 请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词汇填空: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非常丰富多样,如对仗、____________、排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答案:比兴三、判断题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正确的句子在括号中写“对”,错误的句子在括号中写“错”。
乃徐尚进之,邀平生之友,得大石为茶席,净服继席,编一诗以赠之,自己至书并玩而后,因题诗,弘之以盖书以寄诸君,以次乎各幅所叙之画上,然后,因题之以诗,此尚未有诗之士也。
1. 乃徐尚进之,是指徐尚进邀请冯梦龙。
(对)2. “得大石为茶席”是指买了一块大石头来做茶席。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
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
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
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
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
吾力倍蓰①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
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
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
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
众咸惊救。
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
”髯曰:“吾亦知戏,故殴。
若真,膏吾斧矣 ! ”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
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
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
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
学奇窘甚。
一日,值髯途,告之故,且曰:“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髯许诺:“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
”学奇感泣。
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
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送闼。
邹女果为其第三妾。
髯得间,以陈情告。
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②。
髯曰:“毋迫。
”一日,显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
髯嘿贺曰:“计行矣 ! ”于是密具舟河干。
众妾登舆,髯舁第三舆,乃邹氏也。
出门,绐③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谓女曰:“登舟 ! ”舟遽开,帆疾如驶。
群仆骇变,号呼来追。
髯拳人仆地,不能出声。
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
学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
髯谓学奇,亟宜鸣官以得妻状。
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询知义由髯,赐帛酒花彩以荣。
显者惭,杜门不闻者。
自是义樵名益著。
[ 注释 ] ①蓰:五倍。
②昆仑: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
③绐:欺骗。
④古押衙:唐传奇《无双传》中的义侠,押衙为官名。
( 清· 彩《髯樵》,自《虞初新志·卷八》)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不正确的一是⋯⋯⋯⋯⋯⋯⋯ ()A.有樵子者,貌髯而:身材魁梧B.人或之:惊,奇怪C.彼非不欲多,力不也:养D.迂道疾行,至河干干:岸7.下列各句子中,加“▲”的的意和用法相同的一是⋯⋯⋯ ()8.下列各句括号中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是⋯⋯⋯⋯⋯⋯ ()A. 出言是非,儒者无以( 髯樵 )B. 髯怒,上台,摔桧殴,( 所秦桧者 ) 流血几C.吾亦知,故殴。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 吾欲之南海D. 之二虫又何知答案:D。
在ABC选项中,“之”字用作代词,而在D选项中,“之”字用作助词,表示“的”。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文学家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
这句话出自苏轼的《赤壁赋》。
二、填空题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答案:学而。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
答案:《子衿》。
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复习旧知识并从中领悟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2. 翻译以下句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答案:君子明白道义,小人只看重利益。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高尚情怀,意味着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应该先于天下人去担忧国家的危难,而在国家安定、人民幸福之后才去享受快乐。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下列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问题:1. 渔人进入桃花源后,首先看到的景象是什么?答案:渔人进入桃花源后,首先看到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 桃花源中的人与外界有何不同?答案:桃花源中的人与外界的不同在于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过着自给自足、无忧无虑的生活,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1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B.假舆马者假:借助。
C.臂非加长也加:增加。
D.虽有槁暴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①故木受绳则.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人非生而..知之者D.①蛟龙生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10.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圣心..备焉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1.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
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山东未定,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B.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C.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D.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即“至孝至廉”之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学而时习之B. 蚓无爪牙之利C. 吾欲之南海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意”的意思是()。
A. 意图B. 意义C. 意志D. 意见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
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标准和方法D. 圆规和画圆的工具4. “温故而知新”出自()。
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的“锲”的意思是()。
A. 雕刻C. 放弃D. 放弃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指的是()。
A. 道路B. 河流C. 树木D. 果实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
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论语》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焉”的意思是()。
A. 哪里B. 怎么C. 什么D. 为什么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的意思是()。
A. 知识B. 知道C. 认识D. 了解10.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青”指的是()。
A. 绿色B. 蓝色D. 紫色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______,死而后已。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2. “______,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3. “______,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4. “______,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
5. “______,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
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将“君子不器。
”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
曾祖忱,晋徐州刺史。
祖权,黄门郎。
父不疑,桂阳太守。
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
泛览经籍,尤长隶书。
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
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
欣本工书,因此弥善。
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
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
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
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
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
”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
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迁以为楚台殿中郎。
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
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
”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
”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四年,简惠著称。
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
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
转在义兴,非其好也。
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
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
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
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
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
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本工.书,因此弥善工:善于,擅长
B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恨:怨恨
C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诣:到……去
D除.中散大夫除:任命,授职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①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①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②其.势不俱生
D.①论者称焉.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能表现羊欣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①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
②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③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
④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
⑤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
⑥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
A.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④⑤⑥
D. ①②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C.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却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
D.羊欣担任主簿,参预机要事宜,因为不时泄露机密,内心忧虑,后称病辞官。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
(3分)
(3)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
(4分)
答案:
9.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B项中的“恨”应是“遗憾”之意。
10.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B项中的“之”都是音节助词。
A项①是“因为”的意思,②以…为先。
C项①是代词,②是语气副词,表揣测。
D 项①是代词,②是语气助词。
11.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
③是谢混对羊欣的仰慕尊重⑤⑥是羊欣生活习惯。
此三项应排除。
因此答案为D。
12. 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
C项羊欣并未努怒形于色。
13,翻译:
(1)我之所以离开我的亲友来侍奉你,是因为我只是仰慕你的高尚的品德呀。
(所以,徒,高义)
(2)羊欣打算主动疏远桓玄,故意不时泄露机密,桓玄察觉羊欣的心思,愈发敬重他,升官任命他为楚台殿中郎。
(注意“自疏”、“时”的翻译、“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3)太祖敬重他,让他担任新安太守,前后共十三年,其间游山玩水,很有怡情养性的乐趣。
(注意“重”、“以为”、“凡”、“适性”的翻译)
文言文普,翻译:
译文:
羊欣字敬元,是泰山南城人。
曾祖羊忱,在晋曾任徐州刺史。
祖父羊权,做过黄门郎。
父亲羊不疑,任桂阳太守。
羊欣年轻时性格沉静,不与人争强斗胜,言笑和美,容貌举止俱佳。
广泛阅读经籍,尤其擅长隶书。
父亲不疑起初任乌程县令时,羊欣正好十二岁,当时王献之任昱兴太守,很赏识他。
献之曾在夏天来到乌程县官署,主巫正穿着新绢裙午睡,献之在他的裙子上写了几幅字就离去了。
羊欣原本善于书法,由此书法就更有长进了。
最初出仕任辅国参军,军府解散后又回到家中。
隆安年间,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仕进。
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每回要羊欣写字,往往辞谢,不遵命。
元显愤怒,就任命他为自己的后军府舍人.这个职务本来由寒门担任。
可是羊欣意态泰然自若,并不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人们议论时都称赞他。
羊欣曾拜访领军将军谢混,谢混先拂扫座席更换服装,然后接见.当时谢混的
族子灵运在座。
他离开后,告诉族兄谢瞻说:“望蔡接见羊欣,就更换服装和坐席。
”羊欣由此更知名了。
桓玄辅朝政,领平西将军,以羊欣为平西参军,又转为主簿,参预机要事宜。
差巫打算主动疏远桓玄,故意不时泄露机密。
桓玄察觉羊欣的心思,愈发敬重他,任命他为楚台殿中郎,对他说:“国家政务由尚书主持,朝廷礼乐由殿中省制定。
你以前身处机要之地,与目前职务相比,还是轻的。
”羊欣就职几天后,称病辞职,隐居里巷,十余年没有出仕。
义熙年间,其弟羊徽得到高祖的信任重用。
高祖对证议参军郑鲜之说:“羊徽是一时杰出人才,舆论还认为他比不上兄长,未能结识羊欣,令人遗憾。
”立即下书,以羊欣补右将军刘藩司马,又转为长史,又任中军将军刘道怜的谘议参军。
又出任新安太守。
在郡四年,以政治宽简爱护百姓著称。
除授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都未就任。
太祖敬重他,让他担任新安太守,前后共十三年。
其间游山玩水,很有怡情养性的乐趣。
后来转任义兴太守,并非他喜爱的地方。
不久,又称病重,辞职归家。
被授予中散大夫。
他平常喜好黄老之学,经常手抄黄老典籍,有病不吃药,饮符水而已。
又擅长医术,撰《药方》十卷。
羊欣因为不堪拜伏,便推辞不参加朝觐,高祖、太祖都以没有见过他为遣憾。
如果不是探访省问近亲,他不随便去别人家。
出行一定是在城外,从来没有进过建康城门。
元嘉十九年去世,当时七十三岁。
儿子羊俊,很早便去世了。